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压管桩施工方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820062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2.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静压管桩施工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静压管桩施工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静压管桩施工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静压管桩施工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静压管桩施工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静压管桩施工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静压管桩施工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静压管桩施工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静压管桩施工方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静压管桩施工方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静压管桩施工方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静压管桩施工方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静压管桩施工方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静压管桩施工方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静压管桩施工方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静压管桩施工方案.docx

《静压管桩施工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静压管桩施工方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静压管桩施工方案.docx

静压管桩施工方案

静压管桩施工方案

第一章工程概况

第一节工程简介

****桩基础工程静压桩基础工程,位于深圳市龙岗区布吉街道。

根据***设计图纸,该建筑物基础采用静压高强混凝土预应力管桩,具体的工程量为Φ500-100AB管桩约294根,约4000米。

第二节图纸设计中的要求

1、本工程±0.000相当于绝对标高100.300,图中所注标高为桩顶标高。

2、本工程管桩设计的桩尖持力层为强风化层,桩尖进入强风化岩内不小于1000mm,Φ500-100AB单桩承载力特征值为2200KN,设计参考桩长9m、17m,一般桩长时终压控制条件,同时复压不小于3次,总沉降量为25mm;有效桩长不大于7米终压控制条件,同时复压不小于5次,总沉降量为20mm。

3、桩的承载力应通过试桩进行检验,采用垂直静载试验,本工程在桩施工前应进行试桩确定单桩承载力。

4、桩的施工允许偏差,桩身垂直度不大于桩长1%,单桩顶平面位置偏差不大于80mm,两桩桩顶平面位置垂直于两桩连线方向偏差不大于100mm,其余桩顶平面位置偏差不大于100mm,桩顶标高允许偏差±10mm。

第三节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场地位置及地形地貌

拟建场地位于****场地经人工挖填,现场地较平整。

周边挖有排水沟。

场地高程介于71.53~72.68米,平均地面标高为71.86m。

地层岩性

场地勘探深度内揭露的地层自上而下依次划分为:

素填土(Qml)、第四系坡洪积层(Qdl+pl)、第四系残积层(Qel)及侏罗系中统砂岩、粉砂质泥岩(J2)。

现将各地层的岩、土层性质特征分述如下:

1、素填土:

褐红、褐黄色。

由坡、残积土及全风化岩回填而成,含有25%左右的强风化岩块、碎石等硬杂质。

稍湿。

松散状态。

回填时间约为1993年,已完成自重固结,但性质不均匀,承载力仍然较低。

其普氏等级为Ⅱ类。

该层分布于全场地,揭露层厚0.70~16.80m;底板埋深0.70~16.80m,底板标高54.73~71.31m。

进行标准贯入试验15次,经杆长校正后锤击数2.4~10.4击(因填土中含有强风化岩块,部分标贯击数(偏高),锤击数平均值5.6击,锤击数标准值4.8击。

2、第四系坡洪积层(Qdl+pl)。

含砂粘土:

褐黄色。

含较多中风化状石英砂岩碎石,直径约为2~5cm,个别达10cm,含少量砂砾,局部见花斑结构。

稍湿,可塑~硬塑状态。

其中混凝土路面普氏等级为次坚石Ⅵ类,路面垫层普氏等级为松石Ⅴ类,下覆填土普氏等级为Ⅱ类。

该层除ZK9、ZK18~ZK20号钻孔缺失外,其余钻孔均有揭露,揭露层厚0.70~4.00m。

顶板埋深0.70~14.10m,顶板标高57.80~71.13m;底板埋深3.00~17.50m,底板标高54.36~68.83m。

进行标准贯入试验6次,经杆长校正后锤击数11.8~56.1击,剔除遇碎石的异常标贯值统计,锤击数平均值14.6击。

3、第四系残积层(Qel)。

粉质粘土:

褐红色。

由侏罗系中统砂岩、粉砂质泥岩风化残积而成,局部夹少量全风化岩块。

湿。

可塑~硬塑状态。

其普氏等级为Ⅲ类。

该层除ZK4、ZK8、ZK11、ZK13号钻孔均有揭露,揭露层厚2.50~10.50m。

顶板埋深0.70~17.50m,顶板标高54.36~71.31m;底板埋深6.80~23.00m,底板标高48.86~65.13m。

进行标准贯入试验17次,经杆长校正后锤击数6.4~28.3击,锤击数平均值19.0击,锤击数标准值16.0击。

4、侏罗系中统砂岩、粉砂质泥岩(J2)

场地下伏基岩为侏罗系中统砂岩、粉砂质泥岩互层,局部为夹层。

其中砂岩呈褐红、黄色,风化不均,多夹石英砾,岩质较硬;粉砂质泥岩呈灰色,泥质构造,岩质较软。

本次勘察揭露到各岩全、强、中三个风化带,由于其互层、夹层较多,且厚度较小,现将此两种岩性合并,合并后其岩性特征分述如下:

全风化砂岩、粉砂岩泥岩:

褐红、褐黄、灰色,局部紫红色。

风化不均匀,局部夹强风化层或强风化岩块。

岩芯呈坚硬图柱状,泡水易软化,合金钻进容易。

其普氏等级为Ⅲ类。

该层除ZK15号钻孔缺失外,其余钻孔均有揭露,揭露层厚1.00~10.60m。

顶板埋深3.00~23.00m,顶板标高48.86~68.83m;底板埋深10.00~24.40m,底板标高47.46~61.83m。

进行标准贯入试验16次,经杆长校正后锤击数32.9~59.0击,锤击数平均值39.0击,锤击数标准值37.2击。

强风化砂岩、粉砂岩泥岩:

褐红、褐黄、灰色。

风化不均匀,岩芯呈土状,夹有块状强风化砂岩,局部含中风化砂岩块,强风化岩块手可折断,泡水极易软化。

合金钻进容易。

其普氏等级为Ⅳ类。

该层分布于全场地,揭露层厚0.90~19.80m。

顶板埋深10.00~24.40m,顶板标高47.46~61.83m;底板埋深10.90~33.50m,底板标高38.03~60.93m。

进行标准贯入试验18次,经杆长校正后锤击数51.3~61.3击,锤击数平均值55.5击,锤击数标准值54.3击。

中风化砂岩、粉砂岩泥岩:

褐、褐红、灰色。

裂隙很发育,裂隙面受侵染并有次生矿物生成。

岩芯多呈碎块状,合金钻进困难。

该层仅ZK8、ZK9、ZK11、ZK13、ZK17、ZK19、ZK25号钻孔钻入此层,本次勘探进入中风化层0.90~2.80m。

顶板埋深27.60~33.50m,顶板标高38.03~44.43m。

由于强风化中夹有中风化夹层。

本次勘探入岩深度较浅,不排除部分钻孔所揭露的中风化岩为强风化中的夹层。

第四节本施工组织设计的依据

一、***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二、***设计图纸要求;

三、我公司历年来在桩基及地基处理方面的施工经验;

四、钢筋焊接及验收规范(JGJ18-96);

五、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88);

六、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

七、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八、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第二章、施工准备工作

第一节技术经济准备

一、技术准备

1、会同有关单位搞好现场接收工作;现场交接的重点是施工测量控制点的确认,详细复核有关红线点,确定现场临时用电、临时用水管线和其它的临时设施的设置及位置。

2、熟悉和会审施工图纸,组织工程技术人员认真熟悉施工图纸,理解施工图纸设计意图,全面熟悉和掌握施工图纸的全部内容;参加图纸会审,提出改进设计便于施工的合理化建议,图纸会审中的有关问题及时形成技术文件归档。

3、编制施工组织设计:

由公司牵头,项目经理主持,组织项目技术负责人、各专业负责人编制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具体阐明施工工艺和施工方法、劳动力组织和工程进度、质量和安全的保证措施,收集以往施工的各种经验性的资料,针对本工程的特点和难点,编制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施工组织设计报监理审批后严格执行。

4、技术交底:

在工程开工前,项目技术负责人分别组织参加施工的人员进行技术交底,结合具体关键工序和施工难点的质量要求,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进行交底,技术交底采取“双层三级”制,即技术负责人同班组长和质检员交底,班组长接受交底后组织工人进行反复学习贯彻执行。

第二节人力、物力准备

一、组建项目经理部

我单位将把本工程作为重点工程施工,为此组建管理系统齐全的项目经理部,为现场负责,指挥施工,各专业人员各负其责,对项目的质量、安全、进度进行把关。

二、劳动力安排

本工程劳动力安排(人员配备情况详见附表一)。

三、材料供应

本工程桩管采用:

1、***管桩有限公司管桩。

2、材料计划(如下表)。

品名规格单位数量备注

桩管Φ500×100mm(AB型)M4000

桩尖标准T13.5

电焊丝1.2mm二氧化碳冷却焊丝Kg2000

电焊条E4303Kg200

液压油Kg1500

铁丝6-8#kg500

四、机械设备

用力源YZY-600型步履式静压桩机2台。

机械及仪器清单(详见附表三)。

第三节施工现场准备

一、“三通一平”准备

(一)施工现现场地平整

场地硬化平整:

整个场地人工填工较厚,原有建筑地下障碍物较多且较深,破除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为主(还有管线),对有桩位的地方进行了逐个清除,目前基本清除完,后续施工中有可能还会遇到障碍物,所以,我们应有足够的思想准备,确保工程的顺利开展。

(三)施工用电

根据电气标准规范及安全需要,临时用电采TN-S重复接零保护系统(三相五线制)。

1、施工期用电量计算

(1)用电设备

静压桩机YZY-600型(包括随机配套的二氧化碳冷却焊机2台)

(2)照明用电∑P3=20KW

所以施工总用电量:

280KW+20KW=300KW。

2、配电线路设计

配电线路采用放射式与树干式配线相结合,聚氯乙烯绝缘五芯电力电缆(设置TN-S接零保护系统。

其敷设方式为外围采地方式)。

由于用电量较大,主干线从变压器处分两路,按允许电流选择主干导线。

I线=K•P/(√3•u线•COSΨ)=(0.5×340.5/2×1000)/(√3×380×0.70)=370A

主干导线选择120㎜²铜芯电缆明设到桩机。

3、配电箱与开关箱设计

配电箱与开关箱按采用JGJ46-88,TN-S保护系统标准配置,专业加工厂家加工的电箱,配一、二、三级电箱。

做到设备一机一阐一漏,三级漏电保护,三级接地接零。

4.接地设计

本工程接地主要为工作接地,重复保护接地。

每处接地采用埋地2根以上的钢管体打入土体2.5m以上。

且保护零线每一重复接地电阻的测量工作。

工做好设置的保护接地工作。

(三)施工用水

施工用水及生活用水现场均已具备。

二、现场总平面布置

(一)总体布置

根据甲方提供资料和现场勘察,现场范围内可用的场地以满足布置施工材料堆场及施工机具设备、临时道路等施工设施。

宿舍和办公设施布置在施工现场外。

1、施工道路:

满足材料进场运输车辆转弯、掉头的要求;

2、现场工器具采用集装箱,设专人守护;

3、施工区:

地面已平整硬底、符合材料堆场。

三、测量控制定位与复测

放线定位:

根据建筑红线控制点,按照施工图纸给定的座标,用全站仪钢尺将轴线及桩位测放定位,桩位采用5mm电焊条绑红带锤入土层做好标记,标高记录在册,并将控制轴线引至安全位置,用水泥砂浆固定,以便恢复轴线及自检并记录在案,经监理工程师复核确认方可施工。

第三章施工顺序与施工进度计划

第一节施工顺序

1、施工顺序和压桩的先后,原则上先压地下室1-20轴处桩,而后是综合楼、风雨操场、地下室及其它地方,具体视土地的实际情况灵活安排。

2、压承台内的桩,原则上先压承台中间的桩后外围桩。

3、先压长桩后压短桩。

4、不同长度的桩分类堆放。

第二节施工进度计划

施工总工期(静压机)20天,前3天准备工作及试桩,正式压桩为17天,具体开工日期按监理开工批准令执行。

详见施工进度横道图(详见附图一)及施工计划网络图(详见附图二)。

第四章施工技术措施

第一节 静压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施工工艺流程

测量放线→管桩吊运→桩机就位→起吊第一节桩插桩校正垂直度→静压第一节桩→起吊第二节桩→电焊接桩→静压第二节桩→送桩至满足静压力要求→稳压及终压→移机。

第二节静压预应力管桩施工技术措施

一、测量控制、定位与复测

1、放线定位:

根据建筑红线控制点,按照施工图纸给定的座标,用全站仪及钢尺将轴线定位,桩位定位采用5mm电焊条绑红带锤入土层做标记,标高记录在册,并将控制轴线引至安全位置,以便恢复轴线及检查使用。

2、轴线复核:

施工前,对已放线定位的各轴线及桩位置重新复核一次,检查各轴线之间尺寸及桩位置尺寸是否符合施工图纸设计要求,并请甲方监理验线复核签字认可。

3、标高控制:

地面标高用水准仪测定,确保精度,对基准点加以保护。

二、吊运桩:

(一)管桩厂供应的管桩应提供质保书及产品合格证方能使用。

进场后应按规定要求进行桩的外观检查;

(二)桩的现场堆放地应平整、坚实、堆垛高度一般不宜超过二层;

(三)管桩在驳运、堆放过程中应保持平衡,力求轻吊轻放,避免撞击和损伤。

(四)管桩按不同长度及施工流水顺序分别堆放,并在地面上设置二道垫木,垫木应分别位于距桩0.2倍桩长处,不得用有棱角的金属构件替代。

三、桩机就位

(一)施工场地要平整,并能满足施工机械地耐力的要求。

(二)样桩放好后经监理工程师复核无误方可施工。

压桩施工时,必须对每根桩根据轴线进行复核校正,每天应对轴线控制桩进行复测校正。

桩位偏差不得大于20㎜。

(三)桩机要平稳,倾斜不得大于1%,做到就位准确,插桩垂直三点一线,不得偏移;

(四)桩机自重加配重重量要求满足本项目的承载力的要求。

四、起吊第一节桩、插桩及校正垂直度

(一)管桩起吊用桩机自身吊机。

起吊要平稳,不能强拉。

避免撞击。

(二)插桩定位和接桩时均要用二台线垂在桩的正面和侧面二个方作垂直观测,确保垂直度。

第一节管桩起吊就位插入地面时的垂直度偏差不得大于0.5%,并宜用长条水准尺或其他测量仪器校正;必要时,宜拔出重插。

(三)当桩身倾斜率超过0.8%时,应找出原因并设法纠正;当桩尖进入硬土层后,严禁移动桩等强行回扳的方法纠偏。

五、静压第一节桩

1、静压前检查设备是否漏油,油箱油量是否够。

2、压桩所用的测量压力等到仪器,平时应注意保养、检修和标定,以减少仪器误差。

3、夹持器要工作可靠。

4、配重宜大于压桩阻力的20%。

5、在较厚的粘土、粉质粘土层中施压管桩,不宜采用大流水压桩施工法,宜将每根桩一次性连续压到底,尽量减少中间休歇时间,且尽可能避免在接近设计深度时进行接桩。

如果沉桩过程中需要停歇时,应将桩尖停歇在软弱土层中,使继续沉桩时的启动阻力不致过大。

6、桩数多于3根的群桩基础应从中心位置向外施压,承台边缘的桩宜待承台内其他桩压完并重新测定桩位后再插桩施压。

7、施工过程中,应随时注意保持桩的轴心受压,若有偏移要及时调整。

8、控制施压速度一般不宜超过2m/min。

9、压桩时应由专职记录员及时准确地填写管桩施工记录表,并经当班监理人员(或甲方单位代表)签名后方可作为有效施工记录。

六、起吊第二节桩

起吊第二节桩与起吊第一节桩方法相同,但在选择长度时要根据地质报告及试桩合理配桩。

七、电焊接桩

1、接桩应保证上、下节桩的轴线一致,并使接桩时间尽可能地缩短,否则也可能导致桩压不下去。

2、焊接桩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建筑结构焊接规程》JGJ81的有关规定。

3、当管桩需要接长时,其入土部分桩段的桩头宜高出地面0.5-1.0m。

4、接桩时上下节桩段应保持顺直,错位偏差不宜大于2mm。

桩节弯曲矢高不得大于桩长的0.1%,且不得大于20㎜。

5、管桩对接前,上下端板表面应用铁刷子清刷干净,坡口处应刷至露出金属光泽。

6、焊接时宜先在坡口圆周上对称点焊4-6点,待上下桩节固定后再分层施焊,施焊宜同两个焊工对称进行。

7、焊缝应饱满连续。

焊好的桩接头应自然冷却后才可继续压桩,自然冷却时间不宜少于5mim;严禁用水冷却或焊好即压,用CO2自动熔接机熔接可缩短冷却时间。

八、静压第二节桩

1、静压第二节时要参照设计桩长,结合地质报告判断桩端是否接近持力层。

2、压桩过程中,当桩尖碰到夹层时,压桩阻力可能突然增大,甚至超过压桩机能力而使桩机上抬。

这时可以最大的压桩力作用在桩顶,采取停车再开,忽停忽开的办法,使桩有可能缓慢下沉穿过夹层。

九、送桩

因设计顶标高不一,送桩应注意以下几点:

1、送桩的规格和强度应能适应桩顶,其外形不致使贯入阻力明显增大,且易于拔出,又尽可能少带起土体。

2、送桩下端宜设置桩垫,要求厚薄均匀,并尽量与桩顶全断面接触,以免桩顶受力不均匀而发生桩顶破损现象。

3、送桩时要结合地质报告判断桩端入持力层深度并观察压力表是否达设计承载力要求。

4、桩在压入过程中,发生下列情况时,应及时与有关方面研究,确定能否继续施工:

(1)压入过程中贯入度突然变小,桩身出现严重回弹;

(2)桩身突然发生显著的偏斜和水平方向移动;

(3)桩身严重裂缝,产生露筋或桩顶砼破碎;

(4)周围建筑物或管线发现异常情况。

(5)地面明显隆起,邻桩上浮或位移过大。

(6)当桩压至接近设计标高时,不可过早停压。

否则,在补压进时常会发生压不下或压入过少的现象。

(7)当压桩阻力超过压桩机能力,或者由于来不及调整平衡,以致使压桩架发生较大倾斜时,应立即停压并采取措施,以免造成断桩或其他事故。

十、稳压及终压

为满足设计单位的要求:

当达到设计终压荷载2200KN,浮机后复压二次,(满载→卸载→再满载,反复3次)每次稳压时间为2-3秒,每次复压贯入度均在10mm以内。

十一、移机

满足设计要求停压后移机至下一桩位。

及时整理记录,记录要求整洁、完整、及时、真实。

并请甲方现场代表和监理,验证签字。

第五章质量保证措施

第一节质量保证制度

一、检查验收制度:

1、每道工序完工后,首先由作业组进行自检。

由施工人员组织各组之间互检。

由施工员、技术员、质量检查员进行专检。

隐蔽工程在自检合格后,经甲方、监理工程师进行隐蔽验收并及时签字,未经签字不得进行下道工序。

2、定期检查制度

项目经理部每周组织一次质量检查,参加人员有项目经理、项目技术负责人、施工员、质量检查员及班组组长,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处理。

3、工序交接制度

严把工序关。

每道工序完工后,向施工员提出进入下道工序,经检查验收合格后继续施工。

二、技术交底制度

项目技术负责人编制详细的技术措施,提出具体的施工方法、注意事项及质量要求、操作方法,并组织作业人员进行书面交底,使每个作业人员做到心中有数。

三、奖罚制度

项目经理组织有关人员制定出本工程施工管理规章制度和奖罚措施,特别是保证工程质量及控制工程成本的奖罚措施,对出现施工质量事故等进行重罚,不允许在该工程中出现不合格品。

四、材料报审和检验制度

原材料必须有出厂合格证,并在进场前向监理或甲方提供,并及时填报相应表。

五、资料归档制度

公司总工程师直接领导资料归档工作,项目技术负责人是项目资料归档工作的负责人;公司档案室档案员每周到项目部一次,检查资料档案工作;项目部设专人整理保管资料,办理资料归档,各种资料必须按时整理移交。

六、质量保证体系

本工程的质量管理机构:

在公司总经理和总工程师的领导下,由项目经理作为项目工程质量的第一责任人,项目技术主管、质检工程师、质检员、质量自检组成质量管理机构。

公司质安部向项目部派质检人员,并直接监督和抽检工程质量。

(项目质量管理机构见附图五)。

七、完善质量管理规章制度:

要抓好全员质量管理,抓好现场作业人员的质量教育工作,提高职工的质量意识,树立“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思想,树立抓质量管理工作以预防为主、不断改进的思想,以每一个员工的工作质量确保工程质量。

第二节预应力管桩质量保证技术措施

一、管桩质量保证措施

1、管桩重信誉、守信用的生产厂家提供,具有出厂质量合格证。

2、外观平整光洁。

3、对进场管桩进行桩身尺寸抽检,尺寸误差在规范允许范围内。

管桩的外观质量要求

项目质量要求

粘皮和麻面局部粘皮和麻面累计面积不大于桩身总计表面积的0.5%,其深度不得大于10㎜。

允许作有效的修补。

桩身合缝漏浆合缝漏浆深度小于主筋保护层厚度,每处漏浆长度不大于300㎜,累计长度不大于管桩长度的10%,或对称漏浆的搭接长度不大于100㎜,允许作有效的修补。

局部磕损磕损深度不大于10㎜,每处面积不大于50c㎡,允许作有效的修补。

内外表面露筋不允许

表面裂缝不允许出现环向或纵向裂缝,但龟裂、水纹及浮浆层裂纹不在此限。

端面平整度管桩端面混凝土及主筋镦头不得高出端板平面。

断头、脱头不允许。

但当预应力主筋采用钢丝且其断丝数量不大于钢丝总数的3%时,允许使用。

桩套箍(钢裙板)凹陷凹陷深度不得于10㎜,每处面积不大于25c㎡。

内表面混凝土坍落不允许

桩接头及桩套箍(钢裙板)与混凝土结合处漏浆漏浆深度小于主筋保护层厚度,漏浆长度不大于周长的确良1/4,允许作有效的修补。

空洞和蜂窝不允许

二、保证桩位测量正确措施

(一)测量

1、对所有施工的测量仪器,要按计量要求定期到指定单位进行校定,施工过程中,如果发现误差过大,立即送交修理,并重新校定,精度满足要求后,并取得检测证出才使用。

2、检查工程已测设的所有永久性标桩并对设计单位交给的测量资料各测点标志进行检查、核对、如发现问题要补测加固,移设或重新测校,并通知设计单位及现场监理工程师。

3、施工基线、水准点、测量控制点、每周校核一次。

工程开工前,校核所有的测量控制点,并加强做好保护。

(二)质量检查

静压管桩基础的工程桩成桩质量检查包括桩身垂直度、桩顶标高、桩身质量,桩位偏差,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管桩顶平面位置的允许偏差

序号项目允许偏差值(mm)

1盖有基础梁的桩:

(1)垂直基础梁的中心线

(2)沿基础梁的中心线100+0.01H

150+0.01H

2桩数为1~3根基中的桩100

3桩数为4~16根桩基中的桩1/2桩径或边长

4桩数大于16根桩基中的桩:

(1)最外边的桩

(2)中间桩1/3桩径或边长

1/2桩径或边长

注:

H为施工现场地面标高与桩顶设计标高的距离。

三、桩接头连接质量保证措施

为缩短冷却时间采用高性能CO2自动熔接机施焊。

焊接作业必须由持证上岗的专职焊工操作。

接头处应清除铁锈、油污等杂物,坡口处用钢刷打磨露出金属光泽。

焊接时速度应均匀,焊脚宽度及焊缝余高应符合设计及有关施规范要求,焊缝连续饱满,没有咬边、夹渣、气孔等缺陷,焊接后应待焊缝自然冷却后再施压。

四、桩停压控制原则

1、垂直向下承重桩,桩达到强风化岩时以压力表读数为准,桩端设计标高可作参考。

2、表反映压力已达设计要求而桩端标高未达到时,应继续忽停忽压几次。

3、当遇到压力表反映压力骤升,桩身突然发生倾斜,移位或有严重回弹,桩顶或桩身出现严重裂缝,破碎等情况时,应暂停压桩,并分析原因,立即向设计院报告,提设计院变更通知执行。

五、压桩防止挤土效应技术措施:

根据地质条件,本场地沉桩过程中,因挤土效应造成邻桩隆起或产生水平移的现象可能会发生,因此应采取切实有效的预防措施,主要方法有:

1、采用科学合理的打桩施工流水,避免打“关门桩”,尽量减少先压入桩的挤土迭加。

先压中间桩后压边桩,先压长桩后压短桩,先压大桩后压小桩。

2、建议采用开口型桩靴,(必须经设计院同意)部分土进入桩管内可减少部分的挤土效应。

3、加强接桩的焊接质量,防止挤土产生的上浮力将上节桩的焊接点拉断。

4、加强施工过程中的监测每根桩检测,发现有桩上浮现象立即停止压桩,按设计院出具的处理意见执行。

5、上述措施尚不能取行显著效果时,可考虑采用限制压桩速率或采取钻打结合(引管取土),以适量减少排土量的方法来进行控制。

六、试压桩应符合下列规定:

1、试压桩的规格、长度及地质条件应有代表性。

2、试压桩应选在地质勘探孔附近。

3、施压条件与工程桩一致。

七、穿透砂砾层及强风化岩块的技术措施

1、若遇难沉桩可采用开口型桩靴:

十字型刀刃桩靴。

以上方法对层厚较薄的(2m以下)砾砂层可起到一定的效果,遇到较厚的砾砂层,常规的压桩方法已难以收效。

则应另外采取针对性的方法。

2、避免桩端停在砂层中接桩。

3、采用忽停忽压的方法。

八、保证桩垂直度的措施

由于本项目送桩较浅,施工作业时必须保护已完成工程桩完整:

(一)预应力压桩的措施

1、施工现场要求平整,对软弱地基要求地表铺设建筑垃圾,场地平整度小于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销售营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