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必修二 生物的进化 单元测试5.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682637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76.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必修二 生物的进化 单元测试5.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苏教版必修二 生物的进化 单元测试5.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苏教版必修二 生物的进化 单元测试5.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苏教版必修二 生物的进化 单元测试5.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苏教版必修二 生物的进化 单元测试5.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苏教版必修二 生物的进化 单元测试5.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苏教版必修二 生物的进化 单元测试5.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苏教版必修二 生物的进化 单元测试5.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苏教版必修二 生物的进化 单元测试5.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苏教版必修二 生物的进化 单元测试5.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苏教版必修二 生物的进化 单元测试5.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苏教版必修二 生物的进化 单元测试5.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苏教版必修二 生物的进化 单元测试5.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苏教版必修二 生物的进化 单元测试5.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苏教版必修二 生物的进化 单元测试5.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苏教版必修二 生物的进化 单元测试5.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苏教版必修二 生物的进化 单元测试5.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苏教版必修二 生物的进化 单元测试5.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苏教版必修二 生物的进化 单元测试5.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苏教版必修二 生物的进化 单元测试5.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必修二 生物的进化 单元测试5.docx

《苏教版必修二 生物的进化 单元测试5.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必修二 生物的进化 单元测试5.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苏教版必修二 生物的进化 单元测试5.docx

苏教版必修二生物的进化单元测试5

第五章生物的进化单元检测

考试时间:

90分钟;总分:

100分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1.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生物的变异为进化提供原始材料,并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

B.长期地理隔离可能造成不同种群基因库组成上发生显著差异

C.自然选择导致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基因频率的改变标志着新物种的产生

D.共同进化是指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相互影响、不断进化

【答案】B

【解析】生物的变异为进化提供原始材料,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A错误;由于地理隔离可使不同种群之间不能自由交配,所以长期地理隔离可能造成不同种群基因库组成上发生显著差异,B正确;自然选择导致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基因频率的改变标志着生物发生了进化,生殖隔离的形成标志着新物种的产生,C错误;共同进化是指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共同进化,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共同进化的结果,D错误.

2.不同基因型的褐鼠对“灭鼠灵”药物的抗性及对维生素K的依赖性(即需要从外界环境中获取维生素K才能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表现型如下表。

若对维生素K含量不足环境中的褐鼠种群长期连续使用“灭鼠灵”进行处理,则褐鼠种群()

基因型

rr

Rr

RR

灭鼠灵

敏感

抗性

抗性

维生素K依赖性

中度

高度

A.抗性和对维生素K的依赖性逐渐增强

B.“灭鼠灵”抗性个体中RR的比例是1/2

C.停用“灭鼠灵”后r的基因频率会升高

D.r的基因频率会逐渐下降,最终变为0

【答案】C

【解析】长期连续使用“灭鼠灵”进行处理,在“灭鼠灵”的选择作用下,鼠种群中无抗性的个体rr逐渐被淘汰,若长期处在维生素K含量不足环境中,对维生素K依赖性强的个体RR逐渐被淘汰,A错误;RR个体虽有抗性,但对维生素K高度依赖,因此RR个体逐渐减少,B错误;停用“灭鼠灵”后,只有维生素K含量不足一种选择作用,rr个体对维生素K无依赖,因此r的基因频率会升高,C正确;两种选择作用综合的结果是RR和rr个体逐渐减少,Rr个体逐渐增多,因此R基因和r基因的频率都逐渐趋近于1/2,D错误。

考点:

本题考查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3.下列有关遗传和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同种生物的不同个体之间通过生存斗争实现了共同进化

B.二倍体西瓜与四倍体西瓜杂交所得的三倍体西瓜是一个新物种

C.如果某种群数量大量减少,则该种群一定发生了进化

D.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其实质是基因不能自由交流

【答案】D

【解析】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称为共同进化,A错误;三倍体西瓜不可育,所以不能称为一个新物种,B错误;当某种群数量大量减少时,该种群的基因频率不一定会发生改变,即该种群不一定发生进化,C错误;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其实质是阻止种群间的基因交流,D正确。

【考点定位】生物进化

4.甲、乙代表不同的种群,已知甲和乙原本属于同一物种,由于地理隔离,且经过若干年的进化,现在不能确定甲和乙是否还属于同一物种。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若甲和乙能进行交配,则它们属于同一物种

B.若甲和乙仍然为同一物种,则它们具存相同的基因库

C.甲、乙与环境之间的生存斗争,对生物进化是有利的

D.在环境条件保持稳定的前提下,则其种群的基因频率不会发生改变

【答案】C

【解析】甲乙能够进行交配,但是不一定能够产生可育后代,所以它们可能属于不同的物种,A错误;同一物种的不同种群,基因库不一定相同,B错误;甲、乙与环境之间的生存斗争,是生物进化的动力,对生物进化是有利的,C正确;导致种群基因频率改变的因素有自然选择、突变、遗传漂变等,D错误。

5.在阿拉斯加地区,棕熊生活在树林里,北极熊生活在雪原和浮冰上,它们适于生活的环境不同自然状态下不能相互交配,但在动物园两者可交配并产生可育后代。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棕熊和北极熊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B.北极熊白色皮毛是雪原和浮冰环境诱导发生突变的结果

C.棕熊与北极熊在自然环境中基因无法交流

D.北极熊和棕熊都是长期定向自然选择的结果

【答案】B

【解析】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A正确;突变是不定向的,雪原和浮冰环境只起到自然选择作用,B错误;棕熊与北极熊自然状态下不能相互交配,基因无法交流,C正确;北极熊和棕熊都是长期定向自然选择的结果,D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的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6.在用杀虫剂防治某种害虫时,敏感型个体容易被杀死.抗药型个体易生存,但在越冬期,容易生存下来的却是敏感型个体。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害虫种群中出现的变异是不定向的,这为自然选择提供了丰富的原材料

B.抗药基因在使用杀虫剂前已经存在,抗药基因的出现对该害虫来说是有利的

C.若停止使用杀虫剂,抗药基因频率会逐年下降,害虫种群在不断进化

D.该实例说明杀虫剂和严寒通过定向改变种群基因频率决定害虫进化的方向

【答案】B

【解析】变异是不定向的,而自然选择是定向的,为自然选择提供丰富原材料,A正确;抗药基因在使用杀虫剂前已经存在,是由于变异是不定向的,性状的有利和无利是相对的,在用杀虫剂防治害虫时,抗药型个体易生存,但在越冬期,容易生存下来的却是敏感型个体,B错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说明了生物种群在不断进化,C正确;杀虫剂和严寒是自然选择,自然选择通过定向改变种群基因频率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D正确。

考点:

现代进化理论

【名师点睛】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形成.在这个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7.对生物进化的方向起决定作用的是

A.基因重组B.基因突变C.染色体变异D.自然选择

【答案】D

【解析】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的进化提供了原材料,但决定生物进化方向的是自然选择,选D。

考点:

本题考查生物进化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

8.下列有关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内容的叙述中,正确的一项是

A.突变和基因重组使种群产生定向变异,为新物种形成提供材料

B.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可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

C.共同进化都是通过物种间的生存斗争来实现的

D.长期的地理隔离一定会导致新物种的形成

【答案】B

【解析】突变和基因重组使种群产生不定向变异,为新物种形成提供材料,A项错误;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缓慢进化,因此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B项正确;共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C项错误;长期的地理隔离,当种群的基因库存在显著差异并出现生殖隔离时,才会导致新物种的形成D项错误。

【考点定位】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名师点睛】熟记并理解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形成知识网络,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9.某医院对新生儿感染的细菌进行了耐药性实验,结果显示70%的致病菌具有耐药性。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新生儿出生时没有及时接种疫苗,导致耐药菌形成

B.新生儿体内缺少免疫球蛋白,增加了致病菌的耐药性

C.孕妇食用了残留抗生素的食品,导致其体内大多数细菌突变

D.即使孕妇和新生儿未接触过抗生素,感染的细菌也有可能是耐药菌

【答案】D

【解析】耐药菌是基因突变形成的,不是注射疫苗形成的,A错误;新生儿体内缺少免疫球蛋白,难以抵抗致病菌,但不能增加致病菌的耐药性,B错误;残留抗生素不会导致细菌突变,只能对细菌的抗药性进行选择,C错误;耐药菌是突变形成的,即使孕妇和新生儿未接触过抗生素,感染的细菌也有可能是耐药菌,D正确;答案是D。

【考点定位】免疫调节

【名师点睛】技巧点拨:

1.“三看法”判断特异性免疫的类型

(1)一看抗原经吞噬细胞处理后的去向:

如果大部分抗原需要一种细胞呈递才刺激相关细胞,则为体液免疫。

如果抗原直接刺激相关细胞而不用另一种细胞呈递,则为细胞免疫。

(2)二看免疫的结果:

如果免疫引起靶细胞裂解并释放其中隐藏的抗原,则为细胞免疫;如果两种成分结合,形成了沉淀或细胞集团,则为体液免疫。

(3)三看抗原的种类:

不同抗原物质的免疫类型不同

①存在于内环境中的抗原引发的是体液免疫,如蛇毒或过敏原引起的免疫属于体液免疫。

②胞内寄生菌,如麻风杆菌和结核杆菌、自身肿瘤、移植器官等引发的是细胞免疫。

③病毒感染先引发体液免疫,再引发细胞免疫。

2.免疫功能的实验研究方法

(1)证明胸腺与特异性免疫的关系:

切除小鼠的胸腺,细胞免疫全丧失,只保留部分体液免疫。

(2)器官移植:

同一个体中不存在免疫排斥,不同个体之间存在免疫排斥。

(3)证明抗体具有专一性

①动物(大小、年龄、生长状况相同)同时注射某流感疫苗。

②一段时间后,再分别注射不同种的流感病毒,观察其患病情况。

(4)证明血清抗体有治疗作用

①从破伤风患者体内获取血清。

②选取各方面相同的小鼠等量分成a、b两组。

③a组注射血清后再注射破伤风毒素,b组只注射破伤风毒素。

④观察两组小鼠生活状况。

10.下列各项中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观点的是()

A.绵羊和山羊之间不能进行基因交流

B.东北虎和华南虎经过生殖隔离形成两个亚种

C.马和驴交配产生骡以完成物种间基因交流

D.二倍体西瓜和四保体西瓜属于同一物种

【答案】A

【解析】绵羊和山羊是两种生物,存在着生殖隔离,因此绵羊和山羊之间不能进行基因交流,A正确;东北虎和华南虎属于同一个物种,它们之间没有生殖隔离,B错误;马和驴交配产生的骡子是不可育的,因此马和驴交配不能完成物种间基因交流,C错误;二倍体西瓜和四倍体西瓜交配后产生的三倍体西瓜不可育,因此二倍体西瓜和四倍体西瓜不属于同一物种,D错误。

考点: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能力.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是学习的重点知识.要注意辨析,种群基因频率改变意味着生物进化了,但不一定产生新的物种.新物种的产生必须要经过生殖隔离.生殖隔离的产生不一定要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如多倍体的形成。

11.自然选择直接作用于生物的

A.表现型B.基因型C.不利变异的基因D.肽链结构

【答案】A

【解析】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其主要内容有四点:

过度繁殖,生存斗争(也叫生存竞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自然选择通过直接作用于不同个体的表现型而发挥作用.

【考点定位】自然选择学说的要点

12.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变异和进化的方向

B.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

C.突变的可遗传性阻碍生物进化

D.种群内基因频率改变的偶然性随种群数量下降而增大

【答案】D

【解析】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变异是不定向的,A错误;生物进化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B错误;有利的可遗传的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材料,C错误;种群数量越小,种群内基因频率改变的偶然性越大,D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生物进化的知识。

意在考查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13.下列叙述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相符的是

A.施用农药可使害虫种群的抗药基因频率提高

B.生物体所发生的变异都可为进化提供原材料

C.基因频率的改变一定会导致新物种的形成

D.物种是生物进化和繁殖的基本单位

【答案】A

【解析】施用农药可淘汰不抗农药的害虫,让更多的具有抗农药的害虫保留下来,所以害虫种群的抗药基因频率提高,A正确;生物体所发生的不可遗传的变异不能为进化提供原材料,B错误;基因频率的改变一定会导致种群发生进化,但不一定产生新物种,C错误;种群是生物进化和繁殖的基本单位,D错误。

【考点定位】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名师点睛】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内容

14.细胞色素c存在于所有真核生物的线粒体中,由共同的祖先进化形成的不同物种的细胞色素c在第14位和第17位上均是半胱氨酸,在第70位和第80位上是一串相同的氨基酸序列,这部分氨基酸序列称为高度保守序列,其余部位的氨基酸序列差异大。

下关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不同物种间细胞色素c氨基酸序列的差异主要由基因突变导致

B.高度保守序列对应的基因位置上突变频率比其他部位更低

C.高度保守序列对应的基因位置上的突变对细胞色素c的影响更大,更易被淘汰

D.根据物种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序列差异大小,可判断不同物种亲缘关系的远近

【答案】B

【解析】

细胞色素c在第14位、第17位、第70位、第80位的氨基酸在不同物种之间保持高度的保守性是因为这些位点上的突变对蛋白质的影响更大,往往使蛋白质的功能丧失,所以在进化中这些突变会被淘汰,而其他位置的基因突变对蛋白质的影响较小,甚至无影响,所以在进化中易保留,并不是突变频率存在差异,B项错误,A、C项正确;由于微小变异的逐代积累,不同物种之间的亲缘关系越远,其氨基酸序列的差异就会越大,D项正确。

15.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的实质是

A.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B.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

C.自然选择决定进化方向D.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答案】D

【解析】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因此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D正确。

考点: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能力.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是学习的重点知识。

16.生物多样性不包括()

A.基因多样性B.细胞多样性C.物种多样性D.生态系统多样性

【答案】B

【解析】生物多样性是指基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所以选B。

【考点定位】生物多样性

17.关于物种的形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生物进化的实质是新物种的形成

B.地理隔离使种群基因库产生差别,必然导致生殖隔离

C.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形成新物种的前提

D.自然选择直接作用于不同的基因型,进而导致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答案】C

【解析】生物进化的过程实质上是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化的过程,A项错误;地理隔离使种群基因库产生差别,但不一定导致生殖隔离,B项错误;同一物种不同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能导致种群基因库的差别越来越大,当这种差异大到出现生殖隔离,新物种就产生了,所以说基因频率的改变是形成新物种的前提条件,C项正确;自然选择过程中,直接受选择的是表现型,进而导致基因频率的改变,D项错误。

考点:

本题考查物种形成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18.下列有关基因频率和生物进化关系的描述,正确的是

A.生物在进化的过程中不一定有基因频率的改变

B.生物只要发生进化,基因频率就会改变

C.基因频率的改变一定产生新物种

D.只有在新物种形成时,才发生基因频率的改变

【答案】B

【解析】只要生物发生了进化,就一定存在基因频率的改变,A错误;由A分析可知,B正确;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产生生殖隔离,基因频率改变不一定产生新物种,C错误;只要生物发生了进化,不论新物种是否形成,都有基因频率变化,D错误。

【考点定位】基因频率的变化

【名师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生物进化的实质,新物种形成的标志,生物进化、新物种形成和基因频率变化之间的关系,对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内容的理解是解题的关键。

19.下列实例中不属于生殖隔离的是(  )

A.玉米的花粉落在大豆柱头上不能萌发

B.动物因生活的地区不同而不能进行基因交流

C.马和驴杂交所生的骡高度不育

D.不同种类的昆虫雌雄个体之间通常不能交配

【答案】B

【解析】玉米的花粉落在大豆柱头上不能萌发属于生殖隔离,故A正确。

动物因生活的地区不同而不能进行基因交流,属于地理隔离,故B错误。

马和驴杂交所生的后代不育属于生殖隔离,故C正确。

不同种类的昆虫雌雄个体之间通常不能交配属于生殖隔离,故D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生殖隔离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

20.如图表示生物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以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任何导致基因频率改变的方式,都能引起生物的适应性进化

B.同一物种不同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导致种群基因库的差别越来越大,但生物没有进化

C.地理隔离能使种群基因库产生差别,可能导致生殖隔离

D.突变和基因重组是自然选择的前提,但不是生物进化的前提

【答案】C

【解析】基因频率改变不一定都能引起生物的适应性进化,A错误;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B错误;地理隔离能使种群基因库产生差别,差别达到一定程度,可能导致生殖隔离,C正确;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是生物进化的前提,D错误。

【考点定位】物种的概念与形成

21.一个海岛上,一种海龟中有的脚趾是连趾(aa),有的脚趾是分趾(AA、Aa),连生的脚趾便于划水,游泳能力强,分趾则游泳能力较弱。

若开始时,连趾和分趾的基因频率各为0.5,当海龟数量增加到岛上食物不足时,连趾的海龟容易从海水中得到食物,分趾的海龟则不易获得食物而饿死,若干万年后,基因频率变化成A为0.2,a为0.8。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基因频率变化后,从理论上计算,海龟种群中连趾占整个种群的比例为36%

B.该种群中占优势的所有海龟所含的基因称为该种群的基因库

C.这种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并不代表产生了新物种,因为没有产生生殖隔离

D.海龟脚趾有连趾有分趾,根本原因在于它们生存的环境不同

【答案】C

【解析】A、由题意可知,基因频率变化后,连趾的基因频率w是0.8,则海龟种群中连趾的基因型频率是ww=0.8×0.8×100%=64%,B错误;

B、一个种群中所有个体所含的全部基因,称为该种群的基因库,B错误;

C、这种基因频率的改变,并没有产生生殖隔离,所以并没有产生新物种,C正确;

D、海龟脚趾有连趾有分趾,根本原因在于它们遗传物质不同,D错误。

【考点定位】基因频率的变化;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物种的概念与形成

22.下列有关遗传、变异、生物进化的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自交,其后代一定有4种表现型和9种基因型

B.新物种的形成通常要经过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三个基本环节

C.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可引起基因重组;非同源染色体之间交换一部分片段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

D.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化,不一定会形成新物种

【答案】A

【解析】基因与性状不一定是一一对应关系,A错误;物种形成三个环境是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和隔离,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化,生物发生进化,但生物进化不一定形成新物种,B正确;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交叉互换,而非同源染色体间交换为染色体结构变异,C正确;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产生生殖隔离,D正确。

【考点定位】遗传、变异、生物进化

【名师点睛】生物变异的类型

23.在同一区域中生长着两种杜鹃花。

在自然状态下不能杂交,因为一种杜鹃花在6月初产生花粉,另一种在6月下旬产生花粉,这种现象属于()

A.优胜劣汰B.过度繁殖C.生殖隔离D.性状分离

【答案】C

【解析】两种杜鹃花在自然状态下,一种在6月初产生花粉,另一种在6月下旬产生花粉,两者由于花期的不同而不能进行基因交流,属于生殖隔离。

【考点定位】物种的概念与形成

【名师点睛】物种是自然状态下能够交配并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一个物种可能在不同地点和时间形成不同的种群。

生殖隔离是指种群间的个体不能自由交配,或交配后代不能产生可育后代。

24.下列表述中哪一项不是拉马克的观点

A.生物的种类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的

B.生物的种类从古到今是一样的

C.环境的变化使生物出现新的性状,并且将这些性状传给后代

D.生物的某一器官发达与否取决于用于不用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拉马克进化学说认为地球上的所有生物都不是神创的(神创论),也不是不变的(如特创论),而是由更古老的生物进化来的,生物由低等到高等逐渐进化,生物的各种适应性特征的形成都是由于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所致,故选B.

【考点定位】本题主要考查生物进化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名师点睛】拉马克

拉马克是伟大的生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达尔文于1859年出版了《物种起源》,提出了以自然选择为基础的进化学说,成为生物学史上的一个转折点。

恩格斯指出它是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因此达尔文的进化论已举世瞩目。

但拉马克早于达尔文诞生之前(1809年)就在《动物学哲学》里提出了生物进化的学说,在进化学说史上发生过重大的影响,为达尔文的进化论的产生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则鲜为人知。

拉马克(JeanBaptisteLemarck,1744~1829)法国博物学家。

生物学伟大的奠基人之一,生物学一词是他发明的,最先提出生物进化的学说,提出了高等动物是由低等动物演变而来的。

是进化论的倡导者和先驱。

他还是一个分类学家,林奈(Carlvonlinne'1707~1778)的继承人。

主要著作有《法国全境植物志》、《无脊椎动物的系统》、《动物学哲学》等。

25.有关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错误的是

A.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B.自然选择学说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核心

C.生物进化过程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D.生物进化过程的实质在于有利变异的保存

【答案】D

【解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A正确;自然选择学说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核心,B正确;生物进化过程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C正确,D错误。

考点:

本题考查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

二、综合题(除特别说明外,每空1分,共50分)

26.根据相关生物进化理论回答下列问题

Ⅰ.下列为现代生物进化的概念图,根据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1)图中①代表了                                  。

(2)图中③是指                  ;

(3)图中②是指        。

(4)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

Ⅱ.回答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问题。

(1)图1表示某小岛上蜥蜴进化的基本过程,X、Y、Z表示生物进化的基本环节,X\Y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小岛上的蜥蜴原种由许多个体组成,这些个体的总和是生物进化的__________。

(3)由于蜥蜴过度繁殖,导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加剧,一部分个体被淘汰。

Ⅲ.在一个种群中随机抽出一定数量的个体,其中基因型AA的个体占24%,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72%,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4%,那么基因A的频率是;如果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