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州龙山高中学年高二上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805006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53 大小:233.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湘西州龙山高中学年高二上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湘西州龙山高中学年高二上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湘西州龙山高中学年高二上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湘西州龙山高中学年高二上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湘西州龙山高中学年高二上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湘西州龙山高中学年高二上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3页
湘西州龙山高中学年高二上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3页
湘西州龙山高中学年高二上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3页
湘西州龙山高中学年高二上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3页
湘西州龙山高中学年高二上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3页
湘西州龙山高中学年高二上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3页
湘西州龙山高中学年高二上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3页
湘西州龙山高中学年高二上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3页
湘西州龙山高中学年高二上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3页
湘西州龙山高中学年高二上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3页
湘西州龙山高中学年高二上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3页
湘西州龙山高中学年高二上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3页
湘西州龙山高中学年高二上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3页
湘西州龙山高中学年高二上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3页
湘西州龙山高中学年高二上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3页
亲,该文档总共5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湘西州龙山高中学年高二上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

《湘西州龙山高中学年高二上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湘西州龙山高中学年高二上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5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湘西州龙山高中学年高二上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

4.(3分)(2013秋•龙山县期末)已知A(g)+B(g)═C(g)△H1,D(g)+B(g)═E(g)△H2,且△H1<△H2.若A、D混合气体1mol完全与B反应,放热△H3,则A、D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5.(3分)(2010秋•兖州市期末)2010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理查德•海克等三位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在“钯催化交叉偶联”方面的研究.下面关于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

催化剂只改变反应的正反应速率

催化剂通过升高反应的活化能来加快反应速率

催化剂能够改变反应的反应热

催化剂不能改变反应物的转化率

6.(3分)(2012春•上海校级期末)在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2molN2和8molH2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达到平衡时,H2的转化率为25%,则平衡时的氮气的体积分数接近于(  )

5%

10%

15%

20%

7.(3分)(2013秋•天河区期末)对可逆反应4NH3(g)+5O2(g)⇌4NO(g)+6H2O(g),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达到化学平衡时,4υ正(O2)=5υ逆(NO)

若单位时间内生成xmolNO的同时,消耗xmolNH3,则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达到化学平衡时,若增加容器体积,则正反应速率减少,逆反应速率增大

化学反应速率关系是:

2υ正(NH3)=3υ正(H2O)

8.(3分)(2014秋•娄底期末)对于化学反应方向的确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在温度、压强一定的条件下,焓因素和熵因素共同决定一个化学反应的方向

温度、压强一定时,放热的熵增加反应不一定能自发进行

反应焓变是决定反应能否自发进行的唯一因素

固体的溶解过程与熵变无关

9.(3分)(2012秋•汉中期末)对于可逆反应N2(g)+3H2(g)⇌2NH3(g)△H<0,下列各项对示意图的解释与图象相符的是(  )

①压强对反应的影响(p2>p1)

②温度对反应的影响

③平衡体系增加N2对反应的影响

④催化剂对反应的影响

10.(3分)(2011•福建)常温下0.1mol•L﹣1醋酸溶液的pH=a,下列能使溶液pH=(a+1)的措施是(  )

将溶液稀释到原体积的10倍

加入适量的醋酸钠固体

加入等体积0.2mol•L﹣1盐酸

提高溶液的温度

11.(3分)(2013秋•龙山县期末)用1.0mol/L的NaOH溶液中和某浓度的H2SO4溶液,其水溶液的pH和所用NaOH溶液的体积关系变化如图所示,则原H2SO4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和完全反应后溶液的大致体积是(  )

1.0mol/L,20mL

0.5mol/L,40mL

0.5mol/L,80mL

1.0mol/L,80mL

12.(3分)(2013秋•龙山县期末)用标准盐酸滴定末知浓度的NaOH溶液时,若测结果偏高,则产生误差的原因可能是(  )

滴定时,装NaOH溶液的锥形瓶未用NaOH溶液润洗

酸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洗后,未用盐酸润洗

滴定前,滴定管尖端处无气泡,而在滴定后滴定管尖端处有气泡

滴定前以仰视的姿势读取了酸式滴定管的读数,滴定后读数正确

13.(3分)(2010•济南一模)对下列各溶液中,微粒的物质的量浓度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

0.1mol•L﹣1的(NH4)2SO4溶液中:

c(SO42﹣)>c(NH4+)>c(H+)>c(OH﹣)

0.1mol•L﹣1的NaHCO3溶液中:

c(Na+)=c(HCO3﹣)+c(H2CO3)+2c(CO32﹣)

将0.2mol•L﹣1NaA溶液和0.1mol•L﹣1盐酸等体积混合所得碱性溶液中:

c(Na+)+c(H+)=c(A+)+c(Cl﹣)

在25℃100mLNH4Cl溶液中:

c(Cl﹣)=c(NH4+)+c(NH3•H2O)

14.(3分)(2013秋•龙山县期末)铜制品上的铝质铆钉,在潮湿空气中易腐蚀的原因可描述为(  )

形成原电池铝作负极

形成原电池时铜作负极

形成原电池时,电流由铝经导线流向铜

铝质铆钉发生了化学腐蚀

15.(3分)(2014•玉山县校级模拟)若某装置(电解池或原电池)中发生的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Cu+2H+═Cu2++H2↑,则下列关于该装置的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该装置可能是原电池,也可能是电解池

该装置只能是原电池,且电解质溶液为硝酸

该装置只能是电解池,且金属铜为该电解池的阳极

该装置只能是原电池,电解质溶液不可能是盐酸

16.(3分)(2013秋•龙山县期末)将两支惰性电极插入CuSO4溶液中,通电电解,当有1×

10﹣3mol的OH﹣放电时,溶液显浅蓝色,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阳极上析出11.2mLO2(标准状况)

阴极上析出32mgCu

阴极上析出11.2mLH2(标准状况)

阳极和阴极质量都无变化

二、非选择题部分(共52分,每空2分)

17.(14分)(2013•乐山一模)实现“节能减排”和“低碳经济”的一项重要课题就是如何将CO2转化为可利用的资源.目前工业上有一种方法是用CO2来生产燃料甲醇.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

CO2(g)+3H2(g)

CH3OH(g)+H2O(g),如图1表示该反应过程中能量(单位为kJ•mol﹣1)的变化:

(1)关于该反应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填字母).

A.△H>0,△S>0;

B.△H>0,△S<0

C.△H<0,△S<0;

D.△H<0,△S>0

(2)为探究反应原理,现进行如下实验,在体积为l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lmolCO2和4molH2,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

CH3OH(g)+H2O(g),测得CO2和CH3OH(g)的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图2所示.

①从反应开始到平衡,CO2的平均反应速率v(CO2)=      ;

H2的转化率w(H2)=      .

②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      .

③下列措施中能使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的是      (填字母).

A.升高温度

B.将CH3OH(g)及时液化抽出

C.选择高效催化剂

D.再充入1molCO2和4molH2

(3)25℃,1.01×

105Pa时,16g液态甲醇完全燃烧,当恢复到原状态时,放出363.3kJ的热量,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

(4)选用合适的合金为电极,以氢氧化钠、甲醇、水、氧气为原料,可以制成一种以甲醇为原料的燃料电池,此电池的负极应加入或通入的物质有      _;

其负极的电极反应式是:

18.(12分)(2013•二七区校级三模)如图甲、乙是电化学实验装置.

(1)若甲、乙两烧杯中均盛有NaCl溶液.

①甲中石墨棒上的电极反应式为      ;

②乙中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③将湿润的淀粉KI试纸放在乙烧杯上方,发现试纸先变蓝后褪色,这是因为过量的Cl2氧化了生成的I2.若反应中Cl2和I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5:

1,且生成两种酸,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若甲、乙两烧杯中均盛有CuSO4溶液.

①甲中铁棒上的电极反应式为      .

②如果起始时乙中盛有200mLpH=5的CuSO4溶液(25℃),一段时间后溶液的pH变为1,若要使溶液恢复到电解前的状态,可向溶液中加入      (填写物质的化学式)      g.

19.(16分)(2013秋•龙山县期末)

(1)在粗制CuSO4•5H2O晶体中常含有杂质Fe2+.在提纯时为了除去Fe2+,常加入合适氧化剂,使Fe2+氧化为Fe3+,下列物质可采用的是      .

A.KMnO4 B.H2O2  C.Cl2水  D.HNO3

然后再加入适当物质调整至溶液pH=4,使Fe3+转化为Fe(OH)3,可以达到除去Fe3+而不损失CuSO4的目的,调整溶液pH可选用下列中的      .

A.NaOHB.NH3•H2OC.CuOD.Cu(OH)2

(2)甲同学怀疑调整至溶液pH=4是否能达到除去Fe3+而不损失Cu2+的目的,乙同学认为可以通过计算确定,他查阅有关资料得到如下数据,常温下Fe(OH)3的溶度积Ksp=8.0×

10﹣38,Cu(OH)2的溶度积Ksp=3.0×

10﹣20,通常认为残留在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小于1×

10﹣5mol•L﹣1时就认为沉淀完全,设溶液中CuSO4的浓度为3.0mol•L﹣1,则Cu(OH)2开始沉淀时溶液的pH为      ,Fe3+完全沉淀时溶液的pH为      ,通过计算确定上述方案      (填“可行”或“不可行”).

(3)25℃,将amolNH4NO3溶于水,溶液显酸性,原因是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向该溶液滴加bL氨水后溶液呈中性,则滴加氨水的过程中水的电离平衡将      (填“正向”“不”或“逆向”)移动,所滴加氨水的浓度为      mol•L﹣1.(NH3•H2O的电离平衡常数Kb=2×

10﹣5mol•L﹣1)

20.(10分)(2013秋•龙山县期末)草酸晶体的组成可表示为H2C2O4•xH2O,为测定x值,进行下列实验.

①称取mg草酸晶体,配成100.0mL溶液.

②取25.0mL所配草酸溶液置于锥形瓶中,加入适量稀H2SO4后,用浓度为cmol•L﹣1KMnO4溶液滴定.滴定时,所发生反应为:

2KMnO4+5H2C2O4+3H2SO4═K2SO4+10CO2↑+2MnSO4+8H2O.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①中为了配制准确浓度的草酸溶液,所需要的实验仪器主要有:

天平(含砝码)、烧杯、药匙、玻璃棒、胶头滴管和      .

(2)在实验②中,滴定时KMnO4溶液应装在      (填“酸式”或“碱式”)滴定管中,锥形瓶中      (填“需要”或“不需要”)滴加指示剂.

(3)在滴定过程中,目光应注视      .

(4)若滴定时,滴定前后两次读数分别为amL和bmL,因此计算出草酸晶体x值为      .

2013-2014学年湖南省湘西州龙山高中高二(上)期末化学试卷(理科)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考点:

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版权所有

专题: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分析:

根据图可知,太阳能首先转化为化学能,其次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解答:

解:

由图可知,图象中的最终产物是燃烧热和燃烧产物,太阳能首先转化为化学能,其次化学能转化为热能.故选:

点评:

本题考查转化关系和能量变化分析,看懂能量关系转化图是解决本题的关键,本题难度较小

A.该装置是电解池,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B.水力发电,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C.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转化成热能;

D.电池供电照明,化学能转化成光能.

A.电能转化成化学能,故A错误;

B.机械能转化为电能,故B错误;

C.太阳能转化成热能,故C错误;

D.化学能转化成光能,故D正确;

故选D.

本题考查了能量的转化,题目难度不大,关键分析装置的工作原理.

热化学方程式.版权所有

1gC8H18(辛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液态水时放出48.40kJ热量,则1molC8H18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液态水时放出热量为48.40kJ×

114=5518kJ,以此来解答.

由25℃,101kPa下,1gC8H18(辛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液态水时放出48.40kJ热量,

则1molC8H18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液态水时放出热量为48.40kJ×

114=5518kJ,

标明物质的聚集状态,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则

热化学反应方程式为C8H18(l)+

O2(g)═8CO2(g)+9H2O(l)△H=﹣5518kJ/mol,

即为:

C8H18(l)+22.5O2(g)═8CO2(g)+9H2O(l)△H=﹣5518kJ•mol﹣1,

故选:

本题考查热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明确物质的量与反应放出热量的关系及热方程式书写的方法即可解答,较简单.

有关反应热的计算.版权所有

在热化学方程式中,化学反应的焓变和方程式的系数之间成正比例,可以根据热化学方程式的意义设未知数来计算.

设A的物质的量是amol,D的物质的量是bmol,则

①a+b=1

②a×

△H1+b×

△H2=△H3

由方程组解得,

故选B.

本题考查学生热化学方程式的意义,注意知识的梳理和应用,难度不大.

催化剂的作用.版权所有

化学反应速率专题.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可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以提高反应速率,但不能改变反应热,不能改变平衡移动,只与反应速率有关.

A.催化剂能同等程度地改变正逆反应速率,故A错误;

B.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降低反应的活化能,故B错误;

C.反应热只与反应的始末状态有关,与催化剂不能改变反应热,故C错误;

D.催化剂不能改变反应的平衡状态,则不能改变反应物的转化率,故D错误.

本题考查催化剂的知识,题目难度不大,本题注意催化剂只影响反应速率,不改变平衡状态的特点.

化学平衡的计算.版权所有

化学平衡专题.

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发生N2+3H2

2NH3,

开始280

转化

2

平衡(2﹣

)6

根据物质的量之比等于体积之比来计算平衡时的氮气的体积分数.

达到平衡时,H2的转化率为25%,则转化的氢气的物质的量为8mol×

25%=2mol,则

则平衡时的氮气的体积分数为

×

100%≈15%,

故选C.

本题考查化学平衡的计算,明确三段法计算及物质的量之比等于体积之比的关系即可解答,题目难度不大.

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版权所有

A、当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同种物质)或正逆速率之比等于化学化学计量数之比(不同物质),各物质的浓度、质量、体积分数以及百分含量不变,以及由此衍生的一些量也不发生变化;

B、都表示向反应正向进行,反应自始至终都是1:

1,不能说明到达平衡;

C、增大体积压强减小,正逆速率都减小,平衡向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

D、各物质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各物质前面的系数之比.

A、4v正(O2)=5v逆(NO),不同物质表示正逆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表示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A正确;

B、若单位时间内生成xmolNO的同时,消耗xmolNH3,都表示向反应正向进行,反应自始至终都是1:

1,不能说明到达平衡,故B错误;

C、达到化学平衡时,若增加容器体积,则物质的浓度减小,正逆反应速率均减小,平衡向正反应移动,故C错误;

D、化学反应速率关系是:

3υ正(NH3)=2υ正(H2O),故D错误.

故选A.

本题考查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平衡移动及影响平衡的因素、平衡常数等,题目难度中等,A选项中注意用不同物质的表示的正逆反应速率相等的表达方法,此为易错点.

焓变和熵变.版权所有

在一定的条件下,一个化学反应能否自发进行,既可能与反应的焓变有关,又可能与反应的熵变有关.在温度、压力一定的条件下,化学反应的方向是熵变和焓变共同影响的结果.温度、压强一定时,反应方向的判据是△G=△H﹣T△S,△G>0反应不能自发进行,△G<0反应能自发进行,△G=0达到平衡.

A.在温度、压强一定的条件下,化学反应的方向是熵变和焓变共同影响的结果,故A正确;

B.放热反应△H<0,熵增加的反应,△S>0,△H﹣T△S一定小于0,反应一定能自发进行,故B错误;

C.化学反应的方向是熵变和焓变共同影响的结果,故C错误;

D.固体的溶解过程是熵值增加的过程,故D错误;

本题考查了化学反应能否自发进行的判断,题目比较简单,注意化学反应的方向是熵变和焓变共同影响的结果,根据公式判断.

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

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版权所有

A、合成氨反应是气体体积缩小的反应,则利用压强对化学平衡及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然后结合图象来分析;

B、合成氨的反应是放热反应,利用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及图象来分析;

C、利用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