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农业大学遗传学复习提纲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866662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5.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华南农业大学遗传学复习提纲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华南农业大学遗传学复习提纲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华南农业大学遗传学复习提纲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华南农业大学遗传学复习提纲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华南农业大学遗传学复习提纲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华南农业大学遗传学复习提纲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华南农业大学遗传学复习提纲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华南农业大学遗传学复习提纲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华南农业大学遗传学复习提纲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华南农业大学遗传学复习提纲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华南农业大学遗传学复习提纲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华南农业大学遗传学复习提纲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华南农业大学遗传学复习提纲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华南农业大学遗传学复习提纲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华南农业大学遗传学复习提纲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华南农业大学遗传学复习提纲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华南农业大学遗传学复习提纲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华南农业大学遗传学复习提纲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华南农业大学遗传学复习提纲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华南农业大学遗传学复习提纲Word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华南农业大学遗传学复习提纲Word格式.docx

《华南农业大学遗传学复习提纲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华南农业大学遗传学复习提纲Word格式.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华南农业大学遗传学复习提纲Word格式.docx

19重组子(recon):

指在发生性状重组时,可交换的最小单位。

一个交换子只包含一个核糖核酸对。

20基因突变(genemutation):

指染色体上某一基因座内部发生了化学性质的变化,与原来基因形成对性关系。

21中性突变:

基因中碱基的改变并没有改变翻译产物(蛋白质)的功能的现象。

23营养缺陷型(auxotroph):

诱变而导致生物在特定的营养下才能生长。

24转座因子:

又叫转座遗传因子、可移动因子,指一段特定的DNA序列。

它可以在染色体组内移动,从一个位点切除,插入到一个新的位点。

这种切除和一段,能够引起基因的突变或染色体重组。

25转座子:

能从基因组的一个位置转移到另一位置的遗传因子。

转座因子的一类,是由几个基因组成的特定DNA片断,而且往往带有抗菌素抗性,所以容易鉴定。

26修饰基因(modifyingfactors):

是指有一些性状虽然是受一对或少数n对主基因控制,但另外还有一组效果微小的基因能增强或削弱主基因对表现型的作用,这类微效基因在遗传学上称为修饰基因。

27遗传漂移(randomgeneticdrift):

在一个小群体内,每代从基因库抽样形成下一代个体的配子时,就会产生较大的误差,由这种误差引起群体基因频率的偶然变化。

28cDNA:

由反转录酶催化,按RNA模板合成的DNA副本

29RFLP:

限制性长度多态性。

不同物种、品种甚至个体间DNA经核酸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后产生的片断长度的差异。

31断裂基因:

指一个结构基因内部为一个或更多的不翻译的编码序列(如内含子)所隔裂的现象。

32杂种优势:

杂合基因型在一个或多个性状上具有的优越性。

两个遗传组成不同的亲本杂交产生的杂种F1在生长势、生活力、繁殖力、抗逆性、产量、品质等上优越于双亲的现象。

33减数分裂(meiosis),又称成熟分裂,是在性母细胞成熟时,配子形成过程中所发生的一种特殊的有丝分裂。

由于它使体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半,所以称为减数分裂。

1,GeneticsandHeredityvariation:

Genetics:

研究遗传和变异的科学。

Heredity:

遗传指生物亲代与子代相似的现象。

2.遗传图谱与物理图谱:

遗传连锁图:

把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各个基因之间的距离和顺序标志出来构成的线性图。

物理图谱:

把基因真实的位置和距离表出来。

3,基因加性效应与上位性效应:

基因加性效应等位基因间和非等位基因间的累加作用引起的变异量,是可固定遗传的变异量。

上位性方差:

非等位基因间的相互作用引起的变异量,是不可固定的遗传变异量。

4,等位基因与复等位基因:

等位基因:

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相对应座位上一对基因。

复等位基因:

位于同一基因座位上的各个等位基因,这些复等位基因分布在同一生物

类型的不同的个体中。

5,转座子与外显子:

转座子:

染色体上能够移动的DNA片段。

外显子:

真核生物成熟mRNA上表现出的DNA片段。

6,Genotypeandphenotype:

Genotypeisthegeneticsconstitutionithasinheritedortodescribetheentiregeneticorhereditaryconstitutionofanorganism,Incontrast,phenotypeistodescribedisplayedcharactersortraits(e.g.,anatomicaltraits,biochemicaltraits,physiologicaltraits,etc)ofanorganism.

7,Euploidandaeuploid:

Euploidistheindividualwhichcontainswholesetofchromsomes.

1.

2.

7,

8,端粒:

是指染色体的自然末端,对DNA序列具有封口作用。

质粒:

染色体外一切能进行自主复制的遗传单位。

二简答

1遗传和变异对立统一的关系?

答:

遗传是相对的、保守的;

变异是绝对的、发展的;

遗传保持物种的相对稳定性,变异是生物进化产生新性状的源泉,是动植物新品种选育的物质基础;

遗传和变异都有与环境具有不可分割的关系。

2遗传学的研究任务?

阐明遗传和变异的现象及其表现的规律。

深入探索遗传和变异的原因及其物质基础,揭露其内在的规律。

指导动植物育种。

3孟德尔遗传定律是什么?

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孟德尔遗传定律即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分离定律是指控制一对性状的一对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彼此发生分离,比例相等,配子中只有成对基因中的一个。

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控制一对性状的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自由组合定律是指控制两对性状的两对基因在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间彼此分离,非等位基因间自由组合。

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控制两对性状的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不同的同源染色体上。

(等位基因/基因,同源染色体概念)

5减数分裂主要特点及其意义?

主要特点:

(1)同源染色体在前期Ⅰ发生配对联会。

(2)包括两次分裂,即减数分裂Ⅰ和减数分裂Ⅱ。

第一次发生染色体减数,第二次是等数。

(3)最后形成的子细胞染色体数目较母细胞减少一半。

减数分裂的意义:

(1)通过减数分裂,产生具有体细胞半数的染色体的配子(精子和卵子),精卵受精形成合子后,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原有的染色体数目。

从而保证物种染色体数目的恒定性,保证物种的稳定。

(2)为生物的变异提供了物质基础,为进化和人工选择提供条件。

6染色体的数目特征:

1)恒定性,同一种生物染色体数目是恒定的。

2)在体细胞中是成对的,以2n表示;

在性细胞中总是成单的,以n表示。

3)不同种染色体数目差异很大,从最少1对至600多对不等。

7染色体结构变异分为哪几种类型,各自主要特点是什么?

答:

染色体结构变异分为4类:

缺失、重复、倒位、易位。

缺失:

指染色体的某一区域丢失了,原来载在缺失片断上的那些基因也就丢失了,因此对生物体的生长和发育是有害的。

缺失片段较长时,致死,缺失片段较短时引起假显性.

重复:

指染色体多了自己的区域,分顺接、反接两类。

重复的遗传效应为对表现型有影响,主要是扰乱了基因的固有平衡体系。

倒位:

指染色体的某一区段的正常直线顺序颠倒了。

分为臂间倒位和臂内倒位。

降低了倒位杂合体的连锁基因的重组,导致倒位杂合体的部分不育。

易位:

指染色体的一个区段移接在非同源的另一个染色体上。

同倒位杂合体的情况相似,易位杂合体邻近易位接合点的一些基因之间的重组率有所下降.易位杂合体有时会半不育。

8请举例说明高等植物多倍体在育种上的应用,并叙述其遗传原理。

•答:

(一)克服远缘杂交的不孕性,即在杂交前,将某一亲本加倍成同源多倍体,再杂交即可。

(二)克服远缘杂种不实性(三)育成作物新类型

9细菌和病毒在遗传研究中的优越性?

1)繁殖快,世代短。

便于多世代观察。

2)易管理和化学分析。

便于获得大量物质用于分析。

3)遗传物质简单,只含裸露DNA或RNA。

适用基因结构和功能研究。

4)便于研究基因突变。

首先是单倍体易于表现(隐性和显性都表现)。

在培养基上加所希望突变的抗性物质,使鉴定筛选变得相对容易。

5)便于研究基因的作用。

6)可用作研究高等生物的简单模型。

10细菌和病毒遗传物质交流的方式有哪几种?

各自有什么特点?

细菌和病毒的有性是可以通过三种不同的方式,即转化、接合、转导等获得外源遗传物质。

1)转化是指某些细菌通过其细胞膜摄取周围供体的DNA片段,并将此外源DNA片段通过重组参入自己的染色体组过程。

2)接合是指遗传物质从供体—“雄性”转移到受体—“雌性”的过程。

接合主要是通过F因子起作用的。

作用的方式有三种:

a.F+×

F–;

b.Hfr×

c.F’×

F–3)转导是以噬菌体为媒体所进行的细菌遗传物质重组的过程。

11基因概念的发展及这些概念的共性?

1)经典遗传学关于基因的概念:

孟德尔——遗传因子(1866)Johannsen(1909)——基因Morgan(1909)——基因落实到染色体上2)分子遗传学关于基因的概念:

a.基因是DNA分子上的一个区段,它携带有特殊信息,这种遗传信息被转录为RNA→多肽→蛋白质。

b.基因是由一定数量的脱氧核糖核酸(DNA)组成的,一般为数百个——数千个不等。

基因概念的共性:

a.自我复制与相对稳定性,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中有规律的进行分配。

b.在染色体上占一定位置(座位),是交换的最小单位,在重组中不能分隔。

c.以一个整体进行突变,是一个突变单位。

d.是一个功能单位.

12生物的可遗传变异有哪些类型?

请作简单论述。

基因的分离和重组、染色体结构变异、染色体数目变异、基因突变、遗传重组基因工程等。

基因的分离和重组:

分离规律是遗传学中最基本的规律,它从本质上阐明了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是以自成单位的基因存在。

基因作为遗传单位在体细胞中是成双的,它在遗传上具有高度的独立性。

因此,在减数分裂的配子形成过程中,成对的基因在杂种细胞中能够彼此互不干扰、独立分配。

通过基因重组在子代继续表现各自的作用,这一规律从理论上说明了生物界由于杂交和分离所出现的变异的普遍性。

重复对表现型的影响主要是扰乱了基因的固有平衡体系。

易位杂合体有时会半不育。

染色体数目变异:

包括整倍性变化和非整倍性变化。

整倍性变化指植物细胞中的染色体以染色体组为单位的数目增减。

其变化的结果使所有染色体位点上等位基因的数目一同增减,组成基因的剂量效应,并且在杂合体分离比例、育性、生育期、生活力及其他方面的形态及生理等方面发生变化。

非整倍体:

染色体数不是染色体组的整倍数的个体(某个体的染色体数比该物种的正常合子染色体数(2n)多或少一个以至若干个染色体)

超倍体:

染色体数多于2n者

亚倍体:

染色体数少于2n者

非整倍体导致遗传上的不平衡,对生物体是不利的。

基因突变:

指染色体上某一基因位点内部发生了化学变化,与原来基因形成对性关系。

突变具有重演性和可逆性、多方向性和复等位基因、有害性、有利性、平行性。

基因工程:

一般指重组DNA技术,通过适当的酶切反应,将来源不同的DNA片断在体外发生重组并引入受体细胞,使外源基因得到表达的方法。

13.生物技术在作物遗传育种上有何应用?

请举例说明。

生物技术是以生命科学为基础,利用生物体系和工程原理,生产生物制品或创造具有特定性状的新品系、新类型和新物种的科学技术,主要有细胞工程、基因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蛋白质工程等几大工程技术。

在离体条件下对体细胞进行遗传操作并使之发生遗传改变的技术领域,称为细胞工程。

利用体细胞无性系变异育种、植物微繁殖技术的应用、原生质体培养及体细胞杂交在作物育种中的应用。

重组DNA技术(基因工程)可将单个或一小簇基因转入植物体,获得相应的新性状,从而实现对作物基因的改良。

根瘤土壤杆菌转化技术和基因枪转化技术。

转基因育种:

利用已知功能的目标基因,构建转化表达载体,通过农杆菌介导等遗传转化方法直接转化生物学受体,通过选择标记基因鉴定,获得转基因个体或家系。

进一步在常规育种程序中选择目标基因功能突出、综合性状优良的品系。

转基因育种已获得成功的例子

1)抗除草剂:

抗除草剂大豆、油菜、棉花、水稻等;

2)抗虫:

Bt棉花、玉米、水稻、大豆等;

3)抗病:

抗病毒烟草、抗黄萎病棉花、抗白叶枯病水稻等;

4)抗逆:

耐盐、旱、热等;

5)营养:

高VA水稻(金米)等;

6)其他:

延熟水果、抗衰老切花等。

14植物雄性不育的类型极其应用?

植物雄性不育的主要特征:

雄蕊发育不正常,不能产生有正常功能的花粉,但是它的雌蕊发育正常,能接受正常花粉而受精结实。

雄性不育在自然界是很普遍的。

根据雄性不育发生的遗传机制不同,可分为细胞核雄性不育和核质互作型雄性不育等。

根据雄性不育性败育发生过程,可把核质互作型雄性不育分为孢子体不育和配子体不育。

孢子体不育:

花粉的育性受孢子体(植株)基因型所控制,而与花粉本身所含基因无关。

配子体不育:

花粉育性直接受雄配子体(花粉)本身的基因所决定,携带不育基因的配子不育。

植物雄性不育性的利用:

主要用于杂种优势的利用上,免除去雄工作,提高杂交种子纯度;

生产上推广的主要是质核互作雄性不育性;

水稻上的利用有“三系法”和“两系法”.

15细胞质遗传与染色体遗传有何不同?

如何鉴别?

12

细胞质遗传:

由细胞质内的基因即细胞质基因所决定的遗传现象和遗传规律。

又叫非染色体遗传、非孟德尔遗传、染色体外遗传、核外遗传、母体遗传等。

染色体遗传:

由细胞核内染色体上的基因(即核基因)所决定的遗传现象和遗传规律。

又叫细胞核遗传、核遗传。

细胞质遗传的特点:

1)遗传方式是非孟德尔式的;

杂交后代一般不表现一定比例的分离;

2)正交和反交的遗传表现不同;

F1通常只表现母本的性状;

(核遗传:

表现相同,其遗传物质由雌核和雄核共同提供;

质遗传:

表现不同,某些性状表现于母本时才能遗传给子代,故又称母性遗传。

)在核遗传中,正交及反交的子代表型通常是一样的。

3)通过连续回交能将母本的核基因几乎全部置换掉,但母本的细胞质基因及其所控制的性状仍不消失;

4)由附加体或共生体决定的性状,其表现往往类似病毒的转导或感染,即可传递给其他细胞。

5)基因定位困难。

遗传方式是非孟德尔遗传,杂交后代不表现有比例的分离;

带有细胞质基因的细胞器在细胞分裂时分配是不均匀的。

(如何鉴别?

正交、反交F1的性状;

杂交后代是否表现一定比例的分离)

(二者关系:

核基因可引起质基因突变,质基因的存在决定于核基因,但质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能够决定遗传性状的表现)

16数量性状与质量性状区别?

比较项目

质量性状

数量性状

1)变异

F1表现

F2表现

非连续性

显性

相对性状分离

连续性

连续性(中亲值或有偏向)

连续性(正态分布)

2)对环境的效应

不敏感

易受环境条件影响,产生变异

3)控制性状的基因及效应

基因少,效应明显存在显隐性

微效多基因控制,作用相等,累加

4)研究方法

群体小,世代数少,用分组描述

群体大,世代数多,采用统计方法

17.DNA复制有哪些基本规律?

半保留性、半不连续性

1)半保留复制:

DNA分子的复制,首先是一端氢键逐渐打开。

当双螺旋的一端已拆开为两条单链时,各自可以作为模板,从细胞核内吸取与自己碱基互补的游离核苷酸,进行氢键的结合,在复杂的酶系统的作用下,逐步连接起来,各自形成一条新的互补链,与原来的模板单链互相盘旋在一起,两条分开的单链恢复了DNA的双分子链结构。

这样,随着DNA分子双螺旋的完全拆开,就逐渐形成了两个新的DNA分子,与原来的完全一样。

DNA的这种复制方式称为半保留复制。

新的DNA分子保留原来亲本DNA双链分子的一条单链。

2)半不连续性:

DNA链的合成一条是连续的,称为前导链,在5’-3’核酸聚合酶及引物的作用下,从5’向3’方向延伸;

但另一条是不连续的,先沿5’-3’方向合成一些片断(冈崎片断),然后再由连接酶将其连接起来称为链,称为后随链,其合成是不连续的。

18影响群体遗传平衡的因素有哪些?

请对每一因素作简单的论述。

不论在自然界还是在栽培条件下,影响群体遗传平衡的因素很多,如突变、选择、迁移和遗传漂变等。

其中突变和选择是主要的,遗传漂变和迁移也有一定的作用。

突变:

基因突变对群体遗传组成的改变有两个重要的作用。

第一,它供给自然选择的原始材料,没有突变,选择无从发生作用;

第二,突变本身就是影响等位基因频率的一种力量。

选择:

选择对等位基因频率的改变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在自然界一个具有低生活力基因的个体比正常个体产生的后代要少些,它的频率自然也会逐渐减少。

隐性致死基因、人工选择。

遗传漂变:

在一个小群体内,每代从基因库抽样形成下一代个体的配子时,会产生较大的误差,由这种误差引起群体等位基因频率的偶然变化,叫做随机漂变,或简称为遗传漂变。

一般来说,一个群体越小,遗传漂变的作用越大。

当群体很大时,个体间容易达到充分的随机交配,遗传漂变的作用就消失了。

在生物进化中,许多中性的或不利性状的存在,可能是遗传漂变的结果。

小群体的遗传漂变,不仅能够改变等位基因频率,还会增加群体内的近交程度。

迁移:

个体迁移是影响群体等位基因频率的一个因素。

在有迁入个体的群体中,等位基因频率的变化率等于迁入率同迁入个体等位基因频率与本群体等位基因频率的差异的乘积。

18转化,转导,接合

转化(transformaton)是指某些细菌通过其细胞膜摄取周围供体的染色体片段,并将此外源DNA片段通过重组参入自己的染色体组过程。

接合(conjugation)是指遗传物质从供体(donor)—“雄性”转移到受体(receptor)—“雌性”的过程

转导指以噬菌体为媒体所进行的细菌遗传物质重组的过程。

19在番茄中,基因O(olbate),P(peach)和S(compoundinflorescence)是在第二染色体上.对这三个基因是杂合的F1用三隐性个体进行测交,得到下列结果:

测交于代类型数目

+++73

++S348

+P+2

+PS96

O++110

O+S2

OP+306

OPS63

试问:

(1),这三个基因在第2染色体上的顺序如何?

(2),两个纯合亲本的基因型是什么?

(3),这些基因的图距是多少?

并绘图.

(4),符合系数是多少?

O与P间重组率=(2+96+110+2)/(73+348+2+96+110+2+306+63)

=210/1000=0.21

P与S间重组率=(73+96+110+63)/(73+348+2+96+110+2+306+63)

=0.342

O与S间重组率=(73+2+2+63)/(73+348+2+96+110+2+306+63)

=0.14

故顺序为:

P—O—S

纯合亲本基因型为:

++S/++S和OP+/OP+

20,假定A、B间的遗传距离是30个图距单位,B、C间是20个图距单位。

ABC/abc个体预期产生的配子类型和频率如何?

解:

双交换率:

0.2*0.3=0.06

双交换配子的频率:

AbC=aBc=0.06/2=0.03

单交换:

Abc=aBC=(0.3-0.06)/2=0.12

ABc=abC=(0.2-0.06)/2=0.07

亲型ABC=abc=0.28

21.某一段DNA双链的核苷酸顺序如下:

3’TACGATTG5’A链

5’ATGCTAAC3’B链

若mRNA转录时是以A链为模板的,

(1)写出mRNA的碱基顺序,5‘AUGCUAAC3’

(2)mRNA上哪三个碱基是首先被转录出来的?

AUG

(3)mRNA上首先转译的是哪三个碱基?

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是遗传学的重要理论基础,请比较两大分裂的异同点,并叙述各自在作物育种上的应用。

名称间期前期中期

有丝分裂合成100%DNA染色质→染色体着丝点排列

赤道板上

减数分裂间期Ⅰ,合成前期Ⅰ,持续时间中期Ⅰ,着

99.7%DNA长,进行同源染色丝点不排列

配对、联会、交赤道板上,

换和交叉。

合朝向两极

成0.3%DNA.

名称后期末期间期Ⅱ

•有丝分裂着丝点不分开细胞质分裂形成————

•染色单体分开两个子细胞,染

•色体数目不变

•减数分裂后期Ⅰ末期Ⅰ

着丝形成两个短,无

点不分开,同子细胞,染色体数DNA合成

源染色体分开目减半

选择题(选择答案可以多个)

1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式是于1953年提出的:

AWatson(美国)和Crick(英国)BMendel

CMorganDJohannsen

2植物细胞的组成是:

A细胞壁B细胞膜

C细胞质D细胞核

3原核细胞(prokaryoticcell)含有:

A核物质B核膜

C核糖体C诸如线粒体和高尔基体等细胞器

4染色质是:

A细胞处于分裂间期一种形态

B核内由于碱性染料而染色较深的、纤细的网状物

C细胞处于分裂时而卷缩形成具一定形态结构的物质

D细胞内可染色的物质

5染色体一般含有:

A一个着丝点B2个被着丝粒分开的臂

C端粒D核仁

6染色体组型分析或称核型分析是对生物核内全部染色体的形态特征进行描述,

这些特征包括:

A染色体长度B着丝粒位置

C臂比D随体有无等

7细胞周期一般包括:

AG1期BS期

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