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在四川时写的诗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875221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8.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杜甫在四川时写的诗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杜甫在四川时写的诗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杜甫在四川时写的诗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杜甫在四川时写的诗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杜甫在四川时写的诗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杜甫在四川时写的诗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杜甫在四川时写的诗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杜甫在四川时写的诗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杜甫在四川时写的诗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杜甫在四川时写的诗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杜甫在四川时写的诗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杜甫在四川时写的诗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杜甫在四川时写的诗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杜甫在四川时写的诗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杜甫在四川时写的诗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杜甫在四川时写的诗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杜甫在四川时写的诗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杜甫在四川时写的诗文档格式.docx

《杜甫在四川时写的诗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杜甫在四川时写的诗文档格式.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杜甫在四川时写的诗文档格式.docx

第二年(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年)的春天,他探访了诸葛武侯祠,写下了这首感人肺腑的千古绝唱。

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

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1]

【注释】

  选自《杜工部集》  

蜀相:

三国时蜀汉丞相,指诸葛亮(孔明)。

丞相祠堂:

即诸葛武侯祠,在现在成都,晋李雄初建。

锦官城:

现四川省成都市。

成都的别名。

森森:

树木茂盛繁密的样子。

自:

空。

三顾:

指刘备三顾茅庐。

顾:

拜访,探望。

频烦:

犹“频繁”,多次。

两朝开济:

指诸葛亮辅助刘备开创帝业,后又辅佐刘禅。

两朝:

刘备、刘禅父子两朝。

开济:

开,开创。

济,扶助。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出师还没有取得最后的胜利就先去世了,常使后世的英雄泪满衣襟。

【译文】

何处去寻找武侯诸葛亮的祠堂?

在成都城外那柏树茂密的地方。

碧草照映台阶呈现自然的春色,树上的黄鹂隔枝空对婉转鸣唱。

定夺天下先主曾三顾茅庐拜访,辅佐两朝开国与继业忠诚满腔。

可惜出师伐魏未捷而病亡军中,长使历代英雄们对此涕泪满裳!

《客至》(761年春,49岁)

【背景】

据黄鹤《黄氏集千家注杜工部诗史补遗》讲,这是761(上元二年)春天,杜甫四十九岁时,在成都草堂所作。

入蜀之初,在杜甫历尽颠沛流离之后,终于结束了长期漂泊的生涯,在成都西郊浣花溪头盖了一座草堂,暂时定居下来了。

诗人在久经离乱,安居成都草堂后不久,客人来访时作了这首诗。

这是一首至情至性的纪事诗,表现出诗人纯朴的性格和好客的心情。

作者自注:

“喜崔明府相过”,可见诗题中的“客”,即指崔明府。

其具体情况不详,杜甫母亲姓崔,有人认为,这位客人可能是他的母姓亲戚。

“明府”,是唐人对县令的尊称。

相“过”,即探望、相访。

客至①

[唐]杜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②。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③。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④。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⑤。

①客至:

客指崔明府,杜甫在题后自注:

“喜 

客至原文

崔明府相过”,明府,县令的美称。

②舍:

指家。

但见:

只见。

此句意为平时交游很少,只有鸥鸟不嫌弃能与之相亲。

  ③蓬门:

用蓬草编成的门户,以示房子的简陋。

④市远:

离市集远。

盘飧(sūn)盘子装的吃的。

兼味:

多种美味佳肴。

无兼味,谦言菜少。

樽:

酒器。

旧醅:

隔年的陈酒。

樽酒句:

古人好饮新酒,杜甫以家贫无新酒感到歉意。

⑤肯:

能否允许,这是向客人征询。

余杯:

余下来的酒。

⑥花径:

长满花草的小路

⑦呼取:

叫,招呼  

【译文】  草堂的南北涨满了春水,只见鸥群日日结队飞来。

老夫不曾为客扫过花径,今天才为您扫,这柴门不曾为客开过,今天为您打开。

离市太远盘中没好菜肴,家底太薄只有陈酒招待。

若肯邀请隔壁的老翁一同对饮,隔着篱笆唤来喝尽余杯!

《春夜喜雨》(761年春,49岁)

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注解】  

好雨:

指春雨,及时的雨。

乃:

就。

发生:

催发植物生长,萌发生长。

潜:

暗暗地,静悄悄地。

润物:

使植物受到雨水的滋养。

野径:

田野间的小路。

俱:

全,都。

江船:

江面上的渔船。

独:

独自,只有。

晓:

早晨。

红湿处:

指带有雨水的红花的地方。

花重(zhong)(第四声):

花因沾着雨水,显得饱满沉重的样子。

故址在今成都市南,亦称锦城。

三国蜀汉管理织锦之官驻此,故名。

后人又用作成都的别称。

也代成都。

【译诗】  

这一场雨就好似选好时候,正当春天万物生长之时就随即降临。

细雨随着春风在夜里悄悄来到,它默默地滋润万物,没有一点声音。

雨夜中,田野间的小路黑茫茫,只有江中渔船上灯火独自明亮着。

要是早晨起来看看,锦官城里该是一片万紫千红吧!

(看看带有雨水的红花之地,就会看到在锦官城里的花因沾上雨水而显得饱满沉重的样子。

【背景】《春夜喜雨》是杜甫在公元761年(唐肃宗上元二年)春天,在成都浣花溪畔的草堂时写的。

此时杜甫因陕西旱灾来到四川定居成都已两年。

他亲自耕作,种菜养花,与农民交往,因而对春雨之情很深,写下了这首诗描写春夜降雨、润泽万物的美景,抒发了诗人的喜悦之情。

文章中虽没有一个喜字,但四处洋溢着作者的喜。

春夜喜雨》抒发诗人对春夜细雨的无私奉献品质的喜爱赞美之情。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761年秋,49岁)

八月秋高

(1)风怒号

(2),卷我屋上三重茅(3)。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4)长(5)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6)。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7)。

公然抱茅入竹去(8),唇焦口燥呼不得(9),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10)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11)。

布衾(12)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13)。

床头屋漏无干处(14),雨脚如麻(15)未断绝。

自经丧乱(16)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17)!

安得(18)广厦(19)千万间,大庇(20)天下寒士(21)俱欢颜!

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

何时眼前突兀(22)见(23)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0)诗中的茅屋指:

草堂  

(1)秋高:

秋深。

(2)号:

号叫  

(3)三重(chó

ng)茅:

几层茅草。

三,表示多。

(4)挂罥(juà

n):

挂着,挂住,缠绕。

罥,挂。

(5)长:

高  

(6)沉塘坳(à

o):

沉到池塘水中。

塘坳,低洼积水的地方(即池塘)。

坳,水边低地  

(7)忍能对面为盗贼:

竟忍心这样当面做“贼”。

能,如此,这样。

对面,当面。

为,做。

(8)入竹去:

进入竹林  

(9)呼不得:

喝止不住。

(10)俄顷(qǐng):

不久,一会儿,顷刻之间。

(11)秋天漠漠向昏黑(hēi)(也有版本作"

”):

指秋季的天空浓云密布,一下子就昏暗下来了。

漠漠,阴沉迷蒙的样子。

向,渐近。

(12)布衾(qīn):

棉被。

(13)娇儿恶卧踏里裂:

指儿子睡觉时双脚乱蹬,把被里都蹬坏了。

恶卧,睡相不好。

(14)床头屋漏无干处:

意思是,整个房子都没有干的地方了。

屋漏,指房子西北角,古人在此开天窗,阳光便从此处照射进来。

“床头屋漏”,泛指整个屋子。

(15)雨脚如麻:

形容雨点不间断,向下垂的麻线一样密集。

雨脚:

雨点。

(16)丧(sāng)乱:

战乱,指安史之乱。

(17)何由彻:

意思是,如何才能熬到天亮呢?

彻,通,这里指结束,完结的意思。

(18)安得:

如何能得到。

(19)广厦:

宽敞的大屋。

 

(20)大庇(bì

):

全部遮盖、掩护起来。

庇,遮蔽、掩护。

(21)寒士:

“士”原本指士人,即文化人,但此处是泛指贫寒的士人们。

(22)突兀(wù

高耸的样子,这里用来形容广厦。

(23)见(xià

同“现”,出现。

八月秋深,狂风怒号,(风)卷走了我屋顶上好几层茅草。

茅草乱飞,渡过浣花溪,散落在对岸江边。

飞得高的茅草悬挂在高高的树梢上,飞得低的飘飘洒洒沉落到低洼的水塘里。

南村的一群儿童欺负我年老没力气,(居然)忍心这样当面作贼抢东西,毫无顾忌地抱着茅草跑进竹林去了。

(我喊得)唇焦口燥也没有用处,只好回来,拄着拐杖,自己叹息。

一会儿风停了,天空中乌云黑得像墨,深秋天色灰蒙蒙的,渐渐黑下来。

布被盖了多年,又冷又硬,象铁板似的。

孩子睡相不好,把被里蹬跛了。

一下屋顶漏雨,连床头都没有一点干的地方。

象线条一样的雨点下个没完。

自从战乱以来,睡眠的时间很少,长夜漫漫,屋漏床湿,怎能挨到天亮。

怎么才能得到千万间宽敞高大的房子,普遍地庇覆天下间贫寒的读书人,让他们个个都开颜欢笑,(房子)不为风雨中所动摇,安稳得像山一样。

唉!

什么时候眼前出现这样高耸的房屋,(即使)唯独我的茅屋被吹破,自己受冻而死也甘心!

【体裁】

歌行体

  能唱的诗,本是古代歌曲的一种形式,后成为古体诗歌的一种体裁。

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采用五言、七言、杂言,富于变化。

它的特点是不讲究格律,任由诗人创作兴致所至。

抒发感情,句数多少不限,可以说是句式整齐的“自由体”诗。

但极富韵律,朗朗上口,略求押韵而不无顿句,是古代诗文中极有特色的一类。

759年岁末,杜甫一家辗转流浪到了成都,在成都西郊的浣花溪畔找了一块荒地,盖了一所茅屋,总算暂时结束了颠沛流离的生活,有了一个栖身之所。

茅屋的建造很不容易,事事都需要亲戚朋友的帮助。

但茅屋建造得并不坚固,两年后的一个秋天,一场大风把茅草给卷走了。

杜甫一家只好在风雨淋漓中度过了一个难堪的不眠之夜。

此情此景,杜甫感慨万端,写下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这首不朽的诗篇。

这首诗写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当时安史之乱还未平定。

梓州、阆州流亡: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763年春,51岁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的作品。

此诗作于763年(唐代宗广德元年)春。

当年正月史朝义自缢,他的部将李怀仙斩其首来献,安史之乱结束。

杜甫是一个热爱祖国而又饱经丧乱的诗人,听到这消息,不禁惊喜欲狂,手舞足蹈,冲口唱出这首七律。

全诗八句。

开头写初闻喜讯的惊喜;

后半部分写诗人手舞足蹈做返乡的准备,凸显了急于返回故乡的欢快之情。

全诗情感奔放,处处渗透着“喜”字,痛快淋漓地抒发了作者无限喜悦兴奋的心情。

因此被称为杜甫“生平第一快诗”。

诗的后六句都是对偶,但却明白自然像说话一般,有水到渠成之妙。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⑴

剑外忽传收蓟北⑵,初闻涕泪满衣裳⑶。

却看妻子愁何在⑷,漫卷诗书喜欲狂⑸。

白日放歌须纵酒⑹,青春作伴好还乡⑺。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⑻。

⑴闻:

听见。

官军:

指唐王朝的军队。

收:

收复。

河南河北:

唐代安史之乱时,叛军的根据地。

公元763年被官军收复。

⑵“剑外”句:

这其个字里面便包含着眼泪。

人是远在剑南,消息是来得这样出人意外,而这消息又正是有关整个国家的大喜事,哪能不惊喜掉泪?

称剑南为剑外,犹称湖南为湖外,岭南为岭外,乃唐人习惯语。

剑外:

剑门关以外,这里指四川。

当时杜甫流落在四川。

也做剑南。

蓟北:

河北北部地区。

⑶“初闻”句:

这是痛定思痛、喜极而悲的眼泪。

⑷“却看”句:

这句应结合杜甫一家的经历来理解。

杜甫和他的妻子都是死里逃生吃够了苦的,现在看见妻子无恙(时已迎家来样州),故有“愁何在”的快感。

按白居易《人峡次巴东》诗云:

“不知远郡何时到,犹喜全家去此同。

”又《自咏老身示诸家属》诗云,“家居虽淮落,眷属幸团圆。

”白未经大丧乱,尚且如此,杜甫这时的快感,就更是人情之常了。

却看:

再看。

却:

还,再。

妻子:

妻子和孩子。

愁何在:

哪还有一点的忧伤?

⑸漫卷:

胡乱地卷起(这时还没有刻板的书)。

是说书也无心看了。

杜甫当时大概正在看书,情状逼肖。

喜欲狂:

高兴得简直要发狂(欣喜若狂)。

⑹白日:

表现时光美好。

放歌:

放声高歌。

纵酒:

开怀痛饮。

⑺“青春”句:

春日还乡,一路之上,柳暗花明,山清水秀,毫不寂寞,故曰青春作伴好还乡。

青春:

指明丽的春天。

这里的青春是人格化了的。

刘希夷《出塞》诗:

“晓光随马度,春色伴人归。

”此以下三句皆预拟将来的话。

⑻“即从”二句:

写还乡所采取的路线。

即,是即刻。

峡险而狭,故曰穿,出峡水顺而易,故曰下,由襄阳往洛阳,又要换陆路,故用向字。

人还在梓州,心已飞向家园,想见杜甫那时的喜悦。

杜甫自注:

“余有田园在东京(洛阳)。

”——浦注:

“八句诗,其疾如飞,题事只一句,涂俱写情。

生平第一首快诗也,”——按《太平御览》卷六五引《三巴记》云:

“阎、白二水合流,自汉中至始宁城下,人武陵,曲折三曲,有如巴字,亦曰巴江,经峻峡中,谓之巴峡。

”阆、白二水,即嘉陵江上游,杜诗巴峡,盖指此。

若长江中巴东三峡之巴峡,乃在巫峡之东,杜时在梓州,不得云“从巴峡穿巫峡”,注解多误。

巫峡:

长江三峡之一,因穿过巫山得名。

襄阳:

今属湖北。

洛阳:

今属河南。

[2] 

【韵译】  

剑门关外忽然听说官军收复蓟北,  

乍听到止不住的泪水洒满了衣裳。

 

回头看妻儿的愁容不知去了何方,  

胡乱收拾着诗书不由得欣喜若狂。

白日里引吭高歌呵且须纵情饮酒,  

春光正好伴我返回那久别的故乡。

立即动身穿过了巴峡再穿过巫峡,  

然后经过襄阳再转向那东都洛阳。

再返草堂:

《绝句》(764年春52岁)

公元762年,成都尹严武入朝,蜀中发生动乱,杜甫一度避往夔州,翌年安史之乱平定,再过一年,严武还镇成都。

杜甫得知这位故人的消息,也跟着回到成都草堂。

这时他的心情特别好,面对这生气勃勃的景象,情不自禁,写下了这一组即景小诗。

兴到笔随,事先既未拟题,诗成后也不打算拟题,干脆以“绝句”为题。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离开草堂:

《旅夜书怀》(765年夏,53岁)

764年春天,杜甫携家人再次回到成都,给严武做节度参谋,生活暂时安定下来。

但不料,第二年严武忽然去世,他不得不再次离开成都草堂,乘舟东下,在岷江、长江一带飘泊。

这首诗是杜甫乘舟行经渝州、忠州时写下的。

旅夜书怀

细草微风岸,危樯

(1)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

(2),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3),官应(4)老病休。

飘飘(5)何所似?

天地一沙鸥。

(1)危樯:

高高的桅杆。

  独夜舟:

孤零零的一只船在江上过夜。

(2)平野阔:

原野显得格外广阔。

(3)著:

著名。

(4)应:

认为是、是  

(5)飘飘:

随处飘泊,无依无靠。

微风吹拂着江岸的细草,那立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在夜里孤独地停泊着。

星星垂在天边,平野显得宽阔;

月光随波涌动,大江滚滚东流。

名声岂能是因为文章写得好呢?

当官的应当是老了病了才退休啊!

自己到处漂泊像什么呢?

就像天地间的一只孤零零的沙鸥。

夔州期间:

《登高》(767年重阳,55岁)

【背景】:

这首诗是大历二年(767)年杜甫在夔州时所作。

萧瑟的秋天,在诗人的笔下被写得有声有色,而引发出来的感慨更是动人心弦。

这不仅由于写了自然的秋,更由于诗人对人生之秋所描绘的强烈的感情色彩。

颔联状景逼真,是后人传诵的名句。

颈联两句,十四个字包含了多层含意,备述了人生的苦况,更令人寄予强烈的同情。

古人有农历九月九日登高的习俗,这首诗就是唐代宗大历二年(767)的重阳节时诗人登高抒怀之作。

此时杜甫寓居长江畔的夔州(今四川省奉节县),患有严重的肺病,生活也很困顿。

全诗通过对凄清的秋景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年迈多病、感时伤世和寄寓异乡的悲苦。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注解】:

1、渚:

水中的小洲。

2、回:

指鸟盘旋飞翔的样子。

3、百年:

指年暮垂老。

4、苦恨:

非常悔恨。

5、繁:

多。

6、潦倒:

犹言困顿,衰颓。

7、新停:

刚刚停止。

【翻译】

  天高风急,猿啸声声似乎蕴含着无限的悲哀,孤洲沙白,只有沙鸥不时地回旋。

无边无际的落叶纷纷飘坠,奔腾不息的长江滚滚而来。

离家万里,悲叹自己经常漂泊他乡,衰老多病,寒秋中独自登临高台。

世事艰难,可恨秋霜凝染了我的双鬓,穷困潦倒,于是不得不放下这浇愁的酒杯。

编辑本段赏析

初到岳阳《登岳阳楼》(768年冬,56岁)

公元768年(唐代宗大历三年),杜甫由夔州出三峡,暮冬腊月,泊舟岳阳城下,登楼远眺,触景生情,写了这首诗。

登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①,今上岳阳楼②。

吴楚东南坼③,乾坤日夜浮④。

亲朋无一字⑤,老病有孤舟⑥。

戎马关山北⑦,凭轩涕泗流⑧。

【注释】  

①洞庭水:

即洞庭湖。

在今湖南北部,长江南岸,是我国第二淡水湖。

②岳阳楼:

在今湖南省岳阳市,下临洞庭湖,为游览胜地。

③吴楚:

春秋时二国名,其地略在今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一带。

④坼(chè

分裂,这里引申为划分。

这句是说:

辽阔的吴楚两地被洞庭湖一水分割。

乾坤(qiá

nkūn)日月(一作“夜”)浮:

日月星辰和大地昼夜都飘浮在洞庭湖上。

据《水经注》卷三十八:

“湖水广圆五百余里,日月出没于其中。

”乾坤:

原指天地。

此指日月。

⑤无一字:

音讯全无。

字:

这里指书信。

⑥老病:

杜甫时年五十七岁,身患肺病,风痹,右耳已聋。

有孤舟:

唯有孤舟一叶飘零无定。

诗人晚年是在小船上度过的。

这句写的是杜甫生活的实况。

⑦戎(ró

ng)马关山北:

北方边关战事又起。

当时吐蕃侵扰宁夏灵武、陕西邠(bīn)州一带,朝廷震动,匆忙调兵抗敌。

戎马:

战争。

这年秋冬,吐蕃又侵扰陇右、关中一带。

⑧凭轩:

倚着楼窗。

涕泗流:

眼泪禁不住地流淌。

涕泗:

眼泪肆意地(流淌)。

【译文】  

很早听过名扬海内的洞庭湖,今日有幸登上湖边的岳阳楼。

洞庭湖把我国东南之地划分为吴、楚两部分,日月全映在湖面上。

漂泊江湖的亲戚朋友故旧不寄一封信,年老多病只有孤零零的一只船伴随自己。

关山以北战争烽火仍未止息,倚窗遥望胸怀国家涕泪交流。

[2]

【叹】

杜甫一生怀着建功立言的雄心抱负爱国爱民,对不公正之事总是直言不讳,这样的人在官场上往往很难生存下去,加之时局动荡,杜甫的人生理想经历着不断破灭的悲壮历程。

在成都草堂获得的几年难得的宁静,也因为现实的残酷而不断遭到威胁。

最终在好友的去世下,不得不选择再次离开这片安逸之地,乘船东下,在长江沿岸长年漂泊,最终病死在湖南的湘江上。

这场生命的捉弄,就像是上天开的一个玩笑,只是这个玩笑开得有点稍显沉重。

上天让他离为官的梦想越来越远,却冥冥中让他成为了中国甚至世界上最富盛名的伟大诗人,这不能不令人感叹不已。

而且,上天似乎对开这种玩笑有点乐此不疲。

中国历代诗人名家中,有多少是因为郁郁不得志而最终成就了文艺上的辉煌名誉的。

虽然,我们不能肯定的说,苦难就是创作的源泉。

但是梦想与现实的矛盾,却总是出现在古今中外的伟大创作中。

可又有多少人能够真正看透这玩笑背后的深刻寓意呢?

杜甫的一生,可悲可叹,其诗文,却经久不衰。

透过这些或恬静或悲壮或凄凉或孤独的文字,我们能够理解一个人的命运,理解一个时代的命运,理解一种寄望与无奈的情愫,也理解了诗,理解了文学的价值。

(2011年8月28日·

成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