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入世10周年材料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871737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0.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入世10周年材料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湖北入世10周年材料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湖北入世10周年材料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湖北入世10周年材料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湖北入世10周年材料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湖北入世10周年材料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北入世10周年材料Word下载.docx

《湖北入世10周年材料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入世10周年材料Word下载.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湖北入世10周年材料Word下载.docx

机电、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全省出口的比重达到54%和26.7%,分别比2001年提升约37和20个百分点;

农产品出口10.8亿美元,比2001年增长6.2倍,香菇、活性酵母、小龙虾、鲜鸡蛋、蜂蜜等产品出口居全国第一;

传统的纺织服装占出口总额的比重较2001年下降29个百分点。

外贸主体结构不断优化。

外资企业、民营企业出口占比分别较2001年提高18.8和7.1个百分点,国有企业出口占比下降19个百分点。

加工贸易加快发展。

2010年加工贸易出口占出口总额的比重达到38.2%,比2001年提升14个百分点。

市场多元化取得积极进展。

2010年,与我省有贸易往来的国家和地区达到200多个,对亚洲、欧洲、北美洲的出口比重分别达到45.3%、26.1%和13.6%,基本改变了原香港市场占我省出口总值近一半的局面,初步形成了以亚洲、欧洲、北美洲为主要市场,以非洲、拉丁美洲、澳洲为新兴市场的多元化局面。

应对贸易摩擦取得显著成效。

应对欧盟碳酸钡反倾销案等一批贸易摩擦案件取得较好结果,并先后对美国、欧盟、日本等10个国家(地区)的7种产品参与发起10起贸易救济措施调查,企业运用贸易救济措施保护自身权益的意识和能力不断增强。

2.利用外资实现新发展。

加入世贸组织以来,我省投资环境不断改善,对外国投资的吸引力不断增强。

2010年实际使用外资达到47.2亿美元(其中直接投资40.5亿美元),是2001年的3倍(其中直接投资3.3倍)。

利用外资质量和水平逐步提高。

欧美日等发达国家、跨国公司、大财团在我省投资日渐增多,已有87家世界500强企业来我省投资,跨国公司设立研发中心19个。

利用外资的形式和领域不断创新。

外资股份制、并购、增资、创业投资、股权投资等利用外资新形式快速发展。

2009年中部地区首家中外合作创投基金—湖北高和创业投资基金落户湖北。

外资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不断增强。

外商投资在资本形成中发挥了乘数效应,带动省内外资金增加投资,汽车、船舶制造业等传统产业长足发展,消费电子等新兴产业迅速成长。

外商投资促进了就业、税收和出口。

据联合年检资料显示,2009年,全省外商投资企业吸收就业人员46.5万人,占全省城镇从业人员总数的6.8%;

上缴税收总额298.1亿元,同比增长14.1%。

外资企业出口33.9亿美元,占全省出口总额的33.9%。

投资环境不断改善。

建立和完善外商投诉服务体系,集中清理和妥善处理一批外商投诉积案;

推动建立投资环境评价体系,不断改善服务环境、信用环境、法制环境和政策环境。

3.“走出去”实现新突破。

十年来,我省“走出去”步伐明显加快,形成了一定的规模效益。

2001-2010年,我省累计完成营业额95.6亿美元,是1979-2000年累计完成营业额的20倍。

国际工程承包业务加快发展。

我省大型骨干外经企业充分发挥在道路、桥梁、水电等方面设计和施工能力强的优势,开拓国际工程承包市场成效显著。

我省对外承包工程扩大到93个国家,在建项目350多个,合同金额超过250亿美元。

对外劳务输出快速增长。

2001-2010年,我省累计外派劳务8.5万人次,相当于1979-2000年外派劳务总数的2.4倍。

已设立14个劳务综合基地,初步建立起劳务培训和输出一条龙服务体系。

外派劳务结构进一步优化,各类中高端技能型劳务输出比例不断增加,外派劳务人员年均收入超过6500美元。

对外直接投资高速增长。

已在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经营机构和创办企业近200家,投资总额达到8亿美元,其中2001-2010年新批境外投资企业和机构185家,协议投资总额6.8亿美元。

我省境外投资逐步由贸易型向生产型转变,由一般加工生产向高新技术研发和境外资源开发领域拓展,由投资经济领域向投资文化领域延伸。

对外援助取得良好效果。

我省依靠教育科技实力和农业优势,承担了国家对外援助项目50个,援助总额达3.7亿元。

实施大量援外培训任务,承担25个技术援助项目,先后派遣农业专家和技术人员160多人,承建的援莫桑比克农业技术示范中心项目顺利实施,进一步密切与受援国的经贸交往与合作。

4.口岸建设取得新进展。

加入世贸组织以来,我省口岸开放和建设步伐明显加快。

口岸布局日趋完善。

2001-2010年,经国务院批准,我省先后开放了宜昌港、荆州港、宜昌三峡机场等3个一类口岸,设立B型保税物流中心1个。

截至目前,我省共有口岸13个,其中水运口岸(武汉、黄石、宜昌、荆州)4个、铁路口岸(江岸、襄阳、十堰、麻城)4个、公路口岸(武汉、襄阳、十堰)3个、航空口岸(武汉天河机场、宜昌三峡机场)2个,初步形成水、铁、公、空和特殊监管区域相互补充的全方位口岸开放格局。

口岸辐射能力不断增强。

“江海直达”航线、国际客运和货运航班开通,武汉成为周边地区集装箱运输集散地和中部地区的国际航空枢纽港。

国际货运直达包机筹备进展顺利,航空物流园区项目已动工建设,电子口岸信息平台完成搭建,具备上线运行条件。

口岸货运量和出入境人数快速增长。

口岸进出口货运量实现跨越式发展,由2001年的85万吨上升到“十一五”时期的2000万吨(2007年)。

2010年,口岸进出口货运量1826.8万吨,国际集装箱运量24.7万标箱,出入境人数34.5万人次。

保税物流成为新亮点。

武汉东西湖保税物流中心运营良好,通关量及征收关税均居全国同类园区前列;

武汉出口加工区海关监管设施进一步完善,保税物流功能全面拓展;

武汉东湖综合保税区建设顺利推进;

集现代化航运物流、综合保税服务、临港产业开发为一体的武汉新港建设启动。

5.对外开放领域扩大。

加入世贸组织以来,我省对外开放呈现出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新格局。

我省建立与国外友好省市(省州)关系,与国外和地区的教育机构签订合作协议,举办文化、教育博览会,外资银行在湖北可经营人民币存款业务,长江证券公司与法国百富勤合资经营投行业务已经起步,沃尔玛、家乐福、麦德龙、百安居等10多家外资零售企业落户湖北,世界上最大的会计师事务所——美国安永在汉挂牌。

2009年,我省在美国设立湖北企业(美国)营销中心,创造产业、企业集群的海外展示模式,促进湖北企业和产品走出国门。

二、主要的经验和教训

入世的十年,是湖北对外贸易发展最快最好的时期之一。

我省对外贸易规模快速增长,结构不断优化。

进出口贸易总额从2001年的35.6亿美元增加到2010年的259.1亿美元,10年增长了6.3倍,年均增幅达到20%以上。

利用外资实现新发展。

十年来,我国平均关税水平从15.3%下降到9.8%,开放了100多个服务贸易部门,将世贸“非歧视”、“透明度”、公平竞争等原则融入经济制度。

我省充分分享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一系列成果,商务工作取得了辉煌成就。

然而,随着融入世界经济程度的日益加深,过去十年间,也存在值得反思的空间和问题:

一是湖北企业在对外贸易中频频遭遇诉讼,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0年,我省累计发生出口反倾销案件79起,进口申诉案件5起,反补贴调查10起,一般保障措施案件7起,特别保障措施调查3起,针对反倾销裁决的司法诉讼案件1起。

涉案国家和地区10个,涉案企业80多家,涉案行业7个,涉案产品21个,从涉案产品看,主要集中于化工、机电、钢铁等具有出口竞争力的产品。

二是在GDP指标的考核下,地方竞赛带来的强烈的外资引入以及投资扩张,导致了粗放性增长模式持续多年,造成了产业链提升缓慢、资源损耗过多、环境压力日趋紧张等弊端。

三是对国际规则处于学习阶段,部分行业和企业还不能熟练运用WTO公平贸易规则,或运用规则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还不强。

遭遇反倾销反补贴调查不应诉,遇到进口产品倾销不申诉,遇到国外贸易壁垒不抗辩的现象仍很普遍,给外贸出口造成了不少损失,部分产业受到了进口产品的不合理冲击,影响了省内相关产业的发展和劳动力就业。

四是我省出口产品大多为技术附加值低的大路货,靠低价来争取市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产品较少也是我省贸易摩擦多发的主要原因。

三、“十二五”湖北在建设开放型经济方面的新思路

(一)切实加快开放型经济发展,在转变方式上下功夫

面对后金融危机时期的机遇和挑战,我们将在发展中求转变,在转变中求发展,突出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实施三个计划。

实施倍增计划:

力争到2015年,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对外投资与合作、引进省外资金年均增长15%,在“十一五”期末的基础上翻一番。

外商直接投资保持稳定增长。

口岸国际集装箱运量、出入境人数年均增长20%。

努力使开放型经济走在中西部地区的前列。

实施“1515”计划:

着眼于发挥我省大农业的优势,在全省培育首批10个农产品出口基地,5个出口过亿美元、10个过5000万美元和50个过1000万美元的农产品出口企业。

实施结构提升计划:

依托我省装备制造、汽车、造船、电子等产业优势,外引内联,培育一批上规模、上层次的机电、高新出口龙头企业和企业集群,打造高端制造业出口基地,力争“十二五”末期我省机电产品出口达到140亿美元,年均增幅超过20%,占全省外贸出口的60%。

推动服务外包基地建设,大力发展文化、中医药、动漫等服务贸易,大力引进软件外包、后台服务等领域高端服务外包项目和领军企业,力争“十二五”时期全省服务外包年均增长20%。

二是用好三大法宝。

即研发创新、品牌建设、营销网络建设。

吸引更多企业入驻“湖北企业(美国)营销中心”,并在非洲、欧盟以及东南亚新建三个营销中心。

努力建设一批全国和国际会展品牌,为我省企业在全球范围扩大和深化合作关系搭建平台。

围绕有关重点行业,扶持建设一批境外营销服务网点。

三是推动三外融合。

加强外经与外贸的互动,鼓励具备条件的企业开展境外投资,建立境外生产基地和营销网络,积极开展对外工程承包,通过对外承包工程带动我省设备和材料出口。

努力吸收外资开展加工贸易,利用境外资金、技术、专利和市场扩大出口,加快形成外资推动外贸、外经带动外贸、外贸促进外资外经的协调发展机制。

(二)积极承接境内外产业转移,在调整结构上下功夫

继续抓好沿海和发达国家产业转移的工作,推动从承接小规模的转移,向承接大规模、产业链条整体转移的转变。

一是突出承接转移重点。

突出抓好重点国别、重点项目的招商引资,积极引导外资投向现代服务业,力争“十二五”末期我省服务业利用外资比重有较大提高。

二是深化区域合作。

加强与中部各省、沿江省市和高铁沿线区域的合作,扩大利用省外资金,推动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利用CEPA机制、ECFA和AFTA协议,深化与港澳台和东盟的经贸交往。

三是创新招商方式。

选聘一批海外“湖北商务代表”,开展委托、代理招商。

开展专项招商、产业招商、园区招商,提高招商引资的关联和扎堆效应;

开展联合招商、网络招商、以商招商,拓宽招商引资的思路和途径。

鼓励和引导外商以并购、增资的形式投资。

(三)大力推进口岸建设,在改善环境上下功夫

以促进投资贸易便利化为重点,推动有竞争力的口岸环境建设。

一是发展保税物流经济。

推进武汉东湖综合保税区及宜昌、襄樊保税物流中心的建设,促进东西湖保税物流中心和武汉出口加工区协同发展。

二是加强口岸设施建设。

推动武汉新港等水运口岸建设,完善铁路、公路、航空口岸建设,加快电子口岸建设,推动形成水、铁、公、空、信相配套,各有侧重,互为促进,布局合理的口岸体系。

三是提高口岸一体化运作效率。

加强与口岸各部门协作,整合口岸资源,推动运输、集散型口岸向综合服务型口岸发展,将武汉打造成为中部进出口货物集散地。

发展“江海直达”、“铁海联运”,推动新开国际航线航班工作,申报开放第五航权。

二〇一一年五月二十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