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考试焦虑的成因与对策研究》结题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816919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4.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小学生考试焦虑的成因与对策研究》结题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中小学生考试焦虑的成因与对策研究》结题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中小学生考试焦虑的成因与对策研究》结题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中小学生考试焦虑的成因与对策研究》结题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中小学生考试焦虑的成因与对策研究》结题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中小学生考试焦虑的成因与对策研究》结题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中小学生考试焦虑的成因与对策研究》结题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中小学生考试焦虑的成因与对策研究》结题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中小学生考试焦虑的成因与对策研究》结题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中小学生考试焦虑的成因与对策研究》结题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中小学生考试焦虑的成因与对策研究》结题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中小学生考试焦虑的成因与对策研究》结题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小学生考试焦虑的成因与对策研究》结题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

《《中小学生考试焦虑的成因与对策研究》结题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小学生考试焦虑的成因与对策研究》结题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小学生考试焦虑的成因与对策研究》结题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

不仅教育活动离不开考试,当代社会其他领域里的考试行为也越来越多,越来越普遍。

考试不仅是对一个人知识与能力的测量,也是对一个人心理品质的考验。

与考试相伴而生的就是考生因考试压力而产生的紧张、不安、焦躁等心理表现,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考试焦虑。

所谓考试焦虑就是中小学生常见的一种心理问题,它是指在一定的应试情景激发下,受个体认识评价能力、人格倾向与其他身心因素所制约,以担忧为基本特征,以防御或逃避为行为方式,通过不同程度的反应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心理状态。

了解考试焦虑产生的心理原因及调控方法,使之控制在有效范围内,成为考试的动力,是非常必要的。

然而在现实中,过度的考试焦虑却常常困扰着广大中小学生。

据有关学者调查,我国49.9%中学生有中、重度考试焦虑。

研究方法

本次研究主要采用的是实验研究的方法

一、课题的理论依据 

1、人本主义理论:

人本主义心理学是60年代崛起于美国的一个重要的理论派别。

人本主义认为,人类具有趋向完美、谋求自身发展的基本动机,只要有适当的机会和环境,个体必将致力于自我发展,使其身心各方面的潜能得以表现。

个体有一种内在的机体智慧,能对那些有利于和不利于自身潜能的经验进行分辨,这是由机体的内部构成引导并以复杂的反馈系统为基础的。

2、行为学习理论:

行为学习理论从人类行为获得的角度来研究个体行为的形成问题,这不仅对认识正常人的行为习惯有重要意义,而且也有助于对异常行为、神经症和其他心理障碍形成原因的了解。

3、特质理论:

特质理论是流行于美国和英国的一种人格理论。

特质论认为,特质乃是一个人稳定的、能够反映其人格特点的行为倾向,是人格最有效的“分析单元”,是能引发人的行为和思想的神经“心理结构”,特质具有动力性,也就是具有决定人的行为的能力。

4、交互抑制理论:

交互抑制理论认为一种行为或情绪状态的出现会抑制另一种行为及情绪状态的出现,他们相互抑制,相互影响,所以为了抑制一种不良情绪可以通过另一种行为或心理状态的产生来达到。

二、实验设计

(一)变量的设计

1、自变量

本项研究的目的是探索积极有效的途径和方法与减轻、消除考试焦虑的因果关系,因此,积极有效防治考试焦虑的途径和方法就是本项实验的自变量,其中“自信训练”、“放松训练”等手段是自变量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下面我们对这两个因素加以界定,“自信训练”、“放松训练”主要是运用交互抑制原理,通过使考试焦虑患者自我表达正常的情感和自信心,使得那些消极的自我意识得到扭转,借以减弱或消除其考试焦虑。

自信训练设计直接针对着考试焦虑的担忧成分,自信训练分两大步骤:

(1)学会觉察个人的消极自我意识

一般来说,当个体获得不久将参加一场重要的考试的消息以后,假如具有神经性倒胃或面部肌肉紧张等生理变化,通常便意味着大脑出现了消极的潜意识,即对即将到来的考试已经朦朦胧胧地浮现出某些担忧的念头,针对这些潜意识或朦胧的念头,把它清晰地用书面语言表达出来,也就是在一张白纸上把这些担忧的想法逐条记下,这种做法可以把个体朦胧的潜意识提高到意识水平。

从而可以使个体清楚地意识到自己当前消极的自我意识究竟有哪些。

这是自信训练的第一步,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实验操作中,教师要把理论阐述清楚,然后可以举例,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消极的自我意识。

(2)向消极的自我意识挑战

当学生逐条记述下个人消极的自我意识以后,下一步就要训练自己向消极的自我意识挑战,这是自信训练的决定步骤。

所谓挑战,是指向消极的自我意识中的不合理成分进行自我质辩,其中包括指出这种消极的自我意识的不现实性和不必要性,阐明由此对个人所造成的危害,并明确今后应采取的态度。

通过这种向消极的自我意识挑战的训练,就可以帮助考试焦虑这者树立正确的自我意向,增强参加考试的信心和自知力,减缓或克服考试焦虑的担忧成分,以一种新的姿态,新的面貌,出现在应试环境中。

实验中对自变量的操作要注意两点:

(1)、实验教师要在训练实施前向学生阐明考试焦虑心理产生的认知原因,让学生清楚“自信训练”的理论基础,为掌握“自信训练”奠定基础。

(2)、教师要为学生举出实例,这样才可以使学生有章可循,不致只知原理,不知如何操作。

2、因变量

因变量是学生考试焦虑的程度。

我们都知道适度的焦虑可以提高学习效率,但高度焦虑则给人带来消极的情绪体验,甚至无法正常学习、工作。

我们通过心理辅导、心理训练、开展活动、优化课题氛围等方式使学生的高度焦虑降低到中

度水平。

因变量的测量可以通过考试焦虑量表测量。

我们采用《考试焦虑诊断问卷》,学生依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如实选择。

根据计分标准和常模,统一算出总分.

3、无关变量的控制

(1)实验对象是随机抽取的,避免了学生在智力、心理素质方面的差异,这样,可以使实验班与对照班的状况保持基本一致。

(2)心理测验要保持同样的情境条件,即如果实验前的考试焦虑心理测量是在大型考试之前的情境下进行的,那么实验实施后,相应的考试焦虑心理测量也要在大型考试之前的情境下进行,这样,实验前后的测量数据才具有同比性。

4、被试的选择:

我们采取随机抽样法,在初三年组随机抽取两个班级作为实验班级。

5、我们的组织形式

我们采取等组实验。

随机选取的两个班为实验班,进行实验训练,其他初三各班为对照班,不使用实验训练。

6、资料的收集与处理方法

实验过程中要采用的量表及问卷要在进行中及时回收、整理、分析、记录,对个别焦虑程度高的个案要进行跟踪调查,有必要进行心理咨询。

要对咨询过程及效果进行记录,及时分析、总结。

三、实验研究的目的

1、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帮助学生正确认知考试,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自我心理调节方法,使他们能以积极良好的心态面对考试,促进学生智力和人格的全面发展。

2、了解学生考试焦虑的主要来源,探索考试焦虑形成过程中学生个体间的差异性。

3、探索比较科学的预防、治疗考试焦虑的方法和措施。

四、实验过程

(注:

因为在实践中过程中实验条件的限制,本实具体验过程与实验方案中的过程设计有所改变,调整的原因及具体情况在阶段性总结中有详细记录。

实验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3、6----2013、7)

1、组建机构,建立了实验课题研究小组。

2、制订计划,形成课题研究方案。

3、动员课题组成员学习心理学知识,了解考试焦虑方面的常识,组织实验教师观看郑日昌教授的关于考试焦虑的讲座光盘。

4、召开课题组开题报告会,明确了研究责任及任务,落实研究计划。

第二阶段实验前期测查阶段(2013、8----2014、1)

本阶段研究工作的重点是对初三12个班级进行测查,了解学生考试焦虑的主要来源及成因;

测量学生的实验前后考试成绩的变化。

本阶段是整个实验过程中非常关键的一步,测查手段是否科学、测查结果的效度及信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本课题研究的科学性。

1、选取测查量表。

经过小组的分析论证我们选取了郑日昌教授编写的《考试焦虑调查问卷》及《考试焦虑诊断问卷》。

2、培训测查教师。

对参与测查的教师进行培训,使教师掌握科学测查技术。

3、实施测量。

4、组织教师统计、分析测量结果。

第三阶实验实施阶段(2014、2—2014、5)

在分析调查结果的基础上,制定防治学生考试焦虑的对策方案,论证对策;

选取实验班,在实验班开展实验。

本阶段是整个实验的重点阶段,我们充分调动课题组成员及任课教师积极性,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本阶段我们着重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分析调查结果,针对调查结果制定防治考试焦虑的策略,并组织课题人员论证策略方案。

2、选取实验班,我们在初三年组随机选取两个班级作为实验班,并对实验班及对照班在实验实施前的心理焦虑程度做测量,结果显示,实验班与对照班无明显差异。

3、组织各学科教师给实验班学生介绍各科学习方法,并组织师生座谈。

4、以心理健康课为主渠道,向学生介绍考试焦虑的常识,并介绍自我调节情绪的方法。

5、进行考后心理辅导,通过班会、心理健康课对学生的考试挫折心理进行疏导。

6、对高度考试焦虑的学生采取个别辅导,主要采取“自信训练”和“放松训练”,详实记录过程,分析效果,不断改进措施。

具体的做法如下:

1、优化课堂教学,创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

课堂教学的效果如何,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必须坚持贯彻“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要求教得生动,学得主动,最终达到轻负担、高质量。

因此,提倡实验班教师运用启发式教学、探究式教学,在讲授过程中,注意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地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通过设疑、解惑、创造和谐适度的学习气氛,培养学生的兴趣、乐趣、志趣,调动非智力因素,增强学习内驱力。

在学习训练方面,要求各科协同配合,合理分配作业时间,提倡精讲精练,让学生有充裕的时间消化知识,减轻学习负担,避免学生学习过度疲劳。

试卷讲评时,尽量考虑学生的接受水平,力求避免用刺激性较大的言语针对后进学生。

帮助学生提高应试技能,加强对高中生的考前指导,这也是克服考试焦虑的一种办法。

通过系统的讲解、训练,让学生懂得各学科的知识结构特点、各类型试题的具体要求、考试时一般程序的应付方法等,力求使考生在考前觉得自己有所准备,从而树立起对考试成功的信心。

2、加强学校与家庭的沟通

既然家庭教育会影响学生的考试焦虑水平,因此学校应重视与家庭的沟通。

在此方面我们主要采用如下两种方法:

一是定期召开家长会议。

一方面汇报学生在校期间的基本情况,包括此阶段学生的心理状况,要求家长配合,通过自己的言行为其子女减压,鼓励他们正确对待学习的困难。

另一方面,通过家长们的信息反馈,准确得知学生在家的思想、心理状况,有的放矢地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

二是善于发现典型。

组织在这方面有深刻认识与体会的家长和学生,通过班会课、座谈会等形式现身说法,促进学生与父母之间的情感交流。

事后有个别家长很有感触地说:

过去我们用过多的时间去考虑工作,考虑其它事情,对孩子也主要是考虑他的学习成绩如何,很少与孩子交流思想,倾听他们的心声,自然就缺少研究他们的心理。

看来,我们还需要掌握一些心理知识,多与孩子沟通,坦诚相待,相互信任,才能消除相互间的“心理代沟”。

3、进行学习心理与学法辅导

(1)专题讲座

根据初中学生的实际情况,重点选择“学习兴趣、学习记忆、学习疲劳、考试焦虑”等几个问题进行专题讲座,开展集体辅导,目的是让学生掌握与焦虑有关的科学知识,调动学生非智力因素,克服自卑,提高自信,并从中进行学法辅导,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学会科学记忆,科学用脑,对于学生产生的焦虑现象,可启示他们采用注意转移法、心理补偿法、自我暗示控制等方法来平息紧张的情绪。

(2)考前心理辅导

通过心理健康课,向学生们讲清楚,考前出现紧张是很自然的事,但紧张过度会抑制大脑皮层,使过去已掌握的知识点记不起来,原有的知识水平大打折扣,因此应不过分强调胜负成败,采取平常心对待考试。

肯定他们已有一定的学习实力,只要正常发挥水平,就能取得较好成绩,这样可以让学生正确调整期待水平,摆正自己的位置,以平和的心态面对考试。

(3)个别辅导

由于神经类型或人格特征的差异,有个别学生可能会经常出现考试怯场,逢考必差的现象。

对此类学生,则应加强对其心理辅导,主要运用“自信训练”、“放松训练”。

我们对这些学生采取团体咨询,运用自信训练和放松训练,这样,使学生不良的心境、压抑的情绪反应得到及时的、有效的疏泄,并有针对性地运用各种方法协助其消除不必要的忧虑。

善于挖掘他在某些知识方面的长处,鼓励他现实一些、想开一些,某次考试一有进步,就勉励他,这样,如果有第二次、第三次的成功,学生就会对自己形成一个比较稳定的自我肯定模式,增强对考试的自信心。

(4)组织丰富的活动

学生长时间紧张学习,易造成大脑皮层的亢奋和疲倦,组织一些趣味知识竞赛、热门话题辩论、体育竞赛等活动,让学生转移注意力,同时让学生把成功的体验带到学习中去,有利于提高抵御焦虑心理的免疫力。

此外,根据实践,在高考临近的一个星期左右,人为地去搞考前突击已无实际意义,因考生的学习水平已大体稳定,此时学校工作应主要突出抓影响学生考试水平的身体、心理两大因素,以使学生在考试前后达到最佳的生理、心理状态。

(5)考后心理指导

有些学生的考试焦虑是以前考试失败留下来的情绪体验所造成的。

因此,在考试后还要及时引导失利学生走出心理困境。

帮助学生合理归因,适当的情绪渲泄与自我安慰等。

让学生重新以正常心态来对待学习、考试。

实验班大部分学生考前心理状况较平稳,情绪饱满,充满自信,考试的成绩也较好。

(四)整理总结阶段(2014、6)

整理实验材料,统计数据,收集实验成果,总结经验写出实验报告。

研究结果统计分析

通过调查结果统计分析,考试焦虑的来源或成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过重的学习上的压力造成学生长期的紧张、压抑,从而产生考试焦虑。

说到学习上的压力,自然会使人想到是学校为了追求升学率,加重学习负担,加剧学生竞争气氛所造成的。

但事实上,事情并非如此简单,还存在多种因素,归纳起来有两种:

其一是父母不切实际地在学习上对子女有过高要求。

如果是一位极其听话的孩子,父母要求其考出什么成绩,这样的要求就会对学生产生极大的学习压力,使其长期处于紧张状态,一遇考试,学生就会产生严重的焦虑,致使考试时,会心速加快,手脚冰凉,大脑一片空白,严重影响了成绩的发挥,不好的成绩又会使学生的下一轮学习处于紧张的状态,再考试,再出现严重紧张,考试焦虑,再次影响成绩发挥,如此往复,最终导致有的学生几乎无法在学校正常学习。

我校相当一部分学生产生焦虑,其产生原因属此种类型。

(2)学生自己对自己施加过重的学习压力,导致产生考试焦虑。

这种学生往往是在初中时,学习成绩拔尖的学生,一直为家长、老师、亲朋好友所称颂,他们为了保持以往的荣耀,往往会对自己有过高的学习期望,但其不知道,在重点高中,强中自有强中手。

一旦出现某次考试成绩不理想,就会感到十分烦恼和害怕,害怕下次考不好,害怕被人看不起,我校这样的例子几乎每年都有。

在我们调查中有这种心理的学生达到20%。

(3)不良的社会舆论,造成学生考试的焦虑。

我们县是省级贫困县,社会上很多人都认为考上大学是摆脱这个环境的最佳途径,那么升入龙江一中这个重点高中就等于跨进了大学校门了,这样的舆论给学生造成无形的巨大的心理压力,自然也就加剧了心理负担,考试焦虑的产生也就不可避免。

(4)人格特征是造成学生产生考试焦虑的一个重要内部因素。

从人格类型上看,外向不稳定型以及内向不稳定型的学生是倾向于在考试焦虑测验中得高分的。

外向型学生的人格特质中既存在冲动、不安、兴奋等品质,同时又存在乐观、开朗、无忧无虑等品质,致使他们在考试焦虑测验中易走极端(高焦虑或低焦虑);

内向型的学生注意指向自身,过分关注自己在事件中做出的不适应的反应,易出现负性情绪而使其应付手段越来越无效。

高中学生仍处于人格塑造期,这期间,如果受多种消极因素的影响,就会产生性格障碍。

个性的形成与学生从小以考试成绩好坏获得父母及社会肯定的评价经历有密切关系,家庭教育的态度也受孩子学习成绩好坏的左右。

这些因素,使相当部分高中生存在着内向、孤僻、自我过分膨胀、自尊过分强烈、挫折承受力较低等现象。

此类学生都极易产生考试焦虑。

讨论与分析

1、考试焦虑属客观性焦虑,与家庭、学校、社会的文化环境密切相关。

那么想要改变学生的考试焦虑状态,必须从多个方面、多种途径来帮助学生,可以说是个系统工程。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试图从外因及内因两个角度来帮助学生摆脱考试焦虑的困扰,学校从多方面采取适当的措施降低学生的考试焦虑水平,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

如优化课堂教学,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和谐、愉快的心理环境,创造和谐适度的学习气氛;

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学生在活动中陶冶情操,释放压力,心理更加健康;

重视学校与家庭的沟通,通过家长会、家长座谈等方式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引起家长对学生心理问题的重视,使家长注重与孩子进行沟通,在家庭方面给予孩子心理支持。

2、从心理训练来看,“自信训练”和“放松训练”是降低学生考试焦虑的有效途径,实验证明对有中重度考试焦虑心理的高中生进行这两项训练有明显的效果,通过训练学生消极的自我意识得到了扭转,正常的情感和自信心得以表达,并掌握了一定的自我放松的方法,这样就削弱和消除了考试焦虑的心理。

但是因为训练要求的严格性和操作的规范性以及在时间方面的限度,这两项训练不适宜大范围实施,只能对少数比较严重的考试焦虑者适用,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还应该从其他多个角度来寻找解决的途径。

3、挖掘学生潜力,提高学生心理素质是根本。

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内因是关键,所以提高学生自身的心理素质是克服考试焦虑的最根本的条件。

一方面帮助学生提高对考试及对考试焦虑的认知,并掌握一定的自我调节方法,这样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使他们具备应付学习和其他各方面压力的能力。

自从我校开展这项研究以来,积极向学生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使他们增强了心理健康意识,掌握了一定的自我调节情绪的方法,提高了他们承受各种心理压力和处理心理危机的能力,为培养学生乐观、自信、自尊、健康、和谐的个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4、开展心理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有效途径。

经过几年的实验研究,学校基本形成以校长、教务主任、科研主任、班主任、心理教师为骨干群体,全体教育工作者共同参与的心理教育队伍。

每位教师都努力把实施心理教育作为教育教学中的自觉行为。

全体教师积极主动学习心理教育的科学知识,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及教育能力得到提高。

教师们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做为自身的责任和义务,遵循心理教育原则,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结论与建议

综上所述,考试焦虑对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影响甚大,其形成因素也相对复杂,但只要分析清楚其形成因素并辅以科学的调节方法,它并非是不可战胜的。

参考文献。

(1)陈世平.766名中小学生考试焦虑状况的调查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1995,15(6):

51-53.

(2)洪显利、冉瑞兵 

中学生考试焦虑的心理分析及控制策略[J] 

2001 

(3)汪小琴.中学生考试焦虑心理成因分析及辅导策略[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01,22(5):

54-58 

(4)高艳玲,初中生的考试焦虑、应付方式及其相关性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

(5)刘嫦娥 

中学生考试焦虑心理分析及其调适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N]

附录

1、教学随笔反思:

(1)学习过度焦虑的成因

(2)如何消除学习焦虑

(3)考试焦虑的成因

(4)考试焦虑的症状

(5)考试焦虑的克服

2、其他

(1)个体咨询案例

(2)《团体活动之考试焦虑》工作总结

(3)关于中小学生考试焦虑的调查报告

(4)中学生考试焦虑心理辅导教案

友情提示:

范文可能无法思考和涵盖全面,供参考!

最好找专业人士起草或审核后使用,感谢您的下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小学教育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