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13.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877256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0.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材料1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材料1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材料1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材料1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材料13.docx

《材料1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材料13.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材料13.docx

材料13

浅谈巡逻队员如何开展夜间巡查工作

xiaodiemeng2011/10/3115:

12:

32收藏

分享 >

11457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治安问题已经引起广大人民群众的广泛关注和重视,其中夜间违法犯罪活动在治安问题中又显得尤为突出。

自古有“风高助贼胆,夜黑好越货”的说法,黑暗似乎是违法犯罪最好的掩体。

特别是夏天,城关夜间的抢劫、抢夺、盗窃、伤害等违法犯罪时有发生,夜间治安防控已成为防控难题。

要遏制夜间违法犯罪的高发态势,做好夜间防控工作,需要各警种的共同努力。

巡特警作为一支重要的治安防控力量,打击夜间违法犯罪责无旁贷。

但要充分发挥巡特警的职能作用,提高工作绩效,就必须根据夜间违法犯罪特点不断摸索和探讨新情况,研究新方法,因势利导开展工作。

笔者就夜间犯罪的特点和夜间防控的对策及方法谈一些粗浅的认识和建议。

一、夜间违法犯罪的特点

(一)嫌疑人作案后易躲藏,易逃窜

由于夜间的特定环境,嫌疑人作案后能迅速逃入黑暗区域躲藏或逃逸,容易找到藏身之处,从而给追捕或搜查增加很大难度。

尤其在周末、节假日的夜晚,街上群众较多,嫌疑人作案后如混入熙熙攘攘的人群便可逃之夭夭,不易被发现,即使队员发现后也有较大的抓捕难度。

(二)暴力性较强

夜间违法犯罪除盗窃外,主要是抢劫、抢夺、聚众斗殴、持械斗殴等,这些犯罪都具有一定的暴力性,加之天黑易躲藏、易逃窜等原因,嫌疑人实施犯罪往往肆无忌惮,不择手段,动辄就伤人。

(三)违法犯罪侵害对象相对集中

夜间犯罪,特别是夜间侵财性犯罪的受害人中大部分是妇女、学生和年龄较大的人,这些人的共同点就是身体对抗性差。

大部分妇女习惯把手机、现金等放入一个提包内,这样导致嫌疑人发现目标快,容易得手。

(四)呈组织化、智能化发展,流窜性增强

盗窃、抢夺、抢劫等违法犯罪活动组织性、智能性增强,结伙作案,分工明确,盗、运、销一条龙现象凸显,作案手法多变,作案工具不断改进,甚至借助一些专业技术和现代化工具实施犯罪,(兰山区为例)如液压助力钳、破窗锤、“万能钥匙”甚至于专业开锁技术等,使违法犯罪更容易得逞。

由于交通发达,城区流动人口增多等因素,使罪犯流窜性增强,目前在城区抓获的抢夺、抢劫、盗窃违法嫌疑人中有很大部分来自农村或其它区县,并有不少是惯犯、屡犯。

二、防控的对策和方法

(一)把握规律,注意四个重点时段

1、19:

00——21:

00。

该时段是晚餐时间,人们在酒店、宾馆内就餐时,通常把电瓶车、摩托车、小汽车等交通工具随意停放在酒店、宾馆的门口或路边,在没有专人看管的情况下,极易发生电瓶车、摩托车被盗或者小汽车砸窗盗窃现象。

2、21:

00——22:

00。

该时段各学校的学生下晚自习回家,违法犯罪分子针对学生身体对抗性弱,社会经验少,防范意识差等弱点而对学生下手,易发生侵害(抢夺、抢劫、敲诈)学生或学生之间的斗殴案(事)件,地点主要集中在学校周边和学生回家路经的背街小巷。

3、22:

30——凌晨0时左右。

该时段群众娱乐、宵夜后回家,易发生抢劫、抢夺、酒后斗殴等案件。

抢劫、抢夺案件一般针对独自携包行走或者虽结伴行走但人数少的女性,地点主要集中在酒吧、茶楼、舞厅、练歌房附近和路灯昏暗处或街巷交汇处。

4、凌晨3:

00——5:

00。

该时段即便是习惯晚睡的人也已睡熟,而早起的还没有起床,正当夜深人静之时,嫌疑人在该时段作案受干扰的因素相对较少,因此是盗窃案件的高发时段,主要形式有入室盗窃、盗窃机动车、建筑工地材料等,由盗窃行为转化成抢劫杀人犯罪的情形也可能有发生。

作案地点主要选择在无保安人员的居民楼、城郊出租屋、停车场、商贸城和建筑工地等。

5、冬季早晨6:

30——7:

30。

该时段在冬季还没有天亮,但很多卖菜的和经营早点的小商小贩们在这个时段就开始上街了,所以该时段违法犯罪的主要侵害对象也是这些小商小贩们,抢劫抢夺他们的随身钱物等,作案地点主要选择在城乡结合部的道路和路灯昏暗处。

这五个时段属案件高发时段,巡逻人员思想上要高度重视,并结合季节、天气、流动人口等因素,注意把握发案的时间规律,加大巡逻密度,提醒相关单位和人员加强安全防范,并注意对可疑人员的盘问和检查。

在勤务部署上要合理安排,科学配置警力,做到重点时段重点投入。

(二)突出重点,密切关注六类区域

夜间犯罪侵害对象和案发地点相对集中,同一地点多次发案的情况比较常见,所以,守住几个重点区域对治安防控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1、娱乐场所(练歌房、酒吧、茶楼、舞厅等)集中地;2、学校(主要是中学)附近;3、路灯昏暗地带;4、街巷(尤其是街道旁有四通八达的小巷的地方)交汇处;5、保安不到位(没有专业的保安或者人数相对少)的建筑工地附近;6、夜间停车场所(主要是一些无人看守的路边、小区停车地点)。

上述地点,如酒吧、舞厅、练歌房附近,夜间社会活动相对频繁,易发生打架斗殴等案件;路灯昏暗处,地理位置相对隐蔽,易发生抢案;街巷交汇处,方便违法犯罪嫌疑人逃逸,也是双抢案件的高发地段;学校附近,被侵害目标相对较多,是打架斗殴、抢劫、抢夺等案件的高发地段。

这些地方的交汇地带更是防控重点,安排勤务应该具备侧重性,特别是在重点时段,对上述区域应加强巡逻、盘查和布控。

(三)注重基础,做到“三个接触”

要做好夜间巡查工作,必须依赖于扎实的基础工作,在警力有限的情况下,如何发挥无穷的民力是关键,同时要结合日常信息,研判工作方式、方法,总结工作经验,夯实巡逻勤务基础。

为此,在做好夜间勤务的同时要加强走访,做到“三个接触”:

一是接触出租车驾驶员。

二是接触小区物业管理人员。

三是接触单位巡逻队(如保卫人员等)。

通过接触,一方面相互交流信息,宣传治安防范知识,预防违法犯罪;另一方面密切警民关系,可以增强治安防范力量。

(四)增强敏锐性,盯住“四种人”

巡逻队员的敏锐性对预防和发现犯罪有致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巡逻队员必须保持较强的敏锐性,尤其注意盯住四种不稳定人群:

1、在商铺、居民楼、停车场附近逗留的人,该种人很可能伺机作案或在把风放哨;2、在街面、河道、公园闲逛的人,该种人如是青年男子,有可能伺机作案或临时起意而顺手牵羊,如是情侣或者女性则可能被侵害;3、酒后精神亢奋或神智不清的人,该种人可能伤害他人或破坏公共设施;4、深夜携物外出,骑车外出者,该种人可能是作案后准备逃逸或者销赃者。

这“四种人”一是可能成为或已经成为违法犯罪嫌疑人,二是可能成为违法犯罪的侵害对象。

所以一旦发现要密切关注,择时仔细盘问和检查,这对预防或发现违法犯罪有很好的作用。

(五)合理配置警力,切实做好“五个结合”

警力的合理配置对调动队员工作积极性,充分发挥警力的效用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配置警力应该首先要避免队员忙闲不均,要科学分配工作任务。

并以当前的治安状况和警情研判结果为基础,准确把握违法犯罪规律,坚持警力跟着警情走的原则。

在警力相对短缺的情况下,可实行弹性工作制,警力向夜间适当倾斜。

在违法犯罪高发期、低发期要配置与治安状况和形势相适应的警力资源,做到高发高配,低发低配,这样即可起到预防和打击违法犯罪的作用,又可避免警力资源的浪费。

在合理配置警力的前提下,队员要强化工作责任心,做好“五个结合”:

一是车巡、步巡相结合。

夜间在做好车巡的同时,也要坚持步巡,夜间巡逻不能走马观花,而要下马看花,尤其对一些行为、衣着、关系、状态有疑点的人员一定要下车了解清楚,必要时进行盘查。

对于一些巷道、市场、停车场等特定场所,单一的车巡方式,其辐射面有限,防控作用也不明显,而步巡可以弥补其不足。

且车巡与步巡相结合,一定程度上可以消除疲劳,提高工作质量。

二是巡逻与蹲守相结合。

在盗窃机动车,抢劫等案件高发期,公安机关在打击时经常出现“慢一拍”的问题。

要解决此种问题,不妨采用守株待兔的方法。

可以通过在部分区域开展密集巡逻,尽量使犯罪趋于集中,然后蹲守在易被侵害目标附近,选择时机捕现,这样可以起到即打击又预防的作用。

三是设卡定点盘查与随机盘查相结合。

二者对于发现和预防犯罪都有很好的作用。

选择适当的时间地点设卡,对犯罪的流窜和嫌疑人逃逸、销赃等能起到很好的遏制和防控作用,但因为警力有限,在没有特殊和专项行动的情况下,不可能在防区的各个进出口都设防,违法犯罪分子会选择防控薄弱点进入或逃窜。

因此随机盘查也是必要的且更具灵活性,在适当的时段采取逢人必查,逢车必查的方法,能起到很好的防控作用。

四是公开(着装)与秘密(便衣)相结合。

着装、开警车、亮警灯公开巡逻,对于预防犯罪,增加群众安全感有很好的作用,但同时也容易打草惊蛇,被违法犯罪分子过早察觉,一定程度上不利于打击违法犯罪,尤其对于一些惯犯,其违法犯罪经验老道,对巡警工作方式有一定了解,因此在某些情况下,采用便衣秘密打击,效果会更好。

五是劳逸结合。

巡警工作夜以继日,夜班巡逻工作更是通宵达旦,强度大,很辛苦,因此巡逻民警夜间工作必须严格遵循警情主导警务的原则,根据指挥中心的警情研判,合理安排勤务,合理投入精力,做到“钢要加在刀刃上”,避免警力和民警精力上的浪费或因精力透支而产生消极厌战情绪,如果过分透支队员精力,则不利于工作持续开展和队伍发展。

因此,要根据案发规律和工作要求等因素合理安排和调整休息时间,为更好地开展工作储备足够的力量。

最后,恰当的工作方法对工作绩效有很好的促进作用,但是好的工作方法还要依赖于好的工作态度和工作激情,就像好的工作态度和工作激情也需要好的工作方法一样,二者唯有互相配合,相互补充才能发挥强大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