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山墓园建设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807584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41.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堂山墓园建设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天堂山墓园建设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天堂山墓园建设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天堂山墓园建设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天堂山墓园建设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天堂山墓园建设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天堂山墓园建设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天堂山墓园建设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天堂山墓园建设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天堂山墓园建设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天堂山墓园建设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天堂山墓园建设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天堂山墓园建设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天堂山墓园建设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天堂山墓园建设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天堂山墓园建设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天堂山墓园建设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天堂山墓园建设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天堂山墓园建设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天堂山墓园建设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天堂山墓园建设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docx

《天堂山墓园建设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堂山墓园建设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天堂山墓园建设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docx

天堂山墓园建设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

北京昌平墓园建设项目

 

二○一三年

第一章总论

从古至今,中国人都是通过祭祀、凭吊、服丧、清明扫墓等系列活动形式来拜祭祖先,特别是每逢清明,春节前后,人们都习惯举家出动,祭扫先人,既享受了与家人团聚,也可以顺便领略大自然的美丽风光。

因此,公墓作为现代化城市规划设计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其建设在城市建设中同样占据着特殊地位,同时也是体现城市文明建设的一个方面。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人们在针对生态环境问题方面的认识也随之进一步深化。

老百姓们不再局限于过去对墓地的看法,近年来在我国各大城市中不断涌现出一些新概念、新名词的殡葬方式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譬如生态公墓、园林公墓、森林公墓以及树葬、草葬、花葬、海葬、生态葬等等,名目繁多。

开发建设天堂山墓园主要以殡葬文化为基础,结合祭鳄文化、黎民文化、芦荟文化、园林文化、风俗文化、景观设计等,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和设施设备,以促进城市殡葬安全和提高殡葬生态效益协调统一为目标,构建出珠三角独具特色、保护生态资源的生态墓地,使天堂山墓园成为龙门的人文景观,既满足港澳穗莞惠深等珠三角地区居民祭奠缅怀先人的需求,又能从中得到有益的精神启迪,感悟人生,了解历史。

1.1项目名称

昌平墓园项目

1.2性质

投资项目

1.3建设地点

1.4项目投资单位及法人代表

1.5项目主管部门

1.6项目可行性研究的原则、依据

1.6.1可行性研究的主要原则

(1)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立足于保护纪念设施,弘杨革命精神、方便群众瞻仰吊唁,实现服务主体多元化、坚持政府支持引导,社会力量和广大群众广泛参与。

(2)实事求是,节俭节约。

深入调查研究,坚持科学论证,实事求是,节俭节约,做到规模适宜、功能适用,经济合理。

(3)科学规划,精心设计。

坚持建设与保护并重,做到合理建设,优化利用,加强统筹协调,注重整体与局部设计合理。

(4)保护为主,量力而行。

从本地实际出发,以保护为主,改造优先为原则,根据经济发展水平,自然条件和需求,量力而行,从严把关,确定墓园维修改造重点。

1.6.2可行性研究的主要依据

(1)《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2)民政部、国家计划委员会、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关于严格控制吸收外资兴建殡葬服务设施的通知》

1.7项目场址地震烈度区划

根据国家地震裂度区划,本项目实施地地震烈度为八度抗震设防区。

1.8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编号

项目名称

单位

1

总规划用地面积

M2

100万

2

总建筑面积

M2

3

建筑占地面积

M2

4

容积率

万m2/hm2

5

道路及铺装硬地

M2

6

绿化绿地率

80%

1.9项目投资估算

总投资为万元。

1.10项目建设资金筹措

香港黎民善后发展公司牵头策划、投资兴建

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和必要性

2.1项目建设背景

2.1.1惠州及龙门区位优势

惠州市位于珠江三角洲东北端,南临南海大亚湾,与深圳、香港、澳门毗邻,被誉为“粤东门户”,是广东省历史文化名城,素有“岭南名郡”、“粤东重镇”之称,惠州陆地总面积1.12万平方公里,占珠三角的1/4,集江、湖、山、海、泉、林、岛为一体,有着“半城山色半城湖”的美誉。

森林覆盖率达59%,2011年全市生产总值2097亿元,同比增长14.6%,五年年均增长15%,实现经济总量再造一个惠州的目标。

“城在山水中、家在花园里”,森林覆盖率达59%,人杰地灵,产业发达,和谐文明,一座具有现代化意义的山水丽城正在崛起……惠州已成为珠三角东部生态环境最优美的城市和最适宜投资创业、居住生活的城市之一。

龙门县位于广东省中部、惠州的西北部,地处珠江三角洲的边缘,东南与河源市、博罗县接壤,西南与从化市,增城市毗邻,北与新丰县相连。

东江支流——增江河上游龙门河东北向西南贯穿全县。

土地广阔,全县总面积2295平方公里,山地及丘陵占总面积的73%,平均海拔550米,资源丰富,山清水秀,景观迷人,旅游资源较丰富,主要有南昆山、天堂山、龙岩、温泉等各具特色的旅游景点,被评为“广东省旅游强县”、“广东省旅游特色县”两块金字牌匾。

广河高速通车后,龙门真正融入了珠三角一小时经济生活圈。

规划中的粤湘高速、河清高速、惠河高速支线等高速公路在龙门纵横交错,形成稠密的交通路网。

2.1.2天堂山区位优势

天堂山镇位于广东省惠州市龙门县北部,增江河上游,全镇面积98平方公里,山地纵横相间,集溪成河。

境内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温差不大,年平均气温19度,七月最高气温33度,年平均无霜期达330多天,有“腊月不增衣,暑日垫棉被”之美誉。

全镇交通方便,一条乡镇二级公路连接天堂山到城龙城镇,全程9公里。

距惠州市110公里,广州市170多公里。

龙塘公路贯穿下辖的两个管理区,连接着金龙大道、105国道水库右岸公路东西纵贯全境。

山环水抱,藏风聚气,秀峰耸峙,龟山蛇岭,盘龙隐现,拥有天堂山水库和龙洞水库,湖水常年碧波荡漾,是先人入土为安福荫子孙之福地。

2.1.3天堂山墓园项目的产业化和功能定位

产业是众多的企业与相关企业组合而成的经营群体。

墓园产业在产业分类上,既不属于第一产业(尽管墓园占用了大量的土地,并有好些作业是在土地上进行的),也不属于第二产业(工业),而是属于第三产业,即服务业的范畴——“心灵工程”。

同时,在现代化大生产的情况下,分工越来越细,那种“大而全”、“小而全”的企业越来越少,因而,所谓的“相关企业”越来越多,分工合作,协同作战,实现共存共赢。

这种情况,也将在墓园产业化过程

中出现。

墓园的产业化实现,在目前,既存在着要尽快从福利性的事业单位中走出来,走向市场,成为搏击市场的自主经营的盈利主体,成为经济发展的“基本细胞”;同时,也存在着把“蛋糕做大”的问题。

因此,努力把“蛋糕”做大,这是墓园产业化的必经之路。

眼下,墓园具备着产业化的良好的客观条件。

天堂山墓园的功能规划,大致包括了基本功能、衍生功能、新派生功能、更生功能和生态功能等五大功能。

1、天堂山墓园的基本功能:

埋葬死者及其“标志物”

墓园是殡葬业的一个重要分支。

墓园产业的产生、发展、提升,植根于墓园的功能。

从殡葬主体的行为来分析,它是在殡、葬、祭的三大主要行为中,与葬、祭行为密切相关的。

尽管祭祀活动并不都在墓园中进行。

但由于墓园的基本功能,使在墓园中的祭祀活动具有特殊的意义。

作为世界各地炎黄子孙进行的大型祭黄陵活动,之所以在黄陵墓地进行,其根本原因是因为黄陵是黄帝的“葬身之地”。

因此,墓园的基本功能是埋葬死者或其标志物的地方。

墓园之所以可以称之为墓园,因为与荒冢不同,因此,墓园的发展水平,从一般的意义上说,是与社会生产力水平及墓主的经济状况直接相关的。

从中可见,发展社会生产力和迅速让人民富起来,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墓园的产

业水平。

埋葬“标志物”也作为墓园的基本功能,是因为有好多墓,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没有埋葬着死者的遗体、遗骨,而是埋葬着死者的衣、冠等物,称之为衣冠墓。

衣冠之类是死者的标志物。

2、天堂山墓园的衍生功能:

追思、缅怀功能

一旦死者或其标志物埋葬在墓园中,于是涉及到活人(与死者相关的人或关系并不密切的人)进行的墓祭活动。

墓祭活动在本质上是一种文化活动。

因为事实上并不存在所谓的天国或阴曹地府。

这纯粹是一种“虚拟”。

这可以体现出墓园的又一个衍生功能:

了却思故之心、思亲之情,即缅怀功能。

我国著名思想家于光远同志认为墓园是“活人与死人对话的地方”,是对墓园的缅怀功能的定位。

重视墓园的缅怀功能的发挥,就意味着墓园不仅要埋葬一定量的死者,而且由此要容纳活人进行缅怀活动,因此墓园的空间规模的大小要考虑缅怀功能的发挥。

“250定律”说,一个人有250个社会关系。

墓中的死人虽已“西去”,但其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还在,要在墓地缅怀。

墓园作为一个产业,就要研究如何将一个死者的250个关系吸引到墓地中来,这是其一;其二,要让这“250”在墓地中进行消费。

人不来,就谈不上消费;如不消费,就谈不上赚钱。

因此,墓园

产业的做大,要十分重视墓园的这个衍生功能。

如果说,墓园的基本功能,对墓园来说,赚的是丧家“一次”的钱;但这衍生功能,则是年年可赚的钱。

因此,要更重视衍生功能对墓园产业的作用。

因此要重视墓园项目,也更要重

视墓园项目如何建设。

3、天堂山墓园的新派生功能:

传承功能

现代殡葬文化建设,那就是殡葬还有一个“传”的功能。

殡、葬、传。

传就是传承、继承。

因此,墓园是“传”的功能实现的理想场所。

问题是“传承”什么?

传承墓地里的骨灰?

当然不是,传承的是死者的文化。

人生是一部书,名人这部人生的书“厚”一些;平常人的这部书,可圈可点的也不少,特别是对子女或是亲朋好友的关爱之情中体现的崇高境界,今人应好生地“传”下来,传承先人的智慧。

事物的功能是由事物的结构来决定的。

墓园新派生出了“传”的功能,因而在结构布局上仅是考虑“收藏”骨灰,就远远不够。

文化的载体主要不是骨灰。

上海图书馆馆长马远良先生开始了上海图书馆的免费收藏活着的文化人的物品“业务”(待人谢世,这些物品即是遗物了)。

书籍不是文化载体的全部。

墓园为了实现“传”的功能,除了收藏骨灰之外,还应收藏逝者的遗物——例如,用过的有收藏价值的文化用品及衣物用具之类。

于是墓园要设置收藏室、展示室就成为必要的了。

4、天堂山墓园的探索功能:

更生功能

对于先辈的优良传统,我们不能仅“传”——继承,还要发扬和提升。

继承和发扬是辨证的统一,没有继承,发扬就成了无根之木;没有发扬,继承就难以与时俱进,那个传下来的东西,原封不动地照搬下去,也许成为前进的障碍。

“灵魂不死”是目前流传于民俗中的殡葬文化的主要哲学思想。

要想改变它,这不是一天、二天,一年、二年的事。

对于先辈们传承下来的文化,不能只是继承,更不能照搬,而是要发扬,要“更生”。

从这个意义上说,墓园还有一个需要探索的功能——“更生功能”。

墓园的“更生功能”给墓园的产业化又一个新增长点。

这里的市场空间更大,要做的事更多。

在现代意义上的墓园的主要特征是应由“更生功能”来决定的,这是与古代的、传统意义上的墓园的一个重要分水岭。

5、墓园的现代功能:

生态功能

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死本是自然的回归。

传统的墓葬,使不大的地球到处是墓。

“青山白色化”的情况已是十分严重。

因此,生态墓园成为在人类现代化过程中的重大课题。

对于墓园来说,依据可持续发展的观点,有一个如何利用更少的空间容纳更多的“亡口”的问题。

因此,墓园的生态功能的定位是从可持续发展这个基本观点出发的。

生态是一个宏观空间概念。

对于一个具有较大地域的墓园,要在实现生态化上多下功夫。

但对于单个墓来说,一个“亡口”墓地的真正的生态化,事实上是不可能的。

最多是绿化、美化水平高一点而已。

真正的生态是什么?

墓园如何生态化,要请园林专家和生态专家共同来研究。

因为这里涉及到生物多样性(包括植物多样性)等科学问题。

大草坪虽然好看成本也低,但对生态的改善作用并不很大。

多种几棵树就以为“生态”了,这也是对生态的误解。

创新是灵魂,创新必定能够更好地解决眼下的“兵营式”和“白色化”问题,一种真正的生态墓园一定会产生,使墓园实现其生态化功能。

这种生态化功能的真正实现,对

于“水泥森林”式的大城市来说,是多么的可贵啊!

可以预言,绿色产业将可能是我们墓园中的一个不可小看的产业领域。

纵上所述,天堂山墓园将按照以上五大功能进行规划建设,将直接推进我国墓园产业化的进程。

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2.1珠三角地区“大建设、大发展”的需要

经由于珠三角地区的大发展,城市面积在扩大,人口在增多。

当前广东省人口的年死亡率到目前为止达到4~5‰,而目前香港、澳门、广州、深圳、东莞、惠州等地区墓地紧张,已无多少空余土地,同时不少城市居民身故以后,亡者的亲人都是选择在农村寻找或者购买一块土地作为他们的安身之处,这对于本来耕地面积就不大的珠三角地区来说,更加突出了死人和活人抢土地的问题。

死亡其实本是一种自然现象,但受绵延已久的灵魂不灭观念的影响,大多数人认为人死后多变成鬼,所以田野、林间山地出现的墓地,都给人以压抑感和恐惧感。

殡葬是一个民族、一个地方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

分,它制约规范着人的行为,人们在祭、扫墓时,往往自觉不自觉地夹杂着一些潜意识的、迷信落后的东西;严重地侵蚀了人的心灵,不利于社会的进步。

现代墓园的出现较好地解决了乱埋乱葬这种有碍观瞻、大煞风景的行为。

墓园是社会公共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建设的组成部分。

如果把医院的产房比作生命的起点,把少年、青年、中年、老年视为,生命之旅的各个驿站,那么墓园和墓地则是人生的终点站和归宿。

其存在本身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墓园的需求也越来越高,搞好墓园建设正是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2.2.2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

近些年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在物质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对精神生活的需求也日益迫切,墓园公益性、文化性、纪念性、经济性,也逐渐受到了广泛的重视。

墓园有其特殊性和时代特征,除了些风水学说之外,人文纪念园、公园化等逐渐被融入其中。

并为广大市民提供了一个祭扫先人、寄托亲情、弘扬中华传统孝道文化的一个文明场所,又达到了为青少年和市民游览休闲、欣赏文化艺术、接受教育的目的。

中国几千年来认为“入土为安”——死者必须埋入地下的习俗已经根深蒂固。

古代中国人认为人类必须依附自然,与自然息息相通,“入土为安”实际上是这一哲学思想在丧葬上的反映。

我们常用的汉字“葬”,也形象地说明了这一观念:

死后放入土中,下面填些树枝,上面洒些土,种上纤草。

《易经》中记载的“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藏之中野,不封不树”,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后来的不少学者均从理论上阐说了这一习俗。

他们认为:

“万物不能越土而生,人亦万物中一物”,所以死后要归于土,又说“人由五土而生,气之用也,气息而死,必归葬于土,返本还原之道也”,所以“葬者,乃五行之返本还原,归根复命;而教化之变达也”,将人死后入土,提到教化的高度。

但是,无序的孤茔野坟在城市边缘的路旁、沟边散乱地扩展

是不可

取的,严重损害卫生、观瞻和节约用地原则。

在全国

提倡火葬的情况下,墓地仍以惊人的速度增加着。

“阴宅”挤压“阳宅”空间,也不利于阴阳平衡。

集中的有序的城市公共墓地是不可缺少的一项功能用地。

人类敬祖宗悼亲人的精神情操,祭祖扫墓缅怀先人的祭祀活动,也是一种传统习俗。

因此,兴建墓园也就显示出了其迫切性。

现代墓园要摒弃阴森、恐怖的感觉,要重新赋予她一种祥和、宁静的氛围。

墓园公园化的理念在于把墓园做成一个大公园,通过墓碑的合理摆放、园道的曲折、绿化的自然遮掩、园林小品的有机结合,建一座墓园“公园”。

让我们的前辈和故人安静地置身于这样一个花园中,每逢祭扫之日,后人可踏着和风,迎着煦日,来缅怀他们。

而珠三角地区很多墓园均不能满足人们的这些要求,所以兴建该项目也是当前形势所需。

墓园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

丧葬消费是一种精神消费,由于其相对稳定性和传承性,它易与封建迷信的风俗习惯连在一起,产生一些不文明的行为,如哭、闹,烧纸,冥钱等,这就需要政府去引导,用先进、科学、文明的丧葬理念取代愚昧、落后、迷信的丧葬观念。

所以现代墓园建设是精神文明发展的需要。

2.2.3殡葬改革的需要

墓园建设是殡葬改革的需要。

墓园是党和国家推进殡葬改革的重要载体,可以规范人们的丧葬消费。

建国以来,殡葬工作取得了很大成就,人们基本上树立了正确、文明丧葬观,丧葬作为一种传统、民俗,本身具有很多落后的东西,一旦条件允可,很可能死灰复燃,因此,加强墓园建设与管理,提供多元化的骨灰处理方式,满足不同层次的消费者的需求,可以起到引导殡葬消费的作用。

2.2.4城市建设发展规划的需要

墓园建设是城市建设发展规划的需要。

墓园建设的水平在一定意义上象征着现代城市的文明与进步。

综观其他城市的墓园,无不以其优美的环境、独奇的艺术形态、浓厚的文化底蕴成为城市历史、人文的景观。

墓园是城市的组成部分,是重要的人文景观,更应成为重要的人文纪念公园,而不是一堆人为的垃圾。

因此,一个城市应从历史与文化的角

度搞好墓园建设,提高墓园的文化含量。

墓园这种形式其实是很适合现代城市发展需要的,它分为碑葬、塔葬、树葬、廊葬几种形式,不多占用土地,同时又充分照顾人们对先辈的怀念之情,是现代社会文明进步的象征。

2.2.5当前构建和谐与文明社会的需要

墓园是人们寄托感情的场所和国家推行殡葬改革的载体,是社会化服务中不可或缺的相对独立的行业。

随着历史的变迁、社会的发展,墓园已由简单、单一的处理骨灰或遗体功能演变为多功能的集合体。

充分认清墓园的价值与功能对于墓园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现代墓园的出现较好地解决了乱埋乱葬这种有碍观瞻、大煞风景的行为。

现代墓园环境幽雅、庄严祥和,使祭扫者得到熏陶,心灵得以净化,行为受到约束,自觉告别不文明、不健康的消费、悼念方式,如送鲜花代替烧纸钱就是很好的例证,可以说,现代墓园对丧葬消费起着导向的作用。

历史上无论是皇家陵墓还是平民墓地,都比较重视绿化,一座陵、一块墓地,往往就是一片树林,外国墓园更是如此。

现代人物质生活条

件好,要求高,在丧葬上也希望故去的亲人安息在像公园一样的墓地中,以求得心理上的平衡、精神上的安慰。

特别是以荒山瘠地为主建立的墓园,若绿化美化做得好,不但不会产生污染,应该说是对环境保护的贡献。

墓园是人文景观,一草一木、一亭一碑无不体现着设计者的独具匠心和审美情趣。

随着时光的流逝,墓地早已失去了最初的功能,像法国的拉雪兹神父墓园、俄罗斯新外女墓园等都以优美的自然环境、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著名的旅游景点。

中国的现代墓园起步晚、时间短,完全可以用现代的眼光,把墓园建设纳入到城市规划中,努力增加墓园的文化、艺术品位,努力营造墓地的可亲性,使其成为一个可供人游

览的融自然与人文一体的纪念公园。

2.2.5传承文化与纪念教育的需要

墓地是古代文化的遗存,是人类历史的见证。

无论是山间的孤冢,还是城市郊野的墓群,都不仅是生命终止时的最后定格,也是记录墓主所生活时代的若干信息的宝库。

一代代墓地的积累,给人留下了无穷的遐想和回忆,形成了独特的人文景观。

由于战乱和时代变迁,记录人类活动的很多资料已湮灭无闻,给后人研究造成很大不便。

幸亏有了墓葬这种古人有意无意留下的遗产,才使我们能够完整地考察、解读文明时代人的思想、生活、生产和习俗等。

几十年、几百年后,现代墓园也将成为历史的遗迹,我们的子孙后代若要研究现代人的生活方式、价值取向或习俗演变,很可能也要借助于墓地这一实物形态。

就绝大多数人而言,不管是英雄人物,还是普通百姓,一生都或多或少地都为社会留下了精神、物质财富。

墓地是他们人生的归宿,也是他们的纪念形式。

无论是倘徉在巍峨壮观的大禹陵、黄帝陵,庄严肃穆的烈士墓园,还是默默无闻的普通墓园,我们都能强烈地感到生命的短暂,心灵受到

震撼,思想得以升华。

每一个地方都有值得纪念、缅怀的名人和普通人,如果把其墓做好,通过墓碑体现他们的贡献和价值,适当地加以宣传和策划,不但可以起到纪念的作用,而且可以昭示激励后人更加珍惜生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念,增强使命感和为后代留下财富的荣誉感、责任感。

第三章市场分析

3.1、殡葬改革使得墓园产业前景广阔

殡葬改革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而绿色殡葬的实施

是殡葬改革又进一步推向深化,实现“二次革命”的战略措施,同时也为殡葬企业实现由粗放型经营到集约型经营转变,最终为实现可持续性发展指明了前进道路。

绿色殡葬所倡导的树葬、花葬、草坪葬、艺术墓等占地少、生态化、无污染的各种葬法及文明祭祀。

摒弃传统公墓那种阴森恐怖的感觉,赋予公墓一种祥和、安逸、宁静的氛围,通过园区绿化、碑石艺术、园林小品、古墓建筑和运用大量的景观元素,实现墓园公园化。

在尊重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树立文明丧葬、文明祭祀新风尚。

用优美的环境、优质的服务、人性化的管理,礼待每一位故人,让逝者安心、生者放心。

今年是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签名倡导火葬五十二周年,国家对殡葬改革也提出了新的发展思路: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倡导实行绿色殡葬”,这是摆在我们当今公墓发展的一项重大课题。

我们现在所从事的绿色殡葬概念应该是生态化、艺术化、人性化的完美体现。

单纯的生态化只是解决了自然环境问题,并没有实现墓园功能上的改变,而艺术化、人性化则更注重人文环境建设,注意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作为墓园的经营者,我们不仅要考虑经济效益,更要考虑社会效益,而绿色殡葬恰好解决了这两方面的问题。

使墓园集公益性、文化性、艺术

性、纪念性、经济实用性为一体,给国人一个祭祀先人、寄托亲情、弘扬中华传统孝道文明的场所。

同时,又是一个集丧葬、祭祀、游览休闲、观光旅游、教育培训的艺术性公园。

国家实行殡葬改革的信念不改,服务社会、造福大众的信念不会改变。

坚持生态化、艺术化两手抓,坚定地走绿

色殡葬改革地持续发展道路,这就使得墓园产业前景广阔。

3.2、风水观念使得兴建的墓园产业市场前景广阔

风水观在汉代已相当流行,东汉以后已将墓地的好坏与生者的贫富贵贱联系起来,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墓地风水术已形成系统的理论,出现了大量风水观方面的著述,著名的如郭璞的《葬书》。

风水观作为对“环境选择”的一门方术虽然流传数千年,但由于历史原因,不同学者对它的评价持有不同、甚至截然相反的观点。

祖宗崇拜是中国宗教文化的一大特色,把死人安排得跟活人一样,是中国埋葬制度的主要用心。

古人具有“灵魂不死,祖宗崇拜”等信仰观念,因此对墓园选址一直是古代风水理论中的重头。

风水文化的数千年沉淀对当代中国甚至东南亚及海外华人社区的殡葬观念有着根深的影响。

风水观对理想墓地一般要求具有两个特征:

一是统一和谐,风水思想认为天、地、人、生四大系统是一个有机统一体,要求有一个山清水秀、排水量好的环境;风水观还认为和谐才能逢凶化吉、趋利避害。

二是对称均衡,一般好的风水地要求具有不发生剥蚀或堆积,具有四神砂结构(或称四象,及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且具有对称性。

这种对称均衡具体体现为有山有水、有高有低,中轴线平面布局要对称和

谐。

这实际上包含了现代地理学和生态学的许多科学原理:

对风水地

要求环境中多项自然地理因素的有机协调,即有良好的地质、地貌状况、良好的水文气候因子、适中的土壤和生物物种;各项因子必须统一协调,构成一个有机和谐的生态环境,这样的环境才具有更大的稳定性。

阴宅卜葬地若还有四神砂结构的开口小盆地相配则更是能提高墓地对扫墓者的崇敬感,因而也是一种景观生态和景观心理结合的空间组织。

风水术兴起后,历代王朝上至君王,下至黎民百姓,在其卜葬习俗中无不烙上风水观的烙印。

历史上帝王将相的陵墓环境选择,风水术影响体现得淋漓尽致。

另外,风水观对阴阳宅的环境选择上讲求“拆成”,即根据环境条件更好地组织空间,并有所布置。

在墓地选择时如果不具备前述两个条件,后代可人为将原有环境改造成有山有水、静谧和谐、对称以及四神砂结构地风水宝地。

3.3、我国传统“孝道”使得墓园产业潜在市场前景广阔

人类从出生到死亡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自然规律,每个人无论贫贱与富贵都要面对这个结果,就像大文豪肖伯纳墓碑上刻的那样“我早就知道无论我活多久,这种事还是一定会发生的”。

是呀,这是一件多么无奈的事,但他又是每个人一生中必须经历多次的重大仪式。

在我国,自古认为“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由此便知中华民族是个重血缘,重家族、重孝道的民族。

所以在中国办理丧葬事宜是以家族为基本单位。

不仅如此,死者在丧礼之后仍被视为家族一员,其牌位与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