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万只良种獭兔繁育基地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822418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318.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45万只良种獭兔繁育基地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45万只良种獭兔繁育基地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45万只良种獭兔繁育基地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45万只良种獭兔繁育基地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45万只良种獭兔繁育基地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45万只良种獭兔繁育基地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0页
45万只良种獭兔繁育基地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0页
45万只良种獭兔繁育基地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0页
45万只良种獭兔繁育基地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0页
45万只良种獭兔繁育基地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0页
45万只良种獭兔繁育基地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0页
45万只良种獭兔繁育基地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0页
45万只良种獭兔繁育基地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0页
45万只良种獭兔繁育基地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0页
45万只良种獭兔繁育基地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0页
45万只良种獭兔繁育基地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0页
45万只良种獭兔繁育基地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0页
45万只良种獭兔繁育基地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0页
45万只良种獭兔繁育基地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0页
45万只良种獭兔繁育基地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45万只良种獭兔繁育基地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45万只良种獭兔繁育基地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45万只良种獭兔繁育基地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45万只良种獭兔繁育基地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45万只良种獭兔繁育基地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4.5万只良种獭兔繁育基地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总论

1.1项目单位基本情况

1.1.1概况

阳原县兴盛养殖有限公司是以特种动物养殖、皮毛、肉类加工、销售为一体的股份制合作企业。

公司成立于2005年,注册资金750万元,现有员工86人,其中专业管理人员18人,其他工人68人。

公司为河北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国家级扶贫龙头企业”,并被张家口市扶贫办确定为“扶贫种畜繁育基地”。

目前企业生产能力为年存栏种兔15000只、狐狸1500只、貉1500只。

阳原县兴盛养殖有限公司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设置了精干高效的公司管理机构和职能部门,实行了科学严格的管理制度。

公司高度重视人才的培养和使用,形成了高技术、高素质的骨干员工群体,饲养管理经验丰富,防疫灭菌体系健全,程序严格。

公司与河北农业大学农村经济发展学院建有长期合作关系。

1.1.2财务概况

阳原县兴盛养殖有限公司资产状况良好,结构合理。

公司成立以来连续盈利。

公司2007年资产总额1729.84万元,其中固定资产917.7万元,无形资产10万元,流动资产802.14万元,净资产1420.70万元,负债总额309.13万元,所有者权益1420.70万元,营业收入670.55万元,净利润202.92万元,净资产收益率17.36%,投资报酬率11.7%,资产负债率为17.87%。

公司2008年资产总额2986.05万元,其中固定资产1077.65万元,无形资产10万元,流动资产1898.41万元,净资产1836.34万元,负债总额1149.71万元,所有者权益1836.34万元,营业收入1879.97万元,净利润501.34万元,净资产收益率27.3%,投资报酬率16.7%,资产负债率为38.50%。

公司自2005年成立以来,至今从未拖欠过职工工资及各种社会保险,也未拖欠任何税金。

1.1.3法人代表基本情况

法人代表杨国森,39岁,大专文化,阳原县政协委员。

多年从事皮毛加工和畜牧养殖工作。

多次受到上级有关部门的表彰和嘉奖。

在经营过程中,未曾有拖欠职工工资、逃漏税款等情况,无破产及逾期还贷等不良纪录。

1.2项目建设方案

1.2.1项目名称、建设性质及建设地点

项目名称:

张家口阳原县4.5万只良种獭兔繁育基地扩建项目

建设性质:

扩建

建设地点:

张家口市阳原县西城镇

1.2.2建设规模及产品(或经营)方案

建设规模:

拟扩建年产1代种兔4.5万只的饲养基地,总建筑面积为5162平方米。

其中:

兔舍2713平方米,饲料加工车间1462平方米,青储库600平方米,培训中心387平方米。

同时配套相应的水电工程;购置监控设备1套,兔笼14000只。

产品(或经营)方案:

利用企业自有法系良种獭兔,繁育饲养1代种兔4.5万只。

1.2.3技术、设备、建筑物(主体工程)

1.2.3.1主要技术及来源的可靠性与可得性

公司拥有高级管理及技术人员18人,对獭兔养殖、饲料生产、毛皮加工有较深的研究。

项目建设所需的技术主要来源于河北农业大学农村经济发展学院,该技术2004年曾获河北省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一等奖,技术成熟可靠,并且本公司也是河北农业大学农村经济发展学院的联系基地。

二者关系密切,技术可得性好。

公司长期聘请河北农大农村经济发展学院院长谷子林教授为技术顾问。

1.2.3.2主要设备名称、数量

购置各种设备14001台套,详见表1-1。

表1-1主要设备清单

序号

项目

数量

单价

投资额(万元)

备注

1

主要设备

14000

49.00

1.1

獭兔饲养笼具

14000

30.00

49.00

2

附属设备

1

12.00

2.1

远程监控系统

1

12.00

12.00

合计

14001

61.00

1.2.3.3主要建筑物(主体工程)类型、面积或数量等

项目主要建筑物包括:

扩建兔舍2713平方米,饲料加工车间1462平方米,青储库600平方米,培训中心387平方米。

同时配套相应的水电工程。

1.2.3.4建设期限

项目建设期计划为1年。

表1-2项目进度安排

年月

工作内容

2009年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110

911

112

可研报告编制及审批

设备订货

编制工艺设计

土建施工

设备安装、调试

试生产、投产

1.3投资结构及资金来源

本项目总投资540.80万元,其中:

建设投资462.00万元,流动资金投资78.80万元。

项目总投资540.80万元,其中申请财政资金180.00万元,企业自筹360.80万元。

自筹资金来源,由公司未分配利润和股东现金注入,共计360.80万元。

1.4项目效益

张家口阳原县4.5万只良种獭兔繁育基地扩建项目,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项目达产后,年均销售总收入426.00万元,年均利润总额161.37万元,税后利润年均121.03万元,全部投资税后内部收益率22.17%,财务净现值364.22万元(ic=8%),项目投资利润率为22.38%,投资利税率29.84%,经济效益显著。

该项目通过提高龙头养殖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生产能力,可以进一步推动当地獭兔养殖业的发展,形成完整的龙头企业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

该项目的建成,对稳定当地玉米、蔬菜等农产品的市场价格,对阳原县保持“全国裘皮碎料之乡”的地位,都有积极作用。

另外,项目建设可带动饲用植物种植,促进二元种植结构向三元种植结构转变,农村种植结构进一步优化。

因此,项目具有较高的社会效益。

獭兔粪便集中经过无害化活菌制剂处理,在多种有益微生物作用下进行生物发酵,不仅解决了粪便污染问题,还可将粪便变成高效生物有机肥,替代大量化肥、提高土壤质量。

因此,项目具有较好的生态效益。

1.5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①2009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申报指南

②《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参考大纲》

③《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和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④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

⑤《张家口市关于发展农业主导产业的规划》

⑥农业部《关于加快畜牧业发展的意见》

⑦国家关于獭兔养殖行业规范和市场调查的有关基础资料

⑧《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

1.6综合评价

项目建设符合农业结构调整政策,符合市场对优质兔皮、兔肉消费的需求,符合农村经济和发展现代养殖产业的需要。

项目市场前景广阔,投资方向正确,生产目的明确,生产周期短,经济效益显著,抗御市场风险能力较强。

它不仅对獭兔业本身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而且还可以带动阳原县獭兔养殖业和其它相关行业的发展,同时可安排部分下岗职工和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对构建和谐社会,增加农民收入和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将发挥极大的促进作用。

同时,项目建设和生产经营除粪、尿外无污染,粪尿经无害化处理、加工可做为农用肥料,增加效益,因此符合绿色环保要求。

本项目以河北农业大学为技术依托,将逐步发展成集獭兔养殖、良种繁育、獭兔加工三位一体的综合性獭兔龙头企业,形成产、供、销一条龙的产业化生产格局。

项目建设期设计为一年,达产后,年产良种獭兔种兔4.5万只。

项目达产后,年均销售总收入426.00万元,年均利润总额161.37万元,税后利润年均121.03万元,全部投资税后内部收益率22.17%,财务净现值364.22万元(ic=8%),项目投资利润率为22.38%,投资利税率29.84%,经济效益显著。

综上所述,该项目技术先进、设计合理,资金回收期短,有利于当地农民致富和农业经济良性循环,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该项目切实可行。

建设内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建议尽早建设、尽早受益。

第二章背景及必要性

2.1项目建设背景

2.1.1国家产业政策背景

党的十七大以来,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已把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农村经济作为头等大事来抓。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中指出:

要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各级财政要安排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专项资金,较大辐度的增加龙头企业的投入。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

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关键要搞好龙头企业。

按照这一要求,国家农业开发办出台了“要首先扶持那些具有科技创新能力、资本运营和自筹能力、市场开拓能力和带动较大区域农户能力、充分体现出公司(企业)+基地管理协会+农户市场发展模式的龙头企业”等有关优惠政策。

畜牧业是我省农业三大支柱产业之一,其中节粮型畜牧业是发展重点。

针对我省当前畜牧业形势,省政府最近也出台了畜牧业发展规划,全力支持标准化家畜养殖小区建设和规模化标准养殖。

张家口市政府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中也明确提出:

要把畜牧业尤其是节粮型畜牧业作为产业化龙头示范工程来抓,突出抓好良种繁育、饲草饲料、标准化养殖、畜产品加工基地建设。

阳原县在“十一五”规划中把畜牧养殖业摆在重要位置,并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

中央及各级政府的产业发展政策,为本项目实施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2.1.2相关行业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快速提高,相应也带动了畜牧产品(包括毛皮产品)消费品的日益增加。

兔皮消费由寒带地区向温带地区扩展,由服装用皮向服饰、装饰用皮扩展。

从秋冬服装向裘皮搭配化纤面料转变,活泼时尚的獭兔皮冬装尤其受到广大青少年消费者的喜爱。

这种情况,也使我国由毛皮出口国变为毛皮进口国。

以兔皮为例,2006年以来我国年进口兔皮(主要是肉兔皮)高达近2万吨,金额近2千万美元;年出口兔皮仅400余吨(主要是獭兔皮),金额1000万美元。

由此可见,兔(獭兔)皮及其制品在国内市场需求增长的态势十分明显,獭兔养殖的前景十分良好。

张家口市阳原县是我省畜牧养殖的主要产地,又是传统的皮毛加工的集聚地,从业人员队伍庞大,目前达5万人之多,销售市场覆盖2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销售收入达10亿元。

2008年阳原县养殖獭兔达275万只,年出栏200万只。

2009年全县养殖獭兔预计达280--300万只,未来几年内将达到年饲养量500万只。

为避免以前獭兔市场的剧烈起伏,近几年阳原县加大了龙头企业建设,先后建立了300万张兔皮硝染能力的永盛毛皮硝染有限公司、加工450万只兔肉能力的张家口华盛食品有限公司、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的昌升皮毛大市场,使獭兔养殖产业的实力增强,具备了一批走向市场的龙头企业。

2.1.3项目区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现状

随着农业结构的调整,全县进一步明确了蔬菜、大杏扁、畜牧、饲草四大特色主导产业,并逐步得到壮大培强。

以蔬菜、玉米制种、杂豆、脱毒马铃薯等为主的种植业已成规模;以大杏扁、供佛杏、苹果、葡萄以及李子等优质果品为重点的林果业发展迅速。

畜牧养殖方面,大力发展了养兔、养鸡、养羊、养牛、养鱼等传统养殖业,培育了以獭兔、蛋鸡、小尾寒羊和奶牛为主的一批养殖区。

饲草产业,坚持走“种草保牧、以草促养”之路,全县现发展以紫花苜蓿为主的优质饲草20万亩。

全县民营经济以畜牧养殖、皮毛加工、煤炭运销、商贸流通等为主。

到2008年底,全县民营企业发展到57家,个体经营户8128家,从业人员32122人。

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175923万元,占全县生产总值的71.4%;上缴税金25590万元,占全县财政收入的88.2%,为全县财政收入的快速增长做出了突出贡献。

2.2项目建设必要性

2.2.1新形势下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养殖大国。

然而按人均计算,我国城乡人均消费量很低,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

该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方针、政策,也符合阳原县委、县政府农村经济发展的整体思路。

有利于实现农业劳动力的就地转移,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2.2.2带动当地现代养殖业发展的需要

对于发展现代养殖业(养兔业)而言,良种獭兔场的建立是基础工作。

据调查,目前张家口市獭兔养殖的良种化和标准化饲养程度与该本司相比较还有一定的差距。

主要表现在獭兔受孕率低、成活率低、饲养周期长、毛皮质量低,生产的皮毛卖不上好价钱。

多年来獭兔市场价格波动较大,传统养殖户(场)由于不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进行品种改良而造成入不敷出,纷纷倒闭。

饲养优良品种的养殖户(场)对市场风险有一定的抵御能力,不但能生存下去,而且能发展起来。

市场经济的现实要求獭兔的品种必须改良,饲养技术必须标准化,只有优良种兔和标准化饲养技术的大力发展,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本地区养兔生产水平。

2.2.3带动农民增收的需要

该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当地最大的獭兔良种繁育基地,对本地区獭兔养殖业的发展有着极大的辐射、带动作用。

一是可以辐射带动西城镇、要家庄乡、井儿沟乡等10个乡镇獭兔养殖水平的提高,增加养殖户的收入。

通过发放优良种兔和传授防疫灭病技术,可以使养殖户的“订单”养殖数量增加60万只,每只增加收入10元,增加总收入600万元。

二是可以通过防疫服务中心的辐射功能,向周围养殖户提供及时准确的防疫服务,以及对兔皮市场价格的支撑,使揣骨疃镇、化绡营镇等周边散养户间接增加收入每只5元,共20万只,增加收入100万元。

因此,农民增收显著。

第三章建设条件

3.1项目区概况

3.1.1建设地点选择

项目地点选择在阳原县兴盛养殖公司场内,该公司位于阳原县西城镇,东邻黄良坡村,南至大秦铁路,西靠北关村,北至八龙山,交通极为便利,院内北高南低,坡度为1%,场址周围无自然保护区,无文物景观,无噪声污染,养殖环境良好。

建设用地自有土地,无须办理用地审批手续。

3.1.2自然条件

3.1.2.1地形地貌

项目区地处阳原县县城西城镇北部,八龙山脚下。

土质结构较好,地势总体趋势是北高南低,坡度为百分之一,较为平坦。

场址周围环境优良,无企业、居民噪音干扰。

3.1.2.2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

桑干河由西向东流经79.85公里,壶流河自南向北流经10.5公里后注入桑干河。

两河属海河流域永定河水系。

丰水季水量分别为75立方米/秒和30立方米/秒,枯水季水量分别为1-2立方米/秒和0.056立方米/秒。

此外尚有119条季节性支流。

年均过境水量9.7亿立方米,加之南北环山,全县洪水流域较多,正常年景可用洪水量3626万立方米。

地下水储量约为5612万立方米,水质较好,能达到饮用水标准要求。

地层结构以粘土为主。

3.1.2.3气候气象条件

该县属东亚大陆性季风气候中温带亚干旱气候区。

春季干旱少雨,风沙多,夏季炎热而短促,秋季凉爽湿润,冬季寒冷漫长。

全年平均气温7.4℃,最冷月一月平均温度-11.2℃,最热月七月平均温度23℃,极端最高气温37.6℃,极端最低气温-30.4℃。

无霜期136天,年均降雨量411mm,年平均风速2.9m/s,最大风速为3m/s,最大冻土深度1.2m。

3.1.3社会经济状况

阳原县面积1850平方公里,辖5镇9乡303个行政村,总人口275144人,其中:

农业人口201750人,占总人口的73%,农业劳动力75061人,总耕地90万亩。

近几年来,阳原县的经济有了长足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逐年提高。

2008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566066万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75973万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96876万元,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243217万元。

人均生产总值12131元。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8257万元;实现财政收入4200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287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253元。

粮食总产量71109吨,蔬菜73773吨,其中獭兔养殖出栏100万只,兔肉产量1232吨。

3.1.4本行业及关联产业发展现状

以獭兔养殖为主的畜牧业是阳原县农业的支柱产业,2008年全县獭兔养殖量为275万只,年出栏量为200万只,是我省重要的獭兔产区和毛皮加工集聚区。

该县已建成大田洼、高墙、西城、揣骨疃、东城五个獭兔养殖小区和开元种兔场、兴盛养殖场、北元特种养殖场三个产业化龙头企业,极大地辐射带动全县及周边地区獭兔养殖业发展。

目前,阳原县已建成了一个北方较大的皮毛市场。

该市场现有皮毛加工企业400余家,年计划加工獭兔裘皮服装5万件,年需獭兔皮500余万张。

而该县和周边地区獭兔饲养量仅为400万只。

满足不了该市场加工企业的需求。

另外,该县大部分饲养户由于缺乏配套的良种繁育体系技术指导及其硬件设施,使得獭兔养殖饲养水平一直较低,养殖成本高、毛皮质量低,直接影响了养殖户的收益。

阳原县常年种植玉米30万亩,谷黍8万亩,大豆6万亩,年产玉米4.6万吨,麸皮4000吨,豆饼粕类3600吨。

以上资源可充分满足獭兔养殖的需要。

3.2项目建设条件优劣势分析

3.2.1政策、资源、市场、科技、基础设施条件

3.2.1.1政策环境

为了加快阳原县獭兔生产的产业化进程,推动农村经济实现跨越发展,阳原县委、县政府强力推动獭兔养殖产业化进程,大力加强獭兔良种基地建设,加快良种繁育速度,建设优质獭兔生产基地,把獭兔养殖产业做为五大主导产业之一,制定了獭兔产业化建设的有关优惠政策,从资金、土地使用、税收等方面给予大力的扶持,确保全县的獭兔产业化健康发展。

3.2.1.2资源优势

项目区环境优越、气候适宜,适合獭兔饲养和繁育。

以獭兔养殖为主的畜牧业是阳原县农业的支柱产业,2008年全县獭兔养殖量为275万只,年出栏量为200万只,是我省重要的獭兔产区和毛皮加工集聚区。

种兔场建成后,每年需玉米376.1吨,麦麸229.44吨,豆饼(粕)367.10吨。

正常年景,全县年产玉米4.6万吨,麸皮4000吨,豆饼粕类3600吨。

完全可以满足项目需要。

项目区周围无工矿企业污染、水质良好,小区场址为沙荒地,沙质地利于粪便清理和卫生防疫,利于獭兔生长,改善獭兔产品质量。

另外,当地有大量的农村富余劳动力,为獭兔养殖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3.2.1.3市场优势

目前,阳原县已建成了一个北方较大的皮毛市场。

该市场现有皮毛加工企业400余家,年计划加工獭兔裘皮服装5万件,年需獭兔皮500余万张。

而该县和周边地区獭兔饲养量仅为400万只,满足不了该市场加工企业的需求。

同时,该项目承办单位现与阳原县兴盛毛皮有限公司为协作合同单位,生产兔皮除满足本地加工需求外,还可销往广州、上海等沿海发达地区。

另外兴盛毛皮公司在俄罗斯和韩国、日本也有办事处,也可直接外销。

3.2.1.4技术优势

公司拥有高级管理及技术人员18人,对獭兔养殖、饲料生产、毛皮加工有较深的研究。

项目建设所需的技术主要来源于河北农业大学农村经济发展学院,该技术2004年曾获河北省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一等奖,技术成熟可靠,并且本公司也是河北农业大学农村经济发展学院的联系基地。

二者关系密切,技术可得性好。

公司长期聘请河北农大农村经济发展学院院长谷子林教授为技术顾问。

因此,獭兔的饲料加工、配种繁殖和饲养管理等方面均有雄厚的技术力量可依托。

3.2.1.5基础设施条件优势

该项目在公司原有的场地进行建设,不需办理用地手续。

原有种兔、饲料加工机械、公用设施都可以继续利用。

公司内已有供电、水井可满足项目用电、用水需求。

当地交通、通信、气候等条件都能满足项目建设需要。

目前兔舍主体工程已完成总工程量的60%。

3.2.1.6申报连续扶持的说明

该养殖公司曾申报2008年农业开发产业化重点项目,计划投资1000万元,年产良种兔11万只。

河北省农业开发办公室2008年批准项目投资349万元,其中财政资金210万元。

建设内容包括兔舍2500平方米、兔笼3000只、防疫设备6台,年产良种兔6.75万只。

该项目当年顺利完成投资计划和建设任务,实际投资达到400万元,其中自筹资金190万元提前到位,财政资金210万元已经在年底前全部报帐。

年底前已销售种兔1万组,落实合同养殖专业户1000户,户均增收1500元。

项目效益初步显现,引导周围养殖户踊跃参加合同养殖,并积极筹办一个组织更紧密的养殖合作社。

由于当初是按11万只养殖规模设计的项目,水电等公用工程提前施工,饲料加工设备也已预定。

项目投资规模削减后,使得饲料加工设备、水电公用设施等没有充分利用,而且目前还有2000多平方米的“半截子”兔舍,等待进一步投资建设,因此申报本项目进行续建,以便于发挥项目总体效益,更好地带动区域獭兔产业发展。

3.2.2主要障碍因素及解决方案

3.2.2.1障碍因素

当前,项目建设的障碍因素一是农户缺乏科学化、现代化的饲养知识和实践经验;二是农户缺乏优良獭兔品种;三是市场上销售的饲料配方不合理,销售价格高;四是企业建设资金短缺。

3.2.2.2解决方案

一是通过现代、科学化的养兔示范基地的建设,建立起良种繁养体系,对饲养户进行培训,提高饲养水平;二是实行“公司+农户+基地”的形式,为养殖户提供优良种兔品种,签定回收协议;三是强化防疫措施,积极推广防疫灭病技术,提高獭兔毛皮品质;四是新建饲料加工车间,聘请专家,研制新的饲料配方,生产出獭兔不同成长时期所需的饲料,进行推广;五是加强项目前期工作和投资方案论证,既不能盲目扩大投资,又不能留有缺口。

经过论证审查确属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高效益项目,符合地方资源优势又有利于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特色项目,需要积极争取财政资金和信贷资金加大扶持力度,扩大投资强度。

第四章市场分析与销售方案

4.1市场分析

4.1.1项目产品市场供求现状及前景分析

目前,我国獭兔服装加工业有了飞速发展,国内著名裘皮服装加工企业已有300多家,由于加工工艺科技含量高,所以产品质量优良,产品投入市场后,深受国内外用户欢迎。

目前,国内销售的裘皮服装,大部分是用獭兔兔皮精加工而制成的,它具有豪华风雅漂亮的特点。

从时装发展潮流来看,裘皮用料正由冬装向春秋装发展,由高档时装向青少年衣装发展,因此市场潜力巨大。

国际上每年需进口我国獭兔兔皮裘皮服装达100万件,年需獭兔兔皮4000万张,而我国年獭兔裘皮服装供应量仅为50万件,消耗獭兔皮量为2000万张,远远满足不了国际市场需求。

主要原因是国内獭兔饲养量较小,年出栏的獭兔量仅为2500万只。

近几年来,由于獭兔服装加工业的发展,带动、促进了獭兔饲养业的发展,目前,国内獭兔饲养量达到了2000万只,仍满足不了裘皮服装加工业的需求。

目前,各獭兔裘皮服装加工企业都把獭兔皮原料做为重要的措施来抓。

由于供应量不足,致使价格不断上涨。

近几年来,阳原县獭兔饲养有了较大的发展,一是气候条件较好,适合獭兔饲养;二是饲料资源丰富,能够为獭兔提供所需各种营养成分的饲料;三是与河北农大建立了长期的技术合作关系,又从山东聘请了有经验的养兔技术人员;四是招聘了一批大学毕业生从事饲养技术工作。

因此,阳原县獭兔养殖加工企业的前景非常广阔。

4.1.2项目产品的市场竞争优势分析

4.1.2.1资源优势项目区环境优越、气候适宜,适合獭兔饲养和繁育。

以獭兔养殖为主的畜牧业是阳原县农业的支柱产业,2008年全县獭兔养殖量为275万只,年出栏量为200万只,是我省重要的獭兔产区和毛皮加工集聚区。

种兔场建成后,每年需玉米376.1吨,麦麸229.44吨,豆饼(粕)367.10吨。

正常年景,全县年产玉米4.6万吨,麸皮4000吨,豆饼粕类3600吨。

完全可以满足项目需要。

项目区周围无工矿企业污染、水质良好,小区场址为沙荒地,沙质地利于粪便清理和卫生防疫,利于獭兔生长,改善獭兔产品质量。

另外,当地有大量的农村富余劳动力,为獭兔养殖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4.1.2.2市场优势目前,阳原县已建成了一个北方较大的皮毛市场。

该市场现有皮毛加工企业400余家,年计划加工獭兔裘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