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勘报告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877997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1.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勘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地勘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地勘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地勘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地勘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地勘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地勘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地勘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地勘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勘报告文档格式.docx

《地勘报告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勘报告文档格式.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地勘报告文档格式.docx

1.3勘察依据

本次勘察遵循以下规范标准:

《勘察合同》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J25--90)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

《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

1.4勘察方案及完成工作量

1.4.1勘察等级

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拟建建筑物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丙级;

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拟建建筑物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

按《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J25-90)第3.1.1条,根据建筑物的重要性、地基受水浸湿可能性的大小和在使用上对不均匀沉降限制的严格程度,确定拟建建筑物为丙类建筑;

依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第3.1.1条至3.1.4条,建筑物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三级,场地等级为三级,地基土等级为二级,综合确定本次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乙级。

1.4.2勘察方案

本次勘察采用钻孔与人工取土探井相结合,并进行野外原位测试及室内土工试验。

1.4.2.1勘探及取样

钻孔钻探采用SH--30型钻机锤击钻进,敞口薄壁取土器取样,取样间距1.0m~2.0m。

探井采用人工挖掘的方法,井壁刻槽法取样,取样间距1.0m。

1.4.2.2原位测试

采用自动落锤装置击打标准贯入器或动力触探头的标准贯入试验或动力触探试验,测试间距1.0m。

标准贯入试验或动力触探试验严格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第10.4节、10.5节进行。

1.4.2.3室内试验

钻孔原状样做常规试验;

探井样除做常规试验外,还需要做湿陷性试验;

扰动样做筛分试验。

各项试验严格按《土工试验方法标准》进行。

1.4.3勘察工作布置及工作量

根据勘察等级及有关规范要求,本次勘察勘探点按建筑物周边布置,勘探点间距控制在15~30m,勘探深度以控制地基主要持力层及变形验算深度为宜。

本次勘察共布置勘探点9个,其中:

鉴别孔3个,取土钻孔2个,标贯或动探孔2个,取土试样探井2个;

累计勘探深度97.8m,标准贯入试验点13点次,动探4点次,取原状土样23件,扰动土样2件。

(参见附表《勘探点一览表》)

1.5勘察进程

外业工作于2004年7月27日~7月31日完成。

室内试验工作于2004年8月6日结束,内业资料整理于2004年8月8日完成,8月10日提交勘察报告。

2.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2.1位置、地形、地貌

场地位于离石城区桥头街西侧,原农业局住宅小区院内,场地东临桥头街,西与吕梁民政局宿舍和吕梁艺校紧邻,北与吕梁农行办公楼一墙之隔,南部为农业局三层住宅楼。

场地内原有两栋三层住宅楼,勘察期间均未拆除。

场地目前地形平坦开阔,无不良地质现象存在,地形建筑条件较好。

地貌单元属山间河谷地带离石北川河东岸Ⅱ级阶地。

属侵蚀堆积冲洪积地貌单元。

2.2地层时代、成因及构成

据钻探揭露资料,结合区域地质调查分析认为,该场地地层主要由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成因的湿陷性黄土、粉土及卵石组成,上部覆盖有一层人工杂填土、素填土,按岩土分类自上而下分述如下:

1-1层人工素填土(Q42ml):

褐黄色,结构松散,稍湿,以粉土为主,含云母、煤屑、砂粒、白灰;

摇振反应慢,无光泽,干强度低,低韧性;

为高压缩性土,标贯击数1击。

层底埋深1.0~2.3m,平均厚度1.5m。

①-2层人工杂填土(Q42ml):

杂色,土层结构松散,以生活垃圾为主,拌有建筑垃圾,为高压缩性土。

层底埋深1.0~3.4m,平均厚度1.5m,局部(K4)分布厚度较大,据调查为一古井。

②湿陷性黄土(Q42al+pl):

黃褐色,呈硬塑,稍湿,稍密,肉眼可见大孔隙及植物根、虫孔,以粉土为主,含云母、煤屑、砂粒、铁质结核;

摇振反应中等,无光泽,干强度及韧性低,土质较均匀;

压缩系数a0.1~0.2平均值0.448Mpa-1,为中~高压缩性土;

标贯锤击数平均值修正值为3.7击;

层底埋深6.0m,层厚2.6~5.0m,平均厚度4.34m。

③层粉土层(Q42al+pl):

黃色~黃褐色,呈可塑~软塑状,湿~很湿;

压缩系数a0.1~0.2平均值为0.25Mpa-1,为中等压缩性土;

标贯锤击数平均值修正值为4.1击;

层底埋深8.3~9.3m,层厚2.3m~3.3m,平均厚度2.62m。

④层卵石层(Q42al+pl):

杂色,稍密~中密,稍湿~湿,级配较好,磨圆度好,母岩以石灰岩、白云岩、花岗岩为主,以砾砂、中粗砂及少量粉土充填。

为低压缩性土,动探击数修正值为35~46击,本次勘察未揭穿,最大揭露厚度2.1m。

本层中局部分布有薄层粉砂夹层,层底埋深9.5~10.1m,层厚约0.4m,以粉砂为主,含粉土,很湿,结构较松散。

各土层之间相互接触关系及分布厚度参见《工程地质剖面图》、《地层统计表》。

2.3场地地下水

勘探深度内未见地下水。

可不考虑地下水对建筑物的腐蚀性影响。

根据区域地质调查及场地周围已有勘察资料,结合场地环境类型为Ⅲ类,综合分析认为:

可不考虑场地地基土对建筑物的腐蚀性影响。

2.4地基土物理力学性质指标

详见附表《土工试验成果总表》

3.场地岩土工程特性评价

3.1岩土工程参数与选用

3.1.1试验参数的可靠性

本次勘察采用探井人工刻槽取样,符合Ⅰ级土样要求,钻孔取样有一定扰动,质量等级接近为Ⅱ级,对卵石取扰动土样。

野外原位测试严格按有关规范要求操作。

室内试验及标贯试验数据可靠。

试验数据离散性不大。

3.1.2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统计

3.1.2.1统计原则及方法

按照《岩土工程勘察规范》14.2.1、14.2.2、14.2.3、14.2.4,按以下方法进行统计:

(1)沉积年代相同及具有相同工程特性的指标做为同一统计子样进行统计;

(2)第②、③层土分别以探井、钻孔岩土参数进行统计;

(3)统计频数≥6时,提供范围值、平均值、标准差、变异系数,并给出岩土参数的标准值,其计算公式如下:

φk=γsφm

γs=1±

{1.704/√n+4.678/n2}δ

当统计频数为4∽5时只提供范围值、平均值。

(4)标贯或动探指标以每层各试验击数为子样按上述方法进行统计。

3.1.2.2统计指标应用原则

第②、③层土可按不利组合采用探井岩土参数统计值。

3.1.2.3各层土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统计

详见附表《物理力学指标统计表》、《标准贯入试验成果表》。

3.2地基土均匀性评价

场地内地层分布基本均匀,层厚稳定,层面坡度在基础宽度方向上不大于10%,故场地地基土属均匀地基。

3.3地基土压缩性评价

第①-1、①-2层人工填土结构松散,为高压缩性土;

第②层湿陷性黄土a1-2为0.448Mpa-1,为中高压缩性土;

第③层粉土a1-2为0.25Mpa-1,为中压缩性土;

④层卵石层结构稍密~中密,为低压缩性土。

3.4地基土湿陷性评价

按照《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结合区域地质调查结果,经计算判定:

本场地为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地基土湿陷等级综合评定为

级(轻微),计算结果详见附表《黄土湿陷量计算表》。

3.5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的确定

根据标贯击数、土性指标,结合当地经验,综合确定各土层承载力特征值建议值如下

①-1层人工素填土fak=80Kpa

①-2层人工杂填土fak=75Kpa

层湿陷性黄土fak=110Kpa

③层粉土  fak=135Kpa

④层卵石 fak=280Kpa

3.6场地稳定性和适宜性评价

3.6.1场地地震效应评价

3.6.1.1抗震设防烈度

根据GB50011—2001规范附录A,离石城区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0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三组。

3.6.1.2地基土类型及场地类别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11---2001表4.1.3,结合野外钻探地基土状态,估算各层土剪切波速如下:

1层人工填土V=90m/s软弱土

2层湿陷性黄土V=150m/s中软土

3层粉土fak<

200KPV=150m/s中软土

4层卵石稍密~中密V=380m/s中硬土

以K1孔计算,地基土等效剪切波速Vs为215.1m/s,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场地覆盖层厚度大于3m,小于50m,确定本建筑场地类别为Ⅱ类。

3.6.1.3、场地抗震地段划分

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第4.1.1条及其条文说明,该场地地形平坦,地基土为软弱土~中硬土,且未发现不良地质现象存在,为可进行建设的一般场地。

3.6.2场地稳定性和适宜性

拟建场地无不良地质现象存在,地基土不会发生液化和震陷,无空洞,综合分析认为场地稳定性良好,适宜本工程建设。

4.场地岩土利用、整治方案建议

4.1天然地基评价

场地①层人工填土,结构松散,承载力低,不宜作为天然地基持力层,需全部挖除;

场地②层湿陷性黄土分布稳定,但承载力较低,不宜作为天然地基持力层,需进行地基加固处理。

4.2地基处理

建议②层湿陷性黄土层采用换土垫层法或灰土挤密桩法加固地基;

采用换土垫层法处理厚度应不小于2.0m,且需严格按规范要求控制垫层施工质量,分层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基础施工。

若采用灰土挤密桩法加固地基,加固深度应不小于5.0m,且需进行试桩,并进行复合地基强度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基础施工。

4.3基础方案

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丙级。

基础型式宜采用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或筏式基础。

由于本工程基底面积较大,设计时应进行变形验算,同时加强上部结构措施,以避免建筑物产生不均匀沉降。

5.结论与建议

(1)场地位于离石市北川河东岸二级阶地上,地基土由第四系冲洪积成因的湿陷性黄土、粉土及卵石层组成,上部覆盖有一层人工填土。

(2)场地土类型为软弱土~中硬土,场地类别为II类,场地地基土不存在液化或震陷。

场地未发现影响建筑物稳定性的不良地质作用,场地稳定性良好,适宜本工程建设。

(3)本次勘察未揭露地下水,可不考虑地下水对建筑物的腐蚀性影响,基础埋深范围内土对砼结构、砼结构中的钢筋无腐蚀性。

(4)场地属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地基土湿陷等级为Ⅰ级(轻微)。

(4)离石城区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0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三组。

(6)场地土标准冻结深度1.0m。

(7)各土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建议值如下:

(8)地基处理采用换土垫层法或灰土挤密桩法加固地基,处理厚度垫层法不小于2.0m,挤密桩法不小于5.0m。

需严格按有关规范标准控制施工质量。

并进行人工地基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基础施工;

(9)基槽开挖后,要组织有关人员进行验槽,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

(10)本次勘察所挖探井应以灰土夯实填平,压实系数不小于0.9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