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dbvordmeilsdme进近方式分析比较 1.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850105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02.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ndbvordmeilsdme进近方式分析比较 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ndbvordmeilsdme进近方式分析比较 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ndbvordmeilsdme进近方式分析比较 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ndbvordmeilsdme进近方式分析比较 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ndbvordmeilsdme进近方式分析比较 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ndbvordmeilsdme进近方式分析比较 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ndbvordmeilsdme进近方式分析比较 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ndbvordmeilsdme进近方式分析比较 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ndbvordmeilsdme进近方式分析比较 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ndbvordmeilsdme进近方式分析比较 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ndbvordmeilsdme进近方式分析比较 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ndbvordmeilsdme进近方式分析比较 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ndbvordmeilsdme进近方式分析比较 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ndbvordmeilsdme进近方式分析比较 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ndbvordmeilsdme进近方式分析比较 1.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ndbvordmeilsdme进近方式分析比较 1.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ndbvordmeilsdme进近方式分析比较 1.docx

《ndbvordmeilsdme进近方式分析比较 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ndbvordmeilsdme进近方式分析比较 1.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ndbvordmeilsdme进近方式分析比较 1.docx

ndbvordmeilsdme进近方式分析比较1

分类号_________编号___________

UDC_________密级___________

中国民航飞行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

 

论题NDB、VOR/DME、ILS/DME进近方式分析比较

作者姓名杨安伟

指导教师姓名及职称张焕副教授李鹏二级飞行教师

二级学院及专业名飞行技术学院飞行技术专业

提交日期2005.6.23答辩日期2005.6.27

答辩委员会主任______________评阅人

 

2005年6月23日

前言……………………………………………………………………………………………………4

1.现行无线电进近导航设备…………………………………………………………………………5

1.1无方向性信标台NDB……………………………………………………………………………5

1.2甚高频全向信标…………………………………………………………………………………5

1.3测距机DME………………………………………………………………………………………6

1.4仪表着陆系统ILS………………………………………………………………………………6

2.NDB、VOR/DME、ILS/DME进近方式分析…………………………………………………………8

2.1NDB进近………………………………………………………………………………………8

2.1.1NDB进近程序的实施…………………………………………………………………………8

2.1.2NDB五边的进入………………………………………………………………………………8

2.1.3五边向台航迹的控制…………………………………………………………………………9

2.1.4五边高度的控制……………………………………………………………………………9

2.2VOR/DME进近……………………………………………………………………………………10

2.2.1VOR/DME进近程序的实施……………………………………………………………………10

2.2.2VOR/DME五边的进入………………………………………………………………………11

2.2.3五边向台航迹的控制………………………………………………………………………11

2.2.4五边高度的控制……………………………………………………………………………12

2.3ILS进近…………………………………………………………………………………………13

2.3.1进近实施程序…………………………………………………………………………………13

2.3.2.ILS进近的实施方法………………………………………………………………………13

2.3.3下降进近准备应考虑的问题…………………………………………………………………16

3.五边进近方式的比较………………………………………………………………………………17

结束语…………………………………………………………………………………………………19

参考文献…………………………………………………………………………………………………20

 

NDB、VOR/DME、ILS/DME进近方式分析比较

学生:

杨安伟指导老师:

张焕

 

摘要

本文对NDB,VOR/DME,ILS/DME在飞行进近中的相关方法和作用,以及其组成和原理进行了分析比较,对飞行中各种进近方式的具体应用情况做了辨析.在此基础上对NDB,VOR/DME,ILS/DME进近的飞行方法提出了一些准则和要领.并且重点对五边进近飞行中的偏差修正做了全面分析以及其修正方法。

对其异同做了简单的分析比较。

关键词:

NDBVOR/DMEILS/DME进近方法分析比较

 

NDB、VOR/DME、ILS/DMEAPPROCHESCOMPARE

 

Abstract:

TherearerelatedmethodsandfunctionsofNDB、VOR/DME、ILS/DMEapproachesinflightapproachsectioninthetext.Italsocomparetheirbuildupandprincipleswitheachotherandanalyseallkindsoftheseflightapproachesmethodsinpracticalapplication.Then,putforwardsomeprincleofNDB,VOR/DME,ILS/DMEapproachesinflight.Especiallyanalysesthevariancemodificationinflightcourse.Similaryanddifferencearecompared.

Keywords:

NDBVOR/DMEILS/DMEapproachcompare

 

前言

人类的飞行,是一种不可思议的成就,从对鸟类的仿效进而发展出人类特有的飞行方式-运用航空器飞行-一切都是伟大的成就。

可是人类无法克服的,除了机械故障所带来的影响外,和鸟类相同运用本能的导航方式是永远学不来的,也因此人类找出了各式各样的方式来找到往来的路。

从最早期(基本上至今仍沿用)的目视地标的飞行导航方式,到使用地面设置火光站做导航,到后来使用无线电台做导航,人类发展出了各种导航系统,让航机飞行不再受限于仅能在昼间和晴朗的好天气下飞行,夜间飞行和恶劣天气的飞行可能性都实现了,也因此更加推动了航空业的发展。

无线电导航作为最基本的导航方式,是每一个飞行员必须要掌握的,因此认真的学习和掌握无线电导航系统的导航和进近方法是每个合格飞行员必须所必备的。

 

1现行无线电进近导航设备

1.1无方向性信标台NDB

无方向性信标台主要是由地面导航台、机载定向机所组成。

主要用于测量电台的相对方位角、引导飞机背电台或向台飞行进场及进近着陆还可以接受民用广播电台的信号用与定向,同时还可以收听500赫兹的遇险信号,并确定遇险方位。

根据不同的用途,地面NDB电台又分为两种:

一种是供飞机在航线是定位和定向使用的航线NDB电台,发射功率一般为500W,有效作用不小于150公里,不同的航线NDB导航台使用不同的识别码,识别码为两个国际英文摩尔斯电码,他可用于飞机归航,引导飞机飞到该导航台上空进场着陆第二种就是用于飞机着陆导航台——远、近台,我国很多机场都在主降方向的跑道中心延长线上安装有远、近台,而现在新建机场则一般只安装近台,在大型机场,跑道着陆方向的两端均安装有NDB导航台,远台一般都兼作航线导航台使用,故发射功率与航线导航台相同,有效作用距离不少于150公里,近台发射功率为100瓦左右,有效作用距离50公里;远台发射的识别码是两个国际莫尔斯电码,英文字母,近台识别用远台识别码的第一个字母;远、近台的开放和关闭,同样受指挥调度部门控制,一般是远台至少应在飞机到达前半小时开放,以便引导飞机进场。

近台可以在飞机到达前十五分钟开放;如果装有双向的远、近台,跑道两端的远、近台所使用的频率一般是相同的,但识别码不同,因此在使用双向远、近台时,只能根据飞机着陆方向开放其中一边的远、近台,不能两边同时开放,以免影响飞行安全,作为飞行员应该用耳机守听识别码,防止调错电台,防止飞机事故的发生。

在学校飞行期间可以用来NDB进近的只有ADF,在TB和西门诺尔飞机上,机载ADF的指示均为电台相对方位角RB,即飞机航向顺时针量到电台方位线的角度。

用RB我们可以清楚的知道电台与飞机的所在位置的关系,使我们清楚的判断出飞机当前航迹。

1.2甚高频全向信标

VOR系统属于他备式导航系统,由地面发射台和机械设备组成,工作在108—118MHZ频段,它由地面发射台通过天线发射出方位信息,机载设备接收和处理这一方位信息,并通过有关的指示器指示相应的方位信息,引导飞机完成飞行任务。

VOR系统的地面设备就是地面全向信标台,简称VOR台。

根据不同的用途,VOR台又分为两种:

一种是用于引导飞机进场及进近着陆的终端VOR台(TVOR--TerminalVOR),也称为B类VOR台,使用108.00—112.00MHZ之间十分位为偶数的频率,共计40个波道,发射功率为50W,工作距离为25NM,TVOR台采用低功率发射的原因是低功率发射信号不干扰在相同频率上工作的其他VOR台和多路径干扰严重影响VOR的精度,低功率发射信号导航距离短,可以减小多路径干扰;另一种是用于航路导航的VOR台,即航路VOR台,也称为A类VOR台,使用112.00—118.00MHZ之间每隔50KHZ的共计120波道,发射功率为200W,工作距离为200NM,航路VOR台台址通常选在无障碍物的地点,如山顶。

地面的VOR台使用的识别码为三个国际莫尔斯电码英文字母。

VOR系统的工作范围决定于接收机灵敏度、地面台的发射功率、飞机高度以及VOR台周围的地形。

地面VOR台还提供话音发送及发射VOR台识别码,保证对所选用的VOR台进行监视。

VOR台地面设备发射机有两种形式:

普通VOR(CVOR--ConventionalVOR)和多普勒VOR(DVOR--DopplerVOR);CVOR的精度一般在±2°~±4°范围内,DVOR减小了场地误差,精度在≤1°范围内。

1.3测距机DME

测距机(DME)系统是一种能够测量由询问器到某个固定应答器距离的二次雷达系统。

DME系统是询问——回答式脉冲测距系统,由机载设备和地面信标设备组成。

地面信标设备由应答器、监视器、控制单元、机内测试设备、天线和电键器组成。

应答器是DME系统地面信标设备的主要组成部分,它由接收机、视频信号处理电路和发射机组成,接收机的作用是接收、放大和译码所接收的询问信号;发射机的作用是产生、放大和发送回答脉冲对。

1.4仪表着陆系统ILS

仪表着陆系统ILS,在1949年就被国际民航组织定为飞机标准进近和着陆设备。

它能在气象条件恶劣和低能见度条件下给飞行员提供引导信息,保证飞机安全进近着陆。

仪表着陆系统地面台包括三个系统:

提供航向道的航向信标(LLZ或LOC--Localizer);提供下滑坡度的下滑信标台(GS);提供距离引导的指点标(MB)。

航向信标台通过航向台天线阵所产生的辐射场,在通过跑道中心延长线的竖直平面内,形成航道面,如图1。

用来提供飞机偏离航道面的横向引导信号。

下滑信标台通过下滑台天线所产生的辐射场形成下滑面,下滑面与跑道水平平面的夹角即下滑角最佳为3°,根据机场净空条件,可在2°—4°间调整,下滑台提供飞机偏离下滑面的垂直引导信号。

航道面和下滑面的交线,定义为下滑道,飞机沿下滑道下降,就能对准跑道中心线和规定的下滑角,准确地进近着陆。

航道面和下滑面的交线,定义为下滑道,飞机沿下滑道下降,就能对准跑道中心线和规定的下滑角,准确地进近着陆。

图1航向台和下滑台产生的引导信号

指点信标台为2个或3个,装在顺着着陆方向的跑道中心延长线的规定距离上,分别叫内指点标(IM--InnerMarker)、中指点标(MM--MiddleMarker)和外指点标(OM--OuterMarker),其作用是向空中飞机提供位置和距跑道头的距离。

外指点标通常安装在下滑道切入点附近,常与远台NDB安装在一起,称为外示位信标台(LOM);中指点标一般位于决断高DH60米处,常与近台NDB安装在一起,称为中示位信标台(LMM),Ⅰ类ILS进近下降至此高度时应能转为目视进近,非精密进近或ILS进近下滑道不工作时,该点通常作为复飞点;内指点标安装在决断高DH30米处,是Ⅱ类ILS进近正确决断的依据,如图3.84。

每个指点信标台发射垂直向上的扇形波束,当飞机飞过不同指点标台上空时,机上接收指示设备接收并指示信号,使指点标灯亮,耳机或喇叭中可以听到不同音调的频率和识别码。

指点信标台的工作频率是75MHZ。

航向信标台工作频率是108.10—111.95MHZ间十分位为奇数的频率再加50KHZ的频率,共有40个波道;下滑信标台的工作频率为329.15—335MHZ的UHF波频,频率间隔150KHZ,共有40个波道。

航向信标台和下滑信标台工作频率是配对工作的,选择调谐了航向台频率,也就自动选择了下滑台频率。

2.NDB、VOR/DME、ILS/DME进近方式分析

2.1NDB进近

2.1.1NDB进近程序的实施

①脱离航路进场

在取得进场许可和进场条件后,机组应调谐、收听并识别所需的NDB导航台,计算沿航线下降的开始时刻和位置,如采用直角航线或修正角航线过渡到五边还须进行风的修正。

飞机由航路下降点沿规定的进场路线飞向起始进近定位点IAF,飞机在到达IAF前应保持进场程序规定高度或空中交通管制员指令高度,并调整速度和飞机外形。

②机动飞行过渡到五边

飞机按指定高度和加入方法加入起始进近,作机动飞行过渡到五边,常用的机动飞行过渡方法有沿NDB/VOR方位线过渡、U型程序过渡、直角航线过渡、修正角航线过渡、DME弧过渡。

在这一阶段应注意检查和修正,使飞机在规定点和高度准确地切入五边向NDB台航迹。

当飞机转到向台航迹时减速并选放襟翼。

③沿五边进近下降着陆

完成机动飞行后,应及时判断飞机偏离五边向NDB台航迹的情况,并采取适当的修正方法修正,然后修正侧风沿五边向台航迹飞行,并下降到规定的高度。

如果有远台,则应按规定高度过台后转入正常的下滑,背远台飞向近台,飞机下降到最低下降高(MDH)时,当能见到足够的跑道环境并能使飞机安全着陆时,放着陆襟翼,继续下降目视进近着陆。

④中断进近复飞

当飞机下降到MDH时,如果飞行员看不到足够的跑道环境或处于不能正常着陆的状态,则不能继续下降,应保持这一高度飞至复飞点MAPt,如果这一过程中仍然看不到足够的跑道环境,则必须按规定的复飞程序复飞。

2.1.2NDB五边的进入

首先要创造好进近条件,使飞机以规定的适合的速度,高度和状态进入五边,以免五边的操纵动作过大。

NDB进近一般在向台转弯的时候判断好五边RB指示与垂直相差5—8度时做连续的转弯,直到转向五边向台。

但是要根据飞机转弯点离机场的距离的远近判断好角度的大小,一般离机场越近,RB与垂直的指示大,离机场越远,度数差值越大。

2.1.3五边向台航迹的控制

飞机完成转弯后,飞机应迅速稳定在进近航迹上,尽早建立良好的着陆形态。

在五边进近的向NDB台飞行中,由于侧风影响或其它原因,飞机可能偏离向台航迹。

因此,必须经常检查ADF指示器、RMI的指示,迅速判断飞机位置,及时地进行修正,操纵动作要柔和,修正量不能过大。

五边向台航迹的判断和修正方法与航线飞行相同,只是修正时切入角比较小。

①用ADF指示器判断偏差

用ADF指示器判断五边向台航迹偏差时,必须与航向仪表相配合。

五边进近中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用不同方法进行。

飞机转至对正电台RB=0°,用航向MH与五边向台航迹比较:

当MH<MC入,飞机偏右;当MH=MC入,飞机不偏;当MH>MC入,飞机偏左。

飞机转至MH=MC入时,用指示的RB与0°或360°比较:

当RB<360°,飞机偏右;当RB=0°,飞机不偏;当RB>0°,飞机偏左。

飞行中常用填补法进行偏差判断,心算出当时的电台磁方位角QDM,与五边向台航迹进行比较,判断飞机位置的偏差。

心算时,可根据情况采取固定电台相对方位角或固定航向的方法进行。

②用RMI判断偏差

判断时根据RMI方位指针指示的QDM与五边向台航迹MC入相比较,即可判断出偏差,使用时须注意ADF/VOR的选择,防止选错电台。

2.1.4五边高度的控制

控制好五边高度,使飞机稳定在五边延长线上下降,是做好NDB进近的关键。

因此在最后进近阶段,除保持好最后进近航迹外,还应控制好最后进近的下降梯度。

2.1.4.1根据飞机的地速调整下降率

仪表进近图的剖面图上公布有最后进近航段的下降梯度,公布最后进近定位点(FAF)至复飞点(MAPt)的距离,以及以不同地速(GS)飞过这一距离的参考时间(t)和下降率(RD)。

实际飞行中,飞行员根据地速,从图上查出相应的下降率(RD),保持此下降率下降。

进近中,如果地速有所减小,下降率也适当减小,就可以大体上使飞机按规定的梯度下降到最低下降高(MDA)。

2.1.4.2用距离和对应高度来控制下降梯度Gr

根据飞机的机载设备,接受到地面指点标的声音和指示信号判断距离落地机场的距离,根据飞行机场的五边进近图上所提供的高距比,控制好飞机的五边高度。

就可以判断出飞机的垂直偏差,即飞机飞越每一定位点时是否在规定的下滑线。

如果判断出高了,应适当增加下降率,如果低了就应该减小下降率,将飞机修正到正常的下滑线上下降。

2.1.4.3利用飞机飞越电台高度控制五边进近高度

对于在五边进近航迹上安装有导航台、指点标台的机场,在五边进近过程中可以利用飞机飞越电台的高度指示与规定高度比较,控制飞机沿正常的下滑线下降。

2.1.4.4利用目视进近坡度指示系统控制五边进近高度

如果机场安装有目视进近坡度指示系统,飞行员可以利用目视灯光来控制五边进近高度,特别在最后进近的后半段作用更加明显。

它可以提供能增大安全系数的下滑轨迹,引导飞机继续下降,完成进近着陆。

不管采用何种方式下降,到达最低下降高时,如不能转为目视,必须平飞至复飞点然后复飞,决不许再下降高度。

最好是在距最低下降高度还有300英尺时,逐渐减小下降率,以便在到达下降高度的改平飞行中无须急剧改变俯仰姿态,使飞机在最低下降高度或略高于最低下降高度改为平飞,这对飞行安全有利。

2.2VOR/DME进近

2.2.1VOR/DME进近程序的实施

①脱离航路进场

在取得进场许可和进场条件后,机组应调谐、收听并识别所需的VOR/DME导航台,计算沿航线下降的开始时刻和位置,如采用直角航线或修正角航线过渡到五边还须进行风的修正。

飞机由航路下降点沿规定的进场路线飞向起始进近定位点IAF,飞机在到达IAF前应保持进场程序规定高度或空中交通管制员指令高度,并调整速度和飞机外形。

②机动飞行过渡到五边

飞机按指定高度和加入方法加入起始进近,作机动飞行过渡到五边,常用的机动飞行过渡方法有U型程序过渡、直角航线过渡、修正角航线过渡、DME弧过渡。

在这一阶段应注意检查和修正,使飞机在规定点和高度准确地切入五边航迹。

当飞机转到向台航迹时减速并选放襟翼。

③沿五边进近下降着陆

完成机动飞行后,应及时判断飞机偏离五边向VOR台航迹的情况,并采取适当的修正方法修正,然后修正侧风沿五边向台航迹飞行,并下降到规定的高度。

应按规定高度过台后转入正常的下滑,飞机下降到最低下降高(MDH)时,当能见到足够的跑道环境并能使飞机安全着陆时,放着陆襟翼,继续下降目视进近着陆。

④中断进近复飞

当飞机下降到MDH时,如果飞行员看不到足够的跑道环境或处于不能正常着陆的状态,则不能继续下降,应保持这一高度飞至复飞点MAPt,如果这一过程中仍然看不到足够的跑道环境,则必须按规定的复飞程序复飞。

2.2.2VOR/DME五边的进入

首先要创造好进近条件,使飞机以规定的适合的速度,高度和状态进入五边,以免五边的操纵动作过大。

VOR/DME进近一般在向台转弯的时候判断好五边航道偏离杆偏离大概8-10度时做60度的转弯,直到转向和五边航道有30度的切入角。

随着航道杆的减小而减小切入角,直至追齐航道杆。

2.2.3五边向台航迹的控制

飞机完成转弯后,飞机应迅速稳定在进近航迹上,尽早建立良好的着陆形态。

在五边进近的向VOR台飞行中,由于侧风影响或其它原因,飞机可能偏离航迹。

因此,必须经常检查HSI,CDI等指示器、RMI的指示,迅速判断飞机位置,及时地进行修正,操纵动作要柔和,修正量不能过大。

五边向台航迹的判断和修正方法仍然是追杆,只是修正时切入角比较柔和。

用HSI指示器判断偏差:

用HSI指示器判断五边向台航迹偏差时。

五边进近中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用不同方法进行。

飞机转至对正电台,并且在五边航向时,航道杆和MH比较:

航道杆偏左,飞机偏右;当航道杆重合时,飞机不偏,当航道杆偏右时,飞机偏左。

用RMI判断偏差:

判断时根据RMI方位指针指示的QDM与五边向台航迹MC入相比较,即可判断出偏差,使用时须注意ADF/VOR的选择,防止选错电台。

2.2.4五边高度的控制

控制好五边高度,使飞机稳定在五边延长线上下降,是做好VOR/DME进近的关键。

因此在最后进近阶段,除保持好最后进近航迹外,还应控制好最后进近的下降梯度。

2.2.4.1据飞机的地速调整下降率

仪表进近图的剖面图上公布有最后进近航段的下降梯度,公布最后进近定位点(FAF)至复飞点(MAPt)的距离,以及以不同地速(GS)飞过这一距离的参考时间(t)和下降率(RD)。

实际飞行中,飞行员根据地速,从图上查出相应的下降率(RD),保持此下降率下降。

进近中,如果地速有所减小,下降率也适当减小,就可以大体上使飞机按规定的梯度下降到最低下降高(MDA)。

2.1.4.2用距离和对应高度来控制下降梯度Gr

根据飞机的机载设备,接受到地面指点标的声音和指示信号判断距离落地机场的距离,根据飞行机场的五边进近图上所提供的高距比,控制好飞机的五边高度。

就可以判断出飞机的垂直偏差,即飞机飞越每一定位点时是否在规定的下滑线。

如果判断出高了,应适当增加下降率,如果低了就应该减小下降率,将飞机修正到正常的下滑线上下降。

2.1.4.3利用飞机飞越电台高度控制五边进近高度

对于在五边进近航迹上安装有导航台、指点标台的机场,在五边进近过程中可以利用飞机飞越电台的高度指示与规定高度比较,控制飞机沿正常的下滑线下降。

2.1.4.4利用目视进近坡度指示系统控制五边进近高度

如果机场安装有目视进近坡度指示系统,飞行员可以利用目视灯光来控制五边进近高度,特别在最后进近的后半段作用更加明显。

它可以提供能增大安全系数的下滑轨迹,引导飞机继续下降,完成进近着陆。

不管采用何种方式下降,到达最低下降高时,如不能转为目视,必须平飞至复飞点然后复飞,决不许再下降高度。

最好是在距最低下降高度还有300英尺时,逐渐减小下降率,以便在到达下降高度的改平飞行中无须急剧改变俯仰姿态,使飞机在最低下降高度或略高于最低下降高度改为平飞,这对飞行安全有利。

当VOR/DME台不在跑道延长线上时,五边进近航迹用VOR台进行控制;而五边下降采用梯级下降,即飞机在梯级下降点之前不能下降至规定高度以下,只有飞机飞过梯级下降点才能继续下降至下一规定高度;梯级下降点由DME距离确定;当飞机按规定下降到复飞点时,飞行员判定可以转入目视进近,应操纵飞机按公布或指定方法加入目视进近着陆。

需特别说明的是:

VOR/DME进近的复飞点通常用DME距离表示出。

2.3ILS进近

2.3.1进近实施程序

ILS进近及结合DME的进近,实施时包括四个阶段。

①脱离航路进场:

这一阶段的工作与非精密进近时相同,增加的工作是将VHF控制盒频率调ILS频率。

②机动飞行过渡到五边:

机动飞行过渡时,飞机在切入航向道前的工作与非精密进近相同。

用U型程序、直角航线程序、修正角航线程序、DME弧过渡,在飞机转向五边的后半段应选择切入角切入航向道,保持飞机沿航向道飞行,保持平飞切入下滑道,改下滑使飞机沿下滑道飞行。

③沿五边下滑道下降着陆:

完成机动飞行后,应及时判断飞机偏离五边下滑道的情况,如有偏差,及时调整航向和下滑角进行修正,使飞机沿规定的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