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生态学课程习题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868493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1.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森林生态学课程习题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森林生态学课程习题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森林生态学课程习题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森林生态学课程习题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森林生态学课程习题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森林生态学课程习题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森林生态学课程习题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森林生态学课程习题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森林生态学课程习题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森林生态学课程习题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森林生态学课程习题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森林生态学课程习题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森林生态学课程习题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森林生态学课程习题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森林生态学课程习题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森林生态学课程习题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森林生态学课程习题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森林生态学课程习题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森林生态学课程习题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森林生态学课程习题Word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森林生态学课程习题Word格式.docx

《森林生态学课程习题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森林生态学课程习题Word格式.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森林生态学课程习题Word格式.docx

一、填空题

1.光照强度达到()时,植物吸收与释放的速率相等。

2.光照强度达到()时,植物光合作用速率不再随光照强度增加。

3.生理有效辐射中,()光和()光是被叶绿素吸收最多的部分。

4.根据植物开花所需要的日照长短,可区分为()植物、()植物、短日照植物。

5.有效积温的计算方法,是从某一时期内的平均温度减去()。

二、单项选择题

1、()在某些植物的春化阶段是必不可少的。

A光照强度B光周期C低温D昼夜变温

三、多项选择题

(1)可能导致植物的呼吸速率超过光合速率的因子有()。

A低温B弱光C高温D浓度过高E土壤过湿

(2)在太阳辐射光谱中,对光合作用影响最大的有()。

A近红外线B紫外线C红橙光D蓝光E绿光

(3)砂土类土壤的特点是()。

A孔隙多B蓄水能力差C保肥能力差D比较干燥E透气性好

四、问答题

1.光照强度的变化特征?

2.森林中从林冠到林地光因子是如何变化的?

(光强、光质、光照时间)

3.阳生叶与阴生叶的形态特征及其作用?

4.光强对植物形态的影响表现在哪几方面?

5.谈谈树种耐荫性的鉴别方法及(影响树种耐荫性的因素)?

耐荫和喜光植物存在哪些差异?

6.请你根据光强对森林植物的作用解释林下苗木致死的原因?

7.※如何提高光能利用率(途径和具体措施)?

8.从光质角度分析不同波长范围的光具有哪些生态作用?

9.为什么森林的光环境具有高度异质性?

森林内的光强、光质是如何变化的?

10.温度的时空变化规律(纬度、海拔、坡向)

11.森林群落内温度如何变化(变化特点)?

为何会产生变化?

12.你是如何理解温度对植物的生态作用?

(节律性与非节律性)

13.植物低温危害和高温危害各有哪些表现?

14.植物对低温和高温适应的方式(对策)各有哪些?

15.常见的喜光树种和耐阴树种有哪些?

16.你是如何理解温度对森林分布(生物地理分布)的影响?

五、判断分析题;

1.在热带与亚热带山地,不宜在山地下部和谷地种植,否则易受冻害。

2.一般说来,生活在低纬度温暖地区的植物的最高温度偏高,而生长在高纬度寒冷地区的植物的最低温度偏低。

3.南种北移易受早霜(秋霜)的危害。

4、一般说来,森林群落林下红光和蓝光少,绿光较多。

5、寒害又称冷害,指气温降至0℃以上植物所受到的伤害。

6、生理干旱是由于土壤中严重缺水造成的。

7、海拔1000-1200m常常是黄山松与马尾松的分布界限

∙  森林物质环境

1.水分对林木的生态作用有哪些?

2.降水通过哪三方面对植物起作用?

3.降雨对森林有哪些作用?

4.什么是干燥度?

干燥度与植被分布有什么关系?

5.根据植物对水分的适应,可以把植物分成哪些类型?

6.什么是耐旱树种?

它具有哪些适应特点?

什么是湿生树种?

7.森林对水分有哪些生态作用?

8.小集水区的水分平衡公式?

9.森林如何对降水进行再分配?

10.为什么森林具有显著减少地表径流的作用?

(森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理论依据)

11.森林土壤具有其它土壤不具备的三种成土因素是什么?

12.由石灰岩与花岗岩发育形成的土壤各有何特点?

13.排水良好的土壤其氧的含量范围是多少?

14.耐瘠薄树种、不耐瘠薄树种有哪些?

15.适宜在酸性土壤中生长的树种有哪些?

适合在盐碱土生长的树种有哪些?

16.粗糙和柔软死地被物各有哪些特点?

影响死地被物性质的主要因素?

(影响凋落物分解的主要因素?

17.森林根系对土壤有哪些作用?

影响根系在土壤中垂直分布的因素有哪些?

18.用于荒山绿化、固沙造林或绿化造林时的伴生树种有哪些?

二、判断题:

1.团粒结构是林木生长最好的土壤结构。

2.世界温带各顶极生物群落类型同年平均降水有关

3.南方丘陵山地土层瘠薄的山坡、山脊、山顶一般分布杉木,土层深厚的坡麓、山窝才有马尾松与毛竹分布。

4.针叶林下的土壤常呈酸性反应。

∙ 森林环境中的干扰因素

1.山地地形因子有哪些:

沟谷宽度

2.海拔高度的变化环境因子发生哪些变化?

3.(不同坡向生境差异)南坡和北坡差异;

一般分为几个坡位;

根据坡度大小划分;

4.“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说明地形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5.坡位是如何影响植物的分布?

∙ 森林生物种群

(1)在有限环境中,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为()。

(2)在有限环境中,当初始种群的数量较少时,全部空间和资源几乎未被利用,种群增长近似()增长。

(3)()分布是最常见的种群空间分布结构。

(4)种群个体的空间分布格局一般分为()、()、()3种类型。

(5)动物的扩散有()、()、()三种形式。

(6)如果把甲乙两种草履虫同时放在一起培养,一段时间后,乙草履虫逐渐消失。

在生态学上,它们之间的这种关系叫做()。

二、单项选择题

1、种群逻辑斯蒂增长方程中的K代表()。

A瞬时增长率B内禀增长率C环境容纳量D环境阻力

2、()表示所调查样地上植物种的个体数量。

A多度B密度C盖度D频度

3、草原上的草食动物数量总是变动在一定的范围内,这是由于()所导致的。

A内禀增长能力B生态系统的负反馈作用C存活曲线D年龄结构

4、在自然状态下,大多数的种群个体分布格局是()。

A随机分布B均匀分布C群团分布D泊松分布

5、高斯假说是反映两种生物之间()的一种现象。

A相互竞争B互利共生C寄生D偏害作用

6、逻辑斯谛方程中,当趋于1时,种群()。

A近似指数增长B增长速度趋于零C数目已接近极限D数目开始减少

7、一些藤本植物,攀援在其它的树木上,它们二者之间的关系属于()。

A互利共生B偏利共生C寄生D偏害作用

8、依靠种子繁殖的植物,在初侵入到一个新的地方时,常常呈()分布。

A随机;

B均匀;

C集群;

D指数。

9、()能较明确地描述实际条件下一个种群的死亡过程。

A食物链;

B生命表;

C指数增长方程;

D逻辑斯蒂增长方程。

10、种内竞争可能导致种群成

(2)。

 

①随机分布②均匀分布③团块分布④嵌式分布

11、以种群实际占据的空间个体数表示的种群密度称为

(2)。

①粗密度、②生态密度、③多度、④盖度

12、逻辑斯谛增长模型dN/dt=rN[(K—N)]/K中,(1—N/K)代表的生物学意义是(4)。

①种群个体数②种群增长最大值

③环境容纳量④未被个体占领的剩余空间

13、喜光树种的同龄林,林下往往缺少同种更新的幼苗幼树,常存在一代就被其它树种所代替。

这种种群称为

(2)

①进展种群②衰退种群③稳定种群④增长型种群

14、林木种群随着年龄增长和个体增大而出现的种群密度减小的现象称为

(1)。

①自然稀疏②正常死亡③异常死亡④非密度调节

15、一个种群内部个体之间的距离大致相等,则该种群具有(3)分布格局。

①随机型②群聚型③均匀型④镶嵌型

16、林业生产上划分龄级的标准因树种而异,针叶树种和硬阔叶树种常以(3)为期。

①5年②10年③20年④30年

17、同龄林是组成种群的林木年龄基本相同,如有差异,其差异范围在(4)之内。

①二个龄级②10年③20年④一个龄级

(1)影响种群大小或密度的因素,主要有()。

A种群的繁殖特性B种群的结构C物理环境因子D种内和种间关系E存活曲线

(2)导致物种之间正关联的因素可能有()。

A空间排挤B依赖关系C竞争D他感作用E不同的环境要求

1.种群中个体分布呈均匀分布的原因有:

(1、2、3、4)①种内竞争②优势种成均匀分布③地形均匀分布④自毒现象⑤林地内光斑镶嵌

四、名词解释

种群():

种群密度():

种群调节():

二分之三法则(166):

(公式:

V=KN-a)生态对策():

五、问答题

(1)什么是种群?

如何理解种群的概念既抽象又具体?

〖答案〗种群是一定空间内同种个体的总和。

一个物种在其分布区内的分布是不均匀的。

整个分布区中不会处处对其生长都是适宜的,物种只能生长在对其合适的生境。

生长在不同地段内的同种的各个集合体,可以理解为一个种群,也可以理解为彼此独立的种群。

有时种群的界限非常清楚,如一个池塘中的鲤鱼或在一个岛上的蝮蛇。

但是在大多数情况下,种群边界是生态学家根据调查目的而划分的。

种群概念既可指具体的某些生物种群,如一个保护区内的大熊猫种群,也可用于抽象名词如泛指所有熊猫种群。

(2)种群的空间格局分为哪几个类型?

在自然条件下哪种类型分布最广?

〖答案〗种群的空间格局一般分为随机分布、均匀分布、群团分布3种类型。

在自然条件下以群团分布格局分布最广。

(3)举例说明何谓互利共生与偏利共生。

〖答案〗互利共生是指生活在一起的两个物种对双方有利的关系。

如大豆和根瘤菌等。

偏利共生是指生活在一起的两个物种的相互关系,对另一种有利而对另一种无害。

如落叶松与水曲柳等。

(4)简述K对策种和r对策种的特点。

〖答案〗k对策种的特征是个体大,寿命长,低出生率,低死亡率,高的竞争能力,对每个后代的巨大投资,r对策种个体小,寿命短,高出生率,高死亡率,对后代不注意其质量,更多的是考虑其数量,适应性强,不易灭绝。

(5)你认为研究什么样的物种应用静态生命表比较适合?

〖答案〗对于大象等体型较大、个数较少、寿命较长的物种来讲,适合用静态生命表。

(6)简述竞争排斥原理。

〖答案〗在一个稳定的环境内,两个以上受资源限制的,但具有相同资源利用方式的种,不能长期共存在一起,也即完全的竞争者不能共存。

(7)请解释“最后产量恒值法则”及其原因。

〖答案〗“最后产量恒值法则”是指植物个体密度超过一定数值之后,产量与密度就变成无关的,即产量不受密度影响。

例如林分未充分郁闭以前,林分的产量随密度的增加而上升,当林分达到充分郁闭阶段时,林分的产量不因立木密度的增加而出现明显的差异。

其原因是,在高密度下,植株彼此之间对光、水、营养等的竞争激烈,虽然密度很大,但每株个体产量较小。

地球表面任何一点在一年中所接受的太阳辐射能是恒定的,那么在上面生长的植物产量要受到所接受的太阳辐射能的制约。

在该地片完全被植物覆盖的情况下,不管密度多大,接收的太阳能总量是不变的,从而导致植物总产量的恒定。

(8)如何依据方差/平均数比率来判断种群个体的空间分布格局?

〖答案〗方差/平均值比率是检验种群个体空间分布类型的简便方法,即S2/m。

若S2/m=0,属于均匀分布;

若S2/m=1,属于随机分布;

若S2/m显著地大于1,属于成群分布。

(9)你认为K对策种和r对策种对环境有何不同的要求?

〖答案〗k对策种的特征是个体大,寿命长,低出生率,低死亡率,高的竞争能力,对每个后代的巨大投资。

在稳定的环境下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但容易成为濒危种,因此要求有较大面积的稳定的环境,以保证其物种的数量。

r对策种个体小,寿命短,高出生率,高死亡率,对后代不注意其质量,更多的是考虑其数量,适应性强,不易灭绝。

又称为机会主义者,因此可以在较小斑块环境下存在。

(10)对K对策种和r对策种来讲,哪个类型会出现种群爆发,为什么?

〖答案〗r对策种容易出现种群的爆发,这是由r对策种的特点所决定的,r对策种的共同特征是个体小,寿命短,出生率高,死亡率高,一旦环境条件适宜,就会迅速爆发。

(11)简述动植物扩散的生态学意义。

〖答案〗

(1)可以使种群内和种群间的个体得以交换,防止长期近亲繁殖而产生的不良后果;

(2)可以补充或维持在正常分布区以外的暂时性分布区的种群数量;

(3)扩大种群的分布区。

(12)比较气候学派与生物学派的观点。

〖答案〗气候学派强调非密度制约因素,提出气候是调节昆虫种群密度的因素。

他们多以昆虫为研究对象,强调种群数量的变动。

生物学派主张捕食、寄生、种间竞争等生物因子对种群密度调节起决定作用。

(13)简述种群的指数增长与逻辑斯蒂增长的区别。

〖答案〗种群的指数增长指在无限制的环境下,种群的增长模式。

在实际情况下,由于受到环境容纳量的限制,种群不可能无限制地增长,这时的增长模式一般为逻辑斯蒂增长。

(14)简述引起植物种群成群聚型分布的原因。

()

(15)论述林分密度调节机制。

六、判断分析题:

1、逻辑斯谛种群增长模型相对指数增长模型而言,考虑了种群可利用资源和空间的限制。

因此,逻辑斯谛增长模型是一种完全符合自然界种群增长实际的增长模型,能切实反映自然界种群的增长。

2、生长在贫瘠土壤上的树木,由于养分和水分供应不足,树木生长矮小,结实期也将延后。

3、自然条件下、同龄林一般是在裸地上由中性或耐荫树种连续更新所形成。

4、R对策种较K对策种而言,其优点在于种群可以保持稳定性,但其一旦受到干扰则恢复很慢,并有较大的绝灭可能。

5、当立地条件对林木生长极端不利,林木生长受到物理环境的强烈抑制时,林分才表现密度调节作用,而当树种生长在较好的生境上时则不表现密度调节。

第七章 森林群落

(1)按照瑙基耶尔的生活型系统,在潮湿的热带地区,()植物占绝大多数。

(2)()是指能够包括群落中绝大多数的植物种类并表现出该群落一般结构特征的一定面积。

(3)典型森林群落的垂直结构一般包括()、()、()、()4层。

(4)瑙基耶尔的生活型系统中,()植物以隐藏在地下或水中的芽度过不利季节,而地上部分死亡。

(5)我国植被采用的主要分类单位为三级,即植被型、群系和()。

(6)()是一个综合数值,能够充分地显示出不同植物在群落中的作用和地位。

(7)生物多样性通常分为三个层次,即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

(8)植物群落中,所占据空间最大,利用环境最充分和对群落环境起决定作用的种,称为()。

(9)()=(相对密度+相对频度+相对显著度)/300。

(10)按照MacArthur的平衡说,岛屿上的种数决定于物种()和()的平衡。

(11)瑙基耶尔的生活型系统选择()作为划分生活型的标准。

1、顶极格局理论的特点是()。

A认为顶极群落是呈梯度变化的连续体B认为一个气候区内只有一个气候演替顶极C认为一个气候区内可以有多个演替顶极D承认群落是独立的。

2、热带雨林的乔木层可以划分为()。

A不超过3层B一般为3-4层C层次的划分较难D单层林

3、森林群落中,如果立地条件较好,立木密度较高,则()。

A干生物量的比例较高B枝和叶生物量的比例较高C根生物量的比例较高D各器官生物量比例不受影响

4、()是植被的基本单元。

A植物群系B植物群丛C植物群落D植物种群

5、高位芽植物占优势地位的地区,气候特点是()。

A寒冷湿润B潮湿C温热干燥D温热多湿

6、按照单元演替顶极理论,在草原气候区内局部出现荒漠群落,这个顶极称为()。

A演替顶极B前顶极C后顶极D偏途顶极

7、在采伐迹地上开始的演替是()。

A旱生演替B原生演替C水生演替D次生演替

8、根据单元演替顶极理论,由于人为或自然因子的影响,形成表面上比较稳定的植物群落称()。

A亚顶极B前顶极C偏途顶极D超顶极

9、岛屿中物种的数目与()成正比。

A岛屿的面积;

B岛屿与大陆的距离;

C岛屿受干扰历史;

D动物物种的比例。

10、自然界中,一个湖泊被填平的历史同时也是一个()的过程。

A旱生演替;

B次生演替;

C原生演替;

D逆行演替。

11、植物排放的各种生物化学物质对其它植物的生长发育产生抑制和对抗作用称(3)。

 ①竞争②共生③异株克生④对抗

12、在哈钦森生态位观点中,植物的生态位可分为四种,表示在生物群落中,能够为某一物种所栖息的理论最大空间称为(3)。

 ①空间生态位②营养生态位③基础生态位④实际生态位

13、使生态系统、群落或种群的结构遭到破坏和使资源基质的有效性或物理环境发生变化的任何相对离散的事件在生态学上称

(2)。

 ①破坏②干扰③灾难④失调

14、授粉是生物之间的(3)关系)

①对抗、②异株克生、③非连体互利共生、④连体互利共生

15、格鲁比在解释植物种的共存时将植物的生态位分为4种,其中成年植物所能忍耐的自然环境界限称为

(1)。

①生境生态位、②生活型生态位、③季相生态位、④更新生态位

16、寄生关系属于(3)。

①互利共生、②偏利共生、③消费性的物理掠夺、④抗生作用

17、草原和荒漠地带的低海拔森林线主要决定于(4)。

①降雨量、②土壤、③蒸发量、④湿润状况

18、菌根是群落中种间关系的

(2)关系最明显的实例。

①偏利共生②连体共生③非连体共生④抗生作用

19、常常将处于幼年阶段的乔木层个体统称为:

(3)()

①乔木层②草本层③更新层④活地被植层

20、生态学上最常用的Raunkiaer生活型划分系统主要是以植物在不利生长季节里

(2)为依据来划分的。

(P182)

①树木高度②休眠芽高度③枝下高度④开花结实高度

21、一个树种的相对基面积是该树种基部底面积与(4)之比。

①全部调查树种胸高断面积②该树种胸高断面积③所占土地④全部树种基部底面积(P184)

22、假如有一个群落由A和B两物种组成,A种占50%,B种占50%。

则按辛普森指数计算的种的多样性指数D为:

(3)

①0②0.25③0.5④0.75(P203)

三、多项选择:

1、种间消费性的物理掠夺包括。

(1、3、5)()

①寄生、②异株克生、③捕食、④竞争、⑤植食

2、脑基耶尔生活型系统的主要类型有:

(1、2、3、4、5)

①高位芽植物、②地上芽植物、③地面芽植物

④隐芽植物、⑤一年生植物()

3、森林植物群落的层次结构的基本层次主要包括:

(1、2、3、4)

①乔木层、②灌木层、③草本层、④苔藓层、⑤层外植物

(1)

4、树种重要值是一个综合指标,与计算重要值相关的群落数量指标包括树种的(1、2、3)。

①相对密度②相对频度③相对基面积

④相对高度⑤相对优势度

5、种间相互作用的方式主要可分为共生和抗生两大类,其中以下属于共关系的有:

(1、2、3、4)()

①菌根②地衣③授粉④附生⑤寄生

四、论述题

(1)简述植物群落垂直分层的意义。

〖答案〗植物群落的成层性包括地上成层与地下成层。

成层结构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它显著提高了植物利用环境资源的能力,如在发育成熟的森林中,不同高度的林冠充分吸收利用阳光。

成层结构减缓了竞争。

此外植物群落的成层结构为动物提供了多样的栖息环境,增加了物种多样性。

(2)简述中度干扰假说。

〖答案〗中等程度的干扰水平能维持高多样性。

其理由是,如果干扰频繁,则先锋种不能发展到演替中期,因而多样性较低,如果干扰间隔期很长,使演替过程能发展到顶极,多样性也不很高。

而中等干扰程度允许更多的物种入侵和定居。

(3)论述群落波动与演替之间的区别。

〖答案〗群落的波动是指在不同年度之间,生物群落存在的变动。

这种波动限于群落内部的变化,不产生群落的更替现象。

群落的波动多数是由群落所在地区气候条件的不规则变动引起的,其特点是群落区系成分的相对稳定性,群落数量特征变化的不定性以及变化的可逆性。

而演替则是指某一地段上一种生物群落被另一种生物群落所取代的过程。

这种过程是群落内部关系与外界环境中各种生态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导致群落的组成种类和外观的明显改变。

(4)比较机体论学派与个体论学派的观点。

〖答案〗机体论学派。

认为群落是客观存在的实体,是一个有组织的生物系统。

其理论依据是:

任何一个植物群落都要经历一个从先锋阶段到相对稳定的顶极阶段的演替过程,这个演替过程类似于一个有机体的生活史。

个体论学派。

认为群落的存在依赖于特定的生境与物种的选择性,但环境条件在空间与时间上都是不断变化的,因此群落之间不具有明显的边界,而且在自然界没有任何两个群落是相同或相互密切关联的。

由于环境变化而引起的群落的差异性是连续的。

(5)甲群落中A、B两个种的个体数分别为99和1,而乙群落中A、B两个种的个体数均为50,按辛普森多样性指数计算,哪个群落的多样性更高?

造成这两个群落多样性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案〗造成这两个群落多样性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种的不均匀性,从丰富度来看,两个群落是一样的,但均匀度不同。

(6)简述捕食的生态学意义

〖答案〗捕食者一般清除掉的仅是有病的、弱小的个体,这可使被捕食者的种群维持在环境容纳量之下。

同时防止了疾病的传播及不利的遗传因素的延续。

实际上起着维持被捕食者种群健康和繁荣的作用。

(7)举例说明什么是群落交错区及其主要特点。

〖答案〗群落交错区是两个或多个群落之间的过渡区域。

例如森林和草原之间有一森林草原地带。

在群落交错区往往包含两个相邻群落中共有的一些种类以及交错区本身所特有的种。

在交错区内种的数目及一些种的密度增大的趋势称为边缘效应。

环境条件复杂,对气候变化及外来干扰比较敏感。

(8)自然界中种间竞争是普遍存在的,可是我们又到处看到不同的种在一个群落中共存,这是为什么?

(9)决定一个物种竞争能力大小的生态学特性包括哪些。

五、判断分析题:

两个物种只有在发生彼此直接干涉时才可能发生种间竞争。

第八章森林演替

一、名词解释:

气候顶极群落():

二、单项选择:

1.演替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