炊具整机评价指导书铝.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805811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55 大小:166.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炊具整机评价指导书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炊具整机评价指导书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炊具整机评价指导书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炊具整机评价指导书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炊具整机评价指导书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炊具整机评价指导书铝.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5页
炊具整机评价指导书铝.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5页
炊具整机评价指导书铝.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5页
炊具整机评价指导书铝.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5页
炊具整机评价指导书铝.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5页
炊具整机评价指导书铝.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5页
炊具整机评价指导书铝.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5页
炊具整机评价指导书铝.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5页
炊具整机评价指导书铝.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5页
炊具整机评价指导书铝.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5页
炊具整机评价指导书铝.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5页
炊具整机评价指导书铝.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5页
炊具整机评价指导书铝.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5页
炊具整机评价指导书铝.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5页
炊具整机评价指导书铝.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5页
亲,该文档总共5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炊具整机评价指导书铝.docx

《炊具整机评价指导书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炊具整机评价指导书铝.docx(5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炊具整机评价指导书铝.docx

炊具整机评价指导书铝

 

检查项目

试验方法

标准要求

评价

数量

特性等级

适用锅类型

1.产品基本性能

1.1.锅身性能评价

1.1.1

重量

精密电子称

重量定额符合产品规格书要求

1

B

全部

1.1.2

锅口尺寸

用精度不低于1mm的量具测量锅口最大内径值,并计算其与公称尺寸的偏差。

锅口实测最大内径与其公称

尺寸的偏差应不大于2.5mm。

1

B

全部

1.1.3

锅底中心厚度

用分度值为0.01mm的测厚仪,在锅底中心φ50mm范围内任测三点,取三点测试值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

厚度按照产品设计规格书,应符合研发提供图纸标称范围。

1

B

全部

1.1.4

锅底直径及有效加热面积

用游标卡尺或直尺测量计算,在底部接触平面直径范围内,锅具底部能与电磁炉发生电磁感应的在接触平面上的投影面积,如出现无法用游标卡尺或者直尺直接测量的不规则图案,则由制造商提供复底材料进行计算。

有效底部直径应不小于120mm。

在底部接触平面直径范围内,其有效底部加热面积应不小于70%。

1

B

全部

1.1.5

锅身密封性

往锅内装入常温水至铆接部位以上,放置24H后观察。

锅身铆接处应无漏水

1

B

全部

1.1.6

锅身与锅盖配合性

固定锅身,合上锅盖,旋转、开启锅盖,手感判断锅身和锅盖的配合状态。

在合盖状态下,用直尺或塞尺测量锅盖和锅身间的最大径向缝隙值。

锅的锅盖与锅身应配合良好、应转动自如,开合灵活、无卡住或错落现象,提起锅盖不能把空锅一连提起。

锅盖与锅身的最大径向缝隙应不大于2.5mm。

1

B

全部

1.17

手柄牢固性试验

(针对铝锅)

名称

载荷位置

载荷方向

载荷力N

载荷时间

min

双柄锅

见图3

与中心轴平行向上

W=1/2W1+3/2W2

1

单柄锅

见图4

与中心轴平行向下

W=W1+3W2

1

长柄+侧柄锅

见图5

——

分别进行以上测试

1

注:

W—载荷力,W1—试件自重力,W2—试件最大容水重力,N

《铝及铝合金不粘锅》

手柄及其组件应不松动,不变形,手柄无裂纹,锅内注入常温水至锅口,放置3min,连接处无渗水。

1

B

铝锅

1.1.9

手柄拉力

拉力计

对锅耳进行静止拉力实验,方向为向上(施力大小≥6.75kg或与器具质量相等的力+与满水容量的质量相当的力的合力的2.5倍,时间为10秒),不允许变形,断裂。

1

B

全部

1.1.10

长手柄冲击强度测试

手柄与锅体实际装配后,在锅内放置3.0kg的重物,然后将重物至少抛离锅口,重复20次。

手柄及其连接物不能出现裂纹、破损、松动、变形等不良现象。

1

B

全部

1.1.11

长手柄抗扭强度

手柄抗扭强度试验机

a)把产品手柄(吊环或其他不属于手柄主体的配件不计入内)的中心部位固定在如图D.1所示平衡杆的中心,手柄与平衡杆之间不应有相对转动。

b)把产品固定在测试平台,调节紧固装置,使平衡杆达到水平,同时指针指向分度表的零位。

c)把测试砝码悬挂于平衡杆左侧500mm处,保持静止30s,记录指针偏转的角度。

d)把测试砝码悬挂于平衡杆右侧500mm处,保持静止30s,记录指针偏转的角度。

e)检查手柄和连接部件,记录任何损坏的情况。

《铝及铝合金不粘锅》《家用钢制锅具》《QB/T4223-2011无油烟锅》

手柄的扭曲变形角度不应超过10°,手柄紧固件应无松动。

1

B

全部

1.1.12

锅胚抗冲击强度试验

锅底朝上放置在10mm厚木板上,用225g的钢球从50cm高处自由落体冲击最薄弱处3次(新品冲击同一点,圆底炒锅为40CM高处冲击)

应无裂纹等不良现象。

1

B

全部

1.1.13

煮自来水测试

锅具加水至锅盖搭接台阶下0.5CM处,盖上锅盖,用电磁炉低档加热煮水连续100小时,截止实验结束

水面上至锅口翻边外侧边下1CM区域,在长度80mm范围内允许有条状生锈≤10mm的锈渍3条,点状生锈直径≤5mm,允许直径为3~5mm的锈点2个,≤3mm的锈点5个,不允许有连片生锈;水面下不允许出现任何锈点、锈斑。

砂光处理锅具只作参考测试。

1

A

全部

1.1.14

漏油测试

用2100W的电磁炉,在炒菜或者爆炒档下煮油(油量超过铆接位置)12h,静态下放置24h,锅底无漏油现象;将油倒掉,用毛巾擦试,表层不起皮、不脱落,循环两次。

锅底应无渗油,用毛巾擦试,表层不起皮、不脱落。

1

B

全部

1.1.15

手柄(含锅钮)表面温度

(不含不锈钢锅具)

1.在锅内加入容积2/3的水;

2.将温度计的探头安装在手柄下侧中央(副手柄测末端、锅钮测手提位置);

3.盖上锅盖将锅放在功率2kW、直径略小于锅底的电炉具上加热;锅底直径小于120mm的产品用相当于2kW电炉热能的燃气灶代替电炉具,加热时燃气火焰不超过锅柄座的最低位置;

4.当锅内水温达到沸点,调小火力,保持微沸30min;记录图6制定点的温度值。

(见图)

a)长柄b)盖

c)侧柄d)环型柄

《铝及铝合金不粘锅》《家用钢制锅具》

6.2.8试验时,下列材料其最高温度不应超过

a)塑料70℃;

b)金属55℃;

c)木材89℃;

d)陶瓷、玻璃、石材66℃。

1

A

铝锅、铸铁锅、碳钢板锅

1.1.16

塑料件的耐热性试验

将用中性洗涤剂洗净的试样浸没在装有常温水的容器中,放在灶具上加热,水沸腾时开始计时,持续沸腾30min后,取出试样并立即浸入22℃±2℃的水中进行冷却,冷却后取出试样检查。

重复3次试验。

应无裂纹、无气泡及无明显挥发性气味

1

B

全部

1.1.17

手柄耐热性试验

1.将恒温箱加热到设定温度(150±5)℃;

2.将试样放入恒温箱中,待恒温箱的温度恢复到设定温度时开始计时,恒温1h;

3.取出试样,置于一干燥平面上自然冷却至室温;

4.检查试样,记录测试结果(观察参考距离为250mm)。

《铝及铝合金不粘锅》《家用钢制锅具》

电木材料无破裂,变色,异味等不良现象。

1

B

全部

1.1.18

手柄阻燃性试验

1.将待测不粘锅安装在刚性底座上。

2.固定酒精灯位置,点燃火源后调节火焰高度,并保持火焰不会减弱或摇摆,使火焰外焰刚好与手柄的可燃部分接触,如图所示。

3.手柄置于火焰上加热30s,移去火源,如燃烧,让手柄燃烧到火苗自动熄灭或燃烧持续15s为止(两种情形中任何一种先达到即可),观察在此期间手柄是否熔化或有燃烧物脱落。

4.记下火焰移去后手柄的燃烧时间。

《铝及铝合金不粘锅》《家用钢制锅具》

手柄不应软化或有熔融物滴落,如燃烧则移去火源,燃烧应在15s内自动熄灭,一经熄灭手柄材料不应自燃。

1

B

全部

1.1.19

防倾倒测试

取下锅盖,将锅身水平放置在平面台上,以目测和手感方法确认是否有晃动。

再向锅内加满水,合上锅盖,将锅身向手柄方向倾斜15°(有多个手柄时,向较大手柄方向倾斜)。

锅身应不翻倒。

1

B

全部

1.1.20

复合底牢固度试验

1.把试样放在额定功率为2000W的电炉上加热,使锅身内底部达到260℃±10℃;

2.将试样浸入室温水中冷却;

3.目视复合底部有无开裂现象,重复40次,冷却至室温,放到平台上,目测和手感试样与平台接触情况。

《家用电磁炉适用锅》

复合底应牢固,不开裂,底部不外凸。

1

A

铝锅、复底不锈钢锅

1.1.21

螺钉力矩

扭力批测试:

对与绝缘材料的螺纹齿合的螺钉拧紧、松开各10次;

拧紧、松开不应用猛力,测试完后不应出现螺钉打滑现象。

外螺纹直径(mm)

力矩Ⅱ(N.cm)

≤2.8

0

>2.8~3.0

50

>3.0~3.2

60

>3.2~3.6

80

>3.6~4.1

120

>4.1~4.7

180

1

B

全部

1.2.玻璃锅盖性能评价

1.2.1

耐冲击

试验

将玻璃锅盖平放在木板上,用重227 g±2 g、直径为38 mm的钢球,在距锅盖边缘正上方,距排气孔3cm以内除外,按表1规定的高度上进行自由落体冲击一次。

锅盖直径/mm

高度/m

<140

0.5

140~280

1

>280

1.5

耐冲击性能经过耐冲击试验后,玻璃锅盖不应出现破损。

1

B

全部

1.2.2

冷热循环冲击试验

将玻璃锅盖加热到200 ℃,保持30min后,立即放入温度为22 ℃±2 ℃的水中进行冷却。

重复三次。

耐冷热冲击性能经过冷热冲击试验后,玻璃锅盖应无破裂

1

B

全部

1.3.非正常实验

1.3.1

抗炸裂性试验

将铸铁锅加热至350 ℃后倒入1 kg~2 kg室温水(低于25 ℃)进行骤激应不炸裂。

锅应无破裂。

1

A

铸铁锅

1.3.2

破坏性试验

用铁锤砸破后断层中间不应有颗粒状物体。

断层中间不应有颗粒状物体

1

B

铸铁锅

1.3.3

燃气灶煮水实验

将炊具置于燃气灶(炒菜火力)上连续煮水3小时静置观察,循环10次。

手柄不能出现鼓包、开裂等现象。

炊具不出现裂纹、明显凸面、变形等不良。

1

A

全部

1.3.4

燃气灶手柄温升

将炊具置于燃气灶上测试手柄温升

手柄温升不大于60K

1

A

铝锅、铸铁锅、碳钢板锅

1.3.5

底部平面性

1.测量并记录室温下底部中心部位的弯曲量;

2.将不带锅盖的锅具放在标准电磁炉上,选择图所示的测量仪,三脚架的各个脚应放置在锅具内底部接触平面直径d的圆周上,记录测量仪的原始弯曲量(可将原始弯曲量调零);

3.向锅具内加入色拉油至30mm深度,将温度计固定在锅身底部内表面中心附近,温度计浸入油中但不可触到锅底;

4.启动标准电磁炉的恒功率模式,当油温达到220℃(汤锅、奶锅、炖锅、压力锅为170℃,水壶和蒸锅见注1)时关掉开关电源,待温度下降到右表对应的测量温度时记录弯曲量变化值;

5.用测得的弯曲量变化值和在室温下底部中心部位的弯曲量相加作为加热状态下向内侧的弯曲量。

注1:

对于水壶和蒸锅的测量,用自来水代替色拉油,倒入锅具容积的20%(最大为1L)温度为15℃~20℃的自来水,加热至水沸腾,关掉电源,使水保持在95℃±5℃,记录弯曲量变化值。

对于口部较小不适合于三脚架支脚放在内部测量的水壶,可将三脚架支架置于壶身外测量(贴近壶身)。

《家用电磁炉适用锅》

产品分类

室温状态下向内侧弯曲

加热状态下向内侧弯曲

测量温度

对d的弯曲率(向内侧的弯曲量/d×100%)

测量温度

向内侧的弯曲量(mm)

汤锅、奶锅、炖锅、压力锅

20℃±5℃

≤0.60%

150℃±5℃(油温)

≤3.00

水壶、蒸锅

95℃±5℃(水温)

炒锅、煎锅、油炸锅

200℃±5℃(油温)

1

A

全部

1.3.6

耐腐蚀性实验

除手柄、附耳、提耳等锅具附件外,锅具材质及耐腐蚀等级要求如下

材质

304

202、201

430

抛光效果

镜光

砂光

镜光

砂光

镜光

砂光

测试时间

24h

24h

24

24

24

24

—部品5%氯化钠纯净水溶液在盐雾工装里进行测试

—整机用5%纯氯化钠净水溶液放在电磁炉上小火加热进行测试

1.焊点不能出现裂纹、松动、脱落现象。

2.锅具不可出现条片、状锈斑;不可出现大于或等于1m㎡的锈点

1

A

全部

1.3.7

潮态实验

将锅置于恒温恒湿环境(温度40±2℃,湿度93±2%)中,放置24小时后生锈面积应小于3%。

生锈面积应小于3%。

1

A

全部

1.4.铝及铝合金内不粘涂层实验

1.4.1

涂层厚度

先检查膜厚仪探头表面清洁干净(否则可能对测试结果造成偏差),选取两个内锅进行测量。

用精确度为2µm的测厚仪分别测量试样内、外壁底部各四点的厚度值,分别取其平均值作为测试结果,测试点见附录三。

厚度(局部涂层厚度最小值)应符合产品技术规格书要求。

1

B

铝锅

1.4.2

附着力试验

a)用一锋利单刃刀片的刀尖和专用划格模板在涂层上刻划11条相距2.4mm、长38mm的平行划痕,再沿垂直于上述划痕方向重复上述步骤(共100格),刀尖必须穿透涂层至金属。

(无法划格测试的如全部为花纹的产品可采用样片进行检测)。

b)在烹饪器具内加入适量的纯净水煮沸保持15min(确保划格区域在试验过程中完全浸泡)后取出,自然冷却至室温后用软布擦干。

c)用一单面透明压敏粘胶带(3M-898)粘附在划痕区内,胶带粘贴方向与一组划痕线平行。

用外力驱除胶带粘合处的空气,并使其与涂层达到最大程度粘合。

d)拉住胶带一头,并按90°直角向上迅速拉起,连续进行三次,每次均需用新的胶带。

e)将划痕旋转90°,重复上述6.5.3与6.5.4步骤。

《铝及铝合金不粘锅》

《家用食品金属烹饪器具不粘表面性能通用要求》

划格区内的涂层应无脱落。

1

A

铝锅

1.4.3

剥离测试

用锋利的小刀(见图1)沿刀刃90°方向刮涂层至露出金属基体,产生宽1.5mm~3mm,长30mm~50mm的切口,然后用大拇指甲沿切口成直角方向从基体上试剥离涂层。

测量涂层被剥离末端与切口的垂直距离。

《铝及铝合金不粘锅》

《家用食品金属烹饪器具不粘表面性能通用要求》

涂层被剥离末端与切口的垂直距离应不大于6mm

1

A

铝锅

1.4.4

硬度测定

按《GB/T6739色漆和清漆铅笔法测定漆膜硬度》的规定进行。

《铝及铝合金不粘锅》

涂层表面硬度不低于1H

1

B

铝锅

1.4.5

耐热骤冷稳定性试验

将烹饪器具放入恒温烘箱内加热到250℃士5℃,保温5min后立即投入室温水中冷却1min,取出揩干,用四倍放大镜检查不粘表面,重复上述步骤,共进行五次。

《铝及铝合金不粘锅》

《家用食品金属烹饪器具不粘表面性能通用要求》

试验后涂层无起泡、开裂、脱落等不良现象,硬度和附着力应满足要求。

1

A

铝锅

1.4.6

耐酸性试验

将醋酸溶液(2%)倒入烹饪器具内2/3左右高度,加盖后煮沸,在室温环境下放置2h后取出,用清水冲洗干净,软布揩干后用4倍放大镜检查不粘表面。

《铝及铝合金不粘锅》

《家用食品金属烹饪器具不粘表面耐腐蚀性测试规范》

试验后检查涂层表面应无沙孔、无起皱、开裂、变色、起泡、脱落等异常现象。

1

A

铝锅

1.4.7

耐碱性试验

在试样内注入沸腾的浓度为2%碳酸钠溶液至锅内高度2/3位置,在室温下浸泡2 h,倒去碱液用清水冲洗干净,用四倍放大镜检查。

将碳酸钠溶液(2%)倒入烹饪器具内2/3左右高度,在室温环境下放置2h后取出,用清水冲洗干净,软布揩干后用4倍放大镜检查不粘表面。

《铝及铝合金不粘锅》

《家用食品金属烹饪器具不粘表面耐腐蚀性测试规范》

涂层表面应无开裂、变色。

试验后不粘表面应无起皮、起泡、开裂、缩孔等

1

A

铝锅

1.4.8

耐盐水腐蚀性

将氯化钠溶液(5%)注入烹饪器具中,使溶液达烹饪器具的1/2以上高度,盖上盖子,在加热源上加热至沸腾。

然后保持微沸,继续加热7h,煮沸过程中因蒸发损失的氯化钠溶液(5%)应及时补加,以保持溶液浓度不变。

将烹饪器具移离热源,在室温环境下放置16h后,用清水洗净盐渍,并用软布吸干表面,立即进行目视检查。

《铝及铝合金不粘锅》

《家用食品金属烹饪器具不粘表面耐腐蚀性测试规范》

试验后不粘表面应无起皮、起泡、开裂、缩孔、侵蚀点等。

1

A

铝锅

1.4.9

煮盐酸试验

将浓度为36%的盐酸(分析纯)按1:

2的比例与纯净水混合的溶液(30型为450ml,40/50型为600ml)加入内锅中,经煮沸腾(保持沸腾状态)10分钟后,将混合溶液倒掉立即用水清洗,试验后检查涂层表面变化状况,然后将内锅倒置4小时后,再次检查涂层表面变化状况

试验后检查涂层表面应无沙孔、起泡、脱落等异常现象。

(此项目仅针对氟树脂不粘涂层进行)

1

A

铝锅

1.4.10

煮油测试

在1.1倍额定电压下,内锅额定容量80%的油,经加热60min,然后停止通电冷却30min为一个循环,共试验100个循环后(每个循环点检一次)

涂层无变色、起泡、脱落等不良现象,试验后涂层附着力不能有任何1小格涂层脱落。

1

A

铝锅

1.4.11

煮酱油试验

纯净水:

酱油[老抽王酱油(金标或银标等,品牌不限)]:

氯化钠(分析纯)或粗盐(按100%的含盐量算)的比例为100:

7:

3混合后,加入锅中直到锅壁最大刻度水位处,把锅放入通电连续加热煮沸腾150小时(每2小时补充水量1次,将液面保持在试验开始时的位置),试验后目视检查涂层变化状况(试验过程中每24h点检一次并记录涂层变化状况)

试验后内锅涂层无变色、起泡、剥离、脱落等异常现象。

1

A

铝锅

1.4.12

抗划伤性试验

a)将气动笔接于压缩空气管道上(见图2),调节压力表使示值至0.097MPa;

b)用手握住气动笔,然后下压,使其二导轮接触涂层表面,在保持垂直的情况下,平衡地移动气动笔,划出一条40mm~50mm的划痕。

c)检查划痕处。

注:

每次划痕试验前应检查圆珠笔是否转动灵活。

检查方法:

用圆珠笔芯在纸上能书写出连续的线条,否则要更换新的圆珠笔芯。

1—软管;2—活塞(Φ20.3mm);3—导轮;4—圆珠笔芯(碳化物钢球为Φ1mm)。

《铝及铝合金不粘锅》

《家用食品金属烹饪器具不粘表面耐腐蚀性测试规范》

涂层未被除去的总长度之和应不小于10%。

1

A

铝锅

1.4.13

不粘涂层不粘性试验(不粘面为平面)

a)在烹饪器具内倒入适量的植物油,用软布揩不粘表面至涂覆均匀;

b)用高于60℃的温水加中性洗涤剂清洗,然后用清水洗净、擦干;

c)将烹饪器具置于额定电压为220V、输出功率为1kW的电炉上加热,用精确度不低于2.5级的表面温度计测量,内涂层表面温度达到150℃~170℃时,将一只符合SB/T10277标准规定2级(重量在50g~60g)的新鲜鸡蛋破壳后放入烹饪器具内,待蛋白基本凝固(整个烹饪过程中,内涂层表面温度不得超过210℃);

d)用锋口厚度为0.2mm~0.5mm的塑料铲完整取出鸡蛋。

如有鸡蛋残渣附着,用湿海绵或纱布轻轻揩除;

e)重复c与d步骤,共进行三次,观察。

《铝及铝合金不粘锅》

《家用食品金属烹饪器具不粘表面不粘性及耐磨性测试规范》

满足I级标准:

用非金属铲可使鸡蛋无损伤取出并不留残渣。

《家用食品金属烹饪器具不粘表面不粘性及耐磨性测试规范》

1

A

铝锅

1.4.14

耐磨性试验

(不粘面为平面)

a)将烹饪器具洗净后固定在耐磨试验机(见图1)上,频率33次/min,施加向下15N的力,采用长70mm±5mm、宽30mm±5mm百洁布(3M7447B),来回运动距离100mm;

b)启动试验机,每500次需更换一次百洁布并用10倍的放大镜观察如不粘表面出现裸露基材面宽度超过1mm的磨痕或出现10条长度在2mm以上的线形磨痕暴露基层则停止试验。

c)记录循环次数,以终止试验前的一个循环总次数为准。

 

1—驱动装置2—固定装置3—百洁布4—烹饪器具

5—水平运动导轨6—施力物

《铝及铝合金不粘锅》

《家用食品金属烹饪器具不粘表面不粘性及耐磨性测试规范》

试验后按以下要求进行评定(非填充型:

以露出≥10条线条为终止试验;填充型:

以片状脱落为终止试验)。

煎锅:

5000个行程涂层无露基材

炒锅:

8000个行程涂层无露基材

1

A

铝锅

1.4.15

持久不粘性

先做<耐磨性试验>,后做<涂层耐不粘性>试验

《铝及铝合金不粘锅》

《家用食品金属烹饪器具不粘表面不粘性及耐磨性测试规范》

用非金属铲不能使鸡蛋无损伤取出,但用湿海绵或抹布轻拭即可去除残渣。

铝锅

1.4.16

涂层耐跌落冲击性

锅中放入3杯米(约500g),将锅装在锅冲击测试仪上,以10cm高度自然跌落在对应的样机内,冲击1万次后检查涂层变化状况(每试验2500次点检一次)内锅冲击测试仪

试验后涂层无裂纹、皱纹及开裂、脱落等不良现象。

1

A

铝锅

 

1.5.包装性能评价

1.5.1

预处理

(顺序1)

--将完整的包装箱放入高温高湿环境中进行预处理,高温在38±2℃,湿度在RH85±5﹪的环境箱中存放72小时。

※包装无明显变形,开裂,破损等不良。

1

C

1.5.2

堆码试验

(顺序2)

堆码公式计算:

※整体的堆码高度按5m计(注:

ISTA要求是6.9m),根据一个包装箱的高度H,按下面公式计算整个的堆码层数,确定堆码层数“S”值,补尝系数取3或5(取5不需72H预处理),堆码时间

S=5m÷H

举例:

S=5000mm*包装高度490mm=10.2

8.13kg*(10.2-1)*3=224kg

※堆码保持压力2小时,然后释放压力包装箱变形量需小于1.2cm/m。

※堆码48小时包装不能出现严重鼓包,内部包装箱不能出现折皱,产品不良等并符合电气性能。

※包装前处理及公式参照附录表一

1

C

1.5.3

一次模拟运输

(顺序3)

※将货物以正常的运输位置,置于振动测试台上,为防止跳离台面及维持方向距离在25mm移动,试验时间(以分钟min计)=14,200次振动冲击/周/分钟(CPM)或[周/秒钟(频率Hz×60),工作运行一半时停止振动试验机,翻转包装箱旋转90°,不能旋转的则180°运行30min。

※CPM270,4.5Hz,60(53)min

※试验后纸箱字体清晰可辩。

表面无出现破损、脱扣、划伤、凹凸不平等现象。

※试验后产品外观应无影响销售,内部结构件应无影响使用功能及安全性能的破损。

1

C

1.5.4

包装跌落

(顺序4)

※根据包装重量按附录表二高度对产品进行1角3边6面跌落10次,跌落顺序为从小面到大面。

---跌落试验中保证初始速度为零的情况下突然释放,依次从小到大的顺序跌落(共跌落两箱)。

※跌落后产品外观应无破损,内部结构件不影响使用功能及安全性能的破损。

※零部件及结构应无松动。

※试验后产品仍能工作。

1

C

1.5.5

跌落

测试

跌落机/包装(彩箱)完整的产品取组成角(A)及其三边以及六个面各自由跌落;跌落顺序要求:

先底面、面积小的两侧面,最后面积大的两侧面;

(网销:

跌落高度1200mm

外观检验:

产品无明显受外力打击变形或破裂伤痕现象;

1

D

结构检验:

结合部无松弛、脱开

1

C

1.5.6

震动测试

震动测试仪/随机振动测试:

用PSD功率频谱密度,300Hz频率,振幅0.05mm进行测试,取任意三个不同面,每面测试一个时。

(振动必须带包装)

外观检验:

产品无明显受外力打击变形或破裂伤痕现象;

1

D

结构检验:

结合部无松弛、脱开,无导电体外露;

1

C

1.6.食品安全卫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文化宗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