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题汇总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6864869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65.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题汇总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题汇总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题汇总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题汇总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题汇总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题汇总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题汇总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题汇总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题汇总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题汇总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题汇总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题汇总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题汇总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题汇总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题汇总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题汇总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题汇总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题汇总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题汇总Word文档格式.docx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题汇总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题汇总Word文档格式.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题汇总Word文档格式.docx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封建势力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

4)相互关系

中国近代社会的两对主要矛盾是相互交织的,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

3、近代中国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的意义、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意义:

第一,近代中国人民进行的反侵略战争,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侵华的野心,粉碎了他们瓜分中国和把中国变成完全殖民地的图谋。

正是中国人民的英勇斗争,表现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爱国主义精神,也给外国侵略者以沉重打击和深刻教训,使他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中国是一个很难征服的国家。

正是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爱国主义斗争,使侵略者看到了中国人民中所隐含的不甘屈服的伟大力量,不得不放弃了瓜分中国的政策。

第二,近代中国人民进行的反侵略战争,教育了中国人民,振奋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鼓舞了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志,大大提高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觉醒意识。

帝国主义的侵略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巨大灾难,但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作为补偿的。

列强发动的侵华战争以及中国人民反侵略战争的失败,从反面教育了中国人民,极大地促进了中国人民的思考、探索和奋起直追。

正是这种亡国灭种的危机感,增强了中华民族整体民族利益休戚与共的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成为中华民族自立自强并永远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所在。

原因:

第一,近代中国社会制度的腐败是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

在1840年以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中,清王朝统治者从皇帝到权贵,大都昏庸愚昧,不了解世界大势,不懂得御敌之策。

许多官员贪污腐化,克扣军饷。

不少将帅贪生怕死,临阵脱逃。

清政府尤其害怕人民群众,担心人民群众动员起来会危及自身统治,所以常常压制和破坏人民群众和爱国官兵的反侵略战争。

第二,近代中国经济技术的落后是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当时的英国已经历过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生产力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而中国仍停留在封建的自然经济水平上。

经济技术的落后直接造成军事装备的落后,军队指挥员不了解近代军事战术,从而造成军队素质和战斗力的低下。

因此中国虽然在兵力上占优势,但战争的总体失败却难以避免

(3)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教训:

A、不推翻中国腐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制度,中华民族要取得反侵略斗争的胜利是不可能的。

B、必须增强国家的综合实力,尤其要改变经济技术落后的面貌。

这是抵御外侵的重要条件

4.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第一,西方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造成中国近代的贫穷与落后。

1.近代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发动一系列侵略战争,迫使中国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勒索大量战争赔款,直接割占中国大片领土,使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受到了严重的阻碍。

2、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镇压中国人民反抗,是中国在政治上不再拥有完整主权。

3、通过不平等条约取得的特权,控制中国的通商口岸,剥夺中国的关税自主权,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是中国在经济上形成了对它们的依附而丧失了自己的独立性。

中国被纳入资本主义的世界经济体系,成了西方大国的经济附庸。

4、在传教的名义下,列强还对中国进行文化渗透,为侵略中国制造舆论。

所以,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本国封建势力对人民的压迫,是中国落后、贫困的根本原因。

第二,西方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阻滞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虽然,列强在侵华的时候也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把西方资本主义的及其技术带入中国,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生。

但是,其主观上并不希望中国成为独立自主富强的近代化国家。

因此,总是千方百计的压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阻挠和破坏中国社会的进步。

历史证明,只有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中国才有可能走上独立富强的道路。

5、中华民族如何从历次民族危机中逐渐觉醒?

鸦片战争之后,中国官吏以及少数爱国知识分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林则徐为代表的一批中国人开始吸收世界的知识,中国民族意识开始觉醒。

甲午战争失败后,洋务运动彻底破产,中国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关头,康有为等人发动百日维新运动。

在民族危机的刺激下,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普遍觉醒。

之后又出现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等等救亡图存、振兴中华的斗争和探索,标志着民族进一步觉醒。

五四运动作为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分水岭,它同时又是中华民族觉醒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直至中日战争爆发,民族危机空前深重,导致民族意识空前觉醒,在中共合作下,全国人民形成抗日统一战线,民族意识彻底觉醒。

6、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纲领、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

(1)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意义

太平天国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它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和重大的历史意义。

第一,太平天国起义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震撼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加速了清王朝的衰败过程。

第二,太平天国起义是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具有不同以往农民战争的新的历史特点。

第三,太平天国起义还冲击了空子和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封建治的精神支柱。

第四,太平天国起义还有力的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给了侵略者应有的教训。

第五,太平天国起义冲击了西方殖民主义者在亚洲的统治。

在19世纪中叶的亚洲民族解放运动中,太平天国起义是其中时间最久、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一次,他和亚洲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汇合在一起,冲击了西方殖民主义者在亚洲的统治。

(2)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失败的原因

从主观上看:

第一,农民革命的阶级局限性和历史局限性所决定的。

农民阶级不是新的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

他们无法克服小生产者所固有的阶级局限性,因而无法从根本上提出完整的正确的政治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

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自身腐败现象的滋长,也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削弱了太平天国的向心力和战斗力。

第二,太平天国是以宗教来组织发动群众的,但是拜上帝教不是科学的思想理论,它不仅不能正确指导战争,而且给农民战争带来了危害。

第三,太平天国也没能正确对待儒学

第四,太平天国不能把西方国家的侵略者与人民群众区别开来,对西方侵略者还缺乏理性的认识。

从客观上看:

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联合镇压太平天国。

(3)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失败的教训:

太平天国起义及其失败表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农民具有伟大的革命潜力。

但它自身不能担负起反帝反封建取得胜利的重任,单纯的农民战争不可能完成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重任。

(4)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纲领

天朝田亩制度

主要内容:

①基本内容是关于土地分配,从根本上否定了封建的土地所有制。

②关于产品的分配,规定“天下人不受私,物归上主”的绝对平均分配的方案。

评价:

《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颁布的革命纲领。

革命性:

首先它明确主张废除封建土地私有制,成为几千年来中国农民斗争的最高峰;

空想性:

平均分配土地和产品在当时无法实现,这种绝对平均分配的圣库制度违背了小生产者的本性,也不能调动农民的革命积极性。

落后性:

此纲领把小农经济作为追求的理想化目标,实际上没有超越封建主义的经济范畴。

7、洋务运动的性质和失败原因、教训?

近代主张学习西方的代表人物及其思想?

(1)洋务运动的性质

洋务运动是清朝封建统治阶级中的洋务派为了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而实行的一场自救

改革运动,即具有进步性,也具有落后保守性。

(2)洋务运动的失败的原因

第一,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

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洋务派企图在不改变中国固有的制度与道德的前提下,以吸取西方近代生产技术为手段,来达到维护和巩固中国封建统治的目的,这就严重限制了洋务运动的发展。

第二,洋务运动对外国具有依赖性。

西方列强依据种种特权,从政治经济等各方面加紧对中国的侵略控制,他们并不希望中国真正富强起来,而洋务派处处依赖外国,企图以此来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无异与虎谋皮。

第三,洋务企业的管理具有腐朽性。

洋务企业虽然具有一定的资本主义性质,但其管理確是封建式的,企业内部充斥着营私舞弊、贪污中饱、挥霍浪费等腐败现象。

(3)洋务运动失败的教训:

洋务运动的失败说明,在不触动封建专制统治,没有摆脱外国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与控制的前提下,试图通过局部的枝节改革发展本国资本主义从而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是不可能的。

(4)主张学习西方的代表人物及其思想:

第一:

主张学习先进技术,代表人物李鸿章,左宗棠等。

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

第二:

主张学习先进的政治制度,代表人物有康有为梁启超以及孙中山等

第三:

主张学习先进的思想文化,代表人物胡适、李大钊等

8、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

(1)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

第一,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

维新派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高举救亡图存的旗帜,要求通过变法,发展资本主义,使中国走向富强之路。

维新派的政治实践和思想理论,不仅贯穿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而且推动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第二,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

维新派突破洋务派“中体西用”思想的局限,主张用君主立宪制取代居住专制制度。

虽未能成功建立资本主义的君主立宪制度,但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封建制度。

第三,戊戌维新运动更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维新派大力传播西方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宣传自由平等,社会进化观念,批判封建君权和封建纲常伦理,开阔了人们的视野,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第四,戊戌维新运动不仅在思想启蒙和文化教育方面开创了新的局面,而且在社会风习方面也提出了许多新的主张。

(2)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

戊戌维新运动的失败,主要是由于维新派自身的局限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强大的守旧势力的反对。

维新派本身的局限性突出表现在:

A、不敢否定封建主义。

他们在政治上不敢根本否定封建君主制度,在经济上,虽然要求发展资本主义,却未触及封建主义的经济基础——封建土地所有制。

B、对帝国主义报有幻想。

他们大声疾呼救亡图存,却又幻想西方列强能帮助自己变法维新,结果是处处碰壁。

C、惧怕人民群众。

维新派的活动基本上局限于官僚士大夫和知识分子的小圈子。

他们不但脱离人民群众,而且惧怕甚至仇视人民群众,因此,运动未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

(3)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教训 

戊戌维新运动的失败不仅暴露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同时,也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企图通过统治着自上而下的改良道路,是根本行不通的。

要想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富强,必须用革命的手段,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

9、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内容与评价

孙中山将同盟会的纲领概括为三大主义,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后称为三民主义。

民族主义:

民族主义包括“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一是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二是建立中华民族“独立国家”。

民权主义:

“创立民国”,即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民生主义:

当时指的是“平均地权”。

评价:

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学说,初步描绘出中国还不曾有过的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是一个比较完整而明确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它的提出,对推动革命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积极的影响。

10、评价辛亥革命、孙中山的革命事业、新时期继承发扬辛亥革命的历史遗产、打造好“孙中山”这张历史名片、近代以来的起义、改良、革命为什么主要是广东人领导?

辛亥革命的评价:

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反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为目的的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它是中国人民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奋起革命的一个里程碑,它使中国发生历史性的巨变。

①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势力的政治代表、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清王朝的统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②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政府,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③辛亥革命推动了中国人民的思想解放。

④辛亥革命推动了中国的社会变革,促使中国的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的变化。

对于孙中山的革命事业的评价

孙中山是最早提倡以革命推翻满清统治,建立民国政府的革命家之一。

孙中山亦为中国政治经济现代化之重要阶段性人物。

孙中山较全面地整合了近代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重要成分,包括宪政民主,人民主权(选举、罢免、创制、复决),权力分立制衡,与社会主义等等

新时期继承发扬辛亥革命的历史遗产

辛亥革命既在中国近代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也与当下中国的社会现实有着历史的传承,因此,它既有历史性的重要意义,也有现实性的重要意义。

  ①革命志士的高尚情怀激励着后人不断奋斗。

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辛亥革命先辈志士,奋不顾身、视死如归、大义凛然的革命精神和爱国情怀,激励着后人不断奋斗,为祖国的进步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②孙中山提倡人民公仆精神可以为后来者镜鉴。

孙中山就任南京临时政府大总统时,提倡以人民为本位。

这对于中国自有阶级社会以来的官场政治,是革命性的突破。

孙中山的公仆精神与廉洁自持,是孙中山也是辛亥革命留给后人的珍贵政治和精神遗产。

  ③孙中山胸怀建设中国的伟大理想,制定了“振兴中华”、实现中国现代化的初步蓝图。

孙中山的理论创造与实践活动,与辛亥革命有着密切的联系。

他设计的国家现代化建设蓝图,今天仍然有着现实的意义,是值得后人共同珍惜的宝贵遗产。

  ④辛亥革命提出中华民族概念和民族团结主张,为我们处理现实的民族关系提供了参考与借鉴。

中华民族概念的提出和普及,民族团结和民族平等的观念,是辛亥革命留给现代中国人的宝贵遗产,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近代以来的起义、改良、革命为什么主要是广东人领导

①广东是早期现代化“先行一步”的地区。

清末民初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很快,珠江三角洲也是国内与世界市场联系最密切的地区之一。

②两次鸦片战争都在广东发生,西方国家用大炮打开中国大门,首先打的是广东。

而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斗争,也首先是从广东开始的。

③广东是反抗外国侵略的前哨,同时又是外国新事物传入中国的门户。

近代中国,广东的地位十分重要。

中国近代史的第一页就是在广东揭开的。

11、新文化运动的意义与局限性?

正确看待新文化运动期间的陈独秀?

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

①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新文化运动前。

资产阶级改良派和革命派,都没有彻底地批判封建思想。

经过新文化运动.封建思想遭到前所未有的冲击批判.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

②民主和科学思想得到弘扬.中国知识分子在新文化运动中.受到西方民主和科学思想的洗礼。

为新思潮的传播开辟了道路。

也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事业的发展。

③它为五四运动的爆发以及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④后期传播的社会主义思想.启发了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使他们选择和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和推进革命的思想武器.这是新文化运动最重要的成果.

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性

①批判孔学,提倡资产阶级民主主义,不有效地对中国社会进行改造。

②把改造国民性置于优先的地位,依靠有限的宣传手段,忽视革命实践,是不可能达到政治目标的。

③资产阶级的方法和形式主义的偏向,影响了这个运动后来的发展。

新文化运动期间的陈独秀

①1915年,陈独秀创办《新青年》。

使反封建、爱国民主思想,在古老封建中国的大地,点起了我国一次空前思想解放的烈火。

此后,新文化运动便在中国迅速开展起来,各类先进杂志刊物纷纷兴办。

②他在主办《新青年》时,自己亲自撰写了大批充满战斗激情的文章,这反映了他的爱国民主信仰强烈的反封建意识的革命性。

③陈独秀冲破几千年封建文化和政治制度束缚的精神,高举民主和科学的大旗,为了民主和反封建,这也反映在他向青年宣传的众所周知的主张中。

12、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

(一)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队伍:

五四以前的新文化运动的精神领袖

(二)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的特点:

①重视全面地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及其革命立场,明确而坚决地同第二国际的修正主义划清界限。

②注意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

③提出了知识分子应当同劳动群众相结合的思想。

(三)新文化运动的进一步发展

五四以后的新文化运动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马克思主义开始逐步地在思想文化领域中起指导作用。

中国的先进分子以唯物史观为武器,从反对封建思想入手,进而提出必须反对产生封建思想的社会制度;

把反封建思想的斗争的立足点,从争取个人的个性解放,扩展到争取人民群众的社会解放的高度;

把反封建的斗争方式,从少数人进行的思想批判,逐步地发展为人民群众的革命实践。

(四)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的结合——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活动

①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同反马克思主义思潮进行斗争。

②1920年8月,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公开出版。

《科学的社会主义》、《马克思资本论入门》、《唯物史观解说》等陆续出版。

③共产主义小组的成员同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流派进行了斗争。

如开展了同张东荪、梁启超关于社会主义的论战,同黄凌霜、区声白等无政府主义者进行了论战,推动大批进步分子走上了马克思主义的道路。

13、先进知识分子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原因

(1)马克思主义自身的优越性——它实现了革命性与科学性的统一,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统一,它深刻揭示了社会的前进方向即无产阶级必然取代资产阶级的必然趋势。

它的科学性与中国实际十分吻合,即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性质,帝国主义入侵,资本主义畸形发展,在复杂的社会状况下,导致了不断壮大的无产阶级必然要挑起社会革命的重担,反帝反封建,因此,中国先进分子选择了它。

(2)斗争实践——农民阶级、地主阶级中的洋务派、资产阶级的维新派、革命派的努力先后失败,使中国先进知识分子认识的资本主义道路是行不通的。

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是近代以来先进中国人向西方探索救国救民真理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3)思想启蒙——五四新文化运动思想启蒙的结果;

三次大论战,最终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革命中的指导思想地位.

(4)阶级基础——五四前后工人阶级的壮大及其斗争为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提供了阶级基础和实践需求.

(5)外来影响——“一战”的影响:

“一战”充分暴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中国人对资本主义方案产生了怀疑.俄国十月革命的推动:

十月革命的胜利给陷于彷徨、苦闷的中国人昭示了新的理想目标和建国方案,这就是走社会主义的道路。

14、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

•1、有了新的领导阶级,即由无产阶级通过共产党领导革命;

•2、有了新的指导思想和革命纲领,即马列主义和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3、有了新的革命方法,无产阶级通过暴力革命,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新政权;

•4、有了新的革命前途,即社会主义;

•5、有了新的革命时代背景,即成为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组成部分。

15、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原因和过程

  

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原因

1、在列强的操纵下,封建军阀割据、混战的局面愈演愈烈,“打倒列强,铲除军阀”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这样的革命形势和历史任务要求国共两党齐心掀起大革命。

2、共产党认为在中国当时的政党中,还只有国民党算得上是真的民主派。

而且孙中山及其领导的国民党在当时人们的心中,有崇高的威望。

孙中山在多次革命后也认识到依靠军阀搞革命是不行的。

所以国共合作也是两党共同的愿望。

3、共产国际的帮助和推动。

4,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引起了五四运动影响。

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过程

①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了全体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与国民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方针.

②1924年1月20日至30日,在中国共产党人的参加与帮助下,孙中山在广州召开了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大会通过了共产党人起草的以反帝反封建为主要内容的宣言,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从而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国民党的“一大”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建立。

以国共两党合作为特征的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加速了中国革命的进程,在中国革命历史上出现了轰轰烈烈的大革命。

③大革命后期,1927年7月,由于蒋介石和汪精卫控制的国民党右派不顾以宋庆龄为代表的国民党左派的坚决反对,宣布与共产党决裂,发动了“四一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公开叛变革命,致使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

16、简析中国资产阶级以及中国共产党的对其政策方针

近代中国资产阶级主要有以下几种分类:

一、官僚买办资产阶级

  1.买办资产阶级

  这一阶级产生于鸦片战争后,他们依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支持,对中国人民进行剥削和掠夺,并仇视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成为中国民主革命的对象。

  2.官僚资产阶级

  这一阶级的特点是运用国家权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