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大事年表超详细.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816200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79 大小:56.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隋唐大事年表超详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9页
隋唐大事年表超详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9页
隋唐大事年表超详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9页
隋唐大事年表超详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9页
隋唐大事年表超详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9页
隋唐大事年表超详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9页
隋唐大事年表超详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9页
隋唐大事年表超详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79页
隋唐大事年表超详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79页
隋唐大事年表超详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79页
隋唐大事年表超详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79页
隋唐大事年表超详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79页
隋唐大事年表超详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79页
隋唐大事年表超详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79页
隋唐大事年表超详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79页
隋唐大事年表超详细.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79页
隋唐大事年表超详细.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79页
隋唐大事年表超详细.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79页
隋唐大事年表超详细.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79页
隋唐大事年表超详细.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79页
亲,该文档总共7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隋唐大事年表超详细.docx

《隋唐大事年表超详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隋唐大事年表超详细.docx(7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隋唐大事年表超详细.docx

隋唐大事年表超详细

年份

纪年

国内

580

梁天保十九年

北周天元帝宇文赟卒,杨太后父随公杨坚出任左丞相辅政。

相州(今河北临漳)总管尉迟迥、郧州(今湖北安陆)总管司马消难,起兵讨杨坚,兵败,尉迟迥自杀,司马消难奔陈。

581

隋开皇元年

北周静帝宇文阐让位于隋王杨坚,北周亡,立国25年。

杨坚即位,是为文帝,国号隋。

封宇文阐为介公,寻杀之,尽屠宇文氏皇族。

隋铸五铢钱,颁新律。

582

隋开皇二年

陈宣帝陈顼卒,子陈叔宝嗣位。

隋筑新都于龙首山,命名大兴城(今陕西西安)。

突厥已壮大,雄据漠北。

沙钵略可汗入长城,隋行军总管达奚长儒拒之,突厥败走。

突厥寻又攻秦州(今甘肃天水),大掠,河西一带六畜皆尽。

583

隋开皇三年

隋迁都于大兴(今陕西西安)。

下诏购遗书。

隋遣卫王杨爽等8道出塞攻突厥,战于白道(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北),突厥大败,沙钵略可汗匿草中遁走。

隋更定律令,除死罪81条。

584

隋开皇四年

梁孝明帝萧岿入隋朝觐。

隋行《甲子元历》。

陈帝陈叔宝筑临春、结绮、望仙三阁,各高数十丈,时游其上。

贵妃张丽华与仆射江总、都官尚书孔范,内外相结,朝政日乱。

585

隋开皇五年

梁孝明帝萧岿卒,子孝靖帝萧琮嗣位。

586

隋开皇六年

隋发民夫15万,于朔方(今陕西靖边北白城子)筑数十城。

587

隋开皇七年

隋发民夫10万修长城。

隋征梁孝靖帝萧琮入朝,梁安平王萧岩惧,降陈。

隋遂废梁。

梁亡,立国86年。

588

隋开皇八年

陈帝陈叔宝废太子陈胤,立张贵妃子陈深为太子。

隋于寿春(今安徽寿县)置江南行台,任晋王杨广为尚书令,发兵52万,大举攻陈,军抵长江北岸。

陈帝陈叔宝谓侍臣曰:

“王气在此,齐兵三来(555、556、560),周军二至(560、567),无不摧毁,隋又何为者。

589

隋开皇九年

隋吴州总管贺若弼乘雾渡长江,攻建康(今江苏南京),庐州总管韩擒虎破朱雀门入,陈帝陈叔宝与张贵妃躲入景阳殿井中,隋兵以绳引出,擒之。

陈亡,立国33年。

大分裂时代终(304-,凡286年),隋政府统一中国。

晋王杨广遣使命留张贵妃,左仆射高颎不许,斩之。

杨广变色曰:

“我必有以报高公。

”隋封陈叔宝为长城公。

590

隋开皇十年

江南民不习隋政府法令,陈故境一时悉叛,越公杨素先后击平之。

591

隋开皇十一年

吐谷浑向隋政府称臣。

593

隋开皇十三年

隋文帝杨坚于岐州普润(今陕西麟游)筑仁寿宫,铲山填谷,死者万数。

594

隋开皇十四年

下令制新乐。

乐师万宝常饿死。

关中大旱。

595

隋开皇十五年

仁寿宫成,民夫死者相次于道,越公杨素悉行焚除。

杨坚下令盗边粮一升以上者皆斩。

596

隋开皇十六年

杨坚下令工商人士不得为官。

玄奘生(-664)。

597

隋开皇十七年

杨坚下令盗一钱以上者弃命;三人共盗一瓜,三人皆斩。

行旅晚起早宿,天下懔懔。

行《张青历》。

598

隋开皇十八年

高丽攻辽西(今辽宁义县),杨坚遣汉王杨谅率兵30万攻高丽,出临渝关(今河北抚宁东北),军乏食,疾疫,死者十之八九,败还。

599

隋开皇十九年

突厥都蓝可汗与达头可汗联合击突利可汗,突利可汗大败,投降中国。

隋政府封为启民可汗,筑大利城(今内蒙古和林格尔)以处其众,突厥遂分东西。

杨坚诬凉州总管王世勣谋反,杀之。

600

隋开皇二十年

杨坚诬太平公史万岁谋反,杀之。

皇太子杨勇性宽厚而稍奢,杨坚不喜;又多宠姬,独孤皇后亦不喜。

其弟晋王杨广奸险,矫饰忠孝,佯恶声色,与越公杨素密谋夺嫡,诬杨勇谋反。

杨坚怒,囚杨勇,废为庶人,立杨广为太子。

601

隋仁寿元年

突厥步迦可汗侵边。

602

隋仁寿二年

越公杨素大破突厥步迦可汗,沙漠以南无敌踪。

独孤皇后卒,著作郎王劭上书,称独孤皇后为妙善菩萨化身,事证符验。

603

隋仁寿三年

突厥因内乱,所属铁勒等部落纷叛,步迦可汗降于启民可汗,东突厥始盛。

604

隋仁寿四年

隋文帝杨坚卧病仁寿宫(今陕西麟游),太子杨广与左仆射杨素侍疾。

陈夫人出更衣,杨广逼奸,陈夫人拒之得免。

杨坚见其神色有异,陈夫人泣曰:

“太子无礼。

”杨坚大怒,命召故太子杨勇,欲废杨广。

杨广与杨素密屏左右,遣舍人张衡入,执杨坚挝杀之,血溅御屏,冤痛之声闻于内外。

杨坚既死,是夜,杨广即命陈夫人侍寝。

翌日,杨广即位,是为炀帝。

先遣人驰赴长安斩杨勇。

汉王杨谅于晋阳(今山西太原)起兵讨杨广,杨素迎击,杨谅投降,囚死。

杨广赴洛阳,定洛阳为东都。

605

隋大业元年

杨广于洛阳西苑,广300里,建16院,每院以四品夫人主之,每于月夜从宫女数千以游。

复营建洛阳城,每日民夫200万人,征天下奇材异石、珍禽怪兽以实之。

又开邗沟及通济渠,自长安至江都,连成运河,沿运河置离宫40余所。

于江南建龙舟,龙舟成,遂游江都。

舳舻相接200里,骑兵夹两岸而行,所过州县,500里内皆令献食。

606

隋大业二年

杨广由江都返洛阳。

隋政府于巩县(今河南巩义)东南置洛口仓,穿3000窖,容8000石。

又于洛阳北置回洛仓,穿300窖。

607

隋大业三年

杨广北游,出塞耀兵威,至涿郡(今北京),东突厥启民可汗至涿郡朝觐,杨广大悦,赐锦帛2000万匹。

太常卿高颎、光禄大夫贺若弼谏赏赐太侈,杨广诬以诽谤朝政,斩二人,妻子没官为奴,以复589年高颎杀张贵妃之仇。

杨广复进至金山(今内蒙古和林洛尔),至启民可汗帐。

再于太原建晋阳宫,始还洛阳。

608

隋大业四年

杨广命发民夫军工百万人,穿永济渠,北自涿郡,中引沁水,南入黄河。

男丁不给,妇女供役。

杨广北游五原,于汾水(今山西阳曲东北)之北,筑汾阳宫(山西宁武西南管涔山上)。

杨广无日不筑宫室,虽处处宫室苑林,久而生厌,左顾右盼,无可意者。

609

隋大业五年

杨广游河西,出(甘肃)张掖,至燕支山(今甘肃山丹南),西域27国遣使谒于道旁,即收其地置西海(今青海天峻东南)、河源(今青海兴海)、(新疆)且末、鄯善(今新疆若羌)等郡,赦天下罪人,使服兵役以守之,大开屯田。

是时,中国面积,东西9300里,南北14800里,隋王朝之盛,达于顶峰。

杨广忌司隶校尉薛道衡才华,诬以谋反,杀之,曰:

“还能作‘空梁落燕泥’否?

”东突厥启民可汗卒,子始毕可汗嗣位。

610

隋大业六年

杨广再赴江都。

开江南运河,自京口(今江苏镇江)至余杭(今浙江杭州),长800里,广十余丈,欲南游会稽(今浙江绍兴)。

杨广征高丽国王明年于涿郡(今北京)朝觐。

611

隋大业七年

杨广自江都赴涿郡(今北京),高丽王不至,杨广羞怒,大举攻高丽。

于东莱(今山东莱州)海口造海船300艘,工匠昼夜立水中,自腰以下皆生蛆,死者累累。

征全国兵会涿郡,道途常数十万人,昼夜不绝,死者相枕,臭秽盈路,天下开始骚动。

又发民夫运粮,车牛去者皆不返,士卒死亡过半,田畴荒芜。

山东、河南又大水,漂没30余郡,大饥。

官又贪暴,因缘侵虐,民变纷起。

王薄起兵长白山(今山东邹平境),窦建德起兵高鸡泊(今山东故城西),张金称起兵河曲(今河北清河境),高士达起兵清河(今河北清河)。

612

隋大业八年

全国兵会涿郡,开始攻高丽,分24军,海陆并进,兵员113万。

杨广渡辽河,围高丽辽东城(今辽宁辽阳),久不能克。

右翊卫大将军来护儿海道攻(朝鲜)平壤,中伏,大败。

左翊卫大将军宇文述统9军、35万人至萨水(今朝鲜平壤北30里),亦大败,全军覆没,生还仅2700人。

杨广狼狈班师。

613

隋大业九年

杨广再攻高丽,征全国兵会涿郡,募勇士称“骁果”,围辽东城。

礼部尚书、上柱国杨玄感于黎阳(今河南浚县)起兵叛,攻洛阳,不克,西攻潼关。

杨广大惧,潜引军还,使来护儿、宇文述追击,杨玄感兵败被杀。

杨广曰:

“杨玄感一呼,从者十万,益知天下人不欲多,多即相聚为盗,不尽加诛,无以惩后。

”峻法治余党,杀3万余人,流徒者6000余人。

然民变峰起不可制。

郭方预起兵北海(今山东青州),郝孝德起兵平原(今山东陵县),刘元进起兵余杭(今浙江杭州)。

614

隋大业十年

杨广赴涿郡,第三次征天下兵攻高丽,百道俱进,时全国已乱,所征兵多不能至,而高丽亦困,乞和,执降人斛斯政送回,杨广大悦,乃还长安。

既而征高丽王入朝,高丽王仍不至,杨广惭怒,命将帅严装,待命再攻高丽。

李弘芝起兵扶风(今陕西凤翔),刘迦论起兵(陕西)延安,刘苗王起兵(山西)离石,卢明月起兵祝阿(今山东禹城),全国处处民变。

615

隋大业十一年

杨广赴汾阳宫(今山西宁武西南)避暑,再北游至雁门(今山西代县),东突厥始毕可汗发兵围之,雁门郡所属41城,突厥陷39,箭及御前,杨广大惧,抱幼子赵王杨杲而泣,令停高丽之役,遣使求救于始毕可汗妻义成公主,义成公主告始毕可汗云:

“北方有急。

”始毕可汗始解围去。

杨广返洛阳,赏既不行,复议攻高丽,更命江南重造龙舟,将士愤怨。

李子通起兵东海(今江苏连云港),朱粲起兵城父(今安徽亳州),民变、兵变日闻。

616

隋大业十二年

江南龙舟成,杨广再游江都,建节尉任宗谏,杖杀之。

奉信郎崔民象谏,先割其颊斩之。

作诗留别宫人云:

“我梦江都好,征辽亦偶然。

”奉信郎王爱仁再谏,斩之而行。

民变益炽,林士弘称楚帝。

操师乞称元兴王。

李密起兵瓦岗(今河南滑县东南),罗艺起兵涿郡(今北京)。

杨广恶闻盗贼,众官朝觐,专问贡物丰薄,丰则超迁,薄则贬免,郡县务为刻剥。

而民饥馑无食,始采树皮叶,煮土而食,诸物皆尽,乃自相食。

元兴王操师乞始兴元年

617

隋大业十三年

民变更烈,纷称帝称王。

骁果在江都(今江苏扬州)者多逃亡,杨广悉征境内寡妇、处女,集于宫中,恣将士择取。

太原留守李渊叛,起兵西攻,陷长安,立代王杨侑为帝,是为恭帝。

自任大丞相,封唐王。

618

隋大业十四年

隋皇泰元年

唐武德元年

隋炀帝杨广自至江都,荒淫日甚, 见天下危乱,亦忧不安,汲汲顾景,惟恐不足。

骁果谋叛,宫女言之,立斩宫女,自是无敢再言者。

右屯卫将军宇文化及等遂勒兵入宫,杨广逃入西阁,擒之出,绞死。

立秦王杨俈为帝,尽屠杨氏皇族。

隋洛阳留守诸官奉越王杨侗称帝。

李渊废隋恭帝杨侑,自称帝,是为高祖,国号唐。

宇文化及率江都六宫及骁果北返,至魏县(今河北大名西),杀杨休(?

),自称帝,国号许。

619

隋皇泰二年

唐武德二年

隋左仆射王世充废隋帝杨侗,隋亡,立国39年。

王世充称帝,国号郑。

东突厥始毕可汗卒,弟处罗可汗嗣位。

620

唐武德三年

唐秦王李世民击刘武周,刘武周及其将宋金刚奔东突厥,皆被杀。

东突厥处罗可汗卒,弟颉利可汗嗣位。

另立始毕可汗子什钵苾为突利可汗。

621

唐武德四年

李世民攻王世充,围洛阳,窦建德来救,李世民出虎牢(今河南荥阳西北)迎击,战于汜水,擒窦建德。

王世充惧,出降。

赵郡王李孝恭击萧铣,楚王杜伏威击李子通,萧铣与李子通皆降。

622

唐武德五年

林士弘卒,其众星散。

623

唐武德六年

唐太子李建成大破刘黑闼,刘黑闼奔饶州(今河北饶阳),其将执之降唐,斩于洺州(今河北永年)。

624

唐武德七年

赵郡王李孝恭击辅公祏,陷丹阳(今江苏南京),斩之。

高开道将张金称斩高开道。

群雄存者,惟梁师都据朔方(今陕西靖边北白城子),恃突厥之势。

625

唐武德八年

东突厥颉利可汗先后攻凉州(今甘肃武威)、相州(今河南安阳)、并州(今山西太原),大掠(山西)朔州,唐并州总管张瑾迎战,全军覆没。

626

唐武德九年

秦王李世民与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有隙,李世民诬二人淫乱皇宫,伏兵玄武门,俟二人入朝,击斩之。

梁帝梁师都永隆十年

唐帝高祖李渊遂传位于李世民,是为太宗,自称太上皇。

东突厥颉利可汗与突利可汗合兵10万攻中国,军至渭河便桥,长安大震。

唐太宗李世民轻骑出面请和,与二可汗分别盟誓,突厥始退。

627

唐贞观元年

燕王罗艺据泾州(今甘肃泾川)叛,兵败,左右斩之。

玄奘犯禁出国境,西行求佛法,至高昌(今新疆吐鲁番),高昌王麹文泰礼待。

628

唐贞观二年

夏州都督刘旻击梁师都于朔方(今陕西靖边北白城子),东突厥来救,大败,梁师都为其侄所杀,群雄悉平。

唐政府于其地置夏州。

关中饥,民卖子以易衣食。

西突厥内乱,二可汗并立,莫贺咄可汗与乙毗叶护可汗互攻不息。

东突厥突利可汗所部多叛,征讨又败。

颉利可汗大怒,囚突利可汗10日,突利可汗由是生怨。

颉利可汗向其数征兵,皆不应,发兵攻之,突利可汗降中国。

突厥北边诸部纷叛突厥,共推薛延陀部落酋长夷男为真珠可汗。

629

唐贞观三年

东突厥突利可汗入朝。

630

唐贞观四年

唐大举攻东突厥,兵部尚书李靖出马邑(今山西朔州),颉利可汗大败,欲奔吐谷浑,为其下所执送中国,东突厥亡。

唐分其地为6州,置都督府以统其众。

四夷君长尊唐太宗李世民为天可汗。

全国丰收,百姓流散者悉归田里,米每斗仅34钱,一岁中死刑方29人,州县村落夜不闭户,行旅不再带粮,取给于道,史称“贞观之治”。

631

唐贞观五年

仁寿宫改称九成宫(今陕西麟游境)。

隋末,中国人多被突厥掠为奴婢,今年,李世民遣使以金帛赎之,赎回男女8万人。

634

唐贞观八年

吐谷浑伏允可汗攻中国,大掠鄯州(今青海乐都),又攻凉州(今甘肃武威)。

唐政府遣李靖为西海道行军大总管,击之。

635

唐贞观九年

中国军入吐谷浑境(今青海)2000里,伏允可汗远遁,缢死碛中。

唐政府立其子慕容顺为王,寻为其下所杀,子诺曷钵嗣位。

唐政府遣兵部尚书侯君集统军为之定乱。

637

唐贞观十一年

故荆州都督武士彟女武曌年14,有姿色,李世民纳入后宫,封才人。

638

唐贞观十二年

吐蕃(今西藏)王弄赞发兵击吐谷浑,大败之,又攻中国松州(今四川松潘),不能克,始退。

639

唐贞观十三年

唐政府为东突厥立可汗,命怀化郡王李思摩为俟利苾可汗,使建牙帐于沙漠之北,统其旧众。

高昌(新疆吐鲁番)国王麹文泰屡遏绝西域贡使,唐政府遣吏部尚书侯君集击之。

640

唐贞观十四年

高昌王麹文泰闻中国军将至,忧卒,子麹智盛嗣位,兵败,出降,高昌亡。

唐政府于其地置西州。

唐政府将弘化公主妻吐谷浑王诺曷钵。

641

唐贞观十五年

唐王朝与吐蕃和亲,将文成公主嫁吐蕃王弄赞,公主恶其国人赤土涂面,弄赞为之下令禁止,遣子弟赴中国入学。

薛延陀真珠可汗遣其子大度设攻东突厥,俟利苾可汗不能御,率部退入长城,向中国告急。

唐政府遣兵部尚书李世勣击薛延陀,战于诺真水(今内蒙古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北),薛延陀大败,5万人投降,值大雪,又冻死十之八九,大度设逃走。

642

唐贞观十六年

高丽东部大人渊盖苏文杀高丽王高建武,立故王侄高藏为王,自任莫离支(宰相)。

643

唐贞观十七年

唐太宗李世民图功臣像于凌烟阁。

齐王李佑据齐州(今山东济南)叛,为其下所执,送长安,杀之。

太子李承乾凶顽,又与弟魏王李泰有隙,恐被废,遂与吏部尚书侯君集密谋杀父。

事泄,李承乾废为平民,囚右领军府;侯君集处斩。

立晋王李治为太子。

644

唐贞观十八年

高丽莫离支渊盖苏文攻新罗国,新罗向中国求救,李世民遣司农丞相里玄奖持诏书往止之。

渊盖苏文不奉命,李世民遂亲击高丽,发洛阳。

安西都护郭孝恪击焉耆,掳焉耆王龙突骑支。

645

唐贞观十九年

中国军攻高丽辽东城(今辽宁辽阳),围之数百重,杀声、鼓声震天地,遂陷,于其地置辽州。

继陷白岩城(今辽宁海城)、盖牟城(今辽宁盖州),分置岩州、盖州。

围安市城(今辽宁凤城),数月不能克,天又入冬,草枯水冻,且粮食将尽,乃撤退。

安市城主登城拜辞,李世民嘉其固守,赐帛百匹,以励事君。

玄奘自印度返抵长安(627-,共19年),于弘福寺翻译佛经。

646

唐贞观二十年

薛延陀屡侵边,江夏王李道宗击之,多弥可汗逃去,为回纥所杀。

余众立真珠可汗侄咄摩支为可汗,中国军穷追至郁督军山(今蒙古杭爱山),咄摩支出降,薛延陀遂亡。

647

唐贞观二十一年

回纥诸部落酋长入朝,唐政府就其部落所在,分置6府、7州,各以其酋长为都督、刺史,然其大酋长吐迷度对内仍称可汗。

648

唐贞观二十二年

民间谣云:

“女主武王代有天下。

”左武卫将军李君羡乳名“五娘”,又为武安人,李世民深恶之,诬以谋反,杀之。

又欲尽杀疑似者,太史令李淳风谏,始止。

龟兹(今新疆库车)国王布失毕侵略邻国,对唐王朝不逊。

左骁卫大将军阿史那社尔击擒之,立其弟叶护为王。

右卫率长史王玄策出使天竺(今印度),会中天竺王卒,其大臣阿罗那顺自立,擒中国使节,掠诸国贡物。

王玄策逃免,至吐蕃(今西藏)境,征诸国之兵击之,陷其京师茶博和罗城,擒阿罗那顺以归。

649

唐贞观二十三年

唐太宗李世民卒,子高宗李治嗣位。

太尉长孙无忌、中书令褚遂良辅政。

才人武曌随众妃嫔入感业寺为尼。

651

唐永徽二年

大食(即阿拉伯帝国)遣使至长安朝贡,伊斯兰教传入中国自此始。

654

唐永徽五年

唐高宗李治赴感业寺进香,见武曌,昔为太子时曾相悦,乃密嘱其留发。

王皇后无子,而萧淑妃有子且有宠,思以间之,遂引武曌入宫。

武曌时年已31,巧慧多权术,屈意事王皇后,封为昭仪。

655

唐永徽六年

武曌诬王皇后及萧淑妃谋逆,囚之,先各杖100,断去手足,投酒缸中,数日而死。

李治立武曌为皇后。

太尉褚遂良力谏,贬为潭州(今湖南长沙)都督。

656

唐永徽七年

中书侍郎李义甫附武曌,擢为参知政事,李义甫容貌恭温,而内阴险,时谓笑中有刀。

唐显庆元年

657

唐显庆二年

李义甫与礼部尚书许敬宗迎合武曌意,诬侍中韩瑗、中书令来济、桂州都督褚遂良谋反,贬韩瑗振州(今海南三亚)刺史,来济台州(今浙江临海)刺史,褚遂良爱州(今越南清化)刺史。

左屯卫将军苏定方击西突厥,擒沙钵略可汗,于其地置蒙池、昆陵二都护府。

658

唐显庆三年

左屯卫大将军杨胄,攻龟兹王国,立素稽为龟兹王。

659

唐显庆四年

武曌诬太尉长孙无忌弟长孙铨、长孙恩,凉州刺史赵持满、王皇后舅柳奭等谋反,悉杀之。

褚遂良已死,杀其子。

韩瑗亦死,剖棺。

自是政归武曌。

660

唐显庆五年

唐高宗李治染风眩疾,头重,目不能视,百官奏事均由武曌裁决,权威日尊。

百济国恃高丽势,数侵新罗,新罗再求救于中国。

唐政府遣左武卫大将军苏定方击百济,围其京都泗沘城(今朝鲜扶余),百济王扶余义慈倾国出战,大败,出降,唐于其地置五都督府。

661

唐显庆六年

百济故将福信等起兵,自日本迎故王之子扶余丰为王,围唐郎将刘仁愿于泗沘城,带方州刺史刘仁轨救至,百济解围去。

唐政府命任雅相、契苾何力、苏定方为三行军总管,发35军,海陆击高句丽,围其京都平壤(今朝鲜平壤)。

唐龙朔元年

662

唐龙朔二年

唐政府改官名、府名:

门下省为东台,侍中为左相;中书省为西台,中书令为右相;尚书省为中台,仆射为匡政。

大军围高句丽平壤,久不能克,解围班师。

铁勒九姓屡侵边,左武卫大将军郑仁泰、左武卫将军薛仁贵击之,战于天山,铁勒九姓大败,中国军穷追至仙萼河(今色楞格河),值大雪,引还,粮又尽,食马又尽,人自相食,1.4万骑仅余800人。

唐政府复遣右骁卫大将军契苾阿力击之,铁勒九姓始降。

663

唐龙朔三年

百济王扶余丰引日本入援,屯周留城(今朝鲜韩山),唐熊津道总管孙仁师援刘仁愿。

刘仁轨统水军至白江口,欲会陆军。

猝遇日军,4战皆捷,焚其舟400艘,海水皆赤。

日军遁走,扶余丰奔高句丽,百济亡。

唐政府留刘仁轨镇守。

664

唐麟德元年

唐高宗李治每临朝视事,武曌即垂帘于后,中外称为“二圣”。

武曌诬西台侍上官仪谋反,杀之。

玄奘卒(596-)。

666

唐麟德三年

李治封禅泰山。

唐乾封元年

高句丽莫离支渊盖苏文卒,诸子互攻,长子泉男生为次子泉男建所掳,向中国求救。

唐政府遣李勣任辽东道行军大总管,海陆两道击高句丽。

667

唐乾封二年

中国军入高句丽,通事舍人元万顷作檄高句丽文,曰:

“不知守鸭绿江之险。

”高句丽曰:

“谨闻命矣。

”遂守鸭绿江,中国军不得渡。

唐政府窜元万顷于岭南(今广东)。

668

唐乾封三年

中国军陷高句丽扶余城(今吉林四平),强渡鸭绿江,围平壤,高句丽王高藏出降,高句丽亡。

唐政府于其地置9都督府、42州、100县,于平壤置安东都护府以统之。

唐总章元年

670

唐总章三年

吐蕃大举攻唐,连陷西域18州(-692),唐政府遣右卫大将军薛仁贵、左卫将军郭待封,统军攻之,大败而还。

唐咸亨元年

672

唐咸亨三年

吐谷浑畏吐蕃之强,东迁于中国安乐州(今宁夏中卫),其故地(今青海)悉为吐蕃所有。

吐谷浑汗国亡。

674

唐咸亨五年

李治称天皇,武曌称天后。

唐上元元年

675

唐上元二年

太子李弘,武曌所生长子,仁孝谦恭。

萧良娣二女义阳、宣城二公主,因母故,囚于内庭,年逾30不能嫁,李弘见之惊恻,奏请成婚,武曌怒,毒李弘死,立其弟李贤为太子。

678

唐仪凤三年

吐蕃侵边不已,洮河道大总管李敬玄率兵18万,与吐蕃战于清海上,大败。

右卫大将军刘审礼深入,李敬玄不敢救,刘审礼遂为吐蕃所掳。

679

唐仪凤四年

西突厥十姓可汗阿史那都支,与吐蕃联合,逼唐政府安西。

会波斯王卒,其子泥垣师在长安,唐政府立为波斯王,遣吏部待郎裴行俭送之归,使乘机图西突厥。

裴行俭过西州(今新疆吐鲁番),佯为出猎,驰擒阿史那都支。

留萧州刺史王翼于焉耆,碎叶城(今中亚托克马克)。

东突厥二部落叛,立阿史那泥熟匐为可汗。

单于大都护府(今内蒙古和林格尔)长史萧嗣业击之,大败。

唐调露元年

680

唐调露二年

定襄道大总管裴行俭击东突厥,大破之于黑山(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北杀虎山),阿史那泥熟匐可汗为其下所杀。

唐永隆元年

太子李贤,武曌所生次子,武曌信谗言,废之为平民,立三子李哲为太子。

681

唐永隆元年

东突厥俟裴行俭军还,阿史那伏念又称可汗,裴行俭再击之,擒阿史那伏念,斩于长安。

唐开耀元年

682

唐开耀二年

西突厥阿史那车薄率十姓部落,称可汗,围弓月城。

安西都护(今中亚托克马克)王方翼击之,战于热海(今中亚伊赛克湖),流矢贯臂,抽刀截之,左右不知。

遂大破之,擒其酋长300人,西突厥溃散。

唐永淳元年

关中先水后旱,蝗,继以疾疫,米每斗银400两,死者相枕,人相食。

683

唐永淳二年

唐高宗李治卒,子中宗李哲嗣位,尊武曌为皇太后,内史裴炎辅政。

唐弘道元年

684

唐嗣圣元年

唐文明元年

唐光宅元年

李哲初立,欲命韦皇后父韦玄贞为侍中,又欲授乳母之子五品官,内史裴炎谏,李哲怒曰:

“我以天下与韦玄贞,有何不可。

”武曌遂集百官,废李哲为庐陵王,立四子李旦为帝,是为睿宗,居于别殿,不使问政事,武曌临朝。

眉州刺史徐敬业、长安主簿骆宾王,于(江苏)扬州起兵讨武曌,武曌遣左玉钤卫大将军李孝逸击斩之。

武曌立武氏7庙,裴炎谏,不听。

又以韩王李元嘉、鲁王李灵夔辈尊位重,欲杀之,裴炎又固争。

及徐敬业反,裴炎又劝武曌还政,武曌怒,诬裴炎谋反,杀之。

左武卫大将军程务挺密奏救裴炎,武曌复诬程务挺谋反,亦杀之。

并杀热海之役名将王方翼。

685

唐垂拱元年

武曌迁李哲于房州(今湖北房县)。

武曌爱幸卖药人冯小宝,使削发为僧,改名怀义,任白马寺主,以便出入宫帏。

686

唐垂拱二年

武曌知人心不服,大肆诛戮以立威,命告密者,臣下不得过问,皆给驿马,直抵御前,不实者不罪。

于是告密纷起,人人自危。

秋官侍郎周兴、御史中丞来俊臣、游击将军索元礼,均治诏狱,竞为讯囚酷法,作大枷“定百脉”、“突地吼”、“死猪愁”、“求破家”、“反是实”等,及刑讯“凤凰展翅”、“驴驹拔橛”、“仙人献果”、“玉女登梯”等,囚无不望风诬伏。

来俊臣更撰《罗织经》数千言,教其徒网罗无辜,织成反状。

右卫大将军李孝逸自破徐敬业,威名甚著,武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