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九年级物理功和机械能单元检测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817747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58.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理九年级物理功和机械能单元检测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物理九年级物理功和机械能单元检测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物理九年级物理功和机械能单元检测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物理九年级物理功和机械能单元检测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物理九年级物理功和机械能单元检测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物理九年级物理功和机械能单元检测试题解析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物理九年级物理功和机械能单元检测试题解析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物理九年级物理功和机械能单元检测试题解析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物理九年级物理功和机械能单元检测试题解析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物理九年级物理功和机械能单元检测试题解析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物理九年级物理功和机械能单元检测试题解析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物理九年级物理功和机械能单元检测试题解析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物理九年级物理功和机械能单元检测试题解析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物理九年级物理功和机械能单元检测试题解析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物理九年级物理功和机械能单元检测试题解析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物理九年级物理功和机械能单元检测试题解析版.docx

《物理九年级物理功和机械能单元检测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理九年级物理功和机械能单元检测试题解析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物理九年级物理功和机械能单元检测试题解析版.docx

物理九年级物理功和机械能单元检测试题解析版

(物理)九年级物理功和机械能单元检测试题(解析版)

一、选择题

1.体重相同的小明和小华进行搬砖比赛,他们分别将20块相同的砖从同一栋楼的一楼搬到三楼,小明两次搬完,小华三次搬完,比较他们在此过程中所做总功和功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他们做功一样多            

B.小明做功多一些            

C.小华做功多一些            

D.小明的功率大一些

【答案】C

【解析】

【详解】

由于砖的重力相等,楼层高度相等,根据

可知,小明和小华克服砖的重力所做的功相等;小明和小华的体重相等,楼层高度相等,小明两次搬完,小华三次搬完,所以在搬砖的过程中,小华克服自身重力所做的功多;小华所做总功比小明所做的总功多,由于无法比较小明和小华做功时间的多少,根据

可知,无法比较小明和小华的功率大小;故C符合题意.

2.以下简单机械的使用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

A.道钉撬B.钓鱼竿C.定滑轮D.手推车

【答案】B

【解析】

A、道钉撬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故A错误;

B、钓鱼竿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是费力杠杆,故B正确;

C、定滑轮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等于阻力臂,是等臂杠杆,故C错误;

D、手推车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故D错误.

故选B.

【点睛】杠杆的分类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①省力杠杆,动力臂大于阻力臂;②费力杠杆,动力臂小于阻力臂;③等臂杠杆,动力臂等于阻力臂.

3.如图所示,用沿斜面向上不同的力,将同一物体分别沿光滑的斜面AB、AC以相同的速度大小从底端匀速拉到顶点A,己知AB>AC,如果拉力做的功分别为W1、W2,拉力做功的功率分别为P1、P2。

则:

[]。

A.W1>W2,P1>P2;

B.W1>W2,P1<P2;

C.W1=W2,P1<P2;

D.W1=W2,P1=P2。

【答案】C

【解析】

【详解】

根据题意知道,斜面光滑说明摩擦力为0,所以,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故拉力在两斜面上做功相同,即W1=W2,又因为AB>AC,且速度相同,由v=s/t知道,运动时间是t1>t2;由P=W/t知道,拉力沿AC运动时拉力做功的功率较大,即P1<P2,综上所述,只有C正确,故选C。

4.如图所示,用一滑轮组在5s内将一重为200N的物体向上匀速提起2m,不计动滑轮及绳自重,忽略摩擦。

A.物体上升的速度是2.5m/sB.拉力F大小为400N

C.拉力F的功率为40WD.拉力F的功率为80W

【答案】D

【解析】

【详解】

A.由

得体的速度:

故A项不符合题意;

B.图可知,绳子段数为

,不计动滑轮及绳自重,忽略摩擦,则拉力:

故B项不符合题意;

CD.绳子自由端移动的速度:

拉力F的功率:

故C项不符合题意,D项符合题意。

5.2018年5月6日,央视《今日说法》栏目播出了一则高空坠物的新闻。

一个从12楼掉落的苹果把三个月大的婴儿砸成重伤,再次提醒大家要杜绝高空坠物。

苹果在下落过程中相关物理量的变化描述正确的是

A.重力势能越来越大B.动能越来越大

C.质量越来越大D.惯性越来越大

【答案】B

【解析】

【详解】

A、苹果下落过程中,质量不变,高度降低,所以重力势能减小。

故A错误;

B、苹果下落过程中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所以动能越来越大。

故B正确;

C、苹果下落过程中,所含物质多少没有变化,所以质量不变。

故C错误;

D、惯性与质量有关,质量不变,所以苹果的惯性大小不变。

故D错误。

故选:

B。

6.两次水平拉动同一物体在同一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两次物体运动的路程(s)一时间(t)图象如图,根据图象,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两次物体运动的速度:

v1<v2

B.两次物体所受的拉力:

F1>F2

C.0﹣8s两次拉力对物体做功的功率:

P1<P2

D.0﹣8s两次拉力对物体所做的功:

W1=2W2

【答案】D

【解析】

【详解】

A.由图象知道,在相同时间内,物体第一次通过的路程大于第二次通过的路程,即v1>v2,故A错误;

B.由图象知道,两次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即物体受到的拉力和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又因为是同一物体,在同一水平面上运动,故对水平面的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均相同,所以,两次拉动物体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相等;即两次物体所受的拉力相等,大小是F1=F2=f,故B错误;

CD.由图象知道,0~8s物体第一次通过的路程为0.8m,第二次通过的路程为0.4m,又知两次拉力相等,由W=Fs知道,两次拉力对物体所做的功满足:

W1=2W2;

知道,0~8s两次拉力对物体做功的功率是:

P1>P2,

故C错误,D正确。

7.如图所示,定滑轮重4N,动滑轮重0.5N,在拉力F的作用下,1s内将重为4N的物体A沿竖直方向匀速提高了10cm.如果不计绳重和摩擦.则以下计算结果正确的是

A.绳子自由端移动速度为0.3m/s

B.拉力F的大小为4N

C.拉力F的功率为0.45W

D.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75%

【答案】C

【解析】

【详解】

由图知道,承担物重的绳子的有效股数是:

n=2,

A.绳端移动的距离是:

s=2h=2×0.1m=0.2m,

绳子自由端移动的速度是:

故A错误;

B.不计绳重和摩擦,则拉力

故B错误;

C.拉力做的总功:

W总=Fs=2.25N×0.2m=0.45J,拉力F的功率:

故C正确;

D.拉力做的有用功W有=Gh=4N×0.1m=0.4J,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

≈88.9%,

故D错误。

8.用弹簧测力计拉着甲、乙两物体沿竖直方向运动,两次运动的s−t图象如图所示。

若甲的重力比乙小,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它们的惯性一定相等B.它们的重力势能一定都变大

C.它们的动能可能相等D.它们所受的合力可能不相等

【答案】C

【解析】

【详解】

由两次运动的s−t图象可知,甲乙都是在竖直方向上运动:

且两次都做匀速直线运动,都处于平衡状态,且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但具体向上运动还是向下运动不能确定,故

A.甲的重力比乙小,即其质量是不等的,所以惯性一定不相等,故错误;

B.由于甲乙都是在竖直方向上运动,但具体向上运动还是向下运动不能确定,故不能判断重力势能的大小变化,故错误;

C.由于甲的重力小于乙的重力,即甲的质量小于乙的质量,但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所以据动能大小的影响因素可知,它们的动能可能相等,故正确;

D.因为物体受到的重力和拉力为一对平衡力,所以所受合力一定都为零,故错误;

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抛出手的铅球在空中向前运动的过程中推力对它做了功

B.提着水桶在路面上水平向前移动一段路程,手的拉力对水桶做了功

C.用水平力推着购物车前进,推车的力做了功

D.书静止在水平桌面上,书受到的支持力做了功

【答案】C

【解析】

【详解】

A.抛出手的铅球在空中向前运动的过程中,不再受到推力的作用,只有距离,没有推力的作用,所以对铅球不做功,故A错误.

B.提着水桶在路面上水平向前移动一段路程,手的拉力竖直向上,距离水平向前,没有在拉力方向上通过距离,故拉力没有做功.故B错误.

C.用水平力推着购物车前进,购物车受到水平力的作用且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了距离,推车的力做了功.故C正确.

D.书静止在水平桌面上,书受到支持力的作用但没有在力的方向上通过距离,所以支持力没有做功,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点睛】

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2)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即力和距离的方向要一致);二者缺一不可.

10.关于能量及能量之间的转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火山具有内能,冰山不具有内能

B.火箭在加速上升时,机械能保持不变

C.拦河大坝使水位升高,增大了水的动能

D.坠落的陨石在空中划过一道亮光时,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答案】D

【解析】

【分析】

(1)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内能,任何物体都具有内能;

(2)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做动能,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有质量和速度;(3)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叫做重力势能,影响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是质量和高度;(4)物体克服摩擦力做功时,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详解】

A.任何物体都具有内能,冰山和火山都有内能,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火箭加速上升时,动能增大,重力势能也增大,因此机械能是增大的,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拦河坝使水位升高,增大了水的重力势能,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陨石在空中运动出现亮光,是因为它与空气摩擦,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温度升高而燃烧的现象,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11.如甲图所示,小明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木块,使它先后两次沿水平木板滑动相同的距离,乙图是他两次拉动同一木块得到的距离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两次木块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两次木块受到的摩擦力一样大

C.两次拉力对木块做的功一样多

D.两次拉力对木块做功的功率一样大

【答案】D

【解析】

【详解】

A.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路程与时间成正比,由图像可知两次均为正比函数,故选项A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因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两次运动时压力大小相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故摩擦力一样大,选项B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因两次移动距离相同,两次拉力大小相同,故两次对木块做功相同,选项C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由公式P=Fv可得;拉力大小相同时,速度大小不同,两次做功功率不同;选项D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12.2017年春季,共享单车投向襄阳市场,为创建文明城市增加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以下关于自行车的说法正确的是()

A.较宽的坐垫可以增大压强

B.轮胎表面凹凸的花纹可以减少摩擦

C.骑车在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时机械能增大

D.快速骑车时,刹车后还会继续向前运动是因为人和车具有惯性

【答案】D

【解析】

【详解】

A.较宽的坐垫是为了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受力面积,从而减小压强,故A错误;

B.自行车轮胎上的花纹是为了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从而增大摩擦,故B错误;

C.骑车在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时,质量和速度都不变,则动能不变,高度不变,势能不变,则机械能不变,故C错误;

D.骑着自行车的人原来处于运动状态,刹车时,人和车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继续向前运动,所以不能立即停下来,故D正确.

13.如图所示的四幅图片是生活和生产中的场景,对其能量变化的描述,正确的是

A.

货物被举高后内能增加了

B.

列车进站速度减小后内能增加

C.

握力计被握扁后其弹性势能减小

D.

飞机升空后高度增加内能变大

【答案】B

【解析】

【详解】

A、货物被举高后,重力势能增加了,但内能不会改变,故A错误;

B、列车速度减小,质量不变,所以列车的动能减小,在刹车减速过程中,克服摩擦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内能增加,故B正确;

C、握力计发生形变后弹性势能增加,故C错误;

D、飞机升空后,高度增大,所以其重力势能增加,但内能不会改变,故D错误.

故选B.

【点睛】

注意分清楚内能与机械能是完全不同的两种形式的能,内能是分子动能与分子势能的和,而机械能是宏观物体的动能与势能的和,两种形式的能之间没有关系.

14.如图小红同学正在做“引体向上”。

她先两手握住单杠,两脚离地,两臂及身体自然下垂伸直,然后缓缓曲肘,将身体向上拉起,直到下巴超过横杠。

这个过程中,小红做的功最接近的是

A.2000JB.200J

C.20JD.2J

【答案】B

【解析】

小红同学正在做“引体向上”,两臂将身体向上拉起,中学生的体重大约是G=500N,由题图可知,上升的高度大约是胳膊的长度0.4m,即h=0.4m,所以小红做的功最接近

W=Gh=500N×0.4m=200J,故B符合实际为答案。

15.如图所示是探究“动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实验的示意图。

小球从a处由静止滚下,在c处与小木块碰撞,并与小木块共同运动到d处停下。

下面的一些判断不正确的是()

A.从a到b小球的势能减小,动能增大

B.到达c处,小球的势能最小,动能最大

C.从c到d处,小球的机械能增大

D.到达d处,小球的动能为零,小木块的动能为零

【答案】C

【解析】

【详解】

A.从a到b,小球的质量不变,高度减小,重力势能减小,速度增大,动能增大,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到达c处,小球到达平面,小球的势能最小,小球的质量不变,速度最大,动能最大。

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从c到d处,小球高度不变,重力势能不变,速度逐渐减小,动能减小,所以机械能减小,故C错误;符合题意。

D.到达d处,小球质量不变,小球撞击木块后,速度不断减小,动能不断减小,到d点停止,速度为零,动能为零,木块到达d处速度为零,动能也为零,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16.2016年8月16日,我国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简称“量子卫星”)“墨子号”发射升空,如图所示,火箭在加速上升的过程中()

A.动能不变,重力势能增加,机械能增加

B.动能增加,重力势能不变,机械能增加

C.动能增加,重力势能增加,机械能增加

D.动能不变,重力势能不变,机械能不变

【答案】C

【解析】

【详解】

火箭在加速上升的过程中,速度变快,动能变大;高度增加,重力势能变大;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所以机械能变大。

17.下列关于功和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A.被拉开的弹弓具有弹性势能

B.用力推车而车未动,因为用了力所以推力做了功

C.人造地球卫星从近地点向远地点运动时势能减小,动能增大

D.速度小的物体动能一定小

【答案】A

【解析】

【详解】

A.被拉开的弹弓由于发生了弹性形变,所以具有弹性势能,故A正确;

B.用力推车而车未动,有力无距离,故推力不做功,故B错;

C.人造地球卫星从近地点向远地点运动时势能增大,动能减小,故C错;

D.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都有关系,速度小的物体如果质量较大,动能也不一定小,故D错.

18.在排球比赛中,小明把排球竖直向上抛出,排球在运动中动能E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最接近的是()

A.

B.

C.

D.

【答案】A

【解析】

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是:

质量与速度.质量越大,速度越大,动能越大;影响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是:

质量与被举得高度,质量越大,高度越高,重力势能越大.小明把排球竖直向上抛出,在排球向上运动的过程中,高度变大,速度减小,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到达最高点时速度为零,动能为零;然后排球在重力的作用向下运动,高度减小,速度变大,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所以,排球在运动中动能先变小至零,然后再变大,故A图符合题意,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影响动能、重力势能的因素,注意利用控制变量法判断动能、重力势能的变化即可.

19.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来探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与物重G物的关系,改变G物,竖直向上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计算并绘出η与G物关系如图乙所示,若不计绳重和摩擦,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同一滑轮组机械效率η随G物的增大而增大,最终将达到100%

B.当G物=12N时,弹簧测力计读数为5N

C.此滑轮组动滑轮的重力为4N

D.G物不变,改变图甲中的绕绳方式,滑轮组机械效率将改

【答案】B

【解析】

【分析】

(1)使用机械时,人们为完成某一任务所必须做的功叫有用功;对完成任务没有用,但又不得不做的功叫额外功;有用功与额外功之和叫总功。

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叫机械效率;

(2)不计绳重和摩擦,结合图中信息,根据

求得动滑轮的重力,再计算G物=12N时弹簧测力计读数;

(3)G物不变,改变图甲中的绕绳方式,分别将同一物体匀速提高到相同高度,做的有用功相同;克服动滑轮做的额外功相同,由此分析机械效率的变化情况。

【详解】

A、使用滑轮组时,克服物重的同时,不可避免地要克服动滑轮重做额外功,所以总功一定大于有用功;机械效率一定小于1,即同一滑轮组机械效率η随G物的增大而增大,但最终不能达到和超过100%,故A错误;

BC、由图可知,G=12N,此时η=80%,

不计绳重和摩擦,

即:

解得动滑轮的重力:

G动=3N,故C错误;

G物=12N时,弹簧测力计读数:

,故B正确;

D、G物不变,改变图甲中的绕绳方式,将同一物体匀速提高相同的高度,所以所做的有用功相同,忽略绳重及摩擦时,额外功:

,即额外功W额相同,总功相同,则两装置的机械效率相同。

故D错误。

故选:

B。

20.如图,小明分别用甲、乙两滑轮把同一沙桶从1楼地面缓慢地提到2楼地面,用甲滑轮所做的功为W1,机械效率为

;用乙滑轮所做的总功率为W2,机械效率为

,若不计绳重与摩擦,则()

A.W1<W2,η1>η2B.W1=W2,η1<η2

C.W1>W2,

D.W1=W2,

=

【答案】A

【解析】因为用甲、乙两滑轮把同一桶沙从一楼地面提到二楼地面,所以两种情况的有用功相同;根据η=

可知:

当有用功一定时,利用机械时做的额外功越少,则总功越少,机械效率越高。

而乙滑轮是动滑轮,所以利用乙滑轮做的额外功多,则总功越多,机械效率越低。

即W1η2.故选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