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范文20篇.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880424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44.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资格证范文20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教师资格证范文20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教师资格证范文20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教师资格证范文20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教师资格证范文20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教师资格证范文20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教师资格证范文20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教师资格证范文20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教师资格证范文20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教师资格证范文20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教师资格证范文20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教师资格证范文20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教师资格证范文20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教师资格证范文20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教师资格证范文20篇.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教师资格证范文20篇.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教师资格证范文20篇.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教师资格证范文20篇.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师资格证范文20篇.docx

《教师资格证范文20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资格证范文20篇.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师资格证范文20篇.docx

教师资格证范文20篇

教师资格证范文20篇

篇一、有爱才有教育……………………………………………………2

篇二、我心中的理想教师………………………………………………3

篇三、教育从心开始……………………………………………………5

篇四、人生自古谁无“挫”……………………………………………6篇五、如何处理好师生关系……………………………………………8

篇六、让学生成为幸福之人是教师努力的目标………………………10

篇七、生命不息,学习不止……………………………………………12

篇八、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13

篇九、宽容与仁爱………………………………………………………15

篇十、教师的责任重于泰山……………………………………………17

篇十一、知行合一,贵于行之…………………………………………19

篇十二、人才需要“发现”……………………………………………20

篇十三、谈教师读书……………………………………………………23

篇十四、人品教育是最好的教育………………………………………24

篇十五、育人如沏茶……………………………………………………26

篇十六、播种好习惯收获好人生………………………………………28

篇十七、如何保护好学生的自尊心……………………………………29

篇十八、爱心在教学中的力量…………………………………………31

篇十九、把孩子交给世界………………………………………………33

篇二十、为学生拟定一生蓝图…………………………………………35

篇一、有爱才有教育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爱是教育事业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需要一批有爱心的教师。

教师要做好教育教学工作不仅仅要具备一定的文化专业知识与技能,最重要的是要有一颗纯洁的爱心。

爱是教师最基本的素质,是做好教学工作的首要条件,也是教师师德的灵魂所在。

爱是教学成功的关键。

课堂教学的过程,是师生交流的过程,是心与心碰撞的过程。

要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教师要首先爱护学生,用满腔的热情对待每个学生,以最大的耐心引导学生。

而学生得到了教师的爱,自然而然地会激发出学生对教师的爱,形成爱的双向交流,即产生“动情效应”。

这种效应会产生良好的效果,学生会更尊重、接近老师,与老师合作。

爱能使学生乐于学,教师乐于教,使教育教学过程进入良性循环的状态之中。

爱是学生身心健康的精神需要。

马斯洛需要层次论认为,归属与爱是人的正常需要。

归属与爱的需要,对于学生来说也是如此。

如果孩子感受不到教师的爱,就缺乏安全感,对身边的人缺乏信赖,以致对其身心发育造成不良的影响。

教师的任务是将爱贯穿于教育教学过程中,为学生身心发展提供精神营养。

爱是架设与学生心灵沟通的桥梁。

爱是维系教师与学生的纽带,不论是教师一道道真诚鼓励的目光,还是一个个灿烂的微笑,不论是一句句谆谆的教诲,还是一行行娟秀的隽语,都传递着信任和尊重,给学生以温暖、鼓励和力量,同时也加深了师生双方的感情沟通。

鲁迅先生说过:

“教育是植根于爱的。

”只有爱学生的教师,才可能教育好学生。

但是,教师的爱不应是偏爱,应无选择地、公正地、无例外地爱每一个学生。

教师要以爱的教育面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不偏爱优秀学生,不少爱后进学生。

每个教师都应认真领会爱的教育的内涵,用自己对教育事业、对学生的赤诚之爱托起明天的太阳!

篇二、我心中的理想教师

泰戈尔说:

“花的事业是甜蜜的,果的事业是珍贵的,那让我做叶的事业吧,因为叶总是谦逊地垂着它的绿荫。

”在我心目中,教育事业就是“叶的事业”,既没有花的艳丽,也没有果的丰硕。

每一个教师都像一片绿叶,在和煦的阳光下进行着光合作用,孕育着花、孕育着果、孕育着神州大地的万千桃李。

教育是一块圣土,教师在这块圣土上耕耘,用自己的生命、青春、心血和智慧换得学生的成长、成人、成才。

在学生时代,我有幸碰到许多人品高尚、学识渊博、教学精湛的好老师,他们的学识、品格与气韵至今都影响着我,是他们让我深深地体会到,什么样的老师才是好老师,是他们奠定了我心中理想老师的形象。

好的老师应该要博学多识、敬业爱岗,像辛勤的园丁和燃烧的蜡烛那样,哺育学生茁壮成长,照亮大家前行的路;好的老师应该要善解人意、知心乐助,为学生排忧解难;好的老师也要宽容无私、处事睿智。

无数次地问自己:

教师兢兢业业、勤于奉献、淡泊名利、默默耕耘的内在动力是什么?

教师甘愿寂寞、勤勤恳恳,充当人梯的信念来自于哪里?

我想那一定是来自教师对教育事业的满腔热爱。

是这种爱岗敬业的精神让他们义无反顾地投身于教育事业,于细微中显精神,在小事上下功夫,在简单却又伟大的教育工作中体验人生、实现价值。

托尔斯泰曾经为教师下过这么个定义:

“如果教师既爱事业,又爱学生,那他是个完美的教师。

”教师要热爱教育事业,其核心是关爱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

“只有当教学建立在爱孩子、相信孩子的基础上时,它才会成为一种现实的力量。

如果对孩子缺乏爱心,那么一切教育上的方法和手段都将像骨牌搭的小房子一样,一碰就会倒塌。

”老师对学生的爱是博爱,是大爱,要爱的公正,对所有的孩子都一视同仁。

只要我们用自己的“心”认真地去爱,那么我们的学生个个都可爱。

为此,我给自己定了工作目标:

努力帮助每一位学生获得成功。

理解尊重每一位学生,把他们作为有个性、有人格、有希望的人予以关心,注意他们的一言一行。

我坚信,皮格马利翁能用真情使石头变成少女,我们也一定能以一片至真至诚的爱心感动上帝,这个上帝不是别人,就是我们面对的全体学生。

准有如此,我们才无愧于时代,无愧于祖国,无愧于“人民教师”这一光荣而神圣的称号;纵使一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教育事业是常青的。

让我们的生命在学生身上延续,让我们的价值在学生身上体现吧!

我愿做一个用生命在歌唱,用生命在实践,用生命在创新的人民教师!

篇三、教育从心开始

“教育从心开始”早就被人们提出来了,但一般的人都会认为这是指对学生的关爱,而我认为它更深、更广的含义应该指教育的机智。

被人们誉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是塑造人类灵魂的职业,那么,它不是一门艺术吗?

因为艺术需要体现美和创造性,而教育正好体现了这个特点,一个搞艺术的人,难道不需要用心吗?

教育从心开始,就是要给学生师爱。

教育如果没有爱无疑于茫茫沙漠没有水源。

但这“爱”,是需要讲究方式方法的。

方式恰当的爱能让学生感受到雪中送炭的温暖与幸福,这种爱如同涓涓的细流能让学生干涸的心田得到滋养;反之会让学生感受到火上浇油的烦躁与愤恨。

要做一名深受学生喜爱的优秀教师一定要了解学生,真正做到因材施“爱”。

教育从心开始,就是要在教学中讲究技巧。

我的音乐老师李巧红的成功教学案例就深深印在我的脑海里。

我班新选的那个音乐委员因为胆量小放不开,高音部分总是上不去,李老师就对她说:

“你的声音很好听,这首歌更好听,我想跟着你学,请把我也当你的同学,放开了唱,一定能唱好的。

”在老师的鼓励下,她圆满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那以后,自信点燃了她学习的激情,笑容随时在她脸上绽放。

就是这句微不足道的鼓励却让这个学生得到了学习的快乐。

所以我想起人们常说的:

老师的一句话可以成就学生辉煌的人生,也可以摧毁学生理想的城堡。

教育从心开始,就是要注意处理偶发事件的策略。

遭遇偶发事件一定要冷静,要处理得灵活。

有的年轻教师发现学生在课堂上看课外书,硬逼学生交出看的书籍,可有的学生就是不愿交,于是和学生抢、厮打,最终不了了之。

用一个眼神、一句话去提示他,让他自己把书收到课桌下,下课后再找他谈。

难道这不是良策吗?

课堂上还有更多的偶发事件,比如教室突然飞进不速之客,并且已经虏获了学生的心,不妨就此开一个“如何保护动物”的主题班会;再比如罕见的白雪让学生目不转睛的时候,何不让他们一次看个够?

当今这个社会只要你能取得教师资格证,能被学校聘用,你就可以成为一名教师,就这一点来说当老师很容易,但要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真的很难,学生是活生生的发展的个体,教学中有很多问题是我们无法预料的,所以,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地去探索、改进、完善我们的教育方法。

既然选择了做人梯,那么我们就应该捧着一颗爱心,带着一双慧眼,用机智去经营教育。

篇四、人生自古谁无“挫”

——笑对挫折成就未来

在狂风面前,大海选择了化痛苦为浪花,才不致使自己成为狂风的俘虏;在暴风雨面前,苍鹰选择了化痛苦为磨练,才不致在风暴中葬送自己;面对挫折,我们该沉寂吗?

消沉吗?

深陷其中吗?

不!

作为未来的教师,要用百分百的勇气与智慧战胜它,用乐观与不服输的精神压倒它,用努力与汗水去浇灌祖国的花朵。

面对挫折时,我们要积极乐观。

人生就像大海,风浪受伤都是不可少的。

成长必然会伴随受伤和风险,但换个角度看,每一个困难与挫折都是上天赐予我们磨练意志的机遇。

桑兰在遭遇人生重大变故时表现得非常勇敢,她从未抱怨,就算知道自己再也站不起来了,她也不后悔练体操。

正是因为她的勇敢与乐观,才使她笑对挫折,成就了她非凡的人生。

生活因挫折而精彩,生命因笑对挫折而更加绚丽。

在挫折面前,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也许乌云背后依然是灿烂的晴天。

遇到挫折时,我们要懂得厚积薄发。

人的一生注定有坎坷,有泥泞,有悲歌,有挫折。

不能因一时的跌倒而一蹶不振,要善于在逆境中思考,总结失败的教训,寻找成功的经验,正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邓小平戎马一生,三起三落,最终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奠基人,虽然他在文革期间被下放江西,但他没有过多抱怨,而是坚持每天读书看报,通过三年的思考,他韬光养晦,厚积薄发,最终成就一番伟业。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所以说要重视日常积累,在逆境时不畏惧,厚积薄发,以成就非凡的人生。

接受挫折我们要学会逆境时永不言弃。

作为未来的老师,必然会在教学过程中碰到一些教学难题,比如说:

教学压力大、工作条件简陋,或者尽管很努力但就是不被认可,更会面临班级中的“顽固分子”。

此时,最重要的是在挫折面前坚持到底,永不言弃,最终击败挫折,笑对挫折。

霍金之所以有永不言弃的坚持,中国女排之所以有永不言弃的顽强,爱迪生之所以有永不言弃的勇气,都是因为他们坚信挫折是对成功的考验。

永不言弃是一种品格更是一种精神,只有在挫折面前永不言弃才能看到前方的光芒。

人生的旅途总是荆棘密布,跌宕起伏,没有谁能够平步青云,但是挫折不是前行的拦路虎,而是通往成功之路的指南针。

在挫折面前,学会逆境时积极面对、厚积薄发、永不言弃,定会天堑变通途,柳暗花明又一村,造就属于自己的辉煌!

篇五、如何处理好师生关系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如果学生不愿意把自己的欢乐和痛苦告诉老师,不愿意与老师开诚相见,那么谈论任何教育都总归是可笑的,任何教育都是不可能的。

”由此可见,在教学中处理好师生关系,是十分重要的。

那么,如何处理好师生关系呢?

我认为应做好以下几点:

(1)了解学生的特点,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不应局限于课堂上与学生隔着课桌就学习问题的”问答”式交流,教师还应走进学生的生活,熟悉、掌握他们的年龄特点、思想状况、兴趣爱好及社会对他们的影响,并有针对地开展心理教育活动。

在工作中,班主任可以用看、聊、访等方法去了解学生。

看就是看学生在学习、课外活动、日常生活中的活动;聊就是通过与学生聊天的方式了解学生的喜怒哀乐和内心世界;访就是访问家长,了解学生的思想、兴趣、爱好和语言。

学生求知欲望高,对什么都感到新奇,都要问个为什么,特别是对于有吸引力的活动,他们尤其感兴趣。

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增长知识、发展兴趣、提高能力。

同时教师也要参与到活动中去,像朋友一样和学生一起探讨活动乐趣,并借此对学生进行教育。

在组织开展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倾听学生的议论,注意观察分析,始终保持一颗纯真的童心,与学生沟通心灵,体察他们的情绪脉搏。

教师不但做学生的引路人,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2)尊重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陶行知先生曾经告诫我们说:

”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

”如果教师随意怀疑学生,损伤学生的自尊心,就会引起学生内心的愤怒和反抗,造成师生之间的情感对立,那么教育就无法奏效。

尊重学生,才能满足和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其实,每个学生都是一个完整的生命体,每个生命体都有闪光的地方。

我们应抱着”每个孩子都是一座宝矿”的心态,去热心地发现学生的潜在优势,并想方设法创设条件、提供机会,鼓励孩子战胜自我、大胆实践,将这种潜能转化为孩子的现实能力,并使这种能力逐渐增强„„教师是孩子成长路上的帮助者、鼓励者,在一路的共享欢乐、共渡难关中,老师的心和学生的心就紧紧地连在了一起。

(3)信任学生,做学生坚强的后盾

信任是情感产生的基础,关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需要教师用真心之犁去耕耘学生心田,才能在未来获得学生的信任与爱。

若忽视师生之间的双向交流,则两者间缺少平等相待、倾心交流的氛围。

双向交流是师生双方心与心相知、相融和相通的途径。

在教学中,哪怕仅仅是教师投向学生的一瞥饱含爱和信任的眼光,都会在学生的心灵深处”感光显影”。

信任学生,特别是那些犯过错误的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们,帮助他们消除隔膜,化解对立情绪,给他们多一些理解与宽容,就可以化消极为积极。

教师只有成为学生的朋友,与学生加强双向交流,理解学生、尊重学生、信任学生,为他们创设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以心交心,才能赢得学生的信任和尊重,建立彼此的默契。

篇六、让学生成为幸福之人是教师努力的目标

有人说教育的理想在于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有人说教育的理想在于让学生掌握生存本领,有人说教育的理想在于让学生成为有道德的人。

不同的人对教育的理想有不同的解读。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育的理想就在于使所有儿童都成为幸福的人,幸福是现代教育的终极价值。

所以让学生成为幸福的人成为现代教育提出的新口号。

幸福是什么?

幸福就是春天里偶然闻到路边阵阵花香,夏天里穿着鲜艳的T恤坐在海边看潮起潮落,秋天里走在满是法国梧桐的小街上,冬天里在飘雪的时候站在路边吃热气腾腾的烤红薯。

教师的幸福是看见学生的进步,学生的幸福是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当学生难过的时候,有老师在后面安慰他;当学生孤单时,有老师在身边陪伴他;当学生哭泣时,有老师为他擦掉泪水;当学生失败时,有老师鼓励他;当学生成功时,有老师为他喝彩。

当学生内心充满幸福,一方面可以拥有足够的自信,相信自己能处理学习生活中的种种困难了,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对生活的热情,成为积极乐观,充满活力的人。

所以教师要把学生培养成幸福之人。

培养幸福之人要让学生学会感恩。

感谢父母,因为他们给了我们宝贵的生命;感谢老师,因为他教会我们做人做事;感谢朋友,因为他们和我们分享成长的点点滴滴;感谢学校,他为我们成长提供宽广的平台。

不要简单认为别人的给予都是理所当然的,要感恩生活的一切。

只有感恩,内心才会充满丰盈的美好,生活中才会快乐很多。

培养幸福之人要让学生树立集体意识。

孟子说: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突出人心所向是成功的关键。

俗语说:

“一根筷子轻轻被折断,十双筷子牢牢抱成团;一个巴掌拍不响,万人鼓掌声震天”可见集体的力量。

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集体力量是不可忽视的。

碰见重大困难的时候,发挥集体的力量,可以感受生活中更多的幸福。

培养幸福之人要让学生乐于助人。

乐于助人,是中国传统美德。

每个人都有遇到困难的时候,最需要的是别人给予的帮助。

如果人人都献出一点爱,就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孔子的“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雷锋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都是乐于助人的精神。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帮助别人快乐自己,会感受生活中更多的幸福。

一朵野花说,幸福就是用自己短暂的生命展示美丽,开满过路人寂寞的旅途。

培养幸福之人要让学生学会感恩;培养幸福之人要让学生树立集体意识;培养幸福之人要让学生乐于助人。

有人说幸福是可遇不可求的,其实幸福把握在我们每个人的手中。

作为教师,要让学生成为幸福的人,不仅要把握教学内容,更要注重教育的内涵。

篇七、生命不息,学习不止

师旷和晋平公的对话,突出“人的一生都需要学习”的主题.从少年、壮年到老年,每个阶段虽然学习的效果不同,但是学习是始终不能放弃的事业。

这是每个向上者的需要。

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终身学习无疑是教师自身素质提高的必要保证,更是能胜任教学任务的前提条件。

陶行知先生在《教师自己主动进修》中指出:

“有些人一做了教师,便专门教人而忘记自己也是一个永久不会毕业的学生。

因此很容易停止长进,甚而至于未老先衰。

只有好学,才是终身进步之保险,也就是常青不老之保证。

”现在提倡教师应“终身学习”,要经常性地“充电”,不断提升自己的素质。

华罗庚生于江苏金坛县,父亲以开杂货铺为生。

他从小爱动脑筋,初中毕业后,曾入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就读,但因家境不好拿不出学费而中途退学,在父亲的杂货店里当店员,故一生只有初中文凭。

失学以后他开始顽强自学,每天达10个小时以上,由于刻苦自学,终于在数学上初露锋芒,引起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先生的高度重视,经过他的推荐,于1931年任清华大学数学系助理,负责管理图书、公文、打字等。

从1931年起,华罗庚在清华大学边工作边学习,用一年半时间学完了数学系全部课程。

他自学了英、法、德文,在国外杂志上发表论文。

华罗庚的勤奋好学感动了美国著名数学家维纳,推荐他去剑桥学习深造,后来成为世界著名的数学家。

从幼年、少年、青年、中年直至老年,学习将伴随人的整个生活历程并影响人一生的发展。

古人说: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没有止境地学习,是每一个向上者所必要的。

人要想不断地进步,就得活到老学到老。

在学习上不能有厌烦之心。

自人类诞生之日起,学习就成为整个人类及每一个个体的一项基本活动,之所以提出“终身学习”的观点,是因为人类几千年积累下来的知识文化,岂是只用短短几十年就能学得完的吗?

故先贤庄子曾说: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何况现代社会的知识寿命大为缩短,一个人用十几年所学习的知识,会很快过时。

如果不再学习更新,马上就会进入所谓的“知识半衰期”。

“生有涯,知无涯。

活到老,学到老”。

在这个竞争的社会中,我们不仅要学习实践知识,还要不断充实理论知识。

因为知识也在日新月异,旧的知识会不适应这个社会快速前进的车轮。

如果你不努力去学习,就会被社会淘汰,特别是作为一名教师。

人们常说:

“要想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

教师要学为人先,与时俱进,生命不息,学习不止,做适应时代要求的学习型教师。

篇八、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某公司车间角落放置了一架工作使用的梯子。

为了防止梯子倒下伤着人,工作人员特意在旁边写了条幅“注意安全”。

一次,一位客户前来洽谈合作事宜,留意到这个条幅,最后建议将条幅改成“不用时请将梯子横放”。

事情虽小,却告诉我们一个朴实的道理: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即只有指给人们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才能彻底解决问题。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授之以渔呢?

授之以渔,必须讲究科学的方法。

就这个事情来说,写一个“注意安全”的条幅谁不会呢?

但要想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光靠这个提示是很难做到的。

殊不知窨井盖坏了,如果不及时更换,单靠一个“注意安全”的提示,照样会有人不小心掉下去;大雨滂沱,如果只是提示“小心淋雨”而不助以雨具,照样会有人淋雨生病;下班路上,人多车挤,如果只是提示“注意交通安全”而没有交警指挥交通,依然可能会发生交通事故。

事实说明,只有讲究科学的方法,拿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措施,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

授之以渔,必须做到对症下药。

事物总是千差万别的。

俗话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只有做到对症下药,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梯子只有横放,才不会倒下伤着人,这就彻底消除了安全隐患。

再拿我们的学生来说,每一门功课的学习方法都不尽相同,每一个学生的性格和志趣也不尽相同,老师只有做到对症下药,因材施教,才能使学生学到真正的本领,才能使学生在遇到问题时做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如果只是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师生双方就是再努力,也不会有多大的收获。

授之以渔,还必须勇于实践。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有时候,很多事情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经过反复实践才能提出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案。

而且,好的方法也只有经过实践的检验才能逐步得到完善。

那位客户之所以要求把条幅改为“不用时请将梯子横放”,正是他在使用梯子的实践中摸索出的经验。

人们总是嘲笑纸上谈兵的赵括,殊不知造成其悲剧的根源在其父赵奢身上,因为他根本没有给过赵括实践的机会。

身为将军,赵括并没有经过亲身的实践,整日与父亲空谈理论,以致他根本没有从父亲那里学到真正的用兵之道。

再加上他的轻率自负,兵败被杀就是很自然的事了。

可见,如果不给学生实践的机会,再好的名师也很难教出高徒。

授人以鱼,三餐之需;授人以渔,终生之用。

只有我们掌握了授之以渔的科学方法,才会有吃不完的“鱼”。

篇九、宽容与仁爱

一位母亲问5岁的女儿:

“如果妈妈和你一起出去玩,我们渴了,没带水,又没带钱,只带了两个苹果,你会怎样做呢?

”女儿歪着头想了想:

“我会把两个苹果都咬一口。

”可想而知,此时那位母亲多么失望。

她本想对孩子训斥一番,然后再教孩子怎样做,可就在话将出口那一刻,她忽然改变了主意。

母亲摸着孩子的小脸,温柔地问:

“能告诉妈妈,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吗?

”女儿眨眨眼睛,一脸的童真:

“因为我想把最甜的一个给妈妈。

”霎时,母亲的眼里闪动着泪花。

母亲的宽容和信任,使她感受到了女儿的爱。

孩子能流露出纯真而善良的情感,前提是母亲给了她把话说完的机会。

即便孩子做错了事,家长也要耐心地听他说出原因,然后再教孩子怎样做。

我想,面对学生,我们是不是也要有一颗宽容和仁爱之心?

是不是也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呢?

马卡连柯说:

“不能控制自己情绪的人,不能成为好教师。

”所以,发火只能说明你心胸狭窄、目光短浅。

学生欢迎的是宽宏大量、仁慈厚爱的老师。

《论语》中有一个例子:

子贡请教孔子说,您能告诉我一个字,使我可以终身实践,并且永久受益吗?

孔子以商量的口气对他说,如果有这么个字,那大概就是“恕”吧。

孔子的学生曾子说,我老师这一辈子学问的精华,就是“恕”这个字了。

简单地说,就是不仅要做好自己的事情,还要想到别人;拓展一点说,不要强人所难,不要给别人造成伤害;假如他人给你造成了伤害,你也应该尽量宽容。

我们都知道,儒家理论的核心,除了“恕”字,还有一个“仁”字。

孔子的学生樊迟曾经毕恭毕敬地去问老师什么叫“仁”?

孔子只告诉他两个字:

“爱人”。

爱别人就叫“仁”。

什么叫“仁者不忧”呢?

就是说,如果你的胸怀无限大,很多事情自然就小了。

樊迟又问什么叫“智”?

老师说:

“知人”。

能了解别人就是智慧。

那么,怎样才能控制好自己情绪,做一个有仁爱之心的老师呢?

老师面对的是朝气蓬勃的学生,他们思维活跃、善于思考,有自己的见解;他们有不可侵犯的自尊心。

如果在他们犯错误时,我们理直气壮地予以斥责,可能会有一点震慑作用,然而也会使他们产生逆反心理和对立情绪,工作和学习的热情受到极大挫伤,甚至人格和心理遭到扭曲。

这与我们的初衷是多么相悖啊!

老师发火只能说明自己武断专制、不近人情,而师生们欢迎的是民主平等、通情达理、和蔼可亲、以理服人、情操高尚的老师。

在愤怒时往往会作出愚蠢的判断和荒唐的决定。

老师要做好学校管理工作,就必须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在人格上把师生置于同自己完全平等的地位;处理问题时应冷静、理智,以满腔热情和一颗仁慈爱心,给予学生无微不至的关怀,设身处地帮他们排忧解难,真心实意地帮助他们进步。

这是一种平等的情感教育方法。

宽容是一种非凡的气度、宽广的胸怀,是对人对事的包容和接纳;宽容是一种仁爱的光芒,无上的福分,是对别人的释怀,也是对自己的善待。

希望在我们的社会中能够多一些理解,多一些宽容,多一份关爱。

篇十、教师的责任重于泰山

青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教育是民族的希望。

作为教师,责任就是教书育人,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培养德、智、体、美、劳的劳动者,责任重于泰山。

责任虽然会给人施加很大压力,但是也给了人承担的勇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