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德小学学校课程规划方案.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6827841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明德小学学校课程规划方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明德小学学校课程规划方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明德小学学校课程规划方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明德小学学校课程规划方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明德小学学校课程规划方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明德小学学校课程规划方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明德小学学校课程规划方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明德小学学校课程规划方案.doc

《明德小学学校课程规划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明德小学学校课程规划方案.doc(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明德小学学校课程规划方案.doc

明德小学学校课程规划方案

学校课程规划是学校课程开发与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

我校根据党的教育方针,以及教育部关于学习贯彻中央8号文件的实施意见的精神,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全面推进以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在我国基础教育三级课程管理的框架内,制定《学校课程规划方案》。

1.1课程方案

课程方案是课程规划的核心内容。

在充分研究和对话的基础上,以表格的方式描绘了汶阳中心小学的课程蓝图或概貌。

(一)设计原则

基于政策。

本方案的框架设计直接依据教育部颁发的《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

基于学校。

本方案的设计体现学校本位的特征,重视学校的传统,关注已有的创新,倾听师生的声音,从学校的使命出发,构建九年一贯的课程。

基于研究。

学校课程发展的依据是相关的专题研究,如课程发展的回顾与展望、学校发展分析、教师专业发展分析,以及学生的课程期待和家长的意见。

基于对话。

本方案的设计过程就是一种对话的过程,它体现了理论工作者、实践工作者、管理者、教师、学生及其家长这一课程共同体民主决策的精神。

(二)课程设置方案

本方案由语言与文学、数学、社会与人文、科学与信息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活动与校本课程等七个领域组成,其中综合实践活动与校本课程领域主要体现课程的选择性。

(三)课程设置与课时安排 

 

(四)重要主题教育的安排

重要主题教育是学校课程中的一个部分。

学校在近阶段确定的重要主题包括:

生活适应教育,心理健康与生命教育,世界遗产教育,反腐倡廉教育,交通、安全教育等。

学校将采用多种多样的方式实施这些内容,特别是学校将对每一主题的教育提供概念图,整合到综合实践活动与校本课程领域,以及其他领域中实施。

1.3有效教学纲要

教学是课程实施的主渠道,也是依据国家课程标准,发挥教师专业自主,提高教学效能,促进学生学习的过程。

教师面临的根本问题就是如何寻找“教得有效,学得愉快,考得满意”的策略问题。

(一)有效教学的理念

有效教学旨在促进学习。

有效教学是一整套为促进学生学习,实现教学目标而采用的教学策略。

教的着眼点在于学,教学的效益直接体现在学生的学习上,判断教学有效性的标准是学生学习的变化。

有效教学关注全人发展。

有效教学关注的是学生在课程目标领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中得到全面而充分的发展。

它要求教师将学科的价值定位在完整的人的发展上。

有效教学强化效益意识。

有效教学强调教学效果,教学效果的底线就是教学目标的达成;有效教学还强调合理、充分地利用时间,追求有限时间内学生获得最大的发展。

有效教学需要自我创新。

有效教学是一种反思性实践,有赖于教师持续的反思与探究。

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有主体意识,充分发挥创造精神;也需要教师具有经验意识,从经验中学习,形成自己的实践智慧。

(二)有效教学的策略框架

1.创建促进学习的环境

创建安全的学习环境。

允许冒险,鼓励学生大胆设想、质疑;让学生学会从错误中学习,不会因错误而受到责骂或讥讽。

创建支持性的学习环境。

承认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提供高效学习所需的一切帮助;建立合理的课堂规则和程序,保证学生的任务时间;组织并提供广泛的高质量的课程资源;进行认知示范,让学生学会思考;精心设计支架,并在适当时候撤去支架,让学生学会独立学习。

创建挑战性的学习环境。

把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对他们有适当的高期望,给予学生理智上的挑战。

2.研究并理解学生

深入地研究学生。

关注每一个具体的学生,研究学生的知识经验背景、需要、能力水平、智力类型与学习风格。

移情地理解学生。

承认并尊重学生的差异;允许、尊重并欣赏不同的观点、价值观和信念;允许学生有不同的发展偏好,获得不同层次的发展;鼓励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

差异地适应学生。

将教学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在确保最低标准时,给予学生一定的选择权;精心设计多种类型的发展平台和发展渠道,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提供一种适性的教学。

积极地期望学生。

信任学生,看到每一个学生的优势与长处;向学生传递对他们成功的信心和积极的期待;给予学生鼓励与帮助,保证他们达到教师的期望;要更多地关注努力与进步,不过分强调成绩与位次。

3.明晰目标与组织内容

明确教学目标。

深入研究并有效把握课程标准,明确课程目标;根据学年(学期)目标-单元(主题)目标-课时目标的层级关系,准确把握教学目标的定位;设计具体明确的课时目标,并以可观察、可测量的方式加以陈述;把目标告诉学生。

组织教学材料。

围绕目标来组织教学材料,保证教学材料与教学目标的适切性;把握教学内容的整体结构,明确内容在学科体系中的地位和价值,建立不同内容间的有机联系;努力将教学内容情境化、生活化。

拓展课程资源。

利用多样化的课程资源,并以教学内容的重点为线索,延伸、拓展课程资源,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创造条件。

4.提供多样的学习机会

设计多样的教学活动。

提供实践、实验、讨论等机会,特别是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和进行高级思维活动的机会;鼓励学生亲历活动,参与实践,获得对共同体文化的理解。

把握偶发的学习机会。

对教学过程中偶发的事件作出专业判断,敏锐地抓住课堂中生成的具有教育意义的事件,并加以充分利用。

创造自己的学习机会。

在提供多样化机会的同时,要不断提醒学生创造自己的学习机会;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个人化的学习方式。

5.促使学生学会学习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让学生参与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进度,并参与评价,实现自我引导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确保学习有内部动力的支持,实现自我驱动的学习;帮助学生掌握各种学习策略和元认知策略,实现自我监控和自我调节。

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

鼓励学生在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中相互帮助;选择合适的任务,精心组织活动,为合作学习提供机会;鼓励学生之间进行面对面的互动;鼓励学生负责地承担共同任务中的个人责任,并努力促使小组其他成员履行自己的职责;促使小组成员建立并维护相互尊重与信任,有效地解决冲突,实现共同发展。

鼓励学生探究学习。

创设问题情境,并将现实世界的真实问题引入课堂,激发学生进行探究的心向;鼓励学生反思自己的实践与经验,质疑他人的知识与观点,探究知识的个人意义;与学生共同探究新知,支持并指导学生在问题解决中学习。

6.持续的教学反思与创新

运用理论审视自己的实践。

批判性地审视自己的教学实践,审视自己的缄默知识,有效地实现个人知识管理,建构个人的实践理论,形成自己的实践智慧;尝试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并对其他教学风格保持开放。

倡导专业合作主义。

摆脱专业个人主义的束缚,寻求与同事及其他教育专业工作者的广泛的交流与合作;提供多样化的经验分享、专业评论的机会,互为反思的参照。

重视自身经验的加工。

通过持续的教学实践的反思,尝试对自身经验进行概念化梳理;有条件的话,与专业理论工作者合作,将自己的概念升华为理论,实现教学实践和理论的创新。

1.4发展性课程评价纲要

课程评价是学校课程规划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对学校课程发展起着重要的导向和质量监控作用,是达成有效教学的关键环节。

(一)发展性课程评价的理念

评价关注的重点是“行为”,而不是“人”。

评价应当树立“学习评价而不是学生评价、教学评价而不是教师评价”的观念;要关注个体的行为及其成因分析,而不是不顾背景与需要,忽视个体间的差异,单纯以一种分数或等级来表征教师、学生的价值。

评价的目的在于改进,而不在于鉴定。

评价的价值取向是提高学校办学质量,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不是追求对评价对象的有效控制;发展性评价关注的不只是评价的结果,而是评价后的行为改进。

评价是一种对话交流、共同协商的建构过程。

评价者与被评价者的关系不是“警察与小偷”的关系,而是一种对话与协商的关系;倡导主体间进行广泛的沟通与充分的协商;只有评价为被评价者所认同,评价才能具有发展性价值;被评价者不能成为评价结果的被动接受者,而应是评价的主动参与者,通过协商建构起评价的发展意义。

评价应采用多样的手段和方法。

评价应采用多种类型和多样的方式,既有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又有内部评价与外部评价;强调多主体评价,可以有学生评价、自我评价、同伴评价、督导评价等。

(二)发展性评价的框架

1、学习评价

学习评价倡导评价不是针对学生,而是针对学生的学习行为。

学校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制定科学的、可操作的评价标准,设计评价工具,支持教师系统地开展对学生的评价;教师应给予学生自我评价的机会,促使他们对自己学习的回顾和反思,让评价成为他们学习经历的一部分。

明确评定的范围。

学习评价的范围包括

(1)基础性发展目标。

根据《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的要求,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方面全面的评价。

(2)学科学习目标。

根据各学科课程标准,采用多样的、开放式的评价方式,如笔试、口试、实验操作、设计、实践问题解决、作品展示、对学生表现的观察(包括对学生在真实情境中的表现的观察)、学生成长记录袋等,避免过分重视等级、量化,不将学生成绩排队、公布,充分利用考试促进每个学生的进步。

建立每个学生的成长记录。

成长记录应收集能够反映学生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资料,包括学生的自我评价、最佳作品(成绩记录及各种作品)、社会实践和社会公益活动记录、体育与文艺活动记录,教师、同学的观察和评价,来自家长的信息,考试和测验的信息等。

学生是成长记录的主要记录者,成长记录要始终体现诚信的原则,要有教师、同学、家长开放性的参与,使记录的情况典型、客观、真实。

重新设计学生学习学期报告单。

报告单内容包括各学科的平时学习评价、期末考查与考试成绩、作业或活动手写记录、教师和同学评语等。

2、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的重心是教师的教学行为,而不是教师本人。

教学评价是一种专业行为,主要由教师自己或同事来完成。

广泛收集评价信息。

除考试成绩之外,还需要运用课堂观察、代表作(教案、教学反思、课堂教学、教研论文)展示、教学档案袋及以教研为基础的教师教学个案分析与研讨等多种方法,收集有关教师教学的评价信息。

正确处理评价报告。

评价报告应由专门人员对被评价的教师作反馈,必要时需要保密;报告时应与被评价的教师协商,被评价的教师有权作出解释或申辩;被评价的教师有权决定是否与他人分享及在多大范围内公开。

评价报告应包括教师的长处和弱点,以及相关的证据与理由。

评价报告最为重要的部分应是针对被评价者存在的问题提出的改进建议。

3、方案评价

方案评价的目的在于通过对课程开发和实施情况周期性地进行分析,促进课程方案的改善,进而促进课程的不断革新。

《年度学校课程实施方案》的评价。

《年度学校课程实施方案》包括学校对国家课程实施方案的评价和校本课程规划方案。

学校课程发展委员会根据学校提供的相关材料以及自己收集的信息,每年必须在7月1日前做一个总体的评价,并明确提出改进意见。

《课程纲要》的评价。

《课程纲要》是指教师撰写的一个学期/学年的纲要式的课程规划方案。

新学期开学前一周,必须交教研组长,并在教研组内进行交流、分享与同行评议。

《教案》的评价。

根据专业发展水平的不同,将教师的《教案》评价分成两类,如下所示。

 

 

对象

 

 

评价

 

要求

 

第一类教师(小学高级及以上职称)

赋权自我评价,《教案》免检。

 

每学期必须至少展示6课时的示范教案(内容自定),供研讨用;

有义务承担指导新教师备课的任务;

承担学术性课程的教师每学期必须出一张考卷,供研讨用。

 

第二类教师(教师工作满三年及小学高级职称以下)

学校统一安排每学期每个教研组必须抽查1-2位教师(提前两周通知)的《教案》,并由教研组同行评议;

教务处安排由学生评议教师的备课是否认真。

每学期必须至少展示3课时的教案(内容自定),供研讨用;

承担学术性课程的教师每学期必须出一张考卷,供研讨用。

1.5教师知识管理与专业发展

教师的知识具有很强的个人性和情景性,然而它又是影响或支配教师行为的主要因素,因此对教师个人的知识进行管理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教师个人知识管理能有效提高教师个人经验和知识的质与量;它有利于系统地整理教师个人的实践经验与智慧,便于知识的保存、提取、检索、整理与分享;有利于提高教师个人知识的应用程度,帮助教师提升专业自尊和意识,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

(一)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的策略

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

教师进行个人知识管理的过程就是对自身的经验、经历不断反思的过程。

教师要充分了解各种个人知识管理的途径和方法,并乐于实践。

教师要不断澄清自己教学行为背后的价值和理念,明白自己教学活动设计的理论依据是什么,支撑自己这样教的信念是什么,同时积极寻找对话伙伴,与同事分享自己的反思。

建立交流与分享的信息平台。

通过电子邮件、聊天室、网络实时通等方式随时吸纳、交流、共享各类知识;通过博客(Blog)等方式建立自己的日志,供自己反思和其他教师分享。

掌握个人知识管理的方法。

教师进行个人知识管理的方法大致有四种类型:

合作自传法、札记反省法、经验学习法、档案法。

其核心都是从自身的反思开始,扩大到核心同伴小组的讨论和分享,接受他人的反馈与评议,拟定下一步专业发展的重点。

教师可以按个人喜好和外在条件,选择适合自己的一种或几种方法,并与现有的教研活动相结合。

养成积累自己知识的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随时注意搜集信息和典型案例,如储存学生常错的问题试卷,以便提取了解学生的问题,下次出卷时可作改善等。

对教研活动、各种会议、培训中出现的一些感想随时记录下来。

对自己认为精彩的教学片段、谈心等也要注意保存资料,积累自己的知识。

 

(二)学校知识管理的平台与机制

建立知识学习与分享的机制。

学校继续推进读书计划,利用“读书会”等多种形式,大兴学习之风,安排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学习机会,促使教师参与协商式的专业探讨、积极的经验叙述、个人和团队的学习、平等的思想分享、合作的问题解决等,为教师建构个人知识提供平台与机制。

学校将合理规划教学时间,在教师的工作时间中适当留白,以供教师进行个人知识管理。

组织教师进行专题培训。

让教师知道知识是需要自己建构的,是怎样建构的,个人知识的建构与管理对专业发展有何意义,以及什么知识对自己最重要,从哪里才能获得需要的知识,哪里可以发表自己的知识,知识发表后需要做什么等。

建立教学档案和知识库。

学校将为每个教师建立教学档案,通过一定的激励机制让教师将知识说/写出来,然后对这些显化的知识进行细致的分析筛选,提取出有用的部分变成“法典”,进行分类,存储在数据库中,并辅以搜索引擎,以供教师随时调用。

对教师的知识管理状况进行适当监控,随时更新知识管理系统。

建立知识交流的信息平台。

如建置电子数据搜寻及分类系统、校报、橱窗、有关教师成长(可以涉及教师教学、科研、心得等等)的简报、宣传栏等。

建立适当的保障机制。

把教师个人知识管理、对其他教师工作的支持和帮助程度以及对学校整个知识库的贡献程度纳入每一个教师的评价范畴,增强教师对知识管理的热情和创造性;设置专门或兼职人员管理教师的教学档案或知识库;共同参与制定知识管理中的伦理规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