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项目成本管理与控制浅析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867359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9.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设项目成本管理与控制浅析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建设项目成本管理与控制浅析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建设项目成本管理与控制浅析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建设项目成本管理与控制浅析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建设项目成本管理与控制浅析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建设项目成本管理与控制浅析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建设项目成本管理与控制浅析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建设项目成本管理与控制浅析文档格式.docx

《建设项目成本管理与控制浅析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设项目成本管理与控制浅析文档格式.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建设项目成本管理与控制浅析文档格式.docx

建设项目前期工作成本管理和项目建设过程成本管理。

建设项目成本管理的主体为建设单位,项目成本管理是对工程项目前期工作从工程项目策划、评估、决策、设计到项目建设过程的组织施工、竣工验收、交付使用所进行的管理,它是多方面、多渠道、多部分和全过程的控制和管理。

目前,在经济危机的大环境下,各级政府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投入大量建设资金的同时,也应该注重对投资成本的控制管理。

如何进行建设项目成本管理与控制,依笔者理解:

项目建设成本管理和控制的重点在于成本管理和程序的控制,难点在于成本管理的实施。

笔者曾在施工单位、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建设单位等单位工作,在实践过程中积累了一些成本管理的经验,现从建设单位的角度出发,与大家共同讨论交流。

  建设单位作为项目建设的主体单位,是建设项目的投资者或者为投资建成后的使用者、经营者。

作为建设单位投资一个建设项目最终的目的就是利润、收益。

资金的投入就是为了得到充足的利润或者说是好的回报,回报的方式就是以较小的投入得到较高的利润回报。

  建设单位的成本管理,由于工程项目的建设周期较长,生产要素价格变化频繁,建设项目成本复杂多变,建设单位的成本管理控制贯穿于项目的决策阶段、设计阶段、工程招投标及承发包工程阶段、施工阶段以及竣工验收阶段、工程结算及资金评估阶段等工程建设全过程的控制。

  一、建设单位在决策阶段的成本管理控制

  据有关资料统计,在项目建设各阶段中,投资决策阶段对工程成本影响程度最高,可达到70%-90%,决策阶段的成本管理控制是决定工程建设成本的基础,它直接影响着决策阶段后的各个建设阶段成本控制是否科学合理。

在决策阶段较为合理控制建设项目成本,以避免“概算超估算,预算超概算,结算超预算”的“三超”现象的发生。

建设单位应积极做好工程建设成本控制和管理,尽量发挥自身主体优势。

工程建设项目投资决策阶段的成本管理控制的重点:

  

(一)积极做好项目决策前的调研准备工作

  认真搜集相关资料,如项目的市场运营情况、有关的基础数据、存在的问题等。

  

(二)切实做好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根据市场需求及发展前景,选择技术经济最优的方案。

明确项目具有多大的财务获利能力,并合理地选择项目建设规模、建设地区及建设地点,进行技术方案的分析、设备技术参数的选择。

另外,在建筑设计方面,应采取经济、合理、安全、美观的原则。

在实际工作中,为了对将来各个阶段有一个计划控制目标,应对建设项目的建设标准中的各项规定,能定量的应尽量给出量化指标,不能定量的要有定性的原则要求。

  (三)科学进行工程项目的效益分析。

合理编制工程投资估算

  做到“先算后干,心中有数”。

投资估算编制过程中,要有依据,并且尽量细致,尽可能全面,从现实出发,充分考虑在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风险、不利因素对成本的影响,还要充分考虑市场情况。

尤其是像2007年9月至2008年6月的主要建材市场价格的大幅度上扬的情况来看,应考虑建设期间预留的价格浮动系数,使投资基本上符合实际并留有余地,使投资估算真正起到控制项目总投资的作用。

  决策阶段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一经批准,其中的投资估算额,即作为设计任务书下达的投资限额,也是建设项目投资的控制限额。

控制限额合理,才能保证其他阶段的成本被控制在合理的范围。

投资成本控制目标的实现,对加强项目投资决策阶段的成本管理具有现实意义。

  二、建设单位在工程设计阶段的成本管理控制

  

(一)规划设计阶段

  决策阶段的项目定位和方案的确定关键在于规划方案的选择。

不同的规划方案,投资的多少也不同。

在规划设计阶段,可以通过公开招投标的方式,吸收一些有前瞻性、规模较大的设计公司进行设计,进行多种方案的比选、分析、计算、评价,通过对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化率、土地利用系数、建筑指标等进行逐一分析,进行规划方案技术经济评价,确定最优方案或将各个方案可取之处重新组合,提出最佳方案,作为规划方案和开发的重点。

规划方案一经确定,对其他建设阶段制定相应的控制指标和目标控制起到一个关键的作用。

  

(二)设计阶段

  规划设计的深入和实现规划设计而形成具体项目的成果文件。

建筑的平面布置、建筑面积、尺寸、层高、结构形式等都在此阶段形成。

在此阶段,建设单位的人员要主动跟踪设计,随时掌握设计理念和设计进度,了解规划控制的目标是否落实,采取限额设计控制规划指标,此时的设计成本控制成为建设过程成本控制的重点。

提出优化设计方案,在保证结构功能安全的情况下,正确地选择合理结构类型和经济实用建筑材料。

如在工程造价中有份额较大的钢筋混凝土工程,钢筋材料的选择及钢筋含量的控制,成为成本控制的关键。

现在很多造价人员都在研究,设计阶段的成本控制能起多大的作用呢?

实践经验证明,设计阶段的成本控制是源头,是建设过程成本控制的重点。

例如:

有一项目为开发1万m2的多层住宅楼,在设计阶段经过专业工程师分析,认为结构方案可以优化,在满足使用功能和结构安全的前提下,结构类型可采用框架结构、底层框架上层砖混结构或砖混结构。

按目前市场经验计算,各结构类型的平方米造价约为:

框架结构为1000元/m2,底框上砖混为800元/m2,砖混结构为700元/m2,大概需要的建筑安装费用为:

框架结构1000×

1万m2=1000万元,底框上砖混需800×

1万m2=800万元,砖混结构需700×

1万m2=700万元。

在同一条件下,选择砖混结构可降低造价300万元,选择底层框架上层砖混结构可降低造价200万元。

  设计公司需根据可行性研究报告投资的控制限额,规划设计条件,优化设计的经济效益及相关的法律、法规等进行设计概算,要改变设计公司随便框算的习惯,要确保设计阶段概算的科学、准确,力求不漏项、不留活口,设计概算一经审核批准,将作为控制建设项目投资的最高限额。

  三、建设单位在工程实施阶段的成本管理控制  

  建设单位在工程实施阶段对工程成本管理控制重点应从招投标阶段、施工阶段、结算阶段着手。

  

(一)招投标阶段

  此阶段是根据已设计好的施工图纸,确定该项目施工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投标法》颁布实施后,通过招投标这一有效竞争手段选择优良的施工单位。

为了确保选择好的施工单位,应先对将要参加投标的施工单位进行考察,对其已建、在建工程的质量、安全、文明、履约情况要有较全面的认识,对其单位的履行能力和综合实力进行评估。

经过招投标,真正选择质量好、技术高、信誉好、报价合理的施工单位。

招投标阶段要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1、编制招标文件必须规范、严谨,并进行严格审核。

招标文件是建设单位在实施项目施工管理过程对工程成本控制的关键,同时也是合同的组成内容。

它要体现拟招标的部分投标须知、合同主要条款、投标文件格式、提供工程量清单、技术条款、设计图纸、评标标准和方法等,特别要在招标文件明确工程地址、招标范围、工期质量要求及工程承包方式、计价依据、合同的主要条款、合同价款的确定方式、工程预付款及工程进度款的拨付、结算方式、投标报价的要求、投标书的符合性要求及质量、安全、违约的约束等实质性的内容。

  2、明确评标原则,根据建筑市场的情况,合理确定中标范围。

建设单位既不能过分追求成本控制、一味压价,而不考虑合理的成本范围,同时也要谨防投标单位以“低价中标,高价索赔”的方式来获得项目施工的资格,要真正体现的原则就是合情合理。

另外,提供工程量清单时,按照《建设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的规定,明确投标人统一计价口径、统一计量依据,描述工程内容时要明确、全面、不漏项。

避免由于工程量清单不明确而带来一系列扯皮现象,最终导致工程成本的增加。

  经过多年的实践证明,合同的纠纷多数缘于造价的纠纷。

一份严密准确的招标文件能更好地保证建设工程合同造价的合法性、合理性,减少履行合同双方的经济纠纷,维护合同双方的利益,有效地控制成本,为工程建设顺利进行提供法律依据。

  

(二)工程施工阶段

  1、合同签订,是招投标的具体体现。

一旦确定中标单位,就进行合同的签署。

合同签订一定要严谨,条款制定要清晰,数据清楚,力求语言简单明了,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工程范围、合同价款、合同变化的方式、违约责任、合同的时间、工程的保质时间等。

有条件的建设单位,还应请律师为合同把关,让律师从法律的角度规范语言,避免合同用词不当,引起合作双方的扯皮、推诿。

  2、施工阶段,是合同的履约过程。

加强施工现场管理,严格控制来自施工单位的设计变更、材料代换、工时签证、预算外的签证等内容,没有特殊情况一律不许额外签证。

对于特殊情况的设计变更和预算外签证,应建立严格的审批制度,经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等相关部门和有必要时请专业专家进行论证同意后,经专业造价工程师与施工单位共同核对增减额度之后,报建设单位审批才能实施。

现场管理人员要做好各种记录和原始资料积累,有条件时可以采取摄像、照相等先进器具进行跟踪记录,特别是基础开挖各数据的记录、基础隐蔽及主体工程隐蔽纪录、相关签证资料收集等,尽量避免结算时发生扯皮。

  施工时期,加强对工程预付款及工程进度款拨付的管理也是成本管理的措施之一,根据实际完成的工程量,按照合同的相关条款及招标文件的内容对工程预付款拨付及扣减时间、工程进度款拨付的方式、价款的内容要做到心中有数。

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存在设计变更及预算外签证增减的造价,那么现场管理人员办理拨款时应区别合同内的造价和合同外的造价,合同内造价按合同约定按进度拨付,对合同外增减的造价的进度款拨付时,待相关的审批手续完善后,才能给予价款拨付,以保证款项落实到位,使工程按工期如约进行。

  在建筑工程中,材料费占工程总造价的60%-70%,施工时期,材料价格及主要设备采购价的控制也是成本控制的主要内容。

市场经济下建筑材料的供应方式多渠道,材料品种名目繁多,建设单位的现场管理人员及造价员应关注施工期间的市场行情,特别是在进行设备的采购时,应对设备的性能、各设备的配套衔接等了如指掌,还应货比三家,以求买到质量保证、价格合适的设备。

同时,要建立与施工单位共同管理的意识,随时掌握材料信息价格及物美价廉的建材渠道,使建设成本得到合理的控制。

  (三)工程结算阶段

  这是成本控制最后的一个环节。

要求竣工结算的造价咨询单位及个人有较深厚的专业知识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作为建设单位,在送审竣工结算资料时,应严格审核竣工结算资料包括工程竣工图、设计变更、各种相关签证,对资料的收集和取证必须注意其有效性。

如设计变更书必须有设计单位下达的任务书及设计人员的签章、建设单位经审核论证后同意变更的相关资料,等等。

工程结算结合施工合同进行比照,严格按合同的承诺、约定方式、承包范围和合同内容进行结算。

  建设项目的成本管理和控制,贯穿于工程项目周期(包括决策、设计、施工实施、竣工验收、交付使用等)全过程,它涉及各部门,不单纯是某个项目部和财务部的事情,而应做到全员参加,共同树立成本经济管理意识。

建设项目的成本的管理和控制就是要改变传统审核项目预算的思想,让有限的投资发挥最大的使用效益,做到“该花的明明白白,不该花的清清楚楚”。

  四、结语

  建设项目成本管理的工作任重道远,本文提出一些管理的思路和方向:

  第一,建设项目成本管理由各个阶段具体的工作内容构成,通过核算各个阶段的成本以确定工程的总成本。

同时,要明确项目的成本管理与控制是―个多阶段、长时间的管理。

  第二,各部门之间应树立成本经济管理的总体意识,从项目开始至各阶段都有指标及限额度,只有各部门互相通气、相互制约、互相协作,才能发挥建设项目成本管理的作用。

  第三,建设项目成本管理的工作应始终做到“三控”:

事前计划控制、事中过程控制、事后清算控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