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髋关节置换应急预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6847949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髋关节置换应急预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全髋关节置换应急预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全髋关节置换应急预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全髋关节置换应急预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髋关节置换应急预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全髋关节置换应急预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髋关节置换应急预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全髋关节置换应急预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年龄大于40岁,女性,肥胖,既往有静脉手术史或静脉曲张,既往有骨科手术史,吸烟,高血压,糖尿病以及冠状动脉疾病,充血性心力衰竭和慢性下肢肿胀,术后制动,使用口服避孕药和血液丢失过多或输血过多,恶性肿瘤患者。

血管栓塞可能发生在盆腔、大腿或者小腿静脉,大多数DVT发生在小腿,以后向大腿延伸,但是在盆腔静脉和股深静脉中也可单独形成血栓。

80%~90%血栓形成是在手术侧,单纯小腿DVT并不致于形成PE,但是30%小腿静脉血栓可以向近端延伸。

DVT与PE的发生和手术时间的关系尚存在不一致报道。

但多项研究表明,对于DVT和PE的预防性治疗应该坚持到出院以后。

术后早期马上使用肝素抗凝,并发症发生率为45%。

6%~23%的患者小腿血栓可能向近端延伸,常规进行下肢静脉多普勒超声检查可以发现无症状血栓形成,包括向近端延伸的小腿血栓,只有对存在近端下肢静脉血栓的患者才全程使用抗凝剂进行治疗。

诊断

DVT的临床表现包括大腿和小腿处疼痛和压痛,Homans征阳性,单侧下肢肿胀或者红斑形成,低热和脉速。

关节置换术后需要每天对患者进行以上症状和体征检查,PE的临床诊断基于不明原因胸痛,可以进行心电图和胸片检查、动脉血气及凝血分析(D-二聚体)来评估。

大多数PE没有相关临床症状,因此无论对于DVT还是PE,都需要辅助性影像学检查来进行明确诊断。

下肢静脉造影仍然是检测DVT形成的“金标准”,TKA术后采用多普勒进行下肢静脉血栓筛查具有很高的敏感性,但是对于小腿静脉和盆腔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帮助不大。

同静脉造影相比较,下肢静脉超声的敏感性为79%,特异性为98%,准确性为97%。

但是Muedock等发现,多普勒敏感性仅为40%,所以并非所有中心都能达到优良的检测率。

因此,多普勒超声检查可以作为良好的筛选检测手段,因为其具有很低的致残率,花费低,但是准确性主要依赖于操作者的经验。

此外,放射性核素显像、增强CT扫描、超声心动图检查也具有各自不同的诊断价值。

防治手段

由于DVT形成隐匿,常常在血栓脱落后随血流堵塞肺动脉而发生PE,因此PE的防范措施主要是预防DVT的形成:

(1)基本方法:

手术操作要求好而快,如动作轻巧,准确;

避免静脉内膜损伤;

规范下肢止血带的应用;

安装假体一次成功;

不宜多关节Ⅰ期完成;

术中术后注意心肺功能监护并及时补液,避免脱水增加血粘度;

术后抬高患肢,鼓励患者主动活动足趾,深呼吸,尽早下地活动;

(2)物理预防方法:

可以使用弹力袜或间歇气压装置。

弹力袜从踝部到腹股沟压力的逐级递减,可明显减少静脉瓣后淤滞的血液。

其特点是安全、简便、无创,可与其它预防方法联合使用,亦可单独用于抗凝治疗禁忌的病人。

间歇气压装置通常与药物预防措施联合应用,使用于有深静脉血栓高危因素的无禁忌证者,以及有抗凝治疗禁忌证者;

(3)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常用药物:

包括普通肝素、低分子肝素、华法林等。

药物抗凝绝对禁忌证:

出血,如未开始抗凝,应推迟;

如已开始,立即停止,同时停止康复训练,予以制动。

预防应从何时开始:

骨科大手术后凝血过程持续激活可达4周,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危险性可持续3个月。

与全膝置换相比,全髋置换术后的抗凝预防时限更长,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时间一般不少于7~10d,可延长至28~35d。

确定预防开始的时间应权衡利弊,越接近手术时间给药,预防效果越好,但出血危险也就越高。

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可采用手术12h前或术后12~24h,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或者术后开始调整剂量的华法林治疗。

 

尽管我们采用早期活动、物理和药物治疗以及临床监测等综合性手段,一些患者还是形成DVT和PE,需要使用治疗量的抗凝药物。

对于采用抗凝治疗,仍然有血栓栓塞危险或者有出血风险时,应该考虑安置下腔静脉滤网。

高危患者也可以考虑术前安置滤网。

尿激酶或链激酶主要用来溶解血栓,但是可能导致伤口大量出血。

在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病人全身情况突然变化,应首先想到该并发症,以便及时诊断,及时救治。

总之,从事关节置换的骨科医师应该与多学科进行广泛、深入合作,积极预防、早期确诊、早期治疗,共同为关节置换患者提高生活质量铺就一条绿色通道。

二、人工关节假体感染风险评估及应急预案

人工关节置换术发生假体感染,意味着手术的失败,故被称为灾难性并发症,因此,防范手术感染至关重要。

基本原则:

(1)从术前、术中、术后全过程设防,每个环节都不能忽视;

(2)医护配合、医患配合,分工明确,各司其责;

(3)采取综合措施,坚持规章制度,做到务实高效。

具体措施[6]包括:

控制易感因素和正确应用预防性抗生素。

控制易感因素

(1)术前对一般情况差(如贫血、低免疫球蛋白血症),合并糖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结核的患者应改善全身情况,积极治疗原发病。

对患有扁桃体炎、上呼吸道感染、足癣等患者应消灭局部感染灶。

术前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消灭潜在病灶,尽量缩短患者术前住院时间。

(2)术中使用层流手术间、减少手术参观人数、使用保护后背的手术衣或空气隔离式手术衣、戴双层手套、手术器械的遮盖等措施都可有效降低感染发生的几率;

完善术前准备,提高手术技术,以期缩短手术时间。

手术时间的缩短可减少切口暴露于空气中的时间,又可减少止血带使用时间,以防长期低氧状态导致机体对微生物抵抗力的降低。

术中避免粗暴操作,用含有庆大霉素的液体反复冲洗伤口。

(3)术后关节引流可改善皮肤和关节腔环境,减少深部感染的发生率,保持负压引流管通常是减少关节积血(液),防止关节感染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患者进行功能训练时要夹紧引流管,以防引流管内血液回流。

注意观察引流液的性质、量和颜色,及时发现有无出血征兆,引流管一般在术后24~48h内拔除。

正确应用抗生素

(1)从皮肤切开至切口缝合,保持手术野有足够的抗生素浓度。

给药时间一般认为在手术部位切开刀口前约30min,止血带充气前10min(即在麻醉诱导期给药最佳)。

另于术后6、8h各给1次。

在欧美国家术后一般使用3~5d,国内通常连续用药1~2周。

但应尽量避免长期使用强效广谱抗生素,如用药时间长,则宜同时服用抗真菌药物以资预防真菌感染。

目前就骨水泥抗生素的使用问题存在不同意见。

在骨水泥中加入抗生素预防感染已得到绝大多数临床医师的认同,加入骨水泥中的抗生素应该符合以下原则:

安全性,热稳定性,低过敏性,水溶性,抗菌谱广,灭菌粉状。

符合以上要求的抗生素有多种,其中常用的有:

妥布霉素、万古霉素、庆大霉素等。

规范人工关节管理,施行准入制度

目前临床推广应用的各种人工关节产品都有严格的适应证、禁忌证和规范操作,不经过培训就上岗很难达到预想效果。

高科技是当代骨科的发展方向,它适应当代社会高质量、高效率、快节奏的要求。

促使骨科医师对病变手术既要疗效好,又要创伤小。

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技术从传统开刀手术中逐步过度到小切口,导航、机器人等微创手术时代,这是人类社会的进步和现代科技高速发展的必然。

因此,临床医生不仅要掌握扎实的人体生理解剖等基础知识,还要掌握扎实的现代高科技知识和技能,并经过严格的岗前培训,获得任职资格后,才能上岗。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