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政治试题精选届高考政治往届四年高考题荟萃复习.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881644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7.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政治试题精选届高考政治往届四年高考题荟萃复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三政治试题精选届高考政治往届四年高考题荟萃复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三政治试题精选届高考政治往届四年高考题荟萃复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三政治试题精选届高考政治往届四年高考题荟萃复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三政治试题精选届高考政治往届四年高考题荟萃复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高三政治试题精选届高考政治往届四年高考题荟萃复习.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高三政治试题精选届高考政治往届四年高考题荟萃复习.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高三政治试题精选届高考政治往届四年高考题荟萃复习.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高三政治试题精选届高考政治往届四年高考题荟萃复习.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高三政治试题精选届高考政治往届四年高考题荟萃复习.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高三政治试题精选届高考政治往届四年高考题荟萃复习.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高三政治试题精选届高考政治往届四年高考题荟萃复习.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高三政治试题精选届高考政治往届四年高考题荟萃复习.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政治试题精选届高考政治往届四年高考题荟萃复习.docx

《高三政治试题精选届高考政治往届四年高考题荟萃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政治试题精选届高考政治往届四年高考题荟萃复习.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三政治试题精选届高考政治往届四年高考题荟萃复习.docx

高三政治试题精选届高考政治往届四年高考题荟萃复习

2018届高考政治往届四年高考题荟萃复习

-15%

消费品零售总额127722亿元203%43%

出口总额40410亿美元94%-128%

表二广东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长情况

项目数量(亿元)增长比率

2007年3067371145%

2018年3569646101%

材料2018年11月12日,广东省长黄华主持召开省政府常务会议,贯彻中央关于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工作部署,根据省委意见,提出促进我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政策措施,会议决定实施十六条促进广东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政策措施。

请结合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联系目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回答

(1)表一、表二各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2)表一、表二与材料有何内在联系?

(3)请就如何促进广东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出自己的建议。

答案

(1)从表一可以看出2018年广东省固定资产投资和出口总额虽然数量上都有增长,但增幅与2007年相比有所降低,特别是出口总额大幅回落;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较快,与2007年相比增幅高出43%。

说明广东经济内需基本稳定,外需大幅回落,国际金融危机使广东经济面临严峻形势。

从表二可以看出2018年广东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长幅度比2007年大幅回落44个百分点,说明广东必须把保增长作为当前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努力促进广东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2)投资、消费、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表一中尽管2018年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比2007年略有加快,但投资回落特别是出口大幅回落,使得广东经济增长率大幅回落44个百分点,广东经济面临严峻形势。

因此,广东省提出了十六条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政策措施。

(3)①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实现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发展,争当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排头兵。

②完善和落实宏观调控政策,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把保增长作为当前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

③要着力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着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着力解决民生问题。

④应该提高消费率对GDP增长的贡献率,扩大就业,提高居民收入,加快提高社会保障程度,减少低收入阶层比重,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

⑤加大固定资产投入力度,加快铁路、路、能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

⑥转变外贸增一长方式,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

B组2007—2018模拟题

2018年联考题

一、选择题

1(08合肥市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资本市场越越活跃,也进一步拓宽了人

们投资的渠道。

对于居民通过存款、债券、股票等投资方式获得的收入,以下认识正确的是()

①是按劳分配获得的收入②是按生产要素分配获得的收入③是合法的非劳动收入④是家庭财产性收入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答案c

2(08黄冈市2月份质量检测)“取于民,用于民,福祉同谋,千溪活水盈沧海;征以法,纳以法,和谐共建,一片冰心在玉壶。

”从经济生活角度看,这副对联体现了()

①税法是税收的法律依据②税收是国家实现经济监督的重要手段③税收是调节经济的重要杠杆④我国税收是为人民利益服务的

A①②B②④c①④D②③

答案c

3(08石家庄市教学质量检测)加大对社会保障的投入是2007年中央财政的一大亮点。

中央财政对社会保障的投入属于()

①国民收入中用于积累的部分②财政支出③国民收入中用于消费的部分④财政收入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答案D

(08合肥市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2007年上半年,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4168亿元,同比增长259%。

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46078亿元,增长267%;农村固定资产投资8090亿元,增长215%。

据此回答

4~5题。

4偏高的投资率会影响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这是因为()

A积累和消费是相互促进的关系B积累和消费是此消彼长的关系

c积累部分和消费部分都应有所增长D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要相一致

答案B

5固定资产投资过快增长会导致()

①生产价格下降②通货膨胀的压力增大③货币流通不畅④银行的金融风险增大

A①②B①④c②④D②③

答案c

6(08南昌市调研测试)漫画中的某高收入者的做法()

A属于偷税行为,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B属于抗税行为,将直接影响所在企业的信誉和形象

c对国家不利,但有利于增加个人的实际收入

D是市场条下企业和个人追求经济效益的必然产物

答案A

(08合肥市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财政部2007年8月2日宣布,中央财政已安排农业综合开发资金3500万元,用于安徽、重庆、四川等省市遭受严重洪涝及地震灾害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尽快恢复生产。

据此回答7~8题。

7材料中的3500万元资金属于()

①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②国民收入的再分配③积累基金④共消费基金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④

答案B

8上述材料体现了国家财政()

A是调节资配置的有效形式B为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

c有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D是巩固国家政权的物质保证

答案B

(08石家庄市教学质量检测)2007年11月19日,温家宝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发表演讲时指出,中国政府2007年安排49亿元用于廉租房建设,再加上地方财政,投入达到几百亿。

据此回答9~10题。

9我国政府之所以要加大廉租房建设的力度,从根本上说是()

A因为我国财政收入迅速增长B因为我国人口迅速增长

c由社会主义的本质决定的D因为我国能够对市场经济实施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答案c

10加大廉租房建设的力度,让那些买不起房或者进城打工的农民工能够租得起房、住得上房。

这表明政府通过财政可以()

A调节资配置B促进经济发展c实现经济监督D巩固国家政权

答案A

11(08石家庄市教学质量检测)“十一五”期间,我国政府将进一步加大对农业的财政支持力度,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进一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这表明政府通过财政可以()

A迅速消除城乡差别B促进经济发展c实现经济监督D巩固国家政权

答案B

(08郑州市第一次预测)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强国,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

平是社会平的重要基础。

回答12~13题。

12从2018年起,财政将逐步提高农村义务教育用经费保障水平,到2018年达到农村中小学用经费基准定额,切实保障农村中小学正常运转需要。

这表明()

A财政可以快速地消除城乡差别B财政可以促进科教卫事业的发展

c财政可以巩固国家政权D财政在资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

答案B

13国务院决定从2018年春季学期起免除城市义务教育学杂费。

这样做()

①会扩大城乡差距,不利于实现教育水平②是国家履行化职能的具体表现③有利于实现教育水平④有利于促进城乡义务教育资的有效配置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答案B

14(08郑州市第一次质量预测)小王决定开一家服装店,他依法到工商部门办理登记手续,并按规定向工商部门缴纳了80元的工商登记费用。

工商登记属于()

A工商部门的营业性收入B组织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c国家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D生产经营者向国家上缴的利润

答案c

15(08南昌市调研测试)2007年以,针对贸易顺差过大问题,我国下调了高能耗、高污染、资类产品出口退税率,提高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的出口退税率。

这体现了

()

A国家可以随意征税B税收是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

c税收可以组织财政收入D我国税收是新型的税收

答案B

16(08南昌市调研测试)2006年,国家预算安排的支农资金达到3397亿元,比上年增长142%,占中央财政总支出增量的214%。

材料表明()

A财政支出反映了国家政策,规定了政府活动的范围和方向

B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依赖于财政的作用

c财政支出形成社会供给

D财政就是中央政府对社会产品的再分配

答案A

二、非选择题

17(08北京东城区教学目标检测)

材料一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示意图

材料二中国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不重视初次分配的平问题就是其中的重要原因。

中共十七大首次提出,在初次收入分配中也要实现平与效率的统一,意在遏制近年收入分配状况恶化、贫富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2)请分析中央强调在初次收入分配中也要实现平与效率的统一的经济意义。

答案

(1)材料一反映出2002年至2006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逐年增长,但农村居民收入增长速度低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长的速度,城乡收入差距呈扩大趋势。

(2)①初次分配强调效率是由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决定的,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需要,强调效率有利于激发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效率的提高和经济的发展;②初次分配强调平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有利于缓解收入差距加大的趋势,实现共同富裕,让更多的劳动者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实现社会稳定与和谐。

18(08南昌市调研测试)材料一2007年上半年,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54168亿元,同比增长259%。

其中,截止到上半年,城镇50万元以上施工项目累计193160个,同比增加22383个。

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32%,货币信贷增长偏快,特别是信贷激增让人心忧。

材料二国务院决定自2007年8月15日起,将储蓄存款利息所得个人所得税的适用税率由现行的20%调减为5%。

与此同时,央行决定,自2007年7月21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

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由现行的306%提高到333%;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由现行的657%提高到684%。

个人住房积金利率也同时上调。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1)联系实际分析,国务院和中国人民银行为什么要作出材料二中的决策?

(2)你认为上述政策将会给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带哪些方面的影响?

答案

(1)①市场调节有其自身的弱点和缺陷,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国家的宏观调控。

②当前经济运行中仍存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过快、贷币信贷投放过多等突出矛盾和问题,国务院和中国人民银行作出材料二中的决策,就是要运用税收政策和金融政策对市场经济进行宏观调控。

(2)①减征利息税、存款加息有利于增加储户的利息收入,吸引存款;②贷款加息会增加贷款需求方的资金使用成本,有利于抑制信贷需求和投资过热,引导货币信贷和投资的合理增长;③上述政策有利于控制市场流通中的货币量,保持物价水平的基本稳定。

19(08南昌市调研测试)材料一据统计,2006年全国税收收入(不包括关税、耕地占用税和契税,未扣减出口退税)继续平稳较快增长,共入库37636亿元,比上年增长219%,增收6770亿元。

全年税收占GDP的比重为18%,比2005年提高11个百分点。

东、中、西部税收全面增长,西部地区收入增速分别快于东部和中部21和23个百分点。

材料二新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规定“企业所得税的税率为25%。

”“企业发生的益性捐赠支出,在年度利润总额12%以内的部分,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企业从事符合条的环境保护、节能节水项目的所得,可以免征、减征企业所得税。

”“国家需要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回答

(1)我国税收收入增长较快的原因是什么?

(2)结合材料二,说明《企业所得税法》的规定是如何体现税收的调节作用的。

答案

(1)①我国税收收入增长较快,根本原因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和企业经济效益的大幅度提高。

②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对税收工作的大力支持和高度重视,全国税务系统推进依法治税、切实加强税收征管,也保证了税收收入的较快增长。

③广大纳税人依法诚信纳税,为国家税收收入的增长也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2)①“两税合一”为各类企业竞争创造了平的税收环境,有利于促进内外资企业增强市场竞争力。

②《企业所得税法》提高益性捐赠的纳税扣除额度,体现了我国通过税收调节收入分配,保持社会稳定。

③《企业所得税法》将高新技术和节能环保产业作为税收优惠的重点,对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非常有利。

2006~2007年联考题

题组一

一、选择题

1(07苏州调研)我国改革之初是以激活效率为目标,所选择的路径是市场化和鼓励先富。

现在效率明显提高,但平问题又突显,且开始严重影响效率。

这告诉我们()

A平从就离不开效率

B平是提高效率的保证

c平的实现有待于效率的提高

D有平自然就会有效率

答案B

2(07海淀期末)日前,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审判一起偷税大案,判处被告人有期徒刑五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五百万元。

这一判决主要体现了税收具有()

A惩罚性B无偿性c固定性D强制性

答案D

(07北京东城检测)2006年11月8日,国家税务总局发布了《个人所得税自行纳税申报办法(试行)》,规定

年所得12万元以上的纳税人,要在规定时间内自行向税务机关办理纳税申报。

据此回答3~4题。

3《个人所得税自行纳税申报办法(试行)》明确规定,年所得12万元以上的纳税人有向税务机关自行申报纳税的义务,此举有利于()

①强化对高收入者的税收调节力度②杜绝偷税漏税行为的发生③培养纳税人依法诚信纳税意识④缓解收入分配不的矛盾

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③D②④

答案B

4我国个人所得税法规定了有11项收入须计入征税范围。

下列属于征税范围的是()

①小明出版著作所获的800元稿酬②孙某获得的利息、股息、红利收入③蔡某购买彩票获得的50万元奖金④王某购买国债和金融债券的利息

A①②B②③c①②③D①③④

答案c

(07哈尔滨质检)在北京各大医院实行“手术点名费”,即患者在选择自己认可的主刀医生时,须向医院交

300~600元的点名费,医生可提成45%~50%。

据此回答5~6题。

5医生提成所得属于()

A按资本要素分配B按技术要素分配

c按劳动力要素分配D按信息要素分配

答案B

6为了最广泛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一切合法的劳动收入和一切合法的非劳动收入,都应当受到保护。

“手术点名费”属于()

A医生的风险收入B医生的奖金收入

c医生的合法的非劳动收入D医生的工资收入

答案c

7(07广东汕头)经济学上所推崇的“橄榄型”收入分配结构,是低收入和高收入相对较少、中等收入占绝大多数的分配结构,这种结构要比我国目前的“金字塔型”稳定得多。

我国正在采取措施使收入分配结构朝着“橄榄型”方向发展。

这主要是为了()

A促进效率提高B促进社会平

c促进生产发展D促进内销扩大

答案B

8(07南京调研)2006年夏,重庆市出现严重旱灾。

为帮助灾区人民早日渡过难关,国家补助重庆各类救灾资金8060万元。

国家向重庆市发放的救灾资金,属于()

A社会保障B个人消费c扩大再生产D非生产性基本建设

答案A

9(07南昌调研)我国的一些县市由政府出资,免费为外出务工农民进行技能培训。

政府投资的培训费属于()

A共消费基金B个人消费基金

c扩大再生产基金D非生产性基本建设基金

答案A

10(07河北质检)2006年9月,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等五部门联合发出通知,对重大技术装备、部分IT产

品和生物医药产品以及部分国家产业政策鼓励出口的高科技产品等提高出口退税率。

这有利于()

A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B优化出口产品结构

c保护纳税人合法权益D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答案B

11(06东济宁)1984年我国城乡居民的收入比为18∶1,2005年城乡居民的收入比为33∶1,世界平均的城乡收入比为158∶1。

这一事实说明我国()

①存在较为严重的社会平问题②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不断降低③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呈拉大的趋势④分配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

A①②B①③④c①②③D②④

答案B

二、非选择题

12(07合肥质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较(单位元)

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

城镇居民686077038472942210493

农村居民23662476262229363255

注据有关显示1984年是我国改革开放以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最小的年份,为174∶1。

1996年达到274∶1。

2005年为322∶1。

如果不采取措施遏制城乡收入差距扩大趋势的话,2020年按照预计城乡收入差距有可能达到4∶1。

材料二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

为此,国家着手理顺分配关系,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效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努力缩小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之间收入过分悬殊的差距。

(1)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说明了什么现象?

(2)从收入分配角度,说明国家应如何实现社会平。

答案

(1)材料一说明2001~2005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都有所增长,但城镇居民收入增长速度比农村快,城乡之间收入差距正在不断扩大。

材料二说明党和国家着力解决收入差距扩大的问题,注意社会平,提高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

(2)①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坚持效率优先,更加注重社会平。

②充分发挥财政和税收对促进收入分配平的作用。

③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13(07南京调研)2006年秋季江苏省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收学杂费情况

全省财政安排免杂费补助52亿元

小学生年均减负200元

初中生年均减负300元

全省一个学期共免费86亿元

根据上述图表,请从财政作用的角度,谈谈你的认识。

答案国家运用财政手段

(1)可以有效地调节资配置,统筹城乡协调发展,促进城乡共同繁荣;

(2)可以有力地促进农村科教事业发展,提高农村人口素质,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全面进步;(3)有助于减轻农民负担,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社会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14(2006广东深圳)我国以减轻农民负担、发展农村经济为目的的农村税费改革已在全国农村全面展开。

2005

年全国28个省、市、区,涉及近8亿农民告别“皇粮国税”。

2006年中国将全面取消农业税,创中国几千年历史之奇迹。

请回答

(1)农村税费改革是怎样体现税收作用的?

(2)这些改革对解决“三农”问题所带的积极意义。

答案

(1)①税收是调节经济的重要杠杆。

国家通过税费改革、免除农业税以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健康发展,调动农民积极性。

②税收是国家实现经济监督的重要手段。

通过税费改革、免除农业税,可以监督农村收费行为,防止农民负担反弹。

(2)①免除农业税减轻了农民负担,增加了农民收入,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巩固了农业基础地位,对发展农村、稳定农村有着重要作用。

②免除农业税,是国家对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调整,标志着国家财政支农力度加大,走上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乡村的新阶段,有利于统筹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

题组二

一、选择题

(07江苏南通联考)2006年,中央财政安排社会保障补助支出和就业再就业支出185982亿元,比上年增加23623亿元。

这些钱将主要花在以下方面一是落实新的就业再就业扶持政策;二是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据此回答1~2题。

1中央财政安排就业再就业资金属于()

A积累基金B消费基金c个人消费基金D非生产性基本建设

答案B

2上述材料直接表明()

A国家财政支出越多,社会保障性支出越多

B财政可以促进经济发展

c国家财政是社会保障资金的重要

D财政可以有效调节资配置

答案c

3(07苏州调研)下列对效率和收入分配平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平就是要求社会成员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防止两极分化②平主要是指分配的平和收入相等,与平均主义有着根本区别③效率是表示资有效利用的程度,它不受分配方式影响④效率提高就是资的节约和社会财富的增加

A①②B②③④c①④D①②③④

答案c

4(07辽宁五校联考)今年的中央财政支出将压缩一般性开支,力保“三个倾斜”,即向农业、教育、就业和社会保障、共卫生等经济社会发展薄弱环节倾斜;向困难地区和群体倾斜;向科技创新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倾斜。

中央财政力保“三个倾斜”告诉我们()

①财政可以促进国民经济平衡发展②市场的调节作用不是万能的③财政是国家实现其职能的重要手段④财政能够实现市场监管

A①②B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③

答案D

5(07湖南联考)我国高速路目前已达到454万里,2007年计划建设高速路5000里以上。

同时全面加强新农村建设,计划新修建农村路30万里。

材料中所提到的国家用于各种路建设的支出属于()

A扩大再生产B非生产性基本建设和共消费

c社会物资储备和扩大再生产D共消费和个人消费

答案A

6(06南通四县高三联合考试)北京市用于奥运会体育场馆建设的支出,属于()

A生产性基本建设B非生产性基本建设c国家行政管理支出D共消费支出

答案B

7(06济南2月统考)对个人所得税认识正确的是()

①对调节个人收入有重要作用②对增加国家财政收入有重要作用③每个有正当收入的民都应缴纳个人所得税④个人所得税的特点是高收入者多交税,低收入者少交税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答案B

二、非选择题

8(06威海市毕业班教学质量检测)与历次五年计划相比,“十一五”规划将缩小城乡差距、贫富差距等问题提到更高的战略高度。

种种迹象表明,中央将重点建立市场经济条下更趋平的利益均衡机制。

“效率与平并重”和“共同富裕”成为“十一五”规划的主调。

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十一五”规划为什么强调“效率与平并重”?

答案

(1)这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

注重效率才能促进生产力发展,才能为平的实现提供物质基础,才能实现共同富裕,达到真正的平。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实现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只有坚持平才能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促进效率的提高,保证社会稳定。

二者是辩证统一的,任何强调一方而忽视另一方的观点都是错误的。

9(06杭州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材料一1978年中国最终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81%,2003年下降为345%,达到25年的最低点。

而我国目前的投资率却比发达国家平均水平高出近20个百分点。

材料二近年,我国农民收入虽然有所增长,但低于改革开放最初十年16%的增速;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也从上世纪80年代初期的19∶1,逐步扩大到目前的32倍;城镇居民中高收入阶层与中低收入阶层的收入差距也在逐渐拉大。

由于社会保障体系尚未完善和健全,相当多的居民对未预期不稳定,不愿增加即期消费,而为可能出现的失业、医疗支出等进行储蓄。

2005年9月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1363万亿元,同比增长181%。

运用所学经济学知识,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二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

(2)如何扩大内需,促进我国经济平衡较快增长?

答案

(1)材料一说明,我国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呈下降趋势,投资率高、消费率低。

材料二说明,我国农民收入增速缓慢,城乡之间、城镇居民中高收入阶层与中低收入阶层的差别扩大,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

受以上因素影响,我国目前消费率下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