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机论文 2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869814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08.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微机论文 2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微机论文 2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微机论文 2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微机论文 2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微机论文 2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微机论文 2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微机论文 2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微机论文 2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微机论文 2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微机论文 2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微机论文 2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微机论文 2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微机论文 2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微机论文 2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微机论文 2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微机论文 2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微机论文 2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微机论文 2Word格式.docx

《微机论文 2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机论文 2Word格式.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微机论文 2Word格式.docx

微处理器是构成微型计算机的核心,微型计算机的发展其实质就是微处理器的发展,是一个微处理器更新换代的过程。

①微型计算机的构成。

它包括微处理器、存储器、I/O接口和总线,在此基础上再加上外部设备、应用软件等就形成了微机系统。

微处理器、存储器、I/O接口通过数据总线、地址总线和控制总线相互通信,其中数据总线用来传输数据信号,地址总线用来传输地址信号,控制总线用来传输控制信号。

②微机的工作过程。

按照冯·

诺依曼模型,计算机工作的核心就是程序存储和程序控制,微机也不例外。

微机的工作过程就是三个步骤,取指令→指令译码→执行指令。

在掌握了上述的基本知识后,我们要具体了解8086/8088微处理器的结构、功能和操作。

① 

编程结构。

②引脚功能。

引脚可分为以下几部分来掌握:

·

数据线:

16位/8位,双向传输。

地址线:

20位,单向传输。

控制线:

每个引脚作用不同,有输入也有输出。

其中,读、写、工作模式选择、中断控制是重点。

③ 基本操作。

8086/8088CPU有6种基本操作:

系统复位与启动、暂停、总线操作、中断、最小模式下的总线保持和最大模式下的总线请求/允许。

第2章8086/8088的指令系统

2.18086/8088寻址方式

简单讲述一下指令的一般格式:

操作码

操作数

……

计算机中的指令由操作码字段和操作数字段组成。

操作码:

指计算机所要执行的操作,或称为指出操作类型,是一种助记符。

操作数:

指在指令执行操作的过程中所需要的操作数。

该字段除可以是操作数本身外,也可以是操作数地址或是地址的一部分,还可以是指向操作数地址的指针或其它有关操作数的信息。

寻址方式就是指令中用于说明操作数所在地址的方法,或者说是寻找操作数有效地址的方法。

8086/8088的基本寻址方式有六种。

1.立即寻址

所提供的操作数直接包含在指令中。

立即寻址主要用来给寄存器或存储器赋初值。

2.直接寻址

操作数地址的16位偏移量直接包含在指令中。

3.寄存器寻址

操作数包含在CPU的内部寄存器中,如寄存器AX、BX、CX、DX等。

4.寄存器间接寻址

操作数是在存储器中,但是,操作数地址的16位偏移量包含在以下四个寄存器SI、DI、BP、BX之一中。

可以分成两种情况:

(1)以SI、DI、BX间接寻址,

(2)以寄存器BP间接寻址,则操作数在堆栈段区域中。

5.变址寻址

由指定的寄存器内容,加上指令中给出的8位或16位偏移量(当然要由一个段寄存器作为地址基准)作为操作数的偏移地址。

6.基址加变址寻址

操作数在存贮器中,其偏移地址由(基址寄存器)+(变址寄存器)+相对偏移量形成。

2.28086/8088指令系统

8086/8088的指令系统可以分为以下六个功能组。

1.数据传送(DataTranster)2.算术运算(Arithmetic)

3.逻辑运算(Logic)4.串操作(Stringmenipulation)

5.程序控制(ProgramControl)6.处理器控制(ProcessorControl)

一、数据传送指令

1.数据传送MOV指令

2.堆栈指令

包括入栈(PUSH)和出栈(POP)指令两类。

仅能进行字运算。

3.交换指令XCHG

一般格式:

XCHGOPRD1,OPRD2

功能:

完成数据交换即(OPRD1)←→(OPRD2)

4.累加器专用传送指令

有三种,输入、输出和查表指令。

前两种又称为输入输出指令。

⑴IN指令

⑵OUT指令

⑶XLAT指令

5.地址传送指令(有三条地址传送指令)

⑴LEA(LoadEffectiveAddress)

⑵LDS(LoadpointerintoDS)

⑶LES(LoadpointerintoES)

6.标志寄存器传送(有四条标志传送指令)

⑴LAHF(LOADAHWITHFLAG)

⑵SAHF(STOREAHWITHFLAG)

⑶PUSHF(PUSHFLAG)

⑷POPF(POPFLAG)

二、算术运算指令

1.加法指令(Addition)

2.减法指令(Subtraction)

3.乘法指令(分为无符号乘法指令和带符号乘法指令两类)

(1)无符号乘法指令MUL

一般格式:

MULOPRD

(2)带符号数乘法指令IMUL

IMULOPRD;

OPRD为源操作数

4.除法指令

(1)无符号数除法指令DIV

DIVOPRD

(2)带符号数除法IDIV

IDIVOPRD

(3)字节扩展指令CBW

CBW

(4)字扩展指令CWD

CWD

5.十进制调整指令

三、逻辑运算和移位指令包括逻辑运算、移位和循环移位指令

1.逻辑运算指令

2.移位指令

(1)算术/逻辑移位指令

(2)循环移位指令

四、串操作类指令(选讲或简单介绍)

串操作类指令可以用来实现内存区域的数据串操作。

这些数据串可以是字节串,也可以是字串。

1.重复指令前缀

2.串指令

五、程序控制指令

转移类指令可改变CS与IP的值或仅改变IP的值,以改变指令执行的顺序。

1.无条件转移

2.条件转移指令

3.循环控制指令

4.调用和返回指令

六、标志处理和CPU控制类指令

标志处理指令用来控制标志,主要有CF、DF和IF三个。

处理器控制指令用以控制处理器的工作状态,均不影响标志位,我们仅列出了一些常用指令,具体见表2-7所示。

表2-7标志处理和CPU控制类指令

汇编语言格式

执行操作

标志类指令

CLC

置进位标志,CF=1

STC

清进位标志,CF=0

CMC

进位标志取反

CLD

清方向标志,DF=0

STD

置方向标志,DF=1

CLI

关中断标志,IF=0,不允许中断

STI

开中断标志,IF=1,允许中断

CPU控制类指令

HLT

使处理器处于停止状态,不执行指令

WAIT

使处理器处于等待状态,TEST线为低时,退出等待

ESC

使协处理器从系统指令流中取得指令

LOCK

封锁总线指令,可放在任一条指令前作为前缀

NOP

空操作指令,常用于程序的延时和调试

第3章汇编语言程序设计

3.1汇编语言的基本元素

一、汇编语言的语句格式

由汇编语言编写的源程序是由许多语句(也可称为汇编指令)组成的。

每个语句由1~4个部分组成,其格式是:

[标识符]指令助记符[操作数][;

注解]

其中用方括号括起来的部分可有可无。

每部分之间用空格(至少一个)分开,一行最多可有132个字符。

1.标识符

是给指令或某一存储单元地址所起的名字,以字母或圆点开头。

2.指令助记符

表示不同操作的指令,

3.操作数

是指令执行的对象。

4.注解

该项可有可无,是为源程序所加的注解,用于提高程序的可读性。

二、汇编语言的运算符

1.算术运算符、逻辑运算符和关系运算符

2.取值运算符SEG、OFFSET、TYPE、SIZE和LENGTH

3.属性运算符

属性运算符用来给指令中的操作数指定一个临时属性,而暂时忽略当前的属性。

三、表达式

1.常数

汇编语言语句中出现的常数可以有7种:

①二进制数后跟字母B,如01000001B。

②八进制数后跟字母Q或O,如202Q或202O。

③十进制数后跟D或不跟字母,如85D或85。

④十六进制数后跟H,如56H,0FFH。

注意,当数字的第一个字符是A~F时,在字符前应添加一个数字0,以示和变量的区别。

另有,十进制浮点数、十六进制实数、字符和字符串

2.常量操作数

常量操作数是一个数值操作数,一般是常量或者是表示常量的标识符。

3.存储器操作数

存储器操作数是一个地址操作数,代表一个存储单元的地址,通常以标识符的形式出现。

4.常量表达式

由常量操作数及运算符构成,在汇编时产生一个常量。

5.地址表达式

由存储器操作数与运算符构成,必须有明确的物理意义。

四、汇编语言程序汇编步骤

1.编写源程序

2.汇编

3.连接

4.调试

3.2伪指令

一、定义数据伪指令

该类伪指令用来定义存储空间及其所存数据的长度。

DB:

定义字节,即每个数据是1个字节。

DW:

定义字,即每个数据占1个字(2个字节)。

DD:

定义双字,即每个数据占2个字。

低字在低地址,高字在高地址。

DQ:

定义4字长,即每个数据占4个字。

·

DT:

定义10个字节长,用于压缩式十进制数,

例如:

DATA1DB5,6,8,100

DATA2DW7,287

TABLEDB?

表示在TABLE单元中存放的内容是随机的

当一个定义的存储区内的每个单元要放置同样的数据时,可用DUP操作符。

COUNTDUP(?

),COUNT为重复的次数,“( )”中为要重复的数据

二、符号定义伪指令EQU、=、及PURGE

三、段定义伪指令SEGMENT和ENDS

四、设定段寄存器伪指令ASSUME

五、定义过程的伪指令PROC和ENDP

六、宏指令

七、ORG伪指令

八、汇编结束伪指令END

3.3汇编程序设计

一、简单程序设计

简单程序设计是没有分支,没有循环的直线运行程序,程序执行按照IP内容自动增加的顺序进行。

二、分支程序设计

分支程序的基本思想是根据逻辑判断的结果来形成程序的分支。

三、循环程序设计

循环程序是经常遇到的程序结构,一个循环结构通常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1.循环初始化部分。

2.循环体。

3.循环控制部分

4.循环结束部分。

3.3汇编程序设计

主要包括循环程序设计和子程序设计

参数传递一般有三种方法实现。

(1)利用寄存器。

(2)利用存储单元。

把所需传递的参数直接放在子程序调用指令之后或通过数据区传递。

(3)利用堆栈。

这种方法将参数压入堆栈,在子程序运行时从堆栈中取参数。

第4章存储器系统

4.1存储器分类

1.按构成存储器的器件和存储介质分类

按构成存储器的器件和存储介质主要可分为:

磁芯存储器、半导体存储器、光电存储器、磁膜、磁泡和其

2.按存取方式分类

可将存储器分为随机存取存储器、只读存储器两种形式。

(1).随机存储器RAM(RandomAccessMemory)

它磁表面存储器以及光盘存储器等。

(2).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Memory)

3.按在微机系统中位置分类

二、存储器的系统结构

一般情况下,一个存储器系统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1.基本存储单元

2.存储体(以图示讲解说明)

3.地址译码器

4.片选与读/写控制电路

5.I/O电路

6.集电极开路或三态输出缓冲器

7.其它外围电路

4.2读写存储器RAM

RAM(RandomAccessMemory)意指随机存取存储器,其工作特点是:

在微机系统的工作过程中,可以随机地对其中的各个存储单元进行读/写操作。

读写存储器分为静态RAM与动态RAM两种。

一、静态RAM

2.静态RAM存储器芯片Intel2114

•存储矩阵:

Intel2114内部共有4096个存储电路,排成64×

64的矩阵形式;

•地址译码器:

输入为10根线,采用两级译码方式,其中6根用于行译码,4根用于列译码;

•I/O控制电路:

分为输入数据控制电路和列I/O电路,用于对信息的输入/输出进行缓冲和控制;

•片选及读/写控制电路:

用于实现对芯片的选择及读/写控制。

(2).Intel2114的外部结构

Intel2114RAM存储器芯片为双列直插式集成电路芯片,共有18个引脚,引脚图如图4-3所示,各引脚的功能如下:

•A0-A9:

10根地址信号输入引脚。

读/写控制信号输入引脚,当

为低电平时,使输入三态门导通,信息由数据总线通过输入数据控制电路写入被选中的存储单元;

反之从所选中的存储单元读出信息送到数据总线。

•I/O1~I/O4:

4根数据输入/输出信号引脚,图4-3Intel2114引脚图

低电平有效,通常接地址译码器的输出端。

•+5V:

电源。

•GND:

地。

二、动态RAM

1.动态RAM基本存储单元

2.动态RAM存储器芯片Intel2164A

(1).Intel2164A的内部结构

如图4-5所示,其主要组成部分如下:

图4-5Intel2164A内部结构

•存储体:

64K×

1的存储体由4个128×

128的存储阵列构成;

•地址锁存器:

由于Intel2164A采用双译码方式,故其16位地址信息要分两次送入芯片内部。

但由于封装的限制,这16位地址信息必须通过同一组引脚分两次接收,因此,在芯片内部有一个能保存8位地址信息的地址锁存器;

•数据输入缓冲器:

用以暂存输入的数据;

•数据输出缓冲器:

用以暂存要输出的数据;

•1/4I/O门电路:

由行、列地址信号的最高位控制,能从相应的4个存储矩阵中选择一个进行输入/输出操作;

•行、列时钟缓冲器:

用以协调行、列地址的选通信号;

•写允许时钟缓冲器:

用以控制芯片的数据传送方向;

•128读出放大器:

与4个128×

128存储阵列相对应,共有4个128读出放大器,它们能接收由行地址选通的4×

128个存储单元的信息,经放大后,再写回原存储单元,是实现刷新操作的重要部分;

•1/128行、列译码器:

分别用来接收7位的行、列地址,经译码后,从128×

128个存储单元中选择一个确定的存储单元,以便对其进行读/写操作。

(2).Intel2164A的外部结构

•A0~A7:

地址信号的输入引脚,用来分时接收CPU送来的8位行、列地址;

行地址选通信号输入引脚,低电平有效,兼作芯片选择信号。

为低电平时,表明芯片当前接收的是行地址;

列地址选通信号输入引脚,低电平有效,表明当前正在接收的是列地址(此时

应保持为低电平);

写允许控制信号输入引脚,当其为低电平时,执行写操作;

否则,执行读操作。

•DIN:

数据输入引脚;

•DOUT:

数据输出引脚;

图4-6Intel2164A引脚

•VDD:

十5V电源引脚;

•Css:

地;

•N/C:

未用引脚。

参考文献

【1】侯晓霞等,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

【2】侯晓霞等.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

【3】李大友等.微机计算机接口技术.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4】雷丽文等.微机计算机接口技术.北京:

电子工业出版社,199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