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研究生考试云师大政治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6852649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1.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在职研究生考试云师大政治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在职研究生考试云师大政治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在职研究生考试云师大政治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在职研究生考试云师大政治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在职研究生考试云师大政治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在职研究生考试云师大政治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在职研究生考试云师大政治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在职研究生考试云师大政治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在职研究生考试云师大政治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在职研究生考试云师大政治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在职研究生考试云师大政治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在职研究生考试云师大政治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在职研究生考试云师大政治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在职研究生考试云师大政治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在职研究生考试云师大政治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在职研究生考试云师大政治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在职研究生考试云师大政治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在职研究生考试云师大政治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在职研究生考试云师大政治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在职研究生考试云师大政治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在职研究生考试云师大政治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在职研究生考试云师大政治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职研究生考试云师大政治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在职研究生考试云师大政治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两个任务是相互区别又相互紧密联系的。

由于腐败的社会制度束缚着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着经济技术的进步,必须首先改变这种社会制度,争得民族的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创造前提,开辟道路。

因为不经过反帝发封建的斗争,争得民族的独立和人民解放,就不可能推翻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反动统治,改变他们控制中国经济政治命脉,利用特权向中国大量倾销商品和资本输出,压迫中国民族工商业发展的局面;

就不可能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和专制政治制度,解放农村生产力,改善农民的生活,扩大民族工商业的国内市场;

就不可能达到民族的团结,社会的稳定,从而集中力量进行经济、文化、教育等各方面的现代化建设,以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富裕幸福。

2、改革的必然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践活动及其理论形成经历了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革与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过程,这是一段全面建设、曲折发展、伟大转折、走向辉煌的历史过程。

要面对当代社会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形势和未来可预测与不可预测并存的发展趋势,对这段不断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历程进行实事求是的历史分析和科学准确的理性思考,对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如何面对新世纪新形势的机遇与挑战,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勇于创新,具有特别重要意义。

(1)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发展与定位思考

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经过28年的风雨历程,终于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在掌握国家政权之后,根据马克思主义传统的计划经济理念迅速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经济体制,并随即制定了第一个五年计划。

“一五”计划的提前完成,坚定了中国共产党和广大干部群众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

当时人们对计划经济的认识毫无质疑,理论界、学术界和党的高层领导者都坚信计划经济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必然性。

当经过几十年社会主义道路曲折探索之后,中国共产党人逐渐发现,有关社会主义理论在许多方面并没有完全搞清楚,而且必须搞清楚。

如什么是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什么?

中国的社会主义处在什么样的历史方位?

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模式?

等等。

经过对历史的科学总结和理论的深刻思考,中国共产党人终于找到了答案: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是根据中国特殊国情,经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探索与理论总结之后,对当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的历史定位与基本结论。

(2)计划经济模式的贡献及其历史局限性

中国共产党人清醒地认识到:

在有计划按比例发展的思想与模式主导下,虽然生产力的发展充满艰辛与曲折,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依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其主要标志是:

一是逐步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初步改变了旧中国工业基础极其薄弱和国民经济极其落后局面;

二是核技术、人造卫星和运载火箭等高科技实现了零的突破并取得了重大进展,为我国高科技的发展奠定了初步的物质和技术的基础;

三是壮大了人民军队和加强了国防力量,正在走向具有高技术装备的适应现代化战争需要的国防现代化;

四是恢复了我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使我国开始走向世界民族之林,国际地位空前提高。

实践证明,计划经济能够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有计划地办大事,计划经济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做出了历史性贡献。

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

一切事物都存在其产生发展的历史过程,都有其历史局限性。

计划经济模式也是如此。

而我国虽然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占绝对优势,但由于生产力水平低、商品经济落后,不具备全面实行计划经济的物质基础。

在这种情况下实施计划经济模式,无视价值规律,势必束缚商品经济的发展;

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势必束缚人们的生产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事实证明,我国实施传统的计划经济,并没有完全按照客观经济规律运行,已经不适应我国生产力发展的根本要求,必须结合国情实际进行改革。

作为生产关系中的经济管理模式——计划经济,同其他事物一样,总是在不断的变化,总会在完成固有的历史使命或者说发挥固有的历史作用之后,被新的模式所替代,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3)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践“三个代表”思想的集中表现和根本途径

千年伊始,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

在这充满机遇与挑战的关键时刻,当代中国向何处去的历史课题已经严峻地摆在中国共产党人和全国人民面前。

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党,成为中国共产党所面临的重大而紧迫的时代课题,江泽民“三个代表”思想对这一课题做出了马克思主义的回答,充分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本质要求。

第一,“三个代表”思想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历史进程的根本总结。

第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践“三个代表”的集中表现和根本途径。

第三,坚持“三个代表”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一个根本标准和思想保证。

历史总是给人以思考,只有实事求是地认识历史,才能科学准确地结合现实,更加实际客观地把握未来,才能坚持“三个代表”,坚持与时俱进。

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

中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对我国社会历史发展方位的科学定位;

计划经济曾经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做出过重大贡献,但由于历史的原因,由社会主义计划经济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选择,是实践“三个代表”思想的根本途径,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走向民族复兴的惟一正确的伟大道路。

这是本文历史分析与理性思考的基本结论。

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社会改革是在一定社会制度下,为了解决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上层建筑不适应经济基础的某些部分和环节,而对社会体制进行的改良和革新。

社会改革与社会革命是社会发展的两种基本形式。

社会改革是在社会制度不发生根本变化的情况下,对部分社会体制进行某种程度的调整,是社会变化中的量变,或社会总的量变过程中的部分质变,是由统治阶级或统治阶级内部的某种力量、社会集团自上而下地发动和展开的,目的在于维护和巩固统治阶级的统治地位。

社会革命则是由革命阶级自下而上发动和展开的,旨在推翻反动阶级的统治夺取国家政权,使社会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发生根本性的质变。

3、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改革、发展和稳定三者之间相互依存,互为条件。

第一,发展是目的,是硬道理。

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要靠自己的发展。

第二,改革是动力。

改革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它的决定性作用不仅在于解决当前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一些重大问题,推进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还要为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国家的长治久安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三,稳定是前提。

无论改革还是发展都需要有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作保证。

稳定是发展和改革和发展的前提,发展和改革和发展必须要有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

没有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一切无从谈起。

实践表明,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处理得当,就能总揽全局,保证经济社会的顺利发展;

处理不当,就会吃苦头,付出代价。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十七大在总结改革开放近30年历史进程和宝贵经验的基础上,把我们党在新时期以来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实践中相继形成的马克思主义创新理论成果——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整合为一个统一整体,统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并进行了科学阐释。

这是十七大在理论上的一个重大贡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一系列新的重大理论观点、重大战略思想,继承、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其内容十分丰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系统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发展道路、发展阶段和发展战略、根本任务、发展动力、依靠力量、国际战略、领导力量和根本目的等重大问题上取得了丰硕成果,是贯通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领域,覆盖经济、政治、科技、教育、文化、民族、军事、外交、统一战线、祖国统一、党的建设等方面的系统的科学理论体系。

这个理论体系,独创性地提出一系列新的重大理论观点、重大战略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1)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作出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强调这是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经的特定阶段,至少需要上百年时间,制定一切方针政策都必须以这个基本国情为依据,不能脱离实际、超越阶段。

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理论。

(2)提出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指出改革是一场新的革命,是中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僵化停滞没有出路。

强调实行对外开放是改革和建设必不可少的,应当吸收和利用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所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来发展社会主义,应当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

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改革的思想。

(3)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强调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

(4)提出社会主义本质理论。

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强调必须把发展生产力摆在首要位置,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判断各方面工作的是非得失归根到底要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

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5)提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理论。

强调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坚持平等保护物权,形成多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新格局。

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所有制理论。

(6)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理论。

指出中国要发展离不开科学,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是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

强调必须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把经济建设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力素质的轨道上来。

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理论。

(7)提出社会主义科学发展理论。

强调发展是硬道理、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要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努力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

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理论。

(8)提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

指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属性,要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和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原则,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

(9)提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理论。

强调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不断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民主政治理论。

(10)提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

指出社会主义不仅要有高度的物质文明,而且要有高度的精神文明。

强调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结合起来,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理论。

(11)提出社会主义和平发展理论。

指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强调中国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既通过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来发展自己,又通过自己的发展来促进世界和平。

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

(12)提出走中国特色精兵之路的国防和军队建设理论。

强调始终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按照政治合格、军事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保障有力的总要求加强军队建设,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

提出人民军队要肩负起“三个提供一个发挥”的历史使命,加快中国特色军事变革。

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

(13)提出“一国两制”和祖国和平统一理论。

指出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按照这个原则来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完成。

强调全力支持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依法施政。

提出在一个中国原则基础上协商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议。

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

(14)提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理论。

指出党必须适应长期执政和改革开放的新要求,加强和改善对各方面工作的领导,做到科学执政、民主政治、依法执政。

强调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主线,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使党始终做到“三个代表”。

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

这些新的重大理论观点和重大战略思想的提出,表明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理论高度,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贡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所以完全正确,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不断发展进步,最根本的就在于它既破除了对马克思主义的教条式理解,又抵制了抛弃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错误主张;

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中国特色;

既继承了前人,又突破了陈规,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是与中国国情相结合、与时代发展同进步、与人民群众共命运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生动而具体地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赋予马克思主义新的鲜活力量,再一次有力地证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仍然是共产党人正确认识和运用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锐利思想武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典范,又是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典范。

二、论述题

1、中国共产党所做的三件大事

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在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书写了人类发展史上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丽史诗,集中体现为完成和推进了三件大事。

 第一件大事,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经过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党和人民进行28年浴血奋战,打败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新中国的成立,使人民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制度向人民民主制度的伟大跨越,实现了中国高度统一和各民族空前团结,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彻底废除了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

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中华民族发展进步从此开启了新的历史纪元。

 第二件大事,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我们创造性地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使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东方大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我们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积累了在中国这样一个社会生产力水平十分落后的东方大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经验。

 第三件大事,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进行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开创、坚持、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经验,同时借鉴国际经验,以巨大的政治勇气、理论勇气、实践勇气实行改革开放,经过艰辛探索,形成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全方位对外开放,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

2、科学社会主义实践的三次飞跃

(1)第一次飞跃:

19世纪40、50年代,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批判的继承思想先贤理论成果的基础上,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这两大发现使社会主义具备了现实的基础,实现了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的飞跃。

(2)、第二次飞跃:

人类进入20世纪后,列宁依据时代背景的变化和历史条件的转移,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提出了革命可以首先在一国或数国取得胜利地理论;

以“一国胜利”论为思想指导,俄国人民在列宁为代表地布尔什维克党地领导下,赢得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地胜利,在人类历史上成功地建立起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创了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地国家建设社会主义地先例,使社会主义由理想变为现实。

(3)、第三次飞跃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人民在锐意进取地中国共产党地领导下,依据时代主题的变化审时度势,勇于理论和实践的创新,坚持社会主义的改革开放,率先成功突破斯大林模式,仅用了二十多年时间,一举改变了近代以来积弱积贫的落后面貌,进入了早日实现“小康”和本世纪中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的新时期。

上世纪末以来,面对苏东剧变的现实,中国共产党顶住巨大压力,立志全面创新,不断深化改革,大大提升了综合国力,经济和社会发展跃上新的台阶,巩固并增强了社会主义基石;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诞生了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2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