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护理百年发展史的主要历程及其评价.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685798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6.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护理百年发展史的主要历程及其评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中国护理百年发展史的主要历程及其评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中国护理百年发展史的主要历程及其评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中国护理百年发展史的主要历程及其评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护理百年发展史的主要历程及其评价.docx

《中国护理百年发展史的主要历程及其评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护理百年发展史的主要历程及其评价.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国护理百年发展史的主要历程及其评价.docx

本刊专稿

中国护理百年发展史的主要历程及其评价

王云峰,赵雁

[摘要]1909年“中国看护组织联合会”在江西庐山牯岭成立,她的诞生标志着中国护理事业从此走上了有组织的发展道路。

1914年"中国看护组织联合会”更名为“中华护士会”成为了真正领导全国护理工作的组织机构,这便是中华护理学会的前身e。

中国护理事业的发展起源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历了国民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社会主义初建时期和改革开放时期。

一百多年来,在护理人员的艰苦奋斗下,在党和政府的关心下,中国护理事业出现了蓬勃发展、欣欣向荣的景象。

[关键词]中国护理;发展历程;评价解析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84-2014(2009)11-0641-04

明末清初西方现代科学思想开始传入中国。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众多传教士在中国沿海和内地陆续开办教会医院和学校,在他们治病救人传播宗教思想的同时也把现代医学和护理的思想带入中国。

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成立了中华民国,中国开始进入了军阀混战和革命战争的年代。

1949年新中国成立,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揭开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新纪元。

中国护理事业的发展就是在这跌宕起伏的社会中诞生、壮大并走向辉煌。

1西方现代护理思想在中国的传播

1.1鸦片战争以后的中国社会从17世纪中期到18世纪末期,西方英、法、美等国家相继进入资本主义社会。

中国却依然在封建社会的道路上缓慢发展。

19世纪30年代英国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成为资本主义头号强国,为了扩大海外殖民地和商品市场,1840年悍然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在历经了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以后,中国完全丧失了国家的主权,在政治、军事、经济上日益受到侵略者的控制和影响。

1.2西方现代护理思想的传入西方国家对中国除政治、军事、经济侵略外,还进行着文化侵略。

文化侵略的政策包括办教堂、医院、学校等。

1890年《在华基督教传教士大会纪要》中记载“真正的基督教学校,其作用不单纯传授宗教,而是给学生以智慧和道德训练,使其成为社会上和教会之中有势力的人物,成为一般人民的导师和领袖”。

然而文化侵略的政策产生了西方国家不曾设想的另•种结果,一方面中国的志士仁人通过学习西方文化看到了中国封建社会的落后,决心向西方学习发奋图强、振兴中华;另一方面不少受西方教会组织派遣来华的传教士,怀着传播“基督福音”的热情和对中国人民的同情心,决心帮助中国进行社会变革和制度建设。

其中,1887年美国护士兼传教士麦克奇尼在上海西门妇孺医院倡行用南丁格尔方法开展护理工作并培训中国护士,1888年美国护士约翰逊在福建创立了基督教协和医院护士学校,使上海和福建几乎同时成为中国现代护理的发源地。

1.3中国护理组织的建立1907年美国基督教卫理公会派护士信宝珠到福建基督教协和医院工作,她发现福建和其他地区的许多医院护理工作没有任何条例和规定,遂认为从长远考虑中国应该像欧美国家一样成立护士自己的组织,在她的积极推动下,1909年8月19H由7名外国护士和2名医生在江西庐山牯岭创建了拟在统一全国护理工作的机构“中国中部看护联合会”,8月25日第二次会议时更名为“中国看护组织联合会”,从此中国护理事业走上了有组织的发展道路⑴。

“中国看护组织联合会”从1909年到1912年为初创时期,限于人员分散且为兼职,未能有效开展工作,而且学会职员均由外籍护士兼任,直至1914年钟茂芳成为第一位担任中华护士会副会长的中国护士,1928年伍哲英成为第一位中华护士会会长的中国人,才改变了中国护理界领导权长期由外籍护士统领的局面。

20世纪初,尽管西方医学和护理思想传入中国,推动了中国近代护理专业的发展,但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护理仅仅是辅助医疗的一项工作,不可能有所发展,“护士”称为“看护”,其工作内容相当于卫生员,由于受西方影响较大,当时的护士服装、操作规范以及教科书都带有明显的西方特色。

2革命战争时期的护理工作

2.1国民时期的护理工作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以后,中国一直处于战争状态。

从1912年到1927年北伐战争的胜利,国民政府一直在与军阀进行战斗无暇顾及中国医疗和护理事业的发展,这个时期却成为了西方教会医院和学校迅速发展的时期,其中最著名的是北京协和医学院的成立,这所由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1917年投资建设的高等医学学府是按照当时欧美最优水平标准建立的,目的是培养第一流的临床学家、教育专家、科学家和卫生行政专家,1920年北京协和医学院护士学校正式开学这是我国当时唯一培养护理本科生的高等学府,1931年毕业生王璘瑛后来成为了我国第一位南丁格尔奖章获得者,中华护士会1/2以上的会长或干事毕业于此学校。

1914年中华护士会第一届全国护士会员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从此中华护士会成为了中国护理工作的真正组织者和领导者;其贡献是第一,建立了护校注册制度。

第二,成立了教育委员会统管护士统一考试。

第三,加入了国际护士会。

第四,指导组建了全国各地护士分会。

第五,出版了护士专业期刊和书籍。

1929年国民政府卫生部、教育部设立了医学教育委员会,中华护士会多次强调护士教育是医学的一部分,理应归教育部统一管理,1934年国民政府内务部和教育部派4人,中华护士会派资深会员5人组成中央护士委员会,这便是当时中国护士教育的最高行政领导机构,1932年7月4日中华护士会在国民政府正式立案,1935年聂毓禅被任命为中央护士教育委员会秘书,常驻南京教育部。

1936年国民政府颁布了护士章程,要求全国护士学校统一注册,并进行护士登记工作。

护士教育纳入国家教育系统以后,由政府负责护士学校立案,护士便自然具有国家赋予的法律地位,护士的职业在社会上也就相应提高了,国民政府的这项工作一直持续到抗日战争胜利以后。

2.2红军时期的护理工作1927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革命根据地的护理工作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不正规到逐步正规的过程。

红军中的护理工作者(当时称看护员)与全体卫生工作者一道经受了战争考验,在完成战伤救护、治疗、护理、卫生防病等任务中作出了可贵的贡献。

1928年在井冈山的中心地区五井,创造了具有历史意义的红军医院,为人民军队开展护理工作奠定了基础。

1932年1月在汀州开办的看护学校,是红军创办的第一所军医学校,标志革命队伍护理工作的开端。

2.3抗日战争时期的护理工作1937年卢沟桥事变,中国人民进入了抗日战争时期,这一时期的护理工作较红军时期又有了新的发展。

有些医院建立了比较正规的护理规章制度,设立了护士主任,护理设备也有改善。

大批医护人员从敌占区奔向敌后抗日根据地,她们大都经过了卫生学校或医院举办的训练班的培训,为适应游击战争的需要,采取分散、隐蔽、灵活、机动的工作方式,在极为艰苦困难的条件下,积极努力地完成抗日战争救护伤员的任务。

1941年在党中央、毛主席直接关怀下,成立了中华护士会延安分会,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护理工作第一次有了专业组织和学术指导机构。

毛主席亲笔题词:

“护士工作具有很大的政治重要性”、“尊重护士、爱护护士”,明确指出了护理工作的重要性,肯定了护士的社会地位。

期间也涌现出一批优秀的护士代表人物,如沈元晖、聂毓禅、田粹励。

沈元晖1941年到延安,任延安中央医院护理部主任兼护士训练班主任,在条件极其困难的情况下,建立了严格的科学管理检查制度,保证了护理质量,并在党中央的支持下建立了中华护士会延安分会。

聂毓禅是北京协和医院护校的第四任校长,也是担任这项工作的第一位中国人。

1943年在日本侵略者占领北京协和医院时,聂毓禅在与敌人斗争的同时坚持办学,并与护校师生一起将学校迁至成都,在战争中保存了中国唯一的护理高等教育学府。

田粹励在抗日战争时期,在沦陷区努力维持总会工作,进行护士学校注册和毕业护士会考、颁发证书及吸收新会员等会务工作。

1938年11月加拿大女护士琼尤恩与白求恩同行到达中国抗日前线,抢救伤病员、培训医务人员、创办医疗与医药学校,为根据地的医疗保健事业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2.4解放战争时期的护理工作1945年解放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下,广大护理人员以高度的革命热忱、顽强的工作毅力,克服困难,出色完成了战伤救护工作,救治护理伤病员128万余人,治愈归队率为76%"」。

为保证战争的需要,陕甘宁根据地党政医院均转为军队医院。

护理人员探索并总结了大兵团作战的护理工作经验,以及阶梯治疗及转运工作中的护理经验,建立了比较正规的护理制度、护理常规。

期间涌现出一批护士英雄人物,如被称为“我们的南丁格尔”的李兰丁由于贡献突出,1945年被评为三等模范医务工作者>1950年被华东军区授予一级人民英雄称号;丁志辉先后获模范干部、模范党员、模范医务工作者等称号成为第一届全国政协代表,参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大典,并先后被选为第一、二、三、五届全国人大代表。

从1937—1945年抗战胜利,历时八年,因处于战时状态,军事第一,一切从简,中国护理事业受物质环境和经济以及交通的影响,发展艰难,即使战前所掌握的护理技术及规章制度,也因战时医院设备的简陋及缺乏而遗忘或荒废了,而在战地救护、病人转运等方面有了一定的进展。

1945—1947年,卫生事业获联合国善后救济医药物资的补助,尚见进展,当时,我国医护比例应1:

4或1:

5,实际远未达到。

据统计,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在中华护士学会注册的护士学校有183所,培养护士3万余人,全国13个省市建立了护士分会,共有会员1万余人。

新中国成立以前,中国社会动荡不安,经济衰退,民不聊生,护士社会地位低下,护理工作未受到应有的重视,大多护士看不到自身的价值及前途,以至社会各界人士对护士工作及服务精神颇有微词。

此外,护士生活福利待遇及护士教育等方面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导致护理队伍极不稳定。

3新中国成立和中国护理事业的蓬勃发展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中国的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纪元,标志着中国从此走上独立统一的道路,开始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期。

1949年5月在郑州召开的第四野战军首届护士代表大会,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护士工作要专业化,要建立护士工作系统”的观点,加速了护理工作专业化、系统化的进程,1950年中华护士学会第十七届全国护士会员代表大会暨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全国护士代表大会,中央人民政府十分重视,卫生部部长李德全,全国妇联副主席邓颖超亲临大会并发表讲话。

3.1社会主义初建时期的护理工作在1949—1965年期间,我国护理管理体系自上而下为:

中央卫生部医政处,省卫生厅医政处,县、市卫生科(局)。

由此,护理行政管理机构初步理顺,为护理工作的全面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我国护理工作者奔赴朝鲜战场,参加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斗。

中国人民志愿军护理人员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英勇奇斗、不怕牺牲,在危重病人的护理,伤员转运途中的护理,坑道内护理等方面作出了巨大的成绩。

1950年,全国第一届卫生工作会议上确定:

医学教育实行高、中、初三级制,以发展中级医学教育为主,护理列为中级专业教育。

1954年最为突出的代表是解放军西北军区第一陆军医院护理部主任张开秀和西北军区后勤部卫生部高级护校校长黎秀芳,创造性地提出了根据病人病情分轻、重、危“三级护理”的分级护理制度,使护理差错事故明显减少,护理质量得到提高,并有利于人力的合理安排以及工作的有条不紊,经过不断研究和完善,由军队推广到地方,成为沿用至今护理工作的规章制度之一。

1956年《人民日报》发表了“尊重护士的高尚劳动",《中国青年报》刊出''尊重护士的劳动支持护士的要求”,《健康报》登载“积极解决护士问题”等相关社论与文章,1957年4月12日《健康报》全文发表“卫生部关于改进护士工作的指示”。

护士的社会地位得到了空前的提高,护理工作成为医疗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

总之,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领导人非常重视护理工作。

邓颖超同志自新中国诞生历任中华护理学会第17、18、19、20届理事会名誉理事长,充分反映了党和政府对我国护理事业的重视与支持,也具体体现了中央领导对广大护士的关心和爱护。

3.2护理事业的停滞与低谷时期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以后,给中华民族的各行各业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教育战线首当其冲,护理教育也深受其害,全国几乎所有中等护校被迫停办或解散或迁往边远地区。

医院取消医护分家,提倡“医改护”、“护学医”,造成卫生队伍训练不足或未经训练的多、业务荒疏的多、行政干部不懂业务不熟悉科学管理的多,科学技术水平低、管理水平低、工作效率低的“三多三低”状况,中华护理学会组织陷入瘫痪,工作全部停止,全国各地护理分会及办事机构亦不复存在,全国各地护士学校停止招生,各地医院的护理部被迫取消,护理质量严重滑坡,全国护士队伍中训练不足或未经训练者约占32%,中国护理事业进入无序状态及历史低谷时期,影响了中国护理数十年的发展。

3.3改革开放初期的护理工作改革开放以后,我国护理事业发生了巨大变化,取得了累累硕果。

1979年卫生部颁发《卫生技术人员职称和晋升条例(试行)》,明确了护士的技术职称级别。

1981年5月7日《人民日报》全文刊载了邓颖超同志在护士座谈会上的讲话“全社会都要尊重护士,爱护护±,,=1983年中华护理学会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护理学会相继恢复,护理工作开始向正规化、科学化迈进。

同年我国参加国际红十字会南丁格尔奖评选活动,王璃瑛是第一个获此殊荣的中国护士,全国政协主席邓颖超同志亲自为她颁发奖章和证书,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护理工作的肯定和褒奖。

1984年卫生部护理中心成立,它的成立为研究中国护理工作的问题,举办各种护理专业培训奠定了基础,消除政治和意识形态的不同而加强与国外护理同仁的友好往来搭建了平台。

同年国家教育委员会和卫生部在天津召开护理教育工作会,决定恢复高等护理教育,从此护理教育蓬勃发展,逐渐形成了中专、大专、本科、硕士、博士多层次的教育体系,教育改革的成效和办学质量的提高,为护士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奠定了基础。

1986年由卫生部主持召开的第一次全国护理工作会议在南京召开,这不仅是改革开放以后召开的一次盛会,也是建国以来召开的第一次全国护理工作会议,党和国家领导人胡耀邦、赵紫阳、李先念、陈云、彭真、邓颖超、康克清、陆定一等均题词或发来贺信,充分体现国家对护理工作的重视、对护士工作的关心。

为了促进我国护理事业的发展,卫生部决定在医政司内成立护理处,它的建立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一方面搭建了政府行政机关倾听护理界心声的平台,成为广泛深入全面收集护理工作意见和建议的组织者,另一方面成为了我国护理事业科学发展和决策的参谋部,同时还成为全国护理工作指导和领导者。

1992年中华护理学会发布了科学进步奖评选办法,这一奖项的设立,促进了我国护理科学研究特别是临床科研的广泛开展,使人们认识到护理工作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结合的学科。

1995年前后,通过与世界卫生组织等民间团体和组织的合作,各级各类培训项目取得了重要成果,我国对外交流与合作工作进入到一个生动活泼的新时期。

3.4面向21世纪的护理工作进入21世纪,随着医学护理模式的改变和广大人民群众对护理水平要求的提高,护理工作的内容和范围不断扩大,护理人员的人际交往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护理专业水平必须进一步提高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重症监护、手术室、急诊、器官移植、肿瘤等专科护理人才凸现短缺,中西医结合和社区护士等亟待发展与提高。

为此,以中华护理学会、各地区护理学会、各高等院校举办了各种专科护理的培训班,并将优秀护士送往国外培养使其成为学科带头人,目前我国专科护理的发展和专科护士的培养呈现出方兴未艾的景象。

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目标,根据国家卫生事业发展的中长远规划要求,2005年卫生部在大连召开了全国护理工作会议,在这个会议上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护理工作的形式,分析了面向21世纪护理工作面临的问题和困难,提出了发展的思想和思路,颁布实施《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05-2010年)》,明确了“十•五”时期护理工作的发展目标和工作重点,这就为全国护理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2008年国务院颁布的《护士条例》,是第一部为了维护护士的合法权益,规范护理行为,促进护理事业发展,保障医疗安全和人体健康的法律法规,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护理工作的重视。

1950年我国护士为4万余人,1980年达到46万人,2000年达到121万人,2008年达到165.3万人⑶,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21世纪,我国护理事业发展出现了蓬勃发展、欣欣向荣的局面。

一百年来,中国护理事业的发展凝聚着几代护理工作者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心血,承载着促进人民身体健康、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使命,表明了护理工作是推动我国卫生事业发展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参考文献]

1李秀华,郭燕红.中华护理学会百年史话.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9-11.

2姜华宣.新编中国革命史.北京:

人民出版社,1990,15-29.

3王益锵.中国护理发展史.北京: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0,110-113.

4 董炳琨.协和育才之路.北京: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1,414-420.

5 黄人健,郭燕红.中国护理事业世纪回眸.2007.38.

6 2008年7R生事业发展数据.卫生部信息统计中心,2009.4.30.

(本文编辑:

李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