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进行网络教研和网络集体备课.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6826159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有效进行网络教研和网络集体备课.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如何有效进行网络教研和网络集体备课.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如何有效进行网络教研和网络集体备课.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如何有效进行网络教研和网络集体备课.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如何有效进行网络教研和网络集体备课.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如何有效进行网络教研和网络集体备课.doc

《如何有效进行网络教研和网络集体备课.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有效进行网络教研和网络集体备课.doc(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如何有效进行网络教研和网络集体备课.doc

如何有效进行网络教研和网络集体备课

茅箭区二堰小学

一、集体备课的现状:

当前,部分学校班级少,同学科教师少,素质不高,集体备课往往流于形势。

据我所知,有的学校规定时间,规定地点集中备课,每周必须保证有一个集体备课时间,并规定不得少于两节课(90分钟),形式上轰轰烈烈,而实际上走过场、扯皮、闲谈、消耗时间,时间一到立刻作鸟兽散。

表面上大家都把集体备课当回事,实际上有谁当一回事?

虽然有了统一教案,可是从教学实际来看,没有多少人按照集体备课规定的统一教案去实施教学,集体备课流于形式,没有实际效果。

在实际教学中,对于集体备课工作,每一位一线工作的教师都会有一些体会,也深感其中确实存在着一些问题。

  1.教师教研的意识在实际教学中感觉还很淡薄,在实际的教研中往往流于形式,每个学期刚开始集体备课,搞得轰轰烈烈,教师的积极性很高,但是时间一长,由于种种原因,往往会不了了之,积极性越来越低,集体备课的质量越来越低,进而失去研讨的意义。

  2.集体备课的观念有时不明确,有的组员思想懒惰,一味图省事,出现了值日式和值周式的轮流备课,结果是你用我的过程教,我用你的思路讲,这样下去不仅不能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而且会步入另一种极端——抄袭,失去自我,有寄托的想法。

  3.集体备课没有研究,就成了教师集中起来,合并教学资料,然后再不加思索的复印、剪贴,这样的集体备课于事无补,于人无补,不过是走走过场,装装样子罢了,这种敷衍了事的行为,对发展中的教师来说,是不可取的。

  4.集体备课中,新教师总要服从有一定教学经验的“权威”教师,而“权威”教师则高高在上,眼里揉不进一粒沙子。

因此,应该开诚布公地把问题摆到明处,让大家发表自己的观点,有了良好的讨论氛围,在激烈的辩论中达成共识,这样对教师的成长至关重要。

  5.由于教学检查及教育大环境的影响,很多情况下,一人主备,大家使用,这一现象的存在既不利于备课组的发展和成熟,也不利于教学水平更好地提高,同时对教师的自身业务能力的提高极为不利。

二、网络集体备课为何遭遇这些尴尬?

(现状形成的原因)

1.缺少有力的组织

网络集体备课不仅需要完善的网络设施,也需要权威的组织机构就信息的真实性、安全性等问题进行指导和监督。

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应是网络集体备课主要的组织机构。

而现实情况却是,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由于思维的惯性和体制等方面的原因,在网络集体备课的实施过程中未能充分发挥组织作用,而只在硬件上为广大教师提供支持。

没有传统教研组织的参与,网络集体备课的研究成效就缺乏深度,所发挥的作用也就相对有限。

由此,网络集体备课也难以得到深入发展。

网络集体备课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组织者的准备工作和备课过程中对反馈信息的敏感性。

网络集体备课主持者必须制定明确的研讨主题,设计合理的活动程序,做好必要的物质准备;在活动过程中善于发现典型的、有价值的问题,捕捉重要信息,从而积极引导研讨,使讨论紧紧围绕主题展开;主持者还要及时归纳,落实预定的教研目标,以免集体备课活动看着热闹而效果欠佳。

只有在有效的组织下,网络集体备课才能真正为参与者提供便捷、实用的教育资源和提高业务能力的机会,才能真正发挥网络集体备课的研究优势。

2.个人行为多于学校行为

网络集体备课的组织者有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学科组,也有教师。

现实情况是教师自发组织的网络集体备课比学校组织的次数要多,但有些只是利用网络工具来完成备课中的某一环节工作或满足某种需求。

从严格意义上来说,这并不能称之为网络集体备课。

网络集体备课吸引了很多一线教师的关注和参与。

他们在推进网络集体备课过程中,充当了先行者的角色,对促进网络集体备课的有效开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然而,由于这种行为完全是自发进行的,随意性很强,因而难以形成系统化、规范化的研究成果,其有效性也有待加强。

3.参与度有待提高

尽管现在参与网络集体备课的教师越来越多,但对于广大教师来说,这还只是很小的一部分。

扩大网络集体备课的参与范围,首先要培养教师的网络备课意识。

要引导他们参与,由愿意做到喜欢做,直至变成一种自觉、自然的行为,让教师在参与的过程中体验网络集体备课及专业成长的乐趣。

其次要加强网络集体备课的引领力度,加强队伍建设。

吸引骨干教师、优秀教师参加,培养一批积极参与网络集体备课的骨干力量。

由此带动身边的教师,形成良好的学科网络集体备课环境。

只有参与的教师多了,有了数量的积累,网络集体备课的质量才会得以保证,有效性才会提高。

4.缺乏研究的计划性

要进行网络集体备课,组织者一定要对集体备课的主题提前发布公告。

让准备参与的教师知道要讨论的主题,打有准备之仗。

要引导参与者对研讨内容进行前期思考,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和大家交流,使所研讨的内容和结论得到提升。

合理安排和组织网络集体备课,提高集体备课的实效性是一门学问。

组织者要提前计划好,在什么时间选择什么样的研讨主题,使教师讨论切实关注的主题。

讨论的话题贴近教师,贴近教学的具体问题,做到“问题从教学中来,到教学中去”。

组织者要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引导网络集体备课,使网络集体备课的话题更具有针对性。

只有做好网络集体备课的规划设计才能真正提高网络集体备课的有效性。

5.专业引领深度不够

网络集体备课是在网络环境下进行的教学研究活动,是围绕实际问题展开和进行的。

它不仅需要从实践中进行经验的总结,更需要在理论的指导下开展实践研究;不仅需要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一线教师,也需要专业性的研究人员来参与。

专业引领是网络集体备课得以深入发展的重要支撑。

只有提高组织者的专业引领水平,网络集体备课才不至于步入误区,才能向纵深方向发展。

6.重形式轻内容

新的网络教研平台层出不穷,寻求技术更加强大、设计更加完美的网络平台当然有利于网络集体备课的开展。

但若只注重形式,轻视内容,集体备课的重心变成了技术管理,而忽略集体研讨这一中心环节,则网络集体备课很容易成为一句空话。

三、今后的打算:

在提倡现代化教育技术的今天,网络备课与多媒体课件已成为潮流,网络更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素材,网络备课、网络教研在网上已成为热门的讨论话题,为我们更好的探讨提供了极佳的环境。

作为新时代的教师,在集体备课中只要树立如下几种思想:

(一)“以少换多”的思想。

即奉献自己的一点点,获取别人的一串串。

有人也把这个概括为“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不管怎样,其前提是奉献。

试想,网民们都只想下载别人的,那么,网络还有那么大的魅力吗?

实际上,大多数网站都设有上传通道,大多数网民并不吝啬,使很多初涉网络的人欣喜过望。

“我原想收获一缕春风,你却给了我整个春天”;“我原想捧起一簇浪花,你却给了我整个海洋”。

  

(二)“把自己的东西放在别人的地方”的思想。

一般来说,只要网站不倒闭,有价值的资源就不会被删除;其二,东方不亮西方亮,除了星星还有月亮,这个网站没有的,在另一个网站可以找到,因为有价值的资源会被多次复制;其三,自己的计算机硬盘容量有限。

因此,我们大可不必当一个葛朗台,不必见到有价值的资源就下载据为己有。

实际上,只要知道它们所在的位置(网址或网页)就可以了。

(三)“请让我来帮助您”的思想。

我想,共同打造快乐的网上生活应该是每位网友义不容辞的责任。

想人之所想,急人之所急,人人拥有一副热心肠,那么,网上便是一片幸福的天地。

每位教师都会有教学资料短缺的时候,若很快获得网友的馈赠,充满感激是不言而喻的;另一方面,能帮助别人解决燃眉之急,不也能收获一份友谊吗?

  (四)“虚心请教,切磋协作”的思想。

教学资料缺乏,上网搜索;教学思路阻塞,上网求助。

我们大可不必唉声叹气冥思苦想,或是闭门造车固步自封,而应该在QQ中请教,在论坛上切磋。

众人拾柴火焰高,许多苦恼多年的难题或许会迎刃而解,许多百思不解的疑惑或许会茅塞顿开。

一个人备课“山重水复疑无路”,或许上网集体备课会“柳暗花明又一村”。

总之,网络集体备课是传统集体备课方式的一种创新,它突破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避免了语言霸权现象,扩大了教研工作的辐射面,调动了参与教师的积极性,提高了集体备课的效率。

同时,网络资源为我们提供了大量有益的可借鉴的教学图片和课件,下载现成的课件,应用到备课中来,教学效果肯定会有明显的提高,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

我们要做到的就是更加深入地探讨,以便更好地利用网络资源,顺应网络时代,以更好地实现我们“教书育人”的最终目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