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健康教育教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685133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43 大小:58.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健康教育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初中健康教育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初中健康教育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初中健康教育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初中健康教育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初中健康教育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3页
初中健康教育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3页
初中健康教育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3页
初中健康教育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3页
初中健康教育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3页
初中健康教育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3页
初中健康教育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3页
初中健康教育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3页
初中健康教育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3页
初中健康教育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3页
初中健康教育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3页
初中健康教育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3页
初中健康教育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3页
初中健康教育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3页
初中健康教育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3页
亲,该文档总共4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健康教育教案文档格式.docx

《初中健康教育教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健康教育教案文档格式.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中健康教育教案文档格式.docx

第三周………………………中学生急救基础知识教学目标

第五周……………………….中学生急救基础知识教学目标

第七周………………………科学用脑

第九周………………………你的发育是否正常

第十一周………………………剧烈运动之后六不宜

第十三周………………………贫血的防治

第十五周………………………青少年吸烟危害

第十七周………………………洗洗手,病菌随水走

第十九周………………………防止脊柱弯曲

第二十一周………………………考试期间的卫生

题目

怎样预防近视眼

日期

第一学期第一周

教学目的

配合本区在青少年中开展“爱护我们的眼睛”预防教育活动,

使学生掌握预防近视眼的具体要求和措施,降低近视发生率。

教学重点

预防近视眼的具体要求和措施。

教学难点

有遗传因素的孩子应怎样预防近视眼。

课时

教学过程及内容

1.为什么躺着看书容易发生近视?

人们都知道,人的眼睛应该经常保持水平状态,特别是在看近的时候更要

如此,这样可减少眼睛的疲劳。

当躺在床上看书时,两只眼睛看书不容易呈水

平状态与书本距离远近不一致,字体进入眼内的焦点位置也会偏离正常部位,使两眼视线左右不一致。

加之书面上的照明度往往明暗不匀,这些都会加强眼睛调节的紧张状态。

况且躺着看书容易把书本凑近眼睛,就加重了眼睛的负担,

日久天长就会形成近视眼。

2.为什么说上课经常拖堂是学生发生近视的因素之一?

一般每节课后休息10分钟,上午第二节课后,还安排20分钟的休息,目

的是使上课的教师和学生,在紧张的一节课后休息一下,是大脑、眼睛和身体各器官均能得以放松,从而能继续上好小一节课。

可是,有的教师出于“好心”,想给学生多传授一点知识,下课铃声响了,还在继续讲课,迟迟不下课的拖堂现象时有发生;

有的教师虽然下课了,却把写满习题的小黑板挂上,让学生在课后继续抄写,实际上也是变相的拖堂。

这些做法对提高学习效果并不大。

因为上课的45分钟,学生不但要集中思想听课,还要聚精会神的摘录、抄写,大脑思维和视觉中枢都处于紧张状况。

如果得不到适时的休息和放松,必然会加重眼的调节紧张度,视力很容易疲劳。

长此以往,就容易发生近视。

3.为什么望远能预防近视?

看近时眼内的睫状肌高度紧张,需要调节,时间越久,距离越近,则眼睛

越疲劳。

相反,当眼睛看远5米以外时,睫状肌处于放松状态,不需要调节,眼球血液循环畅通,眼睛就得到了休息,大脑也得到了休息。

所以说,望远能预防近视的说法是有道理的。

4.为什么不应在强烈的阳光及微弱的暗光下看书?

因为强烈的阳光下照明度比人眼需要的照明度大很多倍,所以在强烈的阳光下看书大大的超过了人眼的生理要求,加上阳光内紫外线对眼也有刺激作用,所以容易疲劳而易得近视。

相反,如果照明度太暗,不能达到人眼的生理要求,也会增加眼的调节,造成疲劳发生近视。

5.有遗传因素的孩子应怎样预防近视眼的发生?

经验告诉我们,有遗传因素的孩子,往往开始并不出现近视,但随着年龄、年级的增长,出现了近视,而且逐渐加深。

由此可见,有遗传因素的孩子,更应注意用眼卫生及良好的学习环境。

相反如果注意了环境因素,有遗传因素的孩子就不一定发病,或者发病晚,程度轻。

6.怎样预防近视眼?

教室内应有良好的照明,黑板不要反光,教师要把字体写清楚;

要做到“二要二不要”,连续写字、看书1小时,应远眺或进行户外活动,使眼和全身得到休息;

课桌椅高度要适合学生身高;

认真做好眼保健操,晚上做完作业后可做一次;

加强体育锻炼,讲究合理营养,多吃蔬菜、水果和粗粮,限制动物性脂肪的摄入;

眼疲劳时可用缓解眼疲劳的眼药水滴眼,定期检查视力,视力下降,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矫治。

教学小结: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掌握预防近视眼的具体要求和措施,在深刻理解的基础上,付诸于行动,增强学生眼保健的意识,从而达到预防近视眼、降低视力不良率的目的。

沙眼的预防与治疗

第一学期第三周

教学目的

通过教学活动及普查沙眼,使同学们了解沙眼的传播途

径,症状,了解疑沙的表现,沙眼及疑沙的治疗,并懂得预

防方法。

教学重点

沙眼的预防

教学难点

沙眼的分期与治疗

教学内容及过程

1.什么叫沙眼?

沙眼是一种常见眼病,是由沙眼包涵体引起,同时累及角膜的慢性传染性结膜炎。

由于沙眼患者脸结膜粗糙不平,形似沙粒,故称沙眼。

沙眼可急性发作,但多为慢性过程。

2.沙眼的传播途径:

沙眼是一种社会性传染性眼病,流行范围广,感染快,任何年龄、性别均可患病。

沙眼包涵体广泛地存在于空气、风尘、皮肤及病人的分泌物中,因此起发病率与个人卫生、环境卫生、生活条件均有密切关系。

目前,造成沙眼传播的主要途径为接触传染。

沙眼包涵体广泛存在于病人的分泌物中,任何与病人分泌物接触的情况都可造成感染机会(如用公共毛巾、公用脸盆等)而病人的手、毛巾、手帕洗脸用具等都可造成传播沙眼的媒介。

3.沙眼的症状、分期:

沙眼的自觉症状一般来说并不十分特殊,易被忽视。

发病初期,可有轻微异物感和发痒,常伴有少许流泪,晨起有一点分泌物,也有人无任何症状,在查体时被医生发现。

早期如果不治疗,症状逐渐加剧,眼睛发红,怕光,色泽污秽,分泌物多,睁不开眼,翻转睑结膜可见其表面粗糙不平,形似沙粒,称为乳头肥大和少数滤泡增生,这时往往不易与其它类型结膜炎区别。

病情如果继续发展,在角膜上缘出现细小血管,排列不整齐,整排的新生血管就象竹帘一样向瞳孔区悬垂下来,,侵入角膜浅层,称为角膜血管翳,病人自觉视力模糊。

经过一年以上的演变,结膜开始出现瘢痕,病人有持久不退的异物感和疼痛感,有时侵犯睑部泪腺,出现眼泪减少,结膜干燥,睑内翻倒睫,慢性泪囊炎及角膜混浊等严重并发症,视力可减退到只能分辨明暗的程度。

沙眼的分期:

Ⅰ期:

上穹隆部和上睑结膜有活动的病变(血管模糊,乳头增生,滤泡形成)。

Ⅱ期:

有活动病变,同时有瘢痕。

Ⅲ期:

仅有瘢痕而无活动病变。

4.凝似沙眼的表现:

眼睑上缘及附近结膜有轻微充血;

血管轮廓不清;

只有单独的乳头或滤泡存在。

5.沙眼的治疗:

治疗上必须做到长期不间断给药,持之以恒,白天点眼药水,晚上涂眼药膏,坚持治疗3个月至半年,方能奏效。

(1)局部点药:

斑马眼药水、氯霉素、利福平眼药水,每天3—4次,晚上四环素、金霉素眼药膏。

(2)局部涂擦或滤泡挤压法,可用硫酸铜棒涂擦病变表面,完毕用生理盐水冲洗,或采用滤泡每周1次,2-3即可见效,但不能根治,与药物配合治疗。

(3)口服药物疗法:

轻症局部用药,重症可口服抗生素连续2-3周。

近年来,使用强力霉素效果较好。

6.沙眼的预防:

沙眼可重复感染,治疗时间长,不易治愈,因此预防很重要。

(1)搞好个人卫生,提倡一人一巾,毛巾手帕经常洗晒,不用脏手擦眼睛,有条件最好用流水洗脸,或分别使用脸盆。

(2)集体场所尽可能做到流动水洗手、洗脸,发现沙眼尽快治疗,以免扩散。

(3)加强服务行业的卫生管理,对洗脸用具、浴盆、毛巾、浴巾要严格消毒,被褥经常洗晒。

(4)进行卫生宣传,宣讲防治沙眼知识,学校、幼儿园要定期检查,发现沙眼及早治疗。

(5)注意环境卫生,植树造林,绿化环境,净化空气,适当加强锻炼,增加营养,提高身体抵抗力。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沙眼的传播途径是用不洁的手擦眼或使用患沙眼者的毛巾脸盆等引起传染,知道沙眼的主要症状,了解治疗预防方法,特别是疑沙也要进行较长时间的治疗,以彻底消灭传染源及治愈疑沙。

生活方式与健康

第一学期第五周

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懂得在现代社会,生活方式与人们的健康又非常密切的关系。

推行良好的生活方式能促进人们的身心健康,益寿延年。

从而教育学生做到从小就注意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

教育学生懂得健康生活方式的主要内容,是指人们在生活中不吸烟,少饮酒,平衡膳食、定时定量,早睡早起,经常

保持正常体重。

介绍不良生活方式对人们健康的危害,帮助学生克服不良的生活方式。

1.什么是生活方式:

生活方式指的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所遵循的行为规范,是习惯化了的生活

动行动形式。

人们在其日常生活中总是按一定的方式进行生活,这种方式是

每个人在自己的生活过程中,为适应日常社会生活环境的各种要求,自然而然形成起来的。

因而,人们的生活方式具有时代性。

2.什么是健康的生活方式:

人们在其日常生活中所遵循的行为规范有利于增进其身心健康水平,提高生命质量,这就是健康的生活方式,其主要内容包括:

不吸烟、少饮酒、平衡膳食、定时定量、早睡早起、经常运动、保持正常体重等。

美国卫生学专家经过研究,认为人们的健康生活方式应包括以下几条:

(1)每晚睡眠8小时左右;

(2)一日三餐,不吃或少吃零食;

(3)每天坚持吃早餐;

(4)控制体重,保持正常状态;

(5)适量运动,每周2—3次锻炼活动;

(6)不吸烟;

(7)少量饮酒。

调查研究表明,经常做到6项或7项的人比那些只做到3项或3项以下的人,平均寿命要长11年。

对于每个人来说,做到以上7项并不是非常困难的事,关键在于能否坚持下去。

3.什么是不良生活方式:

由于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所遵循的行为规范违反了身心健康的基本要求,从而对其身心健康产生了不良的影响;

并有可能造成严重的疾病,这种有害的生活方式就是不良的生活方式。

如:

吸烟、酗酒、饮食起居不规律及运动过少的习惯等,都属于不良生活方式的内容。

其表现形式有以下几种类型:

(1)工作机器型

(2)枯燥乏味型(3)封闭孤独型(4)过度交往型(5)玩世不恭型。

4.不良生活方式对人们健康的影响:

如果在人们的生活过程中,有一些不利于健康的有害因素在起作用,久而久之,对人们的身心健康必然会产生有害的影响,甚至造成严重的疾病。

与生活方式有关的疾病有;

心脏病、脑卒中、癌症、糖尿病等,称为生活方式病。

由此可见不良生活方式对当今人类健康的危害是十分严重的。

例如:

吸烟、酗酒就被公认为当今的社会公害。

5、怎样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人们的生活虽然是在适应社会环境要求下,按照某种方式进行活动逐渐形成起来的,因而有一定的恒定性,不是一下子就能改变的,但是,只要你有决心,坚持下去,健康的生活方式就一定能建立起来。

有的人由于痛感不良生活方式的危害而下定决心,很快就把吸烟或酗酒的不良习惯给戒除了,并且采用了有规律的生活和经常锻炼的健康生活方式,而重新精力旺盛地投入学习和工作。

还有在你受邀请而作客赴宴时,就能自我控制,抗拒各种“诱惑”而不沾烟酒,面对美味佳肴而不暴饮暴食……。

只有这样,健康才能掌握在你手中。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健康的生活方式内容,改掉不良的生活习惯,逐渐建立起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健康的身体搞好学习。

口腔保健

第一学期第七周

使学生掌握牙齿的保健方法,懂得怎样爱护牙齿、保健牙齿,

使之拥有健康的牙齿。

让学生知道采用什么刷牙方法,对保持口腔卫生很重要。

让学生真正掌握并做到早晚刷牙的重要意义及养成良好习惯。

一:

刷牙的正确方法:

刷牙对保持口腔卫生是一个很重要很普通的措施,刷牙不仅能去除附在牙面上的牙垢,还能适当地刺激牙龈,促进牙龈的血液循环。

当牙刷毛压、放牙龈时,对牙龈还起了按摩的作用。

当你用旧牙刷清洁你的梳子时,你肯定是用刷子由上往下纵向地刷洗。

如果你在梳子梳齿的表面横向拉刷,效果又差又费力。

你也许见过有的牙刷未选好,刷牙时又是使劲地在牙面上左右横向拉刷,久而久之,牙龈受伤,牙面也受损。

刷牙的方法有多种,如水平法、垂直法、描圈法、旋转法、颤动法等。

对学生来说,只要掌握几个原则即可:

1.按年龄选择相似大小的牙刷。

2.使口腔内各个牙面均不被遗漏地仔细清刷,可以选用的次序是:

(1)左上颌后牙的颊面(即牙冠贴近颊粘膜的一面,也就是人们认为的“外面”——上颌前牙的唇面(即牙冠贴近嘴的一面)——右上颌后牙的颊面。

(2)左上颌后牙的腭面(即牙冠近腭部的一面,也就是人们认为的“里面”)——上颌前牙的腭面——右上颌后牙的腭面。

(3).左上颌后牙的复合面(即牙冠在上下颌牙相对的咀嚼面)——右上颌后

牙的复合面。

(4).左下颌后牙的颊面——下前牙的唇面——右下颌后牙的颊面。

(5).左下颌后牙的舌面(即牙冠近舌的面,也就是人们叫的“里面”)——下前牙的舌面——右下颌后牙的舌面。

(6)后牙的复合面——右下颌的复合面。

3、刷毛在牙面的刷动方向:

刷上颌牙是由上往下刷。

刷下颌牙是由下往上刷。

复合面是前后向运动地刷。

4、牙刷毛与牙轴成45度,由近牙齿的牙龈处开始向牙齿的切缘,复合面方向刷动。

反复8——10次。

5、要习惯每日早晚各刷牙一次,晚上刷牙后就不再进食。

“早晚刷牙,饭后漱口”的宣传已久,但认真执行的普及率尚需民众共同提高,在日本东京大学儿齿科学教研室的医生们在午餐后都认真地刷牙,而且所花的时间不短,既清洁牙面又按摩牙龈。

所以有条件的话,要从小开始养成每日3次刷牙的习惯。

要想有一副好牙,就要严格地刷牙,刷牙虽然看起来好象是小事,但千万別忽视了它的作用。

通过本课教学,使同学们懂得刷牙的正确方法,养成“早晚刷牙,饭后漱口的好习惯,使每一位同学都拥有一副健康的牙齿。

运动损伤的预防及急救处理

第一学期第九周

1、了解运动损伤的概念及发生原因;

2、对常见的运动损伤掌握简易的处理方法。

对常见的运动损伤掌握简易的处理方法。

一、运动损伤的概念和分类:

1、定义:

体育运动中,造成人体组织或器官在解剖上的破坏或生理上的紊乱,称为运动损伤。

2、分类:

运动损伤按时间可分:

新伤和旧伤;

按病程可分为急性损伤和慢性损伤;

按性质可分为开放性损伤和闭合性损伤;

按程度可分为轻度、中度损伤和重伤。

二、运动损伤发生的原因:

1、认识不足,措施不当。

对运动损伤预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未能积极地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易导致运动损伤的发生。

2、准备运动不足:

A、不做准备活动就进行激烈的体育活动,易造成肌肉损伤、扭伤;

B、准备活动敷衍了事,在神经系统和各器官系统的功能尚未达到适宜水平;

C、准备活动的内容不得当;

D、过量的准备活动致使身体功能不是处于最佳状态而是有所下降。

3、不良的心理状态:

如缺乏经验、思想麻痹、情绪急燥;

或在练习中因恐惧、害羞而产生犹豫不决和过分紧张等。

4、体育基础差、身体素质弱,或动作要领掌握不正确,一时不能适应体育活动的需要,或不自量力,容易发生损伤事故。

5、不良的气候变化。

如过高的气温和潮湿的天气,导致大量出汗失水;

在冰雪寒冷的冬季易发生冻狎或其它损伤事故。

6、组织纪律混乱和违反活动规定也是造成伤害事故的原因。

三、运动损伤的预防

1、学习运动创伤的预防知识,克服麻痹思想。

2、遵守纪律,听从指挥,做好组织工作,采取必要的完全措施,如:

检查运动场地和器材,穿着合适的服装与鞋子。

3、在激烈运动和比赛前都要做好准备活动。

4、要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活动内容,适当控制运动量。

5、掌握运动要领,加强保护和帮助。

6、加强医务监督,提高自我保健意识。

四、常见的运动损伤与处理

1、擦伤(皮肤表面受到磨擦后的损伤)

处理:

A、轻度擦伤:

伤口干净者一般只要涂上红药水或紫药水即可自愈。

B、重度擦伤:

(首先需要止血)冷敷法(讲解)、抬高肢体法、绷带加压包扎法、手指直接指点压止血法。

冷敷法:

可使血管收缩,减少局部充血,降低组织温度抑制神经的感觉,因而有止血、止痛、防肿的作用,常用于急性闭合性软组织损伤。

2、鼻出血(鼻部受外力撞击而出血)

应使受伤者坐下,头后仰,暂时用口呼吸,鼻孔用纱布塞住,用冷毛巾敷在前额和鼻梁上,一般即可止血。

3、扭伤(当关节活动范围超过正常限度时,附在关节周围的韧带、肌腱、肌肉撕裂面造成)

重度扭伤处理:

应先止血、止痛。

可把受伤肢体抬高,用冷水淋洗伤部或用冷毛巾进行冷敷,使血管收缩,减轻出血程度,减轻疼痛。

不要乱揉私心动,防止增加出血。

然后在伤处垫上棉花,用绷带加压包扎。

受伤48小时以后改用热敷,促进淤血的吸收。

4、挫伤(在钝重器械打击或外力直接作用下使皮下组织、肌肉、韧带或其它组织受伤,而伤部皮肤往往完整无损或只有轻微破损。

)处理同(3)。

5、脑震荡(头部受天外力打击或碰撞到坚硬物体,使脑神经细胞、纤维受到过度震动。

)可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脑震荡。

对轻度脑震荡的病人,安静卧床休息一、二天后,可在一星期后参加适当的活动。

对中、重度的脑震荡,要保持伤员绝对安静,仰卧在平坦的地方,头部冷敷,注意保暖,及时送医院治疗。

6、脱臼(由于直接或间接的暴力作用,使关节面脱离了正常的解剖位置。

动作要轻巧,不可乱伸乱扭。

可以先冷敷,扎上绷带,保持关节固定不动,再请医生矫治。

7、骨折(骨的完整性受破坏)

首先应防止休克,注意保暖,止血止痛,然后包扎固定,送医院治疗。

教学小结

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了解运动损伤的概念及发生原因;

懂得怎样正确对常见的运动损伤掌握简易的处理方法。

中学生应养成哪些良好的卫生习惯

第一学期第十一周

按照《学校卫生工作条例》明确要求,通过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以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

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合理的作息、良好的饮食、饮水、正确的读书写字、清洁卫生习惯,以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

合理的作息习惯

教学内容及过程

习惯是指由于重复或练习而巩固下来的行为方式。

良好的卫生习惯对于青少年身心健康具有积极的影响。

国家教委和卫生部联合发布的关于学校卫生工作的法规文件《学校卫生工作条例》明确要求,学校应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

一般而言,中小学生应养成以下卫生习惯:

一、合理的作息习惯

合理的作息主要是指对学生进行各项活动的时间的长短,活动的秩序作科学的安排。

中小学生每天的课业学习要养成一定规律,做到适度,中学生不超过8小时。

二、良好的饮食习惯和饮水习惯

良好的饮食习惯是指饮食要有利于身体的健康,一日三餐要定时、定量、不挑食、不暴饮暴食,不吃不清洁和腐坏的食物,不边走边吃东西,说笑时也不要吃东西。

饮食习惯的培养,其目的在于摄取全面而且充足的营养与热量,保证基本的生理代谢和身心发育的需要。

水是维持人体正常活动不可缺少的物质成分。

年龄越小,其新陈代谢活动越旺盛,身体需要补充水的时间间隔要短一些。

最好每节课后喝点开水。

喝水非常重要,但要讲究饮水卫生。

教师、家长要教育学生不喝生水,自己带水瓶,不要与别的学生混用。

而且,水瓶每天清洗一次,清洗后瓶口朝下,自然晾干。

只有注意饮水卫生,才能减少由水传染的消化道疾病的发生。

三、正确的读书写字习惯

孩子们看书写字是在进行脑力劳动,容易疲劳,常会自觉不自觉地歪着身子、趴在桌上,或把头枕在手臂上。

这种姿势会给他们的体型和眼睛带来很坏的影响。

因为当身体弯向一侧时,这侧的肌肉、韧带过于紧张而牵拉脊柱,日子久了就会形成脊柱侧弯,那是很难看的。

另外,歪着身体看书写字,眼睛要格外费力的去调节焦距,容易疲劳,久而久之,还会变成习惯性近视,出现记忆力减退,头痛等神经衰弱症状。

四、清洁卫生习惯

清洁卫生,是一个人文化教养、精神面貌的反映。

讲究清洁卫生,不仅有助于个人身心健康发展,也能在人际交往中给人以舒适愉快的感觉,有利于获得更多的友谊。

在清洁卫生方面,要养成以下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一带:

随身带手绢或餐巾纸。

二常:

常剪指甲、常理发。

三勤:

勤刷鞋、勤换袜、勤换内衣。

四自:

自用毛巾、自用牙刷、自用水杯、自用手绢。

五洗:

早晚洗脸,睡前洗脚,吃东西前和便后洗手,勤洗澡,洗头发。

还要注意公共卫生,做到:

1、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废纸、果皮。

2、不随地大小便,不乱扔手纸。

3、不在公共场所喧闹。

4、不面对人打喷嚏、咳嗽等等。

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培养学生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

第一学期第十三周

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促进学生生长发育、提高身体素质,预防营养缺乏病和一些消化道传染病等疾病,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

培养饮食卫生习惯,保证每天进三餐,并重视早饭,保持充沛的精力。

不吃早饭或者将就一顿,就不能供应上午学习的足够热量的营养,会产生头晕、注意力不能集中、四肢乏力的现象,影响学习和健康。

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可以促进学生生长发育、提高身体素质,还可以预防营养缺乏病和一些消化道传染病等疾病,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

一、中小学生必须培养以下饮食卫生习惯每天进三餐,并要重视早饭每天吃的食物中主要包含的营养成分是蛋白质和糖,一般在胃里被消化的时间是4-5小时。

所以,每日三餐是符合胃的生理特征的。

中小学生生长发育更需要保证每日三餐,否则,不仅身体所需的营养不足,还会引起各种疾病。

一般地,中小学生上午要上4节课,而且多为主课,这就要求学生保持充沛的精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