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荆州市学年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810954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249.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荆州市学年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湖北省荆州市学年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湖北省荆州市学年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湖北省荆州市学年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湖北省荆州市学年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湖北省荆州市学年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湖北省荆州市学年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湖北省荆州市学年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湖北省荆州市学年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湖北省荆州市学年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湖北省荆州市学年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湖北省荆州市学年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湖北省荆州市学年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湖北省荆州市学年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湖北省荆州市学年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湖北省荆州市学年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湖北省荆州市学年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湖北省荆州市学年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湖北省荆州市学年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湖北省荆州市学年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北省荆州市学年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

《湖北省荆州市学年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荆州市学年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湖北省荆州市学年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

他学会后,便按人家的旋律创作一首歌来唱和。

除了参加葬礼外,孔子几乎天天都要弹琴唱歌,哪怕置身荒郊野外,在陈国和蔡国之间,断粮7天时也不例外。

当时弟子们都饿得失去了对人生的所有乐趣,可孔子还能弹琴,用琴声鼓舞学生们,真令当今的音乐“发烧友”汗颜!

孔子最常唱的歌,就是《诗经》中的诗篇,《诗经》中的诗,全部都是配乐的唱词。

孔子对《诗经》的音乐和文辞都非常喜欢,多次在《论语》中高度评价。

他曾说: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

‘思无邪。

’”孔子认为《诗经》各篇的内容都是合乎伦理道德的,是道德与艺术完美合一的最佳文艺表现形式。

《诗经》305篇,孔子最爱的就是《关雎》。

孔子为什么会喜欢《关雎》这首情诗呢?

因为孔子认为这首诗“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快乐而不至于毫无节制,悲哀而不至于伤害身心,在情感的抒发上有合乎规范的节制。

孔子提倡中庸之道,凡事讲究适度,避免过激,在感情表达上也是如此,所以他特别喜欢《关雎》。

在孔子看来,音乐言说着心声,好的音乐会指引人心向善,在寓教于乐中使人获得心灵的净化与升华。

孔子提倡“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就是希望年轻学子要用诗歌来激励志气,用礼仪作为做人的立脚点,用音乐来完成人生修养。

作为划时代的音乐教育家,孔子3000弟子中有72人精通六艺,当然也就是精通音乐。

这极大地影响了他的学生的从政思想。

孔子是我国将音乐列于美学教育的第一人。

公元前484年,孔子结束了长达14年的周游列国后,从卫国返回鲁国,开始了对古代文化和音乐典籍的修订和整理工作,并取得了卓越的成绩。

对于这些“诗”,孔子都要边弹边唱,重新编曲,而且曲调力求符合《韶》《武》《雅》《颂》之类的古代高雅音乐。

这样,多年来混乱不堪的古代乐谱得到了很好的厘正。

从此以后,古代规范的礼乐之道就可以得到正确地传述了。

(摘编自《还原孔子社会生活观》节选)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ZK(〗春秋时期,每个知识分子都必须学习礼、乐、射、御、书、数,孔子也不例外,而且他对其中的“乐”格外重视,以至于到了沉醉的地步。

B.孔子爱好音乐,他能自己作曲、编曲、唱歌,还会磬、瑟、琴等乐器,更能从理论高度把握音乐,用乐器来观察社会、思考问题、表达感受。

C.孔子醉心音乐,钻研音乐,这与他的思想主张有紧密联系。

音乐是周代礼仪的重要组成部分,孔子喜欢音乐,实质是喜欢周代的“礼仪”。

D.孔子把音乐当作生命中的喜悦,除特殊情况外,几乎天天弹琴唱歌,虽然一生坎坷,但从不觉得人生辛苦,即使在断粮七天时,也是如此。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音乐使孔子辛苦的生活充满了情趣。

他听到别人特别好听的歌,就让对方再唱一次,自己学会后,还按别人的旋律自创一首歌来唱和娱乐。

B.孔子认为音乐在情感的抒发上要适度,有合乎规范的节制,避免过激。

《关睢》能做到“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因此成了孔子最常唱的歌。

C.孔子是我国第一个将音乐列入美育的人,他认为好的音乐,能引人向善,因此,在教学中要重视用音乐来净化心灵、升华境界、完成人生修养。

D.孔子晚年在对我国古代文化和音乐典籍进行修订和整理时,常常边弹边唱,重新编曲,使曲调都达到了《韶》《武》《雅》等高雅音乐的水准。

〖ZK)〗〖ZK)〗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为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教育手段丰富多样,在设坛授徒时,常常以音乐为辅助手段,帮助学生加深对《诗经》《仪礼》等经典的理解。

B.《韶》乐乐曲美妙无比,能让人们听后“三月不食肉味”,又用圣君治理天下的仁爱思想引人向善,因此,孔子大赞《韶》乐尽善尽美。

C.孔子对音乐的喜爱深深地影响了他的学生,他的弟子中有72人精通音乐,这也极大地影响了他学生的从政思想。

D.孔子是划时代的音乐教育家,对我国古代的乐谱进行了艰苦的修订和整理,理顺了原来混乱不堪的乐谱,为我国古代音乐做出了巨大贡献。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耳洞

邱毓贤

我第一次打耳洞是在15岁时。

那时我的成绩在学校里名列前茅,我好像不必很用功就可以取得比较好的成绩。

我有时喜欢在课堂上跟老师叫板,自己懂了的内容就不听,然后头埋在抽屉里做其他科目的练习题。

放假回家也跟爸妈吵架,总觉得整个世界都不理解自己。

傍晚的时候,我会在跑道上一圈又一圈地走,看一些面目模糊的人的身影在夕阳中渐渐隐去。

对未来生活的未知与少女特有的伤春悲秋袭击了我。

据说人一辈子都在思考的问题就是:

我是谁?

我从哪里来?

我要到哪里去?

知道自己并没有带着主角光环,却也希望上天能像眷顾玛丽苏小说里面的女主角那样,因为看到我心地善良、眼神清澈而赠予我一段精彩丰富的人生。

当一个同样15岁的少女遇到我,与我一同坐在操场上,时而默默地看着夕阳,时而说说我们心里对其他女生的评价、还有那些我们怀着朦胧情感对待的男生时,我俩的眼睛里不知不觉多了一份惺惺相惜。

其实我们是同班同学,但是之前一直都没怎么交往。

她成绩不好,上课时乖乖的,下课就跟同学和老师开玩笑,说一些如“哎呀,我也没办法”“我也想好好读啊”之类的话。

很随意的样子。

我们在一个星期五的夜晚逃了自习课去打了耳洞。

尖锐的物体穿透小小的饱满的耳垂,我们年轻的手紧握在一起,像是得到了来自挚友的支持。

当路边那家小店的阿姨向我们极力推销小巧、精致但实际上现在看来很俗气的银耳钉时,我们毫不犹豫地掏出自己身上的零花钱买下了。

戴上耳钉的那一刻,我心里有一种庄重的仪式感。

好像因为打了耳洞、戴上耳钉,所以在某一方面我们正式地长大了。

是少女追求成为大人的爱美意识的萌生,还是对迷茫生活的解脱与反叛?

总而言之,曾经美好时光里的我们在日记本上画了又画,告诉自己“我要一辈子都记住这一天”的那个日期,都渐渐让我们抛在路上。

那次打完耳洞后,我记得妈妈并没有说什么,只是给了我一些茶树油,叮嘱我抹在耳朵上。

我心里本来有些隐隐的不安,觉得这是一次小小的反叛,还有一种小小的个性在宣示着自己的特别——每个人都是自恋的,认为自己是特别的。

我没想到妈妈的态度如此温和,这让我感到庆幸又有些遗憾。

之后,便是和那位女同学在隔日做操时,两人有些兴奋地扎起马尾辫,露出光洁的额头,还有花蕊形状的耳钉。

阳光下,我们四目相遇,我紧张得手心都潮湿了。

我们的耳钉在发亮,目光也在发亮。

后来我们上了不同的高中,我和那位同学也失去了联系。

在学业繁重的高中,我慢慢地就忘记了她,也卸下了那个俗气、可笑的耳钉。

而且,那也是教务主任的要求。

一直到了高三,年级教务室的广播突然播报保卫科的提醒,请同学们不要在木棉树下读书,以免被木棉花砸到。

所有的同学听了都哄然大笑,一直以来紧张灰暗的学习气氛也慢慢活泼起来。

我把高考练习试卷埋在了木棉树下。

想到再过几个月就要离开这所中学,开启一段新的旅程,我的鼻子有些发酸。

想到了曾经的花蕊样式的耳钉,我急忙回到宿舍翻箱倒柜地找,结果它已经有些发黄了。

我轻轻地把它靠近耳朵,却发现耳洞已经长住了。

就像所有的我们认为最隐秘的事情到最后会外表如初一样,我们最终还是长成了大人。

(选自《读者·

校园版》2016年第22期,有删节)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开头交待了故事发生的时间,这个交待寓意深长。

十五岁正是一个女孩子的花季,明朗欢快,阳光灿烂,并以其绚丽的青春光彩受到万众瞩目。

B.作者说“戴上耳钉的那一刻,我心里有一种庄重的仪式感”,这句话与后文“在学业繁重的高中,我慢慢地就忘记了她,也卸下了那个俗气、可笑的耳钉”构成鲜明对比,从而很好地揭示了这篇小说的主旨。

C.当小说中的主人公重新想起耳钉,想试着把它戴上的时候,却发现耳洞已经长住了,这个细节耐人寻味,意在说明当初的叛逆之举毫无意义,人还是顺其自然成长为好。

D.这篇小说以第一人称叙事,亲切自然,情节上波澜起伏,高潮迭起,出色的心理描写为这篇小说带来了鲜明的青春色彩和个性魅力。

5.本文的情节设计有何妙处?

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5分)

6.作者打耳洞后回家,心里本来有些隐隐的不安,“没想到妈妈的态度如此温和,这让我感到庆幸又有些遗憾”,请分别指出作者“庆幸”什么,为什么“又有些遗憾”。

文中的“妈妈”给我们什么启示?

(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

(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马化腾不破不立

李木鱼

2011年,马化腾40岁,个人财富超过300亿元。

这一年,他成功地把一只憨态可掬的“企鹅”塞进了中国网民电脑桌面的右下角。

同一年,微信诞生。

这个日后被马化腾称作登上移动互联网的船票的通讯应用上线之初表现平平,它受到的最大质疑来自腾讯内部:

我们已经有了QQ为什么还要做微信?

如果现在有人问这样的问题一定会被斥之愚蠢:

从聊天、阅读到购物、打车,微信俨然已经成为了一种不可或缺的生活方式。

过去五年,腾讯以前无古人、后也难有来者的勇气革了自己的命,连马化腾自己也在公开演讲中感叹:

如果没有微信,腾讯可能就完了。

马化腾决定前进。

他给了微信创始人张小龙1亿元人民币,在资金和人事上都提供足够的自由空间。

马化腾深知,这个新产品会伤及QQ的手机版本,但倘若腾讯在这迭代的关卡上不做出改变,就将失去互联网大势。

他在公开场合提“诺基亚从前一年市场份额70%、80%的规模一下子掉下来”的故事,以提醒自己和团队不能放松一秒钟的警惕。

“生死关头。

”如今可以谈笑风生的马化腾这样描述当时的危机,“那时候我们几个核心的高管天天泡在上面,说这个怎么改,那个怎么改,在产品里调整。

事实证明,马化腾主动寻求改变的过程是正确的。

上线仅一年,微信就凭借语音、摇一摇等功能从同类创新产品中脱颖而出,收获了超过一亿的用户。

为了能够更接近用户需求、使腾讯产品不断更新,马化腾会迫使自己像一个“小白”用户一样思考:

每天高频次的使用产品,提出问题,然后直接给普通员工回复邮件——对于一个管理着数万员工的CEO来说,这样的勤勉几乎不可想象,以至于在问答网站“知乎”上竟然还存在着这样的热门问题:

“听说马化腾经常会直接回复普通员工的邮件,其中令你印象最深刻的是哪一封?

一位程序员曾经对财经作家吴晓波讲述过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次,他做了一个PPT,后半夜两点钟发给了马化腾,本以为第二天才会收到回复,于是打算先休息,可没料到过了20多分钟,马化腾就发回了修改建议。

“马化腾与他的团队的邮件往来起码超过2000份。

”曾主持QQ空间开发的一位腾讯高管说。

而腾讯的创始人之一张志东则认为,“腾讯的产品迭代就是一个被马化腾的邮件推着走的过程。

“在腾讯,有一个'

10/100/1000法则'

——产品经理每个月必须做10个用户调查,关注100个用户博客,收集反馈1000个用户体验。

这个方法看似很朴素,但行之极难。

”马化腾说。

凭借宽广的视野、果断的决策力以及勤恳的态度,马化腾和他的腾讯在中国互联网发展过程中从未退潮。

目前,微信月活跃用户数超过8亿,而据工信部2015年的数据,中国使用手机上网的人数为9.05亿——这意味着,微信已经成为了90%中国手机用户的选择。

创业18年,马化腾见惯了成功与失败,也习惯了在快速变化的互联网进程中寻求自身的突破和改变。

技术革命永不会停歇,而所谓不败之地,就是永远站于时代前端,不断自我颠覆与重建。

“会不会变成第一?

”一次演讲中,有人这样问马化腾。

“永远不要看这个,永远不要看市值变化,最重要看做这个事情是不是很有意义。

”马化腾四两拨千斤地回答,意料之外,但又在情理之中。

(选自《人物周刊》2016年11月7日,有删节)

相关链接

①马化腾,男,1971年10月29日生于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区。

腾讯公司主要创办人之一,现担任腾讯公司控股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

全国青联副主席。

10月27日,2016福布斯中国富豪榜公布,以245亿美元财富,排名第三位。

②这个新时代,不再信奉传统的弱肉强食般的“丛林法则”,它更崇尚的是“天空法则”。

所谓“天高任鸟飞”,所有的人在同一天空下,但生存的维度并不完全重合,麻雀有麻雀的天空,老鹰也有老鹰的天空。

决定能否成功、有多大成功的,是自己发现需求、主动创造分享平台的能力。

(摘编自《马化腾:

互联网新时代的晨光》,有删节)

7.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马化腾在明知微信的研发会伤及QQ的手机版本的前提下,执意做微信,显示出他超强的魄力和可贵的前瞻性。

B.“腾讯的产品迭代就是一个被马化腾的邮件推着走的过程”,这句话说明马化腾在腾讯产品研发过程中,始终牵着员工的鼻子走,对员工的控制欲极强。

C.马化腾以诺基亚市场份额的大幅度下降为例,鞭策员工时刻保持危机感,正印证了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思想。

D.在腾讯,有一个“10/100/1000法则”,马化腾明知这个法则行之极难还要勉力在员工中推行,因为他深深懂得,企业要生存,就必须直面严酷的挑战。

8.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两项是(5分)

A.2011年,马化腾先后推出QQ和微信两款互联网产品,这两款产品被马化腾喻为登上互联网这艘巨轮的船票。

B.微信的推出,曾遭到公司内部的质疑,“我们已经有了QQ为什么还要做微信?

”这说明即使在公司内部员工身上,也还存在小富即安、不思进取的惰性。

C.马化腾自己也强调,如果没有微信,腾讯可能就完了。

这说明马化腾已经不看好QQ的市场前景,相信唯有微信,才是支撑公司生存发展的基石。

D.为了改进产品,马化腾会迫使自己像一个“小白”用户一样思考,这说明在产品开发中,站在用户角度,换位思考,是成功的关键所在。

E.马化腾用“天空法则”代替“丛林法则”,表明他漠视残酷的企业竞争,企图在残酷竞争之外,另辟蹊径,走出真正属于自己的独特道路。

9.当问及“会不会变成第一”这个问题,马化腾回答:

”你赞同吗?

请结合材料谈谈自己的看法。

(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程昱字仲德,东郡东阿人也。

长八尺三寸,美须髯。

初平中,兖州刺史刘岱辟昱,昱不应。

是时,岱与袁绍、公孙瓒和亲,绍令妻子居岱所,瓒亦遣从事范方将骑助岱。

后绍与瓒有隙。

瓒击破绍军,乃遣使语岱,令遣绍妻子,使与绍绝。

岱议连日不决,别驾王彧白岱:

“程昱有谋,能断大事。

”岱乃召见昱,问计。

昱曰:

“若弃绍近援而求瓒远助,此假人于越以救溺子之说也。

夫公孙瓒,非袁绍之敌也,今虽坏绍军,然终为绍所禽。

夫趣一朝之权而不虑远计,将军终败。

”岱从之。

范方将其骑归,未至,瓒大为绍所破。

岱表昱为骑都尉,昱辞以疾。

刘岱为黄巾所杀。

太祖临兖州,辟昱。

昱将行,其乡人谓曰:

“何前后之相背也!

”昱笑而不应。

太祖与语,说之,以昱守寿张令。

太祖征徐州,使昱与荀彧留守鄄城。

张邈等叛迎吕布,郡县响应,唯鄄城、范、东阿不动。

陈宫欲自将兵取东阿,又使氾嶷取范,吏民皆恐。

彧谓昱曰:

“今兖州反,唯有此三城。

宫等以重兵临之,非有以深结其心,三城必动。

君,民之望也,归而说之,殆可!

”昱乃归,过范,说其令靳允。

允流涕曰:

“不敢有二心。

”时氾嶷已在县,允乃见嶷,伏兵刺杀之,归勒兵守。

昱又遣别骑绝仓亭津,陈宫至,不得渡。

昱至东阿,东阿令枣祗已率厉吏民,拒城坚守。

又兖州从事薛悌与昱协谋,卒完三城,以待太祖。

太祖还,执昱手曰:

“微子之力,吾无所归矣。

”乃表昱为东平相,屯范。

顷之,昱迁振威将军。

袁绍在黎阳,将南渡。

时昱有七百兵守鄄城。

太祖闻之,使人告昱,欲益二千兵。

昱不肯,曰:

“袁绍拥十万众自以所向无前今见昱兵少必轻易不来攻若益昱兵过则不可不攻攻之必克徒两损其势愿公无疑!

”太祖从之。

绍闻昱兵少,果不往。

太祖谓贾诩曰:

“程昱之胆,过于贲、育”。

昱性刚戾,与人多迕。

人有告昱谋反,太祖赐待益厚。

魏国既建,为卫尉,与中尉邢贞争威仪,免。

文帝践阼,复为卫尉,进封安乡侯,增邑三百户,并前八百户。

方欲以为公,会薨,帝为流涕,追赠车骑将军,谥曰肃侯。

(《三国志·

程昱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袁绍拥十万众/自以所向无前/今见昱兵少/必轻易不来攻/若益昱兵/过则不可/不攻攻之必克/徒两损其势/愿公无疑!

B.袁绍拥十万众/自以所向无前/今见昱兵少/必轻易/不来攻/若益昱兵/过则不可/不攻攻之必克/徒两损其势/愿公无疑!

C.袁绍拥十万众/自以所向无前/今见昱兵少/必轻易不来攻/若益昱兵/过则不可不攻/攻之必克/徒两损其势/愿公无疑!

D.袁绍拥十万众/自以所向无前/今见昱兵少/必轻易/不来攻/若益昱兵/过则不可不攻/攻之必克/徒两损其势/愿公无疑!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兖州:

东汉时期,州在性质上已经逐渐变成郡上面的一级行政管理区制。

东汉末年的荆州,其行政区域与今湖北荆州市大致相当。

B.太祖:

魏武帝曹操的庙号。

庙号始于西汉,是封建皇帝去世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的名号。

一般开国的皇帝称祖,后继者称宗。

C.薨:

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高官死去为薨。

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以及非皇族血脉但功勋卓著的大臣身故亦可称薨。

D.辟,汉代选拔官吏制度的一种形式,是中央官署的高级官僚或地方政府的官吏任用属吏,再向朝廷推荐。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兖州刺史刘岱与袁绍、公孙瓒和亲。

后来,袁绍跟公孙瓒发生矛盾,公孙瓒派遣使者,请刘岱断绝与袁绍的关系。

别驾王彧向刘岱推荐了同在刺史幕府为官的程昱,刘岱最终采纳了程昱的建议。

B.曹操征徐州,张邈等人背叛曹操拥迎吕布,地方郡县纷纷响应。

程昱游说范城县令靳允,靳允感激涕零,杀掉氾嶷。

程昱和荀彧等人据城坚守,保住了鄄城、范、东阿三座城池。

C.曹操和袁绍战于官渡,程昱率领七百士兵守卫鄄城。

曹操派遣二千援兵,但是程昱坚决不肯。

曹操听从了他的建议,最终袁绍没有攻击鄄城。

战后,曹操对贾诩称赞程昱的胆量不同常人。

D.程昱性情刚直暴躁,与人多有抵触。

魏国建立以后,程昱于中尉邢贞在道路上相遇时不让路,被朝廷免官。

后来,魏文帝曹丕登上帝位,复任卫尉,封为安乡侯。

1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夫公孙瓒,非袁绍之敌也,今虽坏绍军,然终为绍所禽。

(4分)

(2)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韩愈《师说》)(3分)

(3)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14~15题。

冉溪①

唐·

柳宗元

少时陈力希公侯②,许国不复为身谋。

风波一跌逝万里,壮心瓦解空缧囚③。

缧囚终老无馀事,愿卜④湘西冉溪地。

却学寿张⑤樊敬侯⑥,种漆南园待成器。

【注】①冉溪,在今湖南省永州市,东流入潇水。

②陈力:

施展才力。

希公侯:

希望建立公侯的事业。

③缧囚:

囚犯。

缧,拘缚罪人的绳索。

④卜:

卜居,择地定居。

⑤寿张:

地名,即今山东省寿张县。

⑥樊敬侯:

指东汉人樊重。

《后汉书·

樊宏传》:

“父重,字君云。

……尝欲作器物,先种梓漆,时人嗤之,然积以岁月,皆得其用,向之笑者咸求假焉。

”漆:

漆树。

14.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诗歌第一句写出了诗人年青时的抱负,表明自己渴望贡献才力建立公侯般的丰功伟绩。

B.第三句写诗人因遭遇风波,壮心瓦解徒然落得个贬谪万里的困窘境遇。

C.第六句写诗人希望在冉溪边选择一块土地,准备隐居赋闲,诗人早年的人生理想已全然泯灭。

D.第五句诗人感叹年岁忽已入暮,自己囚徒到老,没有其它的事情可做。

E.整首诗歌流露出诗人贬谪于蛮荒之地时消沉的意志,诗人对未来已不抱希望。

15.诗歌的最后两句运用了什么手法?

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6分)

1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限选5个小题,如超过5个,按所答的前5个小题计分)(5分)

(1)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天下归心。

(曹操《短歌行》)

(2)故木受绳则直,。

(荀况《荀子·

劝学》)

(3)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王羲之《兰亭集序》)

(4)千岩万转路不定,。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5),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贾谊《过秦论》)

(6)风萧萧兮易水寒,。

(《荆轲刺秦王》)

(7),两朝开济老臣心。

(杜甫《蜀相》)

(8)廊腰缦回,檐牙高啄;

各抱地势,。

(杜牧《阿房宫赋》)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荆州博物馆呈现的楚宫大型乐舞展演,借古老的排箫不绝如缕的旋律,艺术地再现了两千多年前楚国宫廷乐舞的独特风采。

②想想淹没于岁月深处的红尘旧事,就让时光随河水缓缓地流淌吧,所谓安居乐业,不就是如此方枘圆凿、各得其所吗?

③无论是闹得沸沸扬扬的网络诈骗事件,还是肆无忌惮散布谣言的“幕后黑手”,都把信息泄露的威胁摆在了大家面前。

④你怀着美好的心情,静静地享受居家的乐趣,生活在这里,安之若素,因为家就是一个温馨的港湾。

⑤千百年来,从“嫦娥奔月”到“万户飞天”,我们的祖先摒弃了浅尝辄止的陈念,不断展现对宇宙的浪漫想象和探索激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