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西城高三一模物理及参考答案4.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876441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09.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西城高三一模物理及参考答案4.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北京西城高三一模物理及参考答案4.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北京西城高三一模物理及参考答案4.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北京西城高三一模物理及参考答案4.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北京西城高三一模物理及参考答案4.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北京西城高三一模物理及参考答案4.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北京西城高三一模物理及参考答案4.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北京西城高三一模物理及参考答案4.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北京西城高三一模物理及参考答案4.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北京西城高三一模物理及参考答案4.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北京西城高三一模物理及参考答案4.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北京西城高三一模物理及参考答案4.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西城高三一模物理及参考答案4.docx

《北京西城高三一模物理及参考答案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西城高三一模物理及参考答案4.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北京西城高三一模物理及参考答案4.docx

北京西城高三一模物理及参考答案4

2018年西城区高三统一测试

理科综合--物理部分

13.关于两个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两分子处于平衡位置时,分子间没有引力和斥力

B.两分子处于平衡位置时,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大小相等

C.两分子间距离减小时,分子间的引力增大斥力减小

D.两分子间距离增大时,分子间的引力减小斥力增大

14.下列核反应方程中,属于β衰变的是

A.

B.

C.

D.

15.如图所示为某一单摆的振动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单摆的振幅为2cm

B.单摆的周期为2s

C.t=1s时摆球所受的回复力最大

D.t=2s时摆球的速度为0

16.α粒子和质子在同一点由静止出发,经过相同的加速电场后,进入同一匀强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

已知α粒子和质子的质量之比mα∶mH=4∶1,电荷量之比qα∶qH=2∶1。

则它们在磁场中做圆周运动的周期之比Tα∶TH为

A.1∶4B.4∶1C.2∶1D.1∶2

17.2016年9月15日,我国发射了空间实验室“天宫二号”。

它的初始轨道为椭圆轨道,近地点M和远地点N的高度分别为200km和350km,如图所示。

关于“天宫二号”在该椭圆轨道上的运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M点的速度小于在N点的速度

B.在M点的加速度大于在N点的加速度

C.在M点的机械能大于在N点的机械能

D.从M点运动到N点的过程中引力始终做正功

18.2016年9月25日,被誉为“中国天眼”的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简称FAST)在贵州省平塘县落成启用,开始接收来自宇宙深处的电磁波。

中国天眼的存在,使得深空通讯能力延伸至太阳系外缘行星,对探索宇宙的起源和地外文明具有重要意义。

如果为天眼配备一部发射功率为百万瓦级(106W)的发射机,其发射的无线电波波长为126厘米。

那么该发射机每秒钟发射的光子数量的数量级约为(取真空光速c=3108m/s,普朗克常量h=1034J∙s)

A.1023B.1027C.1031D.1035

19.图1和图2是教材中演示电感器对交变电流的阻碍作用的两个电路图。

把带铁芯的线圈L与小灯泡串联起来,先把它们接到直流电源上,如图1所示,再把它们接到交流电源上,如图2所示。

取直流电源的电压与交流电压的有效值相等,观察比较两种情况下电路稳定时灯泡的亮度。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接交流时灯泡更亮些

I

A

B

发射器

反光镜2

反光镜1

探测器

分束镜

S2

S1

S1

S2

S

S1S2

B.接直流和接交流灯泡一样亮

C.线圈对直流和交流的阻碍作用相同

D.线圈对交流的阻碍作用更大

20.201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了三位美国科学家,以表

彰他们为发现引力波所作的贡献。

引力波被认为是时

空弯曲的一种效应,物体加速运动时会给宇宙时空带

来扰动,这种扰动会以光速向外传播能量。

如图为科

学家们探测引力波的装置示意图,发射器发出的激光

S经半透光分束镜分为相互垂直的两束S1和S2,然后

经过4km长的两臂,在两臂端点处经反射镜反射回来,

S1和S2相遇形成干涉,被探测器接收。

精确调节两

臂,使探测器在无引力波作用时,接收到的信号强度为0。

当有引力波作用时,

两臂长度将因此而发生改变,则接收到的信号强度不为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引力波可以超光速传播

B.引力波不能传播能量

C.探测器接收到的两束波的频率相同

D.无引力波作用时两束激光到探测器的路程差为0

21.(18分)如图1所示,用半径相同的A、B两球的碰撞可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实验时先让质量为m1的A球从斜槽上某一固定位置C由静止开始滚下,进入水平轨道后,从轨道末端水平抛出,落到位于水平地面的复写纸上,在下面的白纸上留下痕迹。

重复上述操作10次,得到10个落点痕迹。

再把质量为m2的B球放在水平轨道末端,让A球仍从位置C由静止滚下,A球和B球碰撞后,分别在白纸上留下各自的落点痕迹,重复操作10次。

M、P、N为三个落点的平均位置,未放B球时,A球的落点是P点,O点是水平轨道末端在记录纸上的竖直投影点,如图2所示。

 

 

(1)在这个实验中,为了尽量减小实验误差,两个小球的质量应满足m1m2(选填“>”或“<”);除了图中器材外,实验室还备有下列器材,完成本实验还必须使用的两种器材是。

A.秒表B.天平C.刻度尺D.打点计时器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如果小球每次从同一位置由静止释放,每次的落点一定是重合的

B.重复操作时发现小球的落点并不重合,说明实验操作中出现了错误

C.用半径尽量小的圆把10个落点圈起来,这个圆的圆心可视为小球落点的平均

位置

D.仅调节斜槽上固定位置C,它的位置越低,线段OP的长度越大

(3)在某次实验中,测量出两个小球的质量m1、m2。

记录的落点平均位置M、N几乎与OP在同一条直线上,测量出三个落点位置与O点距离OM、OP、ON的长度。

在实验误差允许范围内,若满足关系式,则可以认为两球碰撞前后在OP方向上的总动量守恒;若碰撞是弹性碰撞,那么还应满足关系式。

(用测量的量表示)

(4)在OP、OM、ON这三个长度中,与实验所用小球质量无关的是,与实

验所用小球质量有关的是。

O

P

M

N

(5)某同学在做这个实验时,记录下小球三个落点的平均位置M、P、N,如图3所示。

他发现M和N偏离了OP方向。

这位同学猜想两小球碰撞前后在OP方向上依然动

量守恒,请你帮他写出验证这个猜想的办法。

图3

22.(16分)

F

O

B

B

R

A

D

C

如图所示,BCD是半径R=的竖直圆形光滑轨道,D是轨道的最高点,水平面AB与圆轨道在B点相切。

一质量为m=1kg可以看成质点的物体静止于水平面上的A点。

现用F=7N的水平恒力作用在物体上,使它在水平面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当物体到达B点时撤去外力F,之后物体沿BCD轨道运动,物体到达D点时的速度大小vD=4m/s。

已知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取重力加速度g=10m/s²。

求:

(1)在D点轨道对物体的压力大小FN;

(2)物体运动到B点时的速度大小vB;

(3)A与B之间的距离x。

 

23.(18分)2015年4月16日,全球首创超级电容储能式现代电车在中国宁波基地下线,如图1所示。

这种电车没有传统无轨电车的“长辫子”和空中供电网,没有尾气排放,乘客上下车的几十秒内可充满电并行驶几公里,刹车和下坡时可把部分动能转化成电能回收储存再使用。

图1

图2

图3

(1)图2所示为超级电容器充电过程简化电路图,已知充电电源的电动势为E,电路中的电阻为R。

图3是某次充电时电流随时间变化的i-t图像,其中I0、T0均为已知量。

a.类比是一种常用的研究方法,对于直线运动,我们学习了用v-t图像求位移的方法。

请你借鉴此方法,根据图3所示的i-t图像,定性说明如何求电容器充电所获得的电荷量;并求出该次充电结束时电容器所获得的电荷量Q;

b.请你说明在电容器充电的过程中,通过电阻R的电流为什么会逐渐减小;并求

出电容器的电容C。

(2)研究发现,电容器储存的能量表达式为

,其中U为电容器两端所加电压,C为电容器的电容。

设在某一次紧急停车中,在汽车速度迅速减为0的过程中,超级电容器两极间电势差由U1迅速增大到U2。

已知电车及乘客总质量为m,超级电容器的电容为C0,动能转化为电容器储存的电能的效率为η。

求电车刹车前瞬间的速度v0。

24.(20分)物理学是探索自然界最基本、最普遍规律的科学,在不同情景中发生的物理过程往往遵循着相同的规律。

请应用所学的物理知识,思考并解决以下问题。

(1)带电小球B静止在无限大的光滑绝缘水平面上,带同

种电荷的小球A从很远处以初速度v0向B球运动,

A的速度始终沿着两球的连线方向,如图1所示。

图1

球始终未能接触。

AB间的相互作用视为静电作用。

a.从加速度和速度的角度,说明B球在整个过程中的运动情况;

b.已知A、B两球的质量分别为m1和m2,求B球最终的速度大小vB。

(2)光滑的平行金属导轨MN、PQ固定在水平地面上,整个空间存在竖直向下的匀强磁场,两根相同的金属棒ab和cd垂直放置在导轨上,如图2所示。

开始时cd棒静止,ab棒以初速度v0沿导轨向右运动。

随后cd棒也运动起来,两棒始终未能相碰,忽略金属棒中感应电流产生的磁场。

a.已知两根金属棒的质量均为m,求cd棒最终获得的动能Ek;

b.图3是图2的俯视图。

请在图3中画出ab、cd棒在达到最终状态之前,棒内自由电子所受洛伦兹力的示意图;并从微观的角度,通过计算分析说明,在很短的时间△t内,ab棒减少的动能是否等于cd棒增加的动能。

西城区高三统一测试

物理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3.B14.A15.C

16.C17.B18.C19.D20.C

21.(18分)【

(1)~(4)每空2分,(5)4分。

(1)>,BC

(2)C

(3)m1·OP=m1·OM+m2·ON,m1·OP2=m1·OM2+m2·ON2

(4)OP,OM和ON

(5)

N′

连接OP、OM、ON,作出M、N在OP方向上的投影点M′、N′,如图所示。

分别测量出OP、OM′、ON′的长度。

若在实验误差允许范围内,满足关系式

m1·OP=m1·OM′+m2·ON′,则可以认为两小球碰撞前后在OP方向上动量守恒。

22.(16分)

(1)(5分)在D点,物体受力如图1所示

FN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图1

代入数据解得FN=30N

(2)(5分)物体从B到D,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

      

代入数据解得 

(3)(6分)物体从A到B,受力如图2所示,根据动能定理

mg

 

 f=μmg

代入数据解得 x=4m   

 

23.(18分)

(1)a.(6分)电容器充电所获得的电荷量等于i-t图线和横、纵轴所围的面积。

图2中每一小格的面积为

图线下约22小格,面积为S=22S0

所以电容器所获得的电量

(说明:

21、22、23格均给分)

b.(6分)电容器充电时,通过R的电流

,U为电容器两端的电压,

随着电容器上电荷量的增大,U也增大,所以电流i减小。

充电结束时,电容器两端电压等于电源的电动势,即E=U

根据电容的定义

解得电容

(2)(6分)根据能量守恒定律

解得电车刹车前瞬间的速度

24.(20分)

(1)a.(3分)B球做加速度先增大后减小的加速运动,最后匀速。

b.(5分)以A、B球为研究对象,系统所受的合外力为零

根据动量守恒定律m1v0=m1vA+m2vB

由于只有系统内的电场力做功,所以系统的动能和电势能的总和保持不变,初始状态和最后状态两球的距离都很大,可以认为系统的初、末电势能为零。

由能量守恒

m1v02=

m1vA2+

m2vB2

联立以上两式解得vB=

(2)a.(3分)以两根金属棒为研究对象,系统所受的合外力为零,最后以共同的速度v向前运动,根据动量守恒定律mv0=2mv

cd棒最终获得的动能

b.(9分)两根棒内自由电子所受洛伦兹力如图所示

 

方法一:

设自由电子的电荷量为e,在两棒达到最终状态之前某时刻,ab棒的速度为v1,cd棒的速度为v2,自由电子沿两根棒定向移动的速率为

,在很短的时间

内,

ab棒中自由电子受到的垂直于棒方向的洛伦兹力f2

f2对电子做负功

cd棒中自由电子受到的垂直于棒方向的洛伦兹力f2′

f2′对电子做正功

因为v1>v2,所以

+

<0,宏观上表现为安培力对两棒组成的系统做负功,

使系统总动能减小,即ab棒减少的动能大于cd棒增加的动能。

方法二:

设自由电子的电荷量为e,在两棒达到最终状态之前某时刻,自由电子沿ab棒定向移动的速率为

在很短的时间

内,电子在棒中定向运动,与金属离子发生碰撞,受到阻力。

设电子受到的平均阻力为

,在很短的时间

内,阻力对电子做负功

,宏观上表现为电路产生了焦耳热。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两棒组成的系统总动能减小,即ab棒减少的动能大于cd棒增加的动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