若尔盖县幸福美丽村寨规划热尔乡崩巴村.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804713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2.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若尔盖县幸福美丽村寨规划热尔乡崩巴村.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若尔盖县幸福美丽村寨规划热尔乡崩巴村.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若尔盖县幸福美丽村寨规划热尔乡崩巴村.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若尔盖县幸福美丽村寨规划热尔乡崩巴村.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若尔盖县幸福美丽村寨规划热尔乡崩巴村.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若尔盖县幸福美丽村寨规划热尔乡崩巴村.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若尔盖县幸福美丽村寨规划热尔乡崩巴村.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若尔盖县幸福美丽村寨规划热尔乡崩巴村.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若尔盖县幸福美丽村寨规划热尔乡崩巴村.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若尔盖县幸福美丽村寨规划热尔乡崩巴村.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若尔盖县幸福美丽村寨规划热尔乡崩巴村.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若尔盖县幸福美丽村寨规划热尔乡崩巴村.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若尔盖县幸福美丽村寨规划热尔乡崩巴村.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若尔盖县幸福美丽村寨规划热尔乡崩巴村.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若尔盖县幸福美丽村寨规划热尔乡崩巴村.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若尔盖县幸福美丽村寨规划热尔乡崩巴村.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若尔盖县幸福美丽村寨规划热尔乡崩巴村.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若尔盖县幸福美丽村寨规划热尔乡崩巴村.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若尔盖县幸福美丽村寨规划热尔乡崩巴村.docx

《若尔盖县幸福美丽村寨规划热尔乡崩巴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若尔盖县幸福美丽村寨规划热尔乡崩巴村.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若尔盖县幸福美丽村寨规划热尔乡崩巴村.docx

若尔盖县幸福美丽村寨规划热尔乡崩巴村

若尔盖县幸福美丽村寨规划-热尔乡崩巴村

【发布时间:

2010-05-28】【来源:

若尔盖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前言

在党的十七大提出继续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指引下,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始终高度重视全国第二大藏区——四川藏区发展,加大对藏区的财政直接扶持力度、加强藏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支持藏区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加快藏区社会事业发展,促进了藏区经济发展、民生改善和社会稳定。

为此,2008年9月底,四川省委常委会议专题研究藏区发展和民生问题,决定实施帐篷新生活行动和牧民定居行动计划。

2008年10月,四川省政府出台《关于推进富民安康工程实施牧民定居计划的通知》,在此基础上近年来先后实施牧民新村、扶贫开发、易地育人、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十年行动、富民安康工程、大骨节病和包虫病防治等改善藏区民生的工程,但由于各种原因,藏区经济发展仍然相对滞后,2009年初启动实施的藏区牧民定居行动计划暨帐篷新生活行动带来的改变。

按照四川省委、省政府部署,从2009年起,将用4年时间,投资180多亿元,在29个牧区县规划建设1409个定居点,并辅以配套基础设施,从根本上改善藏区牧区10万户48万未定居和仅有简易固定住所的牧民的生产生活条件,结束四川省藏区牧民的游牧无定居生活,实现“家家有固定房、户户有新帐篷、村村有活动中心”。

2009年9月8日,阿坝州委、州政府提出打造阿坝100个重点旅游集镇、100个幸福家园、100个精品村寨的三百工程,主要推进牧区重点旅游集镇建设,是一项为牧区群众谋福利,谋发展的重要举措,它是牧民定居行动的延续和提升,是解决牧民脱贫致富的根本措施,将极大改变牧区发展面貌,有利于促进牧区经济发展和牧民增收以及藏区稳定和谐,切实把党和政府为牧民群众造福的实事办好,以进一步推进牧区经济社会跨越发展。

在完成牧民定居点规划设计后,按照州委、州政府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逐步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重点在高半山农牧区实施“四改两建调结构,脱贫致富奔小康”发展战略,使农村产业得到发展,农牧户经济实力逐步提升,农牧民生活水平更加殷实,村民幸福感受更加真切。

为此若尔盖建设局2010年2月底委托我院编制阿坝州若尔盖县阿西茸乡牙弄、阿西乡卓坤、红星乡折勿、麦溪乡俄藏、嫩哇乡塔哇、热尔乡崩巴、求吉乡甲基7村幸福美丽村寨规划。

接受任务后,即成立规划工作组,于2月23日-28日赴若尔盖县7个村寨进行现场踏勘及基础资料收集,重点对7个村寨“四改两建(改厨、改圈、改厕、改水,实施新型生态能源建设、实施村内道路硬化、美化及村容村貌建设),产业结构,配套设施”现状等作了深入的实地考查。

返回后,即组织本院专家、技术人员开展规划编制工作,于3月15日完成若尔盖县阿西茸乡牙弄、阿西乡卓坤、红星乡折勿、麦溪乡俄藏、嫩哇乡塔哇、热尔乡崩巴、求吉乡甲基7村幸福美丽村庄规划方案,经阿坝州、若尔盖县有关领导和专家审查后,现完成成果如下:

(一)文字成果:

若尔盖县热尔乡崩巴幸福美丽村庄规划说明书

(一)图纸成果:

第一部分:

村庄院落整治(院落整治、户型设计及详图)

第二部分:

崩巴村规划图

1、村庄鸟瞰图

2、风貌整治效果图

3、项目建设规划图

4、标示标牌小品示意

5、区位关系图

6、综合现状图

7、规划总平面图

8、道路工程规划图

9、给水工程规划图

10、雨水工程规划图

11、污水工程规划图

12、电气工程规划图

一、县情简要

若尔盖县位于青藏高原东部边缘地带,地处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北部。

黄河与长江分水岭将其划为东西两部。

东部群山连绵,峰峦叠翠,林涛澜荡;西部草原广袤无垠,水草丰茂,牛羊成群,素有“川西北高原的绿洲”之称。

四邻分别与甘肃省玛曲、碌曲、卓尼、迭部四县和州内阿坝、红原、松潘、南坪四县接壤。

东西与南北最大距离约150公里,土地总面积10436.58平方公里。

全县人口约7万人。

县城达扎寺镇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距兰州533公里,离州府驻地马尔康330公里,南距成都596公里。

若尔盖县境内地形复杂,黄河与长江流域的分水岭将全县划分为两个截然不同的地理单元和自然经济区。

中西部和南部为典型丘状高原,占全县总面积69%,地势由南向北倾斜。

平均海拔3500米,境内丘陵起伏,谷地开阔,河曲发达,水草丰茂,适宜放牧,以饲养牦牛、绵羊和马为主,是本县的纯牧业区。

属河曲马品系的唐克马是全国三大名马之一。

主要河流有嘎曲、墨曲和热曲,从南往北汇入黄河。

北部和东南部山地系秦岭西部迭山余脉和岷山北部尾端,境内山高谷深,地势陡峭,海拔2400米至4200米,主要河流有白龙江、包座河和巴西河。

该区是本县的半农半牧区,占全县总面积31%,有农耕地8万亩,适宜种植一年生农作物。

粮食作物以青稞为主,其次有小麦、豆类作物和洋芋等。

主要经济作物有油菜和亚麻,还出产少量苹果和花椒。

该地区木材资源丰富,森林面积101139.5公顷,活立木总蓄积量达3123.22万立方米。

主要有冷杉、云杉等优质树种。

境内动植物种类繁多,物产丰富。

分布有国家湿地保护区、黑颈鹤保护区、梅花鹿保护区。

栖息着黑颈鹤、藏鸳鸯、白鹳、梅花鹿、小熊猫等珍禽异兽。

唐克河曲马被诗圣杜甫赞为:

“竹披双耳俊,风如四蹄轻”。

盛产麝香、虫草、贝母、鹿茸、雪莲等名贵药材。

藏医藏药疗效神奇,“珍珠七十丸”饮誉天下。

“绿风”牌牦牛肉食品,色香味美。

独特旖旎的自然风光,古朴多彩的民族风情交相辉映。

黄河九曲第一弯蜿蜒逶迤,风姿绰约;纳摩大峡谷怪石嶙峋,峰峦叠翠;热尔大草原一碧万顷,梦幻花湖烟波浩渺;降扎温泉氤氲缭绕;原始森林莽莽苍苍;巴西会址光芒四射;古潘州遗址绵亘至今;宗教文化神奇瑰丽;民族风情古老质朴……

漫步若尔盖,枕黄河涛声,观日落牧归,共水天一色;卧花湖栈道,看鸥翔鹤舞,任云卷云舒。

跨骏马飞身天际,入峡谷探白龙江源,品奶酷饼、喝酥油茶、吃烤全羊、煮黄河鱼、舞迷人锅庄,如品诗赏画,其乐融融,妙趣无穷。

二、规划主要技术路线

按照州委、州政府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逐步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在广大农牧区实施“三百示范工程”。

为抓好示范工程的“幸福美丽村庄”建设,重点在高半山农牧区实施“四改两建调结构,脱贫致富奔小康”发展战略,使农村产业得到发展,农牧户经济实力逐步提升,农牧民生活水平更加殷实,村民幸福感受更加真切。

(一)推进“四改”

1、改厨。

要求厨房、客厅实行分设(牧区村寨可适当放宽)。

要求改造灶台、厨案、厨柜,推广节能、节柴炉灶,达到厨房卫生整洁、节能高效。

2、改圈。

改变人畜混居现状,鼓励发挥农牧结合优势,种草养畜;提倡村寨牲畜小区集中饲养,逐步实现牲畜舍饲圈养。

3、改厕。

解决部分村寨、农牧户没有厕所的状况,改造吊脚厕、畜圈厕。

百户以上的村寨应保证公共厕所4—5个。

鼓励建设家庭、庭院卫生(水、旱)厕所。

要求对人畜粪便、生活污水进行无害化处理后排放;适宜建设户用沼气的地区,鼓励使用沼气,减少农村面源污染。

4、改水。

以实现集中供水,自来水进入农牧家庭为主要目标,解决人畜饮水安全。

(二)实施“两建”

1、实施新型生态能源建设

根据不同海拔高度,因地制宜地分别建设户用沼气,推广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灶,使用生物质炉。

在推广太阳能热水器的同时,把解决热水洗浴和建设家庭卫生厕所有机结合起来。

通过利用太阳能、沼气等生物能源,实现保护生态、节能高效、卫生环保的目标。

2、实施村内道路硬化、美化及村容村貌建设

村内道路硬化、美化。

因地制宜地实施村内主道、次道的硬化美化。

入户道路要就地取材,在保持生态的基础上,实现硬化美化。

村容村貌改造建设。

在村内道路硬化美化的同时,对村寨面貌、庭院功能进行整改提升,对环境卫生进行综合整治。

改造提升要注意把民族特点、地域特色与现代建筑装饰技术有机的结合起来,通过对风貌的改造提升和环境卫生的综合整治,改变村寨脏、乱、差的状况,实现村容整洁明快、美观靓丽、富有特色,村民文明水平整体提高。

(三)实现“五通达”

1、道路通达。

2、供水通达。

统筹解决达标水源,建设高位水池和供水管网,实现饮水入户和人畜饮水安全。

3、供电通达。

建设低压输变电线路,安装供电设备,稳定解决农牧户用电问题。

4、通讯通达。

采取有线电话与无线通讯相结合的方式,稳定解决农村通讯问题。

5、广电通达。

以实施电视“村村通”工程为主线,辅以其他措施,实现广播电视覆盖率在90%以上

(四)培育支柱产业

结合高半山自然资源和气候特点,每个项目村都要大力调整产业结构,以基地建设为载体,提升专业化、标准化、特色化种养殖水平;鼓励发展产品加工、特色旅游等二、三产业。

每个村培育1-2个优势主导产业。

(五)鼓励建立农牧民专合经济组织

有条件的村寨鼓励建立农牧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产业培育、产品生产销售的组织化程度有明显提高。

(六)实现农牧民大幅度增收

通过努力,项目村的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幅度高于本乡镇平均水平。

已脱贫农牧户的增收能力有明显提高,收入增长幅度高于本村平均水平。

(七)建设、改造村民活动中心

村民活动中心实现“六有两配套”。

六有:

有村两委办公场所、会议室、卫生室、图书阅览室、农牧技术服务室和司法警务室;两配套:

配套建设文化体育设施。

建设生态文体活动广场,配备体育健身器材。

配套建设村寨广播电视设施,方便村民收听广播、收看电视。

(八)强化村两委建设,提高民主管理和执政能力

按照《地方组织法》和各级党委的要求,加强村两委的组织、思想、作风建设,使其成为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国家法律的主要力量,成为维护社会稳定的中坚力量,成为带领群众发展生产、实现小康的带头力量。

通过村两委的建设提高村民对村两委的满意度。

高半山村通过“四改两建调结构,脱贫致富奔小康”工程的实施,实现项目村的生产生活基础条件明显改善,农牧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村民民主、文明程度明显增强,村民幸福指数有大幅度提升。

三、规划总则

(一)规划依据

1、国家颁布的《城乡规划法》和《村镇规划标准》。

2、四川省制定的《四川省村镇规划编制审批办法》及其补充规定。

3、四川省执行的《四川省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

4、四川省试行的《四川省村庄建设(治理)规划编制试行办法》。

5、建设部关于发布《村镇规划编制办法》(试行)的通知(建设村发[2000]36号)。

6、阿坝州“三百”示范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关于印发《阿坝州“三百”示范工程建设标准(试行)》的通知

7、若尔盖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二)规划指导思想

坚持“以规划为龙头,村庄发展治散、基础设施治缺、村容环境治脏、村内建设治空、农牧民建房治大为重点,农牧业产业发展为动力,农民增收为目标,创建幸福美丽村组为先导,改善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为根本,以群众为主体,政策为激励,打造若尔盖县各乡村各具特色为主线,整治改造为突破口”的工作方针,紧紧围绕全面建设阿坝州“三百”示范工程的总目标,发展若尔盖县崩巴村寨农牧业,共同建设村美、民富的幸福美丽村庄。

(三)规划原则

1、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特别注意水体的保护,进一步改善牧区(农区)村寨生活方式、改善牧民(农民)居住环境,提高牧区(农区)村寨生活质量。

2、牧民(农民)自愿和尊重民意的原则

在村庄规划建设中,在强调政府主导作用的同时,必须自始至终突出牧民(农民)在规划中的主体地位,发挥牧民(农民)积极性,不搞大包大揽。

增加牧民(农民)对村庄建设规划的知情权、参与权。

广泛征求牧民(农民)的意愿,反映牧民(农民)的要求,保护牧民(农民)的利益。

3、实事求是、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的原则

针对若尔盖县阿西茸乡牙弄、阿西乡卓坤、红星乡折勿、麦溪乡俄藏、嫩哇乡塔哇、热尔乡崩巴、求吉乡甲基7个村的经济水平、文化素质等情况,实事求是,逐步整治、建设。

4、有利发展生产、方便生活的原则

规划要有利于牧区(农区)村寨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同时体现人性化,通过精心组织,合理布局,使牧民(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更加便利和舒适。

5、节约用地、集约用地的原则

牧区(农区)幸福美丽村庄规划应与牧区(农区)的土地利用规划结合起来,实施“统一规划、相对集中,并小村为大村”的牧区(农区)村寨建设基本方针。

6、突出地方特色的原则

牧区(农区)幸福美丽村庄建设不能把当地传统的建筑文化丢掉。

规划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相适应,充分考虑地形地貌,适当兼顾民风习俗。

7、区域协调发展的原则

牧区(农区)幸福美丽村庄建设要协调若尔盖县各乡镇土地利用规划,使本次幸福美丽村庄规划在空间布局、基础设施安排、环境保护等方面协调统一。

(四)规划目标与定位

1、规划目标

(1)产业发展形成“新格局”。

加快建设现代牧业(农业),繁荣牧区(农区)村寨经济,提高牧区(农区)村寨生产力水平。

充分利用区域丰富的牧业(农业)资源和剩余劳动力,做强自己的牧产品品牌,特别突出发展现有的畜牧品牌。

(2)生活水平实现“新提高”。

千方百计增加牧民(农民)收入,改善消费结构,提高牧民(农民)生活质量。

(3)藏风民俗倡导“新风尚”。

加强牧区(农区)村寨精神文明建设,发展牧区(农区)村寨社会事业,培养造就新型牧民(农民)。

(4)村寨面貌呈现“新变化”。

搞好牧区(农区)村寨建设规划,加强牧区(农区)村寨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牧区(农区)村寨人居环境。

(5)环境治理健全“新机制”。

深化牧区(农区)村寨各项改革,加强基层民主和基层组织建设,创建平安藏家村寨、和谐藏家村寨。

2、规划定位

创建阿坝州的幸福美丽村寨

四、规划重点

1、科学做好产业规划,突出牧民(农民)增收,发挥特色优势,注重可持续发展。

巩固提高以牧区的优质高产牲畜,以农区的中草药、优质大白胡豆种殖,结合县域旅游,发展藏家乐等村寨旅游。

2、搞好村寨整治,结合牧民定居,对土坯房、破旧危房进行拆除,在原有较大定居点中就近集中、规范建设。

3、完善基础设施和配套公益设施。

对道路(含步游道、入户道)进行改造并实施硬化;铺设给水管网、电力、通讯、光纤电视线路,生活污水引入沼气池处理,排入沟渠;对村寨内沟渠进行生态治理。

同时配建崩巴村寨村民文化休闲广场、村民活动中心(含村两委办公场所、卫生室、图书阅览室、农牧技术服务室和司法警务室)、村口标志、卫生站、公共厕所、垃圾集中堆放点等设施。

4、打造优美环境。

实施“一清、二包、四改、一建”治脏。

“一清”,即村内清垃圾;“二包”,即牧户门前包卫生、包秩序;“四改”,即村民家中改水、改厕、改厨、改圈;“一建”,即建沼气池。

对村寨牧户庭院环境进行整治,实行人畜分离,改建圈舍,实施“三化”,即院坝硬化、庭院绿化、环境美化,在村民庭院之间的闲置空地上配建绿地,打造休闲旅游环境。

五、建设内容及范围

根据建设幸福美丽村庄的目标要求,崩巴村建设的主要内容为:

1、村内农户户办工程

按照建设幸福美丽村庄的工作的着力点要放在农房建设改造和“四改两建”上的目标,立足高标准、严要求,在县委县政府要求的时间内,全村每户农户“四改两建”工程全面完成。

包括改厨(操作台及无烟灶瓷砖张贴规范全覆盖、操作台推拉玻璃清洁防尘安装、四周墙面粉刷、天花板洁净美观、改水入户)、改坝(C30混凝土、厚度不低于10cm、平面光洁、硬化面积不低于25平方米)、改厕(厕所与洗澡间分开建设、洗澡间内四周墙面瓷砖张贴规范全覆盖、完成太阳能设备安装)、改圈(人畜分离,不能影响生活环境卫生,圈前设立牲畜饮水池)、入户道路硬化(每户不少于20m,宽度1m,铺设石板,石缝用混凝土填铸。

)等内容。

2、公共基础服务设施

(1)村内连户路硬化改造工程。

按照“方便群众、因山就势、线形结合、美观实用”的建设目标,建成规划的连户硬化路。

(路面光洁、净宽1米、直面厚度不少于10厘米、阶梯高度为20厘米,梯面宽不少于30厘米,水泥砂浆标号C30,根据路段实际设排水沟)。

(2)安全饮水入户工程。

若尔盖崩巴村于2009年实施了蓄水池等主要工程,管道及附属工程还未实施,从根本上未解决崩巴村的饮水问题。

接下来应完成崩巴村引水管安装和安全饮水入户工程。

(3)入户输电线路改造户表工程。

崩巴村于2009年完成了农网主线路改造,农户基本上用上了稳定的电,解决了以前电不稳、只能照明用电的问题,接下来完成崩巴村的入户输电线路改造户表工程,户表由农户自筹解决。

(4)村村通广播电视设备入户工程。

为更好地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了解国家惠民政策,营造健康文明的农村新风尚,完成购置崩巴村村通广播电视设备安装入户。

3、村容环境整治

(1)安多民居风貌建设工程。

若尔盖崩巴村属于安多藏族聚居区,在实施“建设美丽幸福村庄”工程中,进行农房风貌改造建设,更好地彰显安多藏族民居风情,对照建设幸福美丽村庄的目标要求,立足高标准、严要求,更好地打造安多藏族民居浓郁独特风情,完成崩巴村民居风貌建设工程。

(2)垃圾处理池建设。

为培养群众良好的环境卫生习惯,保持村容村貌整洁,更好地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取得成效。

崩巴村完成修建一个占地6平方米,高2米的浆砌垃圾焚烧处理池,便于农户的生产、生活垃圾集中统一处理,同时一并收集农家肥。

(3)太阳能路灯安装工程。

为与便民连户硬化路配套,方便群众夜间行走,显现安多藏寨夜间特色,在考虑节约能源的基础上,在崩巴村主路及村民活动中心场所安装太阳能路灯。

(4)设立藏式标示标牌。

为了使崩巴村两委工作在村民的监督下做到公开、公正、透明,更好地落实村务、政务公开制度,实现“管理民主”的要求,按照“藏式风貌、美观大方、简洁实用、坚固耐用”的标准,结合村实际,在崩巴村内设置藏式标示标牌。

(5)崩巴村内围墙、柴垛、卫生死角等脏、乱、差的集中整改。

为养成群众良好的环境卫生习惯,保持村容村貌整洁、美观、大方,形成健康文明的村风民俗,集中开展崩巴村内环境整治行动。

(6)环境绿化工程。

按照“绿化美村、风情浓郁、环境优美”的要求,切实提高村民生态和环境保护意识,主要在农区崩巴村的通村、通组公路沿线,农房四周开展植树种草活动,劳务由农户义务承担,树苗需要采购。

4、产业发展

种植业:

结合崩巴村村村内实际,在崩巴村发展主业为农业,以牧为辅,主要生产青稞、胡豆、碗豆、马铃薯。

六、幸福美丽村庄规划

若尔盖县热尔乡崩巴村

(一)基本情况

热尔乡位于热尔河北岸,乡政府驻地距县城138公里,北与东列、崇尔乡接壤,东与甘肃省迭部县电尕乡相连,西北同红星、降扎乡毗邻,南与阿西乡交界。

“热”,藏语含义是一种“经”名,“尔”是伍。

相传,公园九世纪初,吐蕃军旅中有修念“热”(罗睺曜)经的队伍驻扎此地,遂得名“热尔”。

乡驻地海拔2584米,年均气温5℃,无霜期100天左右。

热尔河由阿米塘入境,境内流长约50公里,沿河两岸为人口主要聚居地带。

该乡民改前为热尔部落,包括现在冻列乡的则隆、达莫、然多、石松和阿西乡下热尔。

以农为主,主产青稞、小麦、豌豆、胡豆和少量燕麦、油菜、洋芋等。

贵重药材有鹿茸、麝香、大黄、党参、羌活等。

境内春暖,夏温热,宜农、林、牧、副多种经营全面发展。

崩巴村距县城约147公里。

区域分为北、中、南三个组团,中、南部组团定居点集中在河流东侧。

北部组团和中部组团坡度较大,南部组团相对平整。

北部组团西北高东南低,高程范围在2929-3001之间。

中部组团东高西低,高程范围在2892-2954之间。

南部组团东高西低,高程范围在2881-2900之间。

通过一条南北向道路相连,为碎石路面,路面宽度4.3米。

用地内西南侧有电力和通讯线,区域地下水丰富。

(二)崩巴村各项建设布局规划

1、规划要点

(1)保证崩巴村总体功能和环境质量的前提下,致力于创造良好居住环境。

(2)村内住宅建筑、公共建筑、公共活动中心的布局均强调在统一中求变化,强化和突出亲切感和藏式民居特色,增强识别性和时代特征。

(3)崩巴村寨构成和交通组织要利于村民生活,方便与外界联系。

(4)合理配置各项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彻底解决现状存在的设施严重滞后的问题。

(5)场地及建筑的竖向设计紧密结合现状地形,综合考虑乡野景观,体现若尔盖牧区地形的村寨风貌和空间特色。

(6)坚持经济建设、村庄建设、环境建设统一规划,同步协调发展的原则;处理好人、建筑、环境的关系。

2、住宅建筑规划

各地段的住宅建筑在规划布置时,充分考虑到现状和经济条件及可操作的原则,对崩巴村住宅及外部空间采取既保留又更新的规划模式。

(1)保留:

对砖混结构,质量较好,与村庄环境与整体规划冲突不大的,采取保留措施,维持现状。

(2)整治:

对建筑质量尚好,但建筑风貌和外观与村庄环境有冲突或平面布局部分不适应,对其外立面及内部平面进行整治和改造。

(3)拆除:

简陋建筑、质量较差建筑及因为规划需要改变,或对村庄风貌有较大负面影响、建筑质量差的建筑,采取拆除的措施。

(4)新建:

主要考虑与地形条件、周边保留现状建筑及道路走向等诸多因素,采用点式牧区住宅组合院落空间,产生出动感的韵律,具有内敛效果和半秘密性的景观空间,住宅层数控制在一至二层。

(5)住宅建筑以藏式造型为主要风格。

3、公共服务设施布置

村庄的公共服务设施以满足居民就近购买日常生活用品和其它服务的村民休闲文化广场、商店、接待中心、特色藏家乐,以及村委会、村卫生站、计划生育服务室、邮政代办点等。

公共建筑规划结合地形和现状房屋,层数在1—2层,屋顶采用坡屋顶、颜色以暖色调为主的藏式建筑。

(1)村民活动中心:

在崩巴村寨中部组团布置村委会,其中包括:

村两委办公场所、卫生室、图书阅览室、农牧技术服务室和司法警务室。

(2)村民文化广场:

在村委会对侧建村民文化广场,沿广场布置运动场地和健身设施及停车场等,以供村民和游人休闲娱乐。

(3)文化宣传设施:

沿广场布置村务公开栏,提高村里的宣传质量,防止胡乱张贴和乱写。

4、环境保护与环卫设施规划

(1)改水、改厕、改厨、改圈。

根据村庄规划各组团自建水井,抽水供给村庄,实施安全饮水工程。

积极引导村民改建新型卫生厕所,同时,加快建设公共厕所。

对村庄原有住宅进行改厨,单独设立厨房的建筑格局。

积极引导牧民人畜分离,建立单独的牲畜圈舍。

(2)垃圾收集(桶)设置。

在崩巴村寨设三处垃圾收集(桶)设施,垃圾收集(桶)设施的垃圾采取统一清运处理。

(3)环卫队伍建设。

建立一支稳定的环卫保洁队伍,负责路面清扫、绿化维护、村容村貌整洁等工作。

同时,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村民的环境卫生意识,形成自觉维护环境卫生的共识和行动。

(三)村庄竖向规划

竖向规划的内容主要包括:

建筑物室内外地坪设计标高,室外场地设计标高及放坡自然排水方向,护坡、挡土墙和人工堡坎及其高度设计等要素。

规划尽量结合并满足现状地形状况布置建筑和开设道路,力求使土方工程量减少到最低限度,节约不必要的基建投资,并有利于营造具有若尔盖半牧半农地区特色的居住环境的空间。

人工堡坎则以低于1.2米高度为宜,尽量采用场地放坡的办法来降低堡坎高度,或分台设人工堡坎,并种植常绿攀援藤本植物加以覆盖、遮挡。

(四)崩巴村建设规模及投资估算

1、建设规模

崩巴村工程建设规模

序号

项目名称

单位

数量

备注

1

改厨工程

61

新建

2

改厕工程

61

新建

3

改坝工程

61

新建

4

改圈工程

61

新建

5

入户道路硬化工程

米/户

61户

新建

6

连户路硬化改造工程

千米

1.2

新建

7

安全饮水入户工程

千米

4.5(25mm胶管)

新建

8

入户输电线路改造户表工程

根,公斤

70,2000

新建

9

广播电视设备入户工程

61

新建

10

安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