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龙陵一中学年下学期六月份考试 高一历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838573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16.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龙陵一中学年下学期六月份考试 高一历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云南省龙陵一中学年下学期六月份考试 高一历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云南省龙陵一中学年下学期六月份考试 高一历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云南省龙陵一中学年下学期六月份考试 高一历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云南省龙陵一中学年下学期六月份考试 高一历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云南省龙陵一中学年下学期六月份考试 高一历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云南省龙陵一中学年下学期六月份考试 高一历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云南省龙陵一中学年下学期六月份考试 高一历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云南省龙陵一中学年下学期六月份考试 高一历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云南省龙陵一中学年下学期六月份考试 高一历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云南省龙陵一中学年下学期六月份考试 高一历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云南省龙陵一中学年下学期六月份考试 高一历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云南省龙陵一中学年下学期六月份考试 高一历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云南省龙陵一中学年下学期六月份考试 高一历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云南省龙陵一中学年下学期六月份考试 高一历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云南省龙陵一中学年下学期六月份考试 高一历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云南省龙陵一中学年下学期六月份考试 高一历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云南省龙陵一中学年下学期六月份考试 高一历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云南省龙陵一中学年下学期六月份考试 高一历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云南省龙陵一中学年下学期六月份考试 高一历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云南省龙陵一中学年下学期六月份考试 高一历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龙陵一中学年下学期六月份考试 高一历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云南省龙陵一中学年下学期六月份考试 高一历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C.小农经济的脆弱D.明朝社会矛盾激化

5.读“1957—1960年我国经济统计(部分)表”。

由此可知,这一时期我国(  )

A.经济建设的指导思想出现失误

B.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

C.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全面启动

D.国民经济形势趋向好转

6.有学者认为:

“1840—1919年的八十年间,可以说是中国社会震动最烈,经济变迁最显著的非常历史时期。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该阶段“经济变迁”的是(  )

A.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B.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C.洋务企业的兴衰

D.官僚资本的急剧膨胀

7.陈旭麓在《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写道:

“洋务运动,就其主观动机而言,他们未必有真心打破旧轨,但他们的主张却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

”这里“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的本质含义是(  )

A.瓦解着自然经济,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B.有利于西学的传播

C.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

D.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8.沈葆桢曾说,铁路电报并不是不适用,但若创办,必须依照民情,“台湾则可行,以其为民情所安也;

他处则难行,以其为民情所骇也”。

1877年,中国第一条电报线在台湾成功架设,这得益于(  )

A.朝野上下的共同努力

B.较为特殊的地理文化

C.实业救国理念的推动

D.相对宽松的国际氛围

9.1927~1936年,我国民族工业发展较快。

如最大的民族资本荣氏申新厂纱锭数和布机台数,在这十年间增长300%和281%,新兴工业部门如化学工业、橡胶工业、搪瓷工业都有较大的发展。

促进这一时期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有(  )

①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全国,政局相对稳定

②国民政府的推动、支持

③中国人民反帝爱国运动的促进

④爱国实业家的努力

A.①②③④B.①②③

C.②③④D.①②④

10.下表为近代列强在华投资的相关数据统计(摘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卷十二》)其中表中序号①②③所代表的国家依次为(  )

A.英国、美国、苏联B.美国、日本、苏联

C.英国、日本、美国D.美国、英国、日本

11.“在广州,外人也是不自由的,夏秋两季是买卖季,他们可以住在广州的十三行,买卖完了,他们必须到澳门去过冬。

……他们在十三行住的时候,照法令不能随便出游。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这表明清政府()

A.禁止外国商人来华B.重视维护外商利益

C.加强沿海军事防御D.严格限制对外交往

12.经济学家张维迎认为,中国过去30多年的经济奇迹源于市场的逻辑,即生产力的提高来自技术进步和创新,技术进步和创新来自劳动分工。

劳动分工受市场规模的限制。

市场的规模越大,参与交易的人越多,市场的分工就会越细,技术进步就会越快。

下列经济现象最能印证上述观点的是()

A.加入世贸,融入全球B.开发浦东,打造上海

C.政企分开,权责明确D.包干到户,提高收入

13.1961年,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修订的《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社员被允许经营少量自留地和小规模的家庭副业。

这一决定的目的在于(  )

A.实行生产责任制B.发展乡镇企业

C.恢复国民经济D.改变生产资料所有制

14.导致下表中工厂和资本数字呈现大幅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

A.中国通商口岸的大幅增加

B.列强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C.国民政府奖励实业政策的推动

D.清政府放松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15.在我国古代,“社稷”是国家的代称。

其中,“社”指土地之神,“稷”指主管五谷之神。

关于国家的这种理解,反映了我国古代(  )

A.非常重视祭祀B.以农业为立国之本

C.农业与土地的关系D.小农经济的突出特点

16.“它成立之初,就拥有3.6亿消费者,国民生产总值总计超过6万亿美元……它是典型的南北双方为共同发展与繁荣而组建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南北合作和大国主导是它最显著的特征。

”材料中的“它”是指(  )

A.国际货币基金组织B.亚太经合组织

C.北美自由贸易区D.欧盟

17.近年中国积极参与亚太地区事务。

其根本目的是(  )

A.积极为本国经济建设创造和平稳定的周边环境

B.促进亚太地区国家的团结

C.建立亚太地区各国间持久的结盟关系

D.与美、日等国抗衡,实现中国的和平崛起

18.下表是美国国民经济结构变化表,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包括()

①信息技术革命的推动②第三产业发展迅速

③国家调整产业结构④“新经济”在美国出现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19.17世纪的荷兰确立海上优势,成为“海上马车夫”,与下列哪个因素无关(  )

A.自古荷兰人就外出从事商业活动

B.取得国家独立并建立先进的政治制度

C.工业资本发达,经济实力雄厚

D.建立先进的商业经营方式和体制

20.与表中反映的现象相关的是(  )

1800~1880年世界贸易总额增长情况表(单位:

10亿美元)

①蒸汽机广泛用于交通运输②自由贸易政策的实行

③工业国以武力迫使落后国家通商④国际贸易中心转移

A.①③B.②④C.①②③D.①②④

21.当今的西方发达国家主导的全球化进程中,经济“蛋糕”是做大了。

但是在分配经济“蛋糕”时,“大蛋糕分给富人,其他人只得到面包屑”。

对此,正确的态度和做法应该是(  )

A.反全球化,坚持走独立发展道路

B.反对全球化只使发达国家受益

C.反对全球化造成的贫富分化加剧

D.反对发达国家主导全球化,应建立公正合理的新秩序

22.马克思说:

“蒸汽大王在前个世纪翻转了整个世界,现在它的统治已到末日;

另一种更大得无比的革命力量的火花将取而代之。

”这里“革命的火花取而代之”始于()

A.18世纪60年代B.18世纪末19世纪初

C.19世纪70年代D.19世纪末20世纪初

23.历史学家尤•叶梅利亚诺夫撰文写道:

“对斯大林作用的评价不应该脱离当时的时代。

那时候主要注重实际成就,不太注重为了促进经济增长付出了多大代价这样的问题。

……那些指责斯大林的人却用其双手毁灭了这个超级大国!

”与此有关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当时的时代,苏联面临帝国主义威胁,经济文化落后

B.付出的代价包括农业、轻工业、重工业比例严重失调

C.二战后,苏联面临冷战威胁,建立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

D.戈尔巴乔夫主持的民主化改革是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

24.据联合国公布的资料,1650~1850年,非洲人口处于同一水平,甚至有所减少,这在人类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

由于人口锐减,用地荒芜,城镇、村落成为废墟,贝宁、安哥拉及刚果地区都面目全非了。

出现上述的主要原因是()

A.奴隶贸易的开展

B.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

C.非洲生产力落后,疫病流行

D.世界贸易中心的转移

25.下图反映了爱尔兰财政危机的状况,危机发生后欧盟与国际基金组织商讨救助计划,以防引发欧盟乃至全球经济的二次探底风险。

2010年12月7日,欧盟同意为爱尔兰提供850亿欧元贷款,对这一事件认识错误的是()

A.说明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下欧州经济联系日益密切

B.表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宗旨是全球性的发展援助

C.凸显了在经济全球化下,经济危机更易传播和扩大

D.全球化背景下,各国更需要加强联系谋求应对危机措施

26.据《世界文明史》:

1540年前后,“由于墨西哥、玻利维亚和秘鲁开采的白银大量输入……结果造成(欧洲)严重的通货膨胀,物价和工资上涨到如此惊人的程度”。

导致这次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是()

A.新航路的开辟B.垄断组织的出现

C.工业革命的开展D.世界市场的形成

27.明朝中后期,原产于美洲的玉米、甘薯等农作物经由吕宋(今菲律宾)传入中国,出产于美洲的白银也大量流入中国。

为开通美洲到吕宋航路做出贡献的航海家是()

A.迪亚士B.达·

伽马

C.哥伦布D.麦哲伦

28.“最穷的与最富的,在交税之前可以相差17倍,但是纳完税之后,差距可以缩小到3倍。

”材料表明北欧国家福利政策的推行,其深远影响是(  )

A.缩小了社会贫富差距B.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

C.保障了家庭最低收入D.提供了良好社会服务

29.“最严重时,失业人数超过1500万,可能高达1700万……占了整个劳动大军的四分之一。

农产品价格几乎降到最低点,……纽约股票交易所的股票价格由崩溃前的87亿美元暴跌到19亿美元。

……大批银行倒闭……”“无休止地寻找工作,……持续地节衣缩食使生活变成苦难、……能卖掉的一切东西都被卖了。

……城市里到处可见施粥站。

……一位作家曾看到50名男子、妇女和儿童蜂拥着在抢芝加哥旅馆外面的一个垃圾桶。

”这段材料说明1929-1933年经济危机()

①涉及部门行业特别广②蔓延到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③持续时间特别长④破坏性特别大

A.①③④B.①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②③

30.到现在为止,发端于罗斯福新政的现代资本主义较之传统资本主义正在发生着一些新变化。

下面对“新变化”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国家对经济实行系统调控和干预

B.政府成为各项事务的直接管理者

C.西方主要国家建立起“福利国家”

D.新经济出现,高科技产业发展迅速

分卷II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共55分)

31.观察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据材料概括中国古代货币发展的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二实行的目的。

 

32.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后,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摆在中国人民面前。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三张历史照片

(1)材料中的三幅图片反映了哪些历史事件?

我们可以从中吸取哪些教训?

(2)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以上事件的失误是如何得到纠正的。

33.阅读下列材料:

请完成:

(1)上表反映的是哪一位苏联领导人执政时期的经济状况?

(2)上表说明苏联当时的工业发展呈现出什么趋势?

导致这种趋势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与当时的工业相比,农业的发展有什么特点?

34.股票交易和期货交易,是近代以来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6世纪,欧洲各国宗教冲突不断,政局不稳,而刚独立的荷兰在其发布的宪章中规定:

“每一个人都有宗教信仰的自由……任何人不得以宗教原因受到调查或迫害。

”这使荷兰吸引了大批在其他国家受到宗教迫害的移民,移民带来了先进的思想和技术及大量资本,尤其是犹太人,他们带来了垄断世界市场的钻石贸易和金融服务,这些都为荷兰制造业的发展和商贸繁荣奠定了基础。

1602年荷兰东印度公司向社会发行了世界上第一只股票,1609年阿姆斯特丹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股票交易所。

——刘植荣《透视17世纪荷兰的崛起与衰落》

材料二1636年,一种叫“Switser”的郁金香球茎价格在一个月里上涨了485%!

如同其他的期货交易一样,投机商操纵着郁金香市场的行情,他们趁价格下跌时建仓,大量囤积转手就能获取暴利,许多人转眼之间就成了巨富。

短短一年时间里,郁金香总涨幅高达5900%!

但是,一位年轻的外国水手,初来乍到,竞将船主花了3000个金币(约合现在3万到5万美元)郁金香球茎作为鲜鱼的佐料一块儿吃掉了。

这使谨慎的投机者开始反思这种奇怪的现象,然后开始贱价卖出球茎。

此后,郁金香球茎的价格一泻千里,暴跌不止。

后来,荷兰政府宣布,郁金香投机狂潮为一次全国性的赌博活动,其行为不受法律保护,结束这一场疯狂的郁金香泡沫事件。

郁金香球茎大恐慌给荷兰造成的严重影响,使之陷入了长期的经济大萧条。

17世纪后半期,荷兰在欧洲的地位受到英国有力的挑战,欧洲繁荣的中心随即移向英吉利海峡彼岸。

——摘编自博知《郁金香泡沫事件始末》

(1)依据材料一,指出荷兰在17世纪初迅速崛起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郁金香泡沫”破灭的原因和影响。

答案解析

1.【答案】D

【解析】抓住关键词“社会进步”,D项符合题意。

2.【答案】C

【解析】从题干材料“记问洋船曾到几,近来丝价竟何如”,可见其并非自给自足,故A项错误;

清政府一直坚持闭关锁国政策,直至鸦片战争后被迫打开国门,该现象出现于乾嘉年间,处于鸦片战争之前,故B项错误;

材料反映中国的蚕丝向洋商销售的情形,表明海外贸易刺激了国内丝织业发展,故C项正确;

材料只是反映丝织业中商品生产现象,并未涉及雇佣劳动关系,难以说明其属于资本主义萌芽,故D项错误。

3.【答案】A

【解析】据材料“1980年,珠海是一个普通的小县城。

20世纪90年代,珠海发展成为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城市”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珠海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政策扶持,设立经济特区,故A正确。

毗邻港澳,属于地理原因,不是主要原因,故B排除。

科技领先,也源于政策扶持,故C排除。

资源丰富,不符合史实,故D排除。

4.【答案】B

【解析】关键信息:

一旦戒严,不得下水,断其生活,若熟悉自古力势不肯抟手困穷,于是所在连结为盗,溃裂以出,其久潜踪于外者,既接纳不敢归又连结外夷,乡导以入。

题干论述的是海禁政策的后果,排除A项,B项正确;

本题易因“顾海滨一带,田尽斥卤,耕者无所望岁”而误选C项,其因是没有抓住题干的主旨;

D项未能反映。

5.【答案】A

【解析】从表格数据可知,1958—1960年工业总产值与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比例严重不平衡,这与1958年“大跃进”片面追求经济发展高速度有关,是经济的指导思想出现失误,故A项正确;

经济体制改革是在1978年后,与表格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

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全面启动是在1952年,故C项错误;

1959-1961年是三年经济困难时期,故D项错误。

6.【答案】D

【解析】自然经济解体、民族资本主义产生、洋务运动兴衰都属于1840—1919年间,故A、B、C项不符合题目要求;

而官僚资本主义兴起于1927年之后,不属于该时段,故D项符合题目要求。

7.【答案】A

【解析】洋务运动主张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建立民用企业。

而民用企业生产产品以及丰厚利润,瓦解着自然经济,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故A项正确。

B、C项不是本质含义,D项是主张。

8.【答案】B

【解析】从材料“必须依照民情”、“台湾则可行,以其为民情所安也;

他处则难行,以其为民情所骇也”可以看出,电报线在台湾成功架设与台湾民情有关,即较为特殊的地理文化,选择B项符合题意。

9.【答案】A

【解析】值得注意的是此类型组合选择题的解法是选多不选少,只要符合要求的项都应该计入答案,依据这一原则,虽然③④项在教材此处的叙述中没有特别涉及,但也是此时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原因,应该计入答案。

10.【答案】C

【解析】表格中数据显示1840—1895,①国家所占投资比重占82.5%,说明①国家是这一时期对华经济投资最多的国家,由此可以判断①为英国;

1911—1927,②国家投资所占比重为44.2%,说明②国家这一时期对华资本输出较多,根据所学知识1911—1918期间西方列强忙于一战,日本独霸中国,因而对华投资迅速增加,由此可以判断②为日本;

1945—1949年抗日战争胜利之后,中美签订《中美友好航海通商条约》,美国对华投资数量在中国所占比重上升为最高,由此可以判断③为美国,选择C项符合题意。

11.【答案】D

【解析】从材料信息可知,清朝时期,在广州的外商,只有在夏秋两季商业交易时才能居住在十三行,而到了冬季,由于商业交易停止,法令规定不准他们继续留在广州,而且,即使居住在十三行时,照法令不能随便出游,这充分反映了清政府对对外交往的严格限制,故D项正确。

12.【答案】A

【解析】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更加深入地融入世界经济,与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不断增强,更加全面地参与世界市场的竞争,符合题干材料中市场扩大对经济的促进作用这一表述,A项正确。

浦东的开放是20世纪90年代初国家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步骤,旨在将上海建成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同时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经济的新飞跃。

因此浦东开放带来的经济发展主要是国家正确的经济策略带来的,而市场的扩大则体现不明显,故B项错误。

政企分开,权责明确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与材料内容不符,故C项错误。

包产到户,提高农民收入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与材料内容不符,故D项错误。

13.【答案】C

【解析】结合史实可知,实行生产责任制和发展乡镇企业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与题干时间不符,故A、B项错误;

由于“大跃进”、人民公社化等“左”倾错误严重影响了国民经济,题干内容改变了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平均主义,有利于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恢复国民经济,故C项正确;

题干只表明了社员可经营少量自留地和副业,没有改变我国土地公有制的性质,故D项错误。

14.【答案】D

【解析】中国通商口岸大幅增加是在1858年的《天津条约》,与材料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

列强放松对中国经济侵略是在1912—1919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

国民政府是对1925年国民党政府的称呼,与材料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

19世纪末清政府为支付《马关条约》的赔款,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故D项正确。

15.【答案】B

【解析】材料没有涉及祭祀的内容,故A项错误;

从材料中把土地之神和五谷之神作为国家的象征,可知体现的是国家与农业的关系,故B项正确;

材料没有涉及农业与土地的关系,故C项错误;

小农经济的特点是自给自足、男耕女织,材料没有体现,故D项错误。

16.【答案】C

【解析】从材料信息“南北合作和大国主导是它最显著的特征”,可以看出这一区域组织是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的,且人口较少,只有3.6亿。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符合此特点的只有C项。

17.【答案】A

【解析】良好的国际环境、友好的邦交关系,是国家经济建设的重要条件,故A正确。

18.【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注意题干表格的时间是从1950年到1970年。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美国的“新经济”是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出现的,故④和题干时间不符,排除,故选A项。

19.【答案】C

【解析】A、B、D三项都是荷兰确立海上殖民优势的条件。

17世纪的荷兰,商业资本高度发达,但工业资本发展很不充分,而这正是它最终败给英国的主要原因。

20.【答案】C

【解析】题干体现的是世界贸易总额的增长,表明世界贸易的发展,交通工具的革新有利于世界贸易范围的扩大,故①正确;

从“1800~1880年”可知是第一次工业革命到第二次工业革命前的时期,自由贸易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时形成的经济政策,故②正确;

工业革命后英法等国成为工业国,进一步对外扩张,使亚非拉落后地区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故③正确;

国际贸易中心转移出现于新航路开辟时期,与题干时间不符,故④错误,选择C项符合题意。

21.【答案】D

【解析】在全球化面前,发达国家占主导地位,是最大的受益者。

解决的办法是建立起公正合理的新秩序。

但不能因此否定全球化。

因此D项为正确答案。

22.【答案】C

【解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蒸汽大王”指第一次工业革命,取而代之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它开始于19世纪70年代,故C选项正确;

18世纪60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没有开始,故A选项错误;

18世纪末19世纪初属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故B选项错误;

19世纪末20世纪初也不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的时间,故D选项错误。

故选C。

23.【答案】C

【解析】从背景来看,当时苏联受到帝国主义包围,面临战争威胁,并非冷战威胁,A项正确,C项错误;

斯大林模式付出的代价之一就是农、轻、重的比列严重失调,戈尔巴乔夫主持的民主化改革毁灭了超级大国,B、D两项观点正确。

故此最佳答案为C项。

24.【答案】A

【解析】据材料“1650~1850年,非洲人口处于同一水平,甚至有所减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后,列强殖民扩张和奴隶贸易迅速发展,奴隶贸易导致非洲人口处于同一水平,甚至有所减少,故A正确。

1650年当时工业革命没有发生,故B错误。

非洲生产力落后,疫病流行,主要原因在于列强殖民扩张和奴隶贸易,故C错误。

世界贸易中心的转移,属于新航路开辟的影响,与材料无关,故D排除。

25.【答案】B

【解析】欧盟对爱尔兰的援助体现了区域组织的作用,故A正确。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参与商讨体现全球化趋势的加强,故D正确。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宗旨是稳定国际汇率,世界银行提供全球性的发展援助,故B符合题意。

26.【答案】A

【解析】题干反映的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引起了“价格革命”。

由于美洲的大量金银流入欧洲,导致金银价格下跌,货币贬值,物价高涨,故答案选A。

B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出现的,排除;

C、D两项不符合“1540年前后”的阶段特征,排除。

27.【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新航路开辟的理解能力。

根据所学史实,题目中问的是谁开辟了亚洲和美洲之间的联系,迪亚士到达了非洲南端,没有到达亚洲,所以A不正确。

达伽马到达了印度,只是联系了欧洲和亚洲,没有联系美洲和亚洲,所以B不正确。

哥伦布到达了美洲,建立了美洲与欧洲的联系,所以C不正确。

麦哲伦环球航行,途径欧洲、美洲、亚洲,所以他建立了亚洲和美洲的联系,故选D。

28.【答案】B

【解析】材料信息反映的是“交税之前”和“交税之后”的收入差距,只能说明税收的差距,不能说明缩小了社会贫富差距,故A项错误;

据材料“最穷的与最富的,在交税之前可以相差17倍,但是纳完税之后,差距可以缩小到3倍”可知北欧国家福利政策的推行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故B项正确;

材料信息主要涉及福利政策对税收差距的调整,但不能说明保障了家庭最低收入,故C项错误;

材料信息主要反映北欧国家福利政策的推行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但并不能说明提供了良好社会服务,故D项错误。

29.【答案】A

【解析】题干信息“最严重时,失业人数超过1500万,可能高达1700万”“农产品价格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