泄露天机金太阳语文答案及解析.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884405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48.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泄露天机金太阳语文答案及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泄露天机金太阳语文答案及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泄露天机金太阳语文答案及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泄露天机金太阳语文答案及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泄露天机金太阳语文答案及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泄露天机金太阳语文答案及解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泄露天机金太阳语文答案及解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泄露天机金太阳语文答案及解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泄露天机金太阳语文答案及解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泄露天机金太阳语文答案及解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泄露天机金太阳语文答案及解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泄露天机金太阳语文答案及解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泄露天机金太阳语文答案及解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泄露天机金太阳语文答案及解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泄露天机金太阳语文答案及解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泄露天机金太阳语文答案及解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泄露天机金太阳语文答案及解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泄露天机金太阳语文答案及解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泄露天机金太阳语文答案及解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泄露天机金太阳语文答案及解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泄露天机金太阳语文答案及解析.docx

《泄露天机金太阳语文答案及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泄露天机金太阳语文答案及解析.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泄露天机金太阳语文答案及解析.docx

泄露天机金太阳语文答案及解析

泄露天机—2014年金太阳高考押题精粹

(语文课标版)

【参考答案】

第I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答案】1.D(A项,这是某些批评家的观点,作者对此是反对的;B项,“现代社会环境”应是“现代社会物质环境”;C项,原文说的是“对各民族来说,它既有共同的一面,也有差异的一面”)

2.D(“不能追求形式的变化”错,原文是“艺术中的现代性并不等于是只追求形式的变化”)

3.A(B项,“不能参考”应为“不能照搬”;C项,“在所有的艺术作品中”属于无中生有;D项,说法过于绝对,可参考原文最后一句)

【备选1】

【答案】1.C(文章第二段结尾和第三段多次表述这个政治主张表现出来的是“朦胧”的名族意识,而不是“强烈”的民族意识。

2.B(“一直”一词表述不准确;“杂处的局面最终导致民族战争的爆发”无中生有。

3.D(“明夷夏之别这一主张在历史上一直发挥着积极作用”表述有误,其作用是双重性的。

【备选2】

【答案】1.D(A只是甲骨文中的“某些”龙字,“某些”二字不能漏掉。

B引《录异记》的文字是用来证明“龙形似马形”这一说法的。

C这三则引文只是“古人心目中”的看法和想法,不能以此断定“马有龙性”“龙马可以相互变化”)

2.A(强加因果,后一句是质疑“马龙说”的原因。

3.B(A文中说龙现已成为中华民族“广义图腾”,龙是“古代各民族共同的图腾”不确切。

C.这并不是辞典上的解释,文中说“‘龙马’还可有一解”,这是作者的推论。

D.项中“融合、福生、谐天、奋进的精神”是“龙的精神”。

【备选3】

【答案】1.B(“清代的门神更加多样”错,应把“门神”改为“门画”)

2.A(原文的表述是:

文人李光庭在文章中写到:

“扫舍之后,便贴年画,稚子之戏耳。

”年画由此定名。

不能因此就断定是由李光庭确定的) 

3.A(“造型生动、线条工细,妍丽雅致,美丽温馨”是杨柳青娃娃类年画的特点)

【备选4】

【答案】1.B(A项中“定会”一词,变或然为必然;C项中“化学教授和化学工业界,都对卡逊女士发表的《寂静的春天》发动了排山倒海的围剿”是违背科学精神的,是对“她”本人非作品。

D项中“基因科学必将造福人类”一说没有注意到基因科学可能造成的危害。

2.D(A这是制止违反科学精神的做法。

B欧洲科学家反对,基因工程的农业会导致“基因流动”和“基因污染”,应防止其危险;“是今后世界农业发展的方向”一说系无中生有。

C.不只是“欧洲‘英国医学会’里的一大群生化专家”)

3.B(基因科技发展到最后,会形成一种“基因定时炸弹”,它的致命效果就会出现。

原文是从基因科技发展的整体而言的。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答案】4.(3分)B(率:

全、都)

5.(3分)C(①只是陈述事实,并不能表现什么。

②表现得是申时行偏狭的一面。

⑥表现申时行迫于形势,自求罢免。

6.(3分)C(“罪名是他和徐学谟结为儿女亲家”错误,邹元标弹劾罢免的是申时行的亲家徐学谟。

7.(10分)

(1)(5分)申时行请求皇帝不要将他的奏章发下去,而(暗示)劝告雒于仁自己辞职,雒于仁由此幸免于惩罚。

(“下”、“讽”、“引”“赖之”补充各1分,大意1分。

(2)(5分)于是给事中罗大纮弹劾申时行,认为他表面上附和群臣的建议请求册立皇储,而暗地里延缓这件事而和内宫相交结。

(“阳”、“附”、“阴”各l分,整句大意2分。

【参考译文】申时行,字汝默,长洲人。

嘉靖四十一年得进士第一名。

万历五年由礼部右侍郎改任吏部职。

申时行因为文采与书法而受到张居正赏识,含蓄宽容不标新立异,张居正很放心他。

万历六年三月,张居正准备回家安葬父亲,奏请扩竞内阁大臣,(他)便以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的身份入阁参与机要事务。

张居正揽权很久,操纵部下如同拧去温水,异己之人全部驱除。

等到张居正去世,张四维、申时行相继执政,实行宽大政策。

依次召收老练成熟之人,安排在各个职位,朝廷的议论大都称赞此举。

张四维服丧回乡,申时行任首辅。

万历十二年三月,御史张文熙曾谏言以前的内阁大臣的四件专横恣意的事,奏请皇帝永远将其禁革,申时行上奏申辩,皇帝认为很对,摒弃张文熙的提议不采用。

当初,御史魏允贞、郎中李三才因为科场的事论及申时行的儿子中用懋,被贬官。

给事中邹元标弹劾罢免了申时行的姻亲徐学谟,申时行就借别的奏疏将他驱逐了。

不久,他观察众情,稍稍提升了三个人的官职,三个人得以不被废黜。

世人因此称赞申时行是宽厚的人。

评事雒于仁呈献《酒色财气四箴》,皇帝大怒,召见中时行等人逐条分析,准备从严责罚。

申时行建议皇帝不要将他的奏章发下去,而(暗示)劝告雒于仁自己辞职,雒于仁由此幸免于惩罚。

万历十四年正月,先宗(朱常洛)五岁,而郑贵妃受到宠爱,生下了皇帝的第三子朱常淘,颇有萌生争夺嫡宗的心思。

申时行率领同僚再三请求建立储宫,皇帝不听。

朝廷大臣因为贵妃的缘故,大都指责宫闱之事,触怒了皇帝。

被严厉训责。

万历十八年,皇帝召集皇长子(朱常洛)、皇三子(朱常洵),指令申时行等人到毓德宫觐见。

申时行跪拜祝贺,请求皇帝赶紧决定大计。

皇帝犹豫了很久,下诏书说:

“我不喜欢激动、喧扰。

如果明年朝廷大臣不再轻慢滋扰,定当在后年册立皇储,否则就等皇长子十五岁时举行册封。

”申时行于是劝告朝廷大臣不要烦扰皇上。

第二年八月,工部主事张有德奏请准备册立仪式的礼节制度。

皇帝恼怒,命令延期一年。

而内阁中也有奏章呈送进去。

当时申时行正在假期,次辅许国把申时行的名字排在第一位。

申时行暗中呈上加封的奏章。

进言说:

“臣正在假期,起初事前并不知道。

册立太子这件事,圣上的意思已经明确。

张有德不懂得犬计,希望皇上亲自裁决,不要因为小臣而妨碍了大典。

”于是给事中罗大纮弹劾申时行,认为他表面上附和群臣的建议,请求册立皇储,而暗地里延缓这件事而和内宫相交结。

中书黄正宾又论说申时行排斥陷害同僚,巧妙地避开首犯的罪责。

两人都被罢黜官职。

御史邹德泳又上奏,申时行极力请求退职。

诏令他乘驿车回乡。

万历四十二年,申时行八十岁。

皇帝派遣使者慰问他。

诏书到他家门口,他就死了。

令赠封他为太师,谥号文定。

【备选1】

【答案】4.A(诋:

指责、抨击。

5.C.(①是写沈君以敢于直谏著称。

④未涉及“内容”。

⑥是写沈君诗文的影响。

6.A(“集中抒发沈君无辜陷罪流放的悲愤”,应为“着重表现他忧国忧民的情怀”。

7.

(1)沈君既对上愤慨边疆防务

(1)的日益废弛

(1),又对下痛恨众将士任意残杀人民

(1),蒙骗朝廷

(1),常常为此流泪叹息

(1)。

(2)沈君原来

(1)就以敢于直谏,受到当时人们的敬重

(1),而他所写的诗歌文章,又有许多讽刺(或批评1)的话。

沈君的诗文逐渐

(1)传播了出去,朝廷上下

(1)都感到震惊恐慌。

【参考译文】沈青霞先生,以锦衣卫经历的身份,上书抨击宰相,宰相因此非常痛恨他。

正在竭力罗织他罪名的时候,幸亏皇帝仁慈圣明,特地减轻他的罪责,把他流放到边疆去。

在那时,沈君敢于直谏的美名已传遍天下。

不久,沈君就心情沉重地携带着妻子儿女,离家迁到塞上。

恰好碰上来自北方的敌人多次入侵,可是帅府以下的各级将领,都束手无策,紧闭城垒,任凭敌人出入侵扰,连射一支箭抗击敌人都做不到。

甚至等到敌人退走以后,他们却去割下那些从中原地区来的在战争中阵亡了士兵和在郊野行走的百姓的耳朵去邀功请赏。

父亲哭儿子,妻子哭丈夫,哥哥哭弟弟的惨状,到处都是,百姓们连控诉呼吁的地方都没有。

沈君既对上愤慨边疆防务的日益废弛,又对下痛恨众将士任意残杀人民,蒙骗朝廷,常常为此流泪叹息。

于是就耙他忧郁的事抒发在诗歌文章之中,来宣泄胸中的苦闷,这就是文集中所著录的这些作品了。

沈君原来就以敢于直谏,受到当时人们的敬重,而他所写的诗歌文章,又有许多讽刺的话。

沈君的诗文逐渐传播了出去,朝廷上下都感到震惊恐慌。

于是他们开始竭力造谣陷害他,这样沈君的大祸就酿成了。

沈君被害死以后,当年身居军事要职、一起陷害沈君的人,不久便因犯罪撤职。

又过了不久,原来仇视沈君的宰相也被罢官。

沈君的门人给谏俞先生,于是收集编辑了他一生的著述若干卷,刊刻流传。

沈君的儿子沈襄,来请我写篇序言放在文集前面。

我恭读了文集后写道:

像沈君这样的人,不就是古代遗留下来的有高尚节操的那一类志士吗?

孔子删定《诗经》,从《小弁》篇的怨恨亲人,到《巷伯》篇的讥刺谗人的以下各篇,其中忠臣、寡妇、隐士和愤世嫉俗之人的作品,一起被列入“国风”、分入“小雅”的,数不胜数。

难道它们都符合古诗平和中正的音律吗?

然而孔子所以并不立即删掉它们,只是因为怜悯这些人的遭遇,敬重他们的志向,还说“这些诗歌都是发自内心的真实感情,又没有超出礼义的范围”,“说话的人没有罪,听的人完全可以引为鉴戒”。

我曾经按次序考察从《春秋》以来的作品,屈原的《离骚》,近乎发泄愤慨;伍子胥的进谏,近乎进行威胁;贾谊的《陈政事疏》,疑似陈述愤激;嵇康的诗歌,似乎在抒发愤慨;刘簧的对策,似乎显得太刚直。

然而运用孔子删定《诗经》的宗旨,来收集编辑它们,琴怕也未必没有可以收录的。

沈君虽然己绎去世,但海内的士大夫至今谈起他来,没有一个不鼻子发酸流泪的。

唉!

文集中所收载的《鸣剑》、《筹边》等篇,如果让后代人读了,它们足以使奸臣贼子心惊胆战,使边塞战士跃马奋进,激发起同仇敌忾的义愤,那是肯定的!

将来假如朝廷的采风使者出使各地而看到这些诗篇,难道会把它们遗漏掉吗?

我恭敬地记这在这里。

至于说到文采辞藻的精美不精美,以及与古代作家写文章的宗旨是否符合,那不是用来评论沈君大节的方面,所以我就不去论述了。

【备选2】

【答案】4.C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

审:

确实。

5.C (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

①是说明皇帝对史丹信任;④是说明史丹的品行;⑥是说史丹年事已高,告老还乡。

6.A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把握。

原文中史丹担任驸马都尉侍中,陪伴在车右不是元帝做太子时,这是时间错位设误的题型。

7.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语句的能力。

(1)句关键词语有“若乃”、“相”,还要注意“则是陈惠、李微高于匡衡”句式特点;第

(2)句关键词语有“切至”、“却”、“妾闻”等。

答案:

(1)如果以丝竹鼓鼙的才能来衡量人,那么这是陈惠、李微比匡衡高明,可以扶助国家了。

(2)皇帝向来仁爱,不忍心看见史丹流泪悲泣,言辞又恳切到了极点,皇上心里大为感动,喟然长叹。

史丹马上退后,叩头说:

“愚昧的臣下胡乱听信谣言,按罪应当处死!

【参考译文】史丹字君仲,原为鲁国人,后来迁居杜陵。

从元帝当太子时起,史丹由于父亲史高的缘故被任命为中庶子,随从左右十多年。

元帝即位后,史丹任驸马都尉侍中,皇帝出行常常在车右边陪乘,很受宠幸。

皇上因为史丹是原来的臣下,亡父的外家亲属,亲近信任他,命史丹护卫太子一家。

当时,傅昭仪的儿子定陶恭王有才能,母子都被宠幸,而太子稍微有酒色方面的过失,母亲王皇后不受宠爱。

建昭年间,元帝患病,不能亲理朝政,只是贪恋音乐。

后宫嫔妃和左右侍从熟悉了解音乐的人没有谁能做到,而定陶王也能办到,皇上屡次称赞他的才能。

史丹进谏说:

“凡是被称为有才能的人,应当聪敏而又喜好学习,温习旧业,增加新知,是皇太子做到的。

如果以丝竹鼓鼙的才能来衡量人,那么这是陈惠、李微比匡衡高明,可以扶助国家了。

”于是皇上嘿嘿地笑了。

在这之后,中山哀王死了,太子前往吊唁。

哀王是皇上的小弟弟,和太子游学一起长大成人。

皇上从远处看见太子,感触地想起哀王,悲伤得不能控制自己。

太子已经来到驾前,并不哀伤。

皇上极不满意地说:

“哪里会有一个人不慈和仁爱却可以奉祀宗庙,作百姓父母的呢?

”皇上把责备的话告诉史丹。

史丹叩头谢罪说:

“我看见陛下哀伤痛悼中山王,到了损伤身体的地步。

先前太子应当进宫见驾时,我私下告诫嘱咐他不要哭泣,使陛下感触悲伤。

过错只在我身上,应当处死。

”皇上认为他的话是对的,怒意才化解了。

竟宁元年,皇上的病势日渐沉重,傅昭仪和定陶王常常服侍在身旁,而皇后、太子很少能够进宫见驾。

史丹由于是亲近臣子能够进宫侍候,探视疾病,等到皇上独自躺着休息时,史丹径直闯入寝室,头叩地拜伏在青蒲席上,哭泣着说:

“皇太子以嫡长子而被立,至今达十多年,受到百姓的尊重,天下人没有不从心里归附他自托为臣子的。

看到定陶王一向很受喜爱宠幸,现在路上流播谣言,为国家起了怀疑之心,认为太子有不稳固的议论。

如果确实是这样,公卿大臣以下一定会以死抗争,不接受诏令。

我愿意先受赐而死来给众位大臣看!

”皇帝向来仁爱,不忍心看见史丹流泪悲泣,言辞又恳切到了极点,皇上心里大为感动,喟然长叹。

史丹马上退后,叩头说:

“愚昧的臣下胡乱听信谣言,按罪应当处死!

”皇上于是接受了史丹的忠言,史丹唏嘘着站起来。

太子因此终于成为继承人。

史丹为人足智多谋,平易待人,外貌看去像是倜傥不羁,然而内心却非常谨慎,所以尤其能够被皇上信任。

担任将军前后共十六年,永始年间病重请求告老退职,皇上赐予策书说:

“左将军逐渐病重而不衰损,希望归家治疗疾病,我很哀怜,用官府职任的事务长久地留住将军,致使身体没有痊愈。

应当使精力心神专一,务必亲近医生药物,来扶助身体,使它不衰竭。

”史丹回到家里几个月后去世,被谧为顷侯。

【备选3】

【答案】4.C(籍:

抄没。

5.B(①是说明徐鹿卿为政有方,体恤民情;③是徐鹿卿的政绩;⑤是冯惟说之事)

6.D鹿卿是因为“委使不当”先自劾,又和诗而遭弹劾的。

7.

(1)卿大夫之家对他的所作所为感到不快,正值乡人聚集一起提意见,于是嘱请弹劾冯惟说。

(“快”“居言路”“属”各1分,句意2分)

(2)直道不能被人所容,使人击节叹息。

你不出任就职,难道是因为冯惟说的缘故吗?

(“容”“击节”“出”各1分,句意2分)

【参考译文】徐鹿卿,字德夫。

广泛地通晓经史,以擅长文学名于乡里,后来的学者争以他为宗师。

嘉定十六年,参加廷试,考中进士,有关官署按其对策决定他名列第二位,详定官因其文章直露而加以贬低,结果置第十位。

徐鹿卿调南安军学教授。

张九成曾以直言相道被贬谪居,徐鹿卿选择他的言行,刻石树立在学校以此为校训。

建立养士的纲常条纪,学田多分布在溪峒,时时征赋没有准则、限度,农民为此感到痛苦不堪,徐鹿卿去抚恤民众,结果没有拖欠租赋的人。

后来盗贼作乱,围绕城邑的屋宇皆被毁坏,只有学宫幸免,故徐鹿卿说:

“是没有谁来扰乱我们的。

  真德秀担任泉州知州,请他在南安任职,徐鹿卿以不便养母为借口推辞。

真德秀说:

“志同道合,可以拯民,你还担忧什么而不来呢?

”徐鹿卿把这件事告诉自己的母亲,她欣然答应了这个要求。

到职后,首先就罢免了没有名目的科敛负担,注明版籍,革除预借,疏决壅塞阻滞,通达冤抑,其县邑大治。

真德秀不久担任福建路长官,疏列他的政绩,以劝勉各县。

逢歉收年,处理得法,富有的愉快地分出财物,民众没有死亡、迁徙的。

正当岳珂驻守当涂,制置茶盐,诡称为国谋利,横征暴敛百出,商旅不敢通行于此地,国家收入反不如其初。

朝廷命徐鹿卿核实这件事,官吏争相逃窜隐匿。

徐鹿卿宽定其期限,亲自审查勾考,全部了解了其实际情况。

岳珂辟置贪官酷吏,揭人隐私陷害百姓,没收他们的财产,平民李士贤有稻二千石,被囚禁了半年。

徐鹿卿全部释放而劝他们将余财分给贫民,都感泣涕零,奉命而行。

徐鹿卿倡议罢去浮盐经界卤地,先撤相家所筑,被捕者自己说:

“我是相府人。

”徐鹿卿说“:

行法一定得从近依富贵的人开始。

”最后还是依法处罚。

丞相史弥远的弟弟担任温州通判,用韩世忠家传的珍宝玩物获利,籍没之,徐鹿卿奏请削夺了他的官职。

  起初,徐鹿卿邀请衢州推官冯惟说来婺州断狱案,冯惟说平素廉洁、直率,到后则辨别曲直,查出湮没已久的禁查之事。

大家对他的所作所为感到不快,正值乡人聚集一起提意见,于是嘱请弹劾冯惟说。

州官索要告发冯惟说的盖有手印的文书,冯惟说笑道:

“是不是还可以任官呀?

”自己在盖有手印的状纸上题诗后离开了。

衢州郑逢辰因错误地举荐了人,徐鹿卿因为委任使者不当,两人相继自己奏请免职,又相互和诗酬唱。

御史把他们二人弹劾、罢免。

后任泉州知州,改任赣州知州,都辞不就职。

丞相杜范送书信给他说:

“直道不能被人所容,使人击节叹息。

你不出任就职,难道是因为冯惟说的缘故吗?

冯惟说即将有新的任命了。

”徐鹿卿于是才出来任职。

皇上对他诚恳地关心,以致渐渐引起越来越多的人妒忌,有的撰拟假的奏疏托请徐鹿卿给以传递,屡次诋毁宰相以及各种大小官员,徐鹿卿开始不知道,后来就在皇上面前洗刷自己,请求罢去官职,理宗皇上对他说:

“你离职而去,正好中了奸人的计谋。

”诏令临安府根绝捕拿造假疏的人,因事件与一些有势力的要人有牵连,狱事没有依法追查到底。

【备选4】

【答案】4.A(应释为“上表举荐”)

5.B(A.①交代从军,C.②是平乱时的审时度势,D.②是军事才能。

6.A(根据文意,“仍受到封赏”的原因是归附周,而非“为政才能”。

7.

(1)如果不按此话去做,怎么成名?

各位应当自我勉励,就能够成就美好的名声。

(“事”,做;“何以”,怎么,凭什么;“克”,能够;“令”,美好的。

每项各1分,语句通顺1分)

(2)当时晋公宇文护执掌政事,辛昂渐渐受到宇文护的亲近优待,高祖因此很怀恨他。

(“稍”,渐渐;“以是”,因此;“颇”,很;“衔”,怀恨。

每项各1分,语句通顺1分)

【参考译文】辛昂字进君。

几岁时,便有成人一样的志行。

十八岁时,侯景任用他为行台郎中,兼任镇远将军。

后来侯景归附,辛昂因此入朝。

任为丞相府行参军。

大统十四年,追论归附朝廷的功勋。

封为襄城县男,食邑二百户,转任丞相府田曹参军。

尉迟迥伐蜀时,辛昂应招募从军。

蜀地平定,以功授辅国将军、都督。

尉迟迥上表任辛昂为龙州长史,兼任龙安郡事。

该州山谷环绕,旧时百姓桀骜不驯。

辛昂的威严仁惠远近闻名,州吏百姓既畏惧又敬重他。

成都是一方都会,风俗违逆错杂。

尉迟迥认为辛昂善于为政,又上表任辛昂代理成都令。

辛昂到县,马上与诸生祭祀文翁学堂,顺便一起欢宴。

对诸生说:

“为人子要孝顺,做人臣要忠诚,做老师要严格,做朋友要讲信用,做人的原则,应该如此。

如若不按这样的话去做,怎么可以成名。

各位应当自我勉励,就能够成就美好的名声。

”辛昂言辞深切,道理精到,诸生都深为感动而领悟,回去后告诉父老乡亲说:

“辛君如此教诫,不可违背。

”于是市井之间安然,都服从其教化。

调任梓潼郡守,进位帅都督,加通直散骑常侍。

保定二年,进职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

四年,大军东讨,辛昂与大将军权景宣攻下豫州,因功劳赏赐二百匹布帛。

当时益州富庶,是国家的财政来源。

沿途艰险,经常被劫盗困扰。

诏令派遣辛昂到梁、益地区,行政和军务,都委托他决定。

辛昂安抚训导荒凉闭塞地区的百姓,安定城镇,几年内,治安好转。

天和初年,陆腾征讨信州蛮族,很长时间未能攻克。

高祖诏令辛昂从通、渠等州运输粮草供给。

当时临、信、楚、合等各州的民众,很多人参与叛逆。

辛昂以利害关系进行劝说,叛逆者中归附的很多。

于是让老弱运输粮食,壮夫参加战斗,都愿意为其效力,没有怨恨的。

出使归来,正好所属的巴州万荣郡民众反叛,攻打围困郡城,阻绝山路。

辛昂对他同伴说:

“叛乱的人凶恶,暴乱到了这种地步!

如若往上报告,或拖延十天一个月,一座孤城没有救援,必定为寇党攻陷。

要救身旁溺水之人,怎么能远至越地求人。

如果对于百姓有利,可以专断。

”于是在开、通二州招募,得三千人,加速急行,出其不意。

又下令其徒众高唱中原歌,一直向贼垒前进。

贼人没有想到有军队来攻,认为是大军赶来救援,于是望风瓦解,该郡得以安定。

朝廷对他随机应变解救万荣郡之围加以奖励,不久转任通州刺史。

辛昂推诚布信,夷獠对他十分爱敬。

任期满回京城,夷僚首领跟随他到京朝拜。

当时晋公宇文护执掌政事,辛昂渐渐受到宇文护的亲近优待,高祖因此很怀恨他。

等到宇文护伏诛,对辛昂加以杖击,因此而死。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答案】8.①思念家乡亲人。

(3分)②厌倦战争,渴望回家团聚。

(2分)

9.虚实结合。

关山客子思念家乡是实写,思妇夜间未眠当窗远眺丈夫是虚写。

(或答想象,客子身处边塞想象妻子深夜不眠的情景;或从对方写起(衬托),用家中思妇的不眠衬托军中客子的思乡,均可得分。

手法3分,说明3分。

【备选1】

【答案】8.最传神的字是“吞”和“醉”

(2)。

“吞”,表现谷水淹没山间小路、恣肆无拘的情态;“醉”,写出山花装点栏杆、旁若无人怒放的情态

(2)。

两个字表现了高冠谷秀丽清幽的自然环境

(1),表现了作者对原来隐逸生活的留恋之情

(1)。

9.用典和借代(加上分析共4分),表现诗人为微官薄禄不得不割舍闲适自得的隐逸生活的矛盾心情(1分)。

【备选2】

【答案】8.①诗句描写了鱼儿在明镜似的水面畅游,白鹭在烟波浩淼的沙滩栖息的图景;②练字精美。

着一“翻”字,写出了游鱼的自在闲适,着一“鉴”字,描写出了水面的平静清澈;着一“点”字,描摹沙洲朦胧背景下白鹭的素洁淡雅;③与上句描写水面的平静相呼应,动静结合;④写水中有鱼,汀上有鹭,点面结合,生机盎然;⑤借景抒情,表现作者热爱自然、淡看功名的思想情趣。

(答对①点得2分,答对其中任何3点即可。

9.①承上启下的作用。

由严陵滩的风光,引发“虚老严陵”的感叹,由“千古空名”的感叹,回归到对自然风景的赞美旷达人生的体味。

(3分)②深化主旨(表达感情)的作用;“但”既有对功名利禄的蔑视,也有对生活的热爱对历史的深沉思考。

(2分)

【备选3】

【答案】8、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2分)抒情主人公埋怨东风无情,人生易老,写出了主人公因遥山阻隔,不得与心上人相见的绵长愁情。

(3分)

9、①对往昔美好生活的怀念,(2分)②伤心孤独,(2分)③对心上人的思念。

(2分)

【备选4】

【答案】8、圆圆的小荷叶漂浮在水面上,小麦花轻轻飘落,(3分)这两句借荷叶、麦花等意象,营造了悠美静谧的意境。

(3分)

9、想像葛洪那样去炼丹砂,但又感到非常惭愧,因为自己不能如葛洪一样忘掉一切,弃世求仙。

(2分)这是诗人无奈的自嘲,表现了诗人无论何时都放不下国事的忧国情怀。

(3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答案】

(1)虽九死其犹未悔终不察夫民心

(2)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3)阴阳割昏晓决眦入归鸟

【备选1】

【答案】

(1)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猿猱欲度愁攀援

(2)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3)乌鹊南飞绕树三匝

【备选2】

【答案】

(1)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2)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

(3)萧鼓追随春社近拄杖无时夜叩门

【备选3】

【答案】

(1)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2)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3)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

【备选4】

【答案】

(1)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2)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

(3)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乙选考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25分)

【答案】

(1)答A给3分,答B给2分,答E给1分,答C、D不给分。

(C项“表现了城市孩子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生活经验严重匮乏的现实”夸大其词,不合文意,这些幼稚的问题只是他们天真好奇心理的自然流露而已;D项理解不当,警官那样说并非有意欺骗马可瓦多,而是因为他本人也觉得跟随牛群去山上是有福气的事;E项认为马可瓦多对儿子跟随母牛而去的态度是“超然”的,有点绝对,他也是想念儿子,日夜盼望儿子回来的。

(2)①米开尔追随牛群离开城市,去跟母牛一起过放牧的生活。

②马可瓦多人在城市,心却随着儿子追随牛群而去,跟随母牛神游于自然山水之中。

③“与母牛同”游象征着在酷热、污浊的城市里艰辛度日的人们对大自然以及美好自由生活的想象和憧憬。

(6分;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对即可)

(3)①一个地位卑微的小人物:

工作辛劳,即便在假日也得为了债务、家庭重担及过于微薄的薪水而不能休息;生活贫困,孩子们甚至吃不饱饭。

②自伤自怜,对自己的处境有清醒的认识,把深夜听到的人迹怀着同病相怜的悲悯之情。

③厌恶城市里污浊的环境,不满现实,对自然和美好生活充满想象和憧憬。

④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