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市旅游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863448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409.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沈阳市旅游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沈阳市旅游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沈阳市旅游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沈阳市旅游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沈阳市旅游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沈阳市旅游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6页
沈阳市旅游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6页
沈阳市旅游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6页
沈阳市旅游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6页
沈阳市旅游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6页
沈阳市旅游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6页
沈阳市旅游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6页
沈阳市旅游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6页
沈阳市旅游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6页
沈阳市旅游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6页
沈阳市旅游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6页
沈阳市旅游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6页
沈阳市旅游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6页
沈阳市旅游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6页
沈阳市旅游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6页
亲,该文档总共3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沈阳市旅游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docx

《沈阳市旅游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沈阳市旅游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沈阳市旅游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docx

沈阳市旅游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

沈阳市旅游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

(2016—2020年)

第一章“十二五”发展回顾1

第1条“十二五”主要指标发展情况1

第2条“十二五”主要工作开展情况2

第3条存在的主要问题6

第二章“十三五”发展环境6

第4条发展背景6

第5条资源分析9

第6条市场分析10

第7条发展基础13

第三章 总体思路13

第8条指导思想13

第9条总体定位14

第10条形象定位14

第11条发展目标14

第12条发展战略15

第13条规划原则15

第四章规划布局16

第14条沈阳市旅游空间结构16

第15条沈阳市旅游产业布局18

第五章旅游产品规划26

第16条集聚化发展休闲城市旅游产品26

第17条创新化发展福运文化旅游产品28

第18条特色化发展工业传奇旅游产品30

第19条融合化发展生态四季旅游产品32

第20条差异化发展专项体验旅游产品34

第21条设计精品旅游线路35

第六章旅游项目规划36

第22条项目体系36

第23条龙头项目38

第24条重点项目43

第25条建立旅游项目准入退出机制46

第七章产业融合发展规划47

第26条巩固发展核心关联产业47

第27条激活基础关联产业48

第28条培育新兴关联产业49

第29条优化提升旅游产业要素49

第八章市场营销51

第30条旅游形象体系51

第31条市场营销目标51

第32条营销实施措施52

第九章旅游公共服务体系53

第33条依托城市综合设施完善旅游公共信息服务体系53

第34条构建以集散功能为重点的旅游交通便捷服务体系54

第35条加快推进沈阳市智慧旅游系统建设55

第36条构筑福运沈阳特色化旅游服务软环境管理体系55

第37条优化提升旅游景区基础服务设施56

第十章 保障措施56

第38条深化改革56

第39条产业协调保障56

第40条政策保障57

第41条资金保障57

第42条人才保障57

第一章“十二五”发展回顾

第1条“十二五”主要指标发展情况

“十二五期间”是沈阳市旅游业快速发展的五年,市旅游行政管理部门以《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为指导,结合沈阳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后的发展新格局,推动旅游景区提质达标和新兴旅游业态开发建设,发展文化旅游、乡村旅游、工业旅游、生态旅游、冰雪旅游和温泉旅游。

以“十二运”等全国大型活动在我市召开为新契机,积极推动我市旅游业实现科学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

“十二五期间”,沈阳市按照大旅游口径统计(下同)的旅游业发展指标发展迅速,到规划末期的2015年,超额完成“十二五”规划任务。

旅游业总收入1221.2亿元人民币(以下非说明,均指人民币),进入全国副省级城市前八名,年均递增18.3%,超额完成“十二五”规划931亿元的目标,是“十一五”末期2010年528亿元的2.3倍。

旅游业总收入相当于全市GDP的比重从2010年的10.5%增加到2015年的16.8%,相当于全市服务业增加值比重从2010年的23.5%增加到2014年的35.5%。

旅游接待总人数9219.2万人次(含本地市民一日游),进入全国副省级城市前八名,年均递增10.0%,超额完成“十二五”规划7360万人次的目标,是“十一五”末期2010年5717万人次的1.6倍。

“十二五”期间,沈阳市旅游业总收入累计达到4709.0亿元,其中:

国内旅游收入4502.3亿元,外汇旅游收入32.6亿美元,分别是“十一五”五年累计收入1991.1亿元、1877.7亿元、16.2亿美元的2.4倍、2.4倍、2.0倍。

接待国内外旅游者累计达到38285.4万人次,其中:

国内旅游者37941.9万人次,入境旅游者343.5万人次,分别是“十一五”五年累计接待25875.5万人次、25637.7万人次、237.8万人次的1.5倍、1.5倍、1.4倍。

第2条“十二五”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1.政府主导,大力推进旅游产业发展

旅游业是综合性产业,必须依靠政府和市场两个轮子的作用促进其发展。

沈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产业发展,联合召开全市旅游发展工作会议,出台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政策意见,以做大做强旅游产业。

市人大、市政协多次视察我市旅游工作,市人大先后审议通过了《市政府关于我市推进沈阳经济区旅游一体化建设情况的报告》《沈阳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16—2020)》,对进一步提升沈阳市旅游产业整体水平,加快推进沈阳经济区旅游一体化建设进程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市政府成立了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由市长任组长,专题研究旅游业发展重大问题;将市旅游局改为市旅游委,市旅游专项资金由1000万元提升到1亿元,先后出台了多项促进旅游产业发展的政策意见,大大提升了沈阳市各级政府、各部门、社会各界推动和参与旅游产业发展的积极性。

“十二五”期间,沈阳市共争取到国家、省旅游发展扶持资金2000余万元,市旅游专项资金累计投入1.4亿余元,市区两级财政综合投入旅游产业超过10亿元,基础设施建设超过200亿元,有效发挥了引导作用,充分调动市场参与资源配置的活力,吸引社会投资超过500亿元。

2.规划引领,拓展旅游产业发展空间

沈阳市在推动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始终坚持规划先行,提升资源开发水平,优化旅游发展空间。

为了全面规划我市旅游业未来发展方向,明确发展思路,2014年启动了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市政府拨付专款,由北京巅峰智业旅游文化创意股份有限公司中标编制,2015年先后通过专家评审、市政府规委会审定,2016年通过了市人大审议。

该规划立足宏观、区域及城市发展背景,围绕“旅游强市和东北亚国际旅游城市”的总体定位,将沈阳经济区作为一盘棋来考虑,提出在以沈阳都市旅游为核心的“三圈三轴”的沈阳经济区发展格局的基础上,全市按照“一核三区三道五廊”架构发展,实现沈阳经济区旅游的整体联动。

该规划在品牌形象上具有重要突破,提出“传奇盛京福运沈阳”的新城市形象,既诠释了沈阳历史的传奇性,又体现了沈阳“青山入城、水系串城”的福脉、“一朝发祥地、两代帝王城”的福地、沈阳人民豪爽乐观的福运文化,获得市领导的高度评价和认可,已在全市和国内外客源市场开始宣传推广。

市旅游委组织开展了全市13个区县(市)的区域旅游规划以及辽河沈阳段旅游带、旅游交通等专项规划工作,全市规划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

3.多方融合,积极开发特色旅游资源

沈阳市在旅游资源开发工作中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的原则,深入挖掘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加快推进产业融合,丰富旅游业态,推进景区建设的提质升级,重点打造历史文化、工业基地、温泉冰雪、休闲娱乐和乡村旅游等产品,全市旅游资源和产品开发呈现出主题突出、特色鲜明的发展态势。

一是引进特色旅游项目。

成功地引进了方特欢乐世界、龙之梦亚太城城旅游综合体等一批集文化创意、休闲娱乐、餐饮购物等于一体的综合文化旅游产业项目,进一步改善了我市的旅游产品结构,提升了我市旅游产品的供给水平。

二是整合提升特色文化旅游精品。

以整合做大我市前清文化、工业文化、民俗文化为重点,启动了盛京皇城改造工程,建设了中国沈阳工业博物馆,打造了关系民众生活的各类食品生产厂、宝马整车生产线等工业旅游产品,推出了铁西1905文化创意园、沈河区11号院、和平区老北市文化街等一批文化特色旅游产品,进一步提升了我市旅游产品的竞争力。

三是促进乡村休闲旅游的发展。

市政府出台了乡村旅游发展三年实施意见,按照国家、省旅游局“百千万”工程的部署,积极推进郊区县市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旅游、农事体验等特色旅游,打造国家和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点),先后获得一批国家级、省级荣誉称号,稻田画、薰衣草庄园和城乡结对开心农场等一批产品深受游客欢迎。

四是打造城市旅游节会品牌。

坚持创新思路,资源整合,精心培育了沈阳旅游节四季游、沈阳经济区暨东北亚旅游名品博览会等活动品牌,进一步提升了城市的知名度。

以皇寺庙会、荷花节、冬捕节、低空飞行大会、购物节和啤酒节等不同特色为代表的区域旅游节会活动影响不断扩大。

五是丰富旅游业态。

推进蒲河生态廊道、辽河七星湿地、浑河观光带等河岸旅游产品的开发,建成了沿河自驾车、骑行路和仟睿达水上乐园等产品。

促进温泉旅游项目的建设,新民兴隆温泉城获得省级温泉旅游度假区称号,小韩村温泉、北汤温泉等满足了旅游者的不同需要。

4.依法治旅,提升旅游行业管理水平。

加强旅游法制制度建设。

通过多种形式大力宣传贯彻《旅游法》,制定了《沈阳市旅游依法行政制度汇编》,印发并落实了《沈阳市旅游局推进区、县(市)旅游行政执法工作指导意见》。

完善旅游发展专项资金使用制度,召开了全市旅游发展专项资金计划工作会议,向社会公开了我市旅游发展专项资金的管理办法、管理程序和申报指南。

旅游大调研工作取得显著成果,征集有效调研报告94篇,文字量达70余万,论文编辑成册形成了《沈阳市旅游业发展调研成果汇编》。

加大旅游市场整治力度。

根据国家和省旅游局《旅游市场秩序专项整治工作方案》的部署,重点对无经营资质、无导游领队证从事经营活动的违法行为,强迫或变相强迫购物、擅自变更行程、进行虚假宣传误导旅游者的违法行为进行了整治。

联合区、县(市)旅游行政部门和工商、交通等部门,开展了对旅游市场综合整治活动,着力解决旅游市场中的难点问题。

在“减投诉、重质量、保权益”上开展工作,引导、督促企业不断改进和提高旅游服务质量。

创新推广标准化和诚信体系建设。

在国内副省级城市中率先有效地推广了旅游企业标准化工作,已有百余家各类企业通过开展标准化建设,有效提升了企业服务水平。

创新开展旅游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在国内首次引入金融类、信用类考核评价指标,提高了旅行社诚信考评工作的法律效力,为旅游者“明明白白消费”提供基础服务。

5.完善服务,优化旅游产业发展环境。

加强全市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全市启动旅游“一卡一网一中心”建设,发行实名制居民旅游优惠卡,着力构建沈阳经济区、沈阳市、沈阳各区县(市)三级旅游集散中心及旅游咨询站点体系。

多部门联动,投资千万元在高速公路出入口、主要道路交叉口等地,设置了旅游景区指示牌、标志牌400余块,改善了旅游标识服务环境。

全面深入落实了开展文明旅游、创建文明城市的各项工作。

加强人才培育和专业智库建设。

制定了《沈阳市推进旅游人才工程建设方案》。

聘请88位专家、学者为首批沈阳市旅游业专家,首次在沈阳建立了旅游专家委员会,推动了旅游发展决策的专业化和科学化。

举办了导游员岗前教育培训班和乡村旅游管理人员培训班。

开展了“旅游专业人才进课堂”活动,邀请境内外高级旅游人才走进课堂、走进企业,接受培训的院校学生和从业人员共计5000多人。

第3条存在的主要问题

主要包括品牌不响、产品不精、合力不强、企业弱小、融合不够、体制不顺六大问题。

第二章“十三五”发展环境

第4条发展背景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时期,是第二次振兴东北的关键时间,也是推动旅游业创新发展的黄金机遇期和转型升级的战略关键期。

加快发展旅游业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大任务,是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对外开放新形势、提升综合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扩大就业、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的内在要求。

宏观战略背景。

一方面,宏观产业形势助推沈阳旅游发展。

据世界旅游业理事会(WTTC)测算,2015年旅游业对全球国内生产总值(GDP)的综合贡献7.8万亿美元,占全球国内生产总值总量的10%。

旅游业创造2.84亿个就业岗位,占就业总量的9.5%。

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四大入境旅游目的地国。

旅游业已经进入以国民消费为主体的大众化发展初级阶段,旅游休闲正在成为城乡居民生活的刚性需求。

2015年,我国国内旅游突破40亿人次,旅游收入超过4万亿元人民币,出境旅游1.2亿人次;旅游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10.2%。

中国国内旅游、出境旅游人次和国内旅游消费、境外旅游消费均列世界第一。

另一方面,“4+2”国家战略部署为沈阳旅游明确新方向。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全会先后提出了“美丽中国”、“文化强国”、“全面深化改革”、“新型城镇化”四大国家战略和奋斗目标,指引新时期沈阳旅游的发展要向生态、文化、综合改革、新型城镇的宏观方向迈进,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及国家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两大国家战略为沈阳明确了旅游业与工业融合的新方向。

区域发展背景。

“1+7”沈阳经济区成为国家战略,对沈阳旅游发展提出了新任务。

沈阳经济区具备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的条件,旅游区域一体化应率先成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先导。

沈阳应以旅游为桥梁、纽带,发挥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挑起沈阳经济区一体化的大梁。

城市发展背景。

从城市空间格局来看,由集聚老城向拓展新城发展,东西南北中各具特色的城市发展格局基本形成。

沈抚同城化、沈本一体化等区域合作势头强劲,城际连接带新城新市镇建设全面启动。

从城市产业体系来看,将形成以新型工业为支撑、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以都市现代农业为基础的现代产业体系。

从区域中心地位来看,沈阳是东北中心城市,在2015年全国各大城市GDP排名中位居第19位,副省级城市GDP排名第10位。

最新政策指引。

近五年来,我国连续颁布《国务院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促进旅游业加快发展的法律与政策,大力发展旅游业已经成为国家意志与国家战略。

国家旅游局2015年提出了旅游发展“515战略”:

即围绕“文明、有序、安全、便利、富民强国”5大目标,推出旅游10大行动,开展52项举措,推进旅游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加快旅游业现代化、信息化、国际化进程。

2016年提出了“全域旅游”,进一步融合全社会的共同发展。

辽宁省颁布《辽宁省主体功能区规划》《辽宁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省政府2015、2016年两次召开全省旅游发展大会,需要充分发挥旅游综合性带动作用。

沈阳市出台《沈阳市加快国家中心城市建设规划(2014-2017)》《中共沈阳市委沈阳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沈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与消费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对旅游业发展提出了具体的目标要求和政策支持。

第5条资源分析

沈阳旅游资源单体总量共903处,数量庞大,类型丰富。

人文旅游资源在旅游资源类型上占绝对主导优势,空间分布上呈现“圈层分布、近河靠城”的特征。

在旅游新视角下重新审视资源,沈阳旅游形成了传统资源与新兴资源融合的格局。

拥有以历史人文为主体的传统旅游资源,包括历史文化、工业文明、关东民俗。

同时具有综合城市功能衍生的商贸流通、节庆会展、生态休闲、时尚文化、体育研学等新兴旅游资源。

沈阳与周边城市相比,需突出作为国家区域中心城市综合功能的主体地位,借助区域合力支撑沈阳建设东北亚国际旅游城市,发挥创新示范和龙头效应,引领辽宁省乃至东北地区旅游走向国际。

沈阳旅游资源的开发方向是:

发挥中心城市综合优势,推动社会资源向旅游资源转化;加强传统资源整合,组合开发复合型产品;创新遗产活化手段,推动文化资源向产品转化;打破行政体制划分,促进旅游资源价值利用。

图2-1沈阳经济区、沈阳市区重点旅游资源分布

第6条市场分析

国内外旅游市场分析。

2015年,沈阳市大旅游口径统计的接待国内外游客9219.20万人次,同比增长11.07%,其中,接待入境游客65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221.2亿元。

沈阳接待总人数和旅游总收入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均排名第8位,旅游市场总量可观。

国内市场总体规模大,是沈阳市旅游的主体市场。

客源以辽宁省内近距离市场为主,辐射范围有限;短途过路游客多,以观光游为主要目的,但商务会议客流较大;消费水平高,餐饮、购物支出占比大,休闲需求强;自助休闲、智慧出行将成为主流,自驾车旅游成为重要旅游方式。

入境市场起步晚、发展基数小、人均消费低。

近年来沈阳接待入境游客增长迅速。

客源以韩日为主,辐射东北亚,港澳台市场潜力凸显;入境游客综合停留时间较短,游客大多以短期的商务游客与周边观光客为主。

明确旅游市场定位。

国内市场定位:

激活基础市场——沈阳本地、沈阳经济区“1+7”城市群、辽宁省内等为近程基础市场。

开发重要市场——以东北、内蒙古、环渤海、珠三角、长三角等区域内的大城市为中程重要市场。

拓展机会市场——国内其他地区(以国内西北、西南等远程市场为主)。

入境市场定位:

巩固主体市场——东北亚、港澳台。

开发潜力市场——俄罗斯、东南亚地区(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印尼、菲律宾)。

拓展机会市场——欧、美、澳洲等其他国家和地区。

图2-2国内市场定位

图2-3入境市场定位

重点针对环渤海特别是北京市场,开发家庭亲子娱乐体验类产品、休闲度假游和历史文化体验游。

强化商务旅游专项市场,围绕会议中心、酒店集聚区建设城市休闲片区,以便捷渠道连接景区景点,通过针对性营销激活其休闲需求。

第7条发展基础

城市产业基础。

城市综合竞争力强,2015年经济总量位居全国第19位。

服务业发展潜力大,2015年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提高到47.2%,旅游业对其贡献度较高。

区位交通优势明显,地处东北亚经济圈和环渤海经济圈中心,东北最大的铁路、公路、航空交通枢纽。

旅游业基础。

2015年沈阳大旅游口径统计的接待总人数和旅游总收入,在东北各市排名均为第一位。

旅游要素总体具备一定规模,旅游品牌影响力有待提升,旅游景区数量较多,已评定国家级景区74家,其中5A级景区1家,4A级景区14家。

文化旅游、工业旅游、农业旅游、休闲旅游及新业态旅游特色产品逐渐形成。

成功经验。

“一宫两陵”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使沈阳拥有了世界级旅游名片;最高纬度的世界园艺博览会的成功举办,展现了北方都市形象;卧龙湖、蒲河、浑河的生态治理,提升了旅游休闲环境;第十二届全运会的衍生效应,推进了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连续主办四届东北亚旅游名品博览会,扩大了旅游资源的知名度。

第三章 总体思路

第8条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科学旅游观,着眼于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实施“全面融合、体制创新、龙头引领、区域联动”战略,加快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旅游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促进发展方式转变,优先发展历史文化、工业文明、休闲度假、商务会展和体育健身旅游,把城市综合优势转化为旅游产业优势,把发展旅游产业同建设文明城市、生态城市、宜居城市相结合,通过旅游产业的发展、城市功能品位的提升,树立“传奇盛京,福运沈阳”旅游品牌,建设旅游强市和东北亚国际旅游城市,不断提高城市整体竞争力。

第9条总体定位

旅游强市和东北亚国际旅游城市

第10条形象定位

传奇盛京福运沈阳

第11条发展目标

在规划期内,打造具有东北亚地区影响力的旅游品牌,树立国内外知名的旅游城市形象。

构建国际化旅游产品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国家级或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培育国际知名的旅游龙头企业和骨干企业。

延伸旅游产业链条,发挥传统品牌文化优势,培育旅游演艺、旅游商品、特色餐饮品牌。

到2020年,全市实现大旅游口径统计的游客接待量1.6亿人次以上,其中过夜入境旅游者116万人次;旅游总收入2500亿元,其中外汇收入16亿美元。

全域旅游发展试点探索取得重要突破,重点发展的历史文化、乡村生态、工业体验和都市休闲旅游产品取得明显成果,创建新的国家5A级景区,培育能够影响东北亚的大型旅游企业、旅游龙头项目、旅游产业集群和旅游集聚区。

结合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成果,加强城市综合功能和旅游优势资源融合,实现智慧旅游核心服务功能,旅游产业效益提高,“传奇盛京福运沈阳”旅游城市形象闻名全国、知名东北亚,全面提升旅游国际化品质,达到东北亚国际旅游城市水平。

第12条发展战略

采取四大战略:

龙头引领、区域联动、全面融合及体制创新战略。

第13条规划原则

秉承融合发展、市场导向、突出特色、区域统筹、可持续发展的五大原则。

此次编制的旅游业十三五规划,是沈阳在新一轮东北振兴的大格局之内,按照市政府、市人大先后审定的全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编制的五年发展规划,是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指示精神的重要工作安排,提出五年的阶段发展目标,重点是全市旅游新形象、旅游资源布局、主要产品开发、市场宣传推广、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积极推进沈阳发展全域旅游,建设旅游强市和东北亚国际旅游城市,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全市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

第四章规划布局

第14条沈阳市旅游空间结构

全市按照“一核、三区、三道、五廊”(1335)架构发展。

都市旅游核心:

包含沈河区、和平区、皇姑区、大东区、铁西区东部、浑南区西部、沈北新区南部。

发挥中心城市综合功能优势,围绕重点旅游资源,促进旅游业与商业、文化、工业、会展等融合发展。

打造文化氛围浓郁、工业特色鲜明、旅游服务功能齐备的都市旅游核心区。

具体划分为三大板块:

都市文化旅游板块(沈河区、和平区、大东区西部、皇姑区南部),以清前历史、民国历史、抗战历史旅游为核心特色,兼顾宗教、民俗、时尚旅游;都市工业旅游板块(铁西区、大东区东部、皇姑区北部、沈北新区南部),以工业遗产游为重点,同时发展企业旅游、创意文化旅游;都市休闲旅游板块(浑南区西部),以现代城市生活体验为特色,重点发展文化娱乐、体育休闲和城市生态公园。

环城游憩区:

包含沈北新区、浑南区东部、苏家屯区、于洪区、铁西区西部。

承接城市中心功能和市场外溢,结合新型城镇化建设,以生态休闲、乡村体验、温泉养生为主,发展主题公园、动漫创意等新业态。

沈北新区整合方特欢乐世界、辽河湿地、蒲河、稻梦空间、怪坡等资源,突出锡伯族民俗特色,建设“生态沈北锡伯故里”;浑南区整合植物园、棋盘山、鸟岛,带动陨石山、中华寺等项目,建设国家级旅游度假区;苏家屯区重点发展马耳山景区、杨城寨生态旅游区、白清寨运动休闲度假区,开展休闲农业、体育旅游;于洪区重点发展小韩村温泉、大德农博乐园、丁香湖主题乡村游,突出设施农业、朝鲜族民俗特色;铁西区西部打造浑河西峡谷、细河U谷、彰驿乡村为主的乡村生态游线路。

新辽温泉湿地旅游区:

包含新民市、辽中县。

发挥近城优势,围绕温泉、湿地、休闲庄园等优势产品,构建综合性生态休闲组团。

新民市优化发展兴隆堡温泉旅游度假区、农耕文化主题产品;辽中县优化发展蒲河国家湿地公园、休闲农庄,重点打造珍珠湖休闲度假区。

康法养生休闲旅游区:

包含康平县、法库县。

打通康平、法库与科尔沁左翼后旗连接通道,实现与辽西蒙东地区旅游联动。

康平县以培育养生养老医疗产业为基础,做强卧龙湖生态旅游、锶矿泉养生度假旅游产品;法库县基于通用航空产业,以财湖、獾子洞景区为依托,以“法库国际飞行大会”品牌为引领,发展特色专项旅游。

三条旅游绿道:

以市域内三条主要河流及其沿线资源构成生态水系产品体系。

浑河绿道包括五里河绿道、沈水湾绿道、西峡谷绿道等;蒲河绿道,包括环秀湖绿道、环丁香湖绿道、环珍珠湖绿道等;辽河绿道,包括环卧龙湖绿道、柳河绿道、七星湿地绿道。

五条旅游廊道:

以中心向外辐射的沈康、沈新、沈辽、沈苏、沈抚五条旅游廊道为骨架,构建次级交通网络,串联特色旅游产品,布局新建项目,完善服务设施。

沈康旅游廊道以沈康高速、沈康城际铁路为载体,串联沈北、法库、康平,联动铁岭、蒙东地区;沈新旅游廊道以沈阜高速、沈新城际铁路为载体,串联于洪、新民,联动阜新等辽西北地区;沈辽旅游廊道以京沈高速、沈阳至辽中城际铁路为载体,串联铁西、辽中,联动盘锦;沈苏旅游廊道以沈本产业大道、沈本城际铁路为载体,串联浑南西部、苏家屯,联动本溪;沈抚旅游廊道以沈抚大道、沈抚城际铁路为载体,串联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