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财务管理学复习重点.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853789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6.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共财务管理学复习重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公共财务管理学复习重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公共财务管理学复习重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公共财务管理学复习重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公共财务管理学复习重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公共财务管理学复习重点.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公共财务管理学复习重点.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公共财务管理学复习重点.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公共财务管理学复习重点.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公共财务管理学复习重点.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公共财务管理学复习重点.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公共财务管理学复习重点.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公共财务管理学复习重点.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公共财务管理学复习重点.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公共财务管理学复习重点.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公共财务管理学复习重点.docx

《公共财务管理学复习重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共财务管理学复习重点.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公共财务管理学复习重点.docx

公共财务管理学复习重点

 

更多企业学院:

《中小企业管理全能版》

183套讲座+89700份资料

《总经理、高层管理》

49套讲座+16388份资料

《中层管理学院》

46套讲座+6020份资料 

《国学智慧、易经》

46套讲座

《人力资源学院》

56套讲座+27123份资料

《各阶段员工培训学院》

77套讲座+324份资料

《员工管理企业学院》

67套讲座+8720份资料

《工厂生产管理学院》

52套讲座+13920份资料

《财务管理学院》

53套讲座+17945份资料 

《销售经理学院》

56套讲座+14350份资料

《销售人员培训学院》

72套讲座+4879份资料

 

更多企业学院:

《中小企业管理全能版》

183套讲座+89700份资料

《总经理、高层管理》

49套讲座+16388份资料

《中层管理学院》

46套讲座+6020份资料 

《国学智慧、易经》

46套讲座

《人力资源学院》

56套讲座+27123份资料

《各阶段员工培训学院》

77套讲座+324份资料

《员工管理企业学院》

67套讲座+8720份资料

《工厂生产管理学院》

52套讲座+13920份资料

《财务管理学院》

53套讲座+17945份资料 

《销售经理学院》

56套讲座+14350份资料

《销售人员培训学院》

72套讲座+4879份资料

公共财务管理学复习要点

1.行政单位财务管理的对象、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对象和公共部门财务管理的原则。

行政单位财务管理的对象:

行政单位财务管理是依据国家规定的法律、法规及有关政策,采用一定的技术方法,对行政单位的资金运动进行管理的过程,其管理对象就是资金运动的全过程。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对象: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是对事业单位资金的筹集、分配、使用、考核等财务活动所进行的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等一系列工作的总称。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对象就是事业单位资金运动的全过程。

基本原则:

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财务规章制度,依法理财的原则;

坚持量入为出,勤俭节约的原则;

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原则;

正确处理国家、单位和个人利益关系的原则。

2.完善公共部门财务管理的进一步思考。

科学合理地编制单位预算,保证行政任务和事业计划的完成;

加强收支管理,依法组织收入,努力节约支出;

加强国有资产管理,有效利用国有资产并防止流失;

建立健全财务规章制度,加强财务分析和财务监督。

3.公共部门财务管理体制的概念和意义;公共部门财务管理体制确立的原则。

概念:

公共部门财务管理体制是财政部门同行政事业单位主管部门之间、主管部门同所属行政事业单位之间关于财务管理责任、权限和利益划分的基本制度。

意义:

确立科学合理的财务管理体制,推动政权建设和事业发展;

明确责、权、利,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促进增收节支,提高经费自给率。

确立的原则:

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原则;

“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

事权与财权相统一的原则;

坚持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

区别对待的原则。

4.定员定额的概念、特点;定员定额管理的意义。

概念:

定员是国家根据公共部门的性质、特点、规模大小、业务范围和工作任务量所规定的人员配置。

定额是国家根据公共部门开展工作的客观需要,同时考虑其承担的业务量,结合国家财力的可能,对公共部门财力、物力的配备、使用、消耗、补偿以及成果等方面所规定的指标额度。

特点:

定员定额是公共部门财务管理的重要手段,具有公平性、约束性、规律性和先进性的特点。

意义:

有利于科学合理地安排人力、物力和财力,优化配置资源;

有利于公共部门加强财务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有利于考核财务管理成果,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5.定员定额是如何划分类别的?

定员分类:

公共部门的定员,按照单位的性质可以分为行政单位定员和事业单位定员两种。

事业单位定员可分为按机构类型定员和按特定比例定员。

定额分类:

按定额的用途分类:

预算定额、执行定额

按定额性质分类:

收入定额(补偿性收入定额、生产性收入定额、代办性收入定额、行政性收入定额)、支出定额(人员支出定额、公用支出定额)

按定额反映的效果分类:

人工工效定额、设备工效定额、成果费用定额

按定额包含的范围分类:

单项定额、综合定额、扩大衡量定额

按定额的计量单位分类:

货币定额、实物定额

6.定员定额的制定方式和管理要求。

公共部门定员分为行政单位定员和事业单位定员两大部分,要分别制定分别管理。

行政单位定员的制定:

行政单位定员即行政单位人员编制,主要包括国家机关、党派和人民团体三部分,是由各级机构编制主管部门在规定的本级行政编制控制数额内,根据行政单位的机构规模和工作任务制定的人员配置标准,包括人员编制和领导职数。

事业单位定员的制定:

事业单位定员即事业编制,包括科学、教育、文化、卫生等部门人员编制。

事业单位定员是由中央业务主管部门或全国机构编制主管部门在国家计划内,根据事业单位的性质、规模、特点和业务工作量制定的人员配置标准。

分为两种制定方法:

按照事业单位机构类型、级次、业务量大小和工作任务繁简确定定员编制;根据特定业务量及工作人员业务工作量定额,确定定员比例,并依此制定定员人数。

定员的管理要求:

严格按编制配备人员;

控制机构设置;

合理安排编制内人员。

定额的制定方法:

确定基准定额;确定定额标准方案。

7.什么是单位预算,它与政府预算的关系是怎样的?

概念:

按照公共部门单位预算管理的对象划分,单位预算包括行政单位预算和事业单位预算两部分。

行政单位预算是行政单位根据其职责和工作任务的要求,依法编制的年度财务收支计划,它反映着单位在预算期内经费收支和业务活动的规模和方向。

事业单位预算是指事业单位根据事业发展计划和任务编制的年度财务收支计划,事业单位预算反映了事业计划和工作任务的规模和方向,是事业单位财务工作的基本依据。

关系:

按照预算管理级次,我国政府预算由中央预算和地方预算组成,按照预算管理的内容,中央和地方各级预算由本级各部门预算和所属企业财务收支计划组成,各部门预算由其所属个单位预算组成;单位预算是各级政府预算及部门预算编制的基础。

8.单位预算的编制和审批程序。

编制:

单位预算编制一般采取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相结合的办法,也称“两上两下”编制程序。

单位上报预算建议数——“一上”

财政部门下达预算控制数——“一下”

单位编报正式预算草案——“二上”

财政部门正式批复预算——“二下”

审核:

1)在“一上”以后,财政部门要对部门单位预算建议数进行审核,审核的主要内容包括:

第一,政策性审核;第二,可靠性审核;第三,合理性审核;第四,完整性审核。

2)如果单位预算编制的确存在问题,财政部门应指出问题所在,要求单位进行修正或重新编制。

3)在“二上”以后,财政部门将审核批复预算,这是预算编制和审批过程的最终环节,也是对单位预算的最后核定。

财政部门审批单位预算的内容主要包括:

第一,对收入预算应逐项核定收入指标;第二,对支出预算要统筹兼顾,全面安排,确保满足重点支出需要;第三,行政事业单位经批准的自筹基本建设支出,按照有关部门批准的投资规模和单位筹资能力批复;第四,对非财政补助收入大于支出较多、实行收入上缴办法的事业单位,应核定其上缴上级部门和财政部门的支出金额。

9.比较编制单位预算的方法,为什么说零基法有科学性和先进性?

单位预算编制的一般方法有基数法和零基法两种。

基数法是以本单位或本部门报告年度收支执行数作为参照依据,然后考虑影响计划年度收支的可能各种因素,在报告年度基础上来编制计划年度单位预算的一种方法。

零基法是指在编制预算时,不考虑基期情况,或将基期设为“零”,一切从零开始,编制预算的一种方法。

先进性:

第一,较为彻底地改变了过去基数法条件下“承认历史,适当调节”的预算编制方式,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对各支出项目逐一审核和清理,可以压缩、取消一部分不必要的开支,确保重点支出资金需要;

第二,有利于财政部门在安排支出预算时,将一部分单位的创收收入抵顶预算支出,既弥补了预算内财力不足,促进了财政收支平衡,也可以加强对单位资金使用的管理;

第三,充分考虑了个单位下一预算年度对资金的需求,有利于克服预算管理弱化、预算约束软化的不正常现象;

第四,促使各部门、各单位在财政部门核定的限额之内使用安排资金,增强单位自身节约资金和平衡的意识,努力挖掘内部潜力,强化财务管理手段,注重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第五,调整了各单位之间的利益格局,有利于环节单位之间苦乐不均的矛盾;使财政部门增强了宏观调控能力,能够有效地根据国家政策和改革要求以及财力可能,调整支出结构,按照轻重缓急的顺序合理安排资金,保证重点发展事业的资金需要。

即零基法的优点:

没有现行框框,不受现行预算执行情况的约束,避免了各部门严重苦乐不均现象,促使各级预算单位精打细算,合理使用资金,提高财政支出的经济效率。

同时,可以使政府根据需要确定优先安排项目,尽量避免政府为满足不断增加的财政支出而增税和扩大债务。

10.为什么要进行预算调整,其主要方法有哪些?

原因:

在执行过程中因特殊情况需要增加(减少)收入或减少(增加)支出。

方法:

预算科目流用;预算的追加或追减;单位预算的划转。

11.公共部门支出的概念和内容。

概念:

公共部门支出是指行政事业单位,为开展业务活动和其他活动所发生的各项资金耗费及损失,由行政单位支出和事业单位支出构成。

内容:

行政单位支出:

经常性支出、转向支出。

事业单位支出:

事业支出、经营支出、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上缴上级支出、自筹基本建设支出等。

12.事业单位、行政单位的支出分类。

事业单位分类:

按单位性质分类:

事业单位支出分为文教科卫事业支出、农林水利气象事业支出、工交商事业支出、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事业支出。

按支出性质分类:

事业单位支出分为事业支出、经营支出、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上缴上级支出和自筹基本建设支出。

行政单位分类:

按单位性质分类:

行政单位支出分为行政管理费支出、公检法司支出、外交外事支出。

按支出性质分类:

行政单位支出分为经常性支出、专项支出和自筹资本建设支出。

13.行政单位支出管理的主要内容。

经常性支出管理、专项支出的管理、其他支出的管理。

14.行政单位经常性支出和专项支出的概念、内容。

经常性支出:

概念:

经常性支出管理是指行政单位为维持正常运转和完成日常工作任务发生的资金耗费。

内容:

人员经费、公务费、业务费、修缮费和设备购置费、其他费用。

专项支出:

概念:

专项支出是指行政单位为完成专项或特定工作任务发生的开支。

内容:

专项会议费支出、专项设备购置费支出、专项修缮费支出、专项业务费支出。

15.事业单位事业支出管理的基本要求和经营支出管理的基本要求。

事业单位事业支出管理的基本要求:

事业单位的事业支出应当根据财政补助收入、上级补助收入、事业收入和其他收入等情况统筹安排,上述收入原则上不得用于经营支出;

保持支出结构的合理,尤其是使人员经费支出与公用经费支出保持一个合理的比例;

专项资金在具体核算和管理上需要单独进行反映。

事业单位经营支出管理的基本要求:

在经营活动中,应正确归集实际发生的各项费用数,无法直接归集的,应按规定的比例合理分摊;

经营支出要与经营收入配比,直接用于经营活动消耗的费用,直接计入经营支出;

在事业支出中统一垫支的各项费用,应当按规定比例合理分摊。

16.简述行政事业单位具体经费项目管理的内容。

内容:

人员支出管理、公用经费的管理、专项经费管理。

其中人员支出管理包括工资管理、职工福利费得管理、助学金的管理、社会保障费的管理;

公用经费的管理包括公务费的管理、设备购置费的管理、修缮费的管理、业务费的管理、其他费用的管理。

17.公共部门收入的内涵。

公共部门收入,是指公共部门为开展业务活动和完成工作任何依法获得得非偿还性资金。

包括财政预算拨款、预算外资金收入以及依法取得的其他各项收入。

18.事业单位、行政单位的收入来源与分类。

事业单位收入依据其来源渠道不同可分为财政补助收入、上级补助收入、事业收入、经营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和其他收入等。

行政单位收入按其取得资金的来源渠道不同可分为预算拨款收入、预算外资金和其他收入等。

19.预算外资金的概念、特点、主要内容。

概念:

预算外资金是指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为履行或代行政府职能,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具有法律效力的规章而收取、提取和安排使用的未纳入财政预算管理的各种财政性资金。

特点:

预算外资金征收方式具有分散性;预算外资金使用方向具有专用性;预算外资金存在方式具有依托性;预算外资金具有分离性;预算外资金管理方式具有自主性。

主要内容:

预算外资金范围:

行政事业收费、基金和凭借政府职权筹集的资金等;

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具有特定用途的各种基金或附加收入等;从所属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集中的管理费及其他资金;乡自筹基金和乡统筹基金;其他未纳入财政资金管理的财政性资金。

预算外资金支出的形式:

预算外经常性支出、预算外投资性支出。

20.预算外资金管理的原则、重要意义、进一步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的措施。

预算外资金管理的原则:

非营利性原则、依法管理原则、合理安排和节约资金的原则、专款专用的原则、先收后用量入为出的原则、稽查监督制度化的原则。

意义:

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可以使预算外资金服务于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弥补国家预算资金不足,保证国家重点建设,满足因地制宜地发展经济和各项事业,提高资金的使用效果吗,同时可以抑制预算外基本建设的投资膨胀,控制消费基金的过快增长,促进国民经济协调发展;

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可以促进各单位合理安排收支,使预算外资金的积极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有利于客服预算外资金使用的盲目性,对非法收取、占用、挪用资金的行为进行有效地制裁,保持国家财力平衡,促进国家与预算外资金管理的健康发展;

可以堵塞财政漏洞,防止腐败,是关系到今后经济发展的重大举措。

进一步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的措施:

预算外资金立项审批管理制度:

行政事业收费的审批,实行中央、省两级审批的管理制度;政府性资金的审批,统一报财政部审批,重要的报国务院审批,地方无权审批;

预算外资金上缴的管理:

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储存;规范行政事业单位预算外资金银行账户;实行票据管理、使用单一化;实行收缴分离、票款分离的管理办法;

预算外资金拨付制度的管理,按资金不同性质和用途实行分类管理;

预算外资金的计划管理,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的同时,还实行预算外资金收支计划管理和预决算管理,编制预算内外收支综合财政计划。

21.公共部门资产的概念、特征。

概念:

公共部门的资产是指行政事业单位控制、占有和使用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

包括各种财产、债权等。

特征:

资产必须是一种经济资源;资产必须能够用货币来计量;资产必须为行政事业单位所控制、占有和使用;资产包括财产、债权和其他权利。

22.公共部门资产管理的意义和要求。

意义:

有利于明晰产权关系,实施产权管理;

有利于保证国有资产安全、完整,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有利于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资产利用效率。

要求:

第一,要防止和克服重钱轻物的现象,既要加强货币资金管理,又要加强各项实物资产的管理,把管钱和管物结合起来;

第二,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产权登记,明确国家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依法享有所有权,明确单位占有或使用国有资产所应享有的权利和义务;

第三,认真执行国家关于国有资产处置的有关规定,加强国有资产的报废、报损、出售、转让等的管理;

第四,加强非经营性资产转经营性资产的管理,非经营性资产转经营性资产,要在不影响单位正常业务工作的前提下,按照规定的程序报批后方可进行;

第五,要加强资产的日常管理工作,贯彻国家有关资产管理的各项法律、法规,建立健全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并接受财政部门、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的监督检查。

23.如何加强货币资金(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固定资产的管理?

货币资金管理与控制的原则:

职责分工、交易分开、内部稽核、定期轮岗。

固定资产的管理:

1)固定资产的增量管理:

购入的固定资产管理;基本建设完工验收的固定资产管理;资质的固定资产管理;无偿调入的固定资产管理;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管理。

2)固定资产存量管理:

明确固定资产的管理职责;建立固定资产的管理制度;固定资产使用、保养得管理;固定资产清查盘点的管理。

3)固定资产处置的管理。

24.公共部门负债的涵义。

公共部门的负债是指公共部门所承担的能以货币计量,需要以资产或者劳务偿还的债务。

包括借入款项、应付款项、预收账款、其他应付款及各种应缴款项等。

25.公共部门负债管理的要求。

严格控制负债规模;

对不同性质的负债分别进行管理;

对负债款项应按规定及时进行清理,并办理有关结算。

26.应缴财政预算资金和应缴财政专户资金的区别。

1)应缴财政预算资金是指行政事业单位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收取的,应当上缴财政预算的资金;应缴财政专户资金是指行政事业单位按规定代收的应上缴财政专户的预算外资金。

2)应缴财政预算资金应当按照规定及时、足额地上缴国库;应缴财政专户资金一般采用集中缴库的方法。

3)管理要求不一样。

27.净资产的概念,行政事业单位加强净资产管理的意义。

概念:

净资产是公共部门持有的资产净值,即单位拥有的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

意义:

有利于理顺国家与公共部门之间的产权关系;

有利于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28.行政单位、事业单位的净资产分别包括哪些内容?

行政单位净资产主要包括固定基金和结余等;

事业单位净资产主要包括了事业基金、固定基金、专用基金、结余等。

29.什么是事业基金,来源于何处?

概念:

事业单位基金的概念是指事业单位拥有的非限定用途,可由单位自行支配的净资产。

来源:

投资转出资产、专项结余转入、对外投资资产评估增指数、年终“结余分配”科目贷方转入数等。

30.什么是专用基金,具有什么特点?

概念:

专用基金是指事业单位按规定提取、设置的具有专门用途的资金。

特点:

基金设置的规范性;

基金用途的限定性;

基金使用的非补偿性。

31.公共部门财务报告的组成、意义和要求。

组成:

财务报表、财务情况说明书。

意义:

从财务管理理论的角度来看,公共部门的财务报告是反映和报出公共部门的业绩成果和受托责任完成情况的最终载体;从公共预算理论的角度来看,它也是立法机关和社会公众审核和批准公共部门预算、决算的主要依据。

要求:

数字真实、格式统一、内容完整、报送及时、指标可比。

32.公共支出决策的财务核算(净现值法、内部报酬率法)。

现值A与终值B的比较:

方法一:

将现值A计算成终值与B(终值)相比较;

方法二:

将终值B贴现成现值与A(现值)相比较。

33.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会计核算(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

折旧方法:

平均折旧法:

年限平均法、工作量平均法

加速平均法:

年数总和、双倍余额递减法

年限平均法:

固定资产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预计净残值)÷预计使用年限

固定资产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年折旧额÷12

固定资产年折旧率=年折旧额÷原始价值

固定资产月折旧率=月折旧额÷原始价值=年折旧率÷12

工作量法:

单位工作量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预计净残值)÷预计的工作量总数

月折旧额=月工作量×单位工作量折旧额

年折旧额=年工作量×单位工作量折旧额

双倍余额递减法:

年折旧率=2÷预计使用年限

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年初账面值×折旧率

34.财务分析方法的运用(对比分析法、比率分析法、因素分析法、结构成析、本量利分析)。

对比分析法:

1.本期完成数与预算数相比

预算完成百分比=实际完成数÷预算数×100%

2.本期实际数与过去同期或特定时期的实际数相比

3.本单位与其他单位同类型指标的比较

比率分析法:

1.相关比率分析

2.构成比率分析

3.效率比率分析

因素分析法:

1.连环替代法

2.差额分析法

结构分析法

本量利分析法:

1.量本利分析法的概念:

量本利分析法是根据产销量、成本、利润三者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进行综合分析比较的方法。

2.量本利分析法的原理:

假设产量=销量,税金=0

(1)总成本=固定成本+变动成本

(2)固定成本是不随产量变化而变化的成本

(3)变动成本是随着产量变化而变化的,比如原材料,计件工人工资等

变动成本=销量X单位变动成本

(4)收入=销量X单价。

35.根据资产负债表分析单位在财务核算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36.根据财务报表计算经费自给率、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人员支出和公用支出分别占事业支出的比率。

经费自给率=(事业收入+经营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其他收入)÷(事业支出+经营支出)×100%

该指标是反映事业单位(非营利组织)财务收支状况,评价其自身生存能力的重要指标。

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

该指标反映组织的长期偿债能力。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100%

该指标反映组织的短期偿债能力。

人员支出比率=人员支出÷事业支出×100%

公用支出比率=公用支出÷事业支出×100%

37.事业单位期末事业结余和经营结余结转、结余分配的会计分录。

事业单位的结余是指事业单位在一定期间内各项收入与支出相抵后的余额。

注意啊摆阔事业结余和经营结余。

事业结余是指事业单位在一定期间各项收入与支出相抵后的余额。

经营结余是指事业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经营收入与经营支出相抵后的余额。

事业单位结余的计算公式为:

结余总额=事业结余+经营结余

事业结余=(财政补助收入+上级补助收入+事业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其他收入)-(事业支出+拨出经费+上缴上级支出+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销售税金+结转自筹基建)

经营结余=经营收入-经营支出

事业单位结余分配:

事业单位结余分配的内容主要包括应交所得税(符合应税项目的)、提取专用基金和转入事业基金。

应交所得税,是指按照税法的规定,度结余额调整后计算出应缴纳的所得税。

应交所得税额=应交所得税结余×所得税税率

提取专用基金,是指事业单位按规定比例从当年结余中计提的职工福利基金。

转入事业基金,是指事业单位结余提取专用基金和上缴所得税后的余额,按规定转为事业基金的一般基金。

38.事业单位期末专用基金(修购基金、职工福利基金)的计提。

修购基金的提取途径有二:

一是按单位事业收入和经营收入的一定比例提取,在事业支出和经营支出的设备购置费和维修费中列支(各列支50%),列支后转入修购基金;二是固定资产变价收入形成的修购基金,也用于单位的固定资产维修和购置。

按事业收入和经营收入的一定比例提取修购基金的计算公式是:

修购基金=事业收入×提取率+经营收入×提取率

职工福利基金的提取:

事业单位职工福利基金是按照收支结余的一定比例提取的。

提取职工福利基金的计算公式是:

职工福利基金提取率=可计提职工福利基金的结余额×提取比例

39.行政单位、事业单位的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总表如何填列。

40.财务清算的程序。

成立财务清算机构、清查财务、清查财产和债权、清偿债务和分配剩余财产、编制清算报告

41.财务监督的主要内容。

对单位预算的监督、对收入方面的监督、对支出方面的监督、对财产物资方面的监督、对资金方面的监督;对其他方面的监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