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基础常识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869484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48 大小:125.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气基础常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电气基础常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电气基础常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电气基础常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电气基础常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电气基础常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8页
电气基础常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8页
电气基础常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8页
电气基础常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8页
电气基础常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8页
电气基础常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8页
电气基础常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8页
电气基础常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8页
电气基础常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8页
电气基础常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8页
电气基础常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8页
电气基础常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8页
电气基础常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8页
电气基础常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8页
电气基础常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8页
亲,该文档总共4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电气基础常识Word文档格式.docx

《电气基础常识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气基础常识Word文档格式.docx(4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电气基础常识Word文档格式.docx

一种方法是做一个简单电路,用一只1.5V的干电池,串一个1KΩ电阻,同时将二极管的正极与电池的正极一端相接,使二极管处于正向导通,这时用万用表测量二极管两端的管压降,如果为0.6~0.7伏即为硅管,如为0.1~0.3伏即为锗管。

若二极管在路时也可用此法进行判断。

也可以用锗管的正向电阻比硅管的正向电阻小进行粗略的判别。

⑵发光二极管(LED)的检测:

发光二极管常作为仪器仪表、家用电器的指示器,红外遥控等。

当发光二极管加上合适的正向电流时,不同的发光二极管便可发出不同颜色的光来(激光二极管也是发光二极管的一种),发光颜色与发光二极管的材料有关,发光强度与正向电流成正比.发光二极管的正向阻值比普通二极管正向电阻大,一般在十千欧的数量级,反向电阻在500KΩ以上。

并且发光二极管的正向压降比较大,用万用表R×

1K以下各挡,因表内电池仅为1.5伏,不能使发光二极管正向导通和发出光来。

一般用R×

10K挡(内部电池是9伏或更大)进行测试,这样可测出正向电阻,同时可看到发光二极管发出微弱的光。

若测得正、反向电阻都很小,说明内部击穿短路。

若测得正、反电阻都是无限大,说明内部开路。

由于LED数码管也是由发光二极管组成,所以用这个方法可检查LED数码管。

⑶稳压二极管的检测:

一般用万用表的低阻挡(R×

1K)以下测量稳压二极管时,由于表内电池为1.5V,只能测稳压低于1.5伏的稳压管。

对于稳压电压高于1.5伏,不能使稳压二极管反向击穿,测得稳压二极管正、反向电阻与普通二极管一样。

若用高阻挡测,也有计算的麻烦。

可用一电路进行测试,在面包板上接好电路,实验室的直流电源输出电压都是连续可调,将电源电压从小到大缓慢调高,观察电压表的值,当达到电源电压升高时而电压表所指示电压不再升高时,这个电压就稳压管的稳压电压VZ。

注意选取合适的限流电阻R(一般选几KΩ)。

为了避免电流过大而损坏稳压管,可在电路中串入一毫安表。

⑷敏感二极管的检测:

以光电二极管为例,光电二极管的特点是正向电阻不随光照强弱变化,约为几千欧。

而反向电阻则随光照变化,无光照阻值很大(几百千欧),当随光照增强时,反向电阻随之减小。

万用表调至电阻挡(R×

1K),表笔接于二极管两端,用手挡光线进行测试,反向电阻有非常明显变化。

3.晶体三极管的测试⑴管脚的判别:

①基极的判别:

对于1W以下的小功率管,选用万用表的R×

100或R×

1K挡,对于测量1W以上的大功率管,则选用R×

1或R×

10挡。

首先,仍选一管脚假设其为基极,将万用表的黑表笔接触此脚,再将万用表的红表笔分别接触另外两管脚,若两次测得电阻值都是小;

再交换表笔,即红表笔接所设基极,而用黑表笔分别支接触其余两管脚,两次测得阻值都是大,则所设基极是基极。

若在上面两次测试中有一次阻值是“一大一小”,则所设电极就不是基极,需再另选一电极并设为基极继续进行测试,直至判出基极为止。

测出基极的同时,还判别出管型。

若用万用表的黑表笔接触基极,再用万用表的红表笔分别接触另外两脚,若两次测得同时电阻值小(或红表笔接基极,而用黑表笔分别支接触其余两管脚,两次测得同时电阻大),则管子是NPN型;

若用万用表的黑表笔接触基极,再用万用表的红表笔分别接触另外两脚,若两次测得同时电阻值大(或红表笔接基极,而用黑表笔分别支接触其余两管脚,两次测得同时电阻小)则所测管子为PNP型。

②判别三极管的集电极和发射极:

已判出了基极和管型的情况下,假设余下两管脚中一脚为集电极,以NPN用黑表笔接所设集电极,红表笔接另一脚。

然后,在所设集电极和基极之间加上一人体电阻(如用握三极管手的一个指头,占上一点水将指头润湿,然后用指头接触CB),如图1-26所示。

这时注意观察表针的偏转情况,记住表针偏转的位置。

交换表笔,设管脚中另一脚为集电极,仍在所设集电极和基极之间加上人体电阻,观察表针的偏转位置。

两次假设中,指针偏转大的一次黑表笔所接电极是集电极,另一脚是发射极。

对于PNP型三极管,黑表笔接所设发射极,仍在基极和集电极之间加人体电阻,观察指针针偏转角度,

③硅管和锗管的判别:

与二极管的判别方法相述。

1闸管的管脚判别:

万用表置R,然后用红表笔分别接触另外两个电极,若两次中只有一次呈现小阻值,PN结正向导通,则这一次中黑表笔接的电极是控制极G,红表笔所接电极是阴极K。

另一电极即为阳极A。

若两次测得阻值都为无限大,所设电极不是控制极,再另选设一电极再测,直到测出为止。

在测反向电阻很小,说明G、K之间的PN结已损坏。

若测试中任何两电极间正向电阻都很小或都是无限大,也说明晶闸管已坏。

2触发特性测试:

测试出三个电极后R×

1挡,将黑表笔接A,红表笔接K;

在A和G之间加一电阻(用人体电阻)或直接用黑表笔接触G一下,A、K之间呈导通状态(小电阻);

然后撒去A、G之间电阻(或黑表笔与G的断开),这时万用表仍保持导通状态,说明晶闸管触发特性良好。

对于电流在5A以上的中、大功率普通晶闸管,万用表R×

1挡所提供的电流偏低,晶闸管不能完全导通,故检测时可在黑表笔端串接一只200Ω可调电阻和1~3节1.5V干电池(视被测晶闸管的容量而定,其工作电流大于100A的,应用3节1.5V干电池)进行测量。

⑵用万用表判测双向晶闸管

1别各电极:

用万用表R×

10挡分别测量双向晶闸管三个引脚间的正、反向电阻值,若测得某一管脚与其它两脚均不通,则此脚便是电极T2。

找出T2极之后,剩下的两脚便是电极T1和门极G。

测两个均较小的电阻值。

在电阻值较小(约几十欧姆)的一次测量中,黑表笔接的是主电极T1,红表笔接的是门极G。

2判别其好坏用万用表R,正、反向电阻值,正常时均应接近无穷大。

若测得电阻值均很小,则说明该晶闸管电极间已击穿或漏电短路。

测量T1与门极G之间(黑表笔接T1极,红表笔接G极时,测得的正向电阻值较反向电阻值略小一些)。

若测得T1极与G极之间的正、反处电阻值均为无穷大,则说明该晶闸管已开路损坏。

3触发能力检测对于工作电流为8A以下的小功率双向晶闸管,可用万用表R×

1挡直接测T2极与门极G之间短路,给G极加上负极性触发信号被触发导通后断开G极,T2、T1极间不能维持低阻导通状态而阻值变为无穷大,若8A以上耐压为400V以上的双向晶闸管,也可以用220V交流电压来测试其触发能力及性能好态,

绝缘栅场效应管(也叫MOS场效应管)首先确定栅极G。

将万用表置于R×

1K测量时先将黑表笔接T2,红表笔接T1,然后用镊子将T2极与门极G短路,给G极加上正极性触发信号,若此时测得的电阻值由无穷大变为十几欧姆(Ω),则说明该晶闸管已被触发导通,导通方向为T2→T1。

再将黑表笔接T1,红表笔接T2,用镊子将T1极与门极G短路时,测得的电阻值应由无穷大变为十几欧姆,则说明该晶闸管已被触发导通,导通方向为T1→T2。

否则说明该双向晶闸管性能不良或已经损坏。

若给G极加上正(或负)极性触发信号后,晶闸管仍不导通(T1与T2间的正、反向电阻值仍为无穷大),则说明该晶闸管已损坏,无触发导通能力。

对于大功率管某支表笔上串接1~3节1.5V干电池,然后再用R×

1挡按上述方法测量。

⑴结场效应管的判测将万用表的红、黑表分别接S、D,管脚中任一脚为栅极G,用黑表笔接所假定G极然后分别用红表外两个电极。

若两测得电阻值都比较小(几千欧),再交换表笔,用红表笔接触假定G极,用黑表笔分别接触另外两电极,若测得电阻值均很大(无穷大),则说明所设电极是栅极G。

同时也就确定了管子是N沟道结场效应管(反之为P沟道结场效应管)。

如果所选电极不满足上述情况,另选一是电极再测,直到找出栅极G为止。

若在测试中,不能找到满足上述条件情况,则可能结场效应管已损坏。

当栅极G确定后,漏极D和源极S可以互换使用,因此可以不一定再判别。

判出三个电极后,还要判测一下管子的放大能力,方法用手指碰触G,如果万用表指针有较大幅度的摆动,说明管子有较大的放大能力。

如果表针摆动幅度很小或几乎不动则说明管子不能使用。

⑵VMOS场效应管的判测不论用万用表的电阻挡如何去测试,D和S之间也是不会导通的。

实际上MOS场效应管在制造中将S极与衬底连接在一起,这样三个电极就有明显的区别了。

一般情况下,不允许用万用表测试,M缘层是一层很薄的二氧化硅(O2si),当带电体靠近栅极时,栅极与衬底之间组成的极间电容很小,栅极和衬底间的感生电荷在绝缘层上产生很高电压(U=Q/C),会导致绝缘层击穿,管子损坏。

但大功率的电源开关管(VMOS)场效应管时,可以用下面介绍的方法进行测试。

判别管脚:

①判别栅极G与其余两脚间电阻为无穷大,且交换表笔测量时阻值仍为无穷大,则证明此脚是栅极G。

因为从结构上看,栅极G与其余两脚是绝缘的,但要注意,此种测量法仅对管内无保护二极管的VMOS管适用。

②判定源极S和漏极N结正、反向电阻存在差异的特点,可准确识别源极S和漏极D。

将万用表置于R×

1K挡,先将VMOS管三个电极短接一下,然后用交换表笔的方法测两次电阻,如果管子是好的必然会测得阻值为一大一小,其中阻值较大的一次测量中,黑表笔所接的为漏极D,红表笔所接的为源极S,而阻值较小的一次测量中,红表笔所接的为漏极D,黑表笔所接的为源极S,这种规律还证明,被测管为N沟道管,如果被测管子为P沟道管,则所测阻值的大小规律正好相反。

好坏的判别:

1K挡去测量场效应管任意两引脚之间的正、反向电阻值。

如果出现两次以上置于R×

1K挡。

先将被测VMOS管的栅极G与源极S短接一下,阻值应接近④紧接上述操作,表笔不动,电阻值维持在某一数值,用镊子等导电物将G与S短接一下.上述测量方法是针对N沟道VMOS场效应管而言,若测量P沟道管,则应将两表笔位置调换。

电阻值较小(几乎为0×

KΩ),则该场效应管损坏;

如果仅出现一次电阻值较小(一般为数百欧),其余各次测量电阻值均为无穷大,还需作进一步判断(注意,以上测量方法适用于内部无保护二极管的VMOS管)。

以N沟道管为例,可依次做下述测量,以判定管子是否良好。

①万用表红接漏极D,黑表笔接源极S,所测阻值应为数千欧。

②先用导线短接G与S,将万用表置于R×

10K挡,红表笔接S,黑表笔接D,无穷大,否则说明VMOS管内部PN结的反向特性比较差。

③紧接上述测量将G与S间短路线去掉,表笔位置不动将D与G短接一下再脱开,相给栅极注入了电荷,此时阻值应大幅度减小并稳定在某一阻值。

此阻值越小说明跨导值越高,管子的性能越好。

如果万用表指针向右摆幅很小,说明管子的跨导值较小,此步测试时需要注意的是,万用表的电阻挡一定要选用R×

10K的高阻挡,这时表内电压较高,阻值变化比较明显。

如果使用R×

1K或R×

100挡,会因表内电压较低而不能正常进行测试

3.保护器跳闸是何因简便排查有四法

●试送投运法

 

 

主要查找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自身故障。

具体操作方法是:

先切断电源,再将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的零序互感器负荷侧引线全部拆除(二级、三级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直接将出线拆除)再合保护器。

若保护器仍然无法投运,则说明保护器自身故障,应予以修理或更换。

若能正常运行,则保护器本身并无故障,再查找配电盘或者线路。

其操作方法是:

先将各路出线或交流接触器负荷切断,若不能运行则说明配电盘上有故障,应检查各路电气、仪表等设备是否绝缘良好,接线是否正确;

若能正常运行则说明配电盘上无故障。

当确认故障发生在外线路上时,可采用分线查找法查找故障点。

●直观巡查法

直观巡查法就是巡视人员针对故障现象进行分析判断,对保护区域包括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和被保护的线路设备等进行直观巡视,从而找出故障点。

巡视时应着重对线路的转角、分支、交叉跨越等复杂地段和故障易发点进行检查。

这种方法简便易行,适用于对明显故障点的查找。

如导线断线落地、拉线与导线接触及错误接线等。

●数值比较法

数值比较法就是借助仪器仪表对线路或设备进行测量,并把所测的数值与原数值进行比较,从而查出故障点。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

当线路中性线绝缘下降或设备中性线重复接地,容易引起总保护频繁跳闸,而二级保护器不跳闸。

在解决二级保护器跳闸时,不应采取将相线与中性线对调的方法投运二级保护,将设备重复接地线拆除即可。

●分线排除法

排查线路故障点时,可以按照“先主干、再分支、后末端”的顺序,断开低压电网的各条分支线路,仅对主干线进行试送电,若主干线无故障,那么主干线便能正常运行。

然后,再依次将分支和末端投入运行。

哪条线路投入运行时保护器跳闸,故障点就在哪条线路上,就可在此线路上集中查找故障点。

4.测判三极管的口诀

三极管的管型及管脚的判别是电子技术初学者的一项基本功,为了帮助读者迅速掌握测判方法,笔者总结出四句口诀:

“三颠倒,找基极;

PN结,定管型;

顺箭头,偏转大;

测不准,动嘴巴。

”下面让我们逐句进行解释吧。

  一、三颠倒,找基极

  大家知道,三极管是含有两个PN结的半导体器件。

根据两个PN结连接方式不同,可以分为NPN型和PNP型两种不同导电类型的三极管,图1是它们的电路符号和等效电路。

  测试三极管要使用万用电表的欧姆挡,并选择R×

1k挡位。

图2绘出了万用电表欧姆挡的等效电路。

由图可见,红表笔所连接的是表内电池的负极,黑表笔则连接着表内电池的正极。

  假定我们并不知道被测三极管是NPN型还是PNP型,也分不清各管脚是什么电极。

测试的第一步是判断哪个管脚是基极。

这时,我们任取两个电极(如这两个电极为1、2),用万用电表两支表笔颠倒测量它的正、反向电阻,观察表针的偏转角度;

接着,再取1、3两个电极和2、3两个电极,分别颠倒测量它们的正、反向电阻,观察表针的偏转角度。

在这三次颠倒测量中,必然有两次测量结果相近:

即颠倒测量中表针一次偏转大,一次偏转小;

剩下一次必然是颠倒测量前后指针偏转角度都很小,这一次未测的那只管脚就是我们要寻找的基极(参看图1、图2不难理解它的道理)。

  二、PN结,定管型

  找出三极管的基极后,我们就可以根据基极与另外两个电极之间PN结的方向来确定管子的导电类型(图1)将万用表的黑表笔接触基极,红表笔接触另外两个电极中的任一电极,若表头指针偏转角度很大,则说明被测三极管为NPN型管;

若表头指针偏转角度很小,则被测管即为PNP型。

  三、顺箭头,偏转大

  找出了基极b,另外两个电极哪个是集电极c,哪个是发射极e呢?

这时我们可以用测穿透电流ICEO的方法确定集电极c和发射极e。

  

(1)对于NPN型三极管,穿透电流的测量电路如图3所示。

根据这个原理,用万用电表的黑、红表笔颠倒测量两极间的正、反向电阻Rce和Rec,虽然两次测量中万用表指针偏转角度都很小,但仔细观察,总会有一次偏转角度稍大,此时电流的流向一定是:

黑表笔→c极→b极→e极→红表笔,电流流向正好与三极管符号中的箭头方向一致(“顺箭头”),所以此时黑表笔所接的一定是集电极c,红表笔所接的一定是发射极e。

  

(2)对于PNP型的三极管,道理也类似于NPN型,其电流流向一定是:

黑表笔→e极→b极→c极→红表笔,其电流流向也与三极管符号中的箭头方向一致,所以此时黑表笔所接的一定是发射极e,红表笔所接的一定是集电极c(参看图1、图3可知)。

  四、测不出,动嘴巴

  若在“顺箭头,偏转大”的测量过程中,若由于颠倒前后的两次测量指针偏转均太小难以区分时,就要“动嘴巴”了。

具体方法是:

在“顺箭头,偏转大”的两次测量中,用两只手分别捏住两表笔与管脚的结合部,用嘴巴含住(或用舌头抵住)基电极b,仍用“顺箭头,偏转大”的判别方法即可区分开集电极c与发射极e。

其中人体起到直流偏置电阻的作用,目的是使效果更加明显。

5.电动机故障排除

就线圈而言:

1、电动机是否对地;

2、三相电阻是否平衡;

3、相间绝缘是否激穿。

电动机运行或故障时,可通过看、听、闻、摸四种方法来及时预防和故障,保证电动机的安全运行。

一、看   

观察电动机运行过程中有无异常,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情况。

  

1.定子绕组短路时,可能会看到电动机冒烟。

2.电动机严重过载或缺相运行时,转速会变慢且有较沉重的"

嗡嗡"

声。

3.电动机正常运行,但突然停止时,会看到接线松脱处冒火花;

保险丝熔断或某部件被卡住等现象。

4.若电动机剧烈振动,则可能是传动装置被卡住或电动机固定不良、底脚螺栓松动等。

5.若电动机内接触点和连接处有变色、烧痕和烟迹等,则说明可能有局部过热、导体连接处接触不良或绕组烧毁等。

二、听  

电动机正常运行时应发出均匀且较轻的"

声,无杂音和特别的声音。

若发出噪声太大,包括电磁噪声、轴承杂音、通风噪声、机械摩擦声等,均可能是故障先兆或故障现象。

1.对于电磁噪声,如果电动机发出忽高忽低且沉重的声音,则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种。

 

(1)定子与转子间气隙不均匀,此时声音忽高忽低且高低音间隔时间不变,这是轴承磨损从而使定子与转子不同心所致。

(2)三相电流不平衡。

这是三相绕组存在误接地、短路或接触不良等原因,若声音很沉闷则说明电动机严重过载或缺相运行。

(3)铁芯松动。

电动机在运行中因振动而使铁芯固定螺栓松动造成铁芯硅钢片松动,发出噪声。

2.对于轴承杂音,应在电动机运行中经常监听。

监听方法是:

将螺丝刀一端顶住轴承安装部位,另一端贴近耳朵,便可听到轴承运转声。

若轴承运转正常,其声音为连续而细小的"

沙沙"

声,不会有忽高忽低的变化及金属摩擦声。

若出现以下几种声音则为不正常现象。

(1)轴承运转时有"

吱吱"

声,这是金属摩擦声,一般为轴承缺油所致,应拆开轴承加注适量润滑脂。

(2)若出现"

唧哩"

声,这是滚珠转动时发出的声音,一般为润滑脂干涸或缺油引起,可加注适量油脂。

(3)若出现"

喀喀"

声或"

嘎吱"

声,则为轴承内滚珠不规则运动而产生的声音,这是轴承内滚珠损坏或电动机长期不用,润滑脂干涸所致。

3.若传动机构和被传动机构发出连续而非忽高忽低的声音,可分以下几种情况处理。

(1)周期性"

啪啪"

声,为皮带接头不平滑引起。

(2)周期性"

咚咚"

声,为联轴器或皮带轮与轴间松动以及键或键槽磨损引起。

(3)不均匀的碰撞声,为风叶碰撞风扇罩引起。

三、闻   

通过闻电动机的气味也能判断及预防故障。

若发现有特殊的油漆味,说明电动机内部温度过高;

若发现有很重的糊味或焦臭味,则可能是绝缘层被击穿或绕组已烧毁。

四、摸   

摸电动机一些部位的温度也可判断故障原因。

为确保安全,用手摸时应用手背去碰触电动机外壳、轴承周围部分,若发现温度异常,其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种。

1.通风不良。

如风扇脱落、通风道堵塞等。

2.过载。

致使电流过大而使定子绕组过热。

3.定子绕组匝间短路或三相电流不平衡。

4.频繁启动或制动。

5.若轴承周围温度过高,则可能是轴承损坏或缺油所致。

三相异步电动机故障分析及排除三相异步电动机应用广泛,但通过长期运行后,会发生各种故障,及时判断故障原因,进行相应处理,是防止故障扩大,保证设备正常运行的一项重要的工作。

一、通电后电动机不能转动,但无异响,也无异味和冒烟。

1.故障原因

①电源未通(至少两相未通);

②熔丝熔断(至少两相熔断);

③过流继电器调得过小;

④控制设备接线错误。

2.故障排除

①检查电源回路开关,熔丝、接线盒处是否有断点,修复;

②检查熔丝型号、熔断原因,换新熔丝;

③调节继电器整定值与电动机配合;

④改正接线。

二、通电后电动机不转,然后熔丝烧断  

①缺一相电源,或定干线圈一相反接;

②定子绕组相间短路;

③定子绕组接地;

④定子绕组接线错误;

⑤熔丝截面过小;

⑤电源线短路或接地。

①检查刀闸是否有一相未合好,可电源回路有一相断线;

消除反接故障;

②查出短路点,予以修复;

③消除接地;

④查出误接,予以更正;

⑤更换熔丝;

③消除接地点。

三、通电后电动机不转有嗡嗡声  

l.故障原因①定、转子绕组有断路(一相断线)或电源一相失电;

②绕组引出线始末端接错或绕组内部接反;

③电源回路接点松动,接触电阻大;

④电动机负载过大或转子卡住;

⑤电源电压过低;

⑥小型电动机装配太紧或轴承内油脂过硬;

⑦轴承卡住。

①查明断点予以修复;

②检查绕组极性;

判断绕组末端是否正确;

③紧固松动的接线螺丝,用万用表判断各接头是否假接,予以修复;

④减载或查出并消除机械故障,

⑤检查是还把规定的面接法误接为Y;

是否由于电源导线过细使压降过大,予以纠正,

⑥重新装配使之灵活;

更换合格油脂;

⑦修复轴承。

四、电动机起动困难,额定负载时,电动机转速低于额定转速较多  

①电源电压过低;

②面接法电机误接为Y;

③笼型转子开焊或断裂;

④定转子局部线圈错接、接反;

③修复电机绕组时增加匝数过多;

⑤电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