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842455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36.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北师大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北师大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北师大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北师大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北师大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北师大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北师大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北师大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北师大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北师大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北师大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北师大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北师大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北师大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北师大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北师大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北师大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北师大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北师大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师大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北师大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北师大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指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方法。

实验法分为:

实验室实验法和自然实验法。

学习过程:

指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

第一章

发展:

指个体随着年龄的增长,在相应的环境的作用下,整个反应活动不断得到改造,日趋完善、复杂的过程,是一种体现个体内部的连续而又稳定的变化。

心理发展:

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心理发展的特征:

连续性和阶段性;

方向性和不可逆性、不平衡性、个别差异、发展的关键性。

简述教育对心理发展的影响:

第一、教育内容和要求必须适合学生心理发展水平,并高于学生心理发展水平。

第二、教育虽然制约着学生的心理发展,但教育力量不是万能的、唯一和无条件的,教育工作不能忽视其他因素对学生心理发展产生的重要影响。

第三、教育对心理发展的作用并不是机械的、简单的、直接的授予过程,而是通过学生的积极活动来实现的。

第四、学生心理发展虽然有共性,但在发展的速度、水平、各种心理机能的优势表现及个性心理特征等方面,都有差异性,不能一概而论。

皮亚杰心理发展观:

皮亚杰认为个体通过同化、顺应、平衡化的发展认知过程,达到对环境的适应。

他将智慧的发展划分为感知运算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四个阶段。

埃里克森心理发展观

第一阶段:

获得基本信任感而克服基本不信任感。

第二阶段:

获得自主感而避免怀疑感与羞耻感。

第三阶段:

获得自主感而克服内疚感。

第四阶段:

获得勤奋感而避免自卑感。

第五阶段:

获得同一感而克服同一性混乱。

第六阶段:

获得亲密感而避免孤独感。

第七阶段:

获得创造力感,避免“自我专注”。

第八阶段:

获得完美感而避免失望感。

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观点

维果茨基认为,儿童心理发展有两种水平:

第一种水平是现有发展水平、这是指儿童独立活动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

第二种水平是指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于别人的帮之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也就是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力,这两种水平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据此他提出了教学应走在发展的前面的观点。

他还提出学习的最佳期限。

维果斯基认为,在儿童智力活动中,对于所要解决的问题和原有能力之间可能存在差异,通过教学,儿童在教师帮助下可以消除这种差异,这个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

一、遗传的影响。

第一、遗传素质是儿童心理发展的物质前提。

第二,遗传素质影响着儿童心理发展的速度和水平。

二、环境的影响。

第一、自然环境对儿童的心理发展有着极大的影响。

第二、社会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儿童心理发展哦方向和水平。

第三、教育在一定的环境中,对儿童的心理发展起主导作用。

群体的特征:

共同的目标、共同的情感、共同的价值规范、一定的组织结构。

群体的分类:

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假设群体和实际群体、大群体和小群体、松散群体、联合群体和集体。

群体对个体的影响:

第一、社会助长与社会堕化。

第二、从众与服从。

第三、群体极化与去个性化。

第四、竞争与合作。

班级四种人际关系类型人物:

人缘型、嫌弃型、孤独型、中间型。

师生关系:

学生对老师打态度。

童年期:

教师在学生的心目中是绝对的权威。

少年期:

即小学高年级和初中时期,随着同伴之间交往的增多,学生无条件信赖、服从教师的程度有所下降,而同伴的重要性和影响力显著提高。

青年初期:

由于知识经验的增长和思维的独立性、判断性的增强,学生对师生关系有了新的要求,那就是希望从教师哪里获得更多的独立和尊重、关心和信任、友好和平等。

第二章学生差异心理

智力的差异表现在水平的差异、类型的差异、性别的差异、年龄的差异

学习的非智力因素包括学习动机、学习兴趣、情绪感情、气质、性格

学习兴趣分为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

与学习相关把学生分为:

竞争型、依赖型、协作型、参与型、回避型、独立型。

学习动机:

是激发和维持人的学习行为,并使学习行为指向一定学习目标的内部动力。

情绪情感的差异:

1、情绪与学习效率。

二、情绪、情感与智力活动。

第三、情感的品质与学习。

气质差异:

第1、学生不同气质的表现特征引发教师的不同反应。

第2、学生的气质类型对符合课堂上的教学要求存在差异性。

第3、学生自身的气质对学习的适应性是不同的。

如何对教育进行智力的早期开发

1、遗传与胎教:

胎教指孕妇自我调控身心的健康与欢愉,为胎儿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

同时也指给生长到一定时期的胎儿以合适的刺激,通过这些刺激,促进胎儿生长。

2、营养:

三、早期教育:

做游戏,在大自然中学习,发展绘画能力,提供音乐环境,提高语言理解与表达能力,给孩子讲故事和让孩子续编故事。

特殊儿童的类型:

资质优异儿童、智力落后儿童、盲聋哑儿童、情绪困扰儿童、学习困难儿童。

智力落后儿童的教育:

分类:

可教育者,可训练者,保护对象。

对于轻度智力落后的儿童,采用适合患者水平的教育措施,能促进智力进一步发展,并达到适应社会要求的水平。

比如对他们特别关心、爱护、热情,让他们进入一个更多变化的、富有刺激的、高度激动的情绪影响的环境,轻度智力落后是能够经过教育而好转的。

为落后儿童设立特殊班级或者专门学校,把他们集中起来,编入特殊班进行系统的、适合他们特点的教学。

或者采用诊断性补救教学,针对儿童缺陷的特点,缺什么补什么。

特殊班对智力落后的儿童进行有针对性的系统教育,在学习初期,应加强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觉性,课业内容要适合他们的水平,不宜过高。

教法要特别注意采用具体、形象、生动的看、听、摸、尝、演等直接手段,而且要进行更多的练习,知识才易被掌握。

学习知识时要辅以图片,幻灯片和戏剧性的扮演角色表演,以补充和代替抽象的概念,补足其亲身的经验。

智力严重障碍者,则应送到专门治疗智力落后病人的医院进行治疗或在家里保护起来。

学习困难的原因:

(一)家庭因素。

学历、工作、单亲家庭。

(二)学校原因。

学校的教育观念转变不够,教师的教学行为不当。

(三)个人因素。

理解能力较差,自制力较差,学习主动性、自信心较差,学习方法不当。

学习困难儿童教育:

一、要根据学习困难儿童的特点进行教育。

如注意力易分散,不要把教室布置的五颜六色,要单独色;

多利用各种直观的教具吸引他们的注意和学习兴趣;

教学环节要有节奏。

二、根据儿童困难特点制定教学与学习的目标。

三、正确运用强化法对学习困难儿童进行行为矫正。

第三章学习动机

动机:

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它一般有三种功能:

激活功能,指向功能,强化功能

激发和维持人的学习行为,并使学习行为指向一定学习目标的内部动力。

学习动机的基本成分学习需要和学习期待与诱因两个基本因素组成。

奥苏泊尔将成就动机区分为认知内驱动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动力、附属内驱力。

学习动机分类:

(1)根据学习动机作用时间的长短以及它与活动目标的关系,可以把学习的动机分为间接的远景性学习动机和直接的近景性学习动机。

(2)根据学习动机的自发性和目的性,可以将学习动机分为外在性和内在性学习动机。

(3)根据学习动机作用的主次不同,可以将学习动机分为主导性学习动机和辅助性学习动机。

简述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

耶基斯——多德森法则认为,在比较容易完成的任务中,中等偏高的动机水平学习效果最好;

在比较困难的任务中,学习效率反而会由于学习动机强度的增加而下降,这样的请境中中等偏低的动机学习效果最好;

在中等难度的任务中,学习动机强度的增强有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这种情境下学习动机水平为中等时学习效果最好。

一般来说学习动机通过两方面对学习行为产生影响。

第1、学习动机作为一种非智力因素,间接地对学习起作用。

第2、学习动机作为一种学习结果,强化学习行为本身,促进学习——动机——学习的良性循环。

简述学习动机的强化理论:

人们具有某种行为倾向,主要取决与先前这种行为和刺激因强化而建立的牢固联系。

合理地使用强化手段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学校中经常采用奖励与惩罚,就是通过外在诱因来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

因此强化是行为的决定因素。

强化动机理论把动机归纳为外部刺激和外部强化的作用,这种观点只强调行为产生的外部原因,忽视了人的主观性和自觉性,因而无法从更高的层次上解释人们的行为。

简述归因动机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韦纳提出,主要从结果来阐述行为的激起。

他认为一个人在分析其行为成败的根由时,主要涉及六个方面:

能力、努力、工作难度、运气、身心状况、别人的反应。

上述成败的原因可以从三个维度进行归类:

一是控制点,把成败归于自身内部原因还是外部原因。

二是稳定性,即成败原因在性质上是稳定的还是不稳定的。

三是可控性,即成败原因可否由自己控制。

只有当学生认为学习的成功是由于学习任务太容易而学习的失败是因为自己的努力不够时,才有可能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

简述自我效能理论:

自我效能感是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学习行为影响血液成绩所持有的有效或无效的主观体验。

自我效能感的强弱,与学生实际获得的学习结果紧密相连。

学习优秀的学生取得了理想的学习成绩,有助于形成较强的自我效能感,较强的自我感又能激励学生继续努力,进一步证实和加强最初的自我效能感;

而学习困难的学生在学习上屡遭挫折,无法达到预期的学习结果,因此可能形成越弱的自我效能感。

总之,自我效能感通过影响学生的自我评价、自我判断和自我反应对学习动机起推动和阻碍的作用。

简述需要层次理论: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把人的需要从低级到高级划分为五个层次:

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马斯洛认为,前四种需要是低级的缺失需要,它们是学习动机的潜在因素。

而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一种高级的生长需要,它包括认知和理解、审美、创造三种需要。

生长需要是绝不可能完全得到满足的,越是满足,需要就越强。

学习是为了低级需要得到更大的满足,但更重要的是为了追求自我实现,即通过学习使自己的价值、潜能和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

因此,自我实现的需要是引发学习动机的主要因素。

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

激发和维持外部动机的措施:

第一:

向学生提出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

第二:

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

第三:

正确评价,适当表扬与批评。

1、奖励和惩罚对学习的影响。

2、有效地进行表扬和奖励。

第四:

合理设置课堂环境,妥善处理竞争和合作。

1、课堂目标结构2、竞争型课堂结构激发以表现目标为中心的动机系统

3、合作型课堂结构激发一社会目标为中心的动机系统

4、个体化课堂结构激发以掌握目标为中心的动机系统。

第五:

正确认识并妥善组织竞赛。

激发与维持内在动机的措施

第1、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认知矛盾,激发求知欲。

第2、发现学习也是激发学生内在动力的有效方法。

第3、适当进行归因训练,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1、归因方式对学习动机的影响(对成功与失败的感情反应;

对成功与失败的期望;

所投入的努力;

自我概念)2、积极归因训练。

第4、培养学习兴趣。

第5、利用原有兴趣、动机的迁移。

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具体做法

第1、教育学生明确学习知识的社会意义。

第2、培养学生对每门课程的积极的学习态度,形成定势,有助与培养学习的兴趣。

第3、不断改进教学方法,采用有趣的、变换的方式呈现教学内容。

第4、组织学生参加课内外实践活动和学科兴趣小组,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中体验到成功的愉快和学好知识的乐趣。

第5、教师要以自身所教学科的兴趣和热情给学生以良好的示范。

第6、不断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在某一领域的知识不断积累,这是对某一具体知识领域产生稳定而浓厚兴趣的基本条件。

第四章学生学习策略

学习策略:

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习者对学习任务的认识,对学习方法的调用、对学习过程的调控。

学习策略的含义:

一,把学习策略看做具体的方法或技能。

二,把学习策略看作学习的规则或能力。

三,把学习策略看做是学习的调节和控制的技能。

学习策略的特点:

艺术性、主动性、对策性

基本学习策略是对学习材料的信息加工策略,是内部学习方法。

包括复述策略、精细策略、组织策略。

学习的支持性策略又称外部学习方法,主要指学生对学习活动的组织安排和具体方法的运用。

加涅根据学习结果将学习分为五种:

言语信息、理智技能、认知策略、态度、动作技能。

美国心理学家奥苏伯尔对学习从两个维度分类,一个维度是根据学习进行的方式,把学习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

另一个维度是根据学习材料的性质及其学习者的理解程度,将学习分为机械学习和有意义学习。

举例说明精细策略在学习中的运用:

精细策略是自己精心编制一个合适的提取线索,并将此线索与需要回忆的内容联系起来。

精细策略常用的有实例法、表象法、图示法、类比法、比较法、谐音法、符号转换法、缩句法等方法。

(一)类比是一种比较,这种比较是在本无相似之处的事物之间创造出相似之处,以进行比较。

如把什么东西比喻为什么,把血管比喻为水管,心脏就像水泵。

(二)记忆术。

是一种通过在本无内在联系的项目间建立联系,一增强项目的意义性的策略。

记忆术有以下几种

位置法:

在学习者的头脑中确定一条熟悉的路线,把路线上的点视觉化,并按顺序和这条路线上的各个点联系起来。

如奶粉和书店,书店里弥漫着奶粉。

首字母缩略词法英国广播电台缩写为BBC

关键词法。

将新词或概念与相似的声音线索词,通过视觉表象联系起来。

比如城市及其物产、名人及其成就、单词及其含义。

谐音法,马克思一巴掌一巴掌打的资产阶级呜呜直哭。

马克思诞辰1818年5月5日。

举例说明组织策略在学习中的运用:

常用形式:

纲要、网络、框图、模式图。

在一篇完整的文字材料中,包含着许多具体内容或主要观点。

它们之间又按一定的关系联系起来。

组织就是首先将这些内容或观点以关键词或词组的形式概括为许多项目;

对项目加以分析、比较及归类;

记下每类中所包含的项目数,在分析、确定类与类之间的关系;

然后将各类找那个所包括的项目按已确定的关系联系起来,形成一个有序的结构。

这一过程就是组织,组织的具体方法就是组织策略。

大量的事实证明:

组织是对信息进行有效编码的又一重要方式,它能有效地提高对材料的理解、记忆与表述。

简述理智技能的层次:

由简单到复杂:

学习的基本形式(言语联想、动作链锁、刺激—反应联结、信号学习)辨别,要求以学习的基本形式为先决条件

概念,要求以辨别为先决条件规则,要求以概念为先决条件问题解决(高级规则),要求以规则为先决条件。

简述认知学习、技能学习、态度学习的区别:

P97

简述自我调节学习策略:

班杜拉结合认知心理学的最新研究结果,对自我调控分为三个相互作用的行为过程:

自我观察、自我判断、自我反应。

主要观点有三点

第1、能够选择认知调控策略和动机策略去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第2、能够积极地选择建构和创造有利于自己学习的环境。

第3、能够积极地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形式和内容。

P111图表。

学习策略的教学模式

第1、教师指导式或团体辅导式。

第二、书本式或手册式。

第三、基本技能的训练。

(预览、设问、阅读、反思、背诵、回顾)

支持性学习策略:

第1、制定学习计划。

第二、时间安排第三、听课与做笔记的策略

第五章问题解决与学生学习

问题解决:

由一定情境引起的,按照一定的目标,应用各种认知活动、技能、经过一系列的思维操作,使问题得以解决的过程。

思维定势:

连续解决一系列同类型课题所产生的定型化思路。

搜索算子途径:

算法式、启发式。

问题一般都包含三个基本的成分:

问题的起始状态、问题的终极状态、问题的阻碍因素

问题解决的特征有:

目标指向性、操作系列性、认知性操作

问题状态可分为:

初始状态、中间状态、目标状态

思维策略按结构的不同可分为:

特殊策略、一般策略、核心策略

简述奥苏泊尔问题的解决模式:

奥苏泊尔和鲁宾逊通过研究学生对几何问题解决的过程,提出了问题解决要经历四个阶段:

第一、呈现问题情境命题。

一组命题之所以构成问题情境,是因为从一直条件到问题之间包含了认知空隙,学生已有知识结构中没有现成可以用于达到目标的步骤和方法。

第二、明确问题与已知条件。

第三、填补空隙过程。

提取背景命题;

运用推理规则;

采用一定策略;

解答之后的检验。

简述通过问题解决者模型:

纽危尔和西蒙提出

第1、发现问题。

影响因素(依赖于个体对活动的态度;

依赖于个体思维活动的积极性;

依赖于个体的求知欲和兴趣爱好;

取决于个体的知识经验)

第2、分析问题。

就是把握问题的性质和关键信息,摒弃无关因素。

第3、提出问题。

影响因素(个体思维的灵活性;

已有的知识经验)

第4、检验假设。

分为直接检验(实践检验)和间接检验。

简述手段——目的分析法:

该方法是解决明确限定性问题的核心策略,它要求问题解决者通过观察目标来分析问题,发现问题解决的当前状态与目标状态之间的差别,然后尽量缩小当前状态和目标状态的距离。

比如学生完成一篇复杂论文,可以把问题分解成一些更小的问题或是次级目标,然后依次完成各个刺激目标。

简述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

(1)已有的知识经验

1、理解和表征问题上的差异

2、问题解决速度上的差异

3、问题解决过程中侧重点的差异

4、对问题解决过程的监控的差异

(二)问题的特征

(三)定势与功能固着

(四)动机与情绪

动机是由一种目标或对象所引导、激发和维持的个体活动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五)个性特点(六)人际关系

简述专家和新手在解决问题能力上的差别:

专家总是纵观整个问题的背景和其中各成分间的关系,因而根据问题的解决时所使用的原则或方法来理解问题;

而新手却只看到孤立的问题本身或表面。

专家不仅拥有某一领域的大量的知识经验,而且这些知识经验在头脑中的组织是非常合理的,并且在需要的时候可以快速的提取,并加以应用。

专家不仅拥有丰富、组织合理的陈述性知识,而且也拥有解决问题所必需的、有效的心智技能和认知策略。

简述让学生掌握问题解决的常规步骤:

第一、分析问题。

第二、产生一个问题解决的计划

第三、回忆已有的信息或获得新的信息。

第四、产生一个问题解决的方案

第五、检验问题解决的过程和验证问题的解决方案

第六、及时反馈和及时补救。

简述问题解决的一般措施

第1、首先要培养学生主动质疑和解决问题的内在动机

第2、问题的难度要适当

第3、帮助学生正确的表征问题

第4、帮助学生养成分析问题的习惯

第5、辅导学生善于从记忆中提取信息

第6、训练学生陈述自己的假设及其步骤

第6章创造思维

创造思维:

相对于常规思维而言的,是一种具有新颖性和独创性的思维方式,表现为打破惯常解决问题的陈式,重新组合既定的感觉体验,探索规律,得出新思维成果的思维过程。

创造思维具有独创性、多向性、综合性、联动性、跨越性、流畅性

创造思维研究先驱:

弗朗西斯.高尔顿

创造的结构主要包括创造性个体的先天个人特征、技能、动机、价值观、智力品质、认知风格、人格因素。

学生的创造思维可以包括:

发散思维、横向思维、类比思维、逆向思维

简述心理学角度的创造过程——时间和空间创造过程

华莱士对创造过程划分为四个阶段:

准备阶段;

沉思阶段;

启迪阶段;

验证阶段

四个阶段:

明确问题阶段、确定方案阶段、实施方案阶段、回顾总结阶段。

简述生命全程观的基本思想:

(1)个体的发展是多方面的、多层次的。

(2)个体的发展有极大的可塑性。

(3)个体发展是由多种因素共同决定的。

生命过程观分出三种影响系统:

年龄阶段的影响、历史阶段的影响和非规范影响。

简述影响创造思维的因素:

1、年龄。

分为三大理论:

衰退论、生命全程观、创造的峰值年龄。

2、社会文化。

观念对创造性的影响,语言与创造性。

3、性别,男性比女性更富有创造性。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1、保护学生的好奇心

2、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包括发散思维、横向思维、类比思维、逆向思维。

第7章有效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包括:

学习者分析、教学目标分析与设计、学习内容分析与设计、教学方法选择设计、教学评价设计。

教学设计具有可操作性、系统性、灵活性、综合性。

学习者分析应该遵循整体观原则、发展观原则、主体观原则。

布卢姆把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划分为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六个二级层次。

克拉斯沃而、布卢姆五个二级领域:

接受、反应、价值化、组织、价值或价值体系性格化

辛普森目标分类:

知觉、定向、有指导反应、机械动作、复杂的外显反应、适应、创新。

教育性教学评价原则要求教学评价客观、及时反馈。

学习者分析的维度和方法:

学习态度、知识背景、能力基础

教学目标的基本维度:

学科课程标准维度和学生身心状态维度

课型包括:

新授课、讨论课、复习课

不同知识类型组织学习内容分为:

陈述性学习内容组织、程序性学习内容组织、策略性学习内容组织。

简述教学设计的意义

教学设计是教学最优化的前提和基础,没有课教学设计,教学最优化就成了空话。

教学设计目的就是优化教学活动各种因素,提高教学效率。

简述教学设计与心理学的关系

我国学者徐英俊认为,教学设计深受系统理论、传播理论、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的影响,而且这些理论成为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石。

但教学设计的主要基础理论系统论哲学和心理学。

心理学指明了在系统论哲学视野里实现教学目标的途径和手段。

简述陈述性学习内容的组织应该注意那些问题

第1、在教学过程的呈现顺序应该是:

先概念,再简单命题,最后复杂命题。

因为复杂的命题是由简单的命题组成,简单的命题是由概念构成的。

学习者只有掌握了概念才能理解简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