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数据中心基础环境-详细设计方案.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688373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367 大小:7.8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数据中心基础环境-详细设计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7页
云数据中心基础环境-详细设计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7页
云数据中心基础环境-详细设计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7页
云数据中心基础环境-详细设计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7页
云数据中心基础环境-详细设计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7页
云数据中心基础环境-详细设计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67页
云数据中心基础环境-详细设计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67页
云数据中心基础环境-详细设计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67页
云数据中心基础环境-详细设计方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67页
云数据中心基础环境-详细设计方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67页
云数据中心基础环境-详细设计方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67页
云数据中心基础环境-详细设计方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67页
云数据中心基础环境-详细设计方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67页
云数据中心基础环境-详细设计方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67页
云数据中心基础环境-详细设计方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67页
云数据中心基础环境-详细设计方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67页
云数据中心基础环境-详细设计方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67页
云数据中心基础环境-详细设计方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67页
云数据中心基础环境-详细设计方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67页
云数据中心基础环境-详细设计方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67页
亲,该文档总共36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云数据中心基础环境-详细设计方案.docx

《云数据中心基础环境-详细设计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数据中心基础环境-详细设计方案.docx(36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云数据中心基础环境-详细设计方案.docx

云数据中心基础环境详细设计方案

-87-

目 录

第一章 综合布线系统 10

1.1项目需求 10

1.2综合布线系统概述 11

1.2.1综合布线系统发展过程 11

1.2.2综合布线系统的特点 12

1.2.3综合布线系统的结构 12

1.3综合布线系统产品 14

1.3.1选择布线产品的参考因素 14

1.3.2选型标准 14

1.3.3综合布线产品的经济分析 15

1.3.4综合布线产品的选择 15

1.3.5综合布线系统特点 16

1.3.6主要产品及特点 17

1.4综合布线系统设计 22

1.4.1设计原则 22

1.4.2设计标准 24

1.4.3设计任务 24

1.4.5设计目标 25

1.4.6设计要领 26

1.4.7设计内容 27

1.5工作区子系统设计方案 34

1.5.1系统介绍 34

1.5.2系统设计 35

1.5.3主要使用产品 39

1.6水平区子系统设计方案 40

1.6.1系统介绍 40

1.6.2系统设计 41

1.6.3主要使用产品 46

1.7管理子系统设计方案 46

1.7.1系统介绍 46

1.7.2系统设计 47

1.7.3主要使用产品 51

1.8垂直干线子系统设计方案 52

1.8.1系统介绍 52

1.8.2系统设计 53

1.8.3主要使用产品 56

1.9设备室子系统设计方案 57

1.9.1系统介绍 57

1.9.2系统设计 57

1.10综合布线系统防护设计方案 59

1.10.1系统介绍 59

1.10.2系统设计 60

1.10.3主要使用产品 63

第二章 强电布线系统 64

2.1 概述 64

2.2设计原则 64

2.3设计依据 65

2.4需求分析 66

2.5系统设计 67

2.6施工安装 69

2.6.1桥架施工 69

2.6.2管路施工 69

2.6.3电缆敷设及安装 70

第三章 配电系统 71

3.1 概述 71

3.2用户需求 72

3.3系统设计 72

3.3.1UPS输入配电柜设计 73

3.3.2UPS输出配电柜设计 73

3.3.3UPS维修旁路配电柜设计 74

3.3.4精密空调动力配电柜设计 74

3.3.5动力配电柜设计 75

3.3.6机房强电列头配电柜设计 76

3.4施工安装 83

3.4.1桥架管线施工 83

3.4.2配电柜安装 83

第四章 精密空调系统 85

4.1项目概述 85

4.2设计原则 86

4.3设计依据 87

4.4品牌选择 87

4.4.1阿尔西简介 87

4.4.2售后服务 88

4.5用户需求 91

4.5.1对空调系统要求 91

4.5.2产品技术要求 91

4.5.3产品功能要求 93

4.6方案设计 95

4.6.1国家标准 95

4.6.2机房冷负荷计算 96

4.6.3气流组织选择布置 97

4.7产品介绍 98

4.7.1CYBERCOOL系列概述 98

4.7.2CYBERCOOL系列产品特点 100

4.7.3微机控制器功能 103

4.7.4远程监控 105

4.7.5CYBERCOOL60E2S9,80E2S9室内机组技术参数 106

4.7.6CME10室外机组技术参数 107

第五章 UPS系统 108

5.1 概述 108

5.2设计原则 109

5.3设计思路 110

5.4需求分析 112

5.5方案设计 113

5.5.1UPS工作原理 113

5.5.2对UPS前级供电系统的要求 115

5.5.3UPS容量的确定 116

5.5.4电气隔离及接地 117

5.5.5配置UPS后备电池 117

5.5.6UPS冗余 118

5.6产品介绍 120

5.6.1台达NT100KVAUPS简介 120

5.6.2性能及技术特点 121

5.6.3技术特点说明 122

第六章 柴油发电机 127

6.1 概述 127

6.2设计思路 128

6.3遵循标准 128

6.4需求分析 129

6.4.1设计要求 129

6.4.2品牌要求 129

6.4.3工程要求 129

6.4.4技术要求 130

6.4.5图纸要求 132

6.4.6验收要求 132

6.5方案设计 133

6.5.1机组选择 133

6.5.2产品选型 134

6.5.3机组基本配套系统 134

6.5.4机组控制盘基本配置 135

6.6产品功能 135

6.6.1控制功能 135

6.6.2报警功能 136

6.6.3保护功能 136

6.7产品技术参数 136

6.8技术资料 140

6.9项目实施 140

6.10售后服务 143

6.10.1用户培训 143

6.10.2售后服务计划 145

6.10.3机组维护保养 145

6.10.4售后服务承诺书 148

第七章 机房设备承重 149

7.1 概述 149

7.2设计规范 150

7.3机房承重设计原则 151

7.4需求分析 152

7.5机房设备承重方案介绍 152

7.5.1UPS设备承重 152

7.5.2精密空调设备承重 153

7.5.3吸顶空调室外机设备承重 153

7.5.4配电柜设备承重 153

7.5.5机柜设备承重 154

第八章 新风系统 155

8.1 概述 155

8.2设计要求 156

8.3用户需求 156

8.3.1系统要求 156

8.3.2设计要求 157

8.4品牌确定 157

8.5方案描述 159

8.5.1现场情况 159

8.5.2方案设计 160

8.6产品介绍 160

8.6.1 X-35D新风机 160

8.6.2 X-25GA/X-15GA新风机 161

8.6.3 设备技术参数 163

第九章 机柜 164

9.1 概述 164

9.2用户需求 165

9.3品牌选择 167

9.4机柜选型 168

9.5机柜系统设计 170

9.5.1机柜宽度的选择 170

9.5.2机柜深度的选择 170

9.5.3机柜高度的选择 170

9.5.4机柜附件的选择 171

9.5.5机柜数量 171

9.6详细参数 172

第十章 防雷接地系统 175

10.1 概述 175

10.2设计依据 177

10.3防雷措施 177

10.4防雷接地原理 178

10.4.1接地系统 178

10.4.2防雷接地 179

10.4.3接地类型 180

10.4.4地网工程概论 180

10.4.5防雷等电位连接 180

10.4.6等电位连接的主体及要求 181

10.5用户需求分析 181

10.6方案设计 183

10.6.1系统接地 183

10.6.2系统防雷 184

10.7产品介绍 187

10.7.1浪涌保护器 187

10.7.2 避雷针 188

第十一章 机房环境监控系统 189

11.1 概述 189

11.2设计依据 190

11.3设计原则 191

11.4建设目标 192

11.5需求分析 192

11.5.1机房动力环境需求 193

11.5.2基本功能要求 193

11.5.3系统结构要求 194

11.5.4系统性能要求 194

11.5.5系统特点要求 195

11.5.6监控主体要求 196

11.5.7监控范围要求 197

11.5.8监控设备要求 198

11.5.9系统平台要求 200

11.6产品选择 201

11.7系统方案设计 202

11.7.1系统网络拓扑图 202

11.7.2硬件部署 203

11.7.3软件部署 203

11.7.4集中监控管理系统运行支撑平台要求 204

11.7.5IMCP综合监控管理平台功能模块介绍 205

11.7.6各监控子系统功能介绍 215

11.7.7技术方案优点 223

11.8产品介绍 227

11.8.1ZHT-NMS2050S动力环境监控主机 227

11.8.2智能电量仪 229

11.8.3市电&开关监测模块 231

11.8.4区域式泄漏检测控制器 231

11.8.5数字型温湿度传感器 232

11.8.6烟雾探测器 233

11.8.7ZHT-GDM02集中报警主机 234

第十二章 门禁系统 235

12.1系统概述 235

12.2设计原则 237

12.3主要设计依据规范 238

12.4用户需求分析 238

12.5机房门禁系统特点 242

12.6品牌选择 243

12.7产品特点 243

12.8设计方案 246

12.8.1基本组成 246

12.8.2功能原理示意图 247

12.8.3门禁系统拓扑结构 248

12.8.4身份识别模式 248

12.9产品介绍 249

12.10门禁系统管理软件 254

12.10.1智能门禁管理软件介绍 254

12.10.2门禁管理的基本功能 255

12.10.3门禁管理的扩展功能 257

12.10.4门禁管理的行业性高级专业功能 259

第十三章 视频监控系统 262

13.1系统概述 262

13.2设计依据 262

13.3设计原则 263

13.4需求分析 265

13.4.1总体要求 265

13.4.2功能要求 265

13.4.3设备要求 267

13.5方案设计 270

13.5.1高清数字监控与传统监控的比较 270

13.5.2高清数字监控技术介绍 276

13.5.3高清数字监控系统(DINS) 280

13.5.4IP网络监控系统解决方案 284

13.5.5监控系统点位分布 286

13.5.6监控中心结构 286

13.6方案系统功能特点 287

13.7设备选型 291

13.7.1品牌选择 291

13.7.2主要产品 292

第十四章 公共广播系统 305

14.1系统概述 305

14.2设计原则 307

14.3设计规范和依据 308

14.3.1设计规范 308

14.3.2设计依据 309

14.4系统功能及特点 309

14.5方案设计 311

14.5.1系统构成及原理 311

14.5.2用户需求分析 312

14.5.3设计方案 315

14.5.4设备选型及配置 316

14.5.5设备安装调试 320

14.6产品介绍 322

第十五章 视频会议系统 326

15.1 概述 326

15.2视频会议系统优势 327

15.3视频会议系统应用 328

15.4视频会议系统前景 331

15.5需求分析 331

15.6设计原则 334

15.7方案设计 334

15.7.1工作模式 334

15.7.2系统功能 335

15.7.3解决方案 336

15.8主要产品介绍 337

第十六章 机房装饰工程 344

16.1 概述 344

16.2设计原则 345

16.3设计思想 346

16.4设计依据 347

16.5用户需求 348

16.5.1装饰工程要求 348

16.5.2机房环境要求 350

16.6方案设计 351

16.6.1工程概况 351

16.6.2工程内容 351

16.6.3详细方案描述 352

16.7施工方法 356

16.8施工注意事项 362

第一章 综合布线系统

1.1项目需求

整个综合布线系统技术先进、高带宽、稳定、易扩充、易维护、易管理,做到一步到位,节省长期成本。

大楼综合布线系统我们分为机房综合布线和办公区综合布线两部分。

主设备间设置在二层数据中心机房,三楼设立IDF机房为办公区弱电管理间。

综合布线系统由工作区子系统、水平区子系统、管理子系统、垂直干线子系统及设备室子系统构成。

机房综合布线系统采用六类UTP布线系统,主干采用万兆多模光纤。

办公区综合布线系统水平部分均采用超五类UTP布线系统,信息点包括语音、数据两部分;主干网络采用六类

UPT线缆与中心机房连接,保证数据传输的高效性;语音主干采用3类UTP大对数铜缆。

合理的结构形式。

系统必须能满足语音、数据、图像等信息流传输对链路的整体要求,

数据与语音可根据工作需要进行灵活切换,且同时在满足需求的基础上,有较高的性价比。

设计的布线产品必须为端对端同一厂家产品,以便日后提供唯一厂家的产品及系统保证,

综合布线系统至少要求20年及以上的品质保证。

要求综合布线系统配线架、跳线、模块等,其传输特性必须与线缆的传输特性相一致或高于线缆的传输特性。

1.2综合布线系统概述

1.2.1综合布线系统发展过程

1984年首座智能大厦在美国出现后,传统布线系统的不足就日益暴露出来,如:

电话、有线电视(CATV)、保安监控、局域网及BA系统等,都是各自独立的、各系统分别由不同的厂商设计和安装,布线也采用不同的的线缆和不同的终端插座。

因此传统布线存在许多缺陷:

u系统分别设计,互不关联,不能兼容;

u分别实施,工程施工难以协调,工程造价高。

工程完毕,统一管理难;

u缺乏统一的技术标准,统一的传输介质。

系统一经确定,难以更改,灵活性差。

以至当办公环境改变,需调整办公设备或随着新技术的发展需要更新升级设备时,就需要更换布线系统。

随着全球社会信息化与经济国际化的深入发展,人们对信息共享的需求日趋迫切,就需要一个系统化的布线方案。

1.2.2综合布线系统的特点

综合布线系统是一套标准的配线系统,综合了所有的语音、图象与控制等设备,并将多种设备终端插头插入标准的信息插座内。

即任一插座能连接不同的设备,如:

微型计算机、打印机、电话机、传真机等,使用非常灵活。

综合布线系统对不同厂家的语音、数据设备均可兼容,且使用相同的电缆与配线架、相同的插头和模块插孔。

因此,无论布线系统多么复杂、庞大,不再需要与不同的厂商进行协调,也不用再为不同的设备准备不同的配线零件,以及复杂的线路标志与管理线路图。

综合布线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布线系统中除固定于建筑物内的水平线缆外,其余的都是积木标准件,易于扩充及更新配置。

因此当用户因发展而需要增加配线时,不会因此而影响到整体布线系统,可以保证用户在以前布线上的投资。

综合布线系统为所有语音、数据和图象设备提供了一套实用的、灵活的、可扩充的模块化的介质通道。

综合布线系统能将当前和未来的语音、数据、网络、互连设备以及监控设备很方便地扩张进去,是真正面向未来的先进技术。

可见,综合布线系统较好地解决了传统布线方法的许多问题。

其实,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对信息资源共享的要求越来越迫切,尤其互联网时代越来越重视能够同时提供语音、数据和图象传输的集成通信网。

因此,综合布线系统取代单一、昂贵、繁杂的传统布线,是“信息时代”的要求,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1.2.3综合布线系统的结构

根据美国国家标准化委员会电信工业协会(TIA)/电子工业协会(EIA)制定的商用建筑布线标准,即EIA/TIA568A和569以及其他相关标准,结构化布线系统主要针对电话、传真、计算机网络,即语音和数据应用,未来的发展还将包括电视会议、图文传真、语音邮件、卫星通信等较新的通信技术。

该标准对以下几个方面制定了相应的规范:

ð 定义了认可的媒体

ð 定义了布线系统的拓扑结构

ð 规定了各子系统的布线距离

ð 定义了布线系统与用户设备的接口

ð 定义了线缆和连接硬件性能

ð 规定了安装实践所需注意事项

ð 定义了链路性能

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StructuredCablingSystem采用模块化和分层星型拓朴结构,它一般可分为六个子系统,参见下图。

n工作区子系统(WORKAREASUBSYSTEM)

工作区子系统由用户终端设备连接至信息插座的器件组成,它包括装配软线、连接器和连接所需的扩展软线,并在终端设备和I/O接口处搭桥,信息插座有墙上、地上、桌上、软基型多种,标准有RJ45/RJ11的单、双、多孔等各种型号。

n水平区子系统(HORIZONTALSUBSYSTEM)

水平布线子系统将电缆从楼层配线架连接到各工作区的信息插座上,一般处在同一楼层。

通常采用超五类或六类8芯4对双绞线,超五类或六类双绞线都是由8根铜线组成,符合或超过EIA/TIA-568标准。

n管理子系统(ADMINISTRATIONSUBSYSTEM)

管理子系统由楼层配线架组成。

其主要功能是将垂直干缆与各楼层水平布线子系统相连接。

布线系统的灵活性和优势主要体现在管理子系统上,只要简单的跳一下线就可以完成任

何一个结构化布线的信息插座以对应任何一类智能系统的连接,方便了线路重新布置和网络终端的调整。

光纤连接时,要用光纤接续箱(LIU),箱内可以有多个光纤耦合器,箱内的线路弯曲设计应符合多模/单模光纤的弯曲要求,光纤接头用由陶瓷材料制成,最大衰减为0.2dB,光耦合器可作为多模光纤与网络设备或光纤接续装置上的连接,配线架和光纤接续箱通常设在弱电井或设备间内,用来连接其他系统,并对它们通过跳线进行管理。

n垂直干线子系统(RISERBACKBONESUBSYSTEM)

主干线子系统提供建筑物的主干电缆的路由,是综合布线系统的神经中枢,实现主配线架和中间配线架的连接。

一般建议采用大对数双绞线电缆和光纤作为主干传输介质。

n设备室子系统(EQUIPMENTSUBSYSTEM)

设备室子系统把中继线交叉处和布线交叉连接处连到应用系统设备上.由设备室的电缆及连接器和相关支撑硬件组成,把公用系统设备的各种不同设备互连起来。

一般设备室子系统分作两部分考虑:

ð 第一部分为计算机房,放置网络设备,在网络设备上可接服务器、主机等。

ð 第二部分为通信中心,放置PABX及连接PABX与垂直干缆的主配线架等。

n建筑群室连接子系统(CPANDUNTUSBACKBONESUBSYSTEM)

该子系统是指主建筑物中的主配线架延伸到另一建筑物中的主配线架上的连接系统。

与垂直子系统类似,通常采用光纤或大对数铜缆连接。

它是整个布线系统的一部分(包括传输介质)并支持提供楼群之间通信所需的硬件,其中有电缆、光缆和防止电缆的浪涌电压进入建筑物的保护设备。

1.3综合布线系统产品

1.3.1选择布线产品的参考因素

u产品体系是否满足ISO11801标准的要求。

u布线系统产品是否完善。

u产品生产是否符合ISO9000质量保证体系认证,是否通过 UL,CAS检验。

u根据用户特定的情况,是否满足设计和应用的需求。

u是否有切实可行的长期质量保证体系。

1.3.2选型标准

选择良好的综合布线产品、科学的设计、精心的施工是智能化建筑的“百年大计”。

目前,国内的综合布线产品众多。

在这些产品当中,大多数都符合标准的外型尺寸等,

但电气性能、机构特征以及EIA/TIA568可靠性指标也是十分重要的,常易被人们忽视。

因此在选用产品的时候,要选用其中一家有专业厂家认证和符合标准的产品,不可选用多家产品,否则在可靠性方面达不到要求,会影响布线系统的整个效果,难以保护用户的投资。

因为综合性一体化布线正是为统一形形色色的弱电系统的纷争和不一致、不灵活而创立的,如果在布线系统中再出现传输性能和电气参数不一致的多家产品,则恰好是与综合布线的初衷背道而驰。

因此,选择一致性的、高性能的布线材料是综合布线的重要一环。

1.3.3综合布线产品的经济分析

泛达的综合布线系统越来越被人们认识并采用,除因为它有优越的灵活性、兼容性、可靠性、前瞻性外,还因为它具有良好的经济性。

衡量一个建筑产品的经济性,应该从两个方面加以考虑,即初投资和价格性能比。

发展商和用户希望建筑所采用的设备在开始使用时要具有良好的实用特性,而且还要有一定的技术储备,在今后的若干年内应保护用户最初的投资,不增加新的投资,同时仍保持建筑物的先进性。

泛达的综合布线系统与传统的布线方式相比,就是一种既具有良好的初期投资特性,又具有极高的性能价格比的高科技产品。

1.3.4综合布线产品的选择

泛达公司以推广并采用创新产品而享誉全球市场。

经验丰富,高素质的管理,现代化的科研开发及不断追加资本投资的信心承诺等强强联合使得泛达得以向客户保证所提供的产品具有最大的可靠性,最低的安装成本。

这一难以取得的声誉使得泛达在今天竞争激烈的全球

市场中具有强大的优势。

泛达系统配套解决方案必需的产品应有尽有。

他的结构化布线产品是世界上最美观、最实用、最可靠的布线产品。

作为国际知名度较高的接口设备生产制造厂家之—,泛达布线系统产品,能满足当今计算机网络世界领域中的各种网络形态(例如Ethernet100base-T,FastEthernet1GBbase-T,100VG-Anylan,IBMTokenRing、Terminalsto

Hosts、FDDI、ATM、B-ISDN、AppleTalk、DDN、Framerelay、T1/E1等)和用户程控交换机系统PABX的通讯需求,另外楼宇自动控制系统、监控系统、消防系统、闭路电视系统等弱电系统,都可以通过布线系统提供可靠的物理上的确连接。

泛达的综合布线产品将是集数据(Data)、语音(Voice)、视频(Video)及图像

(Picture)于一体的高度集成应用管理模式。

泛达公司凭借公司强大的技术和市场实力,以及布线系统的紧密型设计,使单位面积的可管理能力最大化,在进入中国市场的短短几年中,承接了许多中大型的智能大厦工程。

我们所推荐使用的泛达公司的综合建筑物布线系统,正是能满足适应贵公司作为数据中心信息系统建设的最佳决择。

1.3.5综合布线系统特点

n独一无二的端对端系统

结构化布线系统名符其实是一个端对端布线系统。

而且每一个元件都能确保提供最优越的信道性能,其开放式结构平台为未来的网络技术升级为多媒体应用, 千兆和万兆以太网等技术应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为确保端对端的连接,每个元件都经过精心设计与制造。

泛达元件的生产和质量监督过程完全符合 ISO9001国家标准。

n独立子系统,操作灵活

如同星形结构中的每一连线一样,每一个子系统均为独立的单元组,更改任何一个子系统不会影响其他子系统。

同时泛达综合布线系统亦是一种最具灵活性的布线系统,可配合您的需求进行设计。

n开放式通讯平台,方便配套

泛达的开放式架构,能支持其他厂家的设备和系统的应用,包括数据终端,模拟和数字电话,计算机主机,可视电话会议系统,多媒体应用,智能化楼宇系统以及其他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