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块码头施工方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684108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51 大小:76.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方块码头施工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方块码头施工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方块码头施工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方块码头施工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方块码头施工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方块码头施工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1页
方块码头施工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1页
方块码头施工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1页
方块码头施工方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1页
方块码头施工方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1页
方块码头施工方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1页
方块码头施工方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1页
方块码头施工方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1页
方块码头施工方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1页
方块码头施工方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1页
方块码头施工方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1页
方块码头施工方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1页
方块码头施工方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1页
方块码头施工方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1页
方块码头施工方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1页
亲,该文档总共5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方块码头施工方案.docx

《方块码头施工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方块码头施工方案.docx(5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方块码头施工方案.docx

方块码头施工方案

柬埔寨西哈努克港3×135MW燃煤电厂工程

施工组织设计

(方块码头)

工程名称:

柬埔寨西哈努克港3×135MW燃煤电厂工程

编制单位: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柬埔寨西哈努克港3×135MW机组工程(C标段)项目经理部

主管:

审核:

编制:

报送日期:

年月日

第一章编制依据

1.合同:

C.I.I.D.G鄂尔多斯鸿骏电力有限公司柬埔寨西哈努克港3×135MW机组工程(C标段)施工合同(合同编号:

CEHE/SG110005)

2.招标文件:

C.I.I.D.G鄂尔多斯鸿骏电力有限公司柬埔寨西哈努克港3×135MW机组工程(C标段)施工招标文件(招标编号:

CEHEZ-SG110005)

3.设计文件

1)图纸

由天津水运工程勘察设计院设计的图纸:

《柬埔寨西哈努克港3×135MW燃煤电厂工程码头平立面图》(JPZDC-HGCS-MT01);

《柬埔寨西哈努克港3×135MW燃煤电厂工程码头断面图》(JPZDC-HGCS-MT02~PZDC-HGCS-MT04);

《柬埔寨西哈努克港3×135MW燃煤电厂工程胸墙配筋图》(PZDC-HGCS-MT09);

《柬埔寨西哈努克港3×135MW燃煤电厂工程15T系船柱大样图》(PZDC-HGCS-MT10);

《柬埔寨西哈努克港3×135MW燃煤电厂工程橡胶护舷安装详图》(PZDC-HGCS-MT11);

《柬埔寨西哈努克港3×135MW燃煤电厂工程基槽挖泥平面图》(JPZDC-HGCS-MT12);

《柬埔寨西哈努克港3×135MW燃煤电厂工程基槽挖泥断面图1-1》(PZDC-HGCS-MT13)。

2)地质报告:

根据天津水运工程勘察设计院提供的地质勘探资料。

4.规范、标准

《水运工程质量检验标准》(JTS257-2008)

《水运工程测量质量检验标准》(JTS258-2008)

《水运工程测量规范》(JTJ203-2001)

《港口工程地基规范》(JTS147-1-2010)

《水运工程施工安全防护技术规范》(JTS205-1-2008)

《重力式码头设计与施工规范》(JTS167-2-2009)

《疏浚岩土分类标准》(JTJ/T320-96)

《疏浚工程土石方计量标准》(JTJ/T321-96)

《水运工程混凝土施工规范》(JTS202-2011)

《码头附属设施技术规范》(JTJ297-2001)

本工程技术规格书的有关条款

第二章编制说明

为了更好的指导施工,优化施工工艺,节约成本,加强安全环保措施,在严格执行招标的质量等级及各项技术指标的要求及有关规范规定的基础上,本着均衡施工的原则确定施工工艺流程,组织各工序紧密衔接的平行流水或交叉作业,合理安排施工机具的流动,最大限度地避免工序间的干扰,从而保证工期目标的实现。

第三章工程概况

1.工程地理位置

柬埔寨西哈努克港3×135MW燃煤电厂工程取水工程位于柬埔寨西哈努克市(Sihanoukville)及西哈努克港以北约15km,苏基密(Sokimex)原油码头以北4km处海岸。

2.工程概述

码头长105m,采用重力式方块结构,方块及胸墙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

码头由下至上分别为:

3.5m厚10~100kg抛石基床;基床上摆放两层方块,单个方块最大重量为165.9t;方块上方为现浇混凝土胸墙;码头后方采用10~100kg抛石棱体;棱体后方设置倒滤层,依次为:

顶厚500mm二片石、顶厚300mm碎石垫层、450g/m2土工布、顶厚300mm碎石。

倒滤层后方为回填土。

码头面层从上至下依次为20cm混凝土面层,30cm厚级配碎石,30cm厚二片石。

3.主要设计工程量

序号

项目

单位

数量

备注

1

1#方块

m3

1693.2

67.73m3/个,共25个

2

2#方块

m3

1083.65

67.73m3/个,共16个

3

3#方块

m3

539.65

33.73m3/个,共16个

4

4#方块

m3

115.04

60.13m3/个,共2个

5

胸墙XQ

m3

555.8

79.4m3/个,共7个

6

浆砌石挡墙

m3

249.28

124.64m3/个,共2个

7

C30压顶

m3

26.55

 

8

10~100kg抛石棱体

m3

6597.36

 

9

顶厚500mm厚二片石

m3

2364.6

 

10

顶厚300mm厚碎石

m3

734.3

 

11

450g/m2土工布

m2

3208.66

 

12

顶厚300mm厚碎石

m3

2248.4

 

13

10~100kg块石

m3

11908.75

码头基床考虑1.5m沉降

14

15t系船柱

7

 

15

TD-D300Hx1500L

14

 

16

TD-B300Hx1500L

14

高反力型

17

码头基槽挖泥量

m3

21805

考虑超宽1m、超深0.5m

18

胸墙钢筋量

kg

23609

 

19

200mm厚C30混凝土

m3

588

 

20

300mm厚级配碎石

m3

905.1

 

21

300mm厚二片石

m3

934.5

 

22

回填土

m3

12317.3

 

4.质量要求

质量要求标准:

按交通运输部颁布的《水运工程质量检验标准》(JTS257-2008)评定,达到合格标准。

5.自然条件

5.1水文情况:

5.1.1基准面及换算关系

本工程潮位及高程以Sihanoukville港平均海平面(MSL)为基准面,平均海平面与海图基面关系如下:

5.1.2潮汐性质及潮型、水位特征值

西哈努克市磅流湾主要受南海潮波控制。

根据工程区附近潮位站(10°44′31″N,103°34′50″E)2000年11月19日至12月25日实测潮位资料统计,本海域潮汐系数F=(HK1+HO1)/HM2为5.1,潮汐性质属正规日潮型。

平均高潮位为0.56m,平均低潮位为-0.15m,平均海平面为0.23m,平均潮差为0.71m,涨潮和落潮平均历时分别为12.7h和12.1h(见表1、图2)。

磅逊湾潮汐特征值统计结果表1

项目

特征值

最高潮位

0.83m

平均高潮位

0.56m

平均低潮位

-0.15m

最低潮位

-0.71m

平均海平面

0.23m

最大潮差

1.37m

平均潮差

0.71m

平均涨潮历时

12.7h

平均落潮历时

12.1h

潮位基面:

MSL

5.1.3设计水位

设计高水位1.00m

设计低水位-1.14m

5.1.4波浪

在重现期50年一遇波浪作用下,受港池开挖对波浪的折射影响,在S~SW向浪出现时,引桥处波高略有减小;在W向和NW~N向浪出现时,引桥Y1点处于折射掩护范围,波高分别可减小0.30m和0.15m。

在重现期2年一遇波浪作用下,各向传播至工程区的波高相对较小,港池和航道的折射影响不明显,各计算点波要素相对变化较小。

在重现期50年一遇波浪作用下,码头、引桥、围堰和华电码头引桥最大H1%波高分别为3.35m、3.21m、2.53m和3.23m,最大波高均出现在NW~N向;在重现期2年一遇S~SW向波浪作用下,码头泊位区最大H4%波高不超过0.5m;在W向和NW~N向波浪作用下,码头泊位区最大H4%波高均在1.0m左右。

5.2气象情况

5.2.1气温

根据西哈努克气象站连续18年(1989年~2006年)气温资料统计(见表2.1-1),本地区历史最低温度为13℃,最高气温为40℃,年平均气温为28.8℃。

5.2.2降水

本工程位于北纬10°附近,日照充足,海洋蒸发作用明显,空气易对流冷却而形成降水。

本地区5月~10月有丰富降水为雨季,11月~4月为旱季。

5.2.3风况

工程区附近风向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

在雨季(5月至10月),主要风向为西向和西南向;在旱季(11月至4月),主要风向为北向和南向。

各向年平均风速介于3.0m/s~6.0m/s之间。

5.2.4台风影响

1991~2000年间,柬埔寨地区平均每年受到2-3个台风影响,台风主要集中在6~11月份。

5.3工程地质

根据招标文件中提供的地质勘察报告,在工程区域共布置钻孔7个。

土层由上至下分别为淤泥、粉质粘土、强风化砂岩、中风化砂岩。

具体地质纵断面见附图四。

典型钻孔柱状图见下图。

5.4施工天数确定

根据本地自然条件分析,并对当地情况的考察了解,初步确定每月施工有效工日可分为雨季、旱季,雨季有大风影响有效工日为每月15天,旱季为25天。

第四章工程特点分析

1.施工受海上气候影响大

工程位置主要W~NW~N向水域开阔,NW~N向主要为磅逊湾内风成浪,W向波浪需考虑外海浪经岛链间通道传入叠加影响。

而现场没有提供大型施工船舶停靠的地点,因此需认真落实防台防风等预防措施,做好防台、防突风等安全工作,及时收听天气预报做好船舶机械避风工作,确保船机设备及人员安全。

2.施工区域水深较浅

方块码头区域水深仅为-2m左右,对方块出运增加了施工难度。

为保证方块正常出运,必须专门为方块出运开挖出一条航道,且对出运的船舶提出了较高要求。

3.大体积砼防裂问题

方块混凝土属于大体积素混凝土结构,砼水化过程中产生的水化热,使砼的内部与表面往往出现较大的温差,生成强大的温度应力,使砼产生裂缝。

这就要求在水泥品种选择、配合比设计、混凝土浇筑、施工中的养护等方面采取一定的措施,以避免裂缝的出现。

4.雨季施工

施工期为柬埔寨雨季,各工序要做好充分的防雨措施,在施工中制定保证安全的技术措施和组织措施,并贯彻到施工的每一环节,加强施工中的检查验收,确保工程顺利进行。

第五章工程总体安排

1、节点工期:

序号

分项工程

开工日期

完成日期

1

方块预制

2012.7.15

2012.9.20

2

基床抛石

2012.7.31

2012.8.25

3

基床整平

2012.8.25

2012.9.10

4

方块安装

2012.9.11

2012.9.30

5

胸墙施工

2012.10.08

2012.10.25

2、施工流程:

3、船机设备的总体配置

序号

机械名称

型号

单位

数量

1

抓斗式挖泥船

4.5立方

1

2

泥驳

1000立方

2

3

拖轮

6

4

运石方驳

3

5

整平方驳

1

6

夯实方驳

1

7

240t土扒杆起重船

1

8

交通船

1

9

汽车吊

35t

1

10

混凝土罐车

9方

3

11

反铲

4

12

装载机

2

13

自卸车

15方

10

14

平板车

1

15

发电机

320kw

1

第六章施工方法

第一节水下基槽开挖

1.工程概况

码头基槽全长118m,以隔热堤0+621.5处设为方块码头基槽挖泥的起点0+0,以隔热堤0+503.5作为方块码头基槽挖泥的终点0+118。

基槽的底标高为-8.5m,0+0~0+0+11.75和0+168.25~0+180区域底宽14.65m,剩余区域底宽11.75m。

-5m以下区域挖泥边坡为1:

1.5,-5m以上区域挖泥边坡为1:

5,开挖总方量为21805方。

码头前沿停泊水域底标高为-5m。

开挖区域的土质自上而下大致为:

淤泥、粘土、粉细砂。

2.施工工艺流程:

总体布置:

基槽挖泥由0+0m处开始,逐步向0+118处推进,由于基槽较窄,水深较浅,故安排一条挖泥船进行施工。

施工过程中分一条、全断面推进。

施工时,抓斗船平行于基槽轴线方向驻位,船艏、船尾四口锚固定船身,泥驳靠泊在挖泥船的一侧。

由于基槽处水深较浅、范围较窄,优先采用自航式泥驳。

施工工艺流程:

 

3.施工方法

3.1施工准备

施工前,利用测深仪测量开挖区域海底原泥面,并设置基槽挖泥控制边标。

浮标要求上刷反光漆,便于夜间施工。

每个浮标位置需测量定位,并间隔2天进行一次复测。

项目部负责设置水尺,施工队伍需安排专人看水尺,同时在抓斗钢丝绳上做好刻度标记,挖泥时通过水尺严格控制挖泥深度。

3.2挖泥船施工方法

3.2.1挖泥船进场定位

挖泥船进场后,船长通过观看边标,指挥水手抛船艏及船艉锚,待前后锚均系好,再利用锚机对船位进行精确调整后,方可进行挖泥作业。

3.2.2泥驳准备装泥

挖泥船驻位完成后,自航泥驳停靠在挖泥船旁边,驻位完成后做好装泥准备。

3.2.3挖泥船施工

施工时,抓斗船平行于基槽轴线方向驻位,泥驳靠泊在挖泥船的一侧,开始抓泥作业。

抓泥时直接挖到要求的标高再进行移船,每次移船距离不超过一个抓斗宽度。

开挖过程中严格控制超深、超宽。

根据土质情况确定基槽的标志设置位置,边坡由土方自由塌落形成。

弃泥位置设在项目部指定区域。

施工中,船舶因故停止施工,应及时向项目部报告(除正常补给、移船、检修等原因外),船舶进退场必须提前通知项目部。

3.3挖泥验收

挖泥工作完成之后,利用测深仪测量挖泥区域水深,合格后报监理单位,监理工程师及时组织施工单位专职质量员等进行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4.施工工期及功效分析

工期:

进度要求,2012年7月15日~2012年7月30日,施工强度为每天1400立方。

计划配置1艘4.5方抓斗船、2艘自航式泥驳进行挖泥工作,每天抓泥2000方,满足进度要求。

5.质量保证措施

5.1挖泥船应严格按照基槽施工图进行施工,不允许出现超深、超宽。

5.2对于出现漏挖、浅挖的区域应及时返工,直到检查合格后,方能进行下一步施工。

5.3泥驳不得在已施工完成的基槽上过往,防止回淤

5.4水下基槽开挖的允许偏差、检验数量和方法如下:

序号

项 目

允许偏差

(mm)

检验单元和数量

单元测点

检验方法

1

平均超深

500

10米一个断面

1

测深水砣检查,2m一个点

2

每边平均超宽

2000

2

在全部断面图上量测,取各边平均值

第二节水下基床抛石

1.工程概况

本码头工程抛石基床的结构型式为暗基床,基床总长118m。

基床两侧坡肩的坡度均为1:

1.5,基床顶标高设计为-5m,基床底标高为-8.5m。

抛石基床石料规格为10~100kg块石,抛石总量约为11980.75m3。

由于基床厚度为3.5m,抛石分两层进行,第一层抛石厚度2m,第二层抛石厚度为1.5m。

第一层抛石完成之后进行夯实,夯实完成后再进行第二次抛石。

2.施工工艺流程

施工准备→方驳定位→抛石船运料→基槽第一层抛石→基槽夯实→基槽第二层抛石→验收

3.施工工艺及方法

1、基床抛石测量控制

基床抛石工程测量主要是水下测量,根据施工控制网完成平面控制和高程控制。

2、抛填主要施工工艺

基床抛石及护坡块石工程主要采用600t平板驳定位、1000t平板驳运输的方式进行。

1)基床抛石采用方驳定位(配带1m3反铲)、载重量1000t方驳组成抛石船组。

出石工艺图

2)基床抛石前,应由潜水员对基槽进行检查,如表面淤积物厚度超过规范要求应进行清理,用挖泥船清除淤泥。

3)在抛石过程中应及时用测砣测量所抛基床的顶面标高,防止抛高。

4)每一个施工作业段抛石完成之后应作好标记,防止进行下一个相临施工作业段抛填时在两作业段的相接部位超抛或漏抛。

5)在抛石过程中应勤对标志、勤看水位、勤测水深,防止抛高或漏抛。

6)根据规范要求及以往的施工经验,基床补抛完成后应由潜水员进行粗平,基床抛石完成后应及时组织验收,合格后及时组织下一道工序施工,防止基床回淤。

4.船机配备及功效分析

进度要求,2012年7月31日~2012年8月25日,施工强度为每天500立方。

计划配置1艘600t平板驳定位、2艘1000t平板驳运输进行抛石工作,每天抛石可达1000方,满足进度要求。

5.质量控制措施

5.1严把石料进场关,石料必须是不风化、不成片状、无严重裂纹的岩石,不带泥土,在水中饱和状态下的抗压强度不低于设计要求。

5.2抛填完成后迅速进行下道工序施工,避免基床回淤。

5.3抛填过程,及时进行测量验收检查,严禁出现超高现象,不足低凹处及时补抛。

5.4现场监测控制制度化,利用GPS、测深仪、全站仪、经纬仪和水准仪等常规测量控制手段,对抛石工程做全面、精确的监控。

5.5基床抛石施工试抛措施

5.5.1正式施工前选择典型部位进行试抛作业(典型施工),确定水流对块石作用产生的偏移量数据,根据实际抛填料位置的测量数据进行分析总结,用于正式施工参考。

5.5.2在施工过程经常分析石体落位偏差情况,及时做出调整。

严格控制抛石偏差,基床块石抛填外坡线预留宽度大约1.0m。

5.6抛石基床预留夯沉量

抛石基床按试夯和经验预留夯沉量。

5.7水下基槽抛石的允许偏差、检验数量和方法

序号

项目

允许偏差(mm)

检验单元

和数量

单元测点

检验方法

1

顶面

标高

+0

-500

每5~10m

一个断面,且不少于三个断面

1~2m一个点

用回声测深仪或测深水砣检查

2

边线

+400

-0

2

第三节水下基床夯实

1.工程概况

本工程基床厚度为3.5m,在施工中按规范要求分二层进行夯实,第一层基床厚度为2m,顶面夯实宽度9.5m,第二层基床厚度为1.5m,顶面夯实宽度7.5m。

2.施工工艺流程

施工顺序:

按基床抛石顺序施工,。

施工流程:

第一层基槽抛石→第一层基槽夯实→第二层基槽抛石→第二层基槽夯实→验收

3.施工方法

1、基床粗平

在夯实之前,要求基床有一定的平整度。

根据抛石基床的验收资料,如果局部高差大于300mm时,则需要潜水员水下对基床顶面进行整平,其允许偏差为±150mm,整平方法为方驳吊机吊钢轨控制高程,潜水员水下整平。

2、夯实方驳定位、夯实

施工船机包括:

400t平板铁驳一艘,55t单抽履带吊一台,机动艇一条。

夯实落距的确定:

夯砣为铸钢锤,钢锤面直径为1.34m,重5.8t,落距3.0m,夯实冲击能123kJ/m2。

基床夯实工艺图

夯实过程中要经常检查起重索具,防止发生机损事故。

4.质量验收

基床夯实后,要做夯实验收,采用复夯一次夯沉量的平均值来判定。

方法为在施工段中(不大于100m)任取10m一段,用原夯锤、原夯击能复打一夯次(夯锤相切排列不压半夯)。

用水准仪和测深水尺测量夯沉量,每1m取一断面,每1m一个点,其平均沉降量不大于30mm。

夯实船上要备有测深水砣,随时掌握夯实情况,加强基床抛石接茬处高程的测量。

在夯实过程中方驳要仔细对准位置,严格按照确定的夯次进行夯实,另外要严格控制各断面的夯锤数,严禁少夯、漏夯。

分条处衔接压夯不小于2m。

基床夯实后,其顶面如需补抛块石,则采用二片石补抛。

当补抛面积大于30m2,厚度大于500mm时,应做补夯处理。

第四节水下基床整平

1.工程概况

本工程工程为方块式结构,基础为10-100kg抛石基床,顶标高为-5m,方块底宽4.5m,长4.98m。

根据规范要求,基床采用极细平,整平宽度为5.5m,整平长度106m,整平极细平面积为671m2。

2.施工工艺流程

3.施工方法

1、施工顺序

基床整平施工顺序和基床抛石顺序一致,分段进行整平,每段定为50m。

2、船机组合及测量检测仪器配备

船机组合:

整平方驳及附属设备。

测量仪器:

GPS定位系统、测深导尺、全站仪。

3、基床整平工艺及方法

3.1基床整平工艺

(1)导轨布设:

整平导轨沿基床轴线方向布设,共布设2条,每侧各宽出设计安装边线位置30cm宽。

(2)整平刮道设计:

整平刮道采用两根槽钢([12)对扣而成。

(3)整平船下料:

整平船是由2000t方驳改造而成,上面配有整平附属设备。

整平船在出石码头上完料后运至现场并由GPS辅助定位驻位完毕后,根据潜水员水下指挥要求,反铲下料。

(如下图所示)

整平用料主要为二片石和碎石。

(4)潜水员按轨道顶面标高,用刮道进行整平。

刮道整平完毕后,进行整平导轨的复测工作,然后再进行一遍刮平工作。

3.2基床整平方法

(1)基床整平采用方驳定位、供料、潜水员辅以简单手工工具,在水下下钢轨、拉刮道、手工摆铺石料、进行基床整平的方法。

(2)钢轨采用Φ100密封钢管轨、刮道采用双[12槽钢密封刮道,垫块采用混凝土预制块,垫块尺寸分两种:

300×300×100mm,300×300×300mm。

为进行标高微调,需配备一部分平面尺寸200×200mm,厚度5mm~20mm不等的钢垫板。

(3)整平上料由800t驳船靠在出石码头,用反铲装船后,运至整平现场系在整平方驳上。

下道时,方驳垂直于轴线方向驻位。

(4)整平前要对钢轨顶标高进行一次复核,钢轨顶标高允许误差±10mm,误差较大,可采用不同厚度的钢板调整,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

(5)基床整平的范围不得小于规范规定,基床顶面的坡度应符合设计规定,整平允许偏差:

极细平:

±30mm。

验收合格后将刮道钢轨收起。

(6)潜水用具应经常检修,施工船舶不得在潜水作业区抛锚、带缆,并应绕行。

3.3基床整平施工记录

基床整平施工前把建立好的总整平施工区域分段、导轨位置图交给基床整平操作手,基床整平操作手必需随时在分段、导轨位置图上标明完成区域的位置等整平情况,在分段、导轨位置图上做好详细的施工记录,以便于每作业班交接作业和防止漏整平及多整平施工。

4.基床整平验收

1、主要检验项目

整平的范围和方法应满足设计要求,并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重力式码头设计与施工规范》的有关规定。

基床顶面的坡度应满足设计和施工方案的要求。

2、一般检验项目

水下基床整平的允许偏差、检验数量和方法

序号

项目

允许偏差

(mm)

检验数量

单元

测点

检验

方法

1

极细平顶面标高

±30

每2m一个断面

2~3

经纬仪或GPS定位,用水准仪、水深侧杆测量钢轨内侧1m和中线处。

2

整平边线

+500

0

2

经纬仪或GPS定位,用水准仪、水深测杆测量

5.施工进度安排及施工强度

计划施工时间:

共15天,有效工日10天。

施工强度:

671m2/10天=67.1m2/天。

6.基床整平船机配备

2000t方驳1艘(整平船)、800t驳船1艘(上料船)

第五节方块预制

1.工程概况

本工程共有4种型号的方块总计59块,C30混凝土方量总计3431.7m³。

具体型号如下表所示:

数量(个)

单个混凝土体积(m³)

单块重量(t)

1#方块

25

67.73

165.9

2#方块

16

67.73

165.9

3#方块

16

33.73

82.6

4#方块

2

57.52

140.9

2.施工工艺流程

施工准备→模板支立→混凝土浇注→混凝土拆模、养护

3.施工方法

3.1施工准备

预制场地地基整平压实后,使用C25混凝土浇筑15cm厚C10地面。

3.2模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