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各区一模经济学分析说明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831243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543.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各区一模经济学分析说明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届各区一模经济学分析说明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届各区一模经济学分析说明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届各区一模经济学分析说明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届各区一模经济学分析说明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届各区一模经济学分析说明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届各区一模经济学分析说明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届各区一模经济学分析说明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届各区一模经济学分析说明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届各区一模经济学分析说明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届各区一模经济学分析说明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届各区一模经济学分析说明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届各区一模经济学分析说明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届各区一模经济学分析说明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届各区一模经济学分析说明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届各区一模经济学分析说明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届各区一模经济学分析说明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届各区一模经济学分析说明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届各区一模经济学分析说明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届各区一模经济学分析说明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各区一模经济学分析说明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届各区一模经济学分析说明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各区一模经济学分析说明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各区一模经济学分析说明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增加生产,确保市场供应,稳定价格;

完善补贴制度,安排好困难群众生活;

增强调控针对性,改善价格环境;

加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等等。

理由:

略。

(答出其中两条即可,每条2分,共4分。

3、、读图并运用经济常识回答:

表一:

2010年前三个季度我国经济发展情况

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固定资产投资(亿元)

社会消费品零售(亿元)

进出口(亿美元)

城乡居民收入(元)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

总额

268660

192228

111029

21486.8

14334

4869

增长率

10.6%

24.0%

18.3%

37.9%

10.5%

13.1%

在进出口总额中,出口11346.4亿美元,增长34%。

图二:

 

注1:

CPI即消费者物价指数,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

PPI即生产者

物价指数。

注2:

今年自然灾害频发,农产品受灾严重。

(1)表一反映了哪些经济现象?

(4分)

(2)根据图二,有人认为目前我国经济增长已经呈现“高通胀”态势。

请对这一看法作出判断,并简要说明理由。

(3)结合表一和图二,分析说明我国今年以来CPI上涨的原因。

(6分)

答案

(1)表一反映了:

2010年上半年我国国民经济总体态势良好。

国内生产总值较快增长;

投资、消费、出口均有大幅增长,其中,出口增幅最大,贸易顺差;

城乡居民收入都有大幅增长,农村居民收入增幅超过城镇,但实际收入远远少于城镇。

(2)两种观点:

①通货膨胀是指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全面、持续的物价上涨的现象,今年1-8月份我国的CPI总体呈上升趋势,上涨趋势如果持续,则有可能出现“高通胀”态势。

②通货膨胀是指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全面、持续的物价上涨的现象,而目前我国物价上涨还是局部的、暂时的,国家采取得当的宏观调控措施,已经呈现“高通胀”态势的说法是不科学的。

(3)①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明显增加,消费需求增加。

②PPI上涨,生产者成本增加,这是主要原因。

③今年自然灾害频发,农产品受灾严重,供应量减少,导致食品价格指数大幅上涨,带动了整个CPI的上涨。

4、(13分)读图并运用经济常识回答:

图1:

我国三大产业增加值占GDP的百分比的变化(%)

年份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1985年

28.4

43.1

28.5

1990年

27.1

41.6

31.9

1995年

20.5

48.8

30.7

2000年

15.0

50.9

33.2

2005年

12.4

47.3

40.3

2009年

10.6

46.8

42.6

发达国家三大产业增加值占GDP的百分比分别为:

3%以下、30%以下、60%以上

图2:

我国劳动力就业在三大产业中的百分比的变化(%)

(1)画经济图表:

请根据图一的内容,以时间为横坐标,以产业增加值占GDP的百分比为纵坐标,转化为曲线数据图。

(提示:

纵坐标以10为一个单位,横坐标以5年为一个单位)(4分)

(2)图1中反映了哪些经济现象?

(3)分析说明图1和图2之间的的相互联系。

答案

(1)我国三大产业增加值占GDP的百分比的变化(%)

(2)85年到09年我国第一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不断减小;

第二产业增加值的比重增大,

2000年以后有所下降,工业产值所占比重最大,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不断提高,略少于第二产业,成为经济增长的新亮点。

这表明我国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差距。

(3)社会的产业结构和劳动者的就业结构是密切联系的。

随着我国现代产业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劳动力的就业结构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劳动生产率提高,富余劳动力从第一产业进入二三产业;

随着现代工业发展,特别是新兴工业的发展,大批富余劳动力从第二产业进入第三产业,使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大幅上升,现代服务业迅速崛起,成为经济增长新的亮点和吸纳就业人口主导力量。

5、读图并运用经济常识回答:

2010年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走势图

表1:

2010年我国存款准备金率调整情况

时间

存款准备金率调整详情

12月10日

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11月19日

11月10日

5月2日

2月12日

1月18日

存款准备金通常指是指商业银行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在中央银行的存款,中央银行要求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

(1)图1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有哪些?

(至少写出两种原因)(3分)

(2)分析说明图1、表1之间的相互关系。

(3)存款准备金率调整的调整属于宏观调控的哪种手段?

针对图1现状,我国还可以采取哪些措施加强宏观调控?

请列举两例,并说明理由。

答案

(1)图1反映出2010年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呈上升趋势,9月-11月上升幅度较大。

出现该现象的原因可能有:

自然灾害造成的供求失衡;

市场上货币流通量增大;

国际商品价格的影响;

不法商贩的炒作等等(3分)

(2)图1反映出2010年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呈上升趋势,说明我国经济出现一定程度的通货膨胀,而稳定物价,防止通货膨胀是国家宏观调控的目标之一,为了稳定物价,国家采取了表2的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的措施,使商业银行可用于贷款的资金减少,从而减少流通市场上货币流通量,投资和消费需求会受到一定的抑制,从而起到抑制物价上涨的作用。

因此,图1和表1之间是有着内在的联系的。

(3)货币政策的手段。

(2分)举例要针对通货膨胀的现象,举出两个例子并作一定的说明。

6、材料一:

2009年12月至2010年11月CPI指数月度走势图

CPI即消费者物价指数,是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产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

中国人民银行调整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情况

日期

2008

10.15

12.05

12.25

2010

01.18

02.25

05.10

11.16

11.29

12.20

存款准备金率(%)

17

16

15.5

16.5

17.5

18

18.5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材料一和材料二有何内在关系?

(2)中国人民银行调整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属于哪种宏观调控手段?

(3)请运用经济常识中“宏观调控”的知识,对上述材料进行分析说明。

答案

(1)材料一反映出2009年12月至2010年11月,除09年12月至10年1月,CPI指数下降,之后几月CPI指数总体持续上涨。

(2分)材料一和材料二体现的关系是,因为CPI指数的提高,中国人民银行不断调高存款准备金率,实行宏观调控。

(2)属于货币政策手段。

(3)①国家通过存款准备金率的上调来抑制CPI指数的持续走高,体现了国家对经济运行状态和经济关系进行干预和调整,及时纠正经济运行中偏离宏观目标的倾向,以保证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有助于社会经济的平稳发展。

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体现了国家运用货币政策的手段进行宏观调控,存款准备金率的变化会影响到银行利息率的变化,银行的利息率是影响货币流通量的一个最主要、最直接的因素,通过调整货币流通量来影响社会总需求的变动,最后实现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之间的基本平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这是种从紧的货币政策。

7、.读图并运用经济常识回答:

图一:

2010年我国中央财政部分支出项目同比增长情况

201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预期目标及同比情况

2010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包括:

保持经济稳定增长、优化经济结构、保障和改善民生等。

(1)图一、图二分别反映了哪些经济现象?

(2)图二所示的经济现象说明了什么?

(3)分析说明图一、图二之间的内在联系。

答案

(1)图一反映了2010年我国中央财政在科技、教育、医疗卫生等支出项目上分别比上一年有所增长;

在这三项支出中,教育支出最多,医疗卫生支出最少。

图二反映了201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预期目标是保持一定速度的稳定增长;

但2010年的增长目标定位在比上一年的实际增长率略低一些。

(2)图二说明促进经济增长是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之一;

GDP是一个重要的统计指标,一国GDP的总量反映其经济实力和市场规模;

经济增长是经济全面发展的重要基础,它既要体现经济总量的增长,也要体现人民生活质量的改善,经济增长应是建立在结构优化和效率提升的基础之上的。

(3)随着国内生产总值的逐年增长,中央财政部分支出项目的同比增长,说明为使财政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关键是大力增加财政收入;

而要增加财政收入,最根本的是发展经济,增加国家的经济实力。

(或答:

在经济发展和财政收入的关系上,经济发展是源,财政收入是流;

经济发展是根,财政收入是叶;

财政支出是财政收入的目的。

3分)

财政的合理支出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财政对科技、教育、卫生事业的支出,促进了科教文卫事业的发展,有利于发挥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

有利于提高劳动者的素质,而劳动者的素质关系到社会财富创造的数量和质量;

有利于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并进而促进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

(答到两个方面即可,2分)

8、读图表并用经济常识回答:

项目

2007年

2008年

财政总支出

1813.8

2617.68

2989.65

教育支出

235.17

326.06

346.95

公共管理与服务支出

168.94

198.71

206.68

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

174.78

334.97

336.08

图表1上海市GDP和财政收入(单位:

亿元)图表2:

上海市财政支出有关情况(单位:

亿元)

(1)图表1、2反映了哪些经济现象?

(2)分析说明图表1、2反映经济现象之间的相互联系。

(3)财政在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中具有物质保障作用。

请从两个不同的角度说明政府应该如何利用财政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

答案

(1)图表1表明近年来上海市地区生产总值(GDP)不断增长,财政收入逐年增多;

图表2表明上海市财政支出逐年增多,对教育、社会保障等民生领域的投入逐年增加。

3分

(2)在经济发展和财政收入的关系上,经济发展是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增长的基础(经济发展是源,财政收入是流,经济发展了,财政收入也逐步增长);

财政收入的规模决定财政支出的规模(财政收入的增长,财政支出也逐步增长);

财政支出是财政收入的目的,支出的增长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为增加财政收入创造条件。

6分

(3)在国民收入分配中,要合理确定财政收入的比重和增速;

财政可以在社会保障支出和补贴支出方面,加大对低收入人群特别是农民的扶持力度。

4分

9、材料一:

2005—2009年我国收入分配增长状况

年均增长速度

国家财政收入

3.16万亿元

6.85万亿元

21.2%

10493元

17175元

10.1%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3255元

5163元

7.9%

我国国民收入分配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已经引起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

胡锦涛总书记把加快调整国民收入结构列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八点意见”中的第一条;

十二五规划建议中进一步提出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

(1)材料一的图表中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谈谈国家应如何解决当前我国国民收入分配中存在的问题。

(8分)

答案

(1)2005—2009年,国家财政收入和城乡居民收入都有较快增长,但城镇居民、农村居民收入增速均低于财政收入增速,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所占比重降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

(2)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

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要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努力缩小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分配差距。

10、材料一:

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自2010年12月26日起金融机构一年期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分别上调0.25个百分点,这是2010年内央行的第二次加息。

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上调前后变化

类别

存款基准利率

贷款基准利率

上调前

2.50%

5.56%

上调后

2.75%

5.81%

时隔三年,我国再度进入加息周期。

2007年为应对投资增长过快、信贷投放过多等问题,央行曾先后6次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

2008年以来,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央行5次下调贷款利率,4次下调存款利率。

2010年,为了缓解通胀压力,央行已经两次上调存贷款利率。

有关专家说,近期国家提高利率的预期还在增加。

(1)材料一说明国家采用哪种宏观调控手段调控经济?

(1分)这一政策可能产生怎样的预期效果?

(2)若2010年12月31日在银行存入一年期定期存款10000元人民币,今年到期后可以获得多少利息?

(3)综合材料,从唯物辩证法角度分析,央行启动加息政策的哲学依据是什么?

答案

(1)货币政策手段。

(1分)提高利率可以促使居民增加储蓄、减少消费需求;

增加企业贷款成本、减少投资需求;

通过减少流通中的货币量减少社会总需求,实现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基本平衡,保证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2)275元。

(3)①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联系是多样的,这要求我们坚持联系观点,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针对不同的经济形势采取相应的经济政策体现了这一点。

②事物是变化发展的,我们要坚持用发展观点看问题。

不同时期采取不同的政策,就是坚持发展观的表现。

③矛盾具有特殊性,同一事物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具有不同的特点,要求我们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本次加息就是在分析了当前阶段矛盾的特殊性的基础上做出的决定,正体现了采取不同的手段解决不同的矛盾。

(如在辩证法范围内回答的,言之成理,均可酌情给分。

11、读图并运用经济常识知识回答:

材料一:

2006—2009年我国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

图二:

2006—2010年前三季度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即CPI,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产品及劳务价格变动的指标。

2010年11月21日,国务院提出稳定物价的16项措施,进一步做好价格调控监管工作,稳定市场价格,切实保障群众基本生活。

(1)图一和图二分别反映哪些经济现象?

(2)结合材料预测2010年恩格尔系数的变化趋势,并说明理由。

(3)了解这两个经济指标的变化对居民家庭消费有什么启示?

答案

(1)图一反映我国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06—08年上升,到09年下降,总体略有上升。

图二反映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在06年—08年上升,09年下降,2010年前三季度又有上升,反映出近年来物价波动反复。

(2)学生回答可以是“上升”或“下降”,也可“先升后降”等。

(趋势:

2分,理由:

上升理由如收入的增长幅度低于CPI的增长幅度,受物价上涨因素的影响,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增加,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提高,即恩格尔系数上升。

下降理由如稳定物价是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之一。

物价上涨过快,国家加大对物价的调控力度,以保证居民的基本生活。

同时,国家加大收入分配的调整力度,根据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

因此,恩格尔系数下降。

(3)调整消费结构提高消费效益;

刚性消费;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3分)

12、

CPI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

运用经济常识的相关知识回答:

(1)图一反映了什么经济信息?

(2)图二反映了财政的什么作用?

(3)请你推断当前影响农产品价格的因素有哪些?

(写出三条)(3分)

答案

(1)图一反映了2010年6以来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不断攀升,其中,食品类、居住类消费价格上涨较快,表明我国经济有通货膨胀压力。

(2)有力地促进经济的发展、实现社会公平方面、保障低收入者的基本生活的作用。

(3)劳动力成本、运输成本、纸币发行量、供求关系、投机炒作等(3分)

13、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10年12月20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这是央行今年以来第六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此次上调后,央行可一次性冻结银行体系流动性3000多亿元。

2010年国家宏观调控的目标之一是居民消费价格(CPI)上涨3%。

以下为今年六次上调后的存款准备金率及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漲数据。

存款准备金是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资金,金融机构按规定向中央银行缴纳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

CPI(居民消费物价指数),国际上反映居民家庭所购买的消费商品和服务价格水平变动情况的指标,并用它来反映通货膨胀程度。

请运用经济常识“宏观调控”相关知识回答:

(1)今年居民消费价格(CPI)指数持续上涨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2)两张图表之间有什么关联?

(3)央行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对抑制通货膨胀起什么作用?

(7分)

答案

(1)CPI指数持续上涨反映了社会总需求过热、社会总供给不足。

(2)存款准备金率走势与物价指数的走势基本同步。

(2分)

(3)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是影响货币流通量的一个主要因素。

央行上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会使银行减少向企业和居民贷款,社会上流通的货币总量会减少,企业投资、居民消费需求会减少,从而让社会总需求降温,有助于缓解通货膨胀压力。

(7分,其它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14、图表一:

2010年1至10月份消费价格指数(CPI)

消费价格指数(CPI),是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产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

一般而言,CPI达到3%—5%就是通货膨胀。

(%)

图表二:

2007年9月至2010年10月中国人民银行利率历次调整情况

(1)图表一和图表二分别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2)从经济生活角度看,图表二说明国家运用了什么政策来调控经济?

反映了宏观调控的什么目标?

(3)请用经济常识有关知识分析国家运用这一政策的原因。

答案

(1)图表一表明2010年CPI总体呈现向上趋势;

7月以后出现了通货膨胀。

图表二表明贷款利率高于存款利率;

从2007到2008年底存贷款利率呈下降趋势,2010年10月上调存贷款利率。

(3分)

(2)图表二说明国家运用货币政策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

反映了宏观调控稳定物价的目标。

(3)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通过调整货币流通量来影响社会总需求的变动,最后实现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之间的基本平衡。

银行的利息率是影响货币流通量的一个最主要、最直接的因素。

当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国家便上调利率、减少货币流通量,使经济平稳运行和健康发展。

15、.阅读材料并运用经济常识回答:

材料一:

2006年、2009年我国收入分配状况

指标

2006年

GDP

21.08万亿元

34.05万亿元

11.4%

财政收入

3.9万亿元

6.9万亿元

11760元

10.2%

3587元

5153元

8.3%

目前,居民收入和劳动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出现了下降,职工工资总额占GDP的比重从“九五”末期的13.3%下降到“十一五”初期的11%。

改革开放之初,我国各行业间收入水平最高是最低的1.8倍,2008年我国20个行业门类中这一差距为4.77倍。

目前,电力、电信、石油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