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阻应变片的结构及工作原理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820823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0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阻应变片的结构及工作原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电阻应变片的结构及工作原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电阻应变片的结构及工作原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电阻应变片的结构及工作原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电阻应变片的结构及工作原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电阻应变片的结构及工作原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电阻应变片的结构及工作原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电阻应变片的结构及工作原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电阻应变片的结构及工作原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电阻应变片的结构及工作原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电阻应变片的结构及工作原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电阻应变片的结构及工作原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电阻应变片的结构及工作原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电阻应变片的结构及工作原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电阻应变片的结构及工作原理Word文档格式.docx

《电阻应变片的结构及工作原理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阻应变片的结构及工作原理Word文档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电阻应变片的结构及工作原理Word文档格式.docx

用来保护敏感栅而覆盖在上面的

绝缘层。

(3)基底:

用以保护敏感栅,并固定引线的

几何形状和相对位置。

电阻应变片能将力学量转变为电学量是利用了金属导线的应变——电阻效应。

们知道,金属导线的电阻R与其长度L成正比,与其截面积A成反比,即

(4-1-3)

式中

是导线的电阻率。

如果导线沿其轴线方向受力产生形变,则其电阻值也随之发生变化,这一物理现象被称为金属导线的应变——电阻效应。

为了说明产生这一效应的原因,可将式(4-1-3)取对数后进行微分得

(4-1-4)

式中,

为金属导线长度的相对变化,用轴向应变来表示,即

是截面积的相对变化。

(r为金属导线的半径),

 

是金属导线半径的相对变化,即径向应变r。

导线轴向伸长的同时径向缩小,所以轴向应变与径向应变r有下列关系:

(4-1-5)

为金属材料的泊松比。

根据实验,金属材料电阻率相对变化与其体积的相对变化之间的关系为

,C为金属材料的一个常数,如铜丝C=1。

我们可导出

与、r之间的关系。

由此得出

代入式(4-1-4)得

(4-1-6)

Ks称为金属丝灵敏系数,其物理意义是单位应变引起的电阻相对变化。

由式(4-1-6)可见Ks由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由金属丝的几何尺寸变化引起,一般金属的在0.3左右,因此

,后一部分为电阻率随应变而引起变化的部分,它除与金属丝几何尺寸有关外还与金属本身的特性有关。

Ks对于一种金属材料在一定应变范围内是一常数,于是得出

(4-1-7)

为表示应变片的电阻变化与试件应变的关系,引入应变片的灵敏系数K,定义为:

试件受到一维应力的作用时,如应变片的主轴线与应力方向一致,则应变片的电阻变化率

和试件主应力方向的应变

之比称为应变片的灵敏系数,即

(4-1-8)

由于粘结剂传递形变的失真与应变片的横向变形等因素的影响,应变片的灵敏系数K总是小于金属丝的灵敏系数Ks。

K值由生产厂家给出。

由式(4-1-8)看出,应变片的敏感栅受力后使其电阻发生变化。

将其粘贴在试件上,利用应变——电阻效应便能把试件表面的应变量直接变换为电阻的相对变化量,电阻应变片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传感元件。

非平衡电桥测量质量与电流、电压的关系

将电阻应变片粘贴在试件的表面,应变片的两端接入测量电路(电桥)。

随着试件受力变形,应变片的电阻丝也获得相应的形变使电阻值发生变化。

由应变片的工作原理可知,当应变沿应变片的主轴方向时,应变片的电阻变化率

和试件(本实验为悬臂梁)的主应变

成正比,即

(4-1-1)

式中K为应变片的灵敏系数(此值由应变片厂家给出);

R是未加力时应变片阻值的初始值;

R是加力变形后应变片的电阻变化。

所以只要测出应变片阻值的相对变化,便可得出被测试件的应变。

本实验用平衡电桥测量应变片电阻的相对变化。

实验装置及测量线路如图4-1-1和图4-1-2所示,将被测试件一端夹持在稳固的基座上,其主体悬空,构成一悬臂梁。

在悬臂梁固定端A处贴一应变片,在悬臂梁变形端B处贴一同型号同规格的应变片,在C端挂一砝码托盘以备加载。

将A处的应变片作为温度补偿片R1,B处的应变片Rx作为传感元件测量应变,用电阻箱R2、Ra和微调电阻箱Rb以及R1、Rx组成一电桥,作为微小形变测量电路。

当C处加载时,悬臂梁将向下弯曲,B处产生变形,贴在B处的应变片亦发生变形,其电阻值发生变化,此电阻值的变化可通过电桥测量出来,从而可测定悬臂梁B处的形变。

 

应变片由金属电阻丝制成,当其内部通电流或环境温度变化时,均能引起电阻丝

的阻值变化。

温度引起的阻值变化与应变引起的阻值变化同时存在,从而导致测量误差。

测量中怎样才能使温度引起的阻值变化对测量系统无影响?

A处的应变片R1是作为温度补偿用的,称为补偿片。

它与应变片Rx的结构和参数相同,而且贴在同一悬臂梁上,保证了两个应变片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一致。

不同的是应变片Rx随悬臂梁的变形而变形,而补偿片R1则不受悬臂梁形变的影响,只是当温度变化引起应变片Rx的阻值变化时,补偿片R1亦有同样变化。

而R1与Rx又分别处于电桥的两个相邻臂上(电桥平衡后,R1与Rx流过的电流相同),如图4-1-2,当电桥平衡时有

,在同一温度变化条件下,Rx有一增量R,则R1亦有一相同增量R,则

=

,电桥仍然是平衡的,即测量过程中因温度变化而引起应变片的阻值变化对测量(电桥的平衡状态)没有影响,此时电阻箱(Ra+Rb)的读数反映的只是应变引起的阻值变化,所以达到了温度补偿的目的。

在用电桥测电阻时,电桥系统的灵敏程度反映了测量的精确程度,所以引入电桥灵敏度的概念,其定义为

(格)(4-1-2)

它表示电桥平衡后,Rx所引起的d越大,电桥灵敏度S越高,所得平衡点越精确,测量误差越小。

电桥灵敏度不仅与检流计有关,还与所加电压及各桥臂电阻值的大小和配置有关,检流计的灵敏度越高,电源电压越大,电桥的灵敏度越高。

但测量时并非灵敏度越高越好,而应选择合适的电桥灵敏度,即当电桥平衡后,改变电阻箱的最小步进值,使检流计有小于一格的明显偏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