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性思维的定位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838965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批判性思维的定位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批判性思维的定位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批判性思维的定位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批判性思维的定位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批判性思维的定位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批判性思维的定位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批判性思维的定位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批判性思维的定位Word文档格式.docx

《批判性思维的定位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批判性思维的定位Word文档格式.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批判性思维的定位Word文档格式.docx

  一、批判性思维方法技巧

  

(一)确定论题,找出结论

  论题,是会话或讨论中所出现的有争议性的问题。

对人们所谈论的事情来说,论题是一个刺激因素。

结论就是表达着或作者希望你接受的信息。

结论是通过论题的研究,有言论支持的确定性结果,没有言论支持的结果只能称作观点而非结论。

我们在生活中、网上看到的人们对一些问题表达的见解与看法,可能只是一种观点而非结论,这种缺乏论证与论据的“民意”可能不会起到建设性的效果。

  

(二)归纳理由,确认推理

  理由是对我们为什么要相信某一特定结论的解释。

它们是提供给人们并使之接受某个结论的基础内容。

一个陈述(一组陈述)必须为结论提供支持才能体现出其作为理由的功能。

  理由+结论=论证,我们通过评价作者的论证过程,才能评价由此得出的结论的可接受程度。

亚里士多德认为,论辩的论证也可采用演绎三段论和归纳三段论为论证方式,但是,与证明的论证不同,论辩的论证还可以采用简单枚举推理作为论证方式。

他说:

“必须区别论辩和论证究竟有多少种类。

这些种类包括,一是归纳法,二是推理。

  (三)审察论证之寻找歧义词句

  要接受一个结论之前,首先必须尽量弄清楚这个结论和理由的准确含义。

语言中有许多词语存在多种可能的含义,不同知识背景与价值观的人对同一词句的理解也存在偏差。

影响推理且有歧义的词句就是一些关键词句,寻找关键词句的线索是:

回顾论题,寻找关键词句。

  (四)审察论证之发现假设

  要理解一个论证,起码要知道作者掩藏的或没有明确表述的观点是什么,作者在论证的过程中会有一些没有清楚表述的前提性思想,称之为假设。

不同语言对假设句的操作千差万别,其最终都是对于句法操作的有限选择。

推论中往往是理由加假设得出结论。

假设是一种没有明确表述的信念,这种信念支持外显的推理。

假设的特点是:

隐藏的或没有清楚表述的(在多数情况下);

作者承认的;

影响对结论的判断;

具有潜在的欺骗性。

  假设可以分为价值观假设与描述性假设。

  1.价值观假设

  价值观是人们认为值得为之努力,却没有明确表述的观念。

这些观念为行为设立了标准,并通过这些标准来衡量行为的质量。

在一个特定的情境中,价值观假设是一种内隐的偏向,它代表着某种价值观胜过另一种价值观。

在一个特定的情境中,不同的价值观之间会出现冲突。

如是否应该把姐姐吸毒的事告诉父母,就存在着忠诚与诚实的冲突;

是否应当拘捕言论激进者就存在着秩序稳定与言论自由之间的冲突。

  2.描述性假设

  描述性假设是一个关于世界是什么样子,或者将来时什么样子的为阐明的观念。

即对一些事实的前提性表述。

  发现描述性假设的线索:

坚持思考结论与原因之间的差距:

“假设原因是正确的,那么从中得出的结论是否存在着错误的可能呢?

  (五)审察论证之审察统计数据

  1.不可知、有偏见的统计数据,这是一种假数据。

  2.结论与论据不相符合

  有时候,数据本身没问题,但是却用这个数据区证明一个看似相关其实无关的结论。

如有100个人中只有5个人投诉这个产品而得出这个产品的满意率是95%(没有投诉的95人并一定就是对产品一定表示满意的人)。

  3.借助遗漏信息撒谎

  由于提供的数据并不完整,我们有时往往受到它的欺骗。

如犯罪率提升了67%,这似乎很可怕,但是从3人增加到5人和从300人增加到500人都是增加了67%,但效果绝对是不同的。

因此,这种令人印象深刻或震撼人心的百分比是需要警惕的。

  比如,去年我国重视教育投入,把教育放在财政支出的重要位置,数目达到了12亿元。

这个数据需要和往年的数据以及其他数据(维稳支出、三公消费)以及其他国家教育支出以及总的财政收入做对比,才能判断作者的表述是否正确。

  4.危险的统计数据与遗漏的信息

  假设有100个心脏病患者,本来有5个发病,采用新疗法后,减少为4个人发病。

对于这一情况的描述有这样两种:

新疗法将使心脏病发作的可能性减少20%;

新疗法将使心脏病发病风险减少1%。

两种表述,第一种采用了相对的角度来表述,第二种采用绝对的角度,两种达到的效果完全不同。

  (六)审察论证之发现干扰性原因

  我们对于一件事情的认识是基于最初的认知,如果出现了其他的原因或解释,那么我们以前的认识就会因此而摇摆不定。

这些对于先前的认识粗在威胁的原因就叫干扰性原因。

  人们对于某一因果关系的确信程度和干扰性原因的数量呈负相关。

当你决定相信作者对于某件事情因果关系的论证时,你就需要从其论证出发,寻找支持论证的相关原因。

当寻找干扰性原因时,应当避开作者的解释,看看能否建构自己的理论。

  二、批判性思维方法定位及其在法学中的运用

  

(一)批判性思维的定位

  从上文对批判性思维方法的介绍,我们反过来看,批判性思维究竟是怎样一种思维方式。

要精确的对它下一个定义,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表述。

对大多数人来说,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平衡发展是生活的要求。

在笔者看来,批判性思维包括发现并提出相关批判性问题的意识,以及在适当的时机思考并回答问题的能力和意愿。

而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形成一个概念上的把握。

  1.批判性思维是一种“淘金式”的思维

  所谓淘金式思维,是建立在了解的基础上的。

我们用“海绵式”方法去建立自己的知识基础,然后再逐步的应用“淘金式”方法来指出错误、提取正确、建立自我观点。

如果具体到阅读方法上,我们就要坚持既能“走进去”,也要能“走出来”,尤其是在读书初期,一定要踏踏实实的走进书本,了解作者观点,积累自我知识,然后才能从一本本书中走出来,进行批判。

  2.批判性思维是一种开放性的思维

  这种开放性首先体现在对作者的结论的开放性认识,即并不局限于作者观点。

从上文对批判性思维方法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出,批判性思维在审察完作者的论证后,还要在寻找干扰性理由、遗漏信息的基础上得出所有的可能性、合理性结论。

第二是体现在思维过程的互动性,即不仅仅是作者单方的在传递信息,同时也是读者去提出疑问,并形成新的超出于材料之外的信息。

第三则在于思维结果的开放性,即读者在批判性思维的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结论与观点,而这个观点与结论也将不断的受到自我的批判更将受到其他人的批判。

开放性是基于批判性产生的,正是因为在阅读中对作者结论、论证过程的了解以及自己新结论的形成都是在批判与被批判的,所以才形成了它的开放性特征。

  3.批判性思维是形成理论而非意识形态的过程

  由于批判性思维的全过程是不排斥被批判的,是个开放的过程。

因此,我们可以说它是一个形成理论的过程。

之所以这样说,我们可以从劳伦斯?

纽曼在《社会研究方法――定性和定量的取向》一书中对社会理论与意识形态的比较看出这一点。

  从这个对比列表中可以很清楚的看到,我们形成了一种并非可以不断更新向前的理论性结论,这个过程最重要的就是形成了我们科学理性的认知态度。

  

(二)法学中的批判性思维

  1、批判性思维与法律思维

  二者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法律思维的特点是“依循法律逻辑,以价值取向的思考、合理的论证,解释适用法律”。

其目的是对案件事实做出合法律性的判断,在确定事实、寻找规范的过程中,要进行事实推理,法律推理,以及假设论证,审查立论。

但事实推理。

法律推理以及假设论证,审查论证等都是证明与反驳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充斥着批判性思维的运用,从本质上讲,法律思维的运用是借助批判性思维的方式来实现的。

  2、批判性思维与法律论证

  在本文的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出,批判性思维的核心部分就是识别、推理和论证,主要关注的审查论证从假设到立论的整个过程,可以说审查论证是批判性思维的重要部分。

《德尔菲报告》中提出“批判性思维认知能力的核心为:

阐述、分析、评估、推论、解释和元认知六个方面,都是围绕论证展开的。

诉讼的过程就是对于案件,允许各方出示证据、引用法律条款,通过论辩的方式证明各自的主张。

无论是法庭的辩论阶段,亦或是判决的生成,从其逻辑上讲,都应当是严谨的法律论证。

”因此我们可以看出,论证方法在法律实务重的运用,也体现了批判性思维与法律论证的不可分割性。

  3、批判性思维与法科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法学以其严密的逻辑推理和理性的分析表述着对正义的不懈追求。

法学在当下的教育之中,起着培养国家法治之才的责任,肩负建立健全中国法治社会的伟大使命,对于批判性思维的学习有着很高的要求。

批判性思维作为一种提高智力的思维形式,它要求熟练地、灵活地应用分析、运用从观察、推理、论证、交流中所获得的信息,并用其指导行动。

这种思维形式,能够让学生在学习法律的过程中准确的理解法律,并且推陈出新,发展法律适用的范围。

批判性思维作为法学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帮助法学学子形成公正、合法、严谨的态度,塑造相应的人格,从而造就出一大批能准确地运用“凝固的智慧”去裁断各种差别的行为以及经常变幻的事件的未来法律工作者。

  三、结语

  尽管多数人会在成长过程中,尤其是在接受学校教育过程中,或多或少发展一些批判性思维的习性和技能,但专门强调批判性思维者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的教育会使他们在这方面的素质得到明显提高。

当面对大量信息冲击、认知能力有限、社会科学答案并不确定唯一这样一个大前提,虽然我们得出的结论会有不足与纰漏,但是只要我们是一个开放、批判的认知态度,那一定会在不断批判的过程中求得真知。

  参考文献:

  [1]岳晓东.批判性思维的形成与培养:

西方现代教育的实践及其启示[J].教育研究,2000,(8)

  [2](美)尼尔?

布朗、斯图尔特?

基利.学会提问,机械工业出版社,第10版,第10页

  [3]亚里士多德.工具论,李匡武译,广东人民出版社,1984:

277

  [4]徐杰.假设句句法的跨语言比较[N].汉语学报,2009

  [5]JohnChaffee.ThinkingCritically.Boston:

HoughtonMifflinCompany.1988

  [6][美]劳伦斯?

纽曼.社会研究方法―定性和定量的取向.郝大海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7]李志国.论法律文书概念的修正[J].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院报,2010

  [8]戴维?

希契柯克.批判性思维教育理念[J].高等教育研究,2012,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