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doc.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865541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45.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整理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整理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整理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整理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整理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整理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doc.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整理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doc.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整理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doc.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整理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doc.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整理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doc.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整理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doc.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整理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doc.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整理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doc.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整理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doc.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整理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doc.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整理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doc.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整理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doc.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整理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doc.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整理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doc.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整理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doc.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整理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doc.docx

《整理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整理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doc.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整理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doc.docx

整理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doc

第一单元:

时、分、秒

课题一:

秒的认识

班级_______姓名_______学习小组____小组评价_____教师评价

学习目标:

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2.使学生初步建立1分、1秒的时间观念。

学习重点:

时间单位“秒”的认识,知道1分=60秒。

一、自主学习

1、看教材2页,这是春节联欢晚会现场。

看墙上的大钟,你能告诉大家,现在是:

()时()分让我们一起来倒计时:

10、()、8、()、()、5

2、()新年钟声就要敲响了。

像这样计量很短的时间,我们就要用到比分更小的单位()。

3、说一说,在哪些地方还用到时间单位秒()、()、()。

4、你认为哪些钟表是可以计量“秒”()、()、()。

5、钟面上有()个小格,每两个数间是( )个小格.

6、时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 ).分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 ).秒针走一圈是( )分.

二、合作探究、归纳展示(小组合作完成下列各题,一组展示,其余补充、评价)

1、请大家拨一拨你手上的钟面,你有什么发现?

(提示:

分针走()格,秒针走()。

秒针走()圈,分针走()。

2、秒针走()圈是()秒,分针正好走()小格,由此得出1分=()秒。

3、1分钟到底有多长呢?

请你静静地观看钟面上的秒针走一圈。

4、现在给你们1分钟时间,1分钟我们能画()、能写()、能算()。

(要求第1、2、3大组同学从做口算、画画、写一段话中任意选一件做,第4组的同学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5、尽管()很短,但好好利用它可以做许多事情。

三、达标检测: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时间单位。

大约每天睡9(   )    穿衣服大约需要20(  )

烧一壳开水大约需要25(    )

2、人1分钟脉搏跳(  )下,1分钟做(   )道题,1分钟写(   )个字。

3、深呼吸1次用(  )秒,15秒内能深呼吸(  )次。

从1数到30用了(  )秒。

*1分=(  )秒,120秒=(  )分

4、绕操场跑1圈,王刚用59秒,李月用了1分零3秒,谁快些?

四、反思总结

五、课后作业

1、练习一1、2、3、4、5题

2、拓展提高:

课题二:

时间的计算

班级_______姓名_______学习小组____小组评价_____教师评价

学习目标:

1、使学生会根据1时=60分,1分=60秒进行简单的换算。

2、使学生学会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3、使学生学会科学合理地安排时间、养成珍惜时间的好品质。

学习重点难点:

1、掌握时间单位之间的简单换算。

2、求经过的时间的方法。

一、自主学习

1、学习例1.

看主题图2时等于分。

你的想法是;因为1时是分,所以2时是,也就是分.所以2时=分.

2、学习例2.

观察主题图钟表上所表示的时间,小明离家,到校。

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

你是怎样算的?

二、合作探究、归纳展示(小组合作完成下列各题,一组展示,其余补充、评价)

1、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多少时间可以这样算:

分针从走到走了大格,每大格是分,所以一共是分;也可以这样想:

减,也就是分。

2、用拨钟表的方法来验证你的想法是不是正确的。

3、新闻联播开始结束。

计算出播放的时间。

三、达标检测

1、3时=(  )分4分=( )秒4时=( )分 

3分=( )秒5时=( )分    8分=()秒

2、小红来到商店门前,商店还没有开门,她看到营业时间牌上写着早9:

00开门,晚8:

00开门,她又看看自己的手表,心想:

“现在才8:

40,到开门的时间我还要等多久呢?

四、反思总结

五、课后作业

1、练习一8、9、、10、11题

2、拓展提高:

*1、体育课上跑400米,小强用了1分48秒,小力用了1分54秒。

小力比小强多用了多少秒?

*2、小明从家到学校要走15分。

他每天早晨要在7:

35分到学校,应该在几时几分前从家出发?

第二单元: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一)

课题一: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

班级_______姓名_______学习小组____小组评价_____教师评价

学习目标:

1、使学生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2、在计算的过程中体会算法的多样性。

学习重点:

学生自己探索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一、自主学习

看第9、10页主题图,思考下面的问题:

 1、由图可知,一年级一班有()人,一年级二班有()人,求一共买多少张票用()法

列式为:

35+34的口算方法

方法一:

方法二:

2、二年级一班有()人,二年级二班有(),求一共买多少张车票用()法。

列式为:

39+44的口算方法

方法一:

方法二:

 

二、合作探究、归纳展示

(一)、小组讨论

1、这两道题在计算时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

相同点:

 —————————

不同点:

 —————————

2、买一双鞋64元,一双袜子17元,买一双鞋和一双袜子一共需要多少元?

(二)、汇报交流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方法一:

把其中一个两位数拆成()和(),再用另一个两位数先加(),最后加()。

方法二:

先把其中一个两位数拆成()和(),再把另一个两面三刀位数拆成()和(),先算()加(),再算()加(),最后把两次所得的和()

三、达标检测:

1、完成课本10页做一做

2、口算下列各题

26+39           52+1826+43          

52+18    26+63          52+38

四、反思总结

五、课后作业

1、完成练习二1—4题

 2、猜猜:

43+2□的得数可能是几十多?

课题二:

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

班级_______姓名_______学习小组____小组评价_____教师评价

学习目标:

1、使学生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2、在计算的过程中体会算法的多样性。

学习重点:

学生自己探索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一、自主学习

自学第11页例题2

1、普通快客的票价是()元,动车的票价是()元,乘坐世博专线大巴最便宜,票价是()元。

普通快客的票价比动车贵多少元用()法计算

列式为:

65—54的口算方法

方法一:

方法二:

2、求大巴的票价比普通快客便宜多少元用()法。

列式:

65—48的口算方法

二、合作探究、归纳展示

(一)、小组讨论

1、这两道题在计算时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

相同点:

 —————————

不同点:

 —————————

2、买一双鞋64元,一双袜子17元,买一双鞋比一双袜子贵多少元?

(二)、交流展示

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方法一:

把两位数拆成()和(),()减(),()减()(够减时),再把两个差()。

方法二、把减数拆成()和(),先用被减数减(),再用所得的差减()。

三、达标检测:

1、完成课本第11页做一做

2、口算下面各题

85—43=71—28=35—17=55—28=

四、反思总结

五、课后作业

1、完成练习二5、6、7、8题

2、拓展提高

小刚在做减法练习题时,把被减数个位上的0错写成了6,把被减数十位上的8错写成了3,这样得的差是61,正确的差是多少?

课题三:

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

班级_______姓名_______学习小组____小组评价_____教师评价

学习目标:

1、掌握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方法。

2、在计算过程中体验算法的多样化,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习重点:

掌握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方法。

一、自主学习

自学第14页例3

1、

(1)由题可知,上午卖出()个“海宝”,下午卖出()个“海宝”。

要示上午和下午一共卖出多少个,用()法计算。

列式为:

(2)、探究380+550的计算方法

方法一:

口算

方法二:

笔算

2、

(1)、要求下午比上午多卖出多少个,用()法计算。

列式为:

(2)探究550—380的计算方法

方法一:

口算

方法二:

笔算

二、合作探究、归纳展示

(一)、小组讨论

1、十位相加满十向()。

2、十位不够减,从()位(),在十位上加()再减。

(二)、汇报交流

1、几百几十加几百几十的笔算方法:

相同数位(),从()加起,每个数位上相加的结果写在相就数位的(),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

2、几百几十减几百几十的笔算方法:

相同数位(),从()减起,减到哪一位,就把结果写在哪一位(),哪一位不够减时,从前一位()再减。

三、达标检测:

1、完成课本14页做一做

2、完成坚式

230490390340

+540—130+260—260

四、反思总结

五、课后作业

1、完成练习三第1、2、3、4题

课题四:

三位数加减法的估算

班级_______姓名_______学习小组____小组评价_____教师评价

学习目标:

1、理解估算的意义,掌握三位数加减法的估算。

2、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培养估算意识。

学习重点:

理解估算的意义,掌握三位数加减法的估算。

一、自主学习

自学第15页例4

1、一到三年级来了()人,四到六年级来了()人。

巨幕影院有()个座位。

2、要求六个年级的学生能否同时坐得下,就是把()与()进行比较。

如果大于441,就();如果小于441,就()。

3、因为只问能否坐得下,所以不需要求出具体总人数,()即可。

4、自己尝试估算一下,能不能坐下?

二、合作探究、归纳展示

(一)、小组讨论

1、221看作(),239看作(),221+239一定大于(),但()(能或不能)确定是否大于441。

2、将221看成220,239看成230,这样就与实际结果非常接近。

221>220,239>230,220+230=450,所以221+239一定大于450,而座位数是441,441<450,所以肯定()。

3、规范解答

4、如果两个旅行团分别有196名和226名团员,这两个旅行团同时看巨幕电影坐得下吗?

(二)、汇报交流

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估算方法:

把每个三位数看作与它接近的()或(),再进行计算,取()数还是()数,要视情况而定。

三、达标检测:

1、一台电扇145元,一口电饭锅287元,妈妈有400元钱,买这两样商品够吗?

2、幼儿园有男生286人,女生193人。

一共有500个苹果,如果每个人吃一个苹果,这些苹果够吃吗?

四、反思总结

五、课后作业

1、完成练习三第七、6、7、8题

2、拓展提高

妈妈用500元买了几件物品,猜一猜她买的可能是下面的哪几件?

故事丛书裙子电扇电饭锅

118元孙134元230元248元

第六单元:

多位数乘一位数

课题一:

口算乘法

班级_______姓名_______学习小组____小组评价_____教师评价

学习目标:

1、将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转化成表内乘法的计算。

2、能熟练地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一位数。

学习重点:

熟练地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一位数。

一、自主学习

1、观察56页情景图,你能提出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吗?

2、看书上第57页例题1:

坐碰碰车每人20元,求3人要多少元?

3、坐过山车每人12元,3人要多少钱?

理解题意,列出算式:

二、合作探究、归纳展示

1、探究20×3的口算方法

方法一:

把20×3转化成3个()相加。

方法二:

想20里面有2个(),20×3实际上是2个()乘3,是6个(),即()。

方法三:

先把20中0前面的2与3相乘得(),再看20末尾有()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个0,即()。

2、探究200×3的口算方法

方法一:

把200×3转化成3个()相加。

方法二:

想200里面有2个(),200×3实际上是2个()乘3,是6个(),即()。

方法三:

先把200中0前面的2与3相乘得(),再看200末尾有()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个0,即()。

3、比较找出最简单的方法

4、探究12×3的口算方法:

先用小棒摆一摆

12×3=()(元)

12=()+()

10×3=()

2×3=()

()+()=()

三、达标检测

完成书57的做一做,并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四、反思总结

五、课后作业

1、完成练习十二1—5题

2、拓展提高:

整十数乘一位数且积是180的乘法算式,你能写出几个?

课题二:

笔算乘法(不进位)

班级_______姓名_______学习小组____小组评价_____教师评价

学习目标:

1、通过自学60页内容,学会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不进位),竖式的列法。

2、通过自学60页内容,理解乘法笔算的一般方法,会用两位数乘一位数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习重点:

 1、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不进位计算。

 2、竖式的列法及熟练应用。

一、自主学习

1、(自学教材60页)

三个小朋友在画画,一共有()盒彩笔,每盒有()枝

我会算

怎样算一共有多少枝彩笔?

二、合作探究、归纳展示

1、你能想方法计算出有多少枝彩笔吗?

2、你能列竖式计算吗?

..............()

×............()

..............()

3、在计算上面的两位数乘一位数时,()数位要对齐,先算()×()=(),再算()×()=()最后算()+()=()

三、达标检测

1、列竖式计算

24×2=123×3=

2、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

从()乘起,用一位数依次去乘两位数每一位上的数,与哪一位上的数相乘,积就写在()的下面

3、完成60页做一做1、2题

四、反思总结

五、课后作业

1、完成练习十三1、2题

2、拓展提高:

在一段公路的一边种树。

先在起点种一棵,以后每隔阂米种一棵,一共种了234棵。

这段公路一共有多长?

课题三:

笔算乘法(不连续进位)

班级_______姓名_______学习小组____小组评价_____教师评价

学习目标:

1、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连续进位)的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

2、在计算过程中,理解进位的道理,并尝试总结自己的计算方法。

学习重点:

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连续进位)的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

一、自主学习

自学教材61页

1、王老师要买连环画,我知道,王老师买了()套连环画,每套()本?

2、王老师买了多少本连环画呢?

用你的方法计算!

3、你能用笔算的方法算出王老师买了多少连环画吗?

二、合作探究、归纳展示

1、笔算乘法的时候,先乘哪一位,再乘哪一位?

2、遇到个位相乘满十或满几十该怎么办?

三、达标检测

1、列竖式计算

28×4=16×5=117×3=

2、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连续进位)的笔算方法:

先将一位数与多位数的()对齐,再从()乘起,哪一位相乘满几十就要向()进几

3、完成书上61页做一做1、2题。

四、反思总结

五、课后作业

1、完成练习十三3、4、5题。

2、拓展提高

()里应填几?

()()()6()

×7×3

()1()()6

课题四:

笔算乘法(连续进位)

班级_______姓名_______学习小组____小组评价_____教师评价

学习目标:

1、掌握一位数乘法中连续进位的方法。

2、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学习重点:

掌握一位数乘法中连续进位的方法。

学习难点:

一位数乘法中能否正确的连续进位。

一、自主学习

自学62页例外

1、每箱饮料()瓶,24箱饮料一共()瓶

2、看图列出乘法算式

3、自己尝试用列坚式的方法计算出结果

二、合作探究、归纳展示(小组合作完成下列各题,一组展示,其余补充、评价)

1、15×3=45×3=345×3=

2读教材第62页,理解题意。

完成教材“做一做”。

3、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

相同数位要(),从()位乘起,用一位数依次去乘多位数每一位上的数,哪一位上的乘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哪一位上如果有进位数,不要忘记()进位数。

三、达标检测:

1、38×6=33×4=65×8=314×5=688×8=

2、有一养鸡场有鸡65只,5个这样的养鸡场有多少只鸡?

3、判断下列各题,把做错的改过来。

475155

×6×8

-----------------

24201240

四、反思总结

五、课后作业

1、完成练习十三6、7、8题。

2、拓展提高

观察下面各题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999×1=999

999×2=1998

999×3=2997

999×4=3996

999×5=4995

﹍﹍

999×8=

999×9=

课题五:

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

班级_______姓名_______学习小组____小组评价_____教师评价

学习目标:

1.使学生掌握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2.使学生掌握第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

学习重点:

使学生掌握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使学生掌握第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

一、自主学习

1、计算并说说整数乘法的意义

125×8=239×4=345×7=

2、阅读教材主题图,理解图意,让学生看图列出不同的式子。

3、体会几个相同加数加法和乘法的转换思想

4、完成教材第66页想一想,0×3=3×0=9×0=0×9=0×0=

5、小结:

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

二、合作探究、归纳展示:

1、阅读教材第67页例5。

理解并列式

运动场的看台分为()个区,每个区有()个座位,你能算算运动场一共有多少个座位吗?

列出式子

2、你能口算吗?

3、根据前面学习的知识,你能列出竖式计算出结果吗?

4、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

从()乘起,用一位数依次去乘另一个因数()的数字,在与中间的0相乘时,如果没有进上来的数,要在那一位上写()占位,如果有进上来的数必须()。

3完成教材第67页做一做第1题。

三、达标检测:

1、208×9=607×5=306×9=

2、判断并改错

206309

×4×7

----------------

80242163

四、反思总总结

五、课后作业

1、完成练习十四1—5题

2、拓展提高

把0、2、4、5填入算式,

(1)使所得的积最小;

□□□

×□

 

(2)使所得的积最大。

□□□

×□

课题六:

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

班级_______姓名_______学习小组____小组评价_____教师评价

学习目标:

1、使学生掌握第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计算.

2、掌握一个因数中间有0以及末尾有0的乘法的算理;

学习重点:

使学生掌握第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计算

一、自主学习

1、计算并说说整数乘法的意义

2×3=20×3 = 200×3 =2000×3=

12×4=120×4 =1200×4=

2、自学教材67页例题6,理解图意,并列式计算,选择你喜欢的算法。

3、观察第一个因数有什么特点?

乘积有什么特点?

怎样算比较简便?

4、读教材第67页,理解不同的解题方法。

完成教材“做一做”

二、合作探究、归纳展示

探究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方法

1、145×3=435,1450×3=14500×3=

2。

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

可先用一位数去乘()前面的数,再看因数()有几个0,就在积得末尾添上几个()。

3完成教材第67页做一做第2题。

三、达标检测:

1、650×3=460×7=280×4=480×6=

2、判断正误

450580

×6×6

------------------------------

2703480

四、反思总结

五、课后作业

1、完成练习十四第6、7、8题

2、拓展提高

你能快速计算出这道题的结果吗?

5+10+15+20+25+30+35+40+45+50+55

课题七:

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

班级_______姓名_______学习小组____小组评价_____教师评价

学习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估算的意义。

2、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并能正确解决生活中的具体问题。

学习重点:

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估算的意义。

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并能正确解决生活中的具体问题。

一、自主学习

1、自学教材第70页例

每张门票8元,29个同学参观登月火箭,带250元钱够吗?

()≈()

大约得多少就用约等于号“≈”来表示

二、合作探究、归纳展示

1、29最接近(),()×8=(),所以29×8≈()

2、你会读上面的式子吗?

读一读!

3、估算:

把要估算的数看成什么数来进行计算?

4、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

把两、三位数看作与它们最接近的(),()数,再与一位数相乘估算出积的近似值,中间要用()连接。

5、完成第70页做一做

三、达标检测:

1、送小动物回家

 

2、我来当老师

(1)计算300×4时,可以想300表示3个百,3

个百乘4得12个百,12个百是1200。

()

(2)5×800的积,末尾有两个零。

()

(3)60是2与30的乘积。

()

3、在()里填上<、=、>。

30×3()40×2500×3()3×500

200×3()200×260×4()600×4

4、在括号里填上相同的整十数,使下面的算式成立

()×6=4()()×6=3()

()×6=2()()×6=1()

四、反思总结

五、课后作业

1、完成练习十五1—6题

2、拓展提高

实验小学511名同学去春游,租3辆大客车和8辆小客车,够坐吗?

课题八:

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班级_______姓名_______学习小组____小组评价_____教师评价

学习目标:

1、掌握归一应用题的特点,能正确分析这类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2、掌握两步计算的应用题的解题规律,并会列综合算式解题。

学习重点:

掌握归一应用题的特点,能正确分析这两类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学习难点:

掌握归一应用题的特点,能正确分析这两类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掌握归一应用题的特点,能正确分析这类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一、自主学习

自学教材71页列8

1、妈妈买了()个碗,用了()元。

根据这两个信息,我们可以求到一个什么样的数学问题?

2、如果买8个同样的碗要用多少钱?

要算买8个碗要用多少钱,应该先算到()。

3、分析解答

分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