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症与营养防治附减肥食品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822144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7.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肥胖症与营养防治附减肥食品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肥胖症与营养防治附减肥食品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肥胖症与营养防治附减肥食品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肥胖症与营养防治附减肥食品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肥胖症与营养防治附减肥食品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肥胖症与营养防治附减肥食品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肥胖症与营养防治附减肥食品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肥胖症与营养防治附减肥食品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肥胖症与营养防治附减肥食品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肥胖症与营养防治附减肥食品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肥胖症与营养防治附减肥食品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肥胖症与营养防治附减肥食品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肥胖症与营养防治附减肥食品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肥胖症与营养防治附减肥食品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肥胖症与营养防治附减肥食品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肥胖症与营养防治附减肥食品Word文档格式.docx

《肥胖症与营养防治附减肥食品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肥胖症与营养防治附减肥食品Word文档格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肥胖症与营养防治附减肥食品Word文档格式.docx

饮食摄入热量过多,一些高脂肪、高糖饮食均可导致脂肪堆积;

3.活动与运动因素:

运动是消耗能量的主要方式。

运动减少,则能量消耗降低,未消耗的能量以脂肪的形式储存于全身脂肪库中;

4.代谢因素:

肥胖者合成代谢亢进,与正常人相比有着显著的差别;

5.神经精神因素;

6.内分泌因素:

肥胖者胰岛素分泌偏多,且又存在胰岛素抵抗,脂肪细胞膜上胰岛素受体较不敏感,脂肪细胞上单位面积的胰岛素受体密度减少,也促进脂肪合成。

[2]

三、肥胖症的分类肥胖症的分类比较繁多,在中医上也有分类,我说的是按照病因和发病机制的分类,大致分为原发性肥胖、和继发性肥胖两种。

1.原发性肥胖此类肥胖单纯性肥胖最为常见,主要是由内分泌或遗传性肥胖以外原因引起的脂肪组织过多的病症。

(1)体质性肥胖是由于脂肪细胞增生所致,于25岁以前营养过度有关。

多数有家族性遗传史,超重的儿童通常成为超重的成人。

(2)营养性肥胖又叫外源性肥胖或获得性肥胖。

多由于20—25岁以后营养过度,摄取热量超过机体各种新陈代谢活动过程所需要;

或由于体力劳动过少或某种原因需较长期的卧床休息,热量消耗少而引起肥胖。

此类肥胖主要是因为脂肪细胞肥大和脂肪细胞增生所致。

(3)体质性肥胖可再发为外源性肥胖,又称为混合性肥胖。

以上三种肥胖的情况都称为单纯性肥胖,特别是城市里20—30多岁的妇女较为多见。

中年以后的男、女也有自发性肥胖的倾向,绝经期妇女更易发生。

(4)水、钠潴留性肥胖又叫特发性浮肿。

此型肥胖多见于生殖及更年期女性。

其发生可能与雌激素增加所致的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醛固酮分泌增加及静脉回流减慢等因素有关。

脂肪呈不均匀分布,以小腿、股、臀、腹部和乳房为主。

[3]

2.继发性肥胖继发于神经—内分泌—代谢紊乱基础上的肥胖,患者在以某种疾病为原发症状的基础上,表现为肥胖病因有以下因素形成:

(1)下丘脑病:

由炎症后遗症、创伤、肿瘤、肉芽肿等多种原因引起的下丘脑综合症,均可引起肥胖。

(2)垂体病:

见于轻度脑垂体功能减退症,垂体瘤(尤其是嫌色细胞瘤)、空蝶鞍综合症。

(3)胰岛病:

由于胰岛素分泌过多,脂肪合成过度,常见于Ⅱ型糖尿病早期、胰岛β细胞瘤(胰岛素瘤)、功能性自发性低血糖症等。

(4)肾上腺性肥胖:

常见于肾上腺皮质腺瘤或腺癌,自主分泌过多的皮质醇,引起继发性肥胖,又叫柯兴综合症。

其特点是向心性肥胖、满月脸、水牛背、多血质外貌、皮肤紫纹、高血压及糖耐量减退或糖尿病。

(5)甲状腺性肥胖:

此类肥胖明显症状有面容臃肿,皮肤呈苍白色,乏力,脱发,反应迟钝,表情淡漠。

多见于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

(6)性腺功能减退性肥胖:

多见于女性绝经期及少数多囊卵巢综合症、男性无睾和类无睾症等。

[4]

四、常用判定指标是指测量身体胖瘦程度的常用指标和判定标准。

1.体重指数(BMI)的判定指标

体重指数(BMI)=体重(kg)/身高(M)²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公布标准:

BMI=18.5—24.9体重正常

BMI≤18.5体重过低

BMI≥25体重超重

BMI≥30体重肥胖

我国的体重指数公布标准:

BMI=18.5—22.9体重正常

BMI≥24体重超重

BMI≥28体重肥胖

2.理想体重指数及判定指标

理想体重(kg)=身高(cm)-105(cm)

理想体重=±

10%正常体重

理想体重=-10%体重过低

理想体重高于10%低于20%体重超重

理想体重高于20%以上体重肥胖

3.腰围指数及判定标准

根据2000年世界卫生组织(WHO)《亚太区肥胖的重新定义和处理》:

男性腰围≥90cm女性腰围≥80cm

以上两种腰围为腹部脂肪积蓄的界限。

4.腰臀比值及判定标准

男性腰臀比值﹥1.0、女性﹥0.9时,肥胖带来的并发症才明显增加。

值得注意的是,腰臀比值关于正常、超重、肥胖的判定标准主要是从保持健康和延长寿命的角度而研究得出的数据,属于医学标准。

5.体脂百分率(F%)及判定指标

判定标准公式:

F%=(4.57/D-4.142)×

100%,D为体密度。

对于成年男性:

D=1.0913-0.00116×

X;

成年女性:

D=1.0913-0.00133×

X=右肩胛角下皮皱厚度(mm)+右上臂肱三头肌皮皱厚度(mm)。

右肩胛角下皮皱厚度:

肩胛骨下角约1cm处,成45°

角捏起皮褶,用测皮卡钳测量;

右上臂肱三头肌皮皱厚度:

肩峰与尺骨鹰嘴联线中点,垂直捏起皮褶,用测皮卡钳测量。

其判定标准:

正常成年男女15—22为正常,25—30为超重,30—35为轻度肥胖,35—40为中度肥胖,40—50为重度肥胖。

另外,也可借助人体脂肪测定仪或者人体成分分析仪等仪器来更准确地测量人体体脂百分率(F%)。

[5]

五、肥胖的危害及并发症肥胖症是一种由多因素引起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也是诱发多种并发疾病的危险因子,肥胖症患者往往有高血压、高血脂和葡萄糖耐量异常;

肥胖是影响冠心病发病和死亡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

值得警惕的是,中心性肥胖症患者要比全身性肥胖者具有更高的疾病危险,当体重指数只有轻度升高而腰围较大者,冠心病的患病率和死亡率就增加。

下表为肥胖者发生肥胖相关疾病或症状的相对危险度*

危险性显著增高

危险性显著增高(相对危险度大于3)

危险性中等增高

(相对危险度2-3)

危险性稍增高

(相对危险度1-2)

2型糖尿病

冠心病

女性绝经后乳腺癌,子宫内膜癌

胆囊疾病

高血压

男性前列腺癌,结肠直肠癌

血脂异常

骨关节病

胰岛素抵抗

高尿酸血症和痛风

多囊卵巢综合征

气喘

脂肪肝

生育功能受损

睡眠中阻塞性呼吸暂停

背下部疼痛

麻醉并发症

*相对危险度是指肥胖者发生上述肥胖相关疾病的患病率是正常体重者对该病患病率的倍数。

[6]

1.高血压随着体重指数(BMI)的增加,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也较高。

高血压病患者是指收缩压≥140毫米汞柱和/或舒张压≥90毫米汞柱(1毫米汞柱=1mmHg=0.133kP),或需要用降压药才能将血压控制在接近正常水平(低于120/90毫米汞柱)者。

肥胖者的高血压患病率高,肥胖持续时间越长,尤其是女性,发生高血压的危险性越大。

而控制饮食和增加运动使体重降低时,使血容量、心排血量和交感神经活动下降,血压也随之降低。

[7]

2.Ⅱ型糖尿病体重超重、肥胖和腹部脂肪蓄积是Ⅱ型糖尿病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我国24万人群数据的汇总分析显示,如以空腹血糖≥126毫克/100毫升或餐后2小时血糖仍≥200毫克/100毫升者诊断为Ⅱ型糖尿病患者,BMI≥24者的Ⅱ型糖尿病的患病率为BMI在24以下者的2.0倍,BMI≥28者的Ⅱ型糖尿病患病率为BMI在24以下者的3.0倍。

男性和女性腰围分别为≥85cm和≥80cm时,糖尿病的患病率分别为腰围正常者的2-2.5倍[8]。

  导致Ⅱ型糖尿病的主要诱因包括肥胖、体力活动过少和应激。

这些诱因,患者的胰岛素分泌能力及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逐渐降低,血糖升高,导致糖尿病。

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无法控制人体的遗传因素。

但是,我们能对环境因素进行干预,从而降低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

3.血压、血脂异常肥胖患者由于身体脂肪组织大量增加,就必须增加血容量和心输出量,才能满足肥胖的身体需要消耗更多的氧气,长期左心脏器的负荷过重,加大了周围的动脉阻力,使左心室肥厚,易引发高血压、高血脂症。

我国24万人群数据的汇总分析显示,BMI≥24者的血脂异常(甘油三酯≥200毫克/100毫升)检出率为BMI在24以下者的2.5倍,BMI≥28者的血脂异常检出率为BMI在24以下者的3.0倍,腰围超标者高甘油三酯血症的检出率为腰围正常者的2.5倍。

BMI≥24和≥28者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

35毫克/100毫升)的检出率分别为BMI在24以下者的1.8倍和2.1倍。

腰围超标者高密度脂脂蛋白胆固醇降低的检出率为腰围正常者的1.8倍[9]。

4.冠心病、心脑血管及动脉硬化疾病我国10个人群的前瞻性研究显示,体重指数增高是冠心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冠心病事件即指急性心肌梗塞,冠心病猝死和其他冠心病死亡的发病率随体重指数的上升而增高。

前述的高血压,糖尿病和血脂异常都是冠心病和其他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而超重和肥胖导致这些危险因素的聚集,从而促进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肥胖患者多有高甘油三酯血症,脂质沉积在动脉壁内,使得心脏负荷加重,致使管腔狭窄,引起心脏缺氧,缺血和硬化,另外体力活动的减少,削弱冠状动脉侧支循环不足,所以极易导致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心脑血管疾病、心绞痛、中风和猝死。

[10]

5.脂肪肝肥胖能引起肝脏的脂肪变性,由于长期高碳水化合物、高脂肪饮食及高胰岛素血症,从而使肝脏合成甘油三酯的速率大大超过了将其转运出肝脏的能力,引起极低密度脂蛋白运出甘油三酯发生障碍使得甘油三酯在肝内堆积而形成脂肪肝。

重度脂肪肝还会发生肝纤维化,脂肪性肝炎,甚至肝硬化。

6.胆囊炎和胆结石症多数肥胖者的饮食结构是以动物性食物为主,摄入的脂肪偏多,植物性食物少,与正常体重的人相比,胆囊收缩功能下降,胆汁内的胆固醇超过胆汁中的溶解度而堆积,胆固醇极易沉淀而形成胆结石,因此胆囊炎多与胆结石同时存在。

7.性功能障碍男性患者由于身体肥胖,体内雄性激素减少,雌性激素增加,睾酮水平降低,使得雌、雄两种激素发生倒置,引起男性性功能低下或者性功能障碍。

女性患者性功能障碍主要是因为促性腺激素分泌减少,此与其雄性激素低下有密切关系。

8.其它并发疾病如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内分泌及代谢紊乱、变型性膝关节症、痛风、皮肤病、便秘等疾病,甚至还会引发某些癌变病症。

六、预防原则及预防措施

1.预防原则肥胖者必须以坚持预防为主,从儿童、青少年开始从预防超重入手,并必须做到终生坚持。

2.预防控制措施

(1)树立正确的观念,改变现有的饮食结构,增加户外体力活动,矫正过度饮酒和活动不足的行为与习惯;

(2)鼓励低能量、低脂肪的食物均衡摄入,适量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常、微量元素和膳食纤维的摄入,用控制膳食和增加运动的方式来克服单纯减少膳食能量所产生的不利作用;

(3)两者相结合可使基础代谢率不致因摄入能量过低而下降,以达到更好的减重效果,既可以防止体重反弹,又能改善心肺功能,并达到更全面的健康效益;

(4)树立健康体重的观念,长期坚持减重计划,速度不宜过快,也不可急于求成,以防止陷入减重的误区;

(5)防止肥胖的同时,也必须防止与肥胖相关的疾病或并发症的发生,并将其作为防治的重要环节。

七、营养治疗及运动治疗

1.营养治疗由于饮食因素造成的的肥胖是可以通过调整营养结构和改变饮食习惯等因素加以控制脂肪的增加,减少热量的摄入,以达到体重恢复到理想状态的效果。

(1)控制总热量的摄入量肥胖者减少能量的摄入,使能量代谢呈现负平衡,可促进脂肪运动,有利于减轻体重。

但能量的降低应量力而行,适可而止,切勿为追求减肥的速度而过分的限制能量的摄入,以防出现副作用。

一般轻度肥胖者,每天能量摄入可低于消耗518.7—1046.2KJ,每月可减轻体重0.5—1.0kg的体重;

中度肥胖以上者,每天能量摄入能量可消耗2301.7—4603.5KJ,每周可减轻0.5—1.0kg的体重。

值得注意的是每天能量的摄入至少在4185KJ,否则影响正常机体活动,甚至有害健康。

[11]

(2)限制糖类的摄入糖类消化吸收快,易造成饥饿,食欲增加,因此膳食中糖类比例高对减肥不利。

摄入低糖类的膳食可使体重迅速下降,其原因是此时体内需要的能量只能从脂肪的代谢中得到满足,从而强化了膳食纤维食品,可成为减肥的热门食品。

一般糖类所提供的能量以占总能量的40%~55%为宜。

因此,应严格限制精制糖的摄入和睡前糖类的摄入。

(3)控制脂肪的摄入肥胖者往往血脂高,因此必须限制脂肪的摄入量,特别是饱和脂肪酸的摄入量必须得到限制,并提高不饱和脂肪酸所占的比例。

(4)保证蛋白质的供应由于总能量下降,蛋白质所占的比例可适当提高,并且选用如牛奶、鱼、瘦肉、鸡及鸡蛋清等高生物价蛋白质比较好,但是蛋白质的摄入也需适量,占总能量的25%左右即可,摄入过多会加重肝肾负担,对肝肾有损伤。

(5)限制食盐的摄入食盐的摄入量每日3—6克为宜,过量地摄入食盐,除能引起口渴和刺激食欲,并可造成水潴留而增加体重外,还会引起血压升高,于减肥不利,所以必须限制食盐的摄入量。

(6)保证足够的维生素和矿物质维生素和矿物质对调节机体生理化反应非常重要,应保证膳食中有足够的维生素和矿物质。

有些维生素可促进脂肪的氧化分解,降低血清甘油三酯和胆固醇,有利于体重的降低和预防心血管合并症,必要时可口服维生素剂补充。

(7)膳食中必须有足够量的新鲜蔬菜,蔬菜含有较多的膳食纤维,水分充足,属低热能食物,能增加饱腹作用。

除此之外,还可以补充多种维生素和钙片,以防体内维生素的缺乏。

(8)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平时少吃零食、甜食、和含糖饮料;

吃饭要定时定量、细嚼慢咽,遵循“早吃好、午吃饱、晚吃少”的饮食习惯,否则不利于减肥;

减肥要吃饱减肥,不可采用饥饿减肥法;

以低热能饮食为主,其总量搭配比例:

蛋白质占总热能比例20%—30%;

脂肪占总热能比例25%—30%;

碳水化合物占总热能比例40%—55%为宜。

2.运动治疗其目的是以动力性有氧运动为主,逐渐消除体内多余的脂肪,减轻体重,防止和消除肥胖,增强体质,预防肥胖疾病及并发症、合并症的发生。

(1)运动治疗的原理A.增加能量的消耗,调节能量平衡;

B.减少体脂,改善身体成分组成;

C.防止减重后的体重反弹;

D.调节肥胖基因在一定程度上抗衡基因的缺陷。

[12]

(2)运动的方式应以动力性有氧运动为主,要求人体大肌肉群参与,如跑步、骑车、爬山、游泳、健体操、健身武术、球类活动等。

根据个人身体健康状况和喜好来进行选择,而且最好是能够终生坚持下去。

(3)运动强度和时间当运动强度过大时,运动消耗的能源并不是脂肪,而是磷酸原和糖类物质;

当运动强度过小时,体内消耗的热量不足,也无法达到减肥的效果。

对于减肥而言,并不是运动强度越大就越有效,因此建议选择长时间,中小运动强度的运动为最好。

进行锻炼时,运动的时间需要足够长,一般每次运动的持续时间以30—60分钟为宜。

当然,也是根据个人的身体状况和喜好进行选择的。

(4)运动频率和注意一般来说,为了提高减重的效果,建议每周锻炼4—5次或每天坚持锻炼,形成运动习惯,但运动频率建议每周至少做3次运动。

运动中必须注意:

A.遵循循序渐进,长期坚持、注意安全的运动原则;

B.加强对运动的自我监测,饮食上控制并均衡膳食的科学摄入,以防止营养不良和代谢紊乱等副作用的发生;

C.运动过后一定要补充一些白开水或者淡盐水,以防体内缺失水分。

D.运动与饮食必须相互结合,相辅相成,切勿因运动而导致食量增加等反作用的发生。

针对肥胖症的防治应以饮食和运动相结合,并自觉避免高脂、高糖和高能量的摄入,同时还要保证每日机体蛋白质和其它各种营养素的充分需要,增强体力活动和户外锻炼,以维持机体摄入热量与消耗负平衡,并长时间坚持,使体重逐渐下降,接近理想体重为基准,只有这样才是取得减重疗效和巩固减重疗效的重要保证。

九、结束语

平衡膳食,合理营养,促进健康。

根据2007年编制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指出必须根据营养学原则合理选择和搭配各种食物:

(1)食物多样,谷类为主,粗细搭配;

(2)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

(3)每天吃奶类、豆类及其制品;

(4)经常吃适量的鱼、禽、蛋和瘦肉;

(5)减少烹调油用量,吃清淡少盐膳食;

(6)食不过量,天天运动,保持健康体重;

(7)三餐分配要合理,零食要适当;

(8)每天足量饮水,合理选择饮料;

(9)如饮酒应限量;

(10)吃新鲜卫生的食物。

平衡的膳食营养结构。

[13]

平衡的膳食结构是每个关心自己健康的中国人都应该为之奋斗的目标。

它是一种营养合理的平衡膳食模式,对改善居民营养状况,预防与膳食有关的疾病具有长远的意义。

尽管它和我国当前的膳食实践还有一定的距离,但《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为中国居民指明了方向。

相信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会继续提高,这一合理的健康饮食目标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可以实现的。

参考文献:

[1]秦泉《食物是最好的医药》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年9月第1版(P234、P235);

[2]武言广《中国居民营养膳食指南》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年10月第1版(P382);

[3]窦国祥、窦勇《家庭饮食营养宜忌》安徽科技出版社2010年9月第1版(P660、P661)

[4]陈娟期刊杂志《瘦身与美容》2010年6期;

[5]吴坚等著《肥胖问题》上海远东出版社2009年8月第1版(P45、46)

[6]史轶繁等《肥胖症临床诊治手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年3月第1版(P6)

[7]《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2年23

(1):

(P10)

[8]《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2年30(7):

(P30)

[9]史轶繁等《肥胖症临床诊治手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年3月第1版(P10)

[10]窦国祥、窦勇《家庭饮食营养宜忌》安徽科技出版社2010年9月第1版(P659)

{11}武言广《中国居民营养膳食指南》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年10月第1版(前言);

[12]吴坚等著《肥胖问题》上海远东出版社2009年8月第1版(P138)

[13]秦泉《食物是最好的医药》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年9月第1版(P234、P235)

预防肥胖症的理想食品(附页)

1.黄瓜生吃黄瓜能清热解暑、生津止渴,熟食黄瓜能利水道,消胀通便。

根据研究,黄瓜中所含的丙二醇酸可以抑制糖类物质转变为脂肪,有减肥的作用。

另外,黄瓜中含有较多的钾盐,有利尿的效果,过于肥胖者应多吃黄瓜。

2.竹笋竹笋为一种低脂肪、低糖、多纤维素的食品,有“通血脉、化痰涎、消食积、益气力、利水道”的作用,单纯性肥胖症经常服食,有减肥效果。

3.木耳属于一种高蛋白、低脂肪、多纤维、多无机盐的食品,所含的多糖物质,又具有降低血中胆固醇和减肥作用。

中医认为黑木耳还有益气的功能,适合肥胖症患者食用。

4.荷叶反肥胖症患者,宜用荷叶煎水代茶频饮。

荷叶具有祛脂减肥的作用。

如果每天用鲜荷叶50g—100g或干荷叶25g煎水代茶,连续服用3个月,体重通常都可明显减轻,尤其是患有高血脂症又过于肥胖的人,更为适宜。

5.苹果常吃苹果可以减肥,在饭前吃苹果,有饱胀感,即可因此减少食量,达到减肥的目的,同时,苹果中含有大量的苹果酸,可使体内的脂肪分解,从而防止肥胖。

6.赤小豆又名红小豆,其性平味甘,能利水除湿、补脾益气。

《食性本草》中对赤小豆有“久食瘦人”的记载,故赤小豆有减肥的作用。

7.玉米玉米中含有很高的亚油酸,还含有卵磷脂、维A和维E等,且很容易被人体吸收,长期食用可降低血中胆固醇,是肥胖症的理想食品,单纯性肥胖的人可以常吃。

8.杨梅据现代研究,杨梅能开胃生津、清暑解渴,并且还能阻止糖转换成脂肪,避免脂肪沉积,减少肥胖,是肥胖症患者的理想水果。

9.南瓜低糖、低热量食品,而且南瓜中所含的丰富柔嫩纤维素,具有降血脂和减肥的作用,适宜单纯性肥胖的人常吃。

10.绿豆芽因绿豆芽中蛋白质含量低,且缺少蛋氨酸、色氨酸和酪氨酸,因此吃绿豆芽既可以填饱肚子又不会致人发胖,是理想的减肥蔬菜。

11.韭菜韭菜具有通便的作用,可减少肠道脂性物质的吸收,进而可促进减肥。

12.山药又叫淮山药,是中老年人补充营养的药食同源的理想食品,既可作主粮,又可作蔬菜,还可以作中药,它含有丰富的黏液蛋白、淀粉酶和多酚氧化酶等物质,能预防心血管系统的脂肪沉淀,减少皮下脂肪的沉积,从而避免出现肥胖。

山药适宜搭配苦瓜,两者相搭配有降血糖、减肥之功效,一起服用还可增强减肥排毒的效果。

13.田螺其性凉味甘咸,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人体必需氨基酸和微量元素,是一种典型的高蛋白、低脂肪、低热量的清补食物,每100g田螺肉中含蛋白质18g,且脂肪含量仅1g左右,因此肥胖患者食之颇宜。

14.蜂蜜其性平味甘,被誉为“中老年人的牛奶”,能补虚强壮,保护肝肠,对脂肪肝的形成有抑制作用,改善血液成分,促进心脑和血管功能,防止动脉硬化。

是可代替糖类制品的理想食品,它不但不会使人发胖,还可以帮助减少体内脂肪的积聚。

15.大白菜冬令佳蔬,被誉为“百菜之王”,其性平味甘,通利肠胃、解毒除热的作用,大白菜含有蛋白质、脂肪、多种维生素和钙、磷、铁等矿物质,常食有助于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大白菜中含水量约95%,所以热量较低,是减肥的理想蔬菜。

白菜烧豆腐是较好的减肥菜肴。

16.莴苣有“千金菜”之称,含钾量较高,有利尿护心的作用,多高血压和心脏病患者极为有益,它还含有少量的碘元素,和非常丰富的氟元素,对人体的基础代谢、心智、和体格发育甚至情绪调节都有重大影响。

莴苣中水分含量高且热量低,经常多吃莴苣可舒缓饥饿感,同时还会减少热量的摄取,保持体重。

17.青芦笋其性凉味甘、有补虚减肥之功效,青芦笋几乎不含脂肪,欧美国家将其视为减肥圣品。

18.花菜被誉为“防癌明星”含有丰富的维C和维K,长期食用可减少癌症的发病几率,还可以清理血管,阻止胆固醇氧化,防止血小板凝结成块,减少心脏病与中风的危险,由于花菜热量很低,它既可以填饱肚子,又无发胖之虞,是较为理想的减肥蔬菜。

19.马铃薯其热量低于一般谷类食物,含有大量的淀粉、蛋白质、B族维生素、维C和钾元素等,能促进脾胃消化,由于富含大量膳食纤维,故又能宽肠通便,帮助人体及时排泄代谢毒素,预防肠道疾病的发生。

其脂肪含量很低,,能预防系统的脂肪沉积,是一种理想的减肥食品。

同时对治疗和预防消化道、呼吸道和心血管等有较好的功效。

2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