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别诗复习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6847351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送别诗复习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送别诗复习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送别诗复习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送别诗复习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送别诗复习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

《送别诗复习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送别诗复习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送别诗复习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

王安石

少年离别意非轻,老去相逢亦怆情。

草草杯盘供笑语,昏昏灯火话平生。

自怜湖海三年隔,又作尘沙万里行。

欲问后期何日是?

寄书应见雁南征。

注:

长安君为王安石(1021—1086)的大妹,工部侍郎张奎之妻,封长安县君。

此诗为王安石于宋仁宗嘉祐五年(1060)出使辽国前所作。

此时他尚未拜相变法。

问题:

诗中表现了“怆情”之感,请就中间两联逐联赏析作者是如何表现这种情感的。

[简析]

首联写少年时已伤离别,老来相逢更令人难堪。

颔联写兄妹相聚谈笑的情景。

颈联感叹长年与亲人相阻隔,更为即将远赴异国与亲人相别而伤情。

诗人以时空交叉的方法极言兄妹相见之难,分离之苦。

尾联写到了大雁南飞的秋天,诗人会寄信回来,告知重逢的日期,表达了对重逢的渴望。

[审题]

题干有三个要点:

“诗中表现了‘怆情’之感”点明了主旨;

“就中间两联逐联赏析”是指结合颔联、颈联的具体内容分析;

“如何表现这种情感的”侧重表达技巧的分析,首先要考虑抒情方式,即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往往指写景、怀古、用典、托物言志等。

此题干要求围绕主旨结合内容和手法进行分析。

[答案]

颔联:

“供笑语”表达了相逢的欢乐,“话平生”则道尽了人生的沧桑:

二者相互映衬,更添一层悲凉况味。

“草草杯盘”“昏昏灯火”营造了氛围,在这样的环境中,诗人更容易生发悲怆之情。

“草草”“昏昏”是叠词妙用。

“草草”可见酒菜的简单,欢聚中有些许不足;

“昏昏”则烘托了人物情感,暗示了将别的伤痛。

颈联:

“自怜”与“又作”贯通一气,诗人借此直抒胸臆,表达了心中的万端悲慨。

“湖海”久隔,“尘沙”远赴,旦夕间重逢又别,且是出使不无艰险的辽国,时空的拓展将悲意又加深了一层。

“三年”言时间之长,“万里”谓距离之远,以数字入诗,一纵一横,使悲情更为浓烈。

2.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2006年高考湖北卷)

丹阳送韦参军

严维

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暮春浐水送别

韩琮

绿暗红稀出凤城①,暮云楼阁古今情。

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

注释:

凤城:

京城。

①两首送别诗都写到的“水”,各有什么寓意?

请作简要说明。

(4分)

②《暮春浐水送别》是怎样融情于景的?

请作简要赏析。

《丹阳送韦参军》诗的前两句是写送行。

“秋”字,表面上写时令,实际上却是表达人的情绪。

萧瑟的秋景增添了离情别绪。

作者巧妙地运用拆字法,以“心”上有“秋”说明“愁”。

所以“两地秋”是双关语。

诗的后两句写送走之后对韦参军的深切思念。

由于思念,站在江边长时间的遥望着,秋日黄昏,江面上寒鸦点点,给人增添愁思。

可是,就连这使人感伤的寒鸦此时此刻也“飞尽”了,只剩下悠悠江水流向远方。

这一切给人以孤独、寂静、空虚的感触。

“水悠悠”包含着无限思念的深情。

情景交融,真切自然。

 

《暮春浐水送别》序值春杪,已是叶茂枝繁,花飞卉谢。

友人辞“凤城”而去,作者依依惜别,心情很不平静。

契阔离别之情,忧国忧民之情,以及壮志未酬之情复杂交织。

“不舍昼夜,逝者如斯”的宫前水,潺潺,湲湲,充耳引起远行人的客愁,正是这条宫前水,不仅流尽了千千万万有才、有为、有志者的大好年光,而且也流尽了腐朽没落、日薄西山的唐王朝的国运。

这首送别诗把错综复杂的隐情,友情,人世沧桑之情,天下兴亡之情,一古脑儿概括为“古今情”,并巧妙地用“绿暗”、“红稀”、“暮云”、“宫前水”等衰飒形象掬出,收到了融情于景的艺术效果。

诗的结构也是围绕“古今情”为轴线,首句蓄势,次句轻点,三、四句浓染。

诗意内涵深广,韵味悠长,令人读后回味无穷。

[审题]

第一题侧重考查炼字,注意水的多重寓意。

第二题考查表达技巧,应结合内容进行作答。

①上一首用“水悠悠”象征离别的惆怅和友情的悠长;

下一首借“宫前水”的不断流淌来抒发对人生、历史以及社会的感慨。

②这首诗将友情、世情等浓缩为“古今情”,融入“绿暗”“红稀”“暮云”“宫前水”等意象组成的一幅感伤画面之中,形成融情于景的特色。

二、得出表格:

思想内容

表达方式

借用意向

考查点

《示长安君》

兄妹相见之难,分离之苦。

妙用叠词

烘托

直抒胸臆

大雁、秋天

围绕主旨结合内容和手法进行分析。

《丹阳送韦参军》

送走之后对韦参军的深切思念。

双关

情景交融

行舟

寒鸦

1.炼字

2.表达技巧

《暮春浐水送别》

融情于景

暮云

流水

三、答题技巧指导

在解答诗歌题时,首先要准确理解诗歌内容,明确其表达方式,清楚它所借用的意向,明确其考查点,然后再用简练的语言形成自己的答案。

四、拓展训练

1.阅读下面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南浦别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有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为什么?

2.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谢亭送别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重送裴郎中贬吉州

刘长卿

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

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

①这两首送别诗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其中都写到“水流”,简要分析他们之间的相同和

不同之处。

②比较分析,请说出这两首诗最后一句在表达和抒情上各有何特点。

3.填表格:

《南浦别》

《谢亭送别》

《重送裴郎中贬吉州》

[参考答案]

1.同意。

“看”,在诗中是回望之意。

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

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

只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凄楚。

2.①相同都是借对水流抱怨来表达自己的心情,都用了反衬的手法。

不同:

许诗以水流“急”来反衬自己内心对友人的依依难舍之情;

刘诗则通过一个“自”字,以无情衬有情,表现了朋友离去后自己心中的伤感和孤独。

②许诗借景抒情、寓情于景,以风雨凄迷的景色来映衬心中的烦闷和惆帐,含蓄而富有感染力;

刘诗则是对照写景,借万里“青山”中一叶“孤舟”表现朋友的孤独寂寞和自己政治上失落苦闷,感情浓烈,言近旨远。

五、总结:

送别诗是古诗词中的一个大类。

它一般是按时间地点来描写景物,表达离愁别绪,从而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送别诗中常用的意象:

长亭、杨柳、夕阳、酒、秋等。

诗词题目往往有“赠、别、送”等字眼。

解题时要注意谁送谁,谁要走谁不走。

送别内容有写夫妻之别、亲人之别、友人之别,也有写同僚之别,甚至写匆匆过客之别。

所用的手法常常是直抒胸臆或借景抒情。

同时还要掌握其他艺术特点像融情于景烘托以乐景衬哀情想象比喻等,有的格调豪放旷达,有的深婉含蓄,有的直露,有的蕴籍、有的用语浅近不事雕琢,却"

境近意远,词浅情深"

所以同学们在做题时要考虑周全,不要盲目草率的下结论。

六、推荐阅读:

《送杜十四之江南》---孟浩然《送魏万之京》---李颀《山中送别》---王维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