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经济贸易大学815经济学综合微观名词解释总结Word文件下载.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6862524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8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815经济学综合微观名词解释总结Word文件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815经济学综合微观名词解释总结Word文件下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815经济学综合微观名词解释总结Word文件下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815经济学综合微观名词解释总结Word文件下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815经济学综合微观名词解释总结Word文件下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815经济学综合微观名词解释总结Word文件下载.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815经济学综合微观名词解释总结Word文件下载.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815经济学综合微观名词解释总结Word文件下载.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815经济学综合微观名词解释总结Word文件下载.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815经济学综合微观名词解释总结Word文件下载.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815经济学综合微观名词解释总结Word文件下载.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815经济学综合微观名词解释总结Word文件下载.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815经济学综合微观名词解释总结Word文件下载.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815经济学综合微观名词解释总结Word文件下载.doc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815经济学综合微观名词解释总结Word文件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外经济贸易大学815经济学综合微观名词解释总结Word文件下载.doc(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815经济学综合微观名词解释总结Word文件下载.doc

9.补偿预算线

补偿预算线是用来表示当商品价格发生变化引起消费者实际收入水平发生变化时,用假设的货币收入的增减来维持消费者的实际收入水平不变的一种分析工具。

具体来说,在商品价格下降引起消费者的实际收入水平提高时,假设可以取走消费者的一部分货币收入,以使得消费者的实际收入水平下降到只能维持原有的无差异曲线的效用水平。

相反情况,类似分析。

如图所示,曲线FG为商品1价格下降时的补偿预算线。

10.吉芬物品

吉芬物品是一种特殊的低档物品,由英国统计学家吉芬发现而得名。

吉芬物品的收入效用与价格同方向变动,替代效应与价格成反方向变动,但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从而使得总效用与价格成同方向的变动,即价格越低,购买的越少,价格提高,反而购买的更多。

吉芬物品的需求曲线向右上方倾斜。

11.消费者剩余

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在购买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时愿意支付的最高总价格和实际支付的总价格之间的差额。

消费者剩余可以用数学公式表示,令反需求函数为,价格为时消费者的需求量为,则消费者剩余为:

消费者剩余可以用消费者需求曲线以下,市场价格线之上的面积来表示。

如图,阴影部分AP0B的面积就是消费者剩余。

12.期望效用(2010年)

期望效用,又称预期效用,是指在不确定条件下可能得到的各种结果的效用的加权平均数,而权数正是每种结果发生的概率。

如果用p和1-p分别表示两种结果W1和W2发生的概率,则期望效用

13.连带外部效应(2010年)

当一个人的需求量直接受到其他消费者购买决定的影响时,就有了连带外部效应。

连带外部效应可以是正的,也可以是负的,如果一名典型的消费者的商品需求量随着其他消费购买数量的增加而增加,那么存在着连带外部正效应,反之,就存在着一个连带外部负效应。

14.攀比效应

攀比效应是连带外部正效应的一个例子,它是指个人的一种赶时髦的欲望,想拥有一件几乎所有的人都已拥有的商品。

在这一效应下,个人对一种商品需求的数量随着其他人对该商品的购买量的增加而增加。

攀比效应使得需求更富有弹性了。

15.虚荣效应

虚荣效应是连带外部负效应的一个例子,指拥有只有某些人才能享用的或者独一无二的商品的欲望。

在这一效应下,一个人对一种商品的需求量随着其他人对该商品购买量的增加而减少。

虚荣效应使得市场需求变得缺乏弹性。

16.恩格尔定律

恩格尔定律是指在一个家庭或一个国家中,食物支出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减少。

用弹性概念来表述恩格尔定律则是:

对于一个家庭或一个国家来说,富裕程度越高,则食物支出的收入弹性就越小,反之,则越大。

17.蛛网模型(2004年)

蛛网模型是指西方经济学中分析生产周期较长的商品的产量和价格波动情况的模型。

其基本前提是本期需求量决定于本期价格,本期供给量决定于前一期价格,即:

式中,,为本期需求量、供给量,,分别为本期和前一期价格,,,,均为常数,且均大于零。

蛛网模型是一个动态模型,根据商品的价格和产量波动的三种情况,可分为收敛型蛛网、发散型蛛网和封闭型蛛网。

18.显示性偏好

如果一位消费者选择两个市场篮子中的一个,并且被选中的市场篮子比另一个更贵,那么消费者必定偏好那个被选中的市场篮子,即由选取的市场篮子可以显示消费者的真正偏好,这种反推的方法称为显示性偏好。

显示性偏好理论表明,可以利用消费者在价格和收入变动时作出的选择来确定他们的偏好。

19.两部收费制

两部收费制是指消费者为购买某种商品或服务要支付两部分费用,一部分为入场费,用来购买“消费权”,另一部分为使用费,用于直接按数量购买产品或服务。

两部收费制常用于电信、娱乐等行业。

20.需求曲线

需求曲线是指用来表示商品价格和需求数量之间函数关系的曲线,是需求表或需求函数的几何表示,它表明在其它情况不变时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

21.风险规避者

风险规避者是指那些进行风险投资时愿意得到与期望报酬等同的确定报酬的人。

也是就是说,对于给定的确定性收入和具有同一期望值的风险收入,风险规避者更偏好于确定性收入。

风险规避者为了避免风险而愿意付出的最大代价称为风险贴水。

22.风险中性者

风险中性者是指那些对取得同样期望报酬的风险投资与非风险投资不加区分的人们。

对于风险中性者,具有同一期望值的不确定性收入与确定性收入是无差异的。

23.风险溢价

风险溢价是指风险规避者为了规避风险而愿意付出的最大代价。

总体上,其规模决定于他而面临的不同风险。

24.完全信息的价值

完全信息的价值是完全信息时进行选择的期望收益与不完全信息时进行选择的期望收益的差额。

25.禀赋效应(捐赠效应)

禀赋效应也称“捐赠效应”,是指对于某样东西,人们在拥有时常常比没有时估价更高的效应。

具体是指当个人一旦拥有某项物品,那么他对该物品价值的评价要比未拥有之前大大增加。

禀赋效应导致买价与卖价的价差,也导致了交易惰性。

26.锚定效应

锚定效应是指在制定决策时,一些预先的信息片断对最终决策可能具有的效应。

27.生产函数

生产函数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与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函数关系。

若以L表示劳动投入量,以K表示资本投入数量,则生产函数可写为。

28.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在连续等量地把某一种可变生产要素增加到其他一种或几种数量不变的生产要素上去的过程中,当这种可变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小于某一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增的,当这种可变要素的投入量连续增加并超过这个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减的。

29.等斜线

等斜线是一组等产量曲线中两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相等的点的轨迹。

如图所示,三条等产量曲线Q1、Q2和Q3,它们分别有三条切线T1、T2和T3,而且这三条切线是相互平行的,在切点A、B、C三点上,两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是相等的,连接这些点以及原点的曲线OS便是等斜线。

30.扩展线(生产扩展线)

在生产要素的价格、生产技术和其他条件不变时,不同的等产量曲线与不同的等成本线相切,形成一系列不同的生产均衡点,这些均衡点的轨迹就是扩展线。

如图所示,曲线ON便是一条扩展线。

扩展线上任意一点,边际技术替代率都是相等的,这意味着,扩展线一定是等斜线。

扩展线是厂商在长期的扩张或收缩生产时所必须遵循的路线。

31.规模报酬

规模报酬是指企业的生产规模变化与所引起的产量变化之间的关系。

在生产理论中,通常是以全部的生产要素都按相同的比例发生变化来定义企业的生产规模的变化,相应的,规模报酬变化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企业内部各种生产要素按相同比例变化时所带来的产量变化。

企业的规模报酬变化可分为规模报酬递增,规模报酬不变,规模报酬递减三种情况。

32.规模报酬递增

规模报酬递增是指产量变化的比例大于各种生产要素变化的比例。

令生产函数为,若,则生产函数具有规模报酬递增的性质。

产生规模报酬递增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企业生产规模扩大所带来的生产效率的提高。

规模报酬递增导致等产量曲线越来越紧密。

33.规模经济

在企业生产扩张的开始阶段,厂商由于扩大生产规模而使经济效益得到提高,这叫做规模经济。

或者说,规模经济是厂商产量增加的倍数大于成本增加的倍数的情形。

产生规模经济的主要原因是劳动分工与专业化以及技术因素,规模经济通常用成本—产生弹性来计量,即,。

当时,存在着规模经济。

34.规模不经济

当生产扩张到一定的规模以后,厂商继续扩大生产规模就会使经济效益下降,这叫做规模不经济。

或者说,规模不经济是厂商产量增加的倍数小于成本增加的倍数的情形。

35.范围经济

范围经济是一家企业生产两种商品产出超过两家企业各生产一种商品的总产量的情形。

范围经济的程度可以通过研究企业的成本来确定。

如果用C(q1)和C(q2)分别表示生产q1和q2产出所耗费的成本,表示生产两种产出所耗费的联合生产成本,则范围经济程度:

若SC>

0,即表明联合生产成本低于各自单独生产的成本之和,则存在范围经济。

36.范围不经济

范围不经济是指一家企业生产两种产品的联合产出低于两家独立的企业所达到的总产量的情形。

37.学习曲线(learningcurve)

学习曲线描绘了企业累积产出与企业生产单位产出所需投入数量之间的关系。

学习曲线表明了当累积产出增加时,每单位产出所需的劳动时间下降的程度。

38.产品转换曲线

产品转换曲线描绘了能以固定数量的投入生产的两种产品的不同组合。

39.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指人们利用一定资源获得某种收入时所放弃的在其他可能的用途中所能获得的最大收入。

生产一单位的某种商品的机会成本是指生产者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他用途中所能达到的最高收入。

机会成本的存在需要三个前提条件:

1、资源是稀缺的2、资源具有多种生产用途3、资源的投向不受影响。

40.生产者剩余(2007年)

生产者剩余指厂商在提供一定数目的某种产品时实际接受的总支付和愿意接受的最小总支付之间的差额。

生产者剩余可以用市场价格以下,厂商的供给曲线以上的面积来表示。

如右图阴影部分所示。

生产者剩余也可以用数学公式来定义。

定义反供给函数为,价格为P0时,厂商供给量为Q0,则生产者剩余为

短期内,由于固定成本无法改变,生产者剩余等于厂商的收益和总可变成本的差额,如右图所示,生产者剩余可以由矩形P0EFG给出。

41.隐成本

隐成本是指企业自已所拥有的且被用于该企业生产过程中的那些生产要素的价格。

隐成本包括:

亲自管理企业的成本,使用自己的资金、土地等的成本。

42.经济利润

企业的经济利润是指企业的总收益和总成本之间的差额,也称为超额利润。

其中,企业的总成本是企业所有的显成本和隐成本之和。

经济利润=总收益—机会成本=总收益—显成本—隐成本

43.外在经济

外在经济也称为外在规模经济,指整个行业规模和产量扩大,使得个别厂商平均成本下降或者收益增加的现象。

当一个行业拥有众多厂商时,只要整个行业的规模和产量发生变化,必然引起与企业有关的某些外部条件的改变。

如果这些外部条件的变化,使得个别厂商的平均成本下降或收益增加,这种现象就称为外在经济。

外在经济表现在平均成本曲线上,是厂商整个平均成本曲线向下移动。

44.消费者统治

消费者统治是指一个经济社会中消费者在商品生产这一最基本的经济问题上所起的决定性作用。

这种作用表现在,消费者用货币购买商品是向商品投“货币选票”,“货币选票”的投向和意愿,取决于消费者对不同商品的偏好程度。

而生产者为了获得最大利润,必须依据“货币选票”的情况来安排生产。

这说明,生产者是根据消费者的意志来组织生产,提供产品的。

45.自然垄断

自然垄断是指某些行业或部门为了有效生产而只需一个生产者或厂商的市场状况。

这种行业可能始终呈现规模报酬递增的特征。

若由两家或两家以上的厂商生产将产生较高的平均成本,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

自然垄断部门一般有电力、石油、天然气等行业。

46.无谓损失

无谓损失是指市场在非效率条件下运作时,生产者与消费者的福利净损失。

政府干预一般会导致无谓损失。

如图所示,由于存在最高价格管制,生产和销售量从降为,消费者剩余的净变化为A-B,生产者损失为A+C,无谓损失为B+C。

无谓损失是一种经济低效率的形式,在设计和实施政策时必须加以考虑。

47.回报率管制

对垄断厂商的管制常常基于它的资本回报率,管理机构决定一个价格,使得垄断者的资本回报率接近于竞争的或公平的回报率,这种做法称为回报率管制。

48.跨期价格歧视(时期间价格歧视)

跨期价格歧视是指根据消费者的需求不同,对产品的销售在不同时期制定不同的价格的行为。

新产品上市首先以高价出售,满足愿意支付较高价格的消费者的需求,这部分利润剥离后,再以便宜价格供应大部分对价格敏感的消费者。

跨期价格歧视下,厂商总利润最大化的条件是各组消费者的边际收益必须等于边际成本。

49.价格歧视(2006年)

价格歧视是指对相同的商品向不同的消费者索取不同价格的行为。

垄断者可以对自己所销售的同类产品索取不同的价格,以使自己所获利润最大化。

实现价格歧视需具备以下条件:

市场上的消费者偏好不同,厂商可以按需求弹性对消费进行区分,不同的市场是相互隔离的,这样厂商可以防止产品的再次出售。

价格歧视可分为一级价格歧视、二级价格歧视、三级价格歧视。

50.准租金

准租金是指对供给量暂时固定的生产要素的支付,即固定生产要素的收益。

一般说来,准租金是指某些质量较高的生产要素,在短期内供给不变的情况下所产生的一种超额收入。

在一定条件下,其大小只取决于该生产要素的需求方面,而与其供给无关。

51.经济租金

经济租金是一种要素收入,是指为生产要素所支付的金额与为得到或使用该生产要素所必须支付的最小金额之间的差额。

经济租金是指生产要素在长期内由于需求增加而获得的一种超额收入。

经济租金在一定意义上类似于生产者剩余,是生产要素所有者所得到的超过他愿意接受的收入部分。

如图所示,要素供给曲线S以上,要素价格以下的阴影部分为经济租金。

52.纳什均衡

纳什均衡是由一组最优策略集组成的均衡,在这一策略集中,每一个博弈者都确信,在给定竞争对手策略决定的情况下,他选择了最好的策略。

也说是说,给定其他人的策略,任何个人都没有积极性去选择其他策略,从而这个均衡没有人有积极性去打破。

53.占优均衡

占优均衡是指这样的一种均衡,不管其他对手采取什么策略,该博弈者采取的策略都是最好的策略。

占优策略均衡是比纳什均衡更强的一个博弈均衡概念,占优策略要求任何一个参与者对于其他参与者任何策略选择来说,其最优策略都是唯一的。

占优策略一定是纳什均衡,而纳什均衡不一定是占优策略均衡。

54.垄断竞争

垄断竞争是指一种由许多厂商生产和销售有差别的同种产品的市场。

市场中既有垄断,又有竞争,既不是完全竞争,也不是完全垄断。

引起这种垄断竞争的基本条件是产品差别的存在和存在较多的厂商。

55.引致需求

引致需求又称“派生需求”,是指由于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而引起企业对生产要素的需求,这种需求来自厂商。

56.边际收益产品

边际收益产品是指在其他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固定不变时,追加一单位某种生产要素投入所带来的收益。

它等于边际物质产品(MP)与边际收益(MR)的乘积,即MRP=MP·

MR由于边际物质产品是递减的,因此,边际收益产品也是递减的。

边际收益产品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57.边际产品价值

边际产品价值是指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厂商在生产中增加某种生产要素一个单位的投入所增加的产品的价值,它等于边际物质产品(MP)与价格(P)的乘积,即VMP=MP·

P由于边际物质产品递减,从而边际产品价值也逐渐下降,所以边际产品价值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58.欧拉定理

欧拉定理又称产量分配净尽定理,是指在完全竞争的条件下,假设规模报酬不变,则全部产品正好足够分配给各个要素,不多也不少。

假设有两种生产要素:

劳动L和资本K,生产函数为,若生产规模不变,则有:

它表明在所给条件下,全部产品Q恰好足够分配给劳动要素L和资本要素K。

59.洛伦兹曲线

洛伦兹曲线是以它的发明者洛伦兹命名的用以描述社会收入分配平均程度的曲线。

洛伦兹首先将一国总人口按收入由低到高排队,然后考虑收入最低的任意百分比人口所得到的收入百分比。

最后将这样得到的人口累计百分比和收入累计百分比的对应关系描绘在图上,便得到洛伦兹曲线。

如图,横轴OH表示人口累计百分比,纵轴OM表示收入累计百分比。

ODL曲线即为洛伦兹曲线。

洛伦兹曲线反映收入分配的不平等程度,洛伦兹曲线弯曲程度越大,收入分配越不平等,反之则越不平等。

60.基尼系数

基尼系数是由统计学家基尼根据洛伦兹曲线计算出的反映一个国家贫富差距的指标。

如图所示,把洛伦兹曲线ODL与线之间的面积A叫做“不平等面积”,把线与OHL曲线之间的面积A+B叫做“完全不平等面积”。

不平等面积与完全不平等面积之比,称为基尼系数,即:

,基尼系数是衡量一个国家贫富差距的指标,基尼系数越小,表明收入分配越平等,反之,越不平等。

61.局部均衡

局部均衡是指假设其他市场的供求给定不变的情况下,单一市场达到的均衡状态。

该市场的变动不影响其他市场,其他市场也不影响该市场。

62.一般均衡

一般均衡是指所有市场在相互作用的情况下同时达到的均衡状态。

63.反馈效应

反馈效应是指一个市场上价格或数量的调整引起其他相关市场价格和数量变动的效应。

64.阿罗不可能性定理

在非独裁的情况下,不可能存在有适用于所有个人偏好类型的社会福利函数。

65.极大化极小策略

极大化极小策略是指博弈者所采取的策略是使自己能够获得的最小收入最大化。

极大化极小策略是一种保守的策略而不是利润最大化的策略,博弈者往往是在信息不完全的情况下才采取极大化极小策略。

66.混合策略

混合策略是指参与者根据一组选定的概率,在两种或两种以上可能的行为中随机选择的策略。

混合策略是相对于纯策略而言的,纯策略是指一种规定博弈参与人在每个信息给定的情况下只选择一种特定行动的策略。

67.赢者诅咒

赢者诅咒是指共同价值拍卖的胜利者往往比那些失败者境况更差的情形,这是由于竞标者过高估计物品价值从而出价过高超过真实价值的结果。

68.策略性行动

策略性行动指博弈一方通过限制自身的行动空间从而为自己带来战略好处的行动。

厂商有了策略性行动,可使空头威胁变为承诺,即通过某种限制自己选择范围的行动,改变竞争对手对自己行动的预期,从而迫使竞争者选择对自己有利的策略,达到限制对手的目的。

69.信息不对称

信息不对称是指参加市场交易的经济当事人之间所拥有的信息不相同的现象。

例如卖家对自己出卖的商品拥有比买家更多的信息,投保人对于自己遭受风险的程度方面比保险公司了解更多的信息。

信息不对称可导致市场失灵。

70.逆向选择

逆向选择是指在买卖双方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差的商品总是将好的商品驱逐出市场,或者说拥有信息优势的一方,在交易中总是趋向于做出尽可能有利于自己而不利别人的选择。

逆向选择的结果是使市场出现太多的低质量产品而较少的高质量产品。

71.道德风险

道德风险是指在双方信息非对称的情况下,人们享有自己行为的收益,而将成本转嫁给别人,从而造成他人损失的可能性。

道德风险的存在不仅使得处于信息劣势的一方受到损失,而且会破坏原有市场均衡,导致辞资源配置的低效率。

72.外部性

外部性或外部影响是指生产者或消费者在自己的活动中产生了一种有利影响或不利影响,这种有利影响带来的收益或者有害影响带来的损失(或者说成本)都不是消费者或生产者本人所获得或承担的。

外部性的实质在于:

一个当事人对其他当事人的福利产生影响且这种影响并没有从市场交易中反映出来。

73.科斯定理

科斯定理的内容是:

只要财产权是明确的,并且交易成本为零或者很小,则无论在开始时将财产权赋矛谁,市场均衡的最终结果都是有效率的。

科斯定理揭示了市场经济中产权安排、交易成本和资源配置效率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扩大了“看不见的手”的作用,按照这个定理,只要那些假设条件成立,则外部影响就不可能导致资源配置不当。

74.市场失灵

市场失灵是指完全竞争的市场机制在很多场合下不能导致资源的有效配置,不能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的情形。

导致市场失灵的原因主要有外部性、市场势力、公共物品、不完全信息。

75.公共物品

公共物品是指既没排他性又没有竞争性的产品和服务。

排他性是指只有对商品支付价格的人才能够使用该商品。

竞争性是指如果某人使用了某个商品,则其他人就不能再同时使用该商品。

公共物品会导致“免费搭便车”现象,从而会导致市场失灵

76.存量外部性

存理外部性是外部性的一种情形,是指由生产者和消费者的行为带来的累积结果,这些结果虽然不能反映在市场价格中,但影响其他生产者和消费者。

例如厂商进行产品研发不仅使自己受益,而且增加社会的知识存量,给社会带来更多新的技术和创意。

77.偷懒模型

如果企业付给工人市场出清工资,那么工人有足够的动机偷懒,因为解雇的工人仍然可以在同样的工资水平下重新找到工作。

78.斯塔克博格模型

一种寡头垄断模型,其中一家厂商比另一家厂商先决定产出。

79.寻租

花费大量金钱在社会非生产性努力上以获取、维持或运用其垄断势力。

80.效率工资

效率工资指的是企业支付给员工比市场平均水平高得多的工资,促使员工努力工作的一种激励与薪酬制度。

它的主要作用是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

81.垄断势力

垄断势力是指垄断厂商借助其市场垄断地位获取高于边际成本的要价能力。

要价比边际成本高得越多,则表明厂商的垄断势力越大,垄断势力的大小可以采用勒纳垄断势力来测定。

,若L越大,垄断势力越大。

82.外部经济

当某个人(生产者或消费者)的一项经济活动给社会上其他成员带来好处,但他自己却不能由此得到补偿,此时,这个人从该活动中得到的私人利益就小于该活动所带来的社会利益,这种性质的外部影响叫做外部经济。

外部经济可分为生产的外部经济和消费的外部经济。

第13页共13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