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异家庭对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影响及对策毕业论文.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861272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2.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离异家庭对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影响及对策毕业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离异家庭对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影响及对策毕业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离异家庭对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影响及对策毕业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离异家庭对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影响及对策毕业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离异家庭对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影响及对策毕业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离异家庭对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影响及对策毕业论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离异家庭对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影响及对策毕业论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离异家庭对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影响及对策毕业论文.docx

《离异家庭对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影响及对策毕业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离异家庭对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影响及对策毕业论文.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离异家庭对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影响及对策毕业论文.docx

离异家庭对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影响及对策毕业论文

离异家庭对小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及对策

摘要

在我国,随着人们生活观念的改变以及新婚姻法对离婚限制的放宽等因素,离婚率不断上升,因此在离异家庭环境下成长的孩子数量日益增多,而这一特殊群体却很难被社会所重视。

家庭离异带给孩子的伤害是深刻且长久的。

家庭骤变对孩子的生理和心理上都会有很大影响,例如性格变得内向自卑,不爱说话,生理上得不到良好的照顾,发育较迟缓等等。

本论文就家庭离异对儿童身心健康的影响以及教育对策进行浅谈,希望能为离异家庭的儿童带来关怀,让他们在未来的人生中健康成长。

目前的研究表明家庭离异对儿童的伤害是深刻入骨的,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

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要给予更多的关注给这些特殊的儿童,结合家庭学校社会三方,形成教育合力,让这些离异家庭的儿童的童年充满灿烂的阳光。

关键词:

离异家庭;儿童;心理问题;教育对策

 

Abstract

Inourcountry,withthechangeofpeople'sconceptoflifeandtherelaxationoftherestrictionsondivorceinthenewmarriagelaw,thedivorceratehasbeenrising.Therefore,thenumberofchildrengrowingupindivorcedfamiliesisincreasingdaybyday,butthisspecialgroupishardlyvaluedbythesociety.Thedamagetochildrencausedbyfamilydivorceisprofoundandlasting.Suddenchangesinthefamilywillhaveagreatimpactonchildren'sphysicalandpsychologicalconditions,suchasintrovertedinferiority,reticence,lackofgoodphysicalcare,slowdevelopment,etc.Thispaperdiscussestheinfluenceoffamilydivorceonchildren'sphysicalandmentalhealthandeducationalcountermeasures,hopingtobringcaretochildrenfromdivorcedfamiliesandmakethemgrowuphealthilyinthefuturelife.Thecurrentresearchshowsthatthedamageoffamilydivorcetochildrenisprofound,andthereisasayingthathappypeopleusechildhoodtocuretheirwholelives,whileunfortunatepeopleusetheirwholelivestocuretheirchildhood.Asaneducator,weshouldpaymoreattentiontothesespecialchildrenandcombinefamily,schoolandsocietytoformajointeducationalforcesothatthechildhoodofthesechildrenfromdivorcedfamiliesisfullofbrilliantsunshine.

Keywords:

Divorcedfamilies;Children;Psychologicalproblems;Educationalcountermeasures

引言

当今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中国的婚姻状况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过去的人们很在乎家庭美满,忌讳离婚,但现在的人们生活观念更多向着愉悦自我发展,并不忌讳婚姻破裂,由此诞生的离异家庭子女数量也就急剧增长。

在离异家庭下成长的儿童大多数都有心理问题或生理问题。

例如儿童性格内向自卑,在人际交往中往往处于被动地位,成年后很难与旁人建立亲密关系。

亦或者在身体发育上不够健康。

本课题将浅谈家庭离异对儿童造成的身心影响以及应该如何教育,为这一特殊群体的儿童带来关怀,希望他们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打下坚实基础,前途一片光明。

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人关注着离异家庭儿童,对此课题进行研究,为的是希望每一个儿童都能拥有一个幸福的童年,长大后成为不光是身体上健康的人,在心理上也能充满阳光。

作者本人既身为教育工作者,又身为家庭离异的受害者,希望能为像我一样的儿童尽一份绵薄之力,让他们在今后的人生中无惧风雨,内心强大。

一、家庭环境对小学生的重要性

一个孩子的成长与三者有着息息相关的联系,那就是家庭,学校和社会。

这三者互相关联又相互独立。

家庭常常被称为孩子的第一个课堂,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力是巨大的,人们可以从一个孩子的身上看出其原生家庭的大概状况。

其中家庭健全的孩子与家庭离异的孩子在心理上有着很大的不同。

而小学阶段又是一个孩子身心发展,树立良好三观的重要时期。

因此我们要探讨如何让家庭离异的孩子在小学阶段健康成长,让他们拥有一个幸福的童年,一生平安顺遂。

(一)离异家庭学生的心理现状

父母离异给小学生所带来的影响往往是负面的、直接的。

对特定的社会文化关系的理解决定儿童的心理品质和行为方式的形成。

父母离异,家庭解体,儿童的社会文化关系产生了变化,如果他们没能及时做出相应的适应性变化,就会出现心理异常的情况,继而影响身心健康发展,无法正确认识自己。

在此时离异家庭的小学生会出现很多心理上的问题,主要是以下几点。

1.情绪不稳定,波动幅度大

在一个离异家庭或重新组建的家庭中,人际关系的变动是非常大的。

小学生最大的年龄都不超过12岁,他们的情绪敏感度虽然没有初中生那么大,但是在一夕之间家庭破裂,父母有一方退出这个从小到大熟悉的家庭环境,小学生是很难适应的。

他们会变得暴躁易怒、爱哭、情绪低落,情绪不稳定。

这个时候需要父母家人的安慰和陪伴来使他们度过这个难熬的时期。

2.消极心理占主导地位

父母的离异会让小学生难以承受,他们的情绪普遍会受到消极影响,产生抑郁等不良情绪。

更有些敏感的孩子会觉得是不是他们做错了什么,爸爸妈妈才会天天吵架甚至离婚。

还会有些小学生可能成为潜在的不婚主义者。

这时父母们就要向小学生解释离婚并不是因为他们,而是爸爸妈妈觉得分开之后会更好,爸爸妈妈还是原来的爸爸妈妈,依然很爱他们,让他们不要担心害怕,也不要让小学生的潜意识里觉得离婚是很可怕的。

作者本人父母离婚时作者已经上高中了,按道理来说我的承受能力要远比小学生好。

但是作者本人现在已经快要大学毕业了,我的人生规划里却没有婚姻这一项,我依然认为婚姻是不靠谱的。

我不希望有更多向我一样因为父母的婚姻破裂而不相信婚姻的孩子出现。

我希望更多的孩子拥有一个健康的婚姻观念,能幸福的走进婚姻这个殿堂,让他们的人生走在正轨上。

3.情感的适应过程比较长

家庭离异或重组代表着新的人际关系的出现。

在小学生的世界里黑白分明,没有中间地段,爸爸就是爸爸,妈妈就是妈妈,不是什么叔叔或阿姨可以代替的。

他们会对新出现的叔叔阿姨有很明显的抵触情绪,难以接受家庭里多出一个外人或少了一个人。

他们对于情感的适应过程会很漫长和痛苦。

这时家长们不要急于让小学生接受家庭离异这个事实,要耐心地对待小学生,让他们慢慢地感受爸爸妈妈依旧还是爱着他们的,只是父母不再在一起了而已。

 

二、离异家庭对学生造成的影响

(一)身体发育

家庭离异代表着一方父母角色的缺失。

如果是小学生归母亲抚养,那么通常这个家庭就缺少经济来源,母亲就需要外出工作,相应的母亲在孩子身上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就不得不分散开来,小学生得到的照顾就可能不如健全家庭的小学生多,发育就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反之如果小学生归父亲抚养,父亲通常是忙于工作的,对于孩子的看护上常常是不到位的,小学生的发育也可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而且父母的分开会让小学生情绪变得不好,情绪的变化是会影响到身体的,这也有可能对小学生的身体发育形成阻碍。

(二)心理方面

离异家庭的小学生会产生消极情绪。

有研究表明,在父母离婚的头半年中,其子女产生消极情绪的概率非常高。

他们很大概率上会感到烦躁不安、暴躁易怒、爱哭、孤独、焦虑等情绪,有的孩子还会产生逆反心理。

有的父母可能就会疑惑为什么好好的孩子在家庭离异后会变得难以管束,叛逆心十足,这是因为孩子不适应家庭的巨变,情绪上难以适应。

下表是完整家庭和离异家庭子女的消极心理发生率的对比,可以看出在离异家庭下生活的小学生消极心理的发生率要远远高于完整家庭的小学生,甚至在有些消极心理上发生率要比家庭健全的小学生高出20%多,这是非常明显的变化。

表1完整家庭和离异家庭子女的消极心理发生率对比

消极心理

易发怒

易烦躁

爱哭

情绪低落

经常发呆

完整家庭

5.15%

4.29%

13.25%

3.07%

2.7%

离异家庭

17.02%

16.02%

24.2%

24.43%

24.31%

(三)性格方面

离异家庭的小学生比家庭健全的小学生更容易养成自卑、懦弱、孤僻,粗暴等性格,造成性格上的缺陷。

家庭健全的小学生在性格方面和离异家庭的小学生上有着很大的不同,你可以很轻易地在一个班集体中看出小学生的家庭状况,就如同黑夜中的烛火一样明显。

那些经常在课堂上举手发言的小学生身上充斥着阳光的的味道,他们爱说爱闹,人缘好,这样的孩子除了有可能是天生活泼外向之外,很大程度上他的家庭是健全且幸福的。

反之那些课堂上总是低着头,逃避老师目光的小学生,为人处世比较孤僻,就有可能是出自离异家庭。

我在这里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无论任何时候女孩子都是喜欢下课一起去卫生间的,哪怕有一个人没有这个需求。

我在实习时班级上就有两个女孩从不和别人玩,她们的人际圈子很小,互相就只有对方,上卫生间也是互相陪伴。

这让我觉得很奇怪,女孩子不都是喜欢扎堆的吗?

后来我才了解到其中有一个女孩子是离异家庭出身的,她跟别的女孩玩不到一起去,只能死死拉住她唯一的好朋友,不许她和别的女孩一起玩。

这让我发觉到家庭离异对小学生的伤害有多大,那个女孩子的性格竟是如此的孤僻偏执。

(四)人际交往

在人际交往上,离异家庭的小学生往往会表现得不如人意。

家庭的离异代表着家庭关系上的失衡,代表着阳刚之气的父亲和代表着阴柔之力的母亲,无论是缺失了哪一方的熏陶,在人际交往中都很不利。

与人交往既需要强硬的一面,同时也需要温柔细致的一面。

一味的强硬会导致关系的破裂,然而一味的迁就在人际交往中也是不可取的。

离异家庭出身的的小学生往往就会在集体中孤身一人或者是泛泛之交,没有真正的好友。

他们可能会因为性格过于强硬或柔软在人际交往中难以有成效。

在将来,这些小学生长大后可能还会很难与别人建立亲密关系,步入婚姻的殿堂,因为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早在最初就夭折了,没有培养起来。

(五)智力方面

离异家庭的小学生有很多在智力上表现的不如家庭健全的小学生。

离异家庭子女的智力障碍主要表现为认知水平差、智商低、学习成绩落后。

之前提到过家庭离异的小学生会在父母离异的头半年产生消极情绪。

其实他们的成绩也会在此时发生大幅度下滑的情况。

一般来说离异家庭的小学生上课时会有一些共同的表现:

注意力涣散、不能集中、注意的稳定性较差、难以持久、观察问题不仔细,记忆力差等。

很多案例能体现出这一点,家庭离异前孩子的成绩名列前茅,离异后成绩就大幅度下降,学校老师也向家长反映学生的课堂集中力远不如从前。

这也是为什么高三的班主任有时会开家长会告诫家长要离婚等孩子高考后再离的原因。

因为父母在家庭中的社会角色是无法互相替代的,而小学生智力的发展是受离异家庭中的父母角色缺失的影响的。

 

三、教育对策

(一)家庭方面

1.沟通家长,配合家庭教育

人们常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在小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

家庭的离异会使小学生变得敏感自卑,这时就要学校积极与家长沟通,学校教育要配合家庭教育,只有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合力,才能将家庭离异带给小学生的伤害降到最低,小学生日后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变得性情越发孤僻暴躁。

2.注重情感交流,为子女教育共尽职责

父母之间的感情破裂势必会导致父母有一方不能与小学生住在一起,这样小学生得到的爱一定是不完整的。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说明人的需要是从低级到高级的,在满足了基本的生理需要后人们会渴求高级的情感需求。

小学生也是如此。

父母即使不在一起了,也要多多关怀小学生,减少他们的不安。

其次大多数小学生在父母离异后半年成绩会下降,这时父母不要批评他们,要少一些严厉,多一些慈爱,要用行动告诉他们父母依旧是爱他的,多多鼓励他们。

3.多与学校联系,了解小学生的成长情况

小学生一天超过一半的时间都是在学校度过,与老师同学们相处的时间比父母相处的时间还要长。

因此父母们要多与学校,与班主任老师联系,及时掌握小学生的变化,抓住良好的时机,对小学生加以引导。

(二)学校方面

1.一视同仁,平等对待

每个班级的班主任老师都了解自己班级学生的家庭情况,对于离异家庭出身的小学生,班主任老师不要搞特殊化待遇,要像对待正常的学生一样,为学生的隐私保密。

老师对待学生要一视同仁,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

这样小学生会感到自在,不会为我只有爸爸或妈妈而感到自卑,低人一等。

我在一个案例中看到过一个离异家庭的小学生在班级举行的谈话会中承认自己觉得自卑,因为别的同学都说自己的爸爸妈妈如何如何,而他只有妈妈,他觉得自己好像低人一等。

2.特别关注,个别辅导

小学生在父母离异时心理很脆弱,正是需要鼓励关怀的时候。

教师要趁此阶段耐心聆听小学生的心声,采用鼓励教学法,同时也可以通过调换座位的方式为小学生安排活泼外向的同学来带动他们,还可以在竞选班干部时鼓励他们参加,抓住时机表扬,为其树立自信心。

3.做好心理健康辅导教育

学校教育不应是只看重成绩的应试教育,还应该看重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学校要做好心理健康辅导教育,教育小学生如何与人进行沟通和相处,团结友善,为离异家庭小学生构造一个健康的学习环境,让他们在轻松健康的氛围中度过童年这一阶段。

(三)社会方面

其实社会上对离婚的现象是存在一定的偏见的,周遭的议论和评价都会在这些离异家庭学生的心理上造成强烈的反感,这种社会环境给予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理暗示就成为了他们的心理负担。

一方面社会上对于这些孩子的态度是同情,同情他们小小年纪就父母离异了;另一方面这些孩子一旦发展得不好,社会上就会觉得是家庭离异所导致的,这无形中给了这些孩子很大的压力。

除此之外,传统的社会观念中对于离异家庭出身的孩子隐隐抱有一种歧视,认为他们身上缺失了完整家庭的教育,在离异家庭环境下成长的他们是有缺陷的。

例如婚恋市场上很多家长就不愿自己的儿女与家庭离异的下成长的孩子结婚,因为家长们认为他们一定会有性格上的缺陷。

其实这对这个群体是一种不公平的看法。

对此社会应该关爱这一特殊的群体,消除社会对他们的偏见,离异家庭下成长的孩子未必就一定不优秀,家庭健全的孩子未必就一定强于这些孩子。

因为人始终是发展中的人,我们人这一生都在学习发展中,童年的不幸是可以用今后的人生来治愈的。

 

结论

本论文以离异家庭对小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及对策为论题,论述了家庭离异对小学生会造成生理上发育迟缓;心理上产生烦躁不安、暴躁易怒、爱哭、孤独、焦虑等负面情绪;性格的养成上比家庭健全的小学生更容易养成自卑、懦弱、孤僻,粗暴等性格;智力上会有注意力涣散、持久度不高,记忆力下降等问题,成绩也会一落千丈。

本论文为解决这些问题,从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出发。

家庭方面积极与沟通家长,配合家庭教育、注重情感交流,为子女教育共尽职责、多与学校联系,了解小学生的成长情况;学校方面一视同仁,平等对待、特别关注,个别辅导、做好心理健康辅导教育;社会上加大对离异家庭的小学生的重视,消除偏见。

离异家庭小学生的在生理心理上的问题不是只从家庭入手就能够解决的,它需要从家庭学校社会三个方面入手,多管齐下。

教育上也讲究家庭学校社会三方的教育合力,才能将小学生因家庭离异产生的问题在小学时期就解决,给小学生一个幸福美满的童年,因为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

童年美好的人有勇气去面对未来的风风雨雨。

 

参考文献

[1]关欣,尚致远.父母离异对小学生心理影响的分析及研究[J].教书育人,2016,13.

[2]杨璐.单亲家庭对小学生成长的心理影响———基于离异家庭的视角[J].教育观察,2019,5.

[3]关欣,尚致远.父母离异对小学生心理影响的分析及研究[J].教书育人,2016,13.

[4]关欣,尚致远.父母离异对小学生心理影响的分析及研究[J].教书育人,2016,13.

[5]雷清菊.浅谈离异家庭儿童心理问题及教育对策[D].四川:

四川职业技术学校,2014(08):

126.

[6]张永亮.论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理特点及教育对策[J].湖南:

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5(11):

221.

[7]王永丽,俞国良.离异家庭儿童的适应性问题[J].心理科学进展,2005(12):

22-25.

[8]李丹.学校心理卫生学[M].南宁:

广西教育出版社,1990,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