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硝系统运行导则解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685800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43.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脱硝系统运行导则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脱硝系统运行导则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脱硝系统运行导则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脱硝系统运行导则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脱硝系统运行导则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脱硝系统运行导则解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2页
脱硝系统运行导则解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2页
脱硝系统运行导则解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2页
脱硝系统运行导则解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2页
脱硝系统运行导则解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2页
脱硝系统运行导则解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2页
脱硝系统运行导则解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2页
脱硝系统运行导则解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2页
脱硝系统运行导则解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2页
脱硝系统运行导则解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2页
脱硝系统运行导则解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2页
脱硝系统运行导则解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2页
脱硝系统运行导则解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2页
脱硝系统运行导则解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2页
脱硝系统运行导则解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脱硝系统运行导则解析.docx

《脱硝系统运行导则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脱硝系统运行导则解析.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脱硝系统运行导则解析.docx

脱硝系统运行导则解析

 

脱硝系统运行导则

 

二O一二年七月

 

引言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等法律、法规,保护环境,改善环境质量,防治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造成的污染,促进火力发电行业的技术进步和可持续发展,国家颁布《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23-2011》。

随着新标准的实施,火力发电厂氮氧化物排放将执行更严格的控制。

为保证烟气脱硝装置的安全、稳定、经济运行,规范脱硝装置运行、维护、和安全管理方式,编制《中国国电集团公司脱硫脱硝设备运行导则(试行)》,以规范管理集团公司下属火电厂的脱硫脱硝运行工作。

本导则编写了脱硝装置启动停止、运行调整、事故处理、安全管理等原则性内容。

 

火电厂脱硝装置运行导则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火电厂SCR烟气脱硝系统的启动、运行调整、停运、故障处理和安全管理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采用液氨、尿素热解、水解法作为还原剂的火电厂烟气脱硝(SCR)系统的运行、维护和安全管理。

采用其他方式脱硝的装置参照本标准执行。

2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2.1脱硝系统denitrificationsystem

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脱除烟气中氮氧化物的设施,包括还原剂制备区和脱硝反应装置。

2.2选择性催化还原法(SCR)selectivecatalyticrduction

利用还原剂在催化剂作用下有选择性地与烟气中的氮氧化物(主要是NO和NO2)发生化学还原反应,生成氮气和水,从而脱除烟气中部分氮氧化物的工艺技术。

2.3还原剂reductant

与烟气中氮氧化物发生还原反应的物质,通常有液氨、氨水或尿素等。

2.4催化剂catalyst

促使还原剂有选择性地与烟气中的氮氧化物在一定温度下发生化学反应的物质。

2.5SCR反应器SCRreactor

使用选择性催化还原方法除去烟气中氮氧化物的装置,包括催化剂及其金属容器。

2.6脱硝效率(NX脱除率)denitrificationefficiency

脱硝装置脱除的NOx浓度与SCR反应器入口烟气中NOx浓度之比。

η=

×100%

式中:

η―脱硝效率,%;

C1-SCR反应器入口烟气中NOx浓度(干基标态,6%O2状态下),mg/m3(标准状况);

C2―SCR反应器出口烟气中NOx浓度(干基标态,6%02状态下),mg/m3(标准状况)

2.7氨氮摩尔比NH3/NOmolerate

在脱硝装置中吸收烟气中l摩尔NOx需要消耗的NH3摩尔量。

2.8氨逃逸率。

ammoniaslip

在SCR反应器出口烟气中氨的浓度,以μL/L表示。

2.9脱硝装置压力损失pressurelossofdenitrficationdevice

从锅炉省煤器出口到空气预热器入口之间的脱硝装置烟气系统压力损失,包括脱硝反应器、催化剂层、喷氨混合器、烟道,以及附加催化剂层(若有)等各部件的压力损失。

2.10脱硝装置可用率availabilityrateofdenitrificationdevice

脱硝装置每年正常运行时间与锅炉烟气条件适合脱硝装置投运的年总运行时间之比,即

Y=

×100%

式中:

Y―脱硝装置可用率,%;

A―锅炉烟气条件(如烟气温度等)适合脱硝装置投运的年总运行时间,h

B―脱硝系统每年总停运时间,h。

2.11还原剂制备区ammoniaarea

脱硝还原剂(液氨、氨水或尿素等)卸载、储存、蒸发(热解、水解)、输送等工艺设备、电控装置和安全设施等集中布置区域,通常也称为氨区。

2.12卸氨压缩机ammoniaunloadingcompressor

从液氨运输车向液氨储存罐输送液氨的设备。

2.13喷氨混合器ammoniainjecdonmixer

实现还原剂与烟气充分均匀混合的装置。

2.14稀释风机dilutionfan

为还原剂的稀释与混合提供空气的设备。

2.15脱硝系统启动fluegasdenitrificationsystemstartup

按操作程序将脱硝系统从停止状态转变为运行状态,含氨气热风进入脱硝装置。

2.16脱硝系统停运fluegasdenitrificationsystemstop

按操作程序将脱哨系统从运行状态转变为停止状态,停止氨气进入脱硝装置。

3总则

3.1本标准对火力发电厂SCR烟气脱硝系统的运行、维护、安全管理具有原则性描述,各电厂可根据本标准和制造厂技术文件,结合电厂实际情况编制运行规程;

3.2脱硝系统运行维护管理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考试合格持证上岗。

脱硝系统的运行管理应按《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和国家相关环保法规执行;

3.3还原剂存储场地应符合国家相关的安全标准的要求,并取得危险化学品管理许可,方可投入使用。

3.4按照《中国国电集团公司液氨使用安全管理规定(试行)》,加强对氨运输、存储、使用等方面安全管理,严防氨泄漏。

制定重大危险源风险预控措施,并设专人管理;

3.4构成重大危险源的液氨储罐,应按照《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管理暂行规定》(国家安监总局40号令)要求做好重大危险源辨识、评估、登记建档和备案工作。

3.5烟气脱硝后排放的污染物应符合GB13223的规定及国家和地方环境保护部门要求。

脱硝设施出现故障时,应在规定期内完成维修或更换脱硝设施,遇到紧急情况必须停止时,应向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3.6本导则中数据为原则性数据,具体数据应以厂家资料为准。

4脱硝系统的启动

4.1启动前基本要求

4.1.1运行操作人员应取得当地安全监察部门颁发特种作业操作证,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

上岗合格证;

4.1.2液氨的存贮取得当地安全监察部门颁发的危险化学品存贮使用许可证;

4.1.3所有压力容器应报劳动监察部门备案,取得使用许可证;

4.1.4压力容器安全门经过有资质的部门校验合格,并铅封;

4.1.5消防设施经当地消防部门检验验收合格,投入正常,消防通道畅通;

4.1.6防雷、防静电接地装置经当地相关部门测试合格,测试记录详细完整;

4.1.7设备区域沟盖板齐全完整,道路平整畅通,照明充足;

4.1.8液氨存放区域围栏完整,警示标示悬挂规范,符合要求;

4.1.9防护用品、急救包应准备到位;

4.1.10应急预案内容详实具体,审批合格且经过演练;

4.1.11启动之前,应检查检修工作票已结束并验收合格;

4.1.12启动之前重要设备电气开关试验合格;

4.1.13CS系统投入,仪用电源投入,热控连锁、保护、程控、报警投入;检查各组态参数正确,压力、温度、流量等测量显示正常、就地显示仪表、变送器、传感器工作正常;

4.1.14CEMS系统工作正常。

4.2启动前的检查

4.2.1液氨法制备系统检查

4.2.1.1液氨存储系统与氨稀释排放系统

a)还原剂制备区电气系统应投入正常;

b)仪表电源双电源切换系统投入正常;

c)仪用空气、杂用空气压力应达到系统运行要求;

d)吹扫用氮气量应准备到位,品质符合要求,压力正常;

e)还原剂制备区液氨存储和氨气制备区域的氨气泄漏检测装置报警值应设定完毕,工作正常;

f)氨稀释槽、液氨储存罐内部应清洁,废液池清洁;

g)氨稀释系统应正常;

h)氨废液吸收系统应具备投入条件;

i)氨废液排放泵系统应具备投入条件;

j)液氨储存罐降温喷淋应具备投入条件;

k)卸氨压缩机应具备启动条件;

l)检查确认防护用品、急救用品应准备到位;

m)安全阀一次门应开启确保安全门投入;

n)卸氨系统用氮气置换或抽真空处理完毕,氧含量应达到设计安全要求,不宜超过3%。

4.2.1.2液氨蒸发系统及其气氨缓冲系统应进行下列检查:

a)液氨蒸发器、氨缓冲箱内部应清洁,人孔封闭完好;

b)氮气置换系统应己经置换;

c)液氨蒸发器加热媒介及其循环泵系统(若有)应具备投入条件;

d)液氨输送泵(若有)应具备投入条件;

e)氨缓冲罐应具备储、供氨条件;

f)安全阀一次阀门及其他阀门应处于启动前位置。

4.2.1.3稀释风系统应进行下列检查:

a)稀释风管、加热器内部应清洁;

b)喷氨混合器完好,喷嘴应无堵塞;

c)稀释暖风器系统应具备投入条件;

4.2.1.4循环取样风系统应进行下列检查:

a)循环取样风机进出口管道内部应清洁;

b)烟气在线分析仪、氨逃逸检测仪应完好并具备投入条件;

c)调整循环取样系统阀门满足启动要求。

4.2.2尿素热解法制备系统检查

4.2.2.1尿素颗粒储存溶解系统

a)尿素颗粒料仓内部清洁,具备储存尿素条件;

b)斗式提机转动灵活具备投入条件;

c)储仓振打装置,袋式除尘器具备投入条件

d)尿素颗粒仓流化风压力正常;

e)尿素溶解罐内部清洁,人孔门封闭;

f)除盐水补水管道系统冲洗干净,补水压力正常;

g)尿素溶液混合泵具备投入条件;

h)尿素溶解罐搅拌器具备投入条件;

i)溶解罐盘管式加热器进出阀门开关灵活,动作正常;

j)辅助联箱蒸汽至尿素制备区加热器供气系统具备投入条件;

k)疏水箱内部清洁,排放门关闭具备进水条件;

l)疏水泵应具备启动条件;

m)溶解排风扇运转正常能随时投入。

4.2.2.2尿素溶液储存输送系统

a)尿素存储罐内部清洁,人孔封闭,具备进水条件

b)高压循环泵具备投入条件;

c)盘管式加热器进出口阀门开关灵活,调节动作正常;

d)辅助联箱蒸汽至尿素存储系统加热器供气系统具备投入条件。

4.2.2.3尿素热解系统

a)计量模块尿素溶液喷枪远传流量计指示、压缩空气浮子流量计开关动作正常;

b)计量分配调节阀门动作正常,调节良好。

c)压缩雾化空气系统压力正常,阀门动作正常。

d)热分解室外观良好,保温完整。

e)尿素溶液喷射器喷射正常,不堵塞

f)电加热电炉棒电气控制系统正常。

4.2.3吹灰系统检查:

4.2.3.1蒸汽吹灰系统检查

a)蒸汽吹灰系统的管道吹扫干净,排水管道应通畅;

b)吹灰器进、退应无卡塞,限位开关调整完毕;

c)设备周围清洁,无积水、积油及其他杂物;

d)吹灰器固定支架与平台距离应合理,无碰撞;

e)吹灰器控制系统应完好,且具备投入条件;

f)系统阀门应处于正确位置。

4.2.3.2声波吹灰系统检查

a)检查供气管线上管道阀门处于正确位置;

b)检查供气管道畅通,无堵塞;

c)喇叭内部无积灰杂物;

d)检查电磁阀开关动作正常,开启时应有强力气流冲出;

4.2.4SCR反应器系统检查:

a)烟气挡板、循环取样风机、稀释风机、烟道膨胀节、吹灰器应完好,具备投入条件;

b)喷氨隔栅喷嘴应齐全、完好、无堵塞;

d)导流板、整流器、混合器应完好;

c)催化剂及密封系统安装检查应合格;

d)稀释风至混合器分支阀门已经调整完毕;

e)烟道内部无杂物、催化剂应清洁无积灰、杂物;

f)烟道应无腐蚀泄漏,膨胀节连接牢固、无破损;人孔门、检查孔关闭严密;

j)氨泄漏报警系统应投入正常;

i)锅炉负荷稳定,烟气温度满足脱硝投入条件。

4.3脱硝系统启动

4.3.1液氨法启动

4.3.1.1液氨还原剂制备系统启动步骤

a)氨区系统吸收设备(氨吸收)及管线充水应完成,氮气瓶备用到位;

b)启动废液吸收系统;

c)液氨输入氨气储存罐;

d)开启液氨蒸发器的加热系统;

e)手动开启氨罐的液氨排出阀门;

f)先开启液氨蒸发器入口的气动阀,然后再徐徐打开氨蒸发器的液氨入口手动阀门,使气氨缓冲罐内达到预定的压力;

g)先开启稀释风机,再开启氨混合器的气氨入口阀门;

h)根据分析仪检测的浓度,调整相应参数。

4.3.1.2卸氨操作

a)液氨储罐进出口管线(含气相、液相)远程紧急切断阀试验动作正常。

b)液氨系统置换合格,氨罐具备进氨条件;

c)氨区氨稀释系统应投入自动;

d)氨区废水排放系统应投入自动;

e)确认氨罐降温喷淋供水系统正常,事故喷淋投入自动;

f)确认氨区氨泄漏报警系统正常;

g)按照卸氨操作票核对系统阀门处于进氨前状态;

h)检查确认合格液氨槽车进入现场,并对槽车进行可靠接地;

i)确认气、液相金属万向管道充装系统与液氨槽车气、液相接口正确可靠连接;

j)打开氨系统气相管路上阀门;

k)打开氨系统液相管路上阀门;

l)微开液氨槽车液相阀门,检查无泄漏后,缓慢打开至设计卸氨流量;

m)当槽车压力与液氨储罐A压力相差0.IMPa~0.2MPa时,微开液氨槽车上气相管路阀,检查确认金属软管与法兰连接处无液氨泄漏后,缓慢全开此阀门;

n)按照卸料压缩机正常启动步骤,启动氨卸料压缩机,并调整压缩机出口压力;

o)当液氨槽车液位指示为0或氨罐液位达到设计规定的装填液位,应关断氨罐上液相阀门和气相阀门,同时停止氨卸料压缩机,并关闭氨卸料压缩机进出口阀门;

p)关闭液氨槽车上气相截止阀;

q)关闭液氨槽车上液相截止阀;

r)吹扫卸氨气相、液相管路;

s)解开连接液氨槽车与液氨储罐的气、液相金属万向管道充装系统,确认分离完全后,启动槽车。

4.3.1.3稀释槽、液氨蒸发器的冲洗和上水

a)打开容器底部排水阀,打开容器补水阀,向容器进水;

b)冲洗干净后,关闭底部排水阀,将补水阀投入自动。

对于蒸发器或打开补水阀至热载体至说明书要求的位置。

4.3.1.4液氨蒸发系统启动

a)向液氨蒸发器加蒸汽或热水;

b)加热蒸发器的蒸汽或水温应至设计温度,将温度控制投入自动;

c)液氨蒸发器进氨;

d)缓冲罐压力调节应投入自动,压力设定为设计值。

4.3.1.5氨系统置换

a)被置换的设备、管道等应与系统进行可靠隔绝;

b)置换前应制定置换方案,绘制置换流程图,根据置换和被置换介质密度不同,合理选择置换介质入口、被置换介质排出口及取样部位,防止出现死角;

c)置换要求用水作为置换介质时,应要保证设备内注满水,且在设备顶部最高处溢流口有水溢出,并持续一段时间,严禁注水未满。

用惰性气体作置换介质时,置换是否彻底,置换作业是否符合安全要求,不能只根据置换时间的长短或置换介质的用量判断,而应根据取样分析是否合格为准;

d)按置换流程图规定的取样点取样分析应达到合格。

4.3.2尿素热解法启动

4.3.2.1尿素系统启动步骤

a)疏水箱系统补充除盐水,同时检查疏水泵系统应具备向溶解罐、溶液罐补水的启动条件;

b)向尿素溶解罐补充除盐水或疏水至尿素颗粒配料液位;

c)启动尿素颗粒仓上料输送系统向溶解罐输送尿素颗粒;

d)投入尿素溶解盘管加热系统自动保证尿素溶液溶解温度;

e)启动混合泵自循环系统保证尿素溶液溶解,同时适当补水保证尿素溶液密度符合设计;

f)关闭循环阀,开启加药阀将配置合格的尿素溶液送至尿素溶液罐,尿素溶液罐盘管加热系统温度控制要求与尿素溶解罐相同;

g)启动尿素循环泵,检查SCR系统是否具备喷尿素条件。

4.3.2.2溶解疏水箱注水

关闭疏水箱排空阀,开启除盐水至疏水箱补水阀,向疏水箱补水。

4.3.2.3尿素溶解罐注水

a)关闭尿素溶解罐排空阀,开启除盐水补水阀或启动疏水泵向尿素溶解罐补水至制备液位。

当液位达搅拌器启动液位时联锁启动尿素溶解罐搅拌器;

b)通过计算尿素配置密度所需,初步加入溶解尿素所需的水量。

其余水量应在尿素颗粒全部加入,并充分混合搅拌,读取密度计数据后逐渐加入。

4.3.2.4尿素颗粒仓的启动

a)启动尿素颗粒仓除尘器投入除尘器自动;

b)注意启动1h除尘器后,应停用除尘风机,启动除尘器振打器,对除尘器进行10min左右振灰。

避免除尘风机与振打器同时进行;

c)开启尿素颗粒仓流化风,检查流化风压力正常;

d)开启尿素颗粒中间仓吸潮阀;

e)启动尿素颗粒斗提机。

检查尿素颗粒斗提机运行正常后,通知尿素拆袋人员拆袋上料。

4.3.2.5尿素溶液的制备

a)启动尿素溶解罐排风机;

b)开启全厂辅助联箱蒸汽至尿素制备区加热器供气隔离阀;

c)对尿素溶解罐盘管蒸汽加热疏水器进行暖阀操作;

d)暖阀结束后,全开尿素溶解罐加热器隔离阀,同时关闭疏水旁路阀,将尿素溶解罐加热器供气阀投入自动;

e)开启尿素颗粒中间仓入口插板隔离门,开启10s后,关闭尿素颗粒中间仓入口插板门,开启尿素颗粒中间仓出口插板门。

f)如此循环,至配制一罐溶液所需要一定数量的中间仓的尿素颗粒。

g)向中间储仓进尿素时,尿素颗粒仓振动器投自动。

4.3.2.6尿素混合泵的启动

为溶液更好地溶解混合,需启动尿素混合泵进行溶解罐自循环。

当尿素溶解罐除盐水的补充量应大于一定量之后,就可启动尿素颗粒中间仓第一仓配制尿素溶液。

尿素溶液温度低于33℃易出现结晶现象。

因此所有输送、循环泵管路、进口滤网的冲洗停运时需要冲洗。

a)开启尿素溶解罐再循环阀;

b)开启冲洗管路对密度计及系统管路冲洗;

c)检查尿素密度计密度显示正常(990~1010kg/m3),接近水的密度;

d)启动该尿素混合泵,投入备用尿素混合泵联锁;

e)开启尿素混合泵出口阀;

f)当尿素溶液密度计显示浓度55%的时候,开启尿素加药阀,关闭尿素溶解罐再循环阀,向尿素溶液罐进药;

g)当尿素溶解罐液位降低至配置液位时,开启尿素溶解罐再循环阀,关闭尿素加药阀;

h)尿素溶解罐的制备为制备好一罐,输送走一罐,间歇制备,反复进行如此循环;

i)尿素溶解罐在制备第二罐时,需先加除盐水将尿素溶解罐液位填注到配制液位。

4.3.2.7尿素溶液罐的启动

a)关闭尿素溶液罐排空阀。

b)开启尿素溶液罐加药隔离阀。

c)稍开供气隔离阀与疏水阀对尿素溶液罐加热疏水器进行暖阀。

d)暖阀结束后,将尿素溶液罐加热器供气阀投入自动

4.3.2.8尿素循环泵的启动

a)切换阀门选择运行尿素溶液罐,开启尿素循环泵再循环阀;

b)根据脱硝系统热解炉计量模块运行方式需要开启或关闭相关阀门;

c)根据需要开启尿素管道伴热隔离阀;

d)开启尿素循环泵进口阀;

e)启动尿素循环泵;

f)调整尿素循环泵变频器输出,将尿素循环泵回流母管压力调整到1.0~1.1Mpa,投入尿素循环泵变频器输出自动;

g)尿素循环泵、供氨管路正常运行时保持连续运行,一旦需停运,需对管路、泵、滤网进行冲洗。

4.3.2.9盘管加热系统启动后投入溶解车间疏水泵连锁

4.3.2.10尿素溶解车间地坑泵投入联锁

4.3.3稀释风机启动

a)确认稀释风系统出风管道系统畅通,风门处于在启动前位置状态;

b)启动稀释风机;

c)投入稀释风加热系统,稀释风温度应控制在设计值。

4.3.4吹灰器启动

4.3.4.1蒸汽吹灰系统启动

a)启动前,需进行蒸气管路暖管,然后将系统阀门导通位置;

b)投入吹灰蒸汽压力自动调节;

c)投入吹灰控制系统并启动吹灰循环。

4.3.4.2声波吹灰系统启动

a)开启压缩空气系统至吹灰电磁阀前阀门;

c)投入吹灰控制系统并启动吹灰循环。

4.3.5SCR反应器投入

4.3.5.1以液氨为还原剂的SCR反应器投入

a)启动循环取样风机系统;

b)启动吹灰系统;

c)启动液氨蒸发系统;

d)核实氨切断阀是关闭的,将氨流量控制器切换到“手动”模式,关闭氨流量控制阀。

e)启动稀释风机,确认稀释空气量满足要求;

f)核实氨气压力为设计值;

g)当锅炉负荷稳定且烟气温度大于最低喷氨温度,开启氨切断阀启动喷氨系统,手动调节流量控制阀将为氨/空气混合气通向氨喷射格栅,逐渐提高喷氨量和脱硝效率,同时防止氨逃逸率超标;(在氨喷入烟气前,氨/空气分配支管上的节流阀应处于全开状态);

h)增加氨流量以达到设定的脱硝率,然后将氨流量控制器切换到“自动”模式;

4.3.5.2以尿素维还原剂的SCR反应器投入

a)当锅炉负荷稳定且烟气温度大于最低喷氨温度,就可以启动热解炉系统

b)全开至A、B侧反应器氨气空气挡板门;

c)调节稀释风入口挡板开度,使热解炉入口风量满足要求;

d)启动热解室电热器投入自动,蒸汽暖风器启动前应入暖风器;

e)至少选择一组喷枪投入工作,其余投入备用;

f)打开雾化空气总门;

g)全开已选择喷枪尿素溶液调节阀;

h)打开已选择喷枪尿素溶液电动门;

i)喷枪尿素溶液调节阀投入自动。

4.3.5.3SCR系统运行稳定后,须至少纪录如下数据:

a)氨供应系统应记录(压力、温度、储罐液位等)、氨喷射流量;

b)尿素热解系统应记录尿素溶解、溶液罐温度、尿素溶液密度、尿素喷枪喷射量、热解室出口至涡流混合器的热解氨风量;

c)脱硝效率;

d)SCR反应器进出口NOx浓度、02浓度;

e)SCR反应器进口烟气流量;

f)SCR反应器进口烟气温度;

g)锅炉负荷;

5运行调整

运行调整的主要原则:

脱硝系统运行调整首先要保证主机组运行安全;要满足烟气排放GB13223规定和当地环保部门的要求,然后要保证氨逃逸率满足设计,避免造成二次污染,其次要满足脱硝系统安全、经济、稳定运行。

脱硝装置运行调整应遵循以下主要原则:

a)应保证脱硝效率满足设计要求;

b)脱硝装置的运行调整首先要保证主机组安全,任何脱硝系统重大调整须得到主机组值长同意方可进行,特别是在机组低负荷情况下或运行工况发生重大改变时;

c)脱硝装置运行调整必须在设计允许范围内进行调整,要保证脱硝系统设备正常、安全可靠,保证系统管路不发生堵塞、泄漏,监测数据应保证真实可靠;

d)精心调整,优化运行,节能降耗;

e)脱硝装置的运行调整宜前瞻性缓慢调整,避免出现较大的波动;

f)要保证机组氨逃逸率在规定范围内。

5.1液氨蒸发系统主要运行调整内容

5.1.1液氨蒸发器的运行调整目的是产生合适压力和流量的氨气,相应的调整项目主要包括液位、加热蒸汽流量、蒸发气氨压力等。

5.1.2当液氨蒸发器采用蒸汽盘管式加热时,蒸汽盘管与液氨盘管外的加热媒介常采用除盐水或乙二醇,需要监测媒介液位,并根据需要经常补充媒介。

对于蒸汽采用喷射式直接加热液氨盘管外的媒介时,可通过溢流阀门控制媒介液位。

5.1.3液氨蒸发器正常运行过程中,通过调节加热蒸汽的流量来控制加热媒介的温度,媒介温度通常控制在30~60℃之间,且维持稳定。

当加热媒介温度过低时,应关小或切断蒸发器的液氨供应阀门;当加热媒介温度过高时,应关小蒸汽流量阀门。

5.1.4从液氨蒸发器出来的气态氨减压进入氨气缓冲槽,在缓冲槽内维持设定压力(通常为0.2MPa)

5.2尿素热解系统主要运行调整内容

5.2.1尿素公用系统

a)需要监测与调整的参数包括:

尿素溶解罐液位与温度、尿素溶液储罐液位与温度、疏水箱液位、尿素循环泵回流溶液温度与压力,尿素溶液浓度。

b)在尿素溶解罐中,用除盐水或冷凝水配置40一50%的尿素溶液,溶液浓度可根据需要调节。

当尿素溶液温度过低时,蒸汽加热系统启动,使溶液的温度保持在65℃以上(与尿素溶液浓度相关),防止特定浓度下的尿素结晶,影响尿素溶解。

c)尿素溶液进入溶液储罐后,溶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