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教学常规管理的几点思考.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6826827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4.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加强教学常规管理的几点思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关于加强教学常规管理的几点思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关于加强教学常规管理的几点思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关于加强教学常规管理的几点思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于加强教学常规管理的几点思考.docx

《关于加强教学常规管理的几点思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加强教学常规管理的几点思考.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关于加强教学常规管理的几点思考.docx

关于加强教学常规管理的几点思考

新疆沙雅县托依堡镇中学阿木提·达吾提

教学常规,顾名思义是学校教学工作的基本规范。

在现实的中小学教学实践中,学校管理者无不重视教学常规的制定与执行。

他们把教学常规看作是学校教学管理实现规范化、制度化的重要保证,是维持正常教学秩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把执行教学常规的好坏作为考核教师的重要依据。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背景下,传统的“教学常规”,到底还要不要全盘保留?

如今流行的“教学常规”到底要进行怎样的改进?

本人通过自己的切身体会,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思考。

一、教学常规的历史与现状。

我国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基本包括备课、上课、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等五个环节。

管理者无不重视教学常规的制定与执行。

而且,很多学校把教师执行教学常规的状况作为教师考核的重要依据,为了使教学评估数量化,体现教学评估的客观与公正,教学常规有越定越细的趋势。

在我国,随着“效率优先”意识的加强,教学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工作提上了议事日程。

我国按照科学管理的思路,提倡在学校中实行定岗、定编,工作职能定量化,奖金分配同工作量挂钩等措施,旨在提高教职工的责任感和工作效率。

在教学随意性大的情况下,规范管理代替传统的经验型管理是一个进步。

基于对当时教学工作各环节的分析,一批重点学校率先建立起可操作、可量化、可测评的教学规范。

学校管理者按照既定规范实行教学管理,“在规范面前人人平等”,使管理客观化,减少主观的、人为的影响。

这些措施确实加强了学校的科学管理,对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促进作用。

问题是,规范管理不一定是科学管理。

从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出发,有不少学校在教学常规管理上存在着严重的误区。

第一,规矩越多越好。

第二,要求越高越好。

有的常规要求过于笼统、抽象,更脱离实际,无法操作监管,事实上流于形式。

第三,每一项常规要求都配合量化评分和经济制裁。

更忽略了教师的个性和创造性,使学校失去了生机与活力。

一般而言,中小学的教学常规是指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必须服从和遵守的基本的行为要求和准则。

然而,我国大部分学校的教学常规不仅包括了教学规范,又包括了师德规范。

我们的教学常规除了教学要求以外,还有德育要求,例如“上课不会客,不接电话,不抽烟”等,成了师德规范和教学规范的混合物。

内涵的扩大,要求的增多,已经让教学常规不堪重负。

教学常规偏离了原先简洁、明了的导向功能,不断地增强着控制的功能。

教师们若固守这样的常规,不但无法真正接受新课程改革的种种新理念,而且会使教学的改革创新在课堂中消失,这必将严重阻碍新课程的推行。

新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有许多的不确定性:

如,教学目标上,倡导学生的多元发展;教学对象上,尽可能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个性化教学;教学内容上,充分利用一切课程资源;教学方法上,灵活地选择与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新课程教学的灵魂是创新,它需要教师借鉴、融合各派教学理论,需要教师的智慧和教育机智,而不是墨守成规。

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新课程下无常规,也不应有常规,循规蹈矩的教学是与新课程精神相背离的。

另外,由于教学条件、教师素质的差异,不同地域的不同学校推进和接受新课程的程度是不一样的,学校之间必然会有不同的教学常规。

笔者认为,建立面向新课程的教学常规必须有新的思路与策略。

(一)教学常规既要严格又要适度,更要便于操作、评估表面上,规范越多,似乎秩序越强,越有效。

(二)教学常规要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教师是影响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因素,教师的素质直接左右着新课程的推行,因此,制定教学常规须关注并致力于教师的专业成长。

(三)变教学过程“五环节”为“三环节”“五环节”的教学常规是与传授系统知识的教学目的相对应的。

其中,对各学科作业量的要求及课后辅导的规定导致教师将大量时间投入到课后,致使课前准备不够充分,课堂效率不高。

学生大量的课后作业及教师大量的课后辅导和作业批改,形成了师生沉重负担的恶性循环。

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的标准在于学生的思维活动数量与质量。

因此,教师的劳动前移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

新的教学常规要引导教师劳动前移,将时间投入到课前准备中去。

上课是核心环节,同时抓好备课和课后反思两个环节,变教学“五环节”为“三环节”。

1.备课。

总的要求是课前有思考、有思路,能说课。

对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如,新任教师、成熟教师、优秀教师)可以有___________不同的备课要求,教案要因人而异;教案要留有发展的空间,注重实效。

新课程下的教学常规应加大对备课组活动的管理,形成个人研究与集体研究相结合的备课制度。

备课应该牢牢把握“个人领悟、集体研究、把握课标、重组资源”的原则,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最终能够形成具有教师个人风格的教案。

2.上课。

首先须把握总的教学目标:

以思维为核心,能力为目标,兼顾情意发展。

关键在于教师要能激发学生思考,主动学习,学会学习,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将课堂是否体现接受学习、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实践学习作为考察教师教学能力和效果的重要依据。

当然不是每一堂课都要体现所有这些特点,而应根据学科性质,达到学校现有设施条件下的最优化。

也有人提出上课要做到:

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以思维为核心,能力为目标。

3.课后反思。

这对教师的专业成长极为重要,须引导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也可写下“教后感”。

一般而言,一堂课可从三方面进行反思:

教了什么、怎么教的、教得怎样?

学生是否获得了“是什么”的知识(语言信息)、“怎么办”的知识(智慧技能)、“怎么学”的知识(认知策略)。

通过课后自我评价、自我诊断,总结成功与不足,寻找问题,以便改进提高。

总之,每个学校教学管理者应该明白,教学常规是对教学过程中教师行为的一种“固化”。

在今天,为了尽快建设一支适应新课程改革需要的高素质教师队伍,过多的“固化”了的教学行为,不仅对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利,而且束缚教师专业成长,妨碍创新型优秀教师脱颖而出的枷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