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篇货币需求理论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806045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5篇货币需求理论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第5篇货币需求理论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第5篇货币需求理论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第5篇货币需求理论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第5篇货币需求理论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第5篇货币需求理论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第5篇货币需求理论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第5篇货币需求理论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第5篇货币需求理论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第5篇货币需求理论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第5篇货币需求理论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第5篇货币需求理论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第5篇货币需求理论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第5篇货币需求理论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第5篇货币需求理论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第5篇货币需求理论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第5篇货币需求理论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5篇货币需求理论Word下载.docx

《第5篇货币需求理论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5篇货币需求理论Word下载.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5篇货币需求理论Word下载.docx

货币流通速度

指一定时期内货币的转手次数。

货币流通速度的加快会减少现实的货币需求量。

其他因素

体制变化。

信用发展状况。

金融服务技术与水平等。

(四)货币需求的测量

规模变量

财富、收入

机会成本变量

利率、物价变动率

随机变量

制度因素等

二、西方货币需求理论

(一)古典货币数量论

基本命题

货币数量决定货币价值及商品价格,货币价值与货币数量成反比,商品价格与货币数量成正比。

1.现金交易数量说:

费雪交易方程式

内容要点

•从货币供应和货币流通的角度看待货币需求。

•把货币的交易媒介职能看成是货币的唯一职能。

一定时期内社会所需要的货币总额必定等于同期内参加交易的各种商品的价值总和

M:

一定时期内流通中的货币数量V:

货币的流通速度

P:

一般物价水平T:

该时期内商品劳务的总交易量

假定

•V由制度因素决定,在短期内是稳定的,在长期内变动也是极慢,视常数。

在充分就业条件下,T变动极小,视为常数。

•P是可以灵活变动的,其变化由其他因素决定,而P对其他因素没有影响。

•当货币市场均衡时,持有的货币数量M就等于货币需求量Md。

注:

由于商品和劳务的交易量T很难得到,一定时期的商品和劳务的交易额(PT)也用名义国民收入(PY)表示。

结论

M的变动将P的同比例同方向的变动。

短期内货币流通速度相对稳定,货币需求仅取决于名义国民收入,利率对货币需求没有影响。

缺陷

货币具有支付手段职能与贮藏手段职能。

只注意货币需求取决于全社会的商品交易量,忽视了微观主体持有货币的动机。

1:

8公式

含义

每8元零售商品供应需要1元人民币实现其流通。

公式为社会商品零售总额/流通中货币量(现金),如果计算值为8,则货币发行量适度,商品流通正常。

产生

公式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初,是由银行工作者进行实证分析得出的结论。

直到20世纪80年代初,该公式始终是有实用价值的衡量的尺度。

改革开放后,经济体制与之相应的运行机制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该公式已不能用来解释货币流通现象。

2.现金余额数量说:

剑桥方程式

视货币为资产。

持有非货币资产的收益是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

财富水平、利率变动以及持有货币可能拥有的便利,对未来物价的预期等因素决定人们的持币数量。

货币需求是人们进行资产选择的结果。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名义货币需求与名义收入水平之间总保持着一个较为稳定的比例关系,对整个经济也是如此,因此有Md=KPY,其中K为货币形态保持的财富占总财富的比例。

局限性

认为k是一个常数,实际上人们以货币形式持有的财富占总收入的比例k是受多种因素(如利率、通货膨胀率等)决定的一个变量。

3.现金交易数量说与现金余额数量说的差异

现金交易数量说

现金余额数量说

重视货币的交易手段功能。

重视货币作为一种资产的功能。

把货币需求与支出流量联系在一起,重视货币支出的数量和速度。

从用货币形式保有资产存量的角度考虑货币需求,重视这个存量占收入的比例。

从宏观角度用货币数量的变动来解释价格,反过来,在交易商品量给定和价格水平给定时,也能在既定的货币流通速度下得出一定的货币需求。

从微观角度进行分析的产物,微观经济主体要在比较中决定货币需求。

(二)凯恩斯流动性偏好理论

流动性偏好

人们之所以需求货币,是因为人们偏好货币的流动性(它是一般的购买力,是一般等价物,是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有广泛的可接受性,可以在短时间内变成你想要的任何商品),有币在手,机动灵活;

放弃货币就是放弃机动灵活。

•M1:

交易、预防动机决定的货币需求,是收入(Y)的递增函数

•M2:

投机性货币需求,是利率(i)的递减函数

L1和L2是作为“流动性偏好”函数的代号

货币需求曲线

流动性陷阱

当一定时期的利率水平降低到不能再低时,人们就会产生利率上升从而债券价格下跌的预期,货币需求弹性就会变得无限大,即无论增加多少货币,都会被人们储存起来。

缺陷

1.利率对交易性与预防性货币需求也有影响。

2.投资者对财富持有选择都是既持有货币,同时又持有债券,即人们持有财富的选择是多样化的资产组合,而不是单一资产。

(三)凯恩斯学派对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

强调利率对交易性与预防性货币需求也有影响。

认为利率对投机性货币需求的影响并非是使人们得出持币或持券的单一抉择,由于预期的不确定性从而意味着风险的存在,人们的抉择实际上是一个资产组合的比例和结构的选择问题。

1.鲍莫尔模型–交易需求

立论基础

经济行为以收益最大化为目标,因此在货币收入取得和支用之间的时间差内,没有必要让所有用于交易的货币都以现金形式存在。

人们收入的数量已定,间隔一定;

支出的数量事先可知且速度均匀。

人们将现金换成生息资产采用购买短期债券的形式,具有容易变现、安全性强的特征。

每次变现(出售债券)与前一次的时间间隔及变现数量都相等。

张三在月初收到10000元,并将收入用于在这个月内均匀发生的交易,在这个月,他的平均货币持有量为5000元。

下月初,张三又收到一笔10000元的收入,并以现金形式持有,相同的货币余额下降过程再一次开始。

这个过程每个月重复一次,这一年中他的平均现金余额为5000元,货币的流通速度为24。

 

•张三决定把10000元收入的一部分以现金形式持有,其余部分用来购买债券等收益证券。

在每个月月初,张三以现金形式持有5000元,并用其余的5000元购买国债,月中时,他的现金余额为零。

由于债券不能直接用来交易,他必须将债券出售变现才能进行这个月余下的交易,因此,现金余额又升回到5000元…

•张三月持有平均现金余额为2500元,货币流通速度达到48。

思考:

张三通过新策略,获得什么收益?

假设

•T为某人月收入C为每次兑现数额

b为每次买卖证券手续费i为市场利率

•套现次数为T/C买卖证券的交易成本为b(T/C)

平均现金余额为C/2持有现金的机会成本为iC/2

设X为持有现金余额的总成本(交易&

机会成本),则:

用数学方法求出使总成本X最小的C的数值→

收入所得期内所持有的平均现金余额为C/2,因而交易性货币需求最适量为

交易性货币需求也在很大程度上受利率变动的影响,呈现出反方向变动。

利率越高,持有货币的利息机会成本越高,因而经济主体都会自动地降低对货币的需求;

反之,利率降低,对货币的交易需求提高。

在一般情况下,交易成本的变化将会引起货币交易需求的同方向变化。

若交易手续费增加,且每次变现所耗费的时间和精力增多,即b增加,则在一定收入所得期内变现的次数会减少,为交易所需的最适现金持有量就会增加;

相反,变现方便了,b减少,变现次数增加,货币持有量减少。

2.慧伦模型–预防需求

决定预防性货币需求的因素

1.非流动性成本

2.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

3.收入和支出的平均值和变化状况

S2:

未来某一时间内的净支出Y的随机分布的方差

C:

流动性不足的损失

i:

利率

3.托宾模型(多样化资产选择理论)

–投机需求

投资者可以选择货币和债券的不同组合来保有其资产,货币称为安全性资产,债券称为风险性资产。

风险和收益同方向变化,同步消长。

大多数投资者都属于风险回避者,即人们更愿意持有风险较小预期回报率也较低的资产。

投资者要在预期收益率和风险之间进行权衡而作出对资产组合的选择。

收益的正效用随着收益的增加而递减,风险的负效用随风险的增加而增加。

若某人的资产构成中只有货币而没有债券时,为了获得收益,他会把一部分货币换成债券,带来收益的效用。

但随着债券比例的增加,收益的边际效用递减而风险的负效用递增,当新增加债券带来的收益正效用与风险负效用之和等于零时,他就会停止将货币换成债券的行为。

同理,若某人的全部资产都是债券,为了安全他就会抛出债券而增加货币持有额,一直到抛出的最后一张债券带来的风险负效用与收益正效用之和等于零时为止。

只有这样,人们得到的总效用才能达到最大。

(四)现代货币数量说

弗里德曼货币需求函数

1.看重货币数量与物价水平之间的因果联系。

2.以微观主体行为作为分析起点。

3.货币是受到利率影响的一种资产。

影响持有实际货币量的因素:

1.总财富:

恒久性收入。

2.财富构成:

人力财富和非人力财富的比例。

3.货币和其他资产的预期收益:

在一般情况下,货币收益为零,而其他资产均有收益,其他资产收益率很高,则货币需求将减少。

4.其他因素:

对货币的“嗜好”程度。

•Md:

名义货币需求。

•P:

价格指数,为了实现正常消费或经营,商品和服务的价格越高,所需货币量就应该越多,二者正相关。

•rm:

货币收益率,与货币需求正相关。

•rb:

债券收益率。

re:

股票收益率。

•价格水平的预期变动率。

•W:

非人力财富与人力财富的比率。

•Yp:

“恒常收入”,代表财富,与货币需求正相关。

•U:

影响持有货币效用的其它随机因素,如偏好、与货币有关的制度变化等。

W&

U相对稳定的,在对货币需求函数的分析中可以略去对W和U的考虑。

rm、rb、re可视为市场利率i的函数。

影响货币需求的是货币和其他资产之间的相对收益率的高低,利率的变动通常和货币等其他资产的预期报酬率同方向,所以,利率变动对货币需求变动影响极小。

物价变动只有在变动幅度很大,持续时间很长的情况下才会对实际的货币需求产生影响,而这种情况很少出现,因此,实物资产收益率对实际货币需求的影响也可以忽略。

•a、b、c分别是待定的参数

•对式等号两端取对数,得:

•对美国1892-1960年历年的统计资料进行大量研究分的基础上,得出lga=-3.003,b=1.394,c=-0.155

•货币需求的收入弹性是+1.394,当收入提高1%,对货币的需求提高1.394%

•C=-0.155,表明:

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是相当低。

结论

1.恒久性收入相对稳定,货币需求相对稳定,货币流通速度也相对稳定。

2.货币流通速度的稳定和货币需求对利率不敏感。

区别

凯恩斯

弗里德曼

仅限于债券利率

包括各种财富的收益率

收入

即期的实际收入水平

具有高度稳定性的恒久收入,决定货币需求的主要因素

货币需求函数

利率是决定货币需求的重要因素

货币需求对利率不敏感

货币流通速度与货币需求函数

不稳定

高度稳定

货币供给量对国民收入的影响

间接作用

决定总支出的主要因素

小结

•现金交易数量说:

从交易角度出发研究货币的需求,认为货币的流通速度是稳定的,货币需求与名义国民收入成正比例,如果货币供给过多(在货币的流通速度一定的情况下),则会引起物价上涨。

不直接涉及利率等因素对货币需求的影响等问题,从而也不涉及微观主体的持币动机对货币需求的影响问题。

•现金余额数量说:

把货币需求的多少与收入多少紧密相联系,但是在考虑把名义收入中多大比例以货币形式持有的决定时,实际上已经考虑到持币的动机和持币的机会成本(利率)问题的作用和影响。

•凯恩斯:

深化了剑桥学派对微观主体持币行为和心理的分析,分为交易动机、谨慎动机和投机动机,由于持有货币的动机受收入和利率变化的影响,人们的持币需求是变化的,这就会引起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化。

•凯恩斯学派:

利率也成了影响交易和预防性货币需求的因素;

人们可以通过同时持有债券和货币的多样化组合来降低总体风险水平。

•弗里德曼:

将货币视为一种资产来分析,认为货币需求的多少取决于恒常收入,分析更复杂更精确。

它不同于凯斯学派的观点主要在于,认为货币需求比较稳定,从而只要控制好货币供给,经济的稳定增长就有望。

新剑桥学派对凯恩斯货币需求动机理论的发展

沿袭了凯恩斯对货币需求动机的分析方法,对于人们为什么需要持有货币的不同动机进行了区别讨论。

七动机说中的第一至第六动机是对凯恩斯提出的三大动机的细分,基本上没有超出凯恩斯提出的范围。

只是政府的货币需求动机是新剑桥学派的独创。

1.产出流量动机

当企业决定增加产量或扩大经营规模时,无疑需要有更多的货币。

相当于凯恩斯提出的交易需求,这部分的行为由企业的行为所决定。

2.货币—工资动机

这种货币需求是由货币—工资增长的连带效应造成的。

在现代经济中,通货膨胀是一种普遍的现象,当货币量增加以后,往往连带着工资的增长。

3.金融流量动机

这是指人们为了购买高档消费品需要储存货币的动机。

高档商品在实际购买之前一般要有一个积累货币的时间。

4.预防和投机动机

在手中保留超出交易需要的货币,一方面以备不测之需,另一方面等待时机以进行投机。

5.还款和资本化融资动机

随着信用的发展债权债务关系十分普遍,大部分个人或企业都负有一定的债务。

同时,现代社会里,融资具有资本化的特点,即各种融资形式都以取得报酬为前提,因此,为了保证自己的信誉,保证再生产顺利进行,必须按规定的条件偿还债务、支付利息等,这就需要保持一定的货币量。

6.弥补通货膨胀损失的动机

这是通货膨胀造成的后果,因为在物价上涨、货币贬值的情况下,即使维持原有的生活或生产水平,也需要更多的货币量。

7.政府需求扩张的动机

除了个人或企业外,政府也有需求扩张的动机。

现实中,赤字往往是货币需求大大增加的重要原因。

特别是当政府有意识地采取这种政策以支持战争或反危机措施时,情况更是如此。

补充二

马克思关于流通中货币量的理论

(1)金币流通下的货币必要量

M=PT/V

执行流通手段的货币量P:

商品价格水平

T:

流通中的商品数量PT:

商品价格总额

V:

货币流通速度

表明

1.货币量取决于价格的水平、进入流通的商品数量和货币流通速度这三个因素。

2.货币必要量与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与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

理论前提

1.完全的金币流通

2.商品是带着价格进入流通的

3.在该经济中存在着一个数量足够大的黄金储备

论证过程

商品价格取决于商品的价值和黄金的价值,而价值取决于生产过程,所以商品是带着价格进入流通的;

商品价格有多大,就需要有多少金来实现它;

商品与货币交换后,商品退出流通,金却留在流通之中可以使另外的商品得以出售,从而一定数量的金,流通几次,就可以使相应倍数价格的商品出售。

(2)纸币流通条件下货币量与价格之间的关系

在纸币为唯一流通手段条件下,商品价格水平会随着纸币数量的增减而涨跌。

•如何建立我国的货币需求函数模型?

建立我国货币需求函数应考虑

1.宏观货币需求&

微观货币需求

2.货币需求结构的构成

3.影响我国货币需求的因素

4.经济体制改革与货币需求的关系

总体需求函数可以表示为

Md=f(Y,P,Ib,Im,u)

Md:

总体货币需求量

Y:

不变价格计算的实际国民收入

P:

价格水平

Ib:

银行存款利率差

Im:

金融资产收益率

u:

•如何考虑利率因素?

由于我国金融市场尚不发达,货币的替代品相对较少,交易成本较高,且利率市场化程度较低,由此货币与其他金融资产之间相互替代性减弱,导致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相对较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