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防疫期间“两案十二制”全套资料.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680810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143.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校防疫期间“两案十二制”全套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学校防疫期间“两案十二制”全套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学校防疫期间“两案十二制”全套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学校防疫期间“两案十二制”全套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学校防疫期间“两案十二制”全套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学校防疫期间“两案十二制”全套资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7页
学校防疫期间“两案十二制”全套资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7页
学校防疫期间“两案十二制”全套资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7页
学校防疫期间“两案十二制”全套资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7页
学校防疫期间“两案十二制”全套资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7页
学校防疫期间“两案十二制”全套资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7页
学校防疫期间“两案十二制”全套资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7页
学校防疫期间“两案十二制”全套资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7页
学校防疫期间“两案十二制”全套资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7页
学校防疫期间“两案十二制”全套资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7页
学校防疫期间“两案十二制”全套资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7页
学校防疫期间“两案十二制”全套资料.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7页
学校防疫期间“两案十二制”全套资料.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7页
学校防疫期间“两案十二制”全套资料.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7页
学校防疫期间“两案十二制”全套资料.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7页
亲,该文档总共3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校防疫期间“两案十二制”全套资料.docx

《学校防疫期间“两案十二制”全套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校防疫期间“两案十二制”全套资料.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校防疫期间“两案十二制”全套资料.docx

学校防疫期间“两案十二制”全套资料

♦学校应对新冠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开学准备工作方案

工作 P02

♦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预案 P09

♦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 P16

♦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 P18

♦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制度 P21

♦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流程 P23

♦学校学校晨检制度和日报告制度 P25

♦学校学生因病缺勤登记制度 P27

♦学校学生复课证明查验制度 P28

♦学校消毒管理制度 P30

♦学校学生健康管理制度 P32

♦学校新生入学接种卡、证查验制度 P35

♦学校环境卫生检查制度 P37

♦学校传染病预防控制的健康教育制度 P38

学校应对新型冠状肺炎病毒

疫情防控开学准备工作方案

为做好学校、幼儿园、辅导机构关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应对准备工作,及时防范和有效处置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维护校园正常教育教学秩序,保障师生健康和生命安全,结合我镇教育系统实际,特制定本防控工作方案。

一、组织管理

(一) 成立防控领导小组

组长:

校长

副组长:

教学副校长德育副校长

成员:

学校行政+科级组长+校医+各班主任

领导小组负责指挥**学校本次疫情的应急处置和防控工作。

召集领导小组会议,部署处置工作,安排、检查各项重大事宜落实情况,并保证领导小组指令的畅通。

疫情发生时,在预防阶段:

组织贯彻落实省、市、区有关法律法规,布置、检查和落实工作;在应急阶段:

学校教职员工要服从学校领导小组指令,要坚决执行应急预案。

(二) 防控领导小组下设四个职能组

1.防控督察组

组长:

校长

副组长:

教学副校长德育副校长

组员:

总务主任德育主任德育副主任

职责:

制定学校疫情防控工作预案,加强卫生防病知识宣传,督促各班级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做好学生健康状况信息登记管理工作。

组织对学校疫情防范和应对工作落实情况开展督导检查。

加强与上级教育局、**镇防控指挥部、卫健部门、村(居)的信息沟通和协调配合。

2. 信息报送组

组长:

德育副校长

副组长:

校医

成员:

各年级级长

各班主任

职责:

及时收集报送教职员工和学生排查信息。

每天整理、汇总、分析关于涉鄂人员的排查检测信息,每天向区教育局、镇指挥部上报学校疫情监测报告。

通过排查的数据分析人员流动及疫情的情况,及时向上级报告数据的异常情况。

坚决制止对数据的瞒报、谎报、缓报,如一发现,马上对相关的人员进行处理。

3. 疫情监察组

组长:

德育副校长

副组长:

总务主任

组员:

德育主任大队辅导员德育干事体育科组长

职责:

严密监测,密切注视疫情动态,指导并督促学校进行宿舍、食堂、教室、校车的卫生消毒、卫生防护。

指导师生丢弃个人防护用品的卫生指引。

开学后加强监督学生及教职工晨检工作。

一旦发现疫情,做到早报告,配合调查人员开展工作,提供真实完整资料,采取就地隔离、观察、或转入上级医院治疗。

4. 宣传教育组

组长:

教学副校长

副组长:

教务主任

成员:

大队辅导员德育干事美术老师校医

职责:

负责组织协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的宣传报道工作。

积极做好师生员工的健康教育和防控知识宣传。

密切跟踪舆情动态,做好舆论引导和舆情监管工作。

定期形成教育系统的防控工作简报。

5. 物资保障组

组长:

总务主任

副组长:

教学干事

成员:

财务后勤人员

职责:

负责协调疫情处置专项经费。

密切联系镇教育局、镇指挥部通过应急采购渠道购置疫情应急处置和防控需要的设备仪器、防护用品、消毒用品、特殊药品等。

发动学校家委会向学校捐赠防护用品,同时发动家长提前准备小孩开学使用的防护用品。

6. 开学指导组

组长:

教学副校长

副组长:

教学主任

成员:

语文科组长、数学科组长、英语科组长、综合科组长

职责:

负责辖区内培训机构宣传延迟开学的通知。

做好实施延迟开学时,指导学生在家中完成学习任务的方式方法。

7. 维稳组

组长:

德育副校长

副组长:

德育主任

成员:

各年级级长+体育科组长

职责:

落实各校的涉鄂人员排查工作。

分析排查在防控期间的不稳定因素。

密切关注家长对排查涉鄂信息、居家隔离、延迟开学等方面的负面舆论进行监督。

对上访家长及时做好接访和解释工作。

二、防控工作管理要求

(一) 摸清底数,分类管理

1. 一是认真梳理本校的所有湖北籍教职工、学生;二是认真梳理1月9日后进入过湖北地区的师生(含未返回和已返回);三是认真梳理与来自湖北地区人员有接触史的师生。

以上人员全部要按类别建立花名册。

2. 安排调配人手,逐一联系重点人员,根据名册内容认真登记填写基本信息。

3. 安排教师负责每天跟进重点人员的动向情况。

(1) 对仍在湖北地区的师生,安排专人通过电话联系,劝其推迟返粤时间,务必不要提前返粤,待疫情结束后才能返粤(以政府发布为准,届时会统一通知)。

对不听劝阻提前返粤的人员,学校要做到及时了解其返回到达时间。

同时进行下面第

(2)点的处理。

(2) 对自1月23日后从湖北返粤师生以及与湖北人员有接触史的师生,一定要叮嘱他们自行在家隔离14天。

同时,要求他们主动联系**区疾控中心(电话******)、**镇疾控中心(电话********)接受医学观察指导。

重点人员在家隔离期间,负责教师每天询问其身体情况,进行跟踪记录。

如发现重点人员有发热、咳嗽现象,劝其马上就医。

(二) 、建立监测信息日报告制度

1.班主任、级长、主管行政每天向学校汇报重点人员的动态信息。

学校专人及时汇总,对于上级部门需要调取的数据能第一时间提供。

2.指定专人,在每天10点钟前向镇教育局报送涉鄂人员的排查信

息。

(三)、严防校园疫情

1.开学时间不能早于2月17日(如上级有延迟通知则按新通知执

行),学生不能提前回校。

2. 把好假期校门检查关,落实寒假期间来访人员登记以及返校人员登记。

每个进入学校的人员(含保安、值班人员)均要测体温、戴口罩,要填好登记表格。

凡有异常,保安坚决不放行。

3. 放假期间做好校园保洁消毒工作,在留守人员经常碰触的位置要用消毒水擦拭。

在校园设置洗手液和口罩回收桶。

4. 做好开学前准备。

假期开展校园内环境清洁整治行动,尤其是师生返校前,对校园进行彻底大清洁,做好校车、宿舍、食堂、饮用水的安全管理。

学生假期结束返校前,了解和掌握教职员工和学生假期动向,假期到过湖北的师生或与湖北人员有接触史的,要加强健康监测。

5. 开学后,完善各项传染病防控措施。

一是指定专职校医或兼职保健教师负责本单位内传染病疫情、教职工和学生因病缺勤等健康信息的收集、汇总与报告工作,落实每天晨间体检全覆盖。

发现疑似传染病患者,指导家长带小孩到定点医疗机构隔离治疗,待治愈后凭医生开具证明方可复学。

二是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对校园环境、厨房、洗手间、课室、宿舍、公共场所进行彻底消毒,消除卫生隐患和死角。

对日常用品、食具、等每日消毒,衣物、被单等定期置阳光下暴晒,教室、宿舍、食堂、卫生间、校车等公共场所定期消毒,保持室内通风换气。

三是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传染病知识健康教育活动,与家长一起教育学生及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四是积极做好学生健身运动的组织工作。

确保中小学校“两课一操”的落实,让学生每

天保证有1小时的锻炼时间。

(四)、防控信息确保宣传到位

1、落实假期宣传教育,教育学生积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搞好家庭环境卫生,加强室内通风和个人卫生;注重饮食卫生;尽量避免到人流密集地方,不到有传染病疫情的区域,并做好防护措施;身体出现不适,尽快到医院就诊。

根据上级部门的指引,及时转发有关宣传微信。

对于重点内容、关键内容,要有针对性地编辑信息发送给每一位教职工、家长,引起全体人员的充分重视和关注。

2、做好舆情应对工作。

不擅自发布疫情信息,提醒教师和家长不要在家长群或其他群发布未经官方发布的疫情信息。

否则,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一旦查实将追究法律责任。

三、应急响应

一旦发现教职员工、学生疑似感染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要立即报告镇教育局和镇疾控中心(电话1992*******)和相关单位协调,做好以下工作:

(一) 配合卫健部门做好疫情的调查处理,调整教学方式。

根据区卫健局和疾病控制中心的意见,学校可报请上级教育局,经区人民政府批准后,予以部分班级、全校停课,并及时报告上级教育主管部门。

学校停课放假期间,学校领导和教师要坚守岗位,做好校园清洁、消毒,注意加强与学生及家长的联系,根据上级部门要求确定复课时间。

(二) 加强宣传工作与舆论导向,尊重和满足师生的知情需求。

对教职工、学生及其家长进行正确的引导,稳定情绪、心态,消除师生员工不必要的紧张和恐惧心理。

(三)避免人群聚集和流动。

不得再组织师生参加各类大型集体活动。

加强对学校人员出入的管理,严格控制外来人员进入校园。

四、保障措施

要提前安排必要的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应急的物品,改善学校卫生基础设施(如课室、宿舍安装紫外线消毒灯),提供个人防护用品(如外科口罩、手套、洗手液)和消毒剂(消毒粉、医用酒精)、体温计,确保防控工作顺利进行。

的族发公^i事件姆蜀建

一、工作目标:

1、 普及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治知识,提高广大师生员工的自我防范意识。

2、 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监测报告网络,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3、 建立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机制,及时采取措施,确保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不发生及在校园蔓延。

二、 工作原则

1、 预防为主、常备不懈:

宣传普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治知识,提高全体师生员工的防范意识和校园公共卫生水平,加强日常检测,发现病例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与控制措施,迅速切断传播途径,控制疫情的传播和蔓延。

2、 依法管理、统一领导:

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疫情报告、控制和救治工作实行依法管理。

在镇教育局、卫生局的统一领导下,成立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治领导小组,落实校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治工作。

3、 快速反应、运转高效:

建立预警和医疗救治快速反应机制,强化人力、物力、财力的储备,增强应急处理能力,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三、 学校工作职责

1、 建立健全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治责任制,检查、督促各部门的落实情况,明确各部门职责,加强食堂、校园环境、教室等公共场所的卫生管理。

2、 结合学科教学,充分利用板报、宣传栏、广播、微信等宣传手段,广泛深入地开展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师生员工的科学防病能力。

3、 严格执行学生因病缺勤登记制度、学校传染病期间晨、午检制度,及时掌握学生的身体状况,发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早期表现的学生,应及时督促其到医院就诊。

4、 积极开展校园环境整治和爱国卫生运动,加强后勤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卫生条件,保证学校教室、食堂、厕所及其他公共场所的清洁卫生。

5、 确保学生喝上安全饮用水,吃上放心菜。

6、 及时向镇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教育局和上级组织汇报学校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情况,并积极配合卫生部门做好对病人和密切接触者的隔离消毒、食物留存留样等工作。

四、突发事件预防

1、切实加强对学校卫生工作的领导和管理。

经常对学校食堂、校园环境、教学设施等进行检查,尽早发现问题,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2、 加强学校卫生投入,切实改善学校卫生基础设施和条件。

3、 采取有效措施,强化学校卫生规范化管理。

(1) 食品管理人员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持有效健康证、培训证上岗,对患有“五类病”的人员应立即调离工作岗位。

(2) 购销和使用的食品应当定点采购并按照规定验收,严禁向学生出售变质食品和“三无”产品;食品加工过程和储存必须生熟分开;餐具必须采用高温消毒或药物消毒,并采取严格的保洁措施。

(3) 食品及其原料储存和食品制作间必须具备完善的安全措施,并落实专人保管责任制,强化安全防范措施。

(4) 加强厕所卫生管理,做好厕所的无害化处理,防止污染环境和水源。

(5) 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重点做好食堂卫生、教室卫生、厕所卫生、环境卫生,为学生提供一个安全卫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6) 切实履行职责,做好计划免疫的宣传工作,配合卫生部门完成计划免疫任务。

4、 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师生的防病抗病能力

(1)按照教育部的要求,落实好健康教育课,普及公共卫生知识,

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卫生意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

(2) 结合季节性、突发性传染病的预防,通过黑板报、宣传栏、广播、微信等宣传途径,大力宣传、普及防治突发事件的相关知识,提高师生员工的公共卫生意识和防治突发事件的能力。

(3) 进行食品卫生知识和防治食物中毒的专题教育,增强学生识别腐败变质食品、“三无”产品、劣质食品的能力,教育学生不买无照、无证商贩的各类食品。

(4) 认真组织师生开展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提供合理营养,不断增强体质。

五、突发事件的监测和报告:

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内容包括:

重大传染病情、中毒事件、污染事故、免疫接种事故,以及其他重大疑难和不明原因的健康危害事件。

(一) 突发事件检测:

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系统。

每天班主任统计师生员工中的缺勤者,并查明缺勤原因。

对因健康原因缺勤者由校医进行登记汇总并跟踪观察,根据情况变化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

(二) 突发事件报告:

1、 严格执行学校重大公共卫生报告程序,学校一旦发生集体性食物中毒、甲类传染病病例、乙类传染病暴发、医院感染爆发以及其他突发卫生事件时,相关知情教师应在第一时间向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领导小组***校医报告,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领导小组应在1小时内用书面形式(或电话)向教育局报告,并同时向**医院报告。

2、 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隐瞒、缓报、谎报突发事件。

3、 在学校传染病暴发、流行期间,校医对疫情实行晨、午检制度,并确保信息畅通。

六、突发事件的应急反应:

根据《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规定,将突发事件的等级分为一般突发事件、重大突发事件和特大突发事件。

学校应根据突发事件的不同级别,结合学校的特点,启动相应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做出相应反应。

(一)传染病

1、 一般突发事件:

所在学校发现属于一般突发事件的疫情,启动第三级应急响应。

(1) 立即启动晨、午检报告制度,加强疫情的通报。

(2) 加强对接触人群的跟踪管理,做好教室、图书室、食堂、办公室等公共场所的通风换气工作,并采取必要的消毒措施。

(3) 严格执行进出入校门的管理制度。

2、 重大突发事件:

所在学校发现属于重大突发事件的疫情,启动第二级应急响应,进一步采取以下措施:

(1) 开展针对性地健康教育,印发宣传资料,在校园张贴宣传标语和宣传画,提高师生员工的自我防护意识和防护能力,外出和进入公共场所要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2) 发现身体不适,应及时测量体温,发现异常情况及时上报。

(3) 对重大传染病的密切接触者,配合卫生部门做好隔离、医学观察和消毒等工作。

(4) 加大进出校门的管理力度,控制校外人员进入校园。

(5) 及时通报疫情防控工作的情况。

3、特大突发事件:

所在学校或地区发现属于特大突发事件的疫情,启动第一级应急响应。

进一步采取以下措施:

(1) 实行封闭式校园管理,严格控制外来人员进入校

(2) 全面掌握和控制人员的流动情况,教职工外出必须向所在部门请假。

外出学生和去疫区的人员返校后,必须进行医学观察。

对缺勤者要逐一登记,及时查明缺勤原因。

(3) 避免人群的聚集和流动,暂停一切大型的集体活动,不安排教师外出学习、参观等。

(4) 对教室、实验室、食堂、图书室、活动室、厕所等场所每天进行消毒,通风换气。

(5) 学校每天公布校园疫情的防控工作情况。

(6) 按照上级要求进行相应处理。

4、校内疫情:

校内若出现重大传染病疫情,应在卫生部门的指导下,开展以下工作:

(1) 根据传染病的种类和病人的活动范围,相应调整教学方式。

出现一例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鼠疫及肺炭疽的疑似病例,对班级调整教学方式,暂避免集中上课;出现一例上述情况的诊断病例或两例以上疑似病例,学校在报请镇教育局批准后对该班级和相关班级实行停课,或实行全校停课。

(2) 班级或全校停课期间,要指导学生进行适当的方法进行学习,如学校停课,学校领导和教师要坚守岗位。

(3)重大疫情发生期间,要对教职工和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消除不必要的恐惧心理和紧张心理,维护校园稳定。

(二)食物中毒:

一旦发生校内食物中毒或可疑食物中毒时,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领导小组做好下列工作:

1、立即停止食物供应活动,并在第一时间报告校医及总务主任并向镇教育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医院报告。

2、 立即将发病师生送往医院,协助做好病人的救治工作

3、 保留造成食物中毒或可能导致食物中毒的食品及其原料、工具、设备和现场,待确认后交卫生部门处理。

4、积极配合卫生、公安部门进行调查,并按要求如实提供有关资

料和样品。

5、配合卫生部门分析引起食物中毒的原因,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整改意见,杜绝此类事件的再次发生。

(三)预防接种严重反应或事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等突发事件

1、 迅速报告卫生局、教育局及其他有关部门,请求派遣专业人员进校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查明事件原因。

2、 及时将患病师生送医院接受治疗。

3、 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消除危害,制止事态的进一步发展。

4、 总结经验教训,查漏补缺,杜绝隐患。

七、保障措施

(一) 组织机构保障:

学校成立突发共卫生事件领导小组,后勤处具体牵头负责日常防控工作,学校配备校医。

(二) 人力资源保障:

学校按照要求配备校医,分管校长、总务处,相关人员要定期接受上级部门组织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知识、技能的培训和演练,具有处理突发事件的快速应急反应能力。

(三) 实行责任追究制:

校长对全校师生卫生安全、校园卫生安全工作负总责,对于玩忽职守,造成学校卫生安全事故的责任人,应视情节轻重给与相应处分。

学肉跋公共H2生事件应急领制组

一、 领导小组名单

组长:

校长

副组长:

德育副校长教学副校长

成员:

总务主任德育主任班主任校医

二、 各成员分工

1、 校长:

校长是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第一责任人。

遇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时组织应急措施,开展应急工作,进行工作报告。

协助上级教育部门、卫生部门对学校发生的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调查和处理。

2、 副校长:

全面配合校长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协调处理工作,第一时间了解事件的内容报告给校长,并组织学校老师进行应急处理。

3、德育主任:

当遇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及时与老师和学生沟通,了解情况。

并进行心理辅导,稳定师生情绪。

4、 总务主任:

遇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及时安排休息室和隔离室,对于发生事件的班级进行必要的卫生处理和消毒,并提供必须的物品。

5、 校医:

负责每天的预防和监测,遇到突发事件及时了解,及时记录,第一时间报告校长,并联系领导小组成员进行应急处理。

6、 班主任:

负责本班晨午检和因病缺课追踪制度的落实,对发现的可疑传染病疫情及时报告。

三、应急电话

校长室:

**********

德育处:

**********

教导处:

**********

校医室:

**********

1. 校长:

**********

2. 德育副校长:

**********

3. 教学副校长:

**********

4. 德育主任:

**********

5. 总务主任:

**********

7. 校医:

**********

8. 体育室:

**********

9. 应急室:

**********

10. 南一楼:

**********

11. 南二楼:

**********

12. 南三楼:

**********

13. J匕二楼:

**********

14. 』匕三楼:

**********

15. 综二楼:

**********

16. 综三楼:

**********

17. 综四楼:

**********

18. 保健老师:

**********

为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保障全体师生的身体健康和公共卫生,保证正常的教学秩序,特制定如下制度:

一、 学校组织教职员工认真学习《传染病防治法》,必须人人重视,加强预防。

各班每天要进行晨检。

班主任对早晨到校的每个学生进行观察、询问,了解学生出勤、健康状况。

对因病缺勤的学生,班主任要追查病因并进行登记。

二、 班主任和教师发现疫情应该立即报告校医,学校发现疫情要在1小时内上报德育主任及**市学生健康监护系统,2小时内应该立即报告镇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镇教育局。

学校指定校医负责学校内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收集、汇总和报告工作。

1、法定传染病:

(1)甲类传染病:

鼠疫、霍乱。

(2)乙类传染病: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

(3)丙类传染病:

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4)卫生部决定列入乙类、丙类传染病管理的其他传染病。

2、 其他传染病:

省级人民政府决定按照乙类、丙类管理的其他地方性传染病和其他暴发、流行或原因不明的传染病。

3、 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和不明原因死亡病例等重点监测疾病。

4、 在同一宿舍或者同一班级,1天内有3例或者连续3天内有多个学生(5例以上)患病,并有相似症状(如发热、皮疹、腹泻、呕吐、黄疸等)或者共同用餐、饮水史时,学校校医应当在1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

当学校发现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学校校医应当立即报出相关信息。

个别学生出现不明原因的高热、呼吸急促或剧烈呕吐、腹泻等症状时,学校校医应当在1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

学校发生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或者其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学校校医应当在1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

三、 防治管理组织和任务

(一) 预防传染病应急处理小组:

组长:

校长

副组长:

德育副校长、教学副校长

成员:

总务主任+德育主任+各年级级长+班主任+校医

(二) 工作任务:

(1) 严把三个环节:

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2) 做到五早:

早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治疗。

四、 严格疫情报告:

1、报告方式:

当出现符合本工作规范规定的报告情况时,学校校医应当以最方便的通讯方式(电话、传真等)向**医院报告,同时向镇教育局和镇疾控中心报告。

2、 一旦发生传染病事件,校医及时向校领导汇报,召集传染病应急小组成员,做好专册登记,统计人数。

(患者名单、发病日期、班级分布、主要症状、目前状况、接触史等)报告顺序:

班主任(10分钟内)一德育主任主任(30分钟内)组织排查一校医(1小时内)一**镇医院(2小时内)一当地疾控中心和教育行政部门。

3、 重大疫情由校医于1小时内上报疾控中心、教育、卫生行政部门。

五、凡患有传染病的师生经隔离治愈后,必须有医院证明方可上课。

弟菠发公共卫i事件报都峻

为进一步加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